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 i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 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今企业的竞争已转变为价值链的竞争,传统的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要想保持和创造竞争优势, 就必须从价值链着手, 从价值链上实现对企业成本的全面控制, 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 本文引入了价值链理论, 介绍了价值链会计, 阐述了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础理论, 论述了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方法。通过价值链分析,以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 法为手段,提出了对市场调研阶段、设计研发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和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进行全面控制。选取 h 公司作为个案分析,通过对 h 公司成 本控制现状的分析,找出 h 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 h 公司成本控 制方法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价值链、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控制 作作 者:者:陆敏娟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王则斌 英文摘要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ii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of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research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s i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enterprises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business competition toda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value chain of the competition, traditional method of cost controlis no longer suitab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in order to maintain and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 must proceed from the value chain, from the value chain to achieve full control of the cost of doing business,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profi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he value chain, value chain accounting, expounded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value chain, cost control, and discusses the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of cost control.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value chain, as a means to target costing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 cost of market research stag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age, the procurement phase, the production phase, sales stage, and after-sales service stages full control. select h for case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h company cost control in the presence of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h company cost control. finally,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s of h company cost control method. key words: value chain, activity-based costing, cost driver, cost control written by: lu min juan supervised by: wang ze bin 1 目 录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 1.1.1 研究的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文献综述 . 3 1.2.1 价值链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 3 1.2.2 成本控制国内外文献综述 . 6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框架 . 9 1.3.1 研究方法 . 9 1.3.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9 1.4 创新点 . 10 第 2 章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 12 2.1 价值理论与价值链管理理论 . 12 2.1.1 价值理论 . 12 2.1.2 价值链管理理论 . 12 2.2 价值链会计 . 14 2.2.1 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 . 14 2.2.2 价值链会计的成本范畴 . 14 2.3 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础理论 . 15 2.3.1 交易成本理论 . 15 2.3.2 精益成本管理理论 . 16 2.3.3 组织间成本管理理论. 16 2.3.4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 16 第 3 章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 17 3.1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路价值链分析 . 17 3.1.1 产业纵向价值链分析与成本控制 . 17 3.1.2 竞争对手横向价值链分析与成本控制 . 18 3.1.3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与成本控制 . 18 3.2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的手段 . 19 3.2.1 目标成本法 . 20 3.2.2 作业成本法 . 21 3.3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 21 3.3.1 市场调研阶段的成本控制 . 22 3.3.2 设计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 . 22 3.3.3 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22 3.3.4 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 23 3.3.5 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 23 3.3.6 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控制 . 24 第 4 章 价值链视角下企业成本控制个案分析 . 25 4.1 h 公司简介 . 25 4.2 h 公司成本控制的现状 . 26 4.2.1 h 公司成本核算的现状 . 26 4.2.2 h 公司客户导向:目标成本管理 . 29 4.2.3 h 公司订单排产和成本控制:作业成本管理 . 30 4.2.4 h 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30 4.3 h 公司价值链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 . 32 4.3.1 建立成本预算机制及奖惩制度加强成本控制力度 . 32 4.3.2 运用目标成本法拉动市场需求 . 33 4.3.3 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作业改进和流程改善 . 34 4.3.4 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 35 4.3.5 从竞争对手中获取成本优势 . 36 4.3.6 对 h 公司成本动因进行准确定位 . 37 3 4.4 案例研究的启示 . 38 第 5 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39 5.1 研究结论 . 39 5.2 不足之处 . 39 5.3 未来展望 . 40 参考文献 . 41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44 致 谢 . 45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1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企业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加强成本控制,必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价值链思 想是管理学的先进思想之一,理论界对其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管理 实践中的应用也给众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企业的成本控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 品的生产阶段,而是向上游延伸到市场调研、设计研发、采购成本,向下游延伸到销 售、售后服务成本等。成本控制的前提是成本核算,然而,传统成本的核算范围过于 狭窄,费用分摊过于单一,对成本动因分析过于单一,传统成本控制只注重企业生产 环节的成本控制,已经无法准确反映不同阶段的费用对于产品成本的影响,已经不符 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价值链视角的成本控制弥补了这一缺陷,不但考虑了企业的 内部成本控制,而且关注了企业与外部的联系,还更多地加强了外部成本控制,其核 算、分析和管理的不只是企业的制造成本,而是基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它致力于降 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实现价值链上的多赢。 目前国内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还没有普及,显得较为薄弱,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 面: 一方面, 企业的管理层成本意识淡薄, 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思想, 管理方式落后, 成本控制机构的设置以及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尚未得到普遍贯彻, 已经无法满足企业 迅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传统成本信息缺乏可靠性和权威性,再加上成本核算的 滞后性和局限性,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水 平。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企业必须加快规 范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步伐,寻求降低企业成本的好方法,同时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综 合竞争力。 根据专家多年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的成本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 成本控制是发挥企业成本优势的关键。只有客观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才能及时有效 地进行成本控制。然而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传统的成本核算只核算企业生产环 第 1 章 绪 论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2 节的成本,而其它环节的成本被隐藏,致使企业的成本信息与实际情况不对称;另外 根据成本核算的数据进行成本控制具有滞后性,属于事后控制,因此,成本控制也就 成为纸上谈兵。价值链理论是近年来管理学理论的重要成果,价值链管理源自迈克 尔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价值链思想,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因此,本 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对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进行研究。 1.1.2 研究意义 根据美国生产力协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 世纪世界各大公司把“成长”放 在第一位,而在 21 世纪,却把“成本”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和管 理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企业的高度重视。 价值链视角的成本控制是以价值链为基础, 包含企业活动涉及到各个阶段所发生 的全部成本,成本核算涵盖了从源头到结果的整个过程,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成本 核算方法的不足。本文在价值链视角下来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其意义具体表现为 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掌握真实的成本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通过价 值链视角的成本核算,便于企业了解真实的成本信息,通过纵观全局,进行横向、纵 向的比较,了解企业在其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便于企业科学的进行战略定位;通过价 值链视角的成本核算, 企业为每一位客户提供服务的费用支出或者每一类业务的成本 都能准确地了解,便于企业客观地分析各类客户以及各类业务的盈利情况,从而科学 地制定价格策略及经营策略;通过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企业有效地对业务流程 进行分析和改进,摒弃无价值的流程,有针对性地改进落后流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2) 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并使其合理化。 价值链是各企业在设计、 生产、 销售等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在价值 链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均作为一个系统,对各环节进行计划、组织、分析和控 制,从而帮助企业协调发展,改善和优化企业的资源,使资源配置越来越合理。 (3)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水平。对企业而言,效率低下是目前急需解 决的管理问题,解决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水平,通过实施成本战略,有助 于企业加强对价值链各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3 效率和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制造技术和生 产方式不断更新,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之配套。 因此, 对于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对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经济效益的 增加,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4)有利于降低企业价值链成本,挖掘利润源泉。价值链成本控制是企业降低 成本、 挖掘利润的重要手段, 企业各部门各阶段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总成本的降低, 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有利于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高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水平。 1.2 文献综述 1.2.1 价值链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1 国外国外 1985 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价值活 动是企业从事的在物质上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 它们是为买方创造有价值 的产品的基础,价值链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并且体现总价值。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 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而不是附加价值(销售价格减去外购原材料的成本) 。 这些价值活动相互联系共同支持整个价值链。约翰桑克(john shank )和菲哥 芬达拉加(vijay govindarajan) 在波特的价值链思想上继续发展,于 1993 年首次提 出了价值链分析,包括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首 先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在不影响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成 本。 他们认为价值链是企业从最初购买基本原材料到最终把产品交到客户手中的整个 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活动的结合。彼得海因斯(peter hines)在 1998 年认为价值 链是“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 ,价值链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客户价值,企业的辅助活 动是信息技术的运用,生产过程的终点是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利润是满足这一目标的 副产品。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于 2002 年运用四个维度绘制战略图, 明确可操作流程,制定具体的经营目标和指标,实现价值创造。高效的内部流程使价 值创造保持持续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体现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并提 高企业竞争力。查希尔奥凯(zahirul hoque)2006 年认为作业成本法能进一步分析 作业层面的价值活动,价值链分析可细化到部门。 第 1 章 绪 论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4 从波特提出价值链思想,把企业职能与企业价值、利润联系起来,与竞争对手的 价值链进行比较,认为价值管理是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优化的系统过程,之后许多学者 展开了对价值链与企业价值创造联系的研究,哈默(hamor)教授提出了业务流程再 造概念,并根据此方法在福特汽车等企业中应用并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1.2.1.2 国内国内 余绪缨认为,价值链理论是通过一种新的系统方法对企业的行为和关系进行审 视,认为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深入到作业层 次对企业进行管理,形成“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 ,有助于企业价值链的不断改进和 优化。 迟晓英(2000)阐述了利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如何进行企业的成本控制,并且研 究了成本控制的过程。孙茂竹(2002)认为,价值链分为三种:纵向价值链、横向价 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企业作业链均始于企业从获得原材料起, 终于顾客接收到企业的产品止。纵向价值链包含企业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以及客户 价值链,从最初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到把最终产品交给最终用户为止。横向价值链是 指处于同等地位的所有在一组相互平行的纵向价值链中竞争对手之间构成的潜在关 系的链条。 徐伟萍(2004)提出了价值链优化的四个步骤:识别价值活动,识别能力,培养 能力和提升能力。 并认为企业价值链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重新定位企业战略环节的过 程,形成一种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新盈利模式,面对市场竞争企业拥有独特的优势。 阎达五教授(2004)认为:价值链会计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并对其背后深层次关系 的研究,也就是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对企业价值链实施控制和 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有序、合规、高效运转,从而从最大程度为企业创造价 值增值和价值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 价值链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价值链及其所体现的经 济关系。也就是以核心企业为龙头,运作模式为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以及多赢原则, 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提高价值链竞争力以及利润 最大化为目标,实现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增值为根本目标,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信 息技术实现对价值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有效规划并进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 动。对于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阎达五教授(2004)认为,价值链会计分别沿 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并以强化价值管理为主线,重构会计管理框架,实现价值链与会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5 计的融合。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新领域委员会分别于 2003 年12 月和 2004 年 11 月在海口市和 北京市以“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为题,分别召开了两次专题研讨会,戴德明教 授指出价值链管理就是对作业进行管理,也就是以价值为基础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 解,并建立以作业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即建立以价值链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价值链会 计的研究起点是会计管理活动论, 实质上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企业价值信息及 其背后深层次关系进行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陈良华(2006)认为看待企业全局要转化观念,要用价值来思考,因为价值管理是 企业战略层面的,不仅仅是采购、生产等职能管理,而是包含整个企业的管理。有的 学者认为价值链分析是综合分析,是对企业所处的整个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分 析。张鸣(2007)提出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企业与供应商、客户间的联系,以及 企业价值链各环节间的联系,对企业价值活动进行识别、分类、排序和分析的一种活 动,便于企业优化价值链,确定战略发展目标。通过改变价值活动的量,提高产品价 值, 降低企业成本, 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 王海林(2007)认为,价值链的定义从企业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活动的企业 链,由上游和下游的供应商、企业链、客户形成的产业链,产业网链是由两个以上的 产业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将供应商与顾客的价值链同本企业的价值链联系起来与竞 争对手进行比较,来确定战略发展方向。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价值链分析是 企业成本控制的一种手段。企业将价值活动划分为各个价值链环节,从而分析各个价 值链环节的成本与价值数额;通过合理利用各价值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各个价 值活动的数量降低成本。 史原、刘志业(2010)认为全面推行价值链管理,可以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 和物流连成一个整体,使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从而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获 取竞争优势,并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吴刚(2011)分析了价值链管理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通过价值链管理,可以共 享信息资源,有效地刺激消费需求,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业务流 程,提高服务质量。 罗平丰(2012)认为价值链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很多共性,把价值链管理融 入到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可行性。价值链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第 1 章 绪 论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6 使企业内外资源有效整合成一个链条,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1.2.2 成本控制国内外文献综述 成本控制是指利用各种会计信息资料, 计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或预计 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找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不合理的差异, 保证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修订新的成本目标,进一步优化和降 低成本。成本控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仅指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即过 程控制。 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事前、 事中和事后控制。 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成本控制。 1.2.2.1 国外国外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计算”(简称 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是 由罗宾库珀 robin cooper(1987)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ort kaplan(1987)教授借 鉴斯坦伯斯教授的理论提出的方法。他们在一篇成本会计是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 成本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成本的本质是一种函数, 即由各种相互作用的或是独立的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abc 作业法把成本动因归纳为 5 类:产品动因、批次动因、数量动因、工厂动因和加工过 程动因,并在上世纪 90 年代形成了作业成本体系。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 产品成本指制造、运送产品所需的全部作业的总和。作业是为了特定的目标在一个组 织内进行消耗资源的工作。作业成本计算(abc) 的原理就是“产品消耗作业,作 业消耗资源”。罗宾库珀 robin cooper 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ort kaplan 分别在 1987 年到 1989 年发表了“一论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的兴起:什么是以作业为 基础的成本系统?”,“二论 abc 的兴起:何时需要 abc 系统?”,“三论 abc 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 ,“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 策”,“四论 abc 的兴起”。作业成本法在 21 世纪得以继续发展,其研究领域的 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和深入。 (2)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又叫“成本企画”或“目标成本规划”。目标成 本法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造的,1967 年后形成了制度化的组织活动,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全球成本管理思想的发展。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产品成本的管理方法,它包 含目标市场的选择。目标成本法首先确定产品的客户,其次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 的整体目标成本,将整体的目标成本在各个产品的零部件上进行分摊,形成各零部件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7 的目标成本,最后由产品开发部门就产品的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找到降低 两者差异的方法。上个世纪 90 年代起,欧美学者对目标成本法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 趣, 并被欧美企业引进。 众多欧美学者近期对于目标成本法的研究主要有: yu-lee 和 reginald tomas(2002)的“目标成本:你所看到的不是你所得到的(target costing: what you see is not whatyou get)”,robin cooper 和 regine slagmulder(2002) 的“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成本法: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component-level target costing)”,m bradford clifton(2004) 的“市场驱动目标成本的产品设计(target costing market-driven product design)”, gopalakrishnan b.和 kokatnur a.(2007)等的“面向应用的目标成本系统的设计与开 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target costing system for turning operation)”。 1.2.2.2 国内国内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众多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关注成本控制的理论 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成本控制进行研究。 骆文斌(2000)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及时生产系 统(just in time,简称 jit)、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 tqm) 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成本管理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高新技术环境的需求,在及时生产 系统下,根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设计出最佳产品,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用合 理的作业链进行生产,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生产成本,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全面系统 地进行成本信息披露。 王平心、汪方平、杨敏(2001)根据作业成本理论,在研究了传统本量利模型和 传统成本性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业成本性态模型及作业本量利基础模型,选取国内 某制造企业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孙彦丛、柯大钢(2001)在作业成本法原理以及概念 的基础上,提出为了保护人类环境问题,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将会剧增,环境风险将 会增大, 从而分析和研究了作业成本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认为通过作业成本法对企 业环境进行管理有助于准确地归集与分配环境成本信息。 汪家常 (2003) 把成本管理思想与精益管理思想相结合, 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 提出了精益成本管理。即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前提下,从 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物流、服务上全方位对整个企业的供应链成本进行控制 和管理,不断消除供应链不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第 1 章 绪 论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8 闫孜冰(2004)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成本管理理论和价值链会计,并把两者有机 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构建了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改变了不能 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成本管理模式,从而满足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真正从最大意义 上实现价值增值。丁颖(2004)分别评论了作业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并结合我 国实际,根据目标成本管理使用的现实情况,提出“目标作业”相结合的成本管理 模式,便于更准确、更好地计算和管理成本。 龙宗芹(2007)将成本控制理论与 erp 理论相结合,阐述了在 erp 环境下实 施作业成本控制和标准成本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 erp 环境下的成本控制模式,并 且构建了 erp 环境下的三种现代成本控制模式:作业成本控制模式、标准成本控制 模式以及作业成本与标准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模式。 龚芬(2008)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与战略成本管 理相结合,研究了各阶段成本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寻求产品全生命周期最低的 成本,实现竞争优势。 殷俊明、王跃堂(2010)以伙伴关系为基础,提出了成本控制必须与供应链管理 相结合,加强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与跨组织学习,实行整个供应链的集成成本控制。 侯君邦(2011)提出了企业成本控制的五大转变,即制造成本控制转变为生命周 期成本控制, 日常成本控制转变为战略成本控制, 下游成本控制转变为上游成本控制, 生产导向型成本控制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成本控制,成本节省转变为成本避免。 王清涛(2012)认为成本控制是民营企业的一道坎,民营企业应该从加强成本的 事前控制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标准以及目标责任成本。强化对于料、工、 费成本的日常控制,并且发挥成本事后控制的作用,形成正式的成本报告制度,对成 本差异进行调查和分析,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员工对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李运键 (2012)强调业前控制,即企业在注册时就应事前筹划,考虑各要素对经营成本的影 响,对全局进行分析,实行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 袁轶颖(2013)认为企业的成本控制不仅要关注显性成本更要关注隐性成本,控 制企业的沉淀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是控制隐性成本的主要方式。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得出如下评述: (1)这些文献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提出了 价值链管理思想;研究了作业成本法;研究了目标成本法;讨论了作业成本法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9 与目标成本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文献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目前对价值链会计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步 阶段,研究方法比较单一,采用实验、案例等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献并不多见。内容比 较零散, 未形成较完整的能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企业的成本控制并未重视成本 控制的时效性,大多体现为事后控制。如今企业的外部环境正不断发生变化,在瞬息 万变的商业环境中, 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 在产品完工后再核算成本并计算差异, 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意义不大。 (3)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价值链的成本控制问题,在作业成 本法、目标成本法等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案例更具体更全面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 理论与现实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本文以价值链为基础,结合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采取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 相结合的方法,将成本控制贯穿于市场调研、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 务等环节,实现全过程的企业成本控制。 1.3.2 研究思路及框架 本文研究思路见图 1.1: 第 1 章 绪 论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10 图图 1.1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按照上述研究思路,本文框架如下: 第一章 绪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 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价值理论与价值链管理理论、价值链会计 的成本范畴、交易成本理论、精益成本管理理论、组织间成本管理理论、战略成本管 理理论,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保证。 第三章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本章主要阐述了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思 路、手段和六大关键控制阶段,即市场调研、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售后 服务阶段的成本控制。 第四章 对 h 公司进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个案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展望。 1.4 创新点 (1)将价值链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成本控制中,对价值链资源进行整合,实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11 现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活动。与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价 值链上、下游各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获取价值链的长期竞争优势。以目标成本法和 作业成本法为手段,对企业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并准确定位。 (2)传统的企业成本控制范围狭窄,仅局限于对企业生产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 而运用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不但考虑了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 而且关注了企业 与外部的联系,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起到改进作用。通过分别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实 现对市场调研阶段、设计研发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以及售后服务阶 段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第 2 章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12 第 2 章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2.1 价值理论与价值链管理理论 2.1.1 价值理论 价值并非经济学范畴,而是哲学意义的范畴。 古典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一切物品在生产过程中被赋予价值,属于经济学的基础 理论。劳动决定价值;价格取决于劳动时间或者以工资为代表的费用;价值是价格形 成的根本原因,价格是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价值是指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人与人的 社会关系。商品作为有用之物具有使用价值,商品作为有用劳动的凝结具有价值。当 商品的价值仅作为交换价值时,才能将其本身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公约化表示出来。 效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决定其价值。 客观效用论中的价值是指人与客 观存在的物的关系,即物对人的效用;主观效用论是指人对物效用的评价。最先以客 观效用价值论为主流,其后以主观效用价值论为主流,再后是马歇尔的价值价格论 为主流,也就是在综合客观与主观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