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五四时代是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也是新文化建构的转折点,社会 潮流、社会问题成为五四青年关注的焦点,人生的苦闷是当时有觉悟 的年轻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刚刚觉醒的五四新女性,她们开始 用时代的眼光观照一切,对人生的探索显出了女性独特的思考力和判 断力。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和书写显露出新女性在思考人生问题上 独具睿智和敏感,本文就这个问题着重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女作家 冰心、冯沅君、庐隐、丁玲四位女性及其相关作品来论述。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论述了冰心所提倡的博爱,这是一种伦理之爱,作为人伦之 本的母爱自然成了“爱”的中心。冰心极力张扬母爱的力量,把以母爱 为中心的“爱的哲学”作为文化伦理价值的重构,但其本身具有的抽象 性、超现实性和理想化使得它无法与残酷、黑暗的现实政治中的“恶” 力量抗衡,以至被湮灭。 下篇主要就具体的生存之爱男女情爱展开,分门别类地论述 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男女情爱观,首先论述了冯沅君小说反应的争取恋 爱自由以表达个体价值的不自由;其次围绕庐隐的相关作品展开,论 述了恋爱自由后又怎样的问题,令人失望的婚姻即传达了个体自由与 群体不自由的矛盾冲突。文章最后以丁玲笔下的莎菲作为第一个审视 女性自身、审视爱情最深处的女性,提出了灵与肉相结合的情爱追求, 然而莎菲的“归隐 见证了个体情爱价值的失落,灵肉相结合的爱情只 t 能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在“人生”探索的征途中,作为拓荒者的一代女性终于觉悟了:仅 仅借助“爱”是不可能解决人生问题的。 关键词:五四女作家;人生探索;伦理之爱;生存之爱;爱的幻灭 i i a b s t r a c t 7 n l em a yf o u n he r ae x p e r i e n c e dac h a n g i n gs o c i e t ) ra n ds e r v e da sa 咖协gp o i i l tf o rb u i l d i n gan e w c u l t u r ea sw e l l s o c i a l 仃e n da l l di s s u e s h a db e c o n l et h ef o c u sa t t e n t i o nf o rm ey o u i l gp e o p l ea tm a tp e r i o d 1 1 1 e ( 1 e p r e s s i o nt o w a r d1 i f ew a st h ec o m m o np r o b l e 蛐恤c ht h ec o n s c i o u s y o u n gp e o p l ef a c e de v e 蜘a y a sm ea w a k e n i n g n e w w o m e n ,t h e yb e g a l l t ov i e wm ew o r l d 丘o mm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n e wa g e t h e i r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1 i f ed e n l o n s 仃a t e dt h ef e m a l e sd i s t i l l c t i v et h i n l ( i n ga n dj u d g m e n tw h e n t h e yw e r et h j l l l 【i n go fl i f e o ns e a r c h i n ga i l d 、砸t i n gf o rl o v e ,t h em a y 4 m f e n l 2 l 1 e 、r i t e r ss h o w e dt h e 吼i q u el i f ew i s d o ma n ds e n s i t i v i 够o ft h e i r c o n t e m p o r a r i e s t h em e s i sf o c u s e so n 仳si s s u e s o m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r i t e r sa 1 1 dt h e i rr e l a t e dw o r k sa r es e l e c t e dt oa r g u ei t t h e 、r i t e r s s e l e c t e da r eb i n 黔i n ,f e n gy u 嘶u n ,l uy i n ,a l l dd i n gl i n g t h em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p a nia n dp a ni i p a r tii sa b o u tt h e 五阻t e m i t yw l l i c hw a s 敏l v o c a t e db yb i n g x i n 1 h i s i sak i n do fe t h i c a l1 0 v e t h em a t e m a ll o v e a st h em n 蛐e n to fh u m a l l r e l a t i o l l s ,h a dn a t u r a l l yb e c o n l em ec e n t e ro fa l lt h ek i n d so fl o v e b i n g x i ns 仃o n g l yp r o l o t e dm ep o w e r o fm a t e m a ll o v e s h er e c o n s 仇l c t e d t h ev a l u eo fan e we t l l i c a lc u l t l 】r ew i mt h e 1 0 v ep h i l o s o p h 少w m c hw a s f o c u s e do nn m t e m a l l o v e h o w e v e r ,b e c a u s eo ft h ea b s 仃a c t ,u 1 仃a r e a l i s t i c , a 1 1 di d e a l i s t i ci n h e r e n tf e a t u r eo f “l o v ep l l i l o s o p h y 觚dt h ee x 臼e n l e c m e l 够肌d d 矾m e s so f p 0 1 i t i c s ,t h e “1 0 v ep h i l o s o p h y ,c o u l dn o tc o n 舶n t w i t ht h ef o r c eo fe v i le v e n m a l l y i i i p a r ti i 仃e a t so ft h ee x i s t e n tl o v e - t h es p e c i f i c1 0 v eb e t w e e nm e n a n dw o m e n t h i sp 叭d i s c u s s e ss e v e r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v i e wo fl o v e b e t w e e nm e na n dw o n l e nr e s p e c t i v e l y f i r s t l y ,f e n gy u a n j u n sl o v e n o v e l se x p r e s s e dt h er e s 仃i c t e di n d i 啊d u a lv a l u e st h r o u g ht h ep r o t a g o n i s t s s t r i v i n gf o r6 e e d o mo fl o v e s e c o n d l y ,t a k e nl uy i n sr e l a t e dn o v e l s 弱 e x a i n p l e ,m ew r i t e rd i s c u s s e sm i sq u e s t i o n - w h a tw o u l dh 印p e ni f w o m e nw e r ea l l o w e dt oc h o o s eam a t e 丘e e l y t h ed i s 印p o i n t i n gm 硎a g e e m e r g e di nt h ew o r k sh a di m p l i e dm ec o n n i c t sb e 锕e e nt h e 矗e e d o mo f i n 击v i d u a l 锄dt h eu n 舶e d o mo fo v e 删h e l i l l i n gc o m 姗m i t y l a s t l y ,s h a f e i , d e s c r i b e db yd i n 9 1 i n g ,a s 廿1 ef i r s tw o n l e nw h ol o o k e di n t om e m s e l v e s a n de x 删n e dt h ed e e p e s tl o v eo fw o n l e n ,n l a d em ep u r s u i to fl o v ei na n m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b o d ya 1 1 ds o u l h o w e v e r , s h a f e i s“s e c l u s i o n ” e v e n m a l l yw i t l l e s s e dm el o s so ft h ev a l u eo fi n d i 讥d u a ll o v e i ta l s o s i m u l t a l l e o u s l yp r o v e dt h a tt h el o v ei 1 1t h ec o n l b i n a t i o no f b o d ya n ds o u l i so n l ya ne t e m a lp u f s u i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 a sm ep i o n e e 血gg e n e r a t i o n ,t h em a y4 mw o m e nf i n a l l yr e a l i z e d t h a to n l y 1 0 v e c 锄o ts 0 1 v ea 1 1t h ep r o b l e i i l so f1 i f ei n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 j o u m e y o fl i f e k e yw o r d s :t h em a y4 mf e n m l ew n t e r s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j o u m e yo f l i f e ;t h ee t h i c a ll o v e ;t h ee x i s t e n tl o v e ;m ed i s 饥u s i o no f l o v e 烈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明:我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除了正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以外,本 论文不合有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都已经在文章中用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均援多。) 年月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学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湖南师范 大学。同意学校保留并且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把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在相应方框内打“ )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彭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亏凌善 闭p 双 日期: 口) 年 f 月 日 日期:川年么月日 , 5 9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引言爱与人生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命中最高的激情。人活着是 为了什么? 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亲人、朋友的爱以及亲人、朋 友对自己的爱即是一个人生存的原动力,没有爱的人生必然寡然无味, 甚至不能称之为“人生”。弗罗姆认为:人在爱中存在。“爱对人 类存在问题的解答”,“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生长的主动关 注,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在于实现与另一个人的融合”, “它是最基本的情感,是维系人类、民族、家庭和社会生存的力量。” 爱是人生的指南针,只有它的存在,人才能严肃地追问、寻觅生存的 意义。“爱欲的追求对自我实现是充分必要的。哪里有自我生命的存在, 哪里就有爱。因而,我们可以说爱的体验与自我生命的存在具有内在 统一性:生命使爱滋生,而爱又滋润着生命。 在短短的苦难人生中, 只有用爱编织人生,才有生趣。而在这其中,尤以两性之爱更赋予生 命以绚烂和庄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礼记礼运) 在中 国古代哲学家中,告子深刻提出了“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 的命题。因此,只有有爱情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费尔巴哈就曾提 出“爱就是成为一个人”的命题。人生少不了爱,缺了爱的人生肯定 不叫人生,人因为爱而活着,也为爱活着,爱是人生存在的必备条件。 在这里,“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情感。 【美】弗罗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2 3 6 ,2 5 1 , 张应杭著:人生哲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2 月版,第1 4 3 页。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沉睡了几千年,五四女作家是第一批觉醒过 来的知识女性,她们首先思考的人生问题便是爱的问题,“爱”对五 四女性的意义尤其重大。在五四女作家的作品中,对时代女性爱的书 写便成了作品的主色调。 对于五四女作家关于爱的探寻与书写,当下很多研究者尤其是女 性文学研究专家大都涉及过这个问题,如盛英、乔以钢、刘思谦、林 树明、阎纯德等对女性文学的研究都绕不开五四女性文学。但综观他 们的论著,对五四女性文学的研究几乎都比较笼统、泛泛而谈。尤其 在五四女性对人生与爱的思考问题上,都不曾系统又透彻地专门论 述,更少有这方面的专著,并且那些文章大多侧重对五四女作家作品 中“爱”的建构的分析,而对其爱的消解过程很少进行专门研究。 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受启发,广泛阅 读了五四女作家及其作品,查阅和借鉴了相关资料,运用自己独特的 思考,沿着五四女作家“爱”的探寻足迹,去解读五四女性对人生与 爱的思考。本论文立足于五四情爱文学的伦理价值与情爱理想的具体 表达等基本内涵的探讨,选取了冰心、冯沅君、庐隐、丁玲等四位女 作家作为论述对象,较为具体地论述了五四女作家存在于爱的理想与 爱的觉悟方面的文化价值与文学历史意义,深入地阐释了五四女作家 对爱的建构和解构过程。同时从一个比较清晰的视角,以一种发展的 眼光,理清这一文学史现象的内在机理与历史逻辑。 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受过西方启蒙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以 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将目光投向落后的中国社会时,发现一切都这么混 2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乱,这不能不让他们烦恼忧郁。而五四退潮的影响,加深了他们对社 会的失望,同时自己又无力改变这个世界,更让青年人悲观抑郁。因 此,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成了五四时期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但它在 女性身上有着更特别的意义。面对这个满目疮痍的现实世界,作为刚 刚觉醒起来的女性知识分子不能无动于衷,她们开始用笔来勾勒理想 的人生,思考人生价值问题。 五四是“人”觉醒的时代,同时,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也唤醒 了知识女性内在的独立意识和个性解放意识,促使首先觉醒的知识女 性超越传统,勇敢地投入到人生意义的探索中,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对于刚刚觉醒的新女性而言,她们能展现自我价值的方式首先只能从 女性自身出发,而“爱”本身就是弱者的反抗话语,因此“爱”也就 成为了五四新女性实现自我的柔性武器。“正如基督教乃是弱者用以 牵制强者的宗教一样,在这个意义上,爱已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概念 或情感主题,它是一种更具悲悯性、弱者的、反侵略的文化的萌芽。 它的目的旨在为包括女性在内的弱者被统治者提供生存的文化 依据。 于是,在现实社会中,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便通过爱来体现, 又由于长期以来被禁锢、被压抑,女性的思维视界自然比较狭窄,女 性解放之初,妇女们只能将目光基本囿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最 能把握、体悟最深的母爱、情爱等,成为她们探索人生的重要支柱, 也是女性价值展现的最重要方式。 从而,爱的书写成为五四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她们开始用爱 孟悦,戴锦华合著: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3 硕士学位论文 建构人生蓝图,也在爱中确立女性的权利话语。冰心、庐隐、冯沅君、 苏雪林、石评梅、凌叔华、袁昌英这些最先掌握新文化的知识女 性,也就理所当然成了“爱 的代言人。她们在“首先我是一个人, 和你一样的一个人 的娜拉言说的影响下,开始了女性作为“人 的 价值理想的叙事,开始用女性的视角思索人生问题。她们思索人生的 方式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女性写作的价值取向,以冰心为代 表用以母爱为中心的人伦之爱思考人生,创造出女性独有的人性、人 情之美;而以冯沅君、庐隐、丁玲为代表对男女“情爱”的书写,则 一步步深入到了对爱情人生不同阶段的解读和思考,关注女性命运和 现实状况。 但是,对于五四女性而言,“爱”与其说是她们想要追寻到的结 果,不如说是她们探索人生的手段,是五四女性追求个体价值、追求 人格独立的方式,她们深深懂得为“爱”斗争以及“爱”对人生的价 值和意义。不管是冰心幻想用伦理之爱来拯救人世还是冯沅君为爱殉 情,亦或庐隐在爱中苦闷,及丁玲追求理想情爱后的幻灭这种以 爱求生存的方式都是以人格的独立自尊、反封建的自觉为其思想基石 的,因而显示了具有独特时代特征的女性意识。 4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上篇伦理之爱冰心早期作品的启蒙价值 五四落潮,许多青年希望破灭,陷入悲观之中,由现实的失望转 而对生命本质、人生意义产生怀疑,有的甚至绝望而自杀。作为活跃 在五四时代的一名积极分子,冰心用爱的力量来引导人们趋向光明, 探索人生。她希望用“爱”来战胜m 限,用爱拯救社会,改造社会, 救治青年心灵的苦闷和伤痛。 冰心的爱的哲学是对“人生究竟是什么? 支配人生的,是爱呢, 还是憎? 这一问题给出的答案,人类相爱,人与自然和谐是这一 哲学的内涵,母爱、童心和自然是其文学表达的主题模式。冰心通过 大力张扬爱的力量来鼓舞人生,建构人生价值,她的爱具有超阶级的 力量,爱所能爱的一切,这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建构伦理价值的反封建 意义,同时也具有相应的理想化色彩。 一、母爱人伦之本 中国伦理文化的根本应该说是“人伦文化”。“人伦”在中国泛指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五四时代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新旧伦理 道德转化是当时的一个重要话题,接受了西方文化洗礼的五四先驱敏 锐地感觉到传统伦理道德以“忠、孝、节、义”为纲领的儒教文化, 从根本上造成了不平等、不自由的社会,甚至成了封建社会吃人本质 的根源。又当其时,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在中国盛行,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思想走向,建立一种新的伦理道德体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l 嘞i 一集导言) ) 上海良友图书印厣忪司,1 9 3 5 帮钣,第1 9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系迫在眉睫。作为走在时代前头的冰心,很快就顺应了这一潮流,并 把母爱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伦理价值的核心加以宣扬,因此在她的作品 中,处处洋溢着“爱”的氛围。通过“爱”,冰心把人类最普通也是 最伟大的情感演绎到了极致,来追寻人间的真、善、美,追求对生命 意义的理解,甚至把人性的美上升到了神性的高度。在一切社会中, 善与恶的对立是伦理道德的基本矛盾,爱是善的更进一步升华,而人 伦之情是建构理性社会的大众心理基础。冰心由此把母爱作为人伦之 本,通过张扬“爱”的力量尤其是母爱的力量来建构一种新的文化伦 理价值,一切的爱都围绕母爱生发开来。 冰心运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关注五四时代社会风云的变幻,用爱 的文化伦理价值引导着人们追求人生的意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是冰心的名言。以母爱为中心,冰心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到了对祖 国、母亲、小朋友和对大自然的爱中,高度颂扬母爱的力量,大力张 扬母爱的普世情怀,作品中同时也显出了超现实化和理想化的色彩。 ( 一) 母爱是一切爱的原动力,从冰心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来,没有母 爱,其他的一切的爱就都不存在了,“没有了母亲就不成世界”( 寂 寞) 。一切的爱都由母爱生发出来,又以母爱为最后归宿。因此冰心 “要尽在世的光阴来讴歌颂扬”( 通讯十三) 母爱。冰心把母爱升 华成一种泛伦理、超现实的精神之力,这是一种“神圣无边”的爱, 是神或上帝的体现,具有万能的力量。冰心以诗人的情怀,以柔美空 灵的笔致,源源不绝地抒写母爱,编织着一个又一个温馨美丽的母爱 6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世界。她的作品到处弥漫着母爱的氛围,说她的作品“至少有三分之 二”涉及了母爱,是毫不夸张的。母爱是冰心所开的治疗“时代病 的药方之一。 小说超人可以说是冰心最早歌颂母爱的作品。小说主人公白 彬原是冷心肠的人,他信奉尼采的“爱和怜悯都是恶”的哲学,对世 间一切都冷漠相待,以致终日苦闷、仿徨。但由于母爱的感召,终于 唤起了他对生活的激情,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 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的,不是 互相遗弃的。烦闷是超人的续篇,烦闷中的主人公在一 步步地走进社会时,却为自己的前途痛苦万分:“奋斗么? 奋斗就是 磨灭真性的别名,结果我和他们一样。不奋斗么? 何处是我的归宿? 随波逐流,听其自然,到哪里是哪里,我又不甘这样漂泊! 他陷入 了沉重的危机中,为世间的虚伪和人生的无助而感到苦闷忧郁,正在 他不知所措、无路可走时,回家看到弟弟恬静地睡在母亲的怀里,因 着“母亲温柔的爱,和孩子天真极乐的睡眠 ,他一天的愁烦,都驱 出心头,并感慨“人生只要他一辈子是如此! 因为“爱”,他战胜了 烦恼。而悟则是对母爱的进一步提升,超人中因母爱而推及 全人类的爱,而悟则把母爱升华为宇宙万物的爱,母亲“是天下 人的 ,“世界是爱的,宇宙是大公的,因为无论何人,都有一个深悬 极爱他的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万物的 母亲彼此互爱着;万物的子女,彼此互爱着;同情互助之中,这载着 众生的大地,便不住地纡徐前进”。在这里,已经把母爱推崇到了极 7 硕士学位论文 致,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爱,而是能主宰宇宙、支配万物的博 爱,这种爱具有无边的神力。 在其他很多的篇章中,冰心都在书写和歌颂着母爱,繁星、春 水、寄小读者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篇章。冰心说道,母亲“对于我 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着我,而且普遍的 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所有的儿女,她更 爱了天下的母亲 ,“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寄小读者通讯十) 。 母爱在冰心的笔下是那样的纯洁无私、深远崇高,她“因着母爱”而 “承认了世间一切其他的爱”“母亲的爱打千百转身,在 世上幻出人和人,人和万物种种一切的互助和同情”( 寄小读者通 讯) 。在最后的安息、爱的实现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 种因了母爱而生发开来的对人类之爱的颂扬。 冰心希望全社会都生发出这样一种博大的母爱,也体现了人类对 安宁、平等和公平生活的向往,因为人的生命必须在某种特定社会关 系中存在,而和平相处的生活更是众望所归。冰心通过母爱传达了普 世化的生命关怀,并由此衍生出了对母性之爱的赞扬,即对所有女性 美好品德的赞扬,对女性力量和女性价值的肯定。“红袖添香 ( 两 个家庭) 即是女性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其中叠现着内涵更为丰富的 人性美和人道精神,体现了新一代女性对传统之爱的转换,体现着女 性精神价值的永存。在她后来的女人系列作品我的邻居中的m 太太,我的学生中的s ,以及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的云英等一 系列的女性都是爱的化身,她们富有牺牲精神的品德是令人景仰的。 8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不过,冰心在赞扬女性美德的同时,却只突出其群体精神意义而 淡化了女性作为个体的价值与意义,冰心常常很巧妙地避开了女性的 具体之爱与个性的冲突,让个性在爱的涵盖下消融,她在文章中常常 避开尖锐的内心矛盾冲突,有意展示出这些善良的女性随时随地准备 为他人做出牺牲的无私无畏的母性情怀。她们习惯把自己摆在他者的 位置,摆在陪衬人的位置,尽管缺少个体的主动意识,却用任劳任怨、 甘愿自我奉献的精神谱写着光辉的篇章,用女性传统崇高的美德和女 性恢宏的气度对抗着男权中心制度。女性是弱者,善的意志、爱的力 量是她们赖以存在的基础,这种爱与善超越了一般的传统伦理的层 面,她们充分地利用着自身的这一优势,来发挥自己为人的价值,解 构传统男权。 ( 二) 文化意义上的母亲是无私奉献的女性,而政治意义上的母亲则是 伟大的祖国了。几千年中华文明酝酿出来的“母亲”和“祖国 一直 都具有同一语的性质,祖国是慈祥的母亲,我们是母亲的孩子,大家 全是华夏的子孙。冰心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围绕母爱生发开来,进一 步表达了对祖国的爱。通过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冰心由建构的文 化伦理之爱泛化到了对政治伦理之爱的表达。 在冰心的心目中,祖国是神圣庄严的,因此,“笔筒里的一副小 小的国旗”都能引起“我”无限的思绪,它“低低的垂拂着,无 论什么时候,我抬起头来看见他,总觉得有一种庄严兴奋的感情。世 界上也只有这样小小的巾儿,才能触动这种不可抵挡的感觉! ”( 国 o 硕士学位论文 旗) 冰心最初写的问题小说斯人独憔悴,是从侧面表达爱国思想 的。作家在小说中写了两个爱国青年,对他们爱国而又不能参加爱国 学生运动寄予了同情。在以后的作品如去国、一篇小说的结局、 往事中都比较鲜明地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通讯散文集寄小读 者等作品更是集中体现了作家的这一思想。冰心对祖国的爱是深沉 的,就算是对恋人的爱,仍然是通过对祖国的爱来表达的。她曾给远 在海外的爱人吴文藻写了一封表达她的思念的信,就是通过祖国母亲 对孩子的召唤,通过祖国需要孩子归来的方式来表达的:“我爱,归 来吧,我爱! 。我要你听母亲的哀音! ”( 我爱,归来罢,我爱! ) 用祖国母亲呼唤游子的归来来表达对恋人的思恋,这固然显示了冰心 对待恋爱的传统保守,但更体现了祖国在冰心心中的份量,表达了冰 心忧国忧民的赤子心怀。对于冰心的爱国之情,阎纯德曾在对春 水三十三首的评论中写道:“冰心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人 道主义者,她的思想是通过隐密的诗的语言和艺术来表现的。”在冰 心看来,祖国和母亲具有同等的意义。寄小读者作于冰心第一次 离开祖国期间,在离开祖国的那一刹那,“眼泪直奔涌了出来,我好 似要堕下深崖低声说:我舍不得母亲,舍不得一切亲爱的人! 至此,冰心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倾泻而出。 ( 三) “母亲”和“孩子的意义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母亲 赋 予“孩子以生命,“孩子”成就“母亲”。母亲的爱因为孩子的存在 而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并最终演绎成具有普世情怀的博爱。冰心 l o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对孩童之爱的表达,反映了一种普世伦理价值的重构。 冰心爱孩子,赞美儿童成了她早期作品中很富特色的一部分。她 用一种独特的眼光审视着可爱的孩子,在她的心中,孩子也是具有个 体价值的独立的人,并不是幼稚、无知的代名词,这与封建家长所赋 予孩子的人格价值仅仅只是成人的附庸、是家族传宗代的意义一 一是截然不同的。冰心对童真的高度喜爱和赞扬,仍然归于母爱,只 有在母亲的眼里,儿童才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也只有深受母爱的滋养, 儿童才能显出他们最可爱的一面。儿童的天真、幼稚和纯净,只有在 母爱的庇护下才能显露无余。冰心对童真的热爱之情,流露出了作者 的美好愿望,她希望世界上的所有儿童都有着温馨的家庭,有着慈爱 的母亲,从而不要受到黑暗污浊世俗的浸染。 她的寄小读者就是专门为儿童写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 就是孩子,和他们说话,不必矜持,抬起头来玩笑,低下头来弄水, 总是活泼地、笑嘻嘻地”( 可爱的) 。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 冰心的笔下展露无遗。冰心热爱孩子,孩子是她心灵的润滑剂,也是 人类光明的使者。在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面对“这样 纷乱的国家,这样黑暗的社会 ,凌瑜烦恼悲苦,彻底绝望,产生出 自杀的念头,正在这时,数步外的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有如天使 下凡,一语惊醒梦中人,“先生! 世界上有的是光明,有的是快乐, 请你自己去找罢! 不要走那一条黑暗悲惨的道路。 凌瑜彻悟,“心里 忽然的放了一线的光明,长了满腔的热气! 在冰心的心中,儿童是 圣洁的化身,是天使的别称,是拯救人世灵魂的天外来客。 硕士学位论文 对童心的认识,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老庄、孔孟都曾推崇过这 种弥贵纯真的“童心 。对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儿童的歌颂在五四 时期尤其有着深刻的意义。五四提倡“科学”、“民主”,对童心的推 崇是顺应历史潮流而行,童真成了反对封建桎梏、提倡个性解放的突 破口。在封建父权制的统治下,儿童跟妇女一样,是受压迫的弱者, 因此,对儿童的礼赞就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也是对自由 人性的向往和对新的生命力量的憧憬。明代李贽的“童心说”即曾显 示出了“童心”对于做文乃至做人的现代意义:“天下之至文,未有 不出于童心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 无一样创制体格而非文者。冰心作品中追求真纯而自然的“童真”, 这与李贽所追求的“纯真之心是相通的。不过,冰心爱孩子,跟她 从小所受到的温馨的家庭生活的熏陶有关,因此她个人本性中的童心 使得她与孩子的关系更为贴近、自然,也从内心深处萌生出保护孩子、 尊重孩子的决心,她曾说:“要了解他们的自尊心,把他们当作一个 人来对待,而不是玩具,也不要随便和孩子们开无意义的玩笑。只有 这样,他们才愿意就近你,做你的朋友,向你交心,向你提出各种各 样的问题。”在冰心的心中,孩子也是人,是跟所有人一样的享有相 同的做人权利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应该受到尊重。孩子是“灵魂中” “光明喜乐的星”、“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孩子对于成 人来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繁 星二) 。无疑,冰心对孩子的这种最真挚、最热情的讴歌即是对自 朱伯雄:( ( 外国美术名作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9 6 页。 朱光潜:( ( 西方美学史( 上)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1 4 9 页。 1 2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然、美好人性的呼唤,作品中处处透露出对纯真、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 四) 因为母亲博大无私的爱,冰心更进一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并赐予了人类缤纷的生存空间。人类在大 自然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大自然也因为人类的存在以及人类独有 的智慧更增添了多少神韵和灵气。大自然与人类是永远不可分离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有如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对大自然的爱的表达即是 对母爱的深化,也是冰心建构的伦理价值的最高层次。 冰心爱大自然,一切的花鸟虫鱼在她的眼里都幻化成了一幅幅美 丽的图画,她的心与大自然是合而为一的。大自然无所不在,无所不 包,她对人类的关爱和给予有如温柔的母亲,对人们的深情无限,对 人类的爱护更是无限,她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美国诗人爱米莉迪 金森曾写道:“大自然是最温柔的母亲对每一个孩子都有耐心无 论是对最柔弱的还是对最梁鹜不逊的她都给予最温柔的劝导” ( 自然是最温柔的母亲( n a t l 】陀t h e g e n t l e s tm o n h e ri s ) ) 冰心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如对母亲的爱,在她看来,大自然是美丽 的、神秘的,是宽厚的、博大的,她常常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她 曾说:“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 寄小读者通讯) 冰心常把自己 称为大自然的孩子:“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大 自然的奇光异彩和千姿百态的景象在冰心五四时期的作品中占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冰心尤其爱海,她是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海是冰心童 年时期的摇篮。海的温柔沉静,海的波涛汹涌,海的虚怀博大深深地 1 3 硕士学位论文 影响着冰心,形成了冰心观察世界、讴歌自然的独特视角。博大、神 秘、充满灵性而又带有童趣的深远与辽阔的大海意象即是冰心对大自 然最深的感触。冰心对海爱之深切,从她对母亲的爱中就可窥见一斑, 冰心常常将海比作自己的母亲,“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 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在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 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 繁星一四) 大自然还能充当谆谆教诲的母亲角色,总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 给以灵的引导,让人彻悟。悟中的主人公星如望着“叠锦般的湖 波,漾着溶溶的月。雨过的天空,清寒得碧琉璃一般。 他完全 被大自然所陶醉了,“这时他一切的烦恼都忘了”。在他积郁成疾住在 医院时,更是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了灵魂的洗礼:“四面繁花 的温香,暗中围拂着,他参禅似的,肃然的过了一夜”,到了第二天, 他便可以出院了。在小说超人中,厌世者何彬因儿童小禄儿的出 现,想起了“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文中,母亲 与自然是同一语,如同天上的繁星和院子里的花,给人以无限的恩泽。 冰心笔下的大自然,无论是大海、群山、湖泊,都远离尘世的 纷扰,永远宁静安详,给人以美的陶冶,包孕着纯厚的人性、人情美, 让人不由得滋生出爱的情愫。对大自然的爱,挑起了冰心心底博爱的 那根弦。在通讯七中,她描绘了绮丽的海上风光,特别是到了美 国不久,因病至青山疗养的七个月中,“自然”成了冰心形影不离的 好朋友,而面对异国的自然景色时,这位游子更渴念养育自己的祖国 的博大山川。大自然养育着我们,平等地对待大地上的芸芸众生,无 1 4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偿地奉献着自己以滋养众生万物:即使是弱小的花朵,也把它当成大 自然中万千生机中的一个成员;还是充满智慧的人类,仍把他当成卧 在宇宙摇篮里的自然的婴儿。冰心对大自然发自肺腑的赞美,表达了 对全人类平等、互爱的向往。 总之,在冰心的笔下,各种爱相映生辉,传达出的是一种人与人 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互爱的美好境界。而这一切的爱都是由作为人伦 之本的母爱生发开来的。冰心珍视、相信母爱的力量,并希望以此为 纽带,把全世界的人们都联系起来,上升到博爱的宏远境地。 二、“爱的哲学刀现代伦理价值的重构 在冰心的作品中,母爱一再被凸显出来,这种母爱不是一般意义 上的母亲的爱,而是一种精神的感召和生发,它能让人与人之间感受 到温暖和阳光。冰心希望在全世界生发这样一种无私的爱,在爱中, 所有的人都处于同一的地位,每个人得到的爱都是均等的,并且彼此 互爱。冰心“爱的哲学”的建构就是一种新的文化伦理价值的建构, 这是对中国文化中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与传统封建文化中忠 孝节义观的对抗和较量。面对现实世界的黑暗和丑恶,冰心之所以用 母爱来统摄一切,这与中国古老文化中推崇“母性崇拜”是一脉相承 的,对母爱的颂扬是一种“原始情结”的体现。在“只知其母,不知 其父 的时代里,母爱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爱,不带任何的功利目的, 就像动物间母亲爱孩子、哺育孩子一样的自然。“母性崇拜”在中国 也有段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用神话来证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 神大多是女神,女娲就是抟土造人的开天辟地之神,还有神话和历史 1 s 硕士学位论文 典籍中记载的西王母、羲和、女皇等神,她们都是以英雄形象出现的。 这从另一方面即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氏族社会中的至高地位。 尽管后来由于父系氏族社会的兴起和父权意识的崛起,女性才慢慢从 历史的洪流中退出直至湮灭,但中华民族对原始“母性”品格和精神 的倾慕并没有消失,“在中国人的话语系统和内心世界里,总是把母 亲( 而不是父亲) 作为最神圣最崇高的人格象征m 。 冰心努力捕捉的,就是为那些已经或正在死灭的古老文化性格中 的优秀部分,为中华民族所孕育出来的传统文明赋予生命。一方面宣 扬一种对原始生命时代的平等互爱的生活的向往。在母系氏族时代, 女性引领着一切,她们靠着大自然的恩惠,无声无息地劳作、生育, 养育着后代,没有嫌贫爱富,没有阶级分层,一切都是平等的、互助 的,不管是人与人之接还是人与自然之间。冰心的爱因此具有超现实、 超时代的指向性,她昭示了人类在交往中所应自觉遵循的准则;另一 方面,她所宣扬的母爱也是对传统男权的一种解构,在传统封建社会 中,女性只是男性的“女仆”,根本就没有任何权利,更谈不上拯救 世界。 因此,在冰心的笔下,以宽容仁慈、博大无私的母爱为中心的“博 爱”成了拯救人类灵魂的救世主,这种爱可以溶解一切难以被融化的 坚冰。冰心在她的作品中大力宣扬以母爱为中心的博爱,这在当时的 文坛点燃了一束希望的火光,也吸引了一大批曾经像“超人 那样冷 心肠、对世界绝望的青年,他们纷纷用“爱作为摆脱悲观的方式, 仪平策:中国美学文化阐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6 2 页。 1 6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超人还因此被誉为“青年的上帝”。五四时期,在传统文化与 西方文化的猛烈碰撞中,那些从未经受过如此深刻的灵魂荡涤的初涉 人世的青年产生了茫然不知所从的心态,他们犹豫、怀疑、甚至悲观 厌世,迫切地需要精神的引领和情感的慰藉。诗化情感型母亲形象的 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期待。巴金曾在 后记里 说道:“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 冰心) 的作品那里我们得 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 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 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超人之后还出现了众多的模仿之作, 叶绍均、王统照等都深受“爱”的影响,他们在不少作品把爱( 尤其 是母爱) 的力量渲染到了万能的程度。王统照的醉后中那位因厌 倦人生而去酗酒的主人公,整天沉浸在“痛苦 和“追悔”中难以自 拔,但由于恍惚迷离中感觉母亲用爱与忧郁的眼光注视他时,他马上 醒悟了,并战胜了消沉。这反应了作者对母爱力量的诚服,同时也说 明了母爱在当时代极富有感染力。 然而,母爱的希望之火并未燃烧多久就渐渐成了一堆灰烬。王统 照、叶绍均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转向即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们意识到 “爱”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真正的现实是残酷的,“爱”不足 以解救青年于苦闷人生中,起初还被当成青年人灵魂的镇静剂,日子 久了,就连丁点的药效都没有了。政治伦理的虮噌 的哲学最终湮没 了“爱”的哲学。从冰心本人的作品中也能清楚地体现这点,超人 潘垂统:对于 ( 低能儿 的批评,小说月报第1 2 卷第1 1 号 1 7 硕士学位论文 之后,尽管她仍不忘吟唱爱的赞歌,母爱的崇高伟大,但悲伤失望的 情绪在她许多作品中随处可见。烦闷是超人的续篇,可是主 人公在感受了母爱的力量后,依旧生活在忧郁和烦闷之中,看来“爱” 实在太黯淡了,不足以鼓起主人公生活之风帆,只能逃离学校,逃离 社会,躲进充满母爱的家中,让母爱的力量再次来激发自己的斗志。 可这股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 冰心并没有给我们明示。最后的安息 中的惠姑,有着“慈怜温蔼”、“悲天悯人”的天使的美德,给苦难的 翠儿送来了爱的福音,用圣洁的爱抚慰了翠儿伤痕累累的心灵,翠儿 也因她的到来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因此,“她们的精神,连合在 一处,造成了一个和爱神妙的世界。”然而,这个“爱 的世界终究 不会长久,爱的力量终于无力挽救一个童养媳的命运,翠儿还是去了 另一个极乐世界,不过作者是说她“安息了,这也是“爱唯一发 挥的一点力量吧。三儿疼爱母亲,也是母亲深爱的儿子,可为什么仍 会被子弹所吞噬? ( 三儿) 万能的母爱原来就这么软弱无力。 在诗歌十年中,作者对“人生如浮萍”的质疑的同时也是对 “爱”质疑:转眼十年过去,十年前从福建走出,来到北京,她时时 忆起“江南”的“佳景”由“江波和“晚霞 构成,只是哀叹 没有“良朋”。而现在的北方呢? “只有闷雨,只有黄尘,只有窗外 静沉沉的天。”走马灯似的的北京夺权混世的军阀、政客,哪里顾什 么国计民生? 哪里管什么科学、教育? “爱 又在哪里呢? 不过结尾 处,冰心仍抱着一丝希望,只希望变革的春风快些吹来,吹皱这一池 死气沉沉的死水,换点新鲜空气,好让“爱 有喘气的机会。在散文 拓荒者的觉悟论五四女作家对爱的探寻与书写 问答词中,“我”感慨生命:“人生一世,只有生老病死,便不生 老病死,又怎样? 浑浑噩噩,是无味的了,便流芳百世又怎样? 百年 之后,谁知道你? 千年之后,又谁知道你? 人类灭绝了,又谁知道你? 便如你我月下共语,也只是电光般,瞥过无限的天空,这一会儿,已 成了过去渺茫事迹。 生命也就如此,如白驹过隙,“无聊乏味! 在 文中,作者借用“她 和“我”之间的对话,问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 “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吗? “我”说:“这只是闭着眼儿想 着,低着头儿写着,自己证实,自己怀疑,开了眼儿,抬起头儿,幻 想便走了! 乐园在哪里? 天国在哪里? 依旧是社会污浊,人生烦 恼! 世界上哪里是快乐光明? ”到这里,冰心已经彻底地对爱质 疑,对人生质疑。看来,就连冰心自己,她都无法把握那个时代的“爱”, 毕竟,风雨如磐的黑暗社会,岂是一个“爱”字能与之抗衡的? 因此,从她后来写作分开始,爱的力量也开始分散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