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认知心理学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认知心理学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认知心理学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认知心理学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认知心理学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教学是认知心理学探讨的重要领域。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结构和认知 过程的观点,对当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 等方面都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上的启发。本课题依托认知心理学 理论的支持,以全新的视角探求有利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维方式,采 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实践进行理 论探索。本文首先从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角度,透视高师视唱练耳 课程的目标、教学的功能及教学的原则。其次,通过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介 绍,探讨认知心理学理论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理解与启示。最后提出了如何 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改善视唱练耳教学的一些指导性措施,对视唱练 耳教学活动中的记忆心理分析、视唱练耳认知策略教学进行研究与论证。 其中,认知策略教学的研究重点针对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进行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从中提出新认识、新观点,以期能对视唱练耳教学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视唱练耳,认知心理学,音乐记忆,认知策略,元认知 a b s t r a c t t e a c h i n gi so n eo ft h ed o m a i n sc o g n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 e s c o g n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ye m p h a s i z e sr e s e a r c h i n g i n t oc o g n i t i v es t r u c t u r ea n dp r o c e d u r e i t p r o v i d e sm a n yr e s e a r c hf r u i t sa n d t h e o r e t i ci l l u m i n a t i o n sf o rn o w a d a y st e a c h i n g m o d e s ,m e t h o d sa n di n s t r u m e n t s ,a p p r a i s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sa n ds oo n r e l i e do n t h e o r i e so fc o g n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a n dw i t han e wa n g l eo fv i e w , t h ep a p e rs t r i v e s f o ran e w t h i n l ;ing m o d et h a ta v a i l st h et e a c h i n go f s i g h ts i n g i n ga n de a rt r a i n i n g i t a d o p t ss u c hm e t h o d sa st h e o r i e sr e s e a r c h i n g ,c o m p a r er e s e a r c h i n g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sa n a l y s i s 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 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i na d v a n c e d t e a c h e r - t r a i n i n gs c h o o l s a tf i r s t ,t h r o u g hr e v i e w i n gn o w a d a y s s t a t u s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f t h et e a c h i n go fs i g h ts i n g i n ga n de a rt r a i n i n gi nt h es c h o o l s ,t h i s p a p e rp r e s e n t st h i ss u b j e c t so b j e c t s ,f u n c t i o n s ,a n dr u l e s a tl a s t ,t h ep a p e r a d v a n c e ss o m em e a s u r e sh o wt oa p p l yc o g n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t oi m p r o v et h e t e a c h i n g m o r e o v e ri t r e s e a r c h e s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sm e m o r yp s y c h o l o g ya n d c o g n i t i v es t r a t e g yt e a c h i n gi ns i g h ts i n g i n ga n de a rt r a i n i n g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so f c o g n i t i v es t r a t e g yt e a c h i n ge m p h a s i z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m e t a c o g n i t i o nt h e o r i e s a n di t s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b a s e do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s ,t h ep a p e rb r i n g sf o r w a r da n e wk n o w l e d g ea n ds o m en e wv i e w p o i n t s ,w h i c hi se x p e c t e dt op l a ya ni n s p i r i n g r o l ei nt h ef o r w a r dt e a c h i n go fs i g h ts i n g i n ga n de a rt r a i n i n g k e yw o r d s :s i g h ts i n g i n ga n de a rt r a i n i n g ,c o g n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 , m u s i c m e m o r y , c o g n i t i v es t r a t e g y , m e t a c o g n i t i o n i l 中文文摘 认知心理学自产生以来,其影响是巨大的,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教学已成为认知 心理学探讨的重要领域。比如,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观点,在教学模 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上的 启发。因此,在现行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实践 进行理论探索,是具有深入研究的可能性与价值性的。本课题依托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 支持,采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如何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改善视口昌练耳教学的一些指导性措施,并进行研究 与论证。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如下: 在绪论部分,笔者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缘由、综述、目的与价值。 第一章是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概述。通过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性质与特征的分析, 一方面重点阐述了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目标的取向是行为目标取向、展开性目标取向、表 现性目标取向;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目标的依掘是以学生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科的发展为依据。另一方面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音乐教育所应遵循的普遍规 律为基础,根据视唱练耳学科的特点、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 等方面,提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具有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创新功能;教学原则为教学 的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音乐性与审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第二章首先是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介绍,接着通过“注意、动机、记忆”三方面内 容论述了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与高师视唱练耳课掌教学的有效结合,探讨认知心理学理论 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理解与启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审视视唱练耳教学,得出了乐理与视 唱练耳需要渗透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两方面内容的启示。 第三章阐述了认知心理学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论 证,提出了如何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改善视唱练耳教学的一些指导性措施。视唱练 耳课程作为- r l 基础学科,目的之一是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和感受能力,力图通过各种 训练来解决音乐听觉发展问题。而音乐记忆的好坏直接决定音乐听觉能力的高低,促进 音乐记忆力的完善是优化视唱练耳教学的关键。认知心理学最重大的成果之一是对记忆 的突破性研究。由此,本章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对在高师视 唱练耳教学活动中的记忆心理进行研究与分析,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文献法、 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论证了认知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可以为促进音乐记忆力的教学提供切 实的依据。具体为:认识识记的规律,可以发展音乐记忆;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相结合, 可以促进音乐记忆的纵向发展;借鉴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探索音乐记忆的规律,并在 教学中采取相关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本章的第二部分是对高师视唱练耳认知策略教学的研究分析。熟练的视唱练耳是一 种相当复杂的能力,它既需要调用学生的观念性理解,又要启动认知加工与认知策略, 因此,认知心理学对视唱练耳理论的基本思想就可以还原为相关的问题:对学生原有的 认知结构的研究;对学习视唱练耳认知策略教学的研究,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才能更 好地结合实践进行教学。视唱练耳认知策略的教学还未成为一个系统,它往往是结合具 体的视唱练耳教学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逐渐加强对视唱练耳认知策略的培养。由此, 高师视唱练耳认知策略教学的研究分析首先论述视唱练耳认知策略的特征和意义,视唱 练耳认知策略的教学就是一种对学生视唱练耳学习能力和认知方法的训练与培养。其 次,论述视唱练耳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分析与论证其中主要策略( 注意策略、编码与组 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及其教学,对采取相应的调控策略、促进策略学习效果的优化 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重点针对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i i i 探讨,元认知对各种认识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教会学生学习、开发智力都具有重 要意义,视唱练耳的认知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复杂的认知活动,学生要有效地完成这项 活动,就必须把自己的认知过程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地加以监控,并能在必要的时候采 取适当的补救策略去解决认知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就是元认知活动。元认知过程实际 就是指导、调节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 元认知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清楚学了什么,又知道是通过怎样的认知过程获得的,也即不 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因此,在视唱 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将能成为解决困难的新途径和手段。笔者具体从 以下六个方面论述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目标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活已 有知识能力的培养、记忆能力的培养,策略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自我评析能力的培养。 从中提出了新认识,新观点,提出了视唱练耳认知策略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突出音乐 本体,注重培养元认知的能力;结合音乐实践,激活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和 谐关系。 绪论 一选题缘由 视唱练耳学科对于发展音乐听觉与记忆,积累音乐语言,音乐表现力与审美能力有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门技术性较强,并为音乐其他专业的学习、艺术实践奠定良好 基础的学科。但由于视唱练耳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学科知识结构综合性较强,难度 较大,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如思维杂乱无序又提不出问题。找不出问题症 结所在等,久而久之,对视唱练耳课程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造成教与学不能互动, 影响教学效果。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审视视唱练耳教学,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视唱练耳,提高教学效率认知心理学是- - 1 7 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 门应用科学,它可以广泛地应用到众多社会实践领域,其中教学是认知心理学探讨的重 要领域,认知心理学对当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 都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上的启发,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高 师音乐教育领域“基石”的视唱练耳课程,其教学研究依托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支持, 笔者试图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改善视唱练耳教学 的设想。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视唱练耳教学进行探索,既是视唱练耳学科发展 的需要,也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 二研究综述 本课题有两个中心词:“认知心理学”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有关这两方面的专 著、论文有许多,但是具体到认知心理学与视唱练耳相结合的课题,前人的研究甚少。 综观当前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与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去探求有 利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维方式。教学是认知心理学探讨的重要领域,认知心理学始 终以各种方式表现在课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直至今同仍然有许多的原理支持着我们 的教学工作。因此,对认知,i i , 理学理论指导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探索,是 具有深入研究的可能性与价值性。 ( 一) 当前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与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教育中的- - j 7 重要的基础课程,近些年,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 的高度重视,视唱练耳的基础教学也逐渐被关注。视唱练耳学科队伍有了较大的发展, 学科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专家还编写了大量的视唱练耳教材、教学法等教学 用书,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经验总结:在部分高师音乐院校还丌设 了视唱练耳专业,培养了一批视唱练耳专业的研究生;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呈现出一个 良好的方向。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为基础教育 服务的观念不牢固。二是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 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重 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知识技能 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音乐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 质的养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口传心授、机械训练、灌输式和一言 堂等现象。三是教材内容陈旧,不规范、不配套,教师选用教材随意性较大,有些是照 搬专业音乐学院的,这和培养中等学校音乐教师的目标有较大距离。四是科学研究工作 滞后五是教育教学改革缺乏整体部署。”国除此之外,高师音乐教育还存在“生源质量 小雅商师音乐教育改革应颅听来自中小学的声许中国教育报,2 0 0 2 一x 2 一x o ( 3 ) 的下降,导致教学质量滑坡”。原因在于以往的艺术类专业,由于专业上要求较高,而 一些学生在专业上花的时间较多、下的功夫较深,专业好的学生往往文化课成绩较差些, 考虑到这一点,国家教委降低了艺术类的分数线,目的是能让专业水平较高的考生有机 会进入艺术类高校。如今,高师音乐专业也同其它艺术类高校一样,扩大了招生规模, 考生的进校机率大大增加,艺术类的分数线下降就意味着艺术类学生文化水平低于其它 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的考生,经过短时期的突击,就能 轻而易举地考上高师音乐院校,混入高等音乐专业队伍而这些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学习自觉性、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和悟性往往都比较差,也给基本乐科课程教学带来极大 的困难。因此,也出现如:“一些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制定过高,学生难以胜任,以 至造成大纲形同虚设,教学难以评估的局面:有些教师盲目拓展教学内容,追求教学进 度,导致学生音乐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还有些地方教学管理松 散,缺乏严格要求,致使学生学习松懈,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的等等情况。”国 美国教育家迈克尔马克曾在美国高等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一文中有下列的论述: “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以展示作为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而结 束。”o 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对象将面对基础音乐教育,所以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全面地、 带有普及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此,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就应该是全面且 多样的,需要探索新的有利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维方式。 ( 二) 视唱练耳教学研究依托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支持 音乐学科教育学的研究,是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物理学、历 史学、民族学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的。心理学历来对学校课程具有重大影 响,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被用来作为各种课程抉择的依据。当代心理学流派对学校 课程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中最为密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 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获得世界的信息:这种信息怎样表征并转化为知 识;它怎样储存,知识又怎样用来指导我们的注意和行为。自2 0 世纪5 0 年代,认知心 理学家认为学校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是认知领域的学习,且有些人把学校学习与认知发展 视为同义词,从而演发了一场认知革命。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学生的行为始终是 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所以,认知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处理环境中各种事件的内 部心理活动,并试图解释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学生认知结构的 重建或重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因此,音乐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离不 开认知心理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视唱练耳教学研究也必然离不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指 导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对基本乐科知识理解的情况,如果 不清楚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认知结构,对基本乐科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则无法传递 知识内容。其次,视唱练耳课程必然会涉及某种音乐能力发展和学习模式。开发丰富的 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训练模式需要认知心理学原理的支持。”。认知心理学始终 以各种方式表现在课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直至今日仍然有许多的原理支持着我们的 教学工作,因此,视唱练耳课程需要认知心理学原理的支持,认知心理学原理是视唱练 耳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一 三研究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观点对当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上的启发,将心理学中的心 。范建明,呼唤基础知识提离攀奉技能由视唱练耳考评引起的某毡思考人民杼乐2 0 0 1 ( 6 ) 第4 2 页 。李妲娜主编,世界音乐教育集摹漓江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2 9 4 2 9 5 贞 。球雅先著视唱练耳救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6 页 2 理认知规律运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借鉴其先进的理论,并与视唱练耳学科相结合,分 析教与学的心理动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帮助 学生顺利地完成视唱练耳课程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优化教学,为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 的具备准确的视唱和敏捷的听辨能力,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正确 的分析、判断、评价、因材旌教等能力的音乐工作者。 四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以全新的视角去探求有利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维方式,对认知心理学理 论指导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探索,提出如何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来改善 视口昌练耳教学的设想,并进行研究与论证,具体为视唱练耳教学活动中记忆心理分析与 教学、视唱练耳认知策略教学的研究,从中提出新认识、新观点。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为 视唱练耳教学的优化、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一章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概述 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专业的- - f - 基础学科,兼具理论性和技术性的学科特点,涵盖 视唱、练耳及乐理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 - i i 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 科 在现代视唱练耳教学领域中,已经涉及到了基本乐理、和声及曲式分析等音乐基础 理论,因此,音乐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也将视唱练耳称之为基本乐科。“基本乐科这个名 称,既是作为一个学科的称谓而存在,同时也是长期被沿用的课程名称。四十年代,重 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王宗虞先生首次提出把乐理、视唱练耳合并为- - f l 课,改称基 本乐科,这一名称开始沿用下来。当时除了称之为视唱练耳外,也有视唱听音、 视听唱等叫法。”。1 9 9 7 年由孙从音、愈平主编的基本乐科教程视唱卷、基本 乐科教程练耳卷、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等把视唱、练耳、乐理三个内容合为一 体,统称基本乐科。1 9 9 9 年由尹正文编著的视唱练耳教学法一书中写到:“视唱练 耳我们称之为基本乐科。” 一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性质与特征 “现代视唱练耳教学不仅具有传统的基础性特征,还富有现代教育的发展性特征。” 。关于视唱练耳课程的性质与特征,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样界定的: “视唱练耳课程的性质本身,和其他的专业课程一样,它具有系列的特点:视唱练耳 习题的完成要求表现出音乐性,表演的意志和坚毅性,同样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情感。 不言而喻,按照乐谱有表情地演唱艺术作品的范例,会使这一课程接近于表演课( 演唱 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时,则更加明显) 。”o 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性 质是这样表述的:“高师视唱练耳课是担负着培养面向2 1 世纪的音乐教育师资重任的基 础课程。它既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技术性。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 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屹0 0 1 年召开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乐 科理论与教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上,孙从音教授提出,视口昌练耳长期以来一直被一些人 误认为是以读谱、记谱为目的,重视不够。 近几年,我国教育方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变化,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迸一步明确了这门课程的性质,是根据音乐的特征“时间艺术”、“听觉艺术”所决定。 高师音乐专业招收的生源来自四面八方大小城镇、农村乃至边远山区,培养的对象 是将来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作为未来的教师,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 高师音乐教育需要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修养、 音乐表现力等许多音乐素质,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而在提高这些音乐素质及 各方面技能的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是最基础也是最行之有效的一门课程,因此,高师 视唱练耳的教学既不能淡化技术难度,又不能脱离目前我国高师生源质量的现状,是需 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新路。 坳从音创建中国特色专业迎接人才竞争挑战新时期对攀奉乐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 乐科理论与救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天律音乐学院学报2 0 0 4 ( 2 ) ;1 7 9 陈雅先蓍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5 页 。阿列奥斯特罗夫斯基著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北京音乐 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7 3 页 。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 = 年制、三年制) 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 试 行) ”的通知中国音乐教育1 9 9 6 ( 3 ) ;7 4 二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的目标 基本乐科包括视唱、练耳和乐理。乐理,是学习音乐入门的理论基础课。视唱练耳 课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视唱、听记、乐理、音乐分析等几项基本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其 目的是在于科学、系统地训练学生对音高和节奏以及音乐作品的控制力;系统地发展音 乐听觉和感受能力;积累音乐语汇,提高音乐素养。基本乐科课程是以提高音乐素质, 发展音乐记忆,培养创造意识为教学目的。 高等师范音乐院校的基本乐科课程是音乐教育领域的“基石”,它反映了高师基本 乐科课程的特征与内在要求。因此。高师基本乐科课程目标的科学合理的确定是教材开 发的依据,也是实现其培养耳标的关键环节。 ( 一) 基本乐科课程目标的取向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课程目标取向,不是指课程 目标具体内容的确定,而是指课程目标制定的形式,它制约着课程目标内容的确定。课 程目标有助于澄清课程编制者的意图,使各门课程不仅注意到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 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到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较典型的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有三种:行为目标取向、展丌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 标取向。在课程编制中,美国心理学家泰勒( r w t y l e r )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中系统地发展了课程编制科学化的首倡者博比特( f b o b b i t t ) 的理论,明确提出了行 为目标模式。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加以陈述的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 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也就是说,每一个行为目标都应该既有让学 生表现出来的行为的要求,又有指这种行为适用在什么领域的要求。在知识、技能的学 习中,行为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优点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但是,如果在音乐 课程目标具体化过程中,把音乐内容客体化、属性化,进而肢解化,使音乐教学成为违 背音乐审美规律的零碎的音乐知识、技能的灌输教学,在基本乐科教学中势必会造成学 生学习了知识但却不会在乐曲中运用的弊端,从而影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由英 国学者斯滕豪斯( l s t e n h o u s e ) 提出的展开性目标,其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目 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展开性目标在理论上 很吸引人,但是过于理想化,或许可以作为在未来实现的目标。由美国学者艾斯纳 ( e w e i s n e r ) 提出的表现性目标,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 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预定的结果。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 遇”,即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 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既通 过“实践理性”的追求最终达到“解放理性”。这种目标的缺点在于开放性,教师可能 会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开放环境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学生也因为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开放 性,不会自觉地学习有些稍微枯燥但又是必须学习的音乐课程,比如乐理知识,这样会 造成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知识。所以,必要的行为目标使用的意义也就在此,避免出现 音乐课程空泛与稀释的弊端。 作为音乐基础课的基本乐科课程,是以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教 学重点,行为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而当需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展开性目 标形式比较有效。需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时,表现性目标形式则较为适合。基本乐科 课程目标的制定,采用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作为行为目标的补充。行为目标、展开 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三者相结合,扬长避短,努力做到能遵循音乐审美发展规律,又能 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 二) 基本乐科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 上世纪有许多关于课程目标的依据或来源问题的争论,一般而言,比较认同的课程 s 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因此,基本乐科 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基本上在这三个维度上,即学生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学 科的发展。 1 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生成长的需要来源于对学生的研究,只有在对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其身心发展的规 律,才能用以指导科学的课程目标的确定问题。基本乐科课程的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 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对学生的研究。如: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认 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以及学习发生条件等方匿的研究 我国高等师范音乐院校的学生,一般都经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身心都有了一 定的发展,正趋向于身心的成熟与定型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兴趣、 需要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剧烈的变化,他们的情感会更丰富。兴趣会更广泛和稳 定,学习动机更强烈,行为的自觉性也会更高,这一切都给认知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情感又对认 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认知发展中始终具有情感的成分,情感的形 成也带有认知的成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因此,在现有生源总体水平不 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基本乐科课程的制定,需要从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研究 课程对象的特定情况,确认其中存在的差异性;发现音乐教育上的不同需要等几方面来 揭示出基本乐科的课程目标,科学合理的基本乐科课程目标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协同、和谐发展,更有利于帮助学生 满足音乐学习的需求。 2 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个体的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高师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 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是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相符合;高师音 乐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一职,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学生 个体的发展构成未来社会的主体需求。 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例的调整,现代化教学的需要,高师音乐教育进行 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正在具体实施中,还未见成效。主要目的是研究在扩大教学 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实施的种种教育教学改革层出不穷,这给高师音 乐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许多中小学教师呼吁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要倾听来自中 小学的声音。事实上,这两种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然而,课程目标的确立,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对现实社会的研究。通过对现实社会的 研究来制定课程标准,是以承认社会流行的价值准则和运作方式为阿提的。但我们对课 程标准的选择及其结果是在2 0 年后才与我们见面,况且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在变化。所 以我们必须设想2 0 年后的社会状况,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抉择。 3 学科的发展 与确定课程目标联系最密切的是学科功能方面的信息。学科功能包括两个方面:音 乐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音乐学科所能起到的一般教育功能。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 教育司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 二年制、三年制) 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 试 行) ”的通知文件中指出:“高师视唱练耳课是担负着培养面向2 1 世纪的音乐教育师 资重任的基础课程。它既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技术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 记忆和识谱视唱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 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 6 乐审美能力;初步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因此,基本乐科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了解 其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及其所起到的一般教育功能,而非过于专业化的课程目标。同时, 制定基本乐科课程目标时应避免两个倾向:凭个人主观印象认定课程目标;对理想状况 与现实差距不做科学分析而认定课程目标。 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对其中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 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唯一来源,如果过于强调某一因素,就会走到极端。因此,我们应 通过全面地分析对学生、社会和学科的研究结果。做出明智的选择。 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前,为了考试常常是突击性的学习,虽然经过短期视唱练 耳培训,但是基础不扎实,起点较低,有些学生甚至没有经过视唱练耳的培训。而且目 前,高师生源质量也不理想,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和悟性 往往都比较差,对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相当欠缺,这些一系 列的现状因素给视唱练耳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音乐专业基 础必修课之一的萋本乐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制定科学合理的 课程目标刻不容缓。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课程及其教学活动的蓝 图,是教育工作的指南,也是衡量课程最终质量的准绳。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领域“基石” 的基本乐科课程,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乐科课程目标的科学合理制 定,不仅将对音乐各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国民音乐教 育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功能 视唱练耳教育教学的功能是其存在价值的具体体现。如果说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 功能的核心,那么视唱练耳教学功能是音乐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延伸。 ( 一) 审美功能 视唱练耳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准感、速度感、节拍感、节奏感、调性感等多种 音乐感觉;提高识谱能力和记谱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内心听觉能力。这些基本能力进 一步培养学生理解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因此,视唱练耳教学有广泛接触和学习音乐 怍品的特点,通过古今中外音乐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 匠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学习中接受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的熏陶。 ( 二) 教育功能 “视唱练耳的教育功能是采取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合而为一的潜移默化方式。” 9 在视唱教学中。选择一首好的歌( 乐) 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更能产生深 匠的影响,使其一生受益,如使用黄河大合唱这些具有时代风格的音乐作品加深了 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适时的介绍对应音乐家的生平故 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 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 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此外,视唱练 军的多声思维感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 - - ) 创新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1 9 9 9 年6 月1 3 同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勺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 白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最终 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关于下发4 高等师范专科( 二年镧,三年制) 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 试 f ) 。的通知中国音乐教育1 9 9 6 ( 3 ) t7 陈雅先着栊唱练耳教学论j :海膏乐h 版社,2 0 0 6 年版第9 l 页 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以其鲜明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审美心理活动、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能 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是担负着培养面向2 l 世纪的音乐教育师资 重任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训练能够开拓和挖掘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为学生提供更 为自由、更为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许多事例也证明了,视 唱练耳能力强的学生,其他音乐学科的学习能力乃至音乐学科以外的学习能力都是相对 突出的。 四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原则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音乐教育所应遵循的普遍规律为基础,根据视唱练耳 学科的特点、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等方面,提出如下高师视 唱练耳教学的基本原则: ( 一) 主体性原则 长期以来,一些高师音乐教育强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教育的实 践与研究,过多的以音乐技能技巧为核心,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忽视了音乐本身 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因而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视唱练 耳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心理、 生理及审美认知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自主学 习、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 ( 二) 创新性原则 音乐艺术独特的创造性,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 清晰的个性特征充满魅力。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应用思维、表现 欲望及创作冲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发展想象力和体验表现中培养创造意识。 ( 三) 音乐性与审美性的原则 视唱练耳教学应以音乐性和审美性为核心,要根据音乐的审美表现特征;注重音 乐本体的力量;通过音乐作品分析、比较等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 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 四) 综合性原则 视唱练耳作为发展音乐基本能力的基础课,是在直接感受音乐要素的基础上培养 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正确的音乐美学观。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也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 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将视唱练耳与其他音乐学科联系起来,汲取教育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 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理解与启 刁 一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与基本观点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 0 世纪5 0 年代中期,它是以人类现象中的认识过程为主要研究 对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思想、事件、事物是怎样在头脑中贮存和形成图式的。6 0 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飞速发展,1 9 6 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 到2 0 世纪7 0 年代已经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 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认知是指人类 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过程,包含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获得世界的信息:这种信息怎样表征并转化为知识;它怎样 贮存;知识又怎样用来指导我们的注意和行为。它涉及心理过程的全部范围从感觉 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学习、记忆、概念的形成,思维、表象、回忆、语言、情绪 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贯穿于行为的各个领域。”。 认知心理学是随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危机而兴起和发展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 是通过建立和强化刺激与反应之| 日j 的联结,教师讲解知识、传授技能,学生则接受教师 所讲解的知识内容,根本无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心晕过程。与行为主义 不同的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某种反应,而是学生头脑中 认知结构的重建或重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 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及影响,相反,个体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认知心理学是把人对知识的获得看成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也就是个体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他们认为,语言、字符、图像、物体等都可以成 为一种模式,因为它们都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的关系集合在一起组成的,模式实质上 是信息的一种组织形态:学习是把从外界客观事物获得的信息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的过程,所有的知识意义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表征是认知心理学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意指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呈现和表达方式。根掘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也可以认为视唱练耳是信息加工过程、模式识别过程,是学习者以信息的接受、编码为 基础,根据已有信息建构内部的心理表征并进而获取心理意义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中的感知是指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记忆是保持 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而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 动的过程。感觉是指对刺激的基本形式的最初体验。我们所能想到的每一种认知技能都 以某种方式依赖于储存在记忆里的信息。例如,在校园中要顺利地找到教室,就要具有 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校园布局的信息,如方位、某些明显的路标、参照物等,有了这些 内部信息,人们才会有某种认知技能。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学习与记忆之间的 关系。没有记忆,我们无法正常生活,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体现了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视唱练耳课程的 教与学是人们认知音乐的过程,其心理状况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个侧面。音乐是 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与学则是人们认识、理解和运用音乐 。( 夔) 罗伯特l 索尔索著,黄希庭等译认知心理学教育科学m 版社。1 9 9 0 年版第l 页 9 的一种工具。没有工具,人类就不能创造美好的世界,同理,没有有效地学习视唱练耳 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没有有效地使用这种工具,就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音乐艺术世界, 享受音乐带给人的愉悦。 二认知信息加工与课堂教学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本身的历史发展以及心理学与邻近一些学科交叉 渗透的产物。心理学的内部发展是产生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最直接原因:心理学发 展的外部条件如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以及社会 实际应用的需要决定了心理学朝着用信息加工的原则说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方向发 展。2 0 世纪5 0 年代以前,心理学一直处于行为主义的统治之下,特别是在美国。2 0 世 纪5 0 年代以后,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兴起,为使得对人们内部心理状态和过程的分析已 经成为可能,当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正是建立在这种隐喻人脑在许多方面都象一架 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概念去接受信息、储存信息、提 取信息,进而来帮助我们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记忆和使用知识的。因此,认知信息加 工理论是根据学生加工信息的过程来考察教学活动,只有促进了学生对信息的有意义 的、创造性的加工,才是有效的教学过程。美国心理学家r m 加涅在对认知学习与教 学的研究之后认为:“在一个学习活动的历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过程进行着,我们可以 把这些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都进行着不同的加工,这些加工阶段的发生即是所谓的 学习活动。”教学过程的安排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不同的信息加工过程 也就意味着要有相应的教学过程与其相匹配。加涅于1 9 7 4 年在他的教学的学习要旨 一书中,提出了被广为引用和接受的信息加工模式( 图i - i ) 。对音乐学习来说,比较典 型的学习模式也是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圆回 llllll 一囤一圈 二网 一l 一 图卜1 信息加工模式图 从图卜l 中可以看出信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完整过程。来自环境的刺激信 息推动感受器,转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器,经过几百毫秒的瞬间将信息 登记之后进入短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保持2 5 - 3 0 秒,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 极其有限,一般认为只能贮存7 2 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