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明末武将势力的崛起——以左良玉军事集团为中心.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明末武将势力的崛起——以左良玉军事集团为中心.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明末武将势力的崛起——以左良玉军事集团为中心.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明末武将势力的崛起——以左良玉军事集团为中心.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明末武将势力的崛起——以左良玉军事集团为中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明末武将势力的崛起——以左良玉军事集团为中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明朝奉行以文臣治国的政策,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体制,以文臣统领武将,以宦官 来监控武将,对武将严加防范,使武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地被边缘化,这就不可避免 地引起武将的强烈不满。 明朝末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内有农民大起义,外有满清的军事威胁,军 事上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在这种情况下,武将的重要性空前突出,激 烈的军事斗争为武将势力的崛起提供了舞台。左良玉是明末著名的武将之一,早年在抗清 斗争中崭露头角,受到破格提拔,不久奉命围剿农民军,积极作战,屡次取得胜利,形成 了一支著名的左家军。明末文臣多庸碌无为,对武将多方掣肘,文武矛盾日益突出。在激 烈的军事斗争中,左良玉因不愿受文臣节制,与文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而对朝廷的 不满倾向日增,开始积极扩充自己的军队,消极作战,不听指挥,不仅摆脱了文臣的控制, 甚至使朝廷也无可奈何,最终形成了专制一方,不听节制的军事集团,而其它武将也纷纷 效仿,朝廷逐渐失去了对武将的绝对控制权,使明军在战场上一再溃败,直接加速了明朝 灭亡的步伐。 南明弘光时期,皇权衰落,政治腐败,党争激烈,武将则获得了空前的政治、军事权 力,甚至公然干预朝政。左良玉在政治上倾向于东林党,受到马士英、阮大铖集团的打压, 再加上“假太子事件”的影响,左良玉遂以“清君侧”、解救太子为旗号,率领军队东下讨 伐马、阮集团,导致弘光政权内部同室操戈,使清兵顺利地攻占南京,弘光政权灭亡左 良玉死后,其子率部投降了清军,左良玉军事集团也最终不复存在。 关键词:明末武将左良玉崛起 v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i 认c t m i n gd y n a s t yc a r r i e do u tt h ep o l i c eo fa d m i n i s t e r i n gac o u n t r yw i t ht h ec i v i lo f f i c i a l ,a s t i m ew e n to n ,g r a d u a l l yf o r m e dt h e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o fe m p h a s i z i n gc i v i lo f f i c i a la n dd i s d a i n i n g o f f i c e r i m p e r i a lg o v e r n m e n tt o o ks t r i c tp r e c a u t i o n sa g a i n s tt ot h eo f f i c e r , c o m m a n d e dt h eo f f i c e r b yt h eo f f i c i a l ,m o n i t o r e dt h eo f f i c e rb yt h ee u n u c h ,s ot h a tt h eo f f i c e rw a sb e i n gm a r g i n a l i z c di n s t a t e sp o l i t i c a ll i f e ,a l lt h e s ec a u s e dt h eo f f i c e r sd i s a f f e c t i o ni n e v i t a b l y i n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i m p e r i a lg o v e r n m e n tw e r ef a c i n gt h ei n t e r n a ld i s o r d e ra n df o r e i g n i n v a s i o n ,t h eu p r i s i n go fp e a s a n t sb r o k eo u ti nh o m e ,i na d d i t i o n , t h ew a rb e t w e e n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a n d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w e r el a s t i n g i ns u c h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t h em i l i t a r ys u c c e s so r f a i l u r ed e t e r m i n e dd i r e c t l y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s u r v i v a l ,t h eo f f i c e r si m p o r t a n c ew a s 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p r o m i n e n t , t h ei n t e n s em i l i t a r ys t r u g g l ep r o v i d e dt h es t a g et ot h eo f f i c e r sr i s e z u ol i a n g y uw a so n ef a m o u sg e n e r a li nl a t em i n g ,e a r l ye m e r g e di nt h ea n t i q i n gs t r u g g l ea n d w e r eg i v e ne x c e p t i o n a lp r o m o t i o n ,s o o nh ef o l l o w e do r d e r st os u p p r e s st h ep e a s a n tu p r i s i n g s , a n dg a i n e dt h ev i c t o r ym a n yt i m e s ,a n df o r m e daw e l l k n o w na n dp o w e r f u la r m yu n d e rh i s l e a d s h i p i n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 m o s to fo f f i c i a l sw e r em e d i o c r e ,b u tt h e yc u r b e dt h eo f f i c e r e v e r y w h e r e ,t h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o f f i c i a la n dt h eo f f i c e rb e c a m e p r o m i n e n t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i nt h ef a c eo ff i e r c em i l i t a r ys t r u g g l e ,z u ol i a n g y ud i d n tf o l l o wt h eo f f i c e r s o r d e r ss ot h a t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b o t hw a sa c u t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 , t h e r e f o r eh ew a s d i s c o n t e n t e dt ot h er o y a lg o v e r n m e n ta n dh eb e g a nt oa c t i v e l ye x p a n di t so w na r m e df o r c e s , c o m b a t e dn e g a t i v e l y , d i d n tf o l l o w e do r d e r s ,h eg o to u to ft h eo f f i c i a l sc o n t r o l ,e v e nt h er o y a l g o v e r n m e n th a dn oa n yw a y st oh i m ,ad e s p o t i cm i l i t a r yb l o cc a m et of o r mf i n a l l y o t h e rm a n y o f f i c e r sa l s oi m i t a t e dz u ol i a n g y ut os e i z et h ec h a n c et og e tf i d eo ft h eo f f i c i a l sc o n t r o l ,a n d d e 黟o r d e r sf r o mt h e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 , t h er o y a lg o v e r n m e n tl o s tt h er e s o l u t ec o n t r o lo ft h e a r m e df o r c e ss ot h a t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a r m yw e r ed e f e a t e dr e p e a t e d l yi nt h eb a t t l e f i e l d , a l lt h e s e a c c e l e r a t e dt h ep a c eo f e x t i n c t i o no f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d u r i n gs o u t h e mm i n gh o n g h u a n gp e r i o d ,t h ei m p e r i a la u t h o r i t yd e c l i n e d ,t h ep o l i t i c sw a s c o r r u p t , t h ef a c t i o n a ls t r i f ew a si n t e n s e ,t h eo f f i c e ro b t a i n e dt h e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p o l i t i c a la n d m i l i t a r yp o w e r , a n db e g a nt oi n t e r v e n ei nt h er o y a lg o v e r n m e n t sa f f a i r sb l a t a n t l y z u ol i a n g y u w a si n v o l v e di ni n t e n s ef a c t i o n a ls t r i f e ,a n dw a ss u p p r e s s e db ym as h i y i n g i r u 锄d a e h e n g g r o u p ,s oh el e dh i sa r m yt oc r u s a d em as h i y i n 耻a n nd a c h e n gg r o u pu n d e rt h eb a n n e ro f e l i m i n a t i o no ft h eb a dp e r s o n sa r o u n dt h ee m p e r o ra n dr e s c u eo ft h ec r o w np r i n c e ,w h i c hl e dt o h o n g h u a n gd y n a s t yc i v i lw a r ,t h eh o n g h u a n gd y n a s t yh a dn op o w e r t or e s i s tt h ea t t a c ko ft h e q i n gd y n a s t ya r m y ,t h eh o n g h u a n gd y n a s t ys o o n d i e d a f t e rz u ol i a n g y ud i e d ,h i ss o nz u o m e n g g e n gl e dh i sa r m yt os u r r e n d e rt o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a r m y ,z u ol i a n g y um i l i t a r yb l o cd i d n t e x i s tf i n a l l y k e yw o r d s :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o f f i c e r ;z u ol i a n g y u ; r i s e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己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它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氧型堕日期:哩盟地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本文主要以左良玉军事集团为个案研究对象,来探析明末武将势力崛起的 背景、原因、过程及对明末政局的影响。 明末,在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李洵先生在其论明末政局一 文中说:“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明末,大约相当于所谓的晚明时期,具体来 说就是从万历的二十四年左右,一直到崇祯的十七年,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的 里的历史。州笔者认为,南明弘光政权是直接对明朝北京中央政权的继承,弘光 政权成立之时,从人口、地域、经济上来讲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具有中兴 明室的潜力;此外,樊树志先生的晚明史在叙述晚明的历史时一直到弘光 朝廷的灭亡为止。据此,本文将“明末”的时间界定为:从万历二十四年到南 明弘光元年,即从万历后期到弘光政权的灭亡这段时间。 武将,本文这里所说的武将是个狭义的概念,与普通所称的“将军 不同。 由于明朝实行“以文臣制武帅 的体制,由文臣出身的督抚来统领军队,形成 了所谓的“文帅 ,著名的如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等也常被笼统地 称之为“将军 。本文这里所说的武将一般是指武人出身或出身军旅的各级武官, 以便与文臣充任的督抚相区别。 一、研究现状 武将阶层是明朝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但由于明朝实行的是以文官治国的 制度,以文臣制武帅,对武将严加防范,同时,由于长久的太平无事,武将无 用武之地,使武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长期以来,在学界对对明代 武将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与重视。如顾诚的南明史2 ,樊树志的晚明史 3 ,谢国桢的南明史略t ,南炳文的南明史5 ,孙文良、张杰的( 1 6 4 4 年 史学集刊,1 9 8 6 年第1 期 2 中国青年出版社,l9 9 7 年。 3 复旦大学出版社,20 0 3 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l9 5 7 年。 5 南开大学出版社,l9 9 2 年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社会大震荡1 ,( 美) 魏斐德的洪业清朝开国史2 ( 美) 司徒琳 的南明史3 ,( 美) 牟复礼、崔德瑞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4 t 孙文良、李 治亭的明清战争史略5 等著作对明末的武将问题都有所论述,但是,这些著 作的重点并不是对武将的专题研究,而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宏观研究,来考察 社会历史的变迁,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视野来论述社会历史,其中虽涉及到一些 武将的论述,但这些论述,既不成体系,也缺乏对武将的具体论述,因而难以 反映明末武将的风貌。 明朝末年,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武将在历史舞台上逐渐地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武将问题,并作出了可喜的学术成果。学术 界对于明末武将的研究,以对辽东武将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其中对李成梁的 研究成果颇多,李泽绵先生的李成梁及其家族6 在书中详细的论述了李成 梁的家族及李成梁在辽东的政治、军事、经济活动。日本学者和田正废所著的 中国官僚制。腐败构造l :关于为事例研究明清交替期口) 军阀李成梁它的 。 ,载柬 洋学辍2 6 卷i 期,1 9 3 8 年) 博士论文有:肖瑶:李成梁与晚明辽东政局(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 文,2 0 0 7 年1 月) 。 9 论文有t 魏刚:毛文龙在辽东沿海地区的战略得失( 大连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5 期) ;刘勇:评 明末毛文龙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 9 9 6 年第l 期; 李善洪:试论毛文龙与朝鲜的关系( 史 学集刊,1 9 9 6 年第2 期;陈辽:论明末毛文龙、袁崇焕两大错案(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 9 9 5 年第2 期) ;尹韵公:袁崇焕诛毛文龙案考兼论毛文龙( 社会科学战线,1 9 9 0 年第1 期) ;罗继祖:毛文龙功罪( 史学集刊,1 9 9 0 年第3 期) ; 姜守鹏:毛文龙与皇太极的 关系毛文龙书信) 简析( 史学集刊,1 9 8 4 年第2 期) ;孟昭信:毛文龙来书) 试析( 史 学集刊) ,1 9 8 1 年第1 0 期) ;许振兴:论毛文龙的历史地位,( 社会科学缉刊1 9 8 4 年第5 期)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战略地位、袁崇焕与毛文龙的关系,毛文龙与朝廷的关系,毛文龙与后金的 关系、毛文龙的功过是非等问题都作了多方面的有益探讨。此外,对其他辽东 武将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的研究也出现了可喜的成果1 ;在东南地区,对 郑芝龙的研究2 ;在西南地区,对女将秦良玉的研究3 ,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对这些武将的相关研究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明末动荡复杂的时局,但也有一 些局限性,这些武将的活动区域都在边疆或海疆地区,难以反映明朝主要的统 治区域,特别是中原地区的局势,对明朝与农民军之间激烈的军事角逐更是反 映的较少。 从目前来看,关于武将左良玉的专题研究还比较缺乏,相关的学术论文则 更是空白。樊树志先生的晚明史对左良玉与农民军的军事角逐,左良玉起 兵“清君侧 都有一定的叙述;孙文良、张杰的1 6 4 4 年中国社会大震荡对 弘光时期的左良玉军事集团也有所介绍;此外美国学者魏斐德所著的洪业一 一清朝开国史有一节左良玉兵变对左良玉起兵东下“清君侧 有简单的 论述。总体来看,对左良玉的学术研究还缺乏系统化、专题化。 二、价值意义 l 、学术价值 左良玉是明末著名的武将之一,他早年在辽东参加过抗清斗争,后被调往 内地与农民军作战,与农民军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激烈的军事斗争,曾多次击 败张献忠等部农民军,被视为农民军的劲敌之一,而左良玉本人又骄蹇难制, 拥兵自重,常常不听节制,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最终成为明末专制一方、强大 的军事集团,拥军八十万之众,坐镇湖北武昌地区,成为当时一支举足轻重的 1 论文有:李成燕:尚可喜之降与毛文龙之死( 2 明史卷9 0 兵制二 3 李渡: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8 1 页 4 明史卷2 5 9 熊廷弼传) 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明朝军队的管理等事务并不是由军队自己负责,而是在各方面接受文官的 制约和监督,武官的考核、升迁以及军队的后勤管理等事务无不受文官的控制。 “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凡都司并流官, 或得世官,岁抚、按察其贤否,五岁考选军政而废置之。”1 明代后期,以文臣 监军成为体制,崇祯朝总督卢象升曾上疏说:“彼一总兵耳,以道臣监之;一偏 裨耳,以府佐监之必定于各省监军之外,特设一总监军,庶几得以绳愆纠 谬,而监总理之军,非科臣不可。 2 熊文灿任总理时,“乃以佥事张大经监大 将左良玉、陈洪范军,以通判孔贞会监副将龙在田军。 3 使军队中的各级武官 均处在文官的监管之下。“本朝的军人长期处于文官的压制之下,即使是一位卓 越的高级将领也无法展布其统筹全局的能力。他们的部属在各自的防区内同时 接受知府、知县等地方官的主会,而且不让他们经手供应给养。于是这些武将 们惟一所能做到的事就是带领士兵亲身参与战斗。一4 明后期战争频繁,文臣常以督抚的身份统军,形成统军的“文帅 ,著名的 如杨镐、袁应泰、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等皆是 文臣出身。为加强督抚的权威,威慑武将,防止武将骄蹇不听命,督抚统领军 队时,常被赐予尚方剑,准许便宜行事,对武将有诛杀之权,如杨镐经略辽东 时,“既至,申明纪律,征四方兵,图大举诏赐镐尚方剑,得斩总兵以下官, 乃斩清河逃将陈大道、高炫徇军中。5 袁应泰国经略辽东时,“熹宗优诏褒答, 赐尚方剑。乃戮贪将何光先,汰大将李光荣以下十余人,遂谋进取抚顺。 5 熊 廷弼纪略辽东时,“且赐尚方剑以重其权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 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以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 以李怀信代。一7 袁崇焕督师蓟辽,总兵毛文龙有跋扈状,且恶文臣监制,崇焕 不待奏请朝廷,便以尚方剑斩毛文龙,“当是时,文龙麾下健校悍卒数万,惮崇 明史卷7 6 职官五 2 卢象升疏牍卷4 请差风力科臣监军疏 3 明史卷2 6 0 熊文灿传 4h u c k c r ,c e n s o r i a ls y s t e m ,第3 4 - - 3 5 页,转引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中华书局,2 0 0 7 年,第1 7 0 页。 明史卷2 5 9 杨镐传 6 明史卷2 5 9 袁应泰传 7 明史 卷2 5 9 熊廷弼传) l o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焕威,无一敢动者”。1 总督孙传庭“大集诸将于关中,缚援剿总兵贺人龙,坐 之麾下,数而斩之。谓其开县噪归,猛帅以孤军失利而献、曹出柙也;又谓其 遇敌先溃,新蔡、襄城连丧二督也。诸将莫不洒然动色者。 2 3 、武将受朝中斗争影响严重 明代中后期,朝中党争频繁,政治斗争日趋激烈,武将在政治上虽然处于 边缘地位,但也深受当时政治斗争的影响,甚至在政治斗争中沦为牺牲品。 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在当时也深受朝中政治斗争的影响,政治命运起 起伏伏,当时胡宗宪依附赵文华、严嵩,总理东南军务,朝中斗争激烈,很多 抗倭将领的政治命运颇受其影响。 在抗倭斗争中,“朝廷趣( 胡) 宗宪甚急,宗宪谩为大言以对。廷臣竞诋宗 宪,并劾( 俞) 大猷。乃夺大猷及参将戚继光职,期一月内平贼。 俞大猷“为 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 之,诏还籍候调。”3 、 总兵卢镗,“有将略。倭难初兴,诸将悉望风溃败,独镗与汤克宽敢战,名 亚俞、戚云 ,但是卢镗由胡宗宪提拔,“宗宪败,给事中丘桥劾镗八罪。逮治, 免归。 4 内阁首辅张居正以知人善用著称,“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 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 5 张 居正主政时,在朝中充当了戚继光、李成梁的保护者的角色。“继光在镇十六年, 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亦赖当国大臣徐阶、 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榷,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诸督 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故继光益发舒。 5 张居 正死后,朝中开始了清算张居正的政治斗争,使戚继光也牵连其中,“居正殁半 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 明史 明史 明史 明史 明史 明史 卷2 5 9 卷2 6 2 卷2 1 2 卷2 1 2 卷2 1 3 卷2 1 2 袁崇焕传 孙传庭传 俞大猷传 卢镗传 张居正传 戚继光传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 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一1 辽东名将李成梁屡立战功,“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 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迭。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 晚年却 同戚继光一样,被弹劾去职,主要原因是朝中张居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 等人“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 万历十六年,御史任养心上疏言: “李氏兵权太盛。姻亲厮养分操兵柄,环神京数千里,纵横蟠据,不可动摇。 ( 李) 如柏贪淫,跋扈尤甚。不早为计,恐生他变。 以致“帝乃解( 李) 如 伯任。于是( 李) 成梁上书乞罢,并请尽罢子弟官。 z 督师袁崇焕擅自斩杀皮岛总兵毛文龙时,列出毛文龙十二大罪状,认为其 罪当斩3 ,“但毛文龙之死,归根到底,却是根源于党争之恶果。4 袁崇焕在政治 上倾向于东林党,而毛文龙则一度依附于阉党,袁崇焕杀毛文龙案体现了东林 党与阉党余孽之间的党争。5 朝中严酷的政治斗争使武将为之胆寒,辽东总兵祖大寿与袁崇焕情谊深厚, 当“袁崇焕之下狱也,大寿在旁股栗,惧并诛,出,即与何可纲等东走,毁山 海关出,远近大震。一后袁崇焕在狱中写信劝阻祖大寿,再加上孙承宗的多方努 力及崇祯帝的安抚之下,祖大寿才“敛兵待命 。5 4 、武将受宦官监控 为了保持朝廷对军队的绝对控制,防止武将专权,明朝的皇帝还委任宦官 为监军,对军队进行严密监控。 宦官监军自永乐朝始,朱棣以“清君侧 为名起兵夺取了地位,其间,得 宦官力不少,“及燕师逼江北,内臣多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文皇以为忠于己, 而狗儿辈复以军功得幸,即位后遂多所委任。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 1 明史卷2 1 2 戚继光传 2 明史卷2 3 8 李成粱传 3 , 社会科学辑刊1 9 8 4 年第5 期 6 夏燮:明通鉴卷8 l 1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1 “永乐时,诸边率永宦官协镇, 恣睢专军务。 2 其后,逐渐形成了镇守太监,“镇守太监始于洪熙,便设于正统, 凡各省各镇无不有镇守太监。 3 监军宦官作为皇帝的心腹,倚仗皇权,恣意妄为,扰乱军队。正德朝吏部 主事孙磐曾上疏说:“今日弊政,莫甚于内臣典民。夫臣以内称,外事皆不当预, 矧可使握兵柄哉。前代盛时,未尝有此。唐、宋季世始置监军,而其国遂以不 永。今九边镇守、监枪诸内臣,恃势专恣,侵克百端。有警则拥精卒自卫,克 敌则纵部下攘功。武弁藉以夤缘,宪司莫敢讦问。所携家人头目,率恶少无赖。 吞噬争攫,势同狼虎,致三军丧气,百职灰心。乞尽撤还京,专以边务责将帅, 此今日修攘要务也。 4 崇祯帝即位初,原任尚宝司卿黄正宾,曾上疏言宦官监 军之害:“前臣戍大同,目击内镇,克减马匹银两,阳和各军鼓噪,毁官署,劫 典铺,将吏叩头求免。比时抚按胁于内镇之威,莫敢据实奏闻,边防迄今坏尽, 即一镇可推各镇也。是奄宦者,天下祸本也。一5 崇祯时期,“时兵事益亟。帝命 京军出防剿,皆监以中官。廪给优渥,挟势而骄,多夺人俘获以为功,轻折辱 诸将士,将士益解体。一6 “( 左) 良玉在河南久,会朝廷命太监为监军,太监 多侵军赀,临敌辄以精兵先遁。 7 监军的宦官在军中胡作非为,压制武将,使 将士解体,军心涣散,是造成明末军事上失败的重要因素。 崇祯帝曾一度撤回监军宦官,但随着战事的频繁,为防止统军将帅趁乱专 权,不久又恢复了宦官监军的体制,派出宦官在军中对将帅进行严密监视,“时 流贼大炽,命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为内中军,分入大帅曹 文诏、左良玉、张应昌诸营,名日监军,在边镇者,悉名监视。 8 崇祯十七年 二月,“上分遣太监监制各镇:卢维宁往通津、临德,方正化往真保,杜勋往宣 府,王梦弼往大名、广平,阎思印往顺德彰德,牛文炳往卫辉、怀庆,杨茂林 1 明史卷3 0 4 宦官一 2 明史卷1 5 5 费璩传 明史卷7 4 职官志 o 明史 卷1 8 9 孙磐传 5 文秉:烈皇小识卷i 6 明史卷8 9 兵志一 7 锁绿山人:明亡述略卷2 o 明史 卷3 0 5 宦官二 1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往大同,李宗化、张泽民往苏镇中西二协。1 以宦官监军必然引起武将的强烈 不满,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城已被李白成农民军围困,危在旦夕,崇祯帝乃 调唐通率兵入卫,却“命太监杜之秩监其军。( 唐) 通不悦,谓:上大帅我, 有以内官节制我,是我不敌一奴才也! 遂奏众寡不敌,当往居庸关,设险以待, 拜疏即行,不俟朝命。 2 内忧外患的明末政局 l 、明末武将地位的上升 明朝后期,满清在东北地区崛起,建立了后金政权,不断向明朝进行军事 进攻,逐渐夺取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并先后征服了朝鲜及蒙古等部。皇太极即 位后,改国号为清,对明朝采取了积极进攻的政策,使明朝在明清对峙中处于 被动地位。清军多次越过长城,向明朝腹地进攻,使京师直接处于满清铁骑的 威胁之下。清军的军事进攻,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与威胁,崇祯十三 年四月,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御笔灭寇雪耻四字,传示群臣 ,) 把消除满清的军事威胁作为主要战略任务。因此,崇祯帝高度重视军务,“上究 心利弊,尤留意边防 ,4 支撑庞大的战争,首需钱粮,“上初即位,便严于钱粮, 部议知府非完钱粮不得升司道,推知非完钱粮不得与考选。 5 崇祯帝甚至一度撤回各处的镇守太监,以期加强国防,崇祯帝曾谕兵部:“各 处镇守内官,一概撤回。凡相机度宜,约束吏士,无事修备,有事却敌,俱听 督抚便宜调度,无复委任不专,体统相轧以藉其口。各镇督抚诸臣及大小将领, 务提起精神,殚靖忠画,以副朕怀! 6 崇祯帝执政时,锐意重武,对武举也高度重视,特设“武状元 ,以显重 武之风。崇祯四年武试,“时帝锐意重武,举子运百斤大刀者止( 王) 来聘及徐 彦琦二人,而彦琦不与选。帝下考官及监试御史狱,悉贬兵部郎二十二人。遣 词臣倪元璐等覆阅,取百人,视文榜例,分三甲传胪锡宴,以前三十卷进呈, 文秉: 2 徐赢: 张岱: 4 文秉: 5 李清: 文秉: 烈皇小识卷8 小腆纪年附考卷3 石匮书后集卷1 3 蒋德瑕传) 烈皇小识卷l 三垣笔记上崇祯 烈皇小识卷l 1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钦定一甲三人,来聘居首,即授副总兵。武榜有状元,自来聘始也。 使王来 聘大为感动地流涕说:“上重武若此,欲吾侪效命疆场尔,不捐躯杀贼,何以 报上恩! 1 为了扭转辽东局势,朝廷还加强了武将的权力,如总兵毛文龙、满桂、马 世龙等皆被授予尚方剑以重其权,总兵毛文龙“累加至左都督,挂将军印,赐 尚方剑,设军镇皮岛如内地 。2 总兵满桂“挂印移镇关门,兼统关外四路及燕 河、建昌诸军,赐尚方剑以重事权。”3 “及满桂战死,遂令世龙代为总理,赐 尚方剑,尽统诸镇援师。 4 有明一代,武将被授予尚方剑确实少见。明末乃多 事之秋,总兵被授予尚方剑,说明武将的地位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 明末农民大起义,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使明政府大为恐慌,亟需能征 善战的武将来扑灭农民起义的烈火。在这种情况下,武将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使国内处于严重的战乱局面,给了武将以展现自 身实力的舞台。一方面,农民大起义给了武将以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武将们 希望取得胜利以得到朝廷的加官进爵;另一方面,明政府虽然比以往提高了武 将的地位,但却担心武将们在战乱时期趁机发展个人武装势力,以形成尾大不 掉之势,因此,朝廷对武仍然采取防范戒备政策,使武将深为不满,便形成了 一种“养敌自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