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1 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 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缫 ( cho) 丝 荨 ( qin) 麻 给 ( j) 予 虚与委 蛇 ( y) B 焙 ( bi)干 渊 薮 ( su) 巨 擘 ( b) 奉为 圭 臬 ( go) C 棠 棣 (d) 接 种 ( zhng) 咯 ( k) 血 硕果 累累 ( li li) D 颔 首( hn) 游 弋 ( y) 楔 ( q) 子 久 假 ( ji) 不归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古人云 “ 万变不离其 中 ”, 透过欧洲杯弥漫的硝烟,我们可以看到各支球队求新求变、革故鼎新 的决心和勇气,更看到它们恪守传统、振奋进取的意志和品质。 B 这篇文章描写的当年爆发的革命情景的文字十分出彩,革命者面临的困境可谓层见叠出,但是凭借他们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C 交朋结友需要真心真情,像冯小刚一样非诚勿扰,以“诚”相待;像潘石屹一样吵而不散,以“知 ”相和;像王刚一样既往不究,以“度”相处。 D 中国古典文学之中,失意文人的自我慰藉常常是寄情田园,放浪山水,甚至 青灯古佛 ,六根 清静 ,“独善其身”的出世姿态可视为特殊的反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降准,央行显得颇为踌躇,尤其是 8 月份以来央行令市场对降准的预期 再三 落空,而以逆回购滚动操作来平抑资金压力。 B 古代学者皓首穷年 研 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 口吐珠玑 ,咀嚼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 都 受用不尽。 C 一切世俗的价值,包括权力、财富、名 声等,都具有表现人的才能、品格、情怀的效应,彰显了乃至 夸大 了其拥有者的善和恶。 D 他之所以难以复制,乃是因为他有一个品质极好的灵魂,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他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哲学悟性,那种 浑然天成 的宗教情怀,几乎无人可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鲁迅说,“看客”是“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这是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似乎有另一种解释,就是被看者给看客提供了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B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 当前 仍然是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两个方面各自都发生了 “重大变化”,所以社会矛盾的表述应作适当的调整。 C 在不少省份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新建或改建的视频监控点迅速扩张,有的地方出现了商业机构为攫取巨额利润而推动视频监控系统的情况,应该引起警惕。 D 以卡夫卡作开端,西方二十世纪的荒诞文学,如果从哲学上去把握其精神内涵,乃是“无”的本体论,即世界人生的无意义、无着落。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科学与人文统一,是弘扬科学精神的正确思路。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对立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它与那些效用的精神、 权力意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2 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在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精神”之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竺可桢概括说:“ , 。”这种精神,对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也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 A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B 只求效用,不讲方法。 C 只问利害,不计是非 D 只讲理性,不求实用。 6仿 照 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 个 句子。( 4 分) 春风,将大地的落寞赶跑,放出哗啦啦流淌的绿,在一片青草地吹奏生命的歌谣。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 分)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2013 年 5 月,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的 LED大屏幕上打出了这么一句话。这句标语的原话来自于白岩松在 2011 年 7 月与郑州大学学生的对话,想不到现在把这句话拿来作为标语, 引起了轰动。 (1)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 2 分) (2) 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80 个字)(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9 分 ) 孟子时代的 儒墨之争,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仁爱”与“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墨子认为,儒家的礼乐文化会成为贵族的帮凶,无益于百姓民生。儒学之所以不能惠及普通民众,根源在于“仁”说。“仁”首先是血缘之爱,以“孝”为中心,然后在宗族乡党朋友君臣中次第展开,而战争爆发的根源正在于人们各私其亲,不能以待亲的方式对待他人。鉴于此,墨子提出“兼爱”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天下就会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与“仁”相比,“义”是针对非血缘宗族之人的关爱。墨家推行“兼爱”,以利天下百姓践行天下大义。 而孟子 要反击墨家的“非儒”,必须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 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痛斥 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驳斥,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 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孟子尖锐指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其“兼爱”学说会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人。 传统研究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禽兽”,可见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 其实并非如此 。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儒学的新贡献,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孟子对儒学的传承,就很容易忽略孟子对墨学的吸收与融合。我们可从孟子的祖师子思的五行说中发现性善论的直接来源,但子思与孟子对“仁、义、礼、智”的论述尚有距离。子思是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内心之德,德行 并重,而孟子已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没有把人性与善画等号,而孟子直接说人无仁义礼智则“非人”。由此,善性已经成为做人的必然条件。那么,这个至善之源出之何处?墨子把至善之天与民连接起来即为“天民”,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爱人利人以得福”,扶危救困、爱人利人之人,获得天佑而得福。墨子虽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爱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为前提。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唤醒了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其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墨子“非乐”, 孟子则劝导统治者“与民同乐”,把墨子认为贵族专享的乐舞文化转化为君民共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3 享的社会财富。凡此种种,儒学已不再是曲高和寡的贵族式的内圣修身之学,而是发展成为兼济平民的外王之学。 (选自 2012 年 3 月 26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 “ 其实并非如此 ” 理由的说明, 完全 恰当的一项是 A 孟子的对儒学新贡献的性善论,直接的来源实际上是墨子的“天民”至善观。 B 孟子“仁义礼智”的观点并不等同于子思“既重外、又重内,德行并重”的思想。 C 子思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人性善,但却认 为有兼爱的善性之人必定会得到天的佑 福。 D 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植根于墨子唤醒的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上。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两家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的分歧是难以弥合的。 B墨子认为儒 家的“仁爱”学说之所以强调血缘宗亲之爱,根源就在于 人们各私其亲, 不能以待亲的方式对待他人。 C 孟子认为厚葬其亲是源于子女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而非墨者夷之“爱无差等,施由亲始”的狡辩之说。 D 主张“兼爱”、把他人之父视为己父的墨家,被孟子毫不留情地辱骂为无父之“禽兽”。 10 结合文 本 , 概括 作者认为“儒墨之争, 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的理由。 (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 20 分) 消失的油布伞 马卫巍 ( 1) 油布伞消失了。 ( 2) 我翻遍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它的影子。那是一把重重的油布伞,闪烁着斑斑点点的水渍,有些发黄,也有些昏暗。整把伞飘荡着一种淡淡的味道,像槐花的清香,又像田野中蒲公英的气息。 ( 3) 油布伞本应是油纸伞才对。油纸早在多年前已经烂掉,北方干燥的天气使它过早地夭折。一面淡青色的油纸,几笔水墨,便勾勒出了江南娇美柔情的女子。山在远 处,树在远处,思念也在远处。时间将油纸撕裂,将水一般的女子撕裂,将遥远的山与水撕裂,也将梦里的爱情撕裂。撕裂所有的一切,伞柄与伞骨竟然有些狰狞。没有伞面支撑,伞骨好像风雨中漂泊的孩子,零零散散地遗落在院子的每个角落。 ( 4) 奶奶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条伞骨捡起,穿插在伞柄上面,然后用自制的油布,慢慢地把它支撑了起来。当然,这把伞也一下子变得丑陋无比。在我眼中,奶奶亲手把一个水乡的美丽女子变成了加害白雪公主的老巫婆。见证美丽到消亡的过程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美丽应该永远存在,即便终会消失,也应该隐藏在心中。 ( 5) 但是,奶奶依旧很喜欢它。 ( 6) 我曾记得,在每一场萧瑟的秋雨中,她都会撑起这把笨拙的油布伞,颤悠悠地漫步在巷子里。那些雨丝是往事的追忆,不停的降落下来,打入心扉。巷子的土墙经历了一个世纪,漫长而又幽远,她把自己埋在里面。有时候,爷爷也会陪着她出来,油布伞撑起了两个人的世界。他们曾在南方生活了十一年,在那里生了三个孩子。这把伞是生活的起点,风雨中,他们一路慢慢走来。爷爷尽量向外探着身子,大面积留给有点胖又有点矮的奶奶,伞面上滴落的雨珠打破了巷子的宁静,喃喃中,是他们两个人永远不老的秘密。 ( 7) 燕子,燕子。对于这种景象, 我一直把奶奶当成了一只燕子, 一只年老的燕子。她跟随爷爷从南方来到北方,就再没踏出村子半步。大多时候,盘坐在炕头,戴着老花镜,双手勾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4 着一种用棉线织成的花布。那双手布满了斑驳的陈年痕迹,是一条条干涸的河流。整个下午,奶奶把自己埋在窗子射进来的阳光里。 爷爷坐在圈椅上面,听着马奚杨谭,听着梅尚程荀,偶尔,也有单田芳的评书。他的右手食指异常突出,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桌面,好像一只跃动的甲虫。一壶茶、两只碗,茗气弥漫了整间屋子。爷爷将一只茶碗端到奶奶近前,两个人便沉默在落寂的阳光里。 ( 8) 油布伞就在桌子的一角,爷爷把它竖在那里,有些突兀。在屋子里,它的位置无疑是最高的,能够看到每个地方。 锣鼓铿锵,丝竹之乐,都在伞柄与伞骨的 折叠处形成经久不息的回响。茶的香气沁润了厚厚的油布,使它四周闪起了一圈光亮,平常时候,它会散发出一缕茉莉的味道。我相信,它记录了他们的每一句话。每条油布与伞骨接触的边缘,被奶奶用一种自制的麻绳捆了起来。麻绳是红色的,这种颜色和伞骨的暗紫色、油布的灰黑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即便是这样,依旧被奶奶布局得非常巧妙。 ( 9) 不得不承认,对于这把略显笨拙的油布伞,我慢慢地觉得 它好看起来。因为,每一个早晨,只要到了奶奶家,我都会看到它,它和爷爷、奶奶是同等的存在,不可忽视。有一次,奶奶曾对我说:以后这把伞会传给你,当你的成年礼物。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很认真,不是开玩笑的样子。我似懂非懂,但不敢正视她的眼睛。在奶奶等待我的回答中,我使劲点了点头。 ( 10) 可是,这把伞终究是消失了。它不可预见地走到了别处。但我可以肯定,奶奶去世后,这把伞并没有同她葬在一起。在后来,爷爷曾多次望着油布伞怔怔出神,偶尔还会喃喃地说几句话。油布伞成了连接另一个世界的信物。 ( 11) 巷 子里没有了油布伞,冗长的过道就显得阴沉了许多,破败的院落遮蔽了所有,看不到沉落的夕阳。爷爷步履蹒跚地走出来,身后是一双空洞无期的双眼。一只蝙蝠慌慌张张的逃出来,撞入即将黑暗的天空,消失不见。这时候,我又闻到了槐花的 味道、蒲公英的味道。天空中张扬着 一根根巨大的伞骨,笼罩了整个世界。 ( 12) 是的,那是一把油布伞,就是那把油布伞。 (选自 2012 年第 7 期文学与人生 ) 11. 简析第( 3) 段在文中的作 用。( 3 分) 12. 作者为什么“一直把奶奶当成了一只燕子”? (3 分 ) 1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 分) 14. 煞尾的( 12)段,渗透了作者哪些情感 ?( 3 分) 15. 联系全文,概括“油布伞”的象征意义。( 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19 分) 独乐园记 (宋)司马光 孟子曰:“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 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 而 安之, 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 , 迂叟始 家 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辟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 ,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 方 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 ,注沼中 , 若虎爪; 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若象鼻;自是分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 西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5 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 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 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 轩 牖,以延凉 飔 。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 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 轘辕 ,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 病 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 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紝 采药,操斧剖竹,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 所 牵,止无所柅 。耳目肺 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 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 其 可乎?”迂叟 谢 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 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 与人,人 且 不取,岂得强之乎?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 (选自温国文 正司马公文集,有删改) 【注】 宋 神宗熙宁 三年, 司马光 因 反对新法 出知永兴军 , 后退居洛阳编修资治通鉴。 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 。区:处,所。柅:止。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熙宁四年迂叟始 家 洛 家:安家 B 南北列 轩 牖 轩:高大 C 所 病 者学之未至 病:耻辱 D 迂叟 谢 曰 谢:道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各尽其分 而 安之 童子莫对,垂头 而 睡 B 因 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 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 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 其 可乎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 皆出于此乎 D 人 且 不取,岂得强之乎 臣死 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 “乐”之所求,情况不同,人各有异,需要的是 “各尽其分而安之”,因此,自己身为迂叟,既非王公,又非圣贤,“独乐”可也。 B 作者采用赋文手法,对独乐园的介绍不厌其详、铺陈无遗,但这种铺述又并非杂芜堆砌,而是井然有序地逐一推出,俨然一幅布局清晰可见的全景图。 C 最后一段,作者设难而诘,自贱其身,自贬其乐,以退为进,连用设问,寓雄辩于问答之中,层层守攻,理直气壮地说明“独乐”可也。 D 作者“记”独乐园意在抒发“独乐”之情,而这种看似与世无争的“独乐”之情,实则是与世抗争的另一种形式,其自贬自责及自乐正 是对时局不满的发泄。 19用 “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沼 东 治 地 为 百 有 二 十 畦 杂 莳 草 药 畦 北 植 竹 方 若 棋 局 径 一 丈 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6 屈 其 杪 交 相 掩 以 为 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1)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 3 分) (2)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4 分 ) (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1-22 题。( 7 分) 喜逢郑三游山 天平山中 (唐)卢仝 ( 明 ) 杨基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21这两首诗 虽然用了相同的 形容 词“ 茸茸 ”,但描 写 的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卢诗是形容花草的 ,杨诗是形容细雨的 。(各不超过 4 个字) (2 分 ) 22 分别赏析 两首诗 的后两 句。 ( 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4 题。( 5 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 23 孔子和老 子的共同 主张 是什么? (不超过 4 个字) ( 1 分) 24简析孔子与 老子在这一主张上的区别 。( 4 分) (四)古诗文默写。( 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 (论语) (2) 鹏之背, ;怒而飞, 。 (庄子逍遥游) (3)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 (李白蜀道难) (4) ,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 六国论)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 四、作文( 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 如果 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 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如金钱、名声之类的, 这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 是出于他的真性情, 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根据上述 材料的含义,以“我爱好的事情 ”为话 题,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 。 【要求】 选好 角 度 , 确定 立意 , 自拟 题目 。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但不要写成 诗歌 。 不得抄袭、套作。 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7 2013 学 年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 答卷 纸 一、(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 2 3 4 5 6.( 3 分) 7.( 5 分) 二(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8 9 10.( 3 分) 11( 3 分) 12.( 3 分) 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8 13( 5 分 ) 14( 3 分) 15( 6 分) 三、(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6 17 18 19.( 3 分) 沼 东 治 地 为 百 有 二 十 畦 杂 莳 草 药 畦 北 植 竹 方 若 棋 局 径 一 丈 屈 其 杪 交 相 掩 以 为 屋。 20翻译( 7 分)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3 分) 译文: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4 分) 译文: 21( 2 分) 22( 5 分) 23( 1 分) 24.( 4 分) 25( 6 分)名句默写(只选 3 小题) 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9 选( )题 选( )题 选( )题 四、作文( 60 分) 26. 作文。( 60 分) 2014 届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 C 【 A 缫 ( s o)丝 虚与委 蛇 ( y ) B 奉为圭 臬 ( ni) D 楔 ( xi)子 】 2. B 【 A 万变不离其中 万变不离其宗 C 既往不究 既往不咎 D 清静 清净 】 3 D 【 “浑然天成” 形容人的才德、文章完美自然。 A “再三”只用于“人事”,改用“一再”。 B “ 口吐珠玑” 形容说话有文采,不合语境;改用“ 口诵心惟” :一边 诵读一边思考其 意义和道理。 C “夸大”把事情说得超过实际程度,不合语境,改用“放大”。 】 4 A 【 B 语序不当,将“当前”调整到“我国”之后。 C 成分残缺,在“推动视频监控系统”后面加“建设”。 D 句式杂糅,将“以作”改为“以为”。】 5. A 【 对“追求真理”的最好解说,符合“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 B“不讲方法”说法 错误;“只求效用”和 C“只问利害”实质背离; D“不求实用”说法错误,“只讲理性”与后语境“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很难理解和接受”相矛盾。】 6.( 4 分)示例:夏雨,把长空的寂寥驱逐,跳出笑吟吟绚烂的虹,在半亩方塘里演唱希望的童话。 【 描叙合乎对象特征, 1 分;叠用拟人和叠字手法,各 1 分;整体表述, 1 分】 7.( 5 分)( 1)( 2 分)一条高考励志标语引起轰动。 (2)( 3 分)示例 1: 这句话作为高考励志标语,很适宜。它口语化的表达,简单明了,直抵人心,可令高考生过目难忘。高考需 要励志,对许多人来说,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通道。 示例 2:对“富二代”的说法,不敢苟同。尽管穷富差别客观存在,但穷富只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反映,而不应成为社会阶层的标签。“轰动”的背后,是公众对社会公平的普遍期待。 【看法, 1 分;理由, 1 分;整体表述, 1 分。】 二(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8.D 【 A以偏概全,“ 性善论”既吸收了墨子的“天民”至善观,也来源于祖师子思的五行说 。 B 答非所问,不是题干“其实并非如此”的理由。 C张冠李戴,句意不合原文 。 】 HLLYBQ 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 )” 10 9.B 【乱加因果。 】 10.( 3 分)孟子对墨学的拒斥、吸收与融合,使儒学从贵族式的内圣修身之学发展为兼济平民的外王之学。 11.( 3 分) 交代油布伞的前生,以油纸伞的夭折狰狞为下文奶奶改制油布伞垫笔。 用油纸伞面上美丽的画面,暗示奶奶年青时的美好情形,丰满奶奶的形象。 以油纸伞反衬下文的油布伞,突出油布伞看似笨拙丑陋实则坚韧美好的特质。 寓含“时间可以撕裂一切而人却无可奈何”的悲悯意识,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 【任答 3 点即可 】 12. (3 分 ) 燕子随 季节迁徙,奶奶则随爷爷离开家乡(江南)来到北方。 燕子喜欢成双成对,奶奶和爷爷则如比翼之燕,相伴相随不离不弃。 燕子喜欢出入于屋内或屋檐之下,奶奶则以勤劳、勇敢和坚韧支撑、守护着自己的家庭。 【燕子特点可不提,奶奶的燕子特征意到即可】 13.( 5 分) 运用借代、比喻手法,形象表现爷爷爱好戏、曲,惬意享受生活的特点。 运用对偶,暗示物质条件的清薄、简陋,烘托家庭生活的和谐、温馨。 运用细节描写,突出爷爷对奶奶的关爱体贴,以及彼此相濡以沫、淳朴默契的情感生活。 14.( 3 分) 由衷赞叹和敬佩奶奶那种油布伞般的人生、人品。 含蓄表达对奶奶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坚信奶奶的美好品性一直会泽被后人,永不“消失”。 15.( 6 分) 象征着特定时期沉重而又温馨的生活; 象征着奶奶平凡、质朴、坚韧的人生; 象征着奶奶和爷爷之间纯朴无华而又深厚敦实的爱情; 象征着奶奶对家庭、对亲人无限的爱,对子孙后代无尽的庇护; 象征着某些事物实体消失,但承载的精神、情感却可永垂。 【任答 4 点即可; 2 点 3 分, 4 点 6 分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6 C 【 病:忧虑,担心。】 17 D 【连词,表让步:尚且 。 A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修饰 。 B 副 词,于是,就;动词,依靠。 C 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 18 C 【“连用设问”,非设问,乃反问。】 19( 3 分)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 / 杂莳草药 / 畦北植竹 / 方若棋局 / 径一丈 / 屈其杪 / 交相掩以为屋。 20( 3 分)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不如与 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乐”、“乐”各 1 分,句意 1 分】 ( 4 分) 如果 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哪里敢独自享有这种乐趣呢? 【“必则”,“安敢?”,“专”各 1 分,句意 1 分】 【附】参考译文: 孟子 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不如与 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 孔子 说:“吃 粗粮 ,喝冷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 颜回 “一箪饭,一瓢水”, “不改变他的乐趣”,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像那“鹪鹩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 的本分而相安无事,这才是我迂叟 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面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 把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将 它命名为读书堂 。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屋子,引水 北流 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池中,形状 像 老虎的爪子;从水池 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 水 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将它命名为秀 水轩。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 上种了竹子,岛 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 就像打渔人的草屋,将 它命名为钓鱼庵。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 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开门往东,南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