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5 、7 、9 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 基础心理学专业 指导教师 博士研究生程蕾 黄希庭教授 摘要 能够完成镜像自我面孔再认是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常个体在具备自我 面孔再认能力后,才逐渐发展出其他各种高级心理能力。以往研究发现,5 岁儿童对自我面孔 和他人面孔的加工没有差异,但成人却表现出自我面孔加工的优势效应。诸多来自认知神经 科学的研究也发现对自我和他人面孔的识别存在脑机制上的差异,如激发的脑电波存在潜伏 期和波幅上的差别,以及激活的脑区有所不同等,这些都说明个体对自我和他人面孔的识别 在发展中存在差异。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幼儿何时完成即时和延时的自我面孔再认以及对 自我面孔再认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而缺乏对年长儿童自我面孔识别发展情况的纵向研究。因此 本研究拟考察5 、7 、9 岁儿童自我面孔认知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通过6 个实验系统探讨了5 、7 、9 岁儿童在自我整体面孔、外部特征、内部特征、 构形信息以及总体认知准确度等方面自我面孔认知发展的特点。 研究一考察了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对5 、7 、9 岁被试儿童自我面孔识别的影响,由3 个 实验构成。实验1 让被试儿童识别正立或倒置的自我整体面孔、内部特征、外部特征,考察 内、外部特征在儿童自我面孔识别中的作用。实验2 、3 通过变化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部位来 进一步考察儿童自我面孔认知的发展特点以及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结果发现,外部特征在5 岁儿童的自我面孔识别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表现出性别差异,即相对于男童,5 岁女童在自我 面孔识别中更依赖于外部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内部特征的识别水平逐渐提高,而 外部特征的影响逐渐变小。到9 岁,男童、女童对自我面孔内部特征的识别都达到比较高的 水平,性别差异不再显著。 研究二通过实验4 考察在外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儿童对自我面孔构形信息加工的发展 特点。实验4 通过p h o t o s h o p 将儿童嘴巴和眼睛上下移动o 2 。、0 4 。视角,或者将眼睛分 开或靠拢o 2 。、o 4 。、0 6 。和0 8 。视角,来考察面孔垂直构形信息的变化以及水平构形 信息的变化对儿童自我面孔再认的影响,并与成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对构形信息的加工水 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对较小改变( 视角垂直0 2 。、水平0 4 。以下) 的觉察能力在7 9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岁得到显著提升,9 岁儿童对自我面孔构形信息的加工与成人无显著差异。且儿童对自我面孔 构形信息的识别存在特征和方向上的差异,即对嘴巴部位的构形信息更为敏感,而对垂直方 向的构形信息相对比水平方向的更敏感。 为进一步验证研究二的结果,研究三通过实验5 考察减轻记忆负荷后儿童对自我面孔构 形信息的加工水平是否仍然随年龄的增长而提升。在实验5 中,同时呈现儿童本来面孔以及 构形信息改变的面孔让儿童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即使减轻了记忆负荷,儿童对构形信息的 加工水平依然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趋向。 研究四考察儿童对整体的自我面孔再认是否存在自我提升效应。实验6 在保持儿童外部 特征不变的情况下,采用m o 印h 技术将之分别与漂亮和不漂亮的他人面孔相融合,然后让儿 童判断哪个或哪些面孔是他原本的模样,以考察儿童是否倾向于将更漂亮的面孔视为自己的。 结果发现,儿童普遍出现了自我面孔的提升效应,即更多选择融合了漂亮他人面孔的面孔为 自己的本来相貌。5 岁儿童的提升效应最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我面孔的识别越来 越准确,提升效应在9 岁显著下降。 总的来说,5 岁儿童在加工自我面孔时可能更倾向于采用分析性加工策略,外部特征是他 们识别自我面孔的重要线索,尤其是5 岁女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倾向于采用整体加工 方式,兼重内外部特征的加工。对于面孔内、外部特征和构形信息的加工在9 岁时接近成人 水平,儿童对自我面孔识别的加t 成熟期要略早于对他人面孔的识别。儿童对整体自我面孔 的识别存在自我提升倾向。 5 、7 、9 岁儿童自我面孔认知的发展可能体现了自我身份加工的发展过程。根据身份加工 理论,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维持动态的自我身份建构过程。对于年幼儿童,自我的外部特征 是显著的自我识别线索,而随着面孔识别经验的增多,儿童意识到内部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更有利于维持自我的一致性,从而也更加注重对自我内部特征的加工,表现出内外部特征并 重的倾向。 本研究系统考察了5 9 岁儿童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发展并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但还存在 着很多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如采用眼动或脑电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并考察 对儿童自我面孔识别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 关键词:5 、7 、9 岁儿童自我面孔认知外部特征内部特征构形信息 自我 提升认知发展 i i a b s t r a c t c o g n i t i v ef e a t u r e so fs e l f f a c er e c o g n i t i o nf o r c h i l d r e n a g e d5 ,7a n d 9 m 旬o r :g e n e r a lp s y c h o i o g ) r p h d c a n d i d a t e :c h e n gl e i s p e c i a l 哆:p e r s o n a l i 锣p r o c e s s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h u 狮gx i - t i n g a b s t r a c t m i r r o r s e l f - r e c o g n j t i o ni s 锄i m p o m m t 面l e s t o n ei nc o 盟i t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l l i l d r e n 触e ro b t a i l l i n gt l l e d b i l i 够o fs e l f f a c er e c o 鲥t i o n ,n o 功:i a lc l l i l d r e nc a l l d e v e l o po t l l e ra d v a n c e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b i l i t i e s m o s to ft t l ef o m e rr e s e a r c h e sf o c u s e d o nt 1 1 ea g e sw h e nc h i l d r e nc a n 础l i e v ei u n e d i a t ea i 】i d d e l a y e ds e l fr e c o g n i t i o na r l dn l e i n n u e n t i a lf k t o r s t h e r ea r en or e s e a r c h e so fd e v e l o p m e mo fs e l f - r e c o 嘶t i o nf o ro l d e r m l d r e n h 觚,t h e r ei sn os i 蛐f i c 趾td i 丘e r e n c eb 咖e e nr e c o 鲥t i o no fs e l f 缸ea n d o t h e rf a c e sf o r 5 一y e a r 0 1 dc 1 1 i l d r e n ,w 1 1 e r e a s a i i u l t ss h o ws u p e r i o r i t ye f - f e c ti n s e l 鼻f a c e r e c o 罂断o n m a i l yr e s e a r c h e s 丘d mc o g 血t i v en e u r a ls c i e n c ep r o v e dt 1 1 a t 也e r e a r em 哪,d i 饿r e n c e si nb r a i nm e c h a l l i s m so fs e l fa 1 1 do m e rf a c er e c o g 疵i o n t h o s e 砌i c a t e l a :td e v e i o p m e n to fr e c o 孕1 i t i o nf o rs e i fa n do t h e rf a c e sd i 丘e r e s 而t he a c ho t h c r t h ef o r m e rr e s e a r c h e sp a i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o n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t l l e 卜f a c er e c o 鲫t i o n a b i l i t i e s ,w k l el a c k e dt l :i eo b s e r v a t i o no fd e v e l o p m e mo fs e l f r e c o 龇i o n n e r e f o r e , m e p r e s e n ts t i l d y a t t e r n p t s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e l f 二r e c o g n i t i o nf o r5 ,7a 1 1 d9 - y e a r o l dc l l i l d r e n 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e x p l o r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e l g r e c o g n i t i o no f5 ,7 a l l d9 一y e a ro l dc l l i l d r e n 岔d m 1 ea s p e c t so fw h o l ef a c e s ,e x t e 加mf e 砷u r e s ,i i l t e m a l f e a :t u r e s ,c o i g u r a li o m l a t i o na i l ds e l f e r l l l a i l c e m e m s t u d yo n ei n v e s t i g a 把st h ei n 丑u e n c e so fe x t e m a la n di n t e m a lf e a t u r e st o s e l f a c e r e c o g l l i t i o no f5 - 9 - y e a rc 枷出e nv i ae x p 谢m e n t1 t 03 i ne x p 鲥血e n t1 ,咖g h ta n d i n v e n e ds e l fo r i g i i l a lf a c e s ,i n t 锄a 1 ,e x t e m 越f e a t u r e sw e r es h o w e dt oc 1 1 i l d r e n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r 0 1 eo fi n t e m 甜龇l de x t e m a lf e a n l r e si ns e l f - f a c er e c o g i l i t i o n e x p e r i l i l e n t 2a 1 1 d3 如胁e re x p l o r e ( 1m er 0 1 eo ff e a n 鹏st l d u 曲c h a l l g 迦1 1 s t y l ea 1 1 di n t 锄a l f e a t l l r e s t h er e s u h ss h o w e dt l l a tt h ee x t e m a l lf e a t u r e s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s e l f r e c o g l l i 垃o no f5 一y e a r - o l dc h i l 出e n ,e s p e c i a 】1 yf o r 酉r l s t h el e v e lf o rr e c o g l l i t i o no fs e l f i n t e m a lf e a :t u r e si r n p r o v e s 谢n la g e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e x t e m a lf e 曲鹏sc o i n p a r a t i v e l y 1 e s s e n e df o r7a 1 1 d9 - y e a r - 0 1 dc 1 1 i l d r e n s t u d yt v 旧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l l ed e v e l 叩m e n t a l 妇e i l do fc o l l l ! i g u m li 1 1 1 o m 枷o np r o c e s s w i t he ) ( t e m a lf e 狐鹏su n c h a n g e dt 圭l r o u 曲e x p e r i m e n t4 i ne x p 矗m e n t4 ,m em o u t h s i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 n de y e s 、e r 苦m o v e dv e r r t i c a l l yf o rv i s u a la n g e lo f0 2 。, o 4 。,o rt h ee y e sw e r et a k e d a p a r to rc l o s e df o rv i s u a la j l g e lo f 0 2 。,0 4 。,0 6 。,0 8 。,t oe x p l o r en l ei n n u e n c eo f c h a n g e so fc o l l f i g u r a li n f o n l l a t i o no ns e l fr e c o 弘i t i o n t h er e s u h ss h o w e dt h a tp r o c e s s o fc o 血g u r a t i o ni m p r o v e d 、) l ,i ma g e r n l ed e t e c t i n ga b i l i 够f o rm i n o rc o l l f i g u r a l i 幽n i l a t i o n ( v e r t i c a l0 2 。,h o r i z o n t a l0 4 。) i m p r o v e ds i g n i f i c 觚t l yb e 觚e e na g e7t o9 t h e r ew a sn os i g n i f i c 枷d i f f e r e n c eb e 撕e e nc o n 矗g u r a li 幽n n a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 ga b i l 时 o f9 一y e a r o l dc 1 1 i l d r e na n da d u l t s f 洲h e n n o r e ,c h j l 出e nw e r em o r es u s c e p t i b l et o c o i 昏”a li n f o m a t i o ni nm o u t hp a r t 础l e r m o r e ,c h i l d r e nw e r e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m o r e s e n s i t i v et ov e r t i c a li m m a t i o nt h 吼h o r i z o n t a lc o n 矗g u r a li n f 0 眦a t i o n s t u d yt 1 1 r e ee x p l o r e dm ei 1 u e n c eo fm e m o r yt oc o i g u r a li n f o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 t h r o u g he x p e r i m e n t5 i ne x p e r i m e m5 ,t h eo d 垂n a lf a c ea 1 1 df a c e s 谢t hc o n j e i g w a l i n 王i o 吼a t i o nc h a n g e d 、e r es h o 、e ds i m u l 切n e o u s l yf o rc 1 1 i l d r e nt 0e x p l o r ec k l d r e n s d e t e c t i n ga b i l 埘o fc o n f i g u r 2 l li n f o h n a t i o nw i t h o u tb u r d e no fm e m o 珂t h e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m a te v e ni ft h e r ew a sn 0b u r d e no fm e m o 巧,c | l i l d r e n sd e t e c t i n ga b i l i t ys t i l l i m p r o v e dw i t ha g e s t u d yf o u ri n v e s t i g a t e di fm e r ei ss e l f - e 1 1 圭1 a n c e m e n te f - f e c ti ns e l ff i a c er e c o g l l i t i o n , w h i c hc o n s i s t so n ee x p e r i m e n t 1 1 1e x p e r i m e n t6 ,c 1 1 i l d 托n sf a c i a li m a g e sw e r em o 印h e d 谢1ah i 曲l ya t t r a c t i v eo ru n 撕a c t i v es 锄e g e n d e r ,s 锄e - a g et a r g e tf a c e 而血h a j r s 锣1 e u 1 1 c h a n g e d t h o s ep i c t u r e sw e r es h o w e dt oc h j l d r e nt oc h o o s e 、h i c ht h e i ro r i g i n a lf a c i a j i m a g ew a s t h er e s u l t sf - o u i l dt h a ts e l f e i m a l l c e m e n tw a sp r e v a l e n ti nc 王1 i l d r e n ,e g ,也e y w e r em o r el i k e l yt oc h o o s ea n 砷c r a d i v e l ye 1 1 圭l a n c e dv e r s i o no f 也e i ro w nf i a c e , e s p e c i a l l y5 一y e a r o l dc h i l d r e n 7 i h es e l f - e 1 1 l l a i l c e m e n tr e d u c e dw i t ha g ei nc b j l d r e n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h n g ,y o u n g e rc h i l d r e np r o c e s s 吐i e i ro w nf a c e sa n a l y t i c a l l y t h e y i n c l i n et ou s ee x t e m a lf e a n l r e sa st h em a i nc u ei ns e l f _ f a c er e c o g n i t i o n 0 l d e rc 蛐d r e n t e n dt op r o c e s st h e i ro w nf - a c e sh o l i s t i c a l l y ;e x t e m a ja 1 1 di n t e m a lf - e a n l r e sa r eb o t hu s e d i i ls e l fr e c o g n i t i o n f o r 9 一y e 2 u r o l dc h j l d r e n ,t h ep r o c e s s i n ga b i l i t yo ff - e a t u r e sa n d c o n f i g u r a li n f o 衄a t i o no fo w n f - a c e sa r ec l o s e dt oa d u l t s t h es t u d y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e l f _ f i a c er e c o g l l i t i o no fc h i l d r e na g e d 仔o m5t o9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ds o m en e w n n d i n g sa r eo b t a i n e d y - e tt h e r ea r es t i l lm a i 】l y p r o b l e m sn e e dt ob es 0 1 v e di nf u t u r es t u d y f o re x 锄p l e ,e y em o v e m e n ta n de r p r e s e a r c h e sc a nb eu s e dt 0v e r i 匆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a n de x p l o r ef a c t o r st h a tm a yi n n u e n c e s e l f 二f l a c er e c o g l l i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c 1 1 i l d r e na g e d5 9 ,s e l f 二f a c er e c o 鲥t i o n ,e x t e m a lf - e a t u r e ,i n t e m a lf e a n l r e , s e l f 二e n h 锄c e m e m i v 1 前言 1 前言 j 锄e s 因自我的复杂性而把自我视为心理学中“最难解的谜题 。自我是一个 系统,一个家族,黄希庭( 2 0 0 4 ,2 0 0 7 ) 从多个角度对自我进行了划分:根据时间 维度可以分为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将来自我;从与人的关系维度可以分为个体 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从个人活动领域维度可以分为家庭自我、工作自我、 学校自我、学业自我、数理自我;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的角度可以分为自立、 自信、自尊、自强。而自我更有一种特殊性,即其二元性。早在1 8 9 0 年j 锄e s 就 认识到这种特性,即自我既可以成为感知觉、注意、思考的主体,也可以成为其 关注对象,据此提出自我可以分为主我( 主体我) 和宾我( 客体我) ( b r 0 、m ,2 0 0 4 ; 程蕾,& 黄希庭,2 0 0 8 ) ,而宾我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分为物质自我、精神 自我、社会自我。宾我的发展要晚于主我,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存在,才能进 一步了解自我。研究者一般将自我面孔的识别作为主我发展的开端,个体只有在 具有自我面孔再认能力之后,才能进一步发展出自我概念( b r o w n ,2 0 0 4 ) 。因此, 自我面孔再认在自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 自我面孔再认和他人面孔识别的差异 与识别他人面孔相比,自我面孔的识别具有许多特点:在行为反应上,相较 于他人面孔,人们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识别自我面孔;从个体发展上,婴儿出生后 不久就能识别他人面孔,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要到1 8 个月左右才发生( 杨红升, 2 0 0 5 ;邵志芳,& 高旭辰,2 0 0 9 ) ;脑机制的研究更表明,对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 的识别存在着差异。 1 1 1 自我面孔再认的优势效应 研究者早就发现个体在搜索自我面孔时,速度要快于搜索他人的面孔,具有一 种显著性的表征( 杨红升,2 0 0 5 ;马建苓,陈旭,& 王婧2 0 1 2 ) 。k e y e s 和b r a d y ( 2 0 1 0 ) 等人在被试的左、右及双侧视野分别呈现自我、朋友以及陌生面孔,包括正 向的和倒置的,结果发现相对于非熟悉面孔,熟悉面孔存在明显的双侧优势,且 这种双侧优势在倒置面孔中也存在。而自我面孔的识别,无论是正立的、倒置的 还是呈现于左、右视野的,都比陌生人和朋友的面孔识别要更快更准确。一般认 为,自我相关信息具有高度的社会适应价值,所以优先得到我们的注意。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近期的实验大多从自我面孔再认的神经机制方面确认其优势效应。如 t a c i k o w s k i 和n o 诹c k a 等人( 2 0 1 0 ) 的e r p 研究证明,相较于他人的个体信息, 个体对自己的名字和面孔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而且诱发了更强的p 3 0 0 。 他们认为,p 3 0 0 波幅的增强表示自我相关信息占据了更多的注意资源,而且诱发 了个体更多的情感。k e y e s 等人( 2 0 1 0 ) 采用脑电了解自我再认的时间进程,结果 发现,刺激呈现很短时间内e r p 波幅就呈现出差异,脑后部的n 1 7 0 及中前部的 顶叶正波( v p p ,v e n e xp a r i e t a lp o s i t i v i t y ) 波幅在加工自我面孔时都有增强,显示 出明显的“自我效应”。而2 5 0 毫秒以后则呈现出熟悉效应,即朋友与陌生人之间 的差异。 在外显条件下自我面孔再认存在优势效应,那么此效应在内隐条件下是否同样 存在? s u i 等人( 2 0 0 6 ) 设计e r p 实验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要求被试在注意和非 注意条件下对自我、熟悉他人以及陌生他人的面孔朝向做出判断,结果发现,早 期面孔特定的脑电成分如n 1 7 0 在这种内隐的自我和他人面孔再认中并无差异。但 在2 2 0 到7 0 0 毫秒自我面孔比熟悉面孔诱发了更大的正波,表现出自我优势效应。 研究者一般认为自我面孔再认的优势效应与个体对自己的内隐积极评价相联 系。m a 和h a l l ( 2 0 1 0 ) 对此进行了验证。他们在被试进行自我面孑l 再认前启动了 自我概念威胁( s c t ,s e l f - c o n c e p t 吐e a t ) ,即将被试的自我与消极人格形容词相联 系,从而导致与自我有关的积极联系减少。结果发现在内隐的s c t 启动后,自我 面孔优势效应消失了,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被试都呈现此效应。值得注意的是, 在外显实验条件下启动s c t 不会改变被试的自我面孔再认优势效应,而只有在内 隐条件下才呈现出此效应。这从社会认知机制方面证明了个体对自己的内隐积极 评价是自我面孑l 再认优势的基础。总之,当前研究认为在注意资源足够的情况下, 无论在外显还是内隐条件下,个体确实可以更快地识别自己的面孔,这种自我面 孔再认优势与个体对自己的内隐积极评价相关联。当这种积极评价消失或者个体 受到威胁,自我面孔再认优势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正常人在自我面孔识别时均呈现出自我优势效应,即能更快更准确 的识别出自我的面孔。实际上,人们识别自我面孔的时间远远晚于识别他人,如 婴儿在3 个月左右就可以认出母亲或照看者,但直到约1 岁半才可能进行自我再 认。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自我面孔的时间相对较少,但为什么能够更快的 识别出自我的面孔呢? 这种优势是从哪个年龄阶段发展出来的? 目前尚没有这方 面的研究。 1 前言 1 1 2 自我面孔再认的提升效应 人们普遍具有自我提升动机( s e l b e n h a n c e m e n tm o t i v e ) 。自我提升是指个体经 常夸大自己的工作表现、知识储备以及人格特质以体验积极情绪和避免体验消极 情绪。这种动机与人们喜欢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并最大程度的体会自尊有关 ( 舢i c k e ,& s e d i l 【i d e s ,2 0 0 9 ) 。近期研究发现,人们在辨认自我面孔时同样存在自 我提升效应。 e p l e y 等人( 2 0 0 8 ) 采集到被试的照片后,将照片分别向极具吸引力以及不具吸 引力的同性他人面孔图片逐步变形,每次的变化率为1 0 ( 最大变化率为5 0 , 即他人面孔和自己面孔成分各占5 0 ) 。最终得到照片1 1 张,即向有吸引力他人 及不具吸引力他人转化的图片各5 张( 分别含他人面孔的1 0 、2 0 、3 0 、4 0 、 5 0 ) ,以及被试原本的图片一张。在采集照片的2 到4 周后,邀请被试参与实验。 给被试随机呈现在自己面孔基础上转化的照片以及自己的照片,让被试确定哪一 张是自己真正的照片。然后让被试对每张照片的喜爱度以及其与自己面孔的相似 度进行评定,最后对被试的自尊进行了外显和内隐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个体 倾向于认为融合了更具吸引力面孔的图片为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且个体自动产生 的自我积极联系越强烈( 以内隐自尊为指标) ,越倾向于认为融合了更多吸引力的 面孔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倾向于与外显自尊没有显著相关。 由被试的评定也发现,越是融合了更多吸引力的面孔,被试认为越像自己,同时 也越喜欢这样的图片。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e p l e y 等人要求被试在随机呈现的一系列1 2 张面孔中快 速判断哪一张是自己的面孔。每个系列中包含1 1 张同性分心面孔,另外一张为以 下三张图片中的一张,即自己本来的面孔或是融合了2 0 有吸引力的面孔或融合 了2 0 不具吸引力的面孔,共完成1 2 个试次。最后发现,个体对更有吸引力的自 我面孔反应快于自己原本的面孔,且与自己不具吸引力面孔的反应速度差异显著。 鉴于人们对于与自己心理表征相符的对象反应更快的原则,e p l e y 认为人们对自我 形象的表征一般比现实中的真实形象要令人满意。 这种自我面孔的提升效应也可以从相似面孔的角度得到验证。v c r o s k y 等人 ( 2 0 1 0 ) 从是否值得信赖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他们将被试的面孔向可信赖和不可信赖 的方向分别转化( 其中包含2 0 、4 0 、5 0 、6 0 以及8 0 的被试面孔) ,让被 试判断呈现在眼前的面孔是否更像自己。结果发现对比于含有同等水平自我面孔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的不可信赖面孔,被试倾向于认为值得信赖的面孔更像自己。d e b m i n e ( 2 0 0 5 ) 采用 的是将个体面孔向异性转变的变形技术,要求被试在一系列面孔中选择看起来最 值得信赖的,结果发现个体普遍倾向于认为在自己面孔基础上转化的异性面孔是 最值得信赖的。 这些结果表明人们在识别自我面孔时也是存在自我提升效应的,倾向于把更 有吸引力以及更值得信赖的面孔认为是自己或更像自己。 1 1 3 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诸多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都发现个体对于自我面孔再认和他人面孔的识 别上存在差异,如e r p 波幅潜伏期上的差异和激活脑区的不同等。 前文曾经提到,人们对自我面孔能在更短时间内进行反应,且诱发的p 3 0 0 波 幅相对他人面孔更强( t a c i k o w s k j & n o 丽c k a ,2 0 10 ) 。k b y e s 等人( 2 0 10 ) 也对此 进行过验证,他们发现呈现被试自己的面孔和他人面孔后,很短时间内e i 冲波幅 就呈现出差异,在加工自我面孔时,脑后部的n 1 7 0 及中前部的项叶正波( v p p , v e r t e xp a r i e t a lp o s i t i v 时) 波幅都有增强,显示出明显的“自我效应”。而2 5 0 毫秒 以后则呈现出熟悉效应,即朋友与陌生人之间的差异。在内隐条件下个体对自我 面孔的加工同样更快,且诱发的波幅更强( s u i ,e ta 1 ,2 0 0 6 ) ,在2 2 0 到7 0 0 毫秒自我 面孔比熟悉面孔诱发了更大的正波。 对于自我面孔脑定位的研究结果呈现出不一致性。有的研究认为自我面孔主要 激活了右侧脑区( l a u r e y s ,p e r r i n ,& b r e d a n ,2 0 0 7 ;朱滢,2 0 0 7 ;u d d i l l ,2 0 0 6 ; s u g i u r a ,2 0 0 6 ) ,有的实验发现激活了左侧脑区( g 呱j i ,2 0 0 9 ) 。目前更多的研究者倾 向于认为自我面孔再认需要双侧大脑的合作,包括前额叶皮层、脑岛、扣带回、 颞叶皮层以及顶叶皮层在内的诸多脑区在自我面孔再认中起到主要作用( 关丽丽 等,2 0 1 1 ;k i r c h e r ,2 0 0 0 ;p l a t e ke ta 1 ,2 0 0 6 ,2 0 0 8 ) 。而他们面孔识别激活的脑区 有所不同,一些研究者对比了个体自我面孔再认和他人面孔识别过程中神经机制 的差异,如p l a t e k ( 2 0 0 6 ) 让被试对自我和熟悉他人进行区分,结果发现与加工他 人面孔相比,自我面孔引发了右侧额上回、内侧前额叶和下项叶、左侧颞中回的 激活,而熟悉他人面孔相比自我面孔只多激活了前扣带回区域。d e e ( 2 0 0 7 ) 等人 研究认为右侧额下回在区分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人们在观看 自己的形象时一般会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 通常为尴尬) ,而这也会引发与识别他 人面孔时不同的脑部活动,而右脑的额中回及额下回在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4 1 前言 ( m o r i t ae ta l ,2 0 0 8 ) 。 总之,来自行为的认知神经学的研究结果都发现自我面孔识别和他人面孔识别 是不同的,而前人的研究多偏重他人面孔识别的研究,缺乏对于自我面孔识别能 力发展的研究。 1 2 自我面孔认知的早期发展 1 2 1 自我认知和自我面孔再认的发生 已有的研究表明,儿童对他人的认知早于对自我的认知。四个月的婴儿就可以 将其照料者,通常是母亲与其他陌生人分开,而对主体我的认知一般产生在9 、1 0 月,客体我的认知相对较迟,一般在1 5 2 4 个月。自我认知通常要到1 3 、1 4 岁才 能达到成人水平。 儿童的自我认知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h 舭“1 9 8 3 ,1 9 8 6 ) 根据婴儿对镜像自 我的反应,综合了大量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个主体我和客体我的5 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5 8 个月,婴儿表现出对镜像的兴趣,如长时间的注视、微笑等, 但对自我的镜像与对其他婴儿的反应没有区别,此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镜像中的 是自己,还没有产生自我意识;第二阶段产生于9 1 2 个月,婴儿会主动行动,以 观察镜中形象的动作,显示出对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识,这个阶段产生了初步 的主体我;第三个阶段一般在1 2 1 5 个月,婴儿已能区分自己做出的动作与他人所 作的动作,对自己镜像与活动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楚的觉知,说明婴儿已经能将自 我和他人区分开,主我得到确立;第四阶段,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 他们能够清楚地认出镜像中的自我,通过“镜像测试”即表明儿童达到了客体我 水平的自我认知。第五阶段,婴儿具备用语言表达自我的能力,能够进行延时的 自我再认,从其他客体( 如照片和录像) 中认识自己。随后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 了研究,发现五个阶段的发生时间上与h a n e r 所界定的略有差异,如b a l l r i c h 等人 ( 1 9 9 6 ) 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和儿童看自己和同龄人的照片和录像,结果发现年仅3 个月的婴儿在看录像时就会更多的注视他人,研究者据此认为3 个月大的婴儿就 可以从镜子中分别自我和他人,因为婴儿都存在一种对新奇识别对象的偏好,只 有当他们能识别自己在镜中的形象时才会表现出对他人这一新的认知对象更多的 关注。r o c h a t 和s t r i a n o ( 2 0 0 2 ) 的研究也发现4 个月的婴儿在面对自己和模仿者的面 孔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他们更多地对模仿者展现微笑、表现出社会行为倾向。 r e d d y ( 2 0 0 7 ) 等人通过即时的回放即时自我录像的研究发现年仅9 周大的婴儿就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会对录像中自我和他人的形象有不同反应,从而将婴儿区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提 前至9 周。 在自我认知的研究中,自我面孔再认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多将镜像自我面 孔再认作为自我认知出现的标志,是儿童发展中的里程碑( c o u r a g ee ta 1 ,2 0 0 4 ) 。 儿童的镜像自我再认也成为语前阶段评估自我知识和自我觉知发展状态的标准范 式。具备识别自我面孔的能力是维持自我感的主要因素。个体必须在建立了自我 容貌及身体外形的表征之后才能认出自我、将自我与他人相区别,自我面孔再认 能力也是其他各种复杂认知过程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儿童在镜像自我识别基础 上发展出其他高级心理能力,如言语自我认知、自我意识情绪、心理理论等。因 此,很多研究者对儿童自我面孔再认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对于婴幼儿自我面孔再认能力的研究一般采用一种“镜像测试”( m i r r o rt e s t ) 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幼儿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在其面孔某个部位点上标记,随后 将幼儿放置在镜子前面观察他们的反应。实验发现镜像自我面孔再认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开始面对镜子的幼儿以为镜子中出现的是其他人,会表现出对着镜子微 笑,并重复性试探镜子的行为。最后发展出自我指向行为,如对着镜子触摸脸上 的印迹( k e e n a i l ,g a l l u p ,& f a u l ,2 0 0 4 ) 。如果儿童表现出自我指向的行为则表明儿 童通过了镜像自我再认。人类幼儿在1 5 个月左右开始表现出镜像自我再认的能力, 到2 4 个月,正常发育的儿童已经发展出比较完善的镜像自我识别能力( l e 哳s & r a m s a y ,2 0 0 4 ) 。c o u r a g e ( 2 0 0 4 ) 等人对镜像自我再认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只有 2 0 的孩子在1 7 个月之前表现出标记指向的行为,1 7 个月左右成功再认比率剧增 到8 0 ,2 3 个月可以达到9 0 。这说明镜像自我再认是一个渐进过程。杨丽珠和 刘凌( 2 0 0 8 ,2 0 0 9 ) 采用微观发生设计对我国婴幼儿自我再认进行了研究。因前 人所做的研究中对婴幼儿的测量间隔时间较长,因此刘凌采用微观发生设计,即 每个星期对1 5 名婴幼儿进行一次测量的纵向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与国外研究者 的结论类似,即镜像自我再认在1 5 个月开始出现,普遍发生于1 7 个月,正常儿 童到2 4 个月都能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再认能力。这1 5 名婴儿中,第一次表现出镜 像自我再认的平均年龄为1 5 7 3 个月,而表现出稳定的镜像自我再认的平均年龄约 在1 7 2 5 个月,之间存在约1 5 个月的差异,这也证明镜像自我再认是一个渐进稳 定的过程。刘凌同时也采用横向设计对2 1 3 名1 4 2 4 个月的婴儿的自我再认进行了 研究,结果和纵向研究没有显著差异,即婴儿普遍在1 7 个月表现出明显自我指向 行为。1 7 个月之前很少有婴儿表现出这种行为,1 7 个月之后这种行为显著增长。 1 前言 且这种自我认知能力在1 8 个月大的孩子中呈现出性别上的差异,即女婴的自我认 知水平显著高于男婴,但到2 l 和2 4 个月,这种性别差异消失了。 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也是由实时识别到延时识别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幼儿 首先识别镜子和实时录像中的自己,然后才能识别照片和回放录像中的自己。 c o u r a g e ( 2 0 0 4 ) 对照片的自我再认发展较晚,17 个月之前没有还没能再认出自己的 照片,但在2 2 个月后,再认达7 0 。平均再认时间为2 1 5 5 个月。实验研究发现, 三岁半到四岁的儿童比年幼的儿童更多地识别出录像中的自我( p o v i n e l l i ,l a n d a u , & p e r i l l o u ) 【,1 9 9 6 ) 。s u d d e n d o r t 等人( 2 0 0 7 ) 排除了镜像与录像图片存在的差异以 及对电视屏幕的熟悉性等因素,发现两岁儿童能够通过录像自我识别的比率只有 3 0 左右,远远低于四岁儿童。由此他们认为两岁左右的孩子确实存在视频认知不 足( v i d e od e f i c i t ) 。m i y a z a h ( 2 0 0 7 ) 等人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探查了2 、3 、 4 岁孩子即时和不同时间延时反馈的自我再认情况。结果发现2 岁儿童基本不能通 过延时反馈的再认,而3 岁儿童在即时和延时1 秒反馈的情况下,都能通过测试, 但在延迟2 秒的情况下却失败了,先前的视觉经验对探索行为有着显著的作用。 由此他们认为视觉和本体感受的一致性对再认自我当前形象有着重要作用。刘凌 ( 2 0 1 0 a ,2 0 1 0 b ) 对中国儿童的研究也证实镜像自我认知是视觉自我认知最早出现 的标志,此后才会发生照片自我认知。她每个星期为儿童拍摄一张最新照片,与 另外两张同年龄同性别婴儿照片放在一起,要求儿童确认哪一张是自己的,照片 位置随机变换。儿童能识别自我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