(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3 - 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陶瓷装饰是指人们从装饰的角度,根据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要求,利用不同的 陶瓷装饰材料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对陶泥进行艺术处理的总称。它与物质产品相对 而言,更是精神产品的一种形式,它既代表了时代的文化,也代表了时代的艺术。 它有着极为深厚的人类民族文化底蕴。 从陶瓷发展的历史来看,陶瓷经过几千年的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 格,即浓郁的工艺艺术和民族文化。从先民制作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到明 清时期的青花瓷,都能说明陶瓷装饰具有完整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并以其浓厚的 东方的艺术特点与民族文化的形式展现其风采。 以原始陶瓷饰纹为源头,追溯中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中文化性的表现方式,主 要反映为图案与中国文字,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切入点。我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 是随着祖先的文明发展而沿进的,鉴于时代的不同,艺术的形式不同,历代的陶 瓷装饰家为装饰形式积累了高超技术与法则,他们探究造型艺术、纹样艺术、色 彩艺术及肌理艺术运用在陶瓷上的种种装饰表现手法。 陶瓷装饰,有别于普通的装饰艺术,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在人类艺术 的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随着人类文化形态的发展、审美意识的变化,陶瓷装饰 也在不断的演化。创作出的作品也逐渐与客观的文化环境和人类的审美情趣相适 应。 文章论述了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对其意义、内容、形式等,均用了 古今中外的案例进行了严密的分析,感悟到国内外陶瓷装饰艺术正在蓬勃发展, 不可低估陶瓷装饰艺术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进一步对陶瓷装饰的 探索研究,为创新提取了精华,吸收了养料,对陶瓷装饰的创新有很大的现实意 义。要发展就要有创新,创新是艰难的,在“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由于经济发 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陶瓷装饰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化、艺术各个领域, 将来定会越来越美好! 关键词:陶瓷装饰,文化性,艺术性,浪漫型文化,创新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u s eo fd i f f e r e n tc e r a m i c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o fp o t t e r y c l a ya r to ft h ed e a lc o l l e c t i v e l y d e c o r a t i v ec e r a m i c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a r ei n t e g r a t e d a p p r o a c ha r e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a n da r t i s t i cu n i t y p r o d u c t sw i t hs u b s t a n c e s r e l a t i v e l ys p e a k i n g ,i ti saf o i t no fs p i r i t u a lp r o d u c t s ;t i m ear e d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e c u l t u r e ,a l s oo nb e h a l fo ft h ea r to ft i m e i th a sav e r ys t r o n gf o u n d a t i o no fh u m a n c u l t u r ea n dt h ea r t sf o u n d a t i o n f r o m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a r t sa n dc r a f t sp o t t e r yw a t c hb o d y d e c o r a t i o na l w a y ss h o w nas t r o n gc u l t u r ea n dt h en a t u r eo fa r t i s t i cd e c o r a t i o n s u c ha s t h en e ws t o n ea g ep o t t e r y ,b l a c kp o t t e r ya n dc e r a m i c sh u n t i n ga n df i s h i n ga b o v et h e d e c o r a t i v ep a t t e r n sh a v eb e e nl i v i n gw i t hac o m p l e t ec u l t u r a la n da r t i s t i c w i t has t r o n g f e a t u r eo fo r i e n t a la r ta n dc u l t u r ef o r m st os h o wt h e i re l e g a n td e m e a n o r t ot r a c et h es o u r c eo fo r i g i n a lm i c r o h y l af o r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i n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e x p r e s s i o n sa n dm a i n l yr e f l e c t s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f o rt h el o g o w h i c hi s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o fc u t t i n gp e o p l ep o i n ti tc a nb es a i dt h a tc h i n a st r a d i t i o n a l 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v ea r t s ,w i t ht h ea n c e s t o r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l o n g b u d d i n g g i v e nt h e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d i f f e r e n ta r tf o r m s ,o u ra n c e s t o r sa sad e c o r a t i v ef o r m o fa c c u m u l a t e ds u p e r bt e c h n o l o g ya n dt h el a w ,t h e ye x p l o r et h eo r i g i n a lp a i n t i n g ,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c e r a m i c sd e c o r a t i v ep a t t e r n si nt e x t u r e b l a c ka n d w h i t ed e c o r a t i v ee x p r e s s i o np a t t e r n s ,a r eo n eo fc h i n e s ec a l l i g r a p h y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 i nt h eg r e a t e s td e g r e eo f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ea n d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 d e c o r a t i o n 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 ,a r eo fc u l t u r a la n da r t i s t i cu s eo fas y n t h e s i so fu n i t y ,w h i c hi s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r d i n a r yd e c o r a t i v ea r t s ,h a sa ni n e v i t a b l eb e t w e e nt h et w ol i n k s ,w h i c h i nt h e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a r t si nt h ec o u r s eo fe a c ho t h e r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h u m a nc u l t u r e ,a e s t h e t i cs e n s eo ft h ec h a n g e sg r a d u a l l ya d v a n c e dp o t t e r yd e c o r a t i o n , w a sb o r no u to fw o r k sa p p l i c a b l et ot h eo b i e c t i v eo ft h eh u m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h u m a n a e s t h e t i cd e l i g h ti nh i s t o r yt oc o m p l e t eac u l t u r a la n da r t i s t i ce v o l u t i o na n ds y n t h e s i s i nt h i sp a p e r d e c o r a t i v ec e r a m i ca r ti nt h ec u l t u r ea n dt h eu n i t yo ft h eu s eo f q u e s t i o n s ,f i r s to fa l l ,w h a ti sm e a n tb ya na n a l y s i so f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 ,a sw e l la st h e o r i g i n so fd e c o r a t i v ec e r a m i c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0 nt h i sb a s i s ,t h ep r o p o s e de a r l y g e n e r a t i o n so f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 so n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v ea n da r t i s t i cc u l t u r eo ft h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t ou s eau n i f i e df u n c t i o n a la n dd e c o r a t i v ec e r a m i cb a s i cs h a p e s t h a nt h i sp a p e r ,d e c o r a t i v ec e r a m i c sf r o mc u l t u r a la n da r t i s t i cw o r k so nt h eu n i f i e du s e o f ”r h y m e ”f o ra n a l y s i s w h i c hm a d ear o m a n t i ct y p eo fc u l t u r ea n dm o d e r na r tf u r t h e r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nb e h a l fo ft h eu n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t w oa p p l i e dt oah i g h e rs t a g e f i n a l l yt h i sp a p e r , d e c o r a t i v ec e r a m i ca n a l y s i sb yau n i f i e dc u l t u r a la n da r t i s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so ft h eu s eo fw o r k s e m p h a s i z ed e c o r a t i v es h a p e sa r em a k i n gc e r a m i ct o b e a u t i f yab a s i cp r o p e r t y s p a c ea tt h ea r t s c e r a m i ca r ta n dd e s i g na th o m ew i l lb e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a r t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m e t h o d st ob e t t e ri n t e g r a t i o nw i t h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u s eo fd e c o r a t i v ec e r a m i c sa r et h em a j o ra r tf o r m s k e y w o r d s :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 ,c u l t u r e ,a r t i s t r y ,r h y m e ,t e x t u r ep a t t e r n s 潮办二案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o 学位论文作者鲐穿竿吼_ 年f 月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湖北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牟罕 日期:加弦6 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刁年 缛哉 日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引言 1 1 陶瓷装饰的研究意义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一陶瓷。陶瓷有很高的力学性质, 能耐高温,抗化学腐蚀,是人们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上必不可缺之物。我们的祖先 创造了陶瓷装饰艺术,对人类艺术文化有卓越的贡献,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美化 了社会环境,唤起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给人们带来了高雅和实惠。给社会的物 质文化、精神文化、商贾文化等带来了质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繁荣带来了生机, 对世界文化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古代,闻名于世的西北“丝绸之路和海上 的“陶瓷之路”,为中外经济交流和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郭沫若先生的 诗词中,就可以看到我国陶瓷装饰行业的繁荣状况。 西江月颂陶1 土是有生之母 陶为人所化生 陶人与土配成双 天地阴阳蕴量 水火木金协调 宫商角征交响 汇成陶海叹汪洋 真是森罗万象 在中国悠久的陶瓷装饰艺术发展历史中,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装饰 技法和装饰形式。上世纪中叶以来,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扩大了学科自身的 领域。对陶瓷装饰艺术而言,这种渗透和交叉总是存在的,不难发现,每个时代 1 王缪彩巧夺天t 的造物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 0 0 6 :6 3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典型的陶瓷装饰,和它所在的时代的文化性与艺术性是紧密相连的。这种综合运 用形式,为陶瓷装饰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内容。陶瓷装饰师以 多元化的视角尝试陶瓷装饰岂术的综合运用是- 分重要的。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延 续也是艺术和文化交融发展的果实。 12 陶瓷装饰的研究状况 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尤见装饰匠心。综观巾曰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大体 上有四大类型。第一娄是造型艺术装饰;第二类足纹样艺术装饰;第二类足色彩 艺术装饰;摄后一类是肌理艺术装饰。代表早期造j 删艺术装饰的是商、用时代的 青铜器。这一时期的陶瓷纹饰和青铜器纹饰相似,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 艺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整体大气的造型与曲线流畅的纹饰相结合,既雄伟又细 腻;代表早期纹样、色彩艺术装饰的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彩陶。我们的 祖先从自然现象中刨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等图案,以二方连续的装饰形式呈现在 陶瓷器物上。代表早期肌理艺术装饰的是莲花陶盘,陶瓷装饰师以莲花为基本纹 样,巧妙掌握了火候与制作工艺流程,烧制出别有风味的粗糙陶盘,形成肌理艺 术装饰矾格。如图1 图1 莲花陶盘 从我囡现阶段的陶瓷装饰艺术品中 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表现了时代背景 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伴髓着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它禀承了传譬化的精髓, 每个时期的陶瓷装饰品都展示了民族文 路自u 行。如罔2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 特种陶瓷瓶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陶瓷装饰的研究内容 陶瓷装饰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陶瓷装饰的魅力不 仅在于它以独特的造型带来特殊的装饰美感,更在于它能反映人们的意识形态; 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甚至能影射哲学和人们的观念。陶瓷装饰 艺术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是一支具有浓厚艺术形式美感的乐曲。 本文在论述“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的观点时,从下述四个方面进行 研究。其一是对国内陶瓷装饰的研究。回顾我国古代陶瓷装饰的历史,可以使人 们充分认识我国的历史悠久,认识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个文明 古国。无论文化、艺术,都是博大精深的,确实不愧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二 是对世界陶瓷装饰的研究。陶器,中国是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但它并不是 只专属中国,而印度陶瓷,古希腊的彩陶等也都是人类的珍贵艺术遗产。“洋为中 用”,唐代陶瓷工匠吸收了波斯文化,创造了很多优美的陶瓷器,“凤头龙柄”壶 便是唐代文化接收外来影响的一个实例。此壶系借鉴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中“鸟 首壶的造型,又融入中国本土的工艺成分,中西合璧。其三是研究重点,即对 中国陶瓷装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研究。这对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们美学意识, 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都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我们发现陶瓷装饰艺术的 发展与壮大同文化是离不开的,而文化的定义根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4 0 0 种。 丰富多彩,瑰丽的文化从每个角度都能映射出灿烂的光芒。我们着重研究陶瓷装 饰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一定会呈现出一个陶瓷装饰艺术的新领域。其四,是对陶瓷 装饰探索与创新的研究。清醒认识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吸收过去精华是为创新 提供养料,创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通过对陶瓷装饰艺术的研究,明确了陶瓷装饰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和艺术现象, 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色彩、肌理等方面,都充分反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在 工艺美术史上,有的人认为陶瓷装饰是“最普及、最实用、最美观的”“也是伟大 的创造之一 。 4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陶瓷装饰概述 21 陶瓷装饰的起源 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 在古代,外国人也以“瓷器之国”,“丝绸之国”,“漆器之国”来代称中国,直到 现在,代表中国的英语单词“c h i n a ”的另个含义就是“瓷器”,可见中国陶瓷 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在原始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也逐渐安定,对生 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人们开始构筑简陋的房子,制造出了许多r 常生活必 需的工具等,陶器的发明则是其中晶重要的事件。最早的陶器到底是怎么发明的, 时至今同还在探索中。 陶瓷细分三类,即陶器、瓷器、炻器。炻器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问的一种陶 瓷制品。因此人们习惯上统称之为陶瓷。我国现已挖掘出的最早的陶器,大约是 八、九千年前的遗物。是从河南裴李岗和河北磁山出土的。在已笈现的7 0 0 0 多处 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丰富多彩的陶器。这个时代有几个著名的文化时 期,如河姆文化、仰韶文化( 即彩尚文化) 、龙山文化( 即黑陶文化) 等。此时陶 器有两个最著名的品种,一为彩陶,一为黑陶。如图4 、图5 图4 人面鱼纹彩陶盆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6 狩猎与花卉印纹陶 湖北x - 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独立发明了陶器,但只有中国人独立发明了瓷器。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原始瓷器,即早期青瓷。而从汉代后的六朝开始,中国 就正式步入“瓷器时代”。 由于各个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决定了表达陶瓷装饰的艺术形式与 工艺也不同。我们的祖先为陶瓷装饰的表达形式积累了一流的: 艺技术与形式美 法则。这些光彩夺目的陶瓷装饰将艺术最大程度地应用和发挥将陶瓷装饰纹样 的复合传统与现代图形相结合,呈现出陶瓷装饰艺术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嗍而探 究原始绘画纹样、传统书法在陶瓷上的表现及其他类别的陶瓷装饰表现手法;继 承并运用中国原始陶器装饰遗风的表现艺术,能启迪新一+ 代的陶瓷装饰艺术家们 创作出既富有民族文化又具备时代艺术感的陶瓷装饰作品。 22 陶瓷装饰的发展 陶瓷装饰是审美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表现它既是物 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陶瓷的装饰是在陶瓷发明之后一段时间,随着人们对陶 瓷产生审美意识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陶瓷装饰具有美化陶瓷的作用,一经 产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产生至今历数千年。陶瓷装饰的发展从诞生到唐、 柬、元、明、清,直到现代宏观上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造型装饰艺术形式的发展。装饰与造型是相辅相成的。从图7 中我们 可以看到陶瓷造型的发展过程,这六张图片分为三组,分别代表陶瓷造型各个朝 代的造型阶段。上图为初级阶段下图为发展后的造型。最初时期的陶瓷造型以 实用功能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陶瓷工艺的成熟,陶瓷艺术家们将实用功能、 造型与艺术融为一体创作出大量造型精美的陶瓷装饰作品。 圈7 各时期的陶瓷造型 鬻茎意 第二,是绘画和文字的装饰艺术形式发展。我国原始社会的陶瓷装饰作品上就 出现了图腾绘画的艺术形式。如图8 图9 青花飞风麒麟纹盘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类是陶瓷装饰技术工艺的发展。陶瓷装饰从简单刻划到彩绘,从简单烧 制到综合技术工艺,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工艺流程。不同的技术工艺,能赋予陶瓷 不同的审美趣味。商代的白陶以瓷土( 高岭土) 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 0 0 0 。c 以l 。如尉1 0 图1 0 白陶双系壶 陶瓷装饰技术工艺至唐代有更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 2 0 0 。c ,瓷 的白度也达到了7 0 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 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我国古代陶瓷技术工艺最莺要的一类,釉彩的 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 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总之,陶瓷装饰技术工艺形式是 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陶器或者瓷器,都是陶瓷装饰师制作的艺术品,它们在反映客观世界 的同时,必然也能反映陶瓷装饰师的主观意识。从各个时代的陶瓷装饰作品中我 们可以看出陶瓷装饰师在作品上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情绪、丰富的想象以及崇高的 艺术理想。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陶瓷装饰的文化性 3 1 陶瓷装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陶瓷装饰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设计技巧、审美意识、发展壮大, 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的身影。在人类浩瀚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华夏先民用智慧和勤 劳发明了陶瓷装饰。陶瓷装饰为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每当我们欣赏陶瓷装饰艺术时,都可以增进民族自尊心 和民族自豪感。如今,我国陶瓷艺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在制 作工艺还是装饰水平方面都令世人惊叹不已。中国陶瓷之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象 征,是由其造型、材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所决定的。在陶瓷装饰发展的 过程中,曾有“秦砖汉瓦”的佳话,有“千峰翠色 的青瓷艺术高峰的美谈,有 “玉的精神 的美学境界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孕育和派生的,反之,陶瓷装 饰艺术的发展成熟又丰富了传统文化。 陶瓷装饰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我们的祖先很注重人们的 思想道德熏陶。例如,老子的“道德经 就被分批烧制在陶瓷品上,供放在读书 人的书房里,激励自己要恪守道德和立志成仁;在宋代“岳母刺字”的图形也被 陶瓷装饰师烧制在陶瓷品上,它寓意着人们要精忠报国。这样的陶瓷艺术品举不 胜举,它们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体现着传统文化道德精髓与教育价值。 陶瓷装饰艺术常与视觉形象艺术( 书法、绘画等) 相伴。我国书法是用文字构 成的书法形象,而文字又来源于形象。它既是文字,又是图画,故为象形文字, 如日、月、山、花、鸟、马、牛、羊等。这些象形字,简直就是一幅幅的图画。 这是对客观对象概括美化而来的,把这些美景付之于陶瓷作品中,更使陶瓷的外 观增添光彩。 由此可见,陶瓷装饰与传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它在传统文化这一肥沃的土 壤中茁壮成长。 3 2 陶瓷装饰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陶瓷装饰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陶瓷装饰文化有它自身的独立性。从各个时期的陶瓷作品中,可以充分看出 1 0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幽文化在f i 断发展。 陶器开始作为人类的实用品,工艺品,这是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 的标志之一。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提高。我国先民采用 表面修饰和纹样装饰的形式,模仿制作的那些猪、牛、羊,形象生动,显示 了当时陶工一人类早期艺术家的文化、艺术创造能力。 古人日:“知者创物,巧者述之”。有智慧的人首先创造了器物,有技巧的 人则遵循前人创造器物的制造方式与制造方法,并加以发展和推广。由土陶一彩 陶一釉陶,由青瓷一白瓷一粉瓷的发展过程,可见陶瓷的发展是由初级到 高级,由实用到欣赏,由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它既可说是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 史,也可说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史。 南北朝时期,陶瓷装饰又有了新的发展。南朝主要是用陶瓷镶拼画像砖,用 十块乃至百块花纹砖镶拼成一幅大壁画,多用魏晋期间的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 为题材,形象生动逼真,显示了陶瓷的精美。 唐三彩属于精陶,是唐代彩色釉陶器的通称,器物上施黄、绿、褐、兰、黑、 白等色,而以黄、绿、褐三彩为主,这是唐代以前各单色釉陶瓷器所没有的艺术 效果。唐三彩女俑,那雍容华贵的大家风范,实在是大唐包容一切中外文化的象 征。唐代陶瓷又吸收了波斯文化,创造出许多优美的陶瓷器。故陶录上赞美 道“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 。 在三彩陶兴盛的后期,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又异军突起。紫砂陶诞生于宋,盛 行于明朝中叶。它不是以釉色取胜,而是靠它本身丰富的色调和独特的造型显现 出艺术效果。最为有名的器具,乃是广销中外的紫砂壶2 。 多彩陶瓷是明代陶瓷文化发展的新成就,出现了粉彩陶瓷。到了雍正时期最 为发达。粉彩的特征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故又称“软彩。由于 它吸收了外来的经验,也有“洋粉”之称。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走兽、还是亭 台楼阁等,其装饰技巧的发展过程,都表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也反 映了陶瓷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最高峰。 以上各个时期的陶瓷装饰发展状况,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哲学, 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这是由陶瓷的特性决定 的,一件件作品,无论何种题材,何种格调,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 奏着,合成了陶瓷文化的旋律,为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钱正坤钱j 下胜世界工艺美术史话北京:国际文化:l j 版公司,1 9 9 9 :1 6 2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陶瓷装饰与浪漫型文化 随着黑格尔关于艺术文化发展的观点提出,在中世纪的法国有一大批文学艺术 家经过讨论后,发现文学所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个体创造性,而这种独特的个体创 造性应用在陶瓷装饰上能让陶瓷装饰艺术充满艺术家的直觉、灵感、创意与浪漫。 在这个文化背景和结论的基础上,“浪漫型文化 的观点适时的产生了。由此文 化分为两大类现实型文化和浪漫型文化,文化的分类不是历史的必然,恰恰 是历史断裂的呈现3 。正如艺术的魅力和其最高价值没有优劣之分,文化的类型之 间也不存在主次,先后关系,只存在个人因文学素养的差异对文化的理解和主观兴 趣的爱好。文化和艺术是不同的个体,它们是由不同的风格组成的,它们的风格来 源于当前时代的文化背景,精神状况和艺术家的独创性。这一独创性打破旧的文化 和艺术的背景精神束缚,从而形成了自己新的风格。“浪漫型文化”这一观点被 世界陶瓷装饰艺术家所接受,他们将这一观点应用在自己的陶瓷装饰作品中,即 应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将文化的内涵与艺术的浪漫美妙的 结合在一起。 浪漫型文化在中国陶瓷装饰上的主要体现为文字书法在陶瓷装饰上的应用。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出现在陶瓷装饰上的图案大多以抽象图形为主。 中国文字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为更好的生活、交流彼此的情感和思 想而创造出来的。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中国书 法,一种代表着深邃文化内涵的特殊文字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孕育发展了。书法的 艺术特征和陶瓷装饰艺术的特征,刚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然而艺术和文化间 不乏契合。陶瓷装饰家能热衷于将书法与陶瓷艺术综合制作,因为陶瓷是泥与火 的完美艺术作品,书法是笔含墨的综合文化体现,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关系。 陶瓷装饰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完全独立的艺术,但两者之间有着相互能沟通 的艺术底蕴和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即便是当前时代的很多陶瓷装饰工艺品我们 也可以看到依然采用了与书法艺术交相辉映的装饰方法,从而获得了锦上添花的 效果。不同的陶瓷装饰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一致的书法类型来加以装饰,达 到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将书法艺术的形、神、意融合到现代陶瓷装饰艺术当 中去,更加凸显了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形成了更具时代感,更为鲜明的、强烈 的现代民族文化韵味的陶瓷装饰艺术作品。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人们对他的赞美 词:“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充分表现了书法的神韵。 3 谢庭浪漫型文化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 0 0 6 :2 4 1 2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例如唐朝的长沙窑,它的特点是所有出土的陶瓷作品都既生动又传神,既热 情又奔放,既大气又磅礴,这些强烈的视觉效果带给观者巨人的动感。它是通过 青色釉下彩绘瓷的花鸟、瑞兽、人物这些形式柬极为充分发挥了中国书法中狂草 书法线条的表现力,这些狂草线条生动表现了人唐气象。 陶瓷装饰家将书法作为一种装饰元素来充实陶瓷装饰艺术的这种艺术形式经 过多朝代,长时间的发展提高,己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从历代陶瓷书法艺术的装 饰形式多样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即陶瓷装饰作品上的书法手法巧妙,字体n 【格多 样化,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图1 2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诗文罐 如上图1 1 、1 2 ,这种陶瓷驻饰方法的实质是浪漫型文化与陶瓷的综合体现。 古代陶瓷器皿上书法所写的内容,大多结合器物的使用功能,和当时的背景环境,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借用诗词佳句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功能。如酒具上题写”何以解愁,惟有杜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源具上题写“一片冰心在玉壶”;或为了满足民众对 美好生活的愿望,题写“百年好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浙福的词 句:或为提高陶瓷高雅的文化格调在陶瓷上书写历代名人的佳作名篇如赤壁 赋、出师表等。如下图1 3 出越 口 图1 3 诗画陶罐 随着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陶瓷装饰家利用最合适的陶瓷装饰造型,对 陶器装饰图形的形式进行改变和装饰以求与风格形态不一又朴质的占文字相协 调,采用各种艺术加工形式,如:刻、拨、印等手段,创作出具备新时代特点的陶 瓷装饰作品。 34 陶瓷装饰中的“韵” 341 何谓“韵”及“韵”的划分 在陶瓷装饰艺术中,“韵”是作为中国艺术的特质存在。 它不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规定,也非某种主观的鉴赏感觉。“韵”是一种人文 氛围是一种宏观的美学范畴。“韵”在陶瓷装饰发展过程中孕育、生成并逐渐 成熟,它高度概括了陶瓷装饰家的自身特质。 “韵”有“声韵”、“气韵”、“神韵”之分。“声韵”当然是“气”所发 出的,故可与“气”相通。“气韵”是有气势、气魄的意思,“神韵”则作为一 种内在的存在,故与前二者而占,“韵”与“神”更为接近陶瓷装饰作品中的 “神韵”即意境。 如果说神采偏重于人的个性,那么“韵”则偏重于陶瓷装饰作品的格调。虽 然“韵”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从陶瓷装饰作品上能感受到,这就达到了意境。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意境越高的作品,“韵”的价值越高,而这种价值能反映出陶瓷装饰家的精神境界。 正如李可染先生指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 加以思想感情的淘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 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4 陶瓷装饰艺术作品的意境往往同诗意 连在一起。陶中有诗,诗中有陶。诗情“陶”意。 3 4 2 “韵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韵”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是在魏晋时期发展成熟的。 “声韵”运用于陶瓷装饰上是在汉代。“声韵”的艺术美及发展历程与其他陶 瓷装饰艺术形式一样,来源于精神文化和自然生活。 “声韵”在陶瓷装饰艺术品上的应用被陶瓷装饰师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在“声 韵”的应用上讲究潜移默化的社会功能,遵循了生动的美学原则,并由“声韵 派生出“气韵 。所谓“气韵 即“气韵生动。例如青花瓷。“气韵的全面 体现是对青花瓷装饰的总体观察。气韵要求陶瓷装饰形象能代表创作者甚至创作 时代的精神,它是有血有肉的灵魂结合,能够挥发出一种特质,以感人的力量打动 每一个观者。明代的民间青花瓷器和官瓷上的图形风格是有区别的,民间瓷器的 图形洒脱自如,酣畅淋漓表达了民问艺术家的文化情感。他们能将装饰形象的动 态互相呼应;静以动势而活,画面贯气,则形象生动。而清末的官瓷青花装饰由 于在工艺上过分追求精细华丽,导致纤巧繁缛有余,失于僵化、呆板的后果,“气 韵”明显不足。气韵只有将“工 与“气”完美结合,才能收到“置之死地而后 生”的艺术效果。明代万历青花盘上的“铁拐李炼丹图”,尽管铁拐李画得不符 合人体比例,但是由于艺术家着力渲染他右手握拐,左手扬扇;弯腰煽火,专心 炼丹的神态,以及火苗飞窜、倒挂松石的衬景,使整个陶瓷装饰画面主题鲜明, 造型生动,层次丰富,陶瓷上的人物与景物相互衬映,这就是陶瓷装饰“气韵生 动”的形象说明。 “神韵 的产生是在魏晋时期。那时玄学大兴,诗人大多抒摅胸臆,寄情山水, 表现生命自我与审美理想。韵律开始成为艺术表现的主题。“韵”字也在此时,出现 于饱蘸情性的笔墨之中。最为著名的有曹植白鹤赋云: 拜太息而祗惧兮,抑吞声而不扬。 伤本规之违忤,怅离群而独处。 4 程金成文艺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 0 0 6 4 5 1 5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丈 恒窜伏以穷栖,独哀鸣而戢羽。 冀大纲之难结,得奋翅而远游。 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末流! 当代表声音韵律著名的白鹤赋被传诵时,具各“神韵”的陶瓷装饰作品 也在同一时期产生了。魏晋时期的陶瓷装饰家将这首诗词烧制在陶瓷器上,从而 表达了一种超世独标的意境:哀鸣独处奋嗣高飞,乃人生之雅琴清韵。这是“韵” 意境在陶瓷装饰艺术品上应用的起源。这种运用文字的陶瓷装饰形式,非常讲究 和强调线的表现力。以文字来装饰陶瓷器皿展重要的是:“神韵”和“意境”。 即作品带给人们的感受,人们从这些感受中又能领悟出意境。如图1 4 蘑 i 邋鲻雷戳霉赣i 图1 4 青花陶瓷花瓶 “韵”的意境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意境惯通,说到它,人们往往联想到 气吞山河等大的场景,其实不然,当你面对一幅书画、陶瓷作品时,你或许感到 小桥流水,或骇雷惊电。文学家的感受是灵敏的,通过笔表达澎湃的情感;陶瓷 装饰家的感受是丰富的通过陶瓷表达心中思绪,形成作品的意境。如图1 5 图1 5 青花陶瓷花瓶 一件陶瓷装饰艺术作品,是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感知,运用成熟的构思和 娴熟的技法,将自己的思想融合于陶瓷器皿之中,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念 和情感,由此构成了情与景、形与神的统一。作为衡量陶瓷装饰艺术美的尺度, 无疑意境的描绘是十分重要的。 “韵”由最初的“声韵”发展到“气韵”再到“神韵”是对陶瓷装饰师固有的人格 美学思想、玄学美学思想和佛教的般若美学思想的归纳和体现。韵在陶瓷装饰的 应用是由文学创作起源,又与当时的陶瓷装饰艺术结合诞生。这种结台的理论意 义是很大的,因为它是中国陶瓷装饰艺术文化初步完成玄佛儒统一的体现。时代 的进步,陶瓷装饰师不断总结“韵”的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这种通过陶瓷装 饰作品表达意境的艺术形式是具有内涵的,f 因如此“韵”这种艺术形式才能得 以完普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5 陶瓷装饰与文化环境的关系 陶瓷装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处处都 有陶瓷装饰的身影。人们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喜爱,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 加深的,人们从中可以体悟到生活之美好,心情之舒畅,环境之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人与文化环境和谐统一,这在陶瓷装饰艺术中比比皆是。 馔食文化( 饮食文化) 中,体现在餐具、茶具、酒具等。如农家饭馆的陶碗, 瓷盘;酒楼饭店的陶瓶,陶罐;茶楼里的紫砂陶壶等,陶瓷装饰在生活中的应用 非常广泛。其造型之优美,纹样之多姿,色彩之斑斓,线条之婉转,给人带来美 的艺术享受。人们在欣赏、使用这些陶瓷器皿时,并没有感觉到是在进餐、喝茶、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丈 饮洒,而是以闲云野鹤的姿态,陶醉丁大自然之中。如图1 6 图1 6 陶瓷餐具 家居装饰中,陶瓷装饰作品走进家庭,给家庭带来了悠雅和温馨。在客厅陈 示柜中摆上一件精致的陶瓷装饰作品,或马或俑;或瓶或罐,别有一番情趣。劳 累了一天,回到家中,在陶瓷装饰品前驻足欣赏,细细体味,能感受到陶瓷装饰 家在创作作品时,不仅仅停留在对陶瓷表面的创作形式趣味上,更重要是追求内 心的感受和文化环境的契合,创作出心灵与情感相对应的艺术文化形态,直观展 示在世人面前。如图1 7 蠡 图1 7 陶瓷花瓶 当有人来访- 一边陪客人品茶,一边谈论唐j 彩的马的健壮丰美;骆驼的昂 首呜叫;谈论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慈爱;寿星罗汉的诙谐。工作的紧张、烦恼等 自然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愁云会吹散甚至失眠也会改善。人们好像步入了陶瓷 装饰品的世界,诉说着民族文化,感叹着陶瓷装饰作品的“艺术之美”与“文化 环境之美”为我国陶瓷装饰作品的文化价值感到骄傲。如图1 8 泛 图1 8 陶瓷茶具 在建筑造型中,走遍祖国南北西东,不难发现在一些新、老建筑中,都留有 陶瓷装饰作品的身影。它们反映了中国的文化环境对陶瓷装饰的历史性影响,形 成了中国陶瓷装饰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如空心砖、瓦当等。两瓦之间用瓦钉,瓦 环连接,起到固定的作用又有防雨,防热,保暖之功能。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 五光十色的琉璃瓦走进北京故宫的三大殿,屋顶上的蓝、黄、绿色的琉璃瓦, 屋檐上栩栩如生的雕龙画风,在阳光下,金光闲闪,步入其境,使人宠辱皆忘, 心旷神怡,仿佛来到了神话中的天堂。 陶瓷装饰艺术同文化环境的契合,给欣赏者的感觉无疑是锦卜添花。对两者成 功的把握,在于对它们的理解和深思,这是陶瓷装饰艺术与文化环境的完美统一。 湖北3 - 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 章陶瓷装饰的艺术性 陶瓷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和艺术现象。从陶器发明之同起,就受到设计者、制造 者的重视,不管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的陶器,还是以观赏性为主要目的的陶器 都是如此。我们的先人,在最初制造陶器时,完全是由于生活上的需要,设计者、 制造者、装饰者均是一人所为。尽管当时处于萌芽状态,水平极低。随着生产、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陶器制品的品种r 益繁多,功能日益增加,对陶瓷制品的 外形美、色彩美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陶器以及后来发明的瓷器,它们的生产 过程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从而慢慢形成了陶瓷装饰艺术。艺术中所表现的特质, 只有当它在艺术形式中被挖掘,发现的时候,才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陶瓷装饰 的生命力在于陶艺家将文化性、艺术性、生产性与商品性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 体。当这四者相互渗透的时候,形成了完整的装饰艺术。 陶瓷装饰的艺术性和艺术家的个性是分不开的,陶瓷装饰艺术的形成,侧面 反映了陶瓷装饰家的艺术个性成熟。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实际上是装饰家对自己 艺术个性的探索,发现和培养,从而促使了艺术个性的成长。 4 1 陶瓷装饰艺术运动中的变化 世界的陶瓷装饰艺术史就是每个时期的陶瓷装饰师艺术个性不断更新、演变 的发展历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中世纪的法国展开的陶瓷装饰艺术运动。继浪 漫型文化以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先锋艺术逐渐成为时代的大潮。中世纪 的陶瓷装饰家们突破了古典艺术传统观念的束缚,采取了一种反传统和反常规的 陶瓷艺术观念,与传统的陶瓷艺术背道而驰。 法国在这样的艺术思潮下开展了生机勃勃的陶瓷装饰艺术运动。美国和英国 也受到法国的影响,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陶瓷装饰设计式样在市场需求和商业 竞争的驱动下,得到巨大的发展。纵观这场陶瓷装饰艺术运动,从众多的设计作 品风格特征来看,这些陶瓷装饰师在互相吸收设计风格和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借 鉴了某些文化思想和艺术语言,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陶瓷造型语言和独特的陶 瓷色彩系列。 首先,从陶瓷装饰造型来说,它的形式千变万化。陶瓷装饰造型的整体和几 何形态非常相似,规整但又不过分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受限制于直线。五边形, 角状形,抽象形或具象形是陶瓷设计造型的主要形态。陶瓷装饰家们在形态的基础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还结合了材料的体现,如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它们和陶瓷形成的 综合装饰效果是带给人以新奇和时髦的造型感受,弥漫着贵族高雅的情调。如图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