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pdf_第1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pdf_第2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pdf_第3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pdf_第4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城市游憩功能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但是,在我国,城市游憩功能一向是 被忽视的。游憩地是发挥城市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因此,研究城市户外游憩地 空间配置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它受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的影响深刻,并能充分反 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和广大市民物质文化的需求。为此,国内外 学者对其徽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在研究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 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指标法、系统层次法、需求导向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游憩地 中心等级理论、游憩需求理论、景观生念学等的观点,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做 实证研究,研究城市户外游憩地的一个重要类型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历 史演变与现状特征,分析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演变的特点和规律,识别存在问 题和影响因素。以武汉市公园历年接待游客数量为基础,计算了市民和游客对公 园绿地的需求量,指出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针对前面的研究结论,提出城市公 园绿地空问配置的优化思路。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合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城市游憩地空间配置 的相关概念、研究进展、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案例研究。首先分析了武汉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现状特征,并进 行问题诊断,找出影响武汉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问题, 确定配置方案,提出武汉市城市公园绿地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 第四部分为结论与讨论。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迸一步讨论的 问题。 在文中,作者采用间接的方法特别探讨了游客对公园绿地的需求量,这是一 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以往的研究中很少关注游客对风景名胜公园的需求。这种 尝试,是本文的创新所在,是否科学与可行,值得商榷。 关键词: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武汉市;公园绿地;优化对策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c r e a t i o n a lf l u l c t i o ni so o f t h ef o u rf t m e t i o mo f c i t i e s b u ti nc h i n a i ti s a l w a y si g n o r e d r e e r e a l i o n8 r c ai sai m p o r t a n t 硎盯t h a te x i i 贸 st h er o c t r e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s os t u d yt h es p a e i a lc o l l o c a t i o no fo u t d o o ri - e c l e s t i o l na r e ai nc i t i e sh a s o b v i o u sa c t u a lm e a n i n g s i ti sd e e p l yi n t l u e n e db y e i t yp l a n n i n ga n dr e g i o n a lp l a n n i n g , a n df u l l yr e f l e c tt l a es o c i a ld m a n d so f p e o p l e sm a t e r i a l a n dc u l t u r ew i t h o e o n o m i e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n y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m a t i o m ls c h o l a r sh a v ed o n oal o t o fr e s c a r e l aw o r ko ni tf o rt h i sl r c a s o n o nt h eb a s i so fs t u d y i n ga l lk i n d so fr e l e v a n t d 咖铡怡。t h i sp 蕾咿胃a d o p tm a n yk i n d so f r e s e a r e l aa p 伊o a c h ,s u c ha s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t d l m n a t i o nc o m b i n e dq u a l i t i v ee x a l n i n a l i o nm e a n s , i n d e xm 御,i i l 把曙”t e i h h i e r a e h ym e 螂t h es p a e i a lb a l a n c em e a n sa n dd e m a n dp i l o ti n c a l l sa n ds oo n , r e f e r t ol e l 酉e a l i o n 刮啪c e n t e rg r m i e st h e o r y , r e a 到日蚰d e m a n d st h e o r y , l a n d s e a p oe c o l o g y t h e o r y , d 【c t l m at a k ew u l me i t ya sac 黜s t u d ye l l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r , 缸k sg r e e n b e l t s p a e i a lc o l l o c a t i o na n de v o l v e m e n to u t c o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d u r i n gi i c w p c o dt i m e s i nw u h a nc i t y ,a n a l y s ei t sf o r m a t i o n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r u l e si nd e v d o p i n g , 朗田n l 卸慨t h ei n f l u e n c i n ga c t o r s a n dp u tf o r w a r dt h er a t i o n a le o t m t e r m wf r a m e a n dt h o u g h t s t h ef u l lp a p e ri n c l u d e sf o u rp a r t s : ml tp 矾e x p a t i a t et h e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 蛐ds i g n i f i e a n e , i n c l u d i n g l e s e a t d at c c l m i q l l c s , m a t e t i n l ss 叭撇a n dr e s e a r c hd a t a , e t c 1 k2 “l 口m ti sn 帕r e l e v a n tc o n c e p t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c 锄l la c 柑i 她t o r e s c a r e l an e c l t , i th a se x p l a i n e d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yo fs p a e i a lc o l l o c a t i o no fc i t yo l l t d o o r r e c r e a t i o na 瑚t h ee o n e e l p t sa n dr e s e a r c hs u m m e r i s 1 k3 “p a r ti sa s t u d y b a s e d0 1 1e t u r ts i t u a t i o na m l y s i so ft h ep n t k s g r e e n b e l t s p a e i a lc o l l o c a t i o ni nw u l u me i t y , s y e t 咖i e l ya n a l y - , cc u r t ts i t u n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c a l r r yo i li s s u ed i a g 嘣s i n g ,f i n do u tm a i nf a c t o r sw h i e l ai n f l u c n p a r k sg r c e n b e l t s p a e i a lc o l l o c a t i o ni nw u l u m 1 1 嘲c o m b i n e d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 s ,t h e p a p e r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f e a s i b l ee o u n l c r m c a q e s0 1 t h o u g h t s ,s u c h 丛g u i d e l i n e s ,a i m , w a y sa n d8 0o n , t r yt oc o i l s t r c t r e a c h a b l ep a r k sg r e e n b e l t s p a e i a lc o l l o c a t i o ni n n w u h a n c i t y t h e4 出p a r t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a n dd i s c u s s i o n s r e s t a t et h em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 so f t h ep a p e r , t h e no nt h eb a s i so fc o n c l u s i o n st h a ts u m m a r i z ef r o mt h ef u l lp a p e r , p u t f o r w a r ds o m eq u e s t i o n st h a tn e e dt ob ed e e p l yd i s c u s s e df u r t h o r k e yw o r d s :r e c r e a t i o na r e a ;s p a c i a lc o l l o c a t i o n ;p a r k sg r e e n b e l t ;w u h a nc i t y ;, o p f t m i z e dc o u t e l t i l e n s i h 龉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喝镟 日期:帅6 月加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 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 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 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扬伍 舯撕摊j 钍溉 日期:砷l r 加 日期:矽占夕 1 绪论 1 绪论 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研究 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 1 1 研究背景 1 1 1 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发达国家早已 步入休闲社会。有研究表明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休闲,有三分之一的收入付 给休闲,有三分之一的时问投入休闲。美国成立了“国家游憩与园林协会”( n a t i o n a l r e c r e a t i o na n dp a r ka s s o c i a t i o n ) 是开拓和规划“游憩空问”的行业组织,其目的 是:利用园林资源,开展文、体活动,增强人的体质: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为人 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游玩环境,影响人的参与方式和价值取向;规范行业 行规,人员业务培训,顾问咨询,规划护养公共设施,资格认证等。美国的各联邦政府 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许多娱乐和休闲产业的企业项目,保证人们能够更好的享受良好 的生活环境。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许多但都在朝这个 方向转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2 0 0 3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 约为1 4 万多亿 美元,人均1 0 9 0 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 首次突破1 0 0 0 美元。2 0 0 5 年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 g d p ) 约为1 8 万多亿美元,人均1 3 5 2 美元。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人均 gdp 突破1 0 0 0 美元,意味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消费结构 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加速进入家庭;在。衣食” 的需求相对满足后,人们的消费将重在“住与行”的品位与体验,更加注重对自我的认 知和实现,这也是人类较高层次的心理发展需要。 2 0 0 6 年中国旅游界发生了具有世界影响意义的大事,即2 0 0 6 年4 月2 2 日至1 0 月 2 2 日,杭州举办第三届“2 0 0 6 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这是由世界休闲组织、国家旅游 局等有关部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浙江省和杭媸市人民政府首次联合举办的主题 博览会。博览会将以“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为主题,融休闲、旅游、娱乐、会议、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展览、大型活动于一体,并与第八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实现“两会联动”,推广先进 休闲理念,倡导健康休闲方式,让人们享受高质量的休闲服务和丰富的休闲体验。休博 会在中国的召开,预兆着中国的旅游业将由传统的观光游正式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人们 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 1 2 完善城市游憩功能的现实需要 早在1 9 3 3 年雅典宪章中明确提出“游憩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自此,城市 管理者、城市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城市居民对城市游憩功能的完善和游憩地的配置等问 题越来越关注。在标志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中,多数同人的游憩生活有关( 比如公园绿 地、艺术场馆、社区宁静程度、自然环境状况等) 。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并建设这些条件, 对于日后的城市经济繁荣、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吴承照 指出,工作、居住、交通功能好比是城市的躯体,而游憩功能则是城市规划的灵魂“1 。 但是在我国,城市的游憩功能一向是被忽视的,关于城市游憩空间与功能的系统性研究 很少。我国许多地方提供的游憩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供不对求、供大于求等供需不平 衡的矛盾,这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没有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的环 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自1 9 9 2 年国家建设部提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以来, 城市绿化开发驶入“快车道”。其中,公园绿地以其社会、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 多种功能在城市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大城市所重视,发展十分迅速。以武汉市 为例。随着城市绿化的超常规发展,近年来武汉公园绿地的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形成 了一定的规模:中心城区相继建成3 4 座市、区级公园、1 0 个大型广场、6 1 个小游园等 一大批公园绿地,郊区环城绿带开发和城市森林的开发也迈出了新步履,城郊一体化的 公园绿地体系轮廓初显,“建设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1 指日可待。 但是,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看,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看,目前武汉公 园绿地的开发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认识和实践水平:公园绿地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每 逢节假日出现人满为患的状况;配置的系统性比较弱,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园绿地体系, 综合效益发挥不充分。 本文认为,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型城市和集散地,武汉公园绿地开发还大有文章可 作。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中最重要的绿地类型,应重视游憩功能的开发,充分发挥公 园绿地的综合效益,使其对城市游憩功能的完善及城市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 1 2 研究意义 ( 1 ) 丰富了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的相关理论 文章对城市户外游憩地的空间配置作了理论上探讨;从基于不同类型游憩者需要的 角度对公园绿地需求进行了测算;以武汉公园绿地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对我国 城市绿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有所裨益。 ( 2 ) 促进公园绿地建设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武汉公园绿地形成合理的空问配置体系 公园绿地是重要的城市游憩吸引物。文章从寻求城市游憩和公园绿地两者的结合点 出发,提出将公园绿地整合到城市游憩的整体框架中进行空间配置的思想,既符合现代 城市游憩功能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公园绿地自身的发展。 1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通过对武汉市城市游憩地一种类型公园绿地的建设历史与分布现状的研究,指 出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探讨适合武汉市城市发展需要的 公园绿地空间配置体系。 明 晰 选 题 依 据 及 意 义 确定研究 主题与思路 分 析 国 内 外 研 究 进 展 确 定 研 究 方 法 城 市 游 憩 理 论 相关理论 的提出 游 憩 需 求 理 论 游 憩 由 心 地 理 论 实证 分析 研究 结论 以武汉 市为何, 分析城 市公园 绿地建 设历史、 现状、存 在问题 及影响 因素,并 指出优 化空间 配置获 的措施 图1 - i 论文完成流程图 武汉市 公园绿 地的空 间配置 不均衡、 公园体 系不完 善、供给 不能满 足需求 提出 一个 配置 方案, 建设 结构 合理 的公 园体 系 构建。一 带两轴 三圈四 极”的空 间结构, 形成 。核心 一带状 一圈层 放射” 的全面 覆盖的 复合型 体系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 方法;时空分析法;指标法;运用s p s s 、g i s 、c o r e l d r a w 等绘图软件对数据和图片进 行处理。 2 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的理论分析 2 1 相关概念的解释 2 1 1 游憩 所谓游憩( r e c r e a t i o n ) ,是指个人在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在一定的场所, 从事的可使人身心放松、精力恢复的娱乐、游戏等活动啪。一般认为游憩是一个系统。 包括游憩活动和游憩空间两部分。游憩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 9 3 3 年雅典宪章中,并 将其列为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 其他三大功能为:居住、工作、交通) 。在实际运用中, 游憩常常意味着一组特别的可观察的土地利用,或者是一套开列的活动节目单。也就 是说,游憩还包括被称为“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 的“文化”等现象。马惠娣( 2 0 0 4 ) 指出,在西方,。游憩”是体闲研究( l e i s u r es t u d i e s ) 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r e c r e a t i o n 是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它是一个合成 词,前缀r e ,表达“不断”、。反复”、“重复”的意思:而c r e a t i o n 的意思是仓造。 r e c r e a t i o n 原意是搀“业余消遣或娱乐的方式,有身心的放松,体憩”之意。所表达的 思想是:要创造就要有休闲生活、就要有玩耍行为、就要做适当的游憩活动、就要为行 为者建造游憩的场所。r e c r e a t i o n 在中文的解释是:游玩。礼记学记:“故君子之 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郑玄注:“游谓闲暇无事之游,然者游者不迫遽之 意,”论语述而:“依于仁,游于艺。”杨伯峻注:。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 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游憩深刻地揭示了休闲与创造及人的多方面发展的辩 证关系“。在美国,广义的游憩空间包括:宾馆( 包括汽车旅馆) i 饭店;运动场;高尔 夫球场:网球俱乐部;剧院;音乐厅;文化中心;主题公园;博物馆;游泳池;划船俱 乐部;马术场;垂钓园;天然小径探险;岩洞探险、风景游览;射击场;台球厅;保龄 球馆;滑雪场;假日农场和度假牧场;度假宿营地;探险旅游和野炊场所等等。 2 1 2 户外游憩地 游憩地( r e c r e a t i o n a la r e a ,i l a ) 指的就是游憩者游憩的地域或场所。也有人认为, 游憩地( s t a n s f i e l d 和r i c k e r t ,1 9 6 8 ) 的定义是:所谓的游憩地就是指人们在闲暇时 4 2 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的理论分析 问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地点的总称。1 。可以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 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也可以是周末市民休闲的广场、酒吧、 文化娱乐场所及环城度假村等等。而s m i t h 则认为游憩地是布局在城镇与城市里,有各 类文化活动场所( 如影剧院、博物馆、音乐厅等) 、休闲娱乐场所( 如经营性的饭店、 各类酒吧、市区广场、公园等) 、市区旅游景点和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 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的一个特定的区域”。 游憩地包括户外游憩地和市内游憩地,本文拟研究户外游憩地。笔者理解的城市户 外游憩地是指地处城市范围内,由于市场需求而催生的一种空间利用类型,它依托自然 或人工环境,凭借相关的配套设旌,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短期的、经常性的休闲需求,同 时也满足外地游客的旅游需求。 2 1 3 空间配置 该概念目前尚无定论。通过阅读与配置相关的资料所作的总结,笔者认为,空间配 置是一个系统学的概念,对某种要素从数量需求、类型搭配、功能规模、结构层次、空 间布局等方面给予规定,以达到某种合理的状态或目标。户外游憩地的空间配置是指从 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游憩者的需求特点及行为规律,以数量需求为基础,基于某种 游憩功能实现的需要,使游憩地的土地利用规模、结构、类型及游憩设施在空间分布达 到某种状态,并形成具有不同等级层次的体系。 2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2 1 国外研究进展 ( 1 ) 对户外游憩地建设实践的探索 西方社会早在1 7 1 9 世纪就开始出现了游憩地规划,当时由于中产阶级的崛起开 始出现一些商业性的公园,如伦敦乌克思奥( v a u x h a l l ) 和瑞里那格( r a n e l a g h ) 公园、 哥本哈根天屋里( t i v o l i ) 游乐场等,还有一些当地政府和贵族所投资兴建的公共游乐 设施( 如影剧院、音乐厅等) 。进入1 9 世纪6 0 年代西方各国兴起了公园运动( p a r k m 0 v e 她n t ) ,当时人们将游憩的概念普遍理解为“休闲”和“闲暇”,关于城市游憩系统 的研究开始萌芽。 2 0 世纪3 0 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从区域规划的角度建设了城市公共游憩系统。如 德国的鲁尔区、荷兰的鹿特丹、法国的巴黎等地区的规划都在城市外围2 0 - 4 0 公里的范 围内设立了游憩中心地( r e c r e a t i o nc e n t e r ,或c p j ) ) 和游憩带。 潮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国家早在2 0 世纪下半叶就已经开始了以商业、游憩开发为导向的滨水区更新 改造与重建工程,首先在北美地区拉开序幕并取得明显成效,而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6 0 - 7 0 年代在北美的一些重要城市开展起来,如波士顿、巴尔的摩、圣路易斯和多伦多等。 7 0 年代,北美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即已取得成果。其中公认的开发最成功的当属美国的巴 尔的摩和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城市滨水区。8 0 年代欧洲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才成为引人关 注的现象,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等都得到了改造与更新,最著名的有伦敦的 d o c k l a n d 和利物浦的码头区,马塞的维约港等。美国学者安布里和迪克里贝把城市 滨水区的开发从用途上进行归纳,分为商贸、娱乐体用、文化教育与环境、历史、居住 和公交港口设施六大类。其中有4 项是游憩的内容。于一凡( 2 0 0 4 ) 介绍了巴黎市区塞 纳河滨水空间的整治与利用进程,实现了三大作用:保护城市历史景观,鼓励休闲亲水 活动,加强河道运输功能。 此外,澳大利亚、南非开普敦、东亚日本都不乏令人瞩目的滨水区游憩功能成功开 发的实例。 ( 2 ) 户外游憩地域系统的理论发展 有关游憩地大范围的理论研究主要开始于2 0 世纪5 0 年代的西欧和北美,之 后,1 9 6 0 年兴起于英国的“游憩中心运动”维持长达2 5 年,从最初的小规模的、简单开 发的、民间活动逐渐转变为有规划的,h :较完善的、大规模的政府主导的运动。它的影 响深远,对英国乃至欧洲的游憩系统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7 0 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 的出现为西欧各国城市游憩地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从强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园体 系开始到对城市游憩产业系统的研究。其中以英国学者s t a n l e yrl i e b e r 和_ l a n u e l b a n d 的研究为代表,主要集中在游憩功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的问题,及游憩地域组合与 游憩效用和居民行为的联系上,对其布局研究的系统性只停留在分析上。不过近几年来 的研究有所进展。 美国于1 9 5 3 年开始兴起森林游憩的热潮,如美国学者刘易斯一芒福德在城市发展 史一书中强调游憩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由此,美国一些 大学开始出现游憩学专业。1 9 6 8 年,m i t c h e l l 运用游憩中心地理论研究了美国南卡罗 来那州哥伦比亚的城市游憩设施的空问布局问题。 进入2 0 世纪7 0 年代,对游憩地域系统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其中以美国著 名学者s t e p h e nljs m i t h 所著的游憩地理学为典型代表,该书是一本强调“解决 问题的方法”的游憩地理学方面的较权威的著作,系统介绍了与公、私决策有关的旅游 6 2 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的理论分析 设施布局的优化决策问题,把游憩地理研究分成描述性、阐释性、预测性和规范性四类, 并进一步阐述了有关区位与旅行的诸类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游憩地理学研究作出系 统的评价,并提供较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方法与工具。至此,西方有关游憩学方面的研究 完成了由实践向理论发展的阶段,并注重游憩地规划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的问题,出于对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形成以环城游憩带( r e b 埘) 和中心商务区( r b d ) 研究为核心, 并着重于对游憩地规划、游憩者目的行为选择及游憩产业系统方面的研究。 1 9 7 0 年,斯坦斯菲尔德和里克特( c s t a n s f i e l d ,j e r i c k e r t ) 首次提出游憩商 业区( r e c r e a t i o nb u s i n e s sd i s t r i c t ,简称r b d ) 这个概念,用以描述一个在度假小城 镇很早就被发现的现象:在度假地相对集中的区域里聚集了与旅游业相关的商业。所 谓r b d 就是为了满足季节性涌入的游客的需要,在某一区域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 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随后,泰勒( v t a y l o r ,1 9 7 5 ) 以南非的东伦敦为例,把宾 馆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街区建筑面积5 0 以上的城市街区界定为r b d :迈耶 一阿伦特( m e y e r - a r e n d t ,1 9 9 0 ) 把这一概念运用到墨西哥湾海湾滨海旅游胜地做个案 研究。早期的r b d 研究主要集中于滨海旅游度假地,直到1 9 8 0 年代末1 9 9 0 年代初, 才把r b d 概念扩展到城市旅游的研究中,试图以此解释城市里以旅游者为导向的城市功 能应如何布局与分布的问题( 保继刚,古诗韵,1 9 9 8 ) “。u t t e r ( 1 9 7 9 ) 从“分配 ( a l l o t m e n t ) ”和“配给( r a t i o n i n g ) ”两方面对游憩管理中的“使用”与“分配” 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外对游憩领域的理论研究较丰富,而且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即 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增加理论研究的深度。传统研究在以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研究为重 点的基础上拓宽了主题,如已涉及资源管理、设施与服务的空间与经济分析。s m i t h ( 1 9 8 5 ) 分析加拿大安大略( o n t a r i o ) 8 个城市5 类餮馆布点模式,研究餐馆布局的空 间规律。g e t z ( 1 9 9 3 ) 对美加边界( 美国纽约州、加拿大安大略) 的尼亚加拉瀑布旅游 商业区的规划与发展过程进行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旅游商业区的组成模型,但该模 型侧重于旅游商业区的内部功能,未涉及其空间形态及结构;p e a r c e ( 1 9 9 8 ) 对巴黎 城市内部三个旅游区( t o u r i s td i s t r i c t s ) 的特点、结构、功能及相互间的联系进行 了研究。r b d 的含义曾被引申为旅游商业区( g e t z ,1 9 9 3 ) ( t o u r i s m b u s i n e s sd i s t r i c t , t b d ) 、中心旅游区( c e n t r a lt o u r i s td i s t r i c t ,c t d ) ,以此解释城市中专为旅游者 服务的设施应该如何布局或分布;考虑到这些地区事实上兼具为外来旅游者和本地居民 服务的双重功能,既包括旅游,又包括休闲游憩。 前苏联有关游憩地方面也有一些研究,1 9 6 8 年在新西伯利亚举行的度假会议上提出 7 潮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游憩地理学的观点,并形成了从属于地理学的游憩地理学二级分支学科,代表人物为 阿扎尔。七十年代开始建立地域游憩系统,提出了游憩经济这一新概念,代表人物是瓦 金斯基,但所研究的内容只能反映游憩活动空间组织发展的一个阶段。王庆生( 2 0 0 0 ) 在研究前苏联游憩地理学进展式指出,它的学科地位及发展经过了四个时期,从最初的 模型建立到理论的完善,形成了游憩地理学学科“4 。游憩活动形成了特殊的社会系统类 型游憩系统( b c 普列奥布拉仁斯基,1 9 7 2 ) 游憩系统( 简称r c ) 主要由以下五 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即游憩者群体、自然与文化综合体、技术与工程装备系统、 服务人员群体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b c 普列奥布拉仁斯基提出了地域 游憩系统( t i c ) 的概念,构建了游憩系统的内外在联系,该理论成为游憩地理学理论体 系中的基本理论之一,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在游憩地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初期,研究者主 要考察度假者的活动( 社会心理需求) ,以及度假组织者的活动( 社会经济方面) 。然后意 识到了划分特殊的游憩系统等级的必要性,认为地域游憩系统( t i c ) 不仅具有功能上的, 而且具有地域上的整体性。最后提出地域游憩综台体( t p c ) 的概念,标志着游憩地理学 的发展成熟。 关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以美国学者为多,就上述研究所述,除了 s t e p h e nljs m i t h 以外,c m i c h a e lh a l l 、s t e p h e nw i l l i a m s 、d a v i dn a 咖o n s 等 大批学者先后出版了旅游地理学与游憩资源、旅游与游憩、旅游游憩资源评价 等多本著作。主要对游憩资源、游憩产业系统、游憩者行为、游憩地域系统等方面进行 了深入研究,而对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的理论体系有部分研究。w i t c h i e l ll s 初步探 讨了公共城市尤其系统o ”。已对空闻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数据模型方面的建造。 并将其并入城市空间结构的一部分。 ( 2 ) 游憩需求研究 国外对游憩需求的研究较早,成果斐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内容集中于游 憩需求预测研究、影响需求因素分析、游憩需求预测模型、休闲运动需求研究、游憩需 求影响研究等方面。美国教授s a u n d e r sp r 对美国国内水库水域游憩需求进行预测。预 测使用引力模型,重点分析客源地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客源地人口规模等影响因素。 g e o f f r e yc r o u c h 研究y 3 0 年来收人、价格对国际旅游的影响,发现价格、收人对国际 游憩需求影响程度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中会有大相径庭的结论。时间序列模式也是主要 的定量预测方法,f o n g l i nc h u 对比了6 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原真i ( t h en a i v ei ) 、 原真1 l ( t h en a i v e1 1 ) 、简单线性回归时间序列模型、非线性回归正弦时问序列模型、 2 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的理论分析 冷一淡季研究模( h o l t - - w i n t e r 4 0 d e l ) 、季节性一非季节性综合自动回归移动平均值模 型( s e a s o n a l - - - n o n s e a s o n a la r i l i ab o d e d 。1 9 8 8 年。在南卡罗来纳州举行了有关钓 鱼运动供需研究专项研讨会。会上讨论了钓鱼需求供给研究理论等,主要包括评估钓鱼 需求和供给研究理论,评估商业需求和钓鱼运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讨论钓鱼运动的经 济影响等。n a t a l i a 等采用投人一输出分析法,探讨了在夏威夷地区能源消费和旅游目 的地旅客数量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对游憩需求进行定量分析,需求预测是定量分析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需求预测模 型不仅仅用于预测目的地未来旅客数量或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手段分析己知 数据,了解旅游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目前,国际上预测游憩需求的常用方法分为:时 间序列法,回归模型法和德尔菲法。而回归模型法又分为3 种形式:经济模型、引力模 型和旅行生成模型 2 2 2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有关游憩地方面的研究在开展的阶段,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无法与国外 相比。我国大规模对城市游憩地空问布局研究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在2 0 世纪9 0 年代 末到本世纪初曾形成一个研究高潮,代表人物有:吴承照、保继刚、吴必虎、王兴斌、 王云才等知名学者。 ( 1 ) 户外游憩地类型、游憩空间结构与布局理论的探讨 熊健、刘勤( 1 9 9 6 ) 将城市休闲空间场所的结构层次依次划分为:家一宅前一邻里 一组团一小区一居住区一城市。吴宇华( 1 9 9 6 ) 则将南宁市游憩地空闻划分为邻里、社 区、城区、市区和市域游憩地五个体系,并对南宁市游憩地布局提出具体建议。秦学 ( 2 0 0 3 ) 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 并以宁波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游憩物质与环境空问结构、游憩行为与需求特征、游憩行 为空间分布规律等一系列要素。吴承照( 1 9 9 7 ) 总结了游憩空间布局理论,包括城市游 憩体系、生活结构优化理论、共生理论、游憩中心地理论、游憩地选址理论、游憩地域 组合理论和环境兴趣中心理论。吴承照( 1 9 9 8 ) 认为游憩地按类型和区位,可划分为居 住区、市区、郊区游憩地和观光度假地。他还具体探讨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城市游憩系统 的结构“”。李可勤、李晓峰( 2 0 0 0 ) 则把中国古代休闲空间归纳为两种类型:城市及郊 区休闲空间和聚落休闲空间。 在整个城市研究方面,吴志强等提出了5 种城市旅游( 游憩) 空间结构模式:单核模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多核模式、带状模式、网络模式和综合模式。秦学以宁波市为例,对市区和郊区的 游憩空问结构进行了探讨。肖星等( 2 0 0 2 ) 以兰州市为例,对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 统的空问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滨河游憩走廊、城市中心体系游憩系统的构建思想。 冯维波( 2 0 0 6 ) 分析了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目前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中存 在的各种问题及今后应重点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领域。 在环城游憩带研究方面,吴必虎( 2 0 0 1 ) 在研究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时就发现 上海市民以郊区为目的地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呈同心圆衰减,并在1 9 9 9 年提出了环城游 憩带( r e b a m ,r e c r e a t i o n a lb e l ta - r o u n dm e t r o p o l i s ) 理论“。吴志强等认为环城 游憩带的发展应经历增长极模式、点轴模式和网络模式3 个阶段幽1 。苏平等采用定量 方法对北京环城游憩带各种游憩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总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王云才 ( 2 0 0 0 ) 研究了北京郊区游憩景观的空间特征,指出大都市郊区游憩地配置的三个圈 层模式形成了大众游憩地带、生态旅游景观、景观生态恢复整治区、野生地域与特殊保 护地等空间格局1 。李业锦叫通过对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空问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把环城 游憩带分为内外两个圈层的观点。胡勇提出了南京市环城游憩带。一圈二带三区”的空 闻布局模式。张立明,赵黎明( 2 0 0 6 ) 研究了影响城郊旅游开发的几个重要因子,并指 出随着旅游需求结构的调整城郊旅游地的空问布局由零星点状分布向组团式分布最后 演变为环城市游憩带的空间发展趋势洲。 在商业性游憩地研究方面,主要研究r b d 。国内对r b d 的研究始于1 9 9 5 年,保继刚 在探讨深圳华侨城城区发展模式时,提出以旅游业带动城区全面发展,使该区域发展为 一个旅游商业区,并预见它可能成为新的城市功能区,这是第一次在国内的城市与旅游 研究中运用r b d 的概念;随后,他与古诗韵( 2 0 0 1 ) 对国外r b d 研究进行了评述,对城市 r b d 的定义、功能、特征、服务对象等作了探讨。他( 1 9 9 8 ,2 0 0 2 ) 还探讨了r b d 与内城 改造、与城市c b d 的关系,指出城市r s d 的界定、形成机制和影响研究应成为今后的主要 方向,并指出r b d 将成为城市的一种新型的土地功能分区。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城市r b d 对 城市游憩、交通和地域空间发展的影响。”。黄震方( 2 0 0 1 ) 对大城市商业游憩区的形成 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开发原则和产品体系。陶伟等( 2 0 0 3 ) 以苏州为案例,研究历史旅游名城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空间演变机制。杨新军、刘军民 ( 2 0 0 1 ) 分析了城市旅游景观的6 种空间符号,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r b d 的类型嗌1 。侯 国林等人( 2 0 0 2 ) 认为城市商业游憩区的内部空间可以划分为四个空间层次,概括为三 种区域形态。张翰卿( 2 0 0 2 ) 探讨了城市中心区的游憩功能和开发问题伽1 。 2 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的理论分析 在游憩空问研究方面,张祖群等咖1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对西安市廊道一斑块 游憩空间的组合与划分来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在城市广场游憩空问研究方面,主要从 空间形态、环境塑造、历史文化、游憩需求等角度进行研究。 在绿地游憩空间研究方面,吴承照等以绍兴中心城为例,从自然生态、文化生态, 社会生态三方面分析了其空间特征,提出了“一圈二片三环”的斑一廊一基空间格局; 李忠淑结合游憩需求探讨了动物园的选址;千庆兰( 2 0 0 0 ) 等以游憩行为理论为依据,以 吉林市为实例,提出了城市中心散点状绿化带一城市郊区集块状公园绿化带一城市外围 连续自然生产绿化带的构想。 还有对城市滨水区游憩地功能布局的探讨。徐永建、阎小培( 2 0 0 0 ) 剖析了北美城市 滨水区开发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嘲;王建国、吕志鹏( 2 0 0 1 ) 对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 历史进程和经验进行探讨;吴必虎,贾佳( 2 0 0 2 ) 、陈太政( 2 0 0 4 ) 分别以武汉市、开封 市为例,从城市游憩功能开发的角度,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基本原则“。 ( 2 ) 游憩需求研究 国内对于游憩需求的研究较少。关于游憩者需求与行为的研究从1 9 9 5 年以后逐渐升 温,现有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游憩需求的现状、结 构、类型等。崔痒和黄安民( 1 9 9 5 ) 嘲,吴必虎等( 1 9 9 6 ) 嗍,张凌云( 1 9 9 9 ) ,石艳 ( 2 0 0 2 ) ,冯晓虹( 2 0 0 2 ) ,贾黎明( 2 0 0 2 ) ,刘昌学、汪德根( 2 0 0 4 ) ,李江敏、张立明 ( 2 0 0 4 ) 口力,肖亮、张立明( 2 0 0 6 ) 等以案例为基础研究了我国居民游憩需求特征啪1 。 此外,国内也运用预测模型对游憩需求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如朦丽等( 2 0 0 4 ) 利用人 工神经网络的k o h o n e n 网络对中国3 9 个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聚类侧,并考虑了收入、旅 游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区域旅游供给强度和交通条件4 个因素,对各类型城市居民的旅 游需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弓弼,马惠玲等( 1 9 9 9 ) 以西安市为例采用定量分析方 法计算了游憩绿地的需求量、服务半径等指标,确定游憩绿地的供给与需求的合理量1 。 2 2 3 研究评述 ( 1 ) 研究学科众多且交叉趋势明显 目前,城市游憩空间研究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学科众多,主要 包括地理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管理学( 包括旅游管理) 、经济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 其中以地理学、规划学科和旅游管理学科为主。随着休闲、旅游、游憩研究的发展,各 类相关著作越来越多,角度越来越全面,分工越来越细致,必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城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市游憩空间研究体系。 ( 2 ) 理论总结与实证研究并举 西方国家对城市游憩空间的研究较早,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取得了较多成果,因 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国,现有的大量研究多为现象或实证研究,并主要 集中在沿海大城市,除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