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 权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i 摘摘 要要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 完成某项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该项任务实现目标的一种主体上的判断, 其通过影响人的认知来影响人们的动机。 本课题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习 动机量表,随机抽取天津职业大学理工科和文科男女大学生共计 300 人,探讨了 如下四个问题:1、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水平与普通高校的本 科生是否存在差异;2、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 效能感水平是否存在差异;3、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的学 习动机水平是否存在差异;4 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水平之间是 否存在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水平与普通 高校的本科生相比,普遍偏低;不同性别的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差异 不显著,但是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差异显著, 且二年级的学生高于一年级的学生,文科专业的学生高于理科专业的学生;而不 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职生在学习动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学习 动机水平上,女生高于男生、二年级的高于一年级、文科生高于理科生;一般自 我效能感水平能有效预测学习动机水平, 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普遍具有较 强的学习动机。 本课题的第四部分,笔者基于高职学生目前学习状态了分析,探讨了提高高 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水平的策略,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 笔者就如何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重塑学生的自信心进行了重点讨论, 而在如何激 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上,笔者补充探讨了以往常常被忽视的情感教学法。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ii abstract learning motivation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students activities of learning directly, self-efficacy is is a kind of intermediary cognitive factor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self-regulating role during the individual motivational process. this subject adopts common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 choose 300 students from tianjin professional university randomly, the students are from different majors and different grades,including boys and girls. this subject is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four questions:1、wheth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ordinary undergraduates in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level. 2、whether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different majors and different grades on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self-efficacy.3、whether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different majors and different grades on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4、the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re lower than the common undergraduate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self-efficacy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bu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majors and different grades,grade 2 are higher than grade 1,major in liberal arts are higher than major in scienc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 different majors and different gender,major in liberal arts are higher than major in science ,grade 2 are higher than grade 1, girls are higher than boys;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of each dimens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so in this topics fourth part, the author discusses strategies from every angle to improv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 special student group, the author had a discussion focus on how to reshap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ii skills,and on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emo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often overlooked befor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self-efficacy ;learning motivation iv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1 abstract . iii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问题的提出 . 2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概述理论概述 . 5 2.1 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 5 2.2 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综述 . 9 第三章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结果讨论研究方法与结果讨论 . 13 3.1 研究方法 . 13 3.2 结果 . 14 3.3 讨论 . 17 第四章第四章 策略研究策略研究 . 24 4.1 高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升策略 . 24 4.2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提升策略 . 2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2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37 附附 录录. 36 致致 谢谢. 39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高等教育比之以前将会非常不同,但是 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其一,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日渐普及,在发 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大众的整体教育程度的提升, 以往精英教育的培养的模式 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日益国际化, 随着国际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的广泛发展, 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都迅速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必然会被赋予越来越重要 的历史使命。人民大众不仅仅要求有书读,同时读好书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这对办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过大学仍然实行分批次招生,第 一批为重点大学,第二批为本科院校,第三批为民办本科院校,第四批为高职高 专。高职教育处于最后的招生批次,这就难免导致高职学生生源不好。但是目前 我国高职毕业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全日制本科生,单就数量来说,高职学生构成 了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是整个学生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支。 在如今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 着巨大的变化,人们通过各种学习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充电,但是他们很快 发现即使拥有相似的能力,在完成同样的任务时仍然会有很大的区别,这固然与 很多外在条件诸如运气,时机之类的因素有关,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身 的一些非能力方面的因素, 例如本课题将会研究的自我效能感即人们在完成某一 项任务之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都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个评价,对任务完成与否 和完成的好坏都会有自己的预估, 而这种自我期待和自我信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人们行为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自己评价较高自我认可度较高也就是通常 比较自信的人他们倾向于更好的完成任务。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涉及到人们生活的 方方面面, 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因而在教育心理学界,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也是当今被关注的最多的研究领域之一。 在普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高校的办学模式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学校 普遍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课余活动日渐丰富,但是学习仍然是当今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抓学习成绩”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一方面受到教学环境,教师教学过程等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取决于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在外在条件基本等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 而学生是否努力学习是学习动机的 外在表现。学习动机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努力程度,我们不排除一部 第一章 绪论 2 分很有天赋的学生,即使不需要太多的努力仍然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对于大 多数学生来说,具备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对学习投入较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时 间仍然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因而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也是目前教育界研究 的重点内容之一。 上个世界 80 年代以前,我国教育界在学术理论方面关于学习的影响因素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智力因素的研究,而 80 年代中后期,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的提倡,我国学者开始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因为人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两个在智力上具有相当水平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却有显著的区别; 或者具有差不多 的知识技能的学生在完成相同的任务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种现象否认了智力因 素在学生学业成绩上的决定性影响,使人们看到非智力因素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界开始提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从 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 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非智力结 构因素中的核心,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评价不高对于结果没有期待的学生能 够获得一定的成就,因而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而 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一定水平的 学习动机是学生维持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保 证。 由此可见,教育界对于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研究越来越重视,这两者对于 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跨 模式发展以后,有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的学生中存在学风不正、课堂纪律松 散、成绩下降等现象。究其原因,固然存在学校办学环境不足,教师课堂教学无 趣,学生自身基础知识差,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等因素,但是高职学生的自我效 能感不高,学习动机不强是最主要的原因。高职学生群体作为高教界研究的主体 对象之一,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了解当代的高职学 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现状及特点, 在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由外延发展向 内涵建设的战略转型和重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成效的今天, 其理论意义和现实 意义都不容忽视。因而笔者选定高职生作为本课题的研究主体,探讨高职学生的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 1.2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我国高考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的生源越发参差不齐, 但是大体上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基础较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确实存在差 异,学生对于知识学科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习惯不良,遇到学业上的困难时 第一章 绪论 3 逃避心理非常严重,总体来说高职学生对于学习相当的冷落。同时高职学生也存 在优势的一面,他们较之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相对来说存在更大的危机感,因 而更加的务实,对于学校和社会的认识存在较少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幻想,他 们常常能够更早的更好的适应社会,具备更大的抗压能力,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 发挥出其先天的往往被掩埋的优势,若是受到良好的引导,可能会激发出更加强 烈的学习动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我国高等 教育体系的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作为 我国当今教育研究的重点。当前,我国学者对于高职教育研究的理论系统有待丰 富,对于高职学生各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丰富高职学生的 理论研究体系, 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 支持, 笔者试图在本研究课题中来探讨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 关系, 同时就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在不同的维度上展开差异性分析并试图 分析其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选取不同的学生群体,就不同的角度对他们的自我效 能感和学习动机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为后人的持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 了很好的切入点。 我过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大的历史背 景下成长起来的,其历史相比国外的职业教育并不长,而相比我国的普通高等教 育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对其研究也不及普通高等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而对 于高职学生这个有别于普通本科生的群体缺乏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 将补充和丰富高职高专这一学生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研究。 在查阅有关 高职学生的研究的文献时,笔者发现如下的问题:一是对于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 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水平整体上的研究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 二是对于高职生的不同的学生群体如不同的性别、 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专业没有 进行有区分性的研究。三是相关的一些对策研究多是针对大学生整个的学生群 体,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在认真学习及分析国内外的有关学习动机和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之后,为全面了解高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提高高职学生 的综合素质, 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 支撑,笔者拟研究以下内容: (1) 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水平上是 否存在差异; (2) 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动机水平上是否 存在差异; (3) 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4) 对上述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 第一章 绪论 4 (5) 针对高职生这个学生群体探讨提升高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 的策略。 第二章 理论概述 5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概述理论概述 2.1 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综述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1)学习动机的概念 要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先来看看心理学上对于动机的定义。心理学生关 于动机的定义主要有三大类 1:一是内在的观点,这种观点从内在出发,把动机 定义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强调动机是人们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而行 为只不过是内在动机的外在表现;二是外在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外在因素的重 要性,例如外在的惩罚或者奖励,因而将动机定义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完成一 定的任务而采取行动的原因;三是中介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动机定义为能引 起个体的行为反应并维持该行为直到完成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概念是以 动机的概念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因而从动机的定义出发,学习动机的界定也有 以下三种观点 2:一是内在的观点,强调个体内部需求;而是外在观点:强调外部 环境的作用;三是中介观点:由需求推动,能对学习行为起到激发、维持和调节 的作用。由于前面两种观点比较片面,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中介的观点,把 学习动机定义为:能够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且能够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学 习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者内部心理状态。 关于学习动机在目前的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有一部分心理学家指出,没有学 习动机,一切的学习行为都不会发生;而另一部分人则完全否认学习动机在学习 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学习完全可以脱离学习动机;还有人认为,动机是 学习活动中很重要的中介变量,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习行为,但这并不表示动机 是学习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习动机是 教育心理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2)学习动机的分类 1994 年在动机:理论和研究 3(motiv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中, 学习动机被分为四大类:一是外部型学习动机,属于这种学习动机类型的学生, 通常关注的是学习可以为我带来什么,而并不关注学习活动的过程也不关注学习 结果,这种动机来自外部影响因素往往不够稳定。二是社会型学习动机,属于这 种学习类型的学生,其学习的目的常常是为了使身边重要的任务或者是自己喜欢 的任务高兴和满意,这种学习动机不指向具体的物质结果,而是指向和谐的情感 关系或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成就型学习动机,属于这种学习动机类型的学生, 第二章 理论概述 6 往往对于成功有着很大的期待,他们希望在与同学的竞争中能够击败对手获得最 后的胜利而显示自己是强者,他们重视学习的价值认为好的学习结果是成功的证 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感兴趣显得并不重要。四是内部 型学习动机, 属于这种学习动机类型的学生, 其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求, 对于学习内容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这种动机是最为稳定和持久的。 1997 年杨德广 4把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和 社会动机。2002 年梁炜 5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1)考试 型学习动机,学生因为要面临各种考试而去学习; (2)求职型学习动机,学生学 习的主要动力是可以在毕业时求得一份好的工作; (3)兴趣型学习动机,学生学 习是因为对所学内容的本身感兴趣; (4)感情型学习动机,学生学习是为了迎合 他人所期待的目标; (5)责任型学习动机,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可以给予家人回报; (6)充实型学习动机,学生认为学习活动本身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笔者认 为关于动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的要求可以呈现多种样式,并且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3)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在国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外部因素对于学生学 习活动的影响。认为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注重研究外 部环境对于个体活动的影响。主要重奖励策略和惩罚措施、表扬与批评、竞争与 合作、成功与失败等角度来探讨外部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很带有很明显的机械 论的倾向,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完善的解释学生各种复杂 的行为背后的动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教育心理学界经历了一场广泛 的认知学的革命,即研究的主导由行为主义学派转向认知心理学派。除了行为主 义和认知学派对于学习动机的各种研究以外,西方还兴起了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从尊重 人性的角度着手,对于各种缺乏为学生需求考虑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他们抵制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教育界亟须改革,要从学生的身心需求出发,以 学生为中心。综观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可分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理论分析 研究,二是类为实证分析研究。 理论分析研究:1961 年 houle c.o.在心灵研究 6(the inquiring mind: a study of the adult who continues to learn)一书中提出三因素类型论。他 把学习分为三种动机类型:一为目标取向,学生把学习作为完成目标任务的方法 和途径。二为活动取向,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因为学习的外部环境对于学习者带来 的意义而与学习活动的本身无关。三为学习取向,学生因为对于知识的需求而进 第二章 理论概述 7 行学习活动。houle 的三种动机类型提出后,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有人在他的研究 基础上继续研究。2000 年 bemard weiner 在来自归因的个人内部和个人之间的 动机理论 7(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theories of motivation from an attributional perspective)中论述了两种相关的动机的归因理论。一是个人 内部理论,包含自我定向意图和自我定向情感因素两个成分,前者是指个体对于 成就的期望,后者是指骄傲、内疚和害羞等情绪体验。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论, 包括他人的责任心及其信念和他人的同情和生气等情感因素。在该文中 bemard weiner 还就一些实验数据进行了考察,这些实验数据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理论以及 理论所涉及的现象。 实证研究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干预研究和相关研究。干预研究,这些研究大 多数将归因训练作为干预手段,对于自我概念发展不够完善或者存在学习困难的 中小学生进行干预,而且干预集中在对于某一单一科目的干预上。大部分的研究 以实验指导为指导模式,也有一些运用到了教室、电视或者磁带进行指导,其干 预的研究结果往往是效果显著。此外有些学者就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做了干预 实验研究 8,干预的主要手段为自我概念和学习方法。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 的角度出发,例如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归因方式、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 等来探讨这些因素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国外学者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做 了如下相关研究:vittori.v.busatoa 和 fransj.prins 等 9对 409 名心理系学生 的学习动机与成绩的关系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入学前的成绩及大一学年成绩、大二学年成绩和大三学年 成绩相关显著。ivar braten 与 bodil s.olaussen 10把护理和商业管理的学生作 为被试,经研究发现,自入学后的第一学年,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学 习动机,对于学习本身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学习任务的价值评定非常积极,对 于自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出极大的信心。 (4)国内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2004 年有学者把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类型分为四种 11:经验描述型、综述型、 研究报告型以及理论探讨型。关于经验描述型的研究最多,其次是研究报告型, 再次为理论探讨型,最后为综述型。研究主要涉及的理论框架包括:自我效能感 理论、归因模式、成就目标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 了对于学习动机的强度和特点的研究以及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从涉 及的范围来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涵盖,还有少量的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的 比较研究。 关于学习动机的特点及一些相关性研究。2001 年邓辉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 第二章 理论概述 8 习动机具有如下特点: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的浅层型学习动机呈现上升的趋 势,而深层型学习动机呈下降的趋势;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无论深层型的还是 浅层型的学习动机均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成就型学习动机与专业差异无关, 三种动机在性别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12;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显 著的正相关。2005 年刘孝群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调 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但它们也不是 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l3; 2006 年李炳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 的学习动机与其学习的适应性存在很大的相关 14。总之,笔者观察到国内学者在 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相关性研究时,大多数的结论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 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国内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2002 年梁炜指出: 针对考试型学习动机,教师应当改进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评定方法,可以把学生的 平时表现纳入最后的考核标准;针对求职型学习动机,应当妥善的给予就业指导, 给学生讲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针对兴趣型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的 方式和方法,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针对感情型的 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 师生互动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于责任型的学习动机,要注重对于学生道 德情操的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学 生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充实型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当善于用委 婉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愿 望 15。 国内关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在涉及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中, 有关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也有一部分。如陈智慧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 习动机水平普遍偏低,提出要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关注他们的心理 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高职学生重塑信心,提高学习成 效 16。梁筱梅调查了某职业技术学院的 342 名学生,指出高职学生在学习动机上 存在很大的困扰,把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 价不高、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对于专业的学习缺乏兴趣等,提出改善教学环境、 改变教学模式及国家帮助就业等对策来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17。赵智锋认为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不好等,提出的应对策略有:强化针对高职学生的理想 信念教育,注重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等 18。 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受社会历 史条件所制约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锁着时代的进步,社 第二章 理论概述 9 会的发展而变化。目前,我国正在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我国的高等教育 一方面面临着机遇,一方面各种矛盾也不断凸显。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无不 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变得更加 复杂。 2.2 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综述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综述 (1)自我效能感概念 班都拉的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前后经历了几次变化,开始他把自我效能感 定义为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各种具体的行为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需行为的能力预 期 19 ;随后他又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一种知觉和信念,这种知觉和信念影响着人 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20;以及后来他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的实施是 否能达成既定的目标的能力信念。总之,自我效能感是对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的 预期、感知、信念或信心,而不是行为或能力本身 21。在班都拉看来,自我效能 感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方式,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是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 够完成某项任务,具备某种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sense of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信念(self-efficacy beliefs),自我效能期望 (self-efficacy expectance),这三个概念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可以相互替换。自我效 能感是指向未来的一种判断,尽管未来的状态并不是当前的动机和行为的原因, 但是计划中的未来通过预想的方式被带到了现实情境之中,通过当前的认知表征, 未来的状态称为当前行为的调节器 22。自我效能感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也不代 表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可以概括为个体对于完成特定的任务所具能有的自信程 度。拥有知识技能和能够整合所有的知识而表现出胜任的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 距。即使个体已经具备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对自己缺乏信 心,也不可能完全表现胡胜任行为。 (2)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关于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存在两种取向,其一是对于领域关联的自我效能感评 估,其二是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评估 23。一般自我效能是指对生活各领域中各种问 题的自信程度 24,反映了一种个体对环境的整体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可以看成是 一个连续体,一级表示越一般,另一级表示越特殊,越一般的是指个人内核中越 稳定的部分,越特殊、具体的效能感在不同的活动中越变化多端 25。同样对自我 效能感的测量而言,也应该区分不同否认目的而确定要了解哪一层次上的自我效 能感 26。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围绕三个维度展开即水平、强度和广度。水平表明个 体是在哪一种难度水平上对自己的自效能做出判断,一般采用二级评分法。强度 第二章 理论概述 10 是指个体在完成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不同的任务时对自己能力的确信程度,其评 估方式通常为等级评分法。广度是只个体是只在某项专业职业技能还是在广泛的 职业技能领域来预估自己行为是否有效。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自我效能感 通常是指确信程度即自我效能感的强度。 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最早是由 schwarze 等人(1981)编制的一套一般 自我效能感测试量表 27(简称 gses) ,是自陈量表,最开始此量表包含 20 个项目 后缩减到 10 个项目,每题均有 1 到 4 的评分,分别为“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 确”的符合程度。gses 为单维量表,只计总量表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水 平越高。因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普适性良好,因而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笔者采用此表 对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做了测量和分析。 (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我效能感成为了行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而自我效能感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班都拉理论中对于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其它文献中的相关研究, 笔者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归为以下四点: 一是个人的成败经验。这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以 往成功的经验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个人的自我效能 感水平。另外如果个人把成功归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比如运气,题目难度等则 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则可能对自我效能 感并不造成影响。二是替代性经验。即个体没有通过自身的实践而是通过观察他 人的经验而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因而个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 结果获得关于可能性的认知。若是看到他人通过某种行为取得了成功,则会说服 自己该怎样去做,尤其是当个人所观察的对象与自己相似时,这种说服作用更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替代性经验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这种信息与个体通过 真实行动所获得的信息相比仍是缺乏可信度。三是言语说服。他人的言语暗示和 鼓励往往可以使某些人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以前无法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当这个说 服者是拥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或者是某领域的专家拥有一定的声望时,言语说服的 作用表现的更加明显。另外,如若劝说的内容能够得到公认的好的评价,或者与 被劝说者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相融时,这种劝说对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就较 大。四是情绪和生理状态。在气氛紧张或者负荷较大的场合下,个体的情感易于 被唤起。情绪唤起的水平越高对于行为的妨害越大,即强烈激动的情绪,通常会 降低个体对于成功的期待,因而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研究表明,焦虑水 平的高低与自我效能感水平呈负相关,而疲劳和烦躁这些负性情绪都将使个体容 易感觉到对于任务无法胜任,而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第二章 理论概述 11 (4)国外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国外对自我效能的研究已深入到学生学习、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职 业选择、管理等众多领域。笔者查阅到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效 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研究。主要研究表明各种外界信心通过归因等认知因素对自我 效能感的形成产生影响。tschannen-moran 提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模型,这 个模型表明效能的消息源获得后,必须通过认知的加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要通过对自己以往取得的成绩或者完成的任务进行归因,对于个人的教学能力形 成新的评价,进而形成自我效能感 28。mckinney 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的高自我 效能感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努力。ohlhausen 等为了解释在学校变革时,教师自我 效能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对外在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自我效 能的变化模型(简称 ebcm), 这个模型强调教师归因过程和自我效能感变化过程存 在一种交互作用,且互为因果 29。国外另有一些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 不同的文化特点,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schwarzer 与他的同事分别 以不同国家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两项跨文化的研究,结果都发现大学生一般自我 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文化差异 30。 (5)国内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关于自我效能感我国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教育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 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及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 绩的影响。胡桂英,许百华对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合理的归因方式能够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间接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31。罗良等人对中学教师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 了研究,结果显示能力、努力、任务三种归因方式均对工作效能感又预测作用。 并且当教师把原因归结为能力时,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最持久最稳定 32。张 学民,申继亮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和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发现 把成功归于能力和努力的归因方式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33。王 凯荣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 过影响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34。 我国也有一些关于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曹宁宁等人的研究显示高职 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初期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整体偏低, 只有 11.6%的学生对自 己非常有信心,而 39.7%的学生信心低 35。饶红涛对高职生自信心所作的调查中也 显示有高达 46.1%的被试认为自己不自信 36。 在国内,关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越来越多,高教界普遍认识到了自我 效能感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高职学生是有别于普通本科生的一个群体, 第二章 理论概述 12 如何从教育、培训及其它社会环境等因素入手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高专学 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很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结果讨论 13 第第三三章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法与结果讨论结果讨论 3.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随机选取天津职业大学的 300 名学生作为 被试,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为施测内容,回收问卷后进行数据 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3.1.1 被试被试 在天津职业技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 300 名学生作为被试,男 128 人,女 172 人;一年级 160 人,二年级 140 人;文科 174 人,理科 126 人。 3.1.2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物流成本与报价策略考核试卷
- 糖果的食品安全法规解读与应用考核试卷
- 造纸原料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通信设备在高速公路紧急救援通信考核试卷
- 柑橘种植园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考核试卷
- 呼叫中心服务技巧提升考核试卷
- 烟草制品零售产品知识更新考核试卷
- 工商管理核心课程体系
- 国际有机婴儿奶粉进口与品牌联合推广协议
- 天然气输送管道日常巡检与隐患排查协议
- 山东师范大学《文献学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PPT失禁性皮炎护理(IAD)
- 超星尔雅学习通《经济与社会如何用决策思维洞察生活》章节测试答案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 职工休假请假条模板
- 心脏康复指南完整版
- 国开电大土木工程本科《工程地质》在线形考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售后维修服务单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ZDY3200S型煤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行业资料矿业工程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第2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