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仓央嘉措情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仓央嘉措情歌作为一部吸收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精华的杰出诗歌 作品,在西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运用传统 文艺理论,并采纳语言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历史社会 等各方面的背景,对情歌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探询作者在特定历史条 件下和波澜起伏的人生旅途中,通过情歌的创作所表达出的对现实的 思考,对世俗生活和佛教教义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情”与“道”之 间关系的思考;力求展现出仓央嘉措情歌独具艺术特色、蕴含深刻哲 理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西藏、藏传佛教 v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ag r e a tp o e t r y , a s s i m i l a t e st h e s o u lo f b o t hf o l kl i t e r a t u r ea n de l e g a n tp o e t r y t h i sp a p e rs t a r t sw i t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e x t ,a p p l y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a n d a d o p t i n gt h em e t h o do ft h ec o r r e l a t i v es u b j e c ts u c h a s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r e l i g i o u s s t u d i e s ,i n t e g r a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 a la n d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 ,p r e f e r r e dt or e s e a r c ht h i s p o e t r yr o u n d l y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f i n do u t ,u n d e rt h eg i v e nh i s t o r i c a lc b n d i t i o na n d u 出h i sf u l l - o f - v a r i e t yj o u m e y ,t h ea u t h o r sp o n d e ro ft h er e a l i s m ,t h er e l a t i o no f u n r e l i g i o u sl i f ea n db u d d h i s mt h e o r y ,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o ft h es e n s i b i l i t ya n dt h e d o c t r i n e i nv i r t u eo f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e f f o r t s ,t h i sp a p e rs t r i v e st ob r i n gf o r t ht h ei n i m i t a b l e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a n d v i s u a l i z e si t so r i g i n a lv i s a g ew h a tc o n t a i n e dp r o f o u n dp h i l o s o p h y k e y w o r d s :6 t hd a l a il a m a ,t s h a n g y a n gg y a - t s h o , ,t i b e t ,t i b e t a nb o d d h i s m ,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谓 意。 签轹蛰日期艘:垒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盟翩签名:丝嗍选“ i 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仓央嘉措情歌研究 月q 旨 “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未生娘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显现。” 1 无论身在天高地阔的青藏高原,还是熙来攘往的繁华都市;也无论身在欢声笑 语的酒席上,还是在霜晨雾夕的旅途中,当人们听到这首短歌的藏语演唱时,一 定都会不约而同的感受到歌中淡淡的,而又悠远的惆怅,并为之默然低眉。彼时, 生命中许多不经意的错过,不得已的失去,不能追的逝水,不可期的来日,都要 涌上心头。这首神奇的短歌,出自仓央嘉措情歌。她在藏地可说是脍炙人口, 家喻户晓,不分男女老幼,往往随口就能唱上几段。而对于很多藏地以外的人来 说,仓央嘉措情歌或许会使他们感到陌生。但倘若把“仓央嘉措”这个名字 同第六世达赖喇嘛划上等号,则人们又要为“六世达赖”与“情歌”这种搭配感 到震惊:作为藏传佛教僧团最高领袖的达赖喇嘛,怎么会与表达世俗男女之情的 情歌扯上千系? 这部有着一个身世如谜的作者,数百年来感动无数心灵的诗集到 底有什么样的魅力? 她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 本文将试着对她作一番深入 的探询。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背景简介 仓央嘉措情歌( 以下简称情歌) ,一般认为是由第六世达赖喇嘛罗桑 瑞晋仓央嘉措作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清康熙年问。仓央嘉措乃是西藏历 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于1 6 8 3 年诞生于西藏南部门隅地方,1 6 9 7 年正式被迎 请至拉萨,当年g 月由五世班禅为其剃度授沙弥戒,赠法名“罗桑瑞晋仓央嘉措”, 1 0 月在拉萨坐床。然而仓央嘉措所坐上的,可不是一个稳如泰山的宝座,由五 世达赖缔造的政教各方面势力的均衡随着五世圆寂消息的公开渐趋破裂。清廷、 蒙古、西藏地方高层等各势力集团蓄势待发,都要争夺西藏的最高统治实权。1 7 0 6 年,拉藏汗和第巴桑结嘉措开战,第巴败,被拉藏汗之妻俘杀。第巴所一手拥立 的达赖喇嘛自然成为拉藏汗的眼中钉,1 7 0 7 年,政变成功的拉藏汗遣使进京控 告仓央嘉措生活放荡不守清规,为假达赖喇嘛;应予废除,康熙令将其诏送京师。 他最终的结局,有如下三种说法:进京途中被害;进京途中病死;进京途中遁去 逃脱。正史如清史稿和清圣祖实录都执第二神说法,其他说法却也各有 依据,如同许多行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一般,这位大师为他曲折的一生留 了个迷雾笼罩的结尾,他身后遗留下的最著名的精神遗产便是藏地尽人皆知的 仓央嘉措情歌。 第二节版本简介 情歌藏文原本有手抄本和木刻本传世,木刻本中还有一种小型梵夹叶式 版本,因为携带方便流传也比较广。情歌长期在民间传唱,与民歌相混杂, 所以本出仓央嘉措之手的究竟有多少实在难以确定,各版本收录的数目也就不尽 相同。汉文译本最早由于道泉先生于1 9 3 0 年译出,底本即为流传在拉萨的梵央 本,以印度人达斯的西藏文法初步中所收的六十一首为对照,名为第六代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其内容包括原文、汉译文和英译文,收录六十二节, 并由语言学家赵元仁先生作了标音,这也是首次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和理论阐述 藏语语音。1 9 3 2 年上海新亚细亚月干0 社出版了刘家驹先生译的西藏情歌一 百首,作者在序言中说其中有一般民歌和仓央嘉措情歌,但没有指出哪些是一般 民歌,哪些又是仓央嘉措情歌。1 9 3 7 年曾缄先生复将情歌译成六十六首七 苦古体,所收诗作与于译基本相同,应是据同一底本所译。同年,刘希武先生以 五言古体诗形式译出情歌,收六十首。王沂暖教授1 9 5 8 年编译西藏短诗集 时大量收集了以仓央嘉措情歌名义流传的诗歌,并于1 9 8 0 年出版了汉藏两种文 字、附有插图的仓央嘉措情歌,收七十四首,其中前六十六节与于道泉本和 曾缄本相同。1 9 8 1 年,庄晶先生出版了一百二十四首的情歌整理版,此后 情歌的汉译工作便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了。除以上译本之外,情歌还有一 些选译本,如1 9 5 6 年苏朗甲措和周良沛在藏族情歌中选译了三十二首,1 9 5 9 年出版的西藏歌谣第十二辑中也收录了由傅师仲、王沂暖、何良俊、九光等 选译的部分仓央嘉措情歌。 第三节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国内对情歌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初的译者如于道泉 和曾缄、刘希武等几乎都是当时的知名学者,自然同时也就承担起了对情歌 的研究工作。其成果主要是出现了汉文,英文译本多种,以及对作家生平的考证。 同时,由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特殊地位和在其时代中的重大影响,许多藏学家、 宗教学者如牙含章,也在西藏历史和藏传佛教等方面的著作中也对仓央嘉措其人 和其情歌做了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基础性的,老一代学人治学严谨,译 文力求准确,对于自觉不甚了解之处多加以注明,绝不信口开河。但由于时局民 生等多种原因,对情歌的研究未有深入的开展。另外,诸研究者虽谙熟藏文, 但未必详尽考察过藏地风俗民情以及藏传佛教的具体情况;且诸公处新旧交替之 时代,多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对情歌的解读就难免以汉文化的思维方式出 发,略有雾里看花之遗憾。即以情歌之名为例,一些学界和民间的藏族研究 者就颇有异议:认为原诗题目为“仓央嘉措古鲁”,“古鲁”( m g u l g l u ) 在藏语 上海人学颂士学位论文 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其内容包括原文、汉译文和英译文,收录六十二节, 并由语言学家赵元仁先生作了标啬。这也是首次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和理论阐述 藏语语音。1 9 3 2 年上海新亚细亚月刊社出版了刘家驹先生译的西藏情歌一 百首,作者在序言中说其中有一般民歌和仓央嘉措情歌,但没有指出哪些是一般 民歌,哪些又是仓央嘉措情歌。1 9 3 7 年曾缄先生复将情歌译成六十六首七 言古体,所收诗作与于译基本相同,应是据同一底本所译。同年,刘希武先生以 五言古体诗形式译出情歌,收六十首。王沂暖教授1 9 5 8 年编译西藏短诗集 时大量收集了以仓央嘉措情歌名义流传的诗歌,并于1 9 8 0 年出版了汉藏两种文 字、附有插图的仓央嘉措情歌,收七十四首,其中前六十六节与于道泉本和 曾缄本相同。1 9 8 1 年,庄晶先生出版了一百二十四首的情歌整理版,此后 情歌的汉译工作便没有什么太的进展了。除以上译本之外,情歌还有 些选译本,如1 9 5 6 年苏朗甲措和周良沛在藏族情歌中选译了三十二首,1 9 5 9 年出版的西藏歌谣第十_ 辑中也收录了由傅师仲、王沂暖、何良俊、九光等 选译的部分仓央嘉措情歌。 第三节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国内对情歌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初的译者如子道泉 和曾缄、刘希武等几乎都是当时的知名学者,自然同时也就承担起了对情歌 的研究工作。其成果主要是出现了汉文,英文译本多种,以及对作家生平的考证。 同时,由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特殊地位和在其时代中的重大影响,许多藏学家、 宗教学者如牙含章,也在西藏历史和藏传佛教等方面的著作中也对仓央嘉措其人 和其情歌做了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基础性的,老代学人治学严谨,译 文力求准确,对于自觉不甚了解之处多加蹦注明,绝不信口开河。但由于时周民 生等多种原因,对情歌的研究未有深入的开展。另外,诸研究者虽诸熟藏文, 但未必详尽考察过藏地风俗民情以及藏传佛教的具体情况;且诸公处新旧交替之 时代,多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对情歌的解读就难免以汉文化的思维方式出 发,略有雾里看花之遗憾。即以情歌之名为例,一些学界和民问的藏族研究 者就颇有异议:认为原诗题目为“仓央嘉措古鲁”,“古鲁”( m g u l g l u ) 在藏语 者就颇有异议:认为原诗题目为“仓央嘉措古鲁”,“古鲁”( m g u l g l u ) 在藏语 上海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和门巴语中都没有“隋歌”的意思,比较合适的是译为“歌”或“诗歌( 也有 人认为是“道歌”) 。译者出于自身的理解,认为此诗乃抒发男女恋情,而以情歌 为名,则全诗性质被限定于一个狭小范围内。本文沿用情歌之名,一方面是 尊重成例,另一方面,因情可以入道,因情乃能成诗,故存而不改。 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由于时局的动荡和转变,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 陷入一个沉寂期,除了五十年代术有一些选译本出版之外,并无新成果出现。直 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思想文化领域自冰封中解冻,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才 开始有新的进展。鉴于情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所有的西藏文学史和少 数民族文学史著作都不可避免的为其留出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是 王沂暖先生的整理版情歌;庄晶的仓央嘉措秘传和仓央嘉措情歌汉 译本,及其学术论文仓央嘉措初探:以及1 9 8 2 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黄颢、吴碧云编选的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其中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 是对此前情歌及仓央嘉措研究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此后这一研究虽然一 直没有出现集中的、大规模的热潮,但也一直没有中断,在西藏、四川、青海等 地的学术刊物上不时出现此方面的论文。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资讯传媒日趋 发达,原来局限一隅的藏学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仓央嘉措及其情歌 研究又呈现出了升温的趋势。在这一阶段前期,研究的特色是大量采用唯物主义 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主流呼声最初是将情歌作为反宗教反封建农奴制,追求 爱情的作品来看待,如葛桑喇先生的一个宗教叛逆者的心声即持此观点,毛 继祖先生的试谈仓央嘉措情歌虽认为仓央嘉措仅是反对黄教而非反对整个宗 教,但同样认同其主旨乃追求爱情、高扬人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意识形念 领域的控制逐渐放松,研究人员的思路趋于多元化和深入化,近十年来出现了许 多不同的声音。对于情歌的艺术价值,各方面可说是众口一词的予以高度肯 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情歌是否为仓央嘉措所作、是否有反宗教倾向、 情歌还是道歌以及对仓央嘉措个人情况的考证等问题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如 下几家:其一,西藏社会科学院的蓝国华先生对情歌作者是否确为仓央嘉措 提出了置疑,主张情歌是伪造出来以构陷仓央嘉措的。综合各方面情况来考 虑,情歌在数百年口头流传的过程中,的确有窜入同样体裁的民歌之可能性。 但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无论藏汉文学莫不如是。情歌各版本共有 r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的六十余节,风格比较一致,想象雄奇,譬喻别致,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才华、 学养与气度,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成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对于极其爱 好歌舞的藏族人民来说,能歌善舞是莫大的荣耀,善歌者即使不青史留名,也会 在民间广被传颂。倘若另有这样一人,能够创作出如此美妙的诗歌,不太可能默 默无闻。另外,拉藏汗为蒙古族,同样是敬重诗人歌手的民族,即便要陷害仓央 嘉措,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实在讲,对蒙藏人民来说,把这样的诗名加诸于人 无论如何不能叫陷害,倒是极大的赞誉。这一点从拉藏汗和第巴、班禅等人的奏 章中即可看出,并无一人将创作情歌列为仓央嘉措的不端行为或罪状。若说 只是为了在民间泼仓央嘉措的脏水,从史料记载和现实情况不难看出,毋宁是起 了反作用。六世达赖在民众和僧团中始终享有极高的威望,时至今日,很多藏人 或许说不清历任达赖的事迹,却几乎人人因情歌而记住了仓央嘉措,情歌 带给仓央嘉措的是流芳百世的荣光。因此,说“仓央嘉措情歌是拉藏汗出于政治 需要而炮制出来的对仓央嘉措的污蔑”2 ,似乎难以成立。其二,于乃昌先生的 门巴族民间情歌与仓央嘉措以及四川大学陈立明先生的仓央嘉措情歌与门 巴族藏族的文学交流对仓央嘉措的族属究竟是臧族还是门巴族,情歌与门 巴族民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于乃昌先生认为情歌是仓央嘉措恢 复红教新老传统的舆论工具和武器。这种说法注意到了仓央嘉措之行为可能依藏 传佛教不同派别的不同教义来作出不同的解释。但其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民问 调查的材料,史籍和实物证据皆不够充分,所以其结论的权威性亦可商榷。其三, 相较前两种观点来看,庄晶先生和西藏大学的肖干田先生的研究更富综合性和全 面性,比较注意结合西藏风土民情和藏传佛教密宗的教义及派别对情歌展开 研究,辩证地看待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别导致的对情歌理解的差异,结论 较为谨慎。以上观点之外,尚有一些对仓央嘉措经历与结局的考证性研究以及对 情歌艺术特色的研究,基本不脱前人巢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论了。 此外,国外学界对这一主题也有相当的研究。仓央嘉措作为达赖转世系统中 的一位,因其所处特殊时代背景、传奇经历及伟大作品,对蒙藏满汉历史和文学 史均带来重大影响,研究藏学的人或多或少都要对他有所论述。如印度的英 德l 利马克著历代达赖喇嘛,戈尔斯坦著喇嘛王国的覆灭,作为曾经 与十三、十四世达赖有亲密接触的人,他们的观点可既是别具一格。如利马克自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认为,在历代达赖的转世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不良习气,这些习气在六世身上 集中体现出来,而这种表现实际上是为了清除这些习气。他又转述十四世达赖喇 嘛的观点说,六世的行为是为了还俗出任藏王,建立一个世袭王朝,但由于当时 藏人的恶业深重,这一点无法达到,六世的出现还为时过早。而法国的石泰安著 西藏的文明,主要在文化研究的角度上作出论述。当然,由于其所持的政治 立场和学术观点迥异于国内学者,他们的研究有其局限和谬误。除学界之外,在 藏传佛教内部和一些民间研究者中还有“道歌说”、“预言说”、“政治寓言诗”等 说法。 第四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学界的研究情况基本如上,总之是各家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实际上,对于 这篇内容丰富,涵盖文学、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的诗歌来说,还有 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内容有待深入的探讨和开发。有鉴于此,本文从文本分析入 手,运用传统文艺理论,并采纳语言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历 史社会等各方面的背景,对情歌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探询作者在特定历史条 件下和波澜起伏的人生旅途中,通过情歌的创作所表达出的对现实的思考, 对世俗生活和佛教教义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隋”与“道”之间关系的思考。 力求展现出仓央嘉措情歌独具艺术特色、蕴含深刻哲理的本来面目。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本简析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也有每个人心目中的仓央 嘉措情歌。对于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强烈讽喻性的情歌来说,无论要对其 作出看似多么南辕北辙的诠释,却往往都能从诗中找到依据;就象对同一部圣 经,千百年来的神学家竟能发挥出五花八门、浩如烟海的阐释理论一样。因此, 在作具体论述之前,笔者愿意先对情歌作一个整体上的简单文本分析,也可 使读者自己据此作出客观的判断。毕竟文本是文学评论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六十 二节诗不是很长,我们不妨循着原文一路看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情歌有多种版本,但何种为公认的定本目前未有结论。 从文本角度来看,越是后出的收录诗作数量越多,但质量就参差不齐。本文除特 别注明外选用了于道泉先生的白话译作和曾缄先生七言古诗体译作两个版本进 行分析,这是为了使读者更全面明晰的体会到原诗的风采。于译译笔质朴清新, 近于藏人语气,白话文形式也比较符合原作的民歌风情;曾译典雅优美,采用用 韵的格律体,能够更好的体现原诗的文词美和音韵美,相对而言符合汉族读者的 阅读习惯。同时,从版本学角度考虑,这两个版本选取之篇章基本是各版本一致 收录的,风格亦相近,混入他人作品的情况应该较少,因而更为可信。如此两版 本互相参照补充,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原诗。以下,于道泉译本简称于,曾缄译本 简称曾。 1 、于: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未生娘”的脸儿,在心中已 渐渐地显现。 曾: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 高峰。 作为仓央嘉措情歌中最为著名的章节之一,对这首诗如何解释历来未有 定论。这一节中有一个重要的词汇玛结阿妈( m a s k y e s a - m a ) :“玛结”藏语 意为“未生”,“阿妈”为母亲,连起来从字面看是“未生育过的母亲”。于道泉 先生的译本直译为“未生娘”,也有人意译为少女、佳人或心上人的,庄晶先生 认为这个词指的是虽然情人不是生身之母,但她对自己的恩情像母亲一样。然而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个概念很难用一个汉语的词来表达,只好权且译作“娇娘”。而持宗教立场的 译者又另有说法:因为情侣之间似乎谈不上什么恩情,如此解释不合逻辑,应译 为密宗术语“佛母”。所谓佛母,又称“秘密佛母”、“业印母”、“妙印母”,指具 有一定道行,修得较高密法境界的女子。这类女子可以现为佛界乃至六道中各类 众生的形象,是密宗僧侣修习高深密法的重要助伴。藏传佛教祖师莲花生大师便 依止益西措杰等五位佛母。不同于显教,密宗之中女性地位颇高,因其修行过程 中得力于佛母之处甚多,虽未生身,恩同再造,故称为未生之母。笔者认为,这 个词而整节诗即说对佛母或本尊的观想。如果抛开宗教,纯以诗歌角度观之,此 节表现出的是对“未生娘”的怀想。 2 、于:去年种下的幼苗,今岁已成禾束;青年老后的身躯,比南方的弓还 要弯。 曾:转眼苑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飞蓬,饶君老去形骸在,变似南方竹 节弓。 此节中的“南方的弓”,谓藏南产竹子做的良弓。此言时光流逝,年华易老, 有无常之感。 3 、于:自己的意中人儿,若能成终身的伴侣,犹如从大海底中,得到一件 珍宝。 曾:意外娉婷忽见知,结成鸳侣慰相思,此身似历茫茫海,一颗骊珠乍 得时。 此节以情歌而言,可谓渲染与恋人偕老之欢乐,颂扬爱情之美好;若按密宗 观点而言,“珍宝”可认为是“资粮”的错译。资粮,梵语s a m b h a r a ,即必需品、 积集、准备之意。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以资助其身,故欲 证三乘之果者,宜以善根功德之粮以资助己身。诸经中亦每以资粮一词引申 为趋向菩提之资本,或谓长养资益菩提之因的诸善法。在此是说若得到修道的助 伴,便有了成道的资本。 4 、于:邂返相遇的情人,是肌肤皆香的女子,犹如拾了一块白光的松石, 却又随手抛弃了。 曾:邂逅谁家一女郎,玉肌兰气郁芳香,可怜璀璨松精石,不遇知音在 路旁。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节颇异于情歌的一般模式。藏人视松石为吉祥贵重之物,与松石般好女子 相遇,理应力求相守,何以竟拾起又抛下? 必是有不合意或不得已之处。佛家言 有情众生都要承受八苦:生苦,即受生时产生的苦;老苦,即衰老带来的痛苦; 病苦,患病时产生的苦;死苦,指色身坏灭时的痛苦;怨憎会苦,指与怨嫌憎恨 之人相遇的苦恼;爱别离苦,即与所亲爱之人离别的痛苦;所求不得苦,即不能 如愿不得所欲的痛苦;五取蕴苦( 或五阴盛苦) ,五阴即五蕴3 ,取、盛、蕴等都 是烦恼的异名,盖五蕴生自烦恼,也常生烦恼。此处割舍了肌肤芳香的女子,想 必情非得已,所想不能到手,可谓八苦中的求不得苦。 5 、于:伟人大官的女儿,若打量伊美丽的面貌,就如同高树的尖儿,有一 个熟透的果儿。 曾:名门娇女态翩翩,阅尽倾城觉汝贤,比似园林多少树,枝头一果骋 鲜妍。 此节字面上看是称赞女子容貌,然而“高树”一词透露消息:高树之巅,果 儿纵然熟透,也是难以采摘。 6 、于:自从看上了那人,夜间睡思断了。因日间未得到手,想得精神累了 吧! 曾:一自魂销那壁厢,至今寤寐不能忘,当时交臂还相失,此后思君空 断肠。 此节之意正同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亦求不得苦。 7 、于:花开的时节已过,松石蜂儿并未伤心;同爱的人因缘尽时,我也不 必伤心。 曾:我与伊人本一家,情缘虽尽莫咨嗟,清明过了春归去,几见狂蜂恋 落花。 人世聚散,最能动心移情,正所谓爱别离苦。如论爱情,就常人而言,与爱 人缘尽,不伤心似乎做不到。但从佛教角度看,世间万事万物莫不为因缘聚合, 也就是各种条件聚集起来形成的“假有”,缘尽自然消散,无须执着。所以虽然 与爱人分离,也是自然而然,相聚的条件不再具足,必将离散,不必伤心。大乘 佛教的重要典籍金刚经中有一首著名的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应将世间万物视作梦幻泡影,理解其并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非实有之物,如此对世间的种种才不会产生眷恋不舍。格鲁派之祖宗喀巴大师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深入阐述了这种世间万事万物的性空之理。 8 、于:草头上严霜的任务,是作寒风的使者。把鲜花和蜂儿拆散的,一定 就是“它”啊。 曾:青女欲来天气凉,蒹葭和露晚苍苍,黄蜂散尽花飞尽,怨杀无情一 夜霜。 此节喻时势多艰,险阻百端。一说此节中的“寒风”,暗喻消磨佛教的力量, 使得众生与佛法暌违。 9 、于:野鹅同芦苇发生了感情,虽想少住一会儿。湖面被冰层盖住以后, 自己的心中乃失望。 曾:飞来野鹜恋丛芦,能向芦中小住无,一事寒一t l , 留不得,层冰吹冻满 平湖。 此节喻恋情受阻,所求不得,又可为求不得苦之一例。一说仓央嘉措虽愿住 世,但佛教的对头作梗,只得离开藏地。 1 0 、于:渡船虽没有心,马头却向后看我;+ 没有信义的爱人,已不回头看我。 曾:莫道无情渡口舟,舟中木马解回头,不知负义儿家婿,尚解回头一 顾不。 于道泉先生注:“在西藏的船普通有两种,一种叫做k o - b a 是皮做的,只顺 流下行时用。另一种叫做g r u - s h a n 是木头做的,专作摆渡用。这样的摆渡 船普通都在船头上安一个木刻的马头,马头都是安作向后看的样子。”5 此谓绝情 的恋人尚不如木石之物,弃诗人去而不顾,令他饱尝爱别离苦。 1 1 、于:我和市上的女子,用三字作的同心结儿,没用解锥去解,在地上自 己开了。 曾:游戏拉萨十字街,偶逢商女共徘徊,匆匆绾个同心结,掷地旋看已 自开。 此节中,相爱结同心,不解自开,不是吉兆。一说仓央嘉措与藏地因缘不久, 已有先兆。 1 2 、于:从小爱人的福幡,竖在柳树的一边;看柳树的阿哥自己,请不要向 上抛石头。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曾:长干小生最可怜,为立祥幡傍柳边,树底阿哥须护惜,莫教飞石到 幡前。 藏地习惯于村庄野外竖立起许多写有佛教经文的布幡,用来祈福。此言爱情 得来不易,忧心恋人自生嫌隙。一说忧虑僧徒内部有害群之马自毁长城。 1 3 、于:写成的黑色字迹,已被水和雨滴消灭;未曾写出的心迹,虽要拭去 也无从。 曾:手写瑶笺被雨淋,模糊点画费探寻,纵然灭却书中字,难灭情人一 片心。 此节喻世间的约定往往无凭准,心逊难明,如有隐忧。 1 4 、于:嵌的黑色的印章,话是不会说的;请将信义的印儿,嵌在各人的心 上。 曾:小印圆匀黛色深,私钳纸尾意沉吟,烦君刻画相思去,印入伊人一 寸心。 纵然盖章画押,世上背信弃义之事也从未断绝。誓约难凭,疑情已生,惟有 各问良心。 1 5 、于:有力的蜀葵花儿,你若去作供佛的物品;也将我年幼的松石蜂儿, 带到佛堂里去。我的意中人儿,若是要去学佛,我少年也不留在这里,要到山洞 中去了。 。 曾:细腰蜂语蜀葵花,何日高堂供曼遮,但使侬骑花背稳,请君驮上法 王家。 含情私询意中人,莫要空门证法身,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和汝断 红尘。 “曼遮”,即藏地寺庙中佛前的供养之物。此节表达了愿与意中人共进退的 意愿。一说“意中人”暗喻众生,只为众生未出苦海,佛菩萨才不入涅粲,垂迹 红尘。 1 6 、于:我往有道的喇嘛面前,求他指我一条明路;只因不能回心转意,又 失足到爱人那里去了。 曾:至诚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为我宣,无奈此心狂未歇,归来仍到那 人边。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藏传佛教之格鲁派戒律较严,认为修道与谈情矛盾,本节言作者在爱情与格 鲁派戒律之间的挣扎。一说实在难以舍弃众生。 1 7 、于:我默想喇嘛的脸儿,心中却不能显现;我不想爱人的脸儿,心中却 清楚的看见。 若以这样的精诚,用在无上的佛法,即在今生今世,便可肉身成佛。 曾:入定修观法眼开,启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还 自来。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 何难。 观想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密宗尤为注重,通常观想的对象是修行者依止 的喇嘛上师或所修持的本尊神佛。或谓此节即仓央嘉措厌倦佛法追求爱情的明 证,实则上半节虽看似因挂念意中人而使观想不能专心,但只是描述现象,并无 厌弃佛教的潜台词。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够体会到,比如努 力想构思出一篇文章,想着想着就会走神,何况本尊观想需要精神极其集中,往 往难以成功。下半节则语气明显颇有感慨感慨凡夫为情所困,难以挣脱,向 佛之心难敌男女之情。若能将对世间的贪恋用到修行上,此生就能修得佛道。关 于成佛的时间,印度佛教一般认为成佛至少要修行三大阿僧祗劫,而藏传佛教认 为即生成佛也是可能的,这也是其特异处之一。即身成佛的前提条件是要修成佛 的身智,这需要极大的专注和精诚。 1 8 、于:洁净的水晶山上的雪水,铃荡子上的露水,加上甘露药的酵“所酿 成的美酒”,智慧天女当垆。若用圣洁的誓约去喝,即可不遭灾难。 曾:醴泉甘露和流霞,不是寻常卖酒家,空女当垆亲赐饮,醉乡开出吉 祥花。 佛教以饮酒为五戒之一,但藏传佛教的宁玛、萨迦、噶举诸派认为在一定条 件下是可以不禁酒色的,而是索性以之为修行手段之一。噶举派祖师之一米拉f 1 巴在其米拉日巴道歌中有瑜珈饮酒歌,即教导如何才能使饮酒与戒律不 悖。此节或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联系前一节言男女之情难断,这里即点出男女 之情亦未必全为修道障碍,如运用得当,亦有助益,其意略同唯摩诘所说经 云“示行贪欲离诸染著”6 。又肖干田先生认为此节“是典型密宗高僧修练本尊 l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的诗歌。在男女双修之前,必须在师父面前宣读誓言,决不为满足私欲而修, 而是为了众生而修。盟誓所饮甘露,修持者觉得非常纯洁,纯洁得如雪山之 水,如荡铃子( 桔梗科草药,学名臭党参) 上的露水。因为心无杂染,所以精神上 无任何负担。更加树立起普渡三界众生的佛教理想。这种状态下享受妙欲, 当然不会堕入恶趣( 指畜生、饿鬼、地狱三趣) ”7 ,也是一家之言,这种修持方 法并非密宗各派都用,至少是格鲁派所不取的。智慧天女指空行母,可指诸佛眷 属,如飞天神女之类;也可指女修行者。 1 9 、于:当时来运转的机会,我竖上了祈福的宝幡。就有一位名门的才女, 请我到伊家去赴宴。 曾: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琼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佛 法灵。 2 0 、于:我向露了白齿微笑的女子们的,座位间普遍地看了一眼,一人羞涩 的目光流转时,从眼角间射到我少年的脸上。 曾:贝齿微张笑靥开,双眸闪电座中来,无端觑看情郎面,不觉红涡晕 两腮。 2 l 、于:因为心中热烈的爱慕,问伊是否愿作我的亲密的伴侣? 伊说:若非 死别,决不生离。 曾:情到浓时起致辞,可能长作玉交枝,除非死后当分散,不遣生前有 别离。 2 2 、于: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同佛法的缘分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 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曾: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 负卿。 以上四节叙述一事,故一并解说。这又是描述了一段取道还是取情的心理斗 争,作者因难以取舍而感到苦恼,正如现世的人们也常常会为了事业与感情孰轻 孰重而掂量来掂量去,不知何去何从。 2 3 、于:工布少年的心情,好似拿在网里的蜂儿。同我作了三日的宿伴,又 想起未来与佛法了。 曾:绝似花蜂困网罗,奈他工布少年何,圆成好梦才三日,又拟将身学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佛陀。 “工布”是地名,在拉萨东南。蜂儿被笼在网罗里,自然扑腾着乱撞,以此 形容少年的抉择难作,心乱如麻,无法取舍。 2 4 、于:终身伴侣啊我一想到你,若没有信义和廉耻,头髻上带的松石,是 不会说话的啊! 曾:别后行踪费我猜,可曾非议赴阳台,同行只有钗头风,不解人前告 密来。 此节喻誓言不可靠,恋人的行迹只有头上戴的松石最清楚。 2 5 、于:你露出白齿儿微笑,是正在诱惑我呀? 心中是否有热情,请发一个 誓儿! 曾:微笑知君欲诱谁,两行玉齿露参差,此时心意真相属,可肯依前举 誓词。 此节喻恋人态度难明,心中疑猜。 2 6 、于:情人邂逅相遇,被当垆的女子撮合。若出了是非或债务,你须负担 他们的生活费啊! 曾:飞来一对野鸳鸯,撮合劳他贳酒娘,但使有情成眷属,不辞辛苦作 慈航。 拉萨风俗,酒家往往即是娼家,并为萍水相逢的男女结情缘提供地方。一说 暗喻僧侣为沟通凡圣之桥梁,当负起引领众生步上正道的责任。 2 7 、于:心腹话不向父母说,却在爱人面前蜕了。从爱人的许多牡鹿之间, 秘密的话被仇人听去了。 曾:密意难为父母陈,暗中私说与情人,情人更向情人说,直到仇家听 得真。 此节中,牡鹿指女子的其他追求者,女子不谨,不能保守秘密,一来二去, 秘密反为情敌知道。 2 8 、于:情人艺卓拉茉,虽是被我猎人捉住的。却被大力的长官,讷桑嘉鲁 夺去了。 曾:腻嫜仙人不易寻,前朝遇我忽成禽,无端又被卢桑夺,一入侯门似 海深。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一节有一个典故:艺卓拉姆( 即诗中的艺卓拉茉、腻婶仙人) 、猎人和诺 桑王子( 即诗中的讷桑嘉鲁、卢桑) 都是藏戏诺桑王子中的人物。诺桑王 子根据佛经故事诺桑本生改编,艺卓拉姆本是乾达婆天上的仙女,与诺桑 王子相爱而留在人间。两人的恩爱招致婆罗门国师和五百嫔妃的嫉恨,他们便在 诺桑王子出征时迫害艺卓拉姆,要挖她的心肝来祭神。艺卓拉姆在危急关头飞升 回仙界,诺桑回来后不顾一切要找回艺卓拉姆,找遍了山河大地,历尽了千辛万 苦,终于找到了仙界,艺卓拉姆为其真情感动,与诺桑一起回到了人间。戏中猎 人是最先发现了降临凡间的仙女艺卓拉姆并用捆仙索捉住了她,但却并非如诗中 说是被诺桑夺去,而是听从了隐修士的劝告,将仙女献给诺桑王子的。这里很难 确定这一节所指何事,只能看出其表达的是所求不得的痛苦。 2 9 、于:宝贝在手里的时候,不拿它当宝贝看;宝贝丢了的时候,却又急的 心气上涌。 曾:明知宝物得来难,在手何曾作宝看,直到一朝遗失后,每思奇痛彻 心肝。 3 0 、于:爱我的爱人儿,被别人娶去了。心中积思成痨,身上的肉都消瘦了。 曾:深怜密爱誓终身,忽抱琵琶向别人,自理愁肠磨病骨,为卿憔悴欲 成尘。 3 1 、于:情人被人偷去了,我须求签问 击罢。那天真烂漫的女子,使我梦 寐不忘。 曾:盗过佳人便失踪,求神问 冀重逢,思量昔e l 天真处,只有依稀一 梦中。 这三节皆言爱别离苦及所求不得苦。贵远贱近,失去后又追悔莫及,乃是世 人的常态。一说忧心众生为邪魔外道所诱引。 3 2 、于:若当垆的女子不死,酒是喝不尽的。我少年寄身之所,的确可以住 在这里。 曾:少年浪迹爱章台,性命唯堪寄酒杯,传语当垆诸女伴,卿如不死定 常来。 此节字面为流连酒肆之词。一说同“隋人邂逅相遇”一节,言无论受到怎样 的迫害,必要住世普度众生。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3 3 、于:彼女不是母亲生的,是桃树上长的罢! 伊对一人的爱情,比桃花凋 谢得还快呢! 曾: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 多情。 3 4 、于:我自小相识的爱人,莫非是与狼同类? 狼虽有成堆的肉和皮给它, 还是预备住在上面。 曾:生小从来识彼姝,问渠家世是狼无,成堆血肉留难住,奔走荒山何 所图。 3 5 、于:野马往山上跑,可用陷阱或绳索捉住;爱人起了反抗,用神通力也 捉拿不住。 曾: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 边人。 以上三节都是对恋人的怨恨讥刺,所求不得,即生恼恨。一说感愤众生向佛 之心不坚,反覆无常,一门心思的奔向苦海,虽有大方便大神通亦难以调伏。 3 6 、于:躁急和暴怒联合,将鹰的羽毛弄乱了;诡诈和忧虑的心思,将我弄 憔悴了。 曾:羽毛零乱不成衣,深悔苍鹰一怒非,我为忧思自憔悴,那能无损旧 腰围。 此节言对恋人的猜疑与怨怒,使得诗人忧急煎迫,写痛苦情状。 3 7 、于:黄边黑心的浓云,是严霜和灾雹的张本;非僧非俗的班第,是我佛 教法的仇皮。 曾:浮云内黑外边黄,此是天寒欲雨霜,班弟貌僧心是俗,明明末法到 沧桑。 于道泉先生注:“班第藏文为b a n d h e 。据叶式客( y a s c h k e ) 的藏英字典 有二义:( 1 ) 佛教僧人,( 2 ) 本波教出家人。按本波教为西藏原始宗教,和 内地的道教极相似。在西藏常和佛教互相排斥。此处b a n d h e 似系作第二义解。” 8 本波教即苯教,在佛教未传入西藏之前盛行,在与佛教的互相争斗、互相融合 的过程中地位逐渐为佛教所取代,在仓央嘉措的时代势力已经远远不如佛教。 3 8 、于:表面化水的冰地,不是骑牡马的地方;秘密爱人的面前,不是谈心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地方。 曾:外虽解冻内偏凝,骑马还防踏暗冰,往诉不堪逢彼怒,美人心上有 层冰。 此节暗示错信了恋人,令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3 9 、于:初六和十五日的明月,到是有些相似;明月中的兔儿,寿命却消磨 尽了。 曾:弦望相看各有期,本来一体异盈亏,腹中玉兔消磨尽,始是清光饱 满时。 于道泉先生注解中提到,他的西藏友人说这一节中的明月是比为政的君子, 兔儿是比君子所嬖幸的小人。审当时藏地最有实权者应是第巴桑结嘉措,此节或 有所讥刺,但亦不能妄断。 4 0 、于:这月去了,下月来了。等到吉祥白月的月初,我 f f n l 口可会面。 曾:前月推移后月行,暂时分手不须衰,吉祥白月行看尽,又到佳期第 二回。 此节为相约之词。一说仓央嘉措预言将与藏人暂别,但不久仍将再聚。 4 1 、于:中间的弥卢山王,请牢稳地站着不动。日月旋转的方向,并没有想 要走错。 曾:须弥不动住中央,闩月游行绕四方,各驾轻车投熟路,未须却脚叹 迷阳。 弥卢山即佛经中的须弥山,古代印度人认为它是世界中心,日月都围绕它旋 转。此节似仓央嘉措自言并不曾行差踏错,不必为外界风声所动。 4 2 、于:初三的明月发白,它已尽了发白的能事,请你对我发一个,和十五 日的夜色一样的誓约。 曾:新月才看一线明,气吞碧落便横行,初三自诩清光满,十五何来皓 魄盈? 以初三的月亮比拟现在的誓约,虽亦皎洁,仍嫌不足,愿恋人更发誓约。曾 缄先生则认为是讥刺小人刚得志便志得意满了。一说众生与佛教因缘转薄,要求 众生发大誓愿,缔结善缘。 4 3 、于:住在十地界中的,有誓约的金刚护法,若有神通和威力,请将佛法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冤家驱逐。 曾:十地庄严住法王,誓言呵护有金刚,神通大力知无敌,尽逐魔军去 八荒。 所谓护法,指皈依佛教的有神通的天神,以维护佛教为务。仓央嘉措身处乱 世变局之中,深感佛教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忧心忡忡,乃直言应尽力护持佛 教。 4 4 、于:杜鹃从寞地来时,适时的地气也来了;我同爱人相会后,身心都舒 畅了。 曾:杜宇新从漠地来,天边春色一时回,还如意外情人至,使我心花顷 刻开。 寞地即诗人故乡门隅,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属森林密布的高山峡谷地带, 气候温暖湿润,较西藏其他地方的寒冷干燥空气稀薄而言舒适得多。有人据此节 说仓央嘉措在家乡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后来又在拉萨重聚云云,但史料似难以 证实。无论如何,至少从字面而言,此节是全诗中少数描写爱情之甜蜜的章节。 4 5 、于:若不常想到无常和死,虽有绝顶的聪明,照理说也和呆子一样。 曾: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 茫茫。 诸法无常,是佛教的基本教义。这一节看似突兀,实则是屡经变故的诗人切 身的体会和发自内心的感慨:人们不惜代价的追逐着名利财色,却不知到手的一 切转眼成空,机关算尽自以为聪明,其实与傻瓜并无分别。 4 6 、于:不论虎狗豹狗,用香美的食物喂它就熟了:家中多毛的母老虎,熟 了以后却变的更要凶恶。 曾:君看众犬吠狺狺,饲以雏豚亦易驯,只有家中雌老虎,愈温存处愈 生嗔。 悍妇难驯,怨生于亲。有人认为此节是伪作,谓不符合达赖之身份,然而象 征比喻亦未必定要坐实。一说是讽众生心性狂乱,熟悉佛法后反而更难调伏。 4 7 、于:虽软玉似的身儿已抱惯,却不能测知爱人心情的深浅。只在地上画 几个图形,天上的星度却已算准。 曾:抱惯娇躯识重轻,就中难测是深情,输他一种占星术,星斗弥天认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得清。 藏传佛教中保留了印度佛教对天文学的兴趣,研究占星术的星算学非常发 达,第巴桑结嘉错就写过讲解星算学的书。计算星图是十分繁复的,可是比起猜 测爱人的心来说却更要容易些。此言对恋人无法信任。 4 8 、于:我同爱人相会的地方,是在南方山峡黑林中,除去会说话的鹦鹉以 外,不论谁都不知道。会说话的鹦鹉请了,请不要到十字路上去多话。 曾:郁郁南山树草繁,还从幽处会婵娟,知情只有闲鹦鹉,莫向三叉路 口言。 4 9 、于:在拉萨拥挤的人群中,琼结人的模样俊秀。要来我这里的爱人,是 一位琼结人哪! 。 曾:拉萨游女漫如云,琼结佳人独秀群,我向此中求伴侣,最先属意便 为君。 上两节言诗人与琼结女子有密约,戒知情者不许传言。或日另有隐情:琼结 位于山南地区,是藏族先民栖息繁衍的重要地区之一,古雅隆部落首领的王都, 吐蕃历代赞普的陵墓所在地,五世达赖的出生地,而且还是七世达赖喇嘛的原籍。 琼结的气候也是全藏最宜人的,西藏的谚语说“雅龙林木广,琼结人漂亮”,可 知琼结在藏人心目中很有些钟灵毓秀的味道。在这里琼结代表了吐着王朝的荣 光,而仓央嘉措正是有可能复兴这种荣光的人,虽然他最终并未能成功。 5 0 、于:有腮胡的老黄狗,心比人都伶俐。不要告诉人我薄暮出去,不要告 诉人我破晓回来。 薄暮出去寻找爱人,破晓下了雪了。住在布达拉时,是瑞晋仓央嘉 措。 在拉萨下面住时,是浪子宕桑汪波,秘密也无用了,足迹己印在了 雪上。 曾:龙钟黄犬老多髭,镇日司阍仗尔才,莫道夜深吾出去,莫言破晓我 归来。 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积雪中,就里机关谁识得,仓央嘉措布 拉宫。 夜走拉萨逐绮罗,有名荡子是旺波,而今秘密浑无用,一路琼瑶足 上海大学硕+ 学位论文 迹多。 于道泉先生注:“当仓央嘉措为第六代达赖时在布达拉宫正门旁边又开了一 个旁门,将旁门的钥匙自己带。等到晚上守门的把正门锁了以后,他就戴上假发, 扮作在家人的模样从旁门出去,到拉萨民间,改名叫宕桑汪波,去过他的花天酒 地的生活。待破晓回去将旁门锁好,将假发卸去,躺在床上装作老实人。这样好 久,未被他人识破;有一次在破晓未回去以前下了大雪,回去时将足迹印在了雪 上。宫中的侍者早起后见有足迹从旁门直到仓央嘉措的卧室,疑有贼人进去。以 后根据足迹的来源,直找到荡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长沙雨花区雅境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重庆八中学、九十五中学等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青川抽污水施工方案设计
-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北王力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层过道清理方案范本
- 员工培训结交客户
- 装配生产工艺培训大纲
- 陕西省宝鸡岐山县联考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重庆市西南大附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第二批招聘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情境卷A卷(含答案)
- 做更好的自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3年贵州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移动照明车夜间施工租赁协议
- 重庆西南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流程优化计划
- 情感表达+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借名购车协议贷款协议书
- 2025年6月四川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北京事业编笔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