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上官仪与初唐学士的诗歌思想.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上官仪与初唐学士的诗歌思想.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上官仪与初唐学士的诗歌思想.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上官仪与初唐学士的诗歌思想.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上官仪与初唐学士的诗歌思想.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上官仪与初唐学士的诗歌思想.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对诗学理论的探讨亦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贞观后期,由 于政治力量的变化,学士精神主体结构也发生变化,新的观 念和心态萌发, 士人“ 才优而德薄” , 普遍具 有尚文轻儒、 急于干进的利欲之心, 阿谈献媚, 而无儒雅之态和骨硬之气。 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就是多典雅富丽的“ 颂 美体” , 呈现出“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美学风格。 这一时期学士之参政议政 职能也逐渐削弱,其以道自 居之特性功能基本散失。所以贞观后期、高宗朝的 学士群体在诗歌史是一个倒退,他们没能在上官仪等前期学士取得成就的基础 上继续推进诗歌艺术的发展,其诗歌雕绩满目 、难以卒读。造之四杰等中下层 诗人,他们沿着上官仪与贞观前期学士群体所代表的方向,在 “ 性情” 和 “ 声 色”的统一上继续做着努力,于贞观后期学士群体普遍缺失的性情和 “ 士” 之 精神特质的回归, 迈出了 重要步伐,因 此呈 现出盛唐气象的端倪。 从武德四年秦馆学士之初设创制,至麟德元年上官仪诛灭,初唐学士在历 史舞台上极尽风流,对于初唐政局的发展及政治力量的变化都起到了重要影响。 全面考察初唐学士的 政局遭际和群体心态,可从一个侧面揭示初唐百年间诗歌 创作,如何由于性情和声色的逐步完善过渡到盛唐之音的擅变轨迹, 说明上官 仪和初唐学士在诗史演进中的巨大历史作用。 ab s t r a c t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l a c e p o e m s f o r n e a r ly 1 0 0 y e a r s fr o m t h e e a r ly t i m e o f t a n g d y n a s ty, w a s a p o e t c a r n i v a l , p o e t ry w r i t i n g a n d p o e t ry e x c h a n g e f o r t h e c e n t e r . t h e p a l a c e s c o h o r s s h o u l d i n c l u d e t w o e l e m e n t s : f i r s t , w r i t e r s ; s e c o n 氏o ff i c i a l c a r e e r , i n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a re n a a s w e l l a s b e in g a b l e t o l iv e a n d d i re c t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i n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e v o l u t i o n . t h e r e i s a l s o t r y i n g t o u r g e s c h o l a r s n o t o n l y 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e p o l it i c a l f o r c e s a n d s o c i a l f o r c e s e m b o d i e d i n t h e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i t h as d e m o n s t r a t e d s o c h o r s e t h o s o f t h e t r a n s f e r a n d it s 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 s h a n g g u a n y i p a s s e d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n z h e n g u a n p e r i o d a n d b e c a m e a p a l a c e s c h o l o r , m o v e d t o t h e p ri m e m i n i s t e r a ft e r t h e t i re d , s u p e r - s t r e a m s t e p , b u t s o o n w e re fr u s t r a t i o n s d e a t h , t h e re i s a r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o f s c h o l a r f o r t h e p o l it i c a l f a t e a n d e t h o s o f e v o l u t i o n . s o m e c ri t i c i s m o n s h a n g g u a n y i s i l l u s t r i o u s a n d s h a n g g u a n s ty l e a l s o b e c a u s e o f a f o r m o f p o l i t i c a l . s o m e c ri t i c i s m o n s h a n g g u a n y i s t h e b a n g , t h e r e i s a s e n s e , a n d i s t h e d e g r e e o f s c h o l a r e t h o s o f t h e e n d .t h e r e i s a p r o f o u n d c o n n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fr u s t r a t i o n s o f d e a t h w a s m o r e g u i d e d p o l i t i c a l f o r c e s in t h e s t r u g g l e , a n d i t s f o r m e r n a m e o f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m m e d i a t e l y a f te r b e i n g i n t h e e a r l y e n t ir e s c h o l a r s p o l i t i c a l f a t e , f r o m t h i s w e c a n fi n d t h e s c h o l a r s m e r c i fu l a tt i t u d e a n d i d e as a b o u t l i t e r a t u r e . s o m e c ri t i c i s m o n s h a n g g u a n y i s t h e o ry o f p o e t ry m a i n l y in t h e b i z h a h u a l i a n g , w h i c h w e r e d e a l t w i t h t h e e i g h t b a n d s , s i x z h i , s e v e n c as e s w e r e s a y i n g , o n t h e s u b o r d i n a t e , s i x t o e i g h t a n d d i s e as e a n d t 4 d i s e as e a n d t h e t u n e . i n t h e o ry e s s e n c e , s o m e c ri t i c i s m o n s h a n g g u a n y i s h a s e n t e r e d t h e l e g a l b o d y s o u n d o n t h e d o o r , h e p o e m s f o r m e d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h o u l d n o t b e o v e r l o o k e d . i t s s o u n d i s as a n c i e n t p o e ms t r a n s i t i o n t o t h e s t a g e o f s u m m i n g a n d a l s o s a i d t o t h e n e w t r a c k , w h i le f o r t h e l a t e r p e r i o d , s h e n q u a n q i , s o n g z h i w e n as k e d o t h e r s p o e m s f i n a l iz e d i n t h e le a d a ft e r h i s e ff o rt s r o a d . s o m e c ri t ic i s m o n s h a n g g u a n y i s p o e t ry o f g o o d w a l k i n g i n t h e w r o n g y e e - c lo s e d , t h r o u g h y e e - c l o s e d i n t h e f o r m o f a e s t h e t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t o e m o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 c o n n o t a t i o n , i s a r e fi n e d a e s t h e t i c a n d i n t e l l i g e n t f o rms i n t o fi n a n c i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e n d l e s s e m o t i o n . c h e o n g h a r m o n i c s o n g s t o t h e r h y t h m c r e a t e d b e a u ty s e a m l e s s ab s t r a c t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m i n d a n d m a t t e r , t h e s c e n e c l o s e l y , re m i n d 吨 t h e p o e m , a n d re a c h e d i n t o p i s t a c h i o h s i u l a n g . t h e m e l l o w t a s t e a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 a n d s t r i v e t o a c h i e v e n o r t h - s o u t h i n t e g r a t i o n , v o i c e l e s s o n s d y n a s t i e s s p e e c h t o t h e b e a u t y o f t h e m a g n i fi c e n t p e r f o r m a n c e f o r m a l s c e n e s . s o m e c r i t i c i s m o n s h a n g g u a n y i s fr u s t r a t i o n s t o t h e i n c i d e n t w a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t e a r , s c h o l a r s e t h o s o f t h e c o m p l e t e d ir e c t i o n fr o m t h e c i v i l c o u r t , c h a n g e s fr o m t h e u p p e r - c a l l s d e g r e e s h i f t t o b l o s s o m p o o r l i t e r a t i c l a s s . t h e s e s c h o l a r s a r e i n t ro d u c e d fr o m t w o p e r i o d s o f h i s t o ry w i t h z h e n g u a n a s b o u n d a ry . b e f o r e z h e n g u a n t h e s c h o l a r s p a r t i c i p a t e d i n t h e c a m p a i g n s o f r e g i m e s n a t c h i n g a n d c u l t u r e c o n f o r m i n g d ir e c t l y . t h e i r f u n c t i o n s in c i v i li z a t i o n w e re t o w r it e h i s t o ry , t o a r r a n g i n g a n c i e n t b o o k s a n d r e c o r d s , t o t r a i n s t u d e n t s a n d t o f o r m u l a t e e t iq u e tt e , w h ic h m a d e a g r e a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t h e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t h e f o r m o f t h e g o l d e n y e a r s o f z h e n g u a n . t h e s c h o la r s m in d - s e t w a s s im p le a n d u n a d o rn e d c o m m o n ly in th i s p e r i o d , s o t h e i r p o e m s a d v o c a t e d t h e s t y l e o f a n c i e n t t i m e s . b u t t h e y d i d n t n e g a t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i t e r a t u re a n d t h e y a l s o m a d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t h e p o e m t h e o ry . i n t h e l a s t s ta g e o f z h e n g u a n , th e t h o u g h t o f p a l a c e s c h o l a r s w a s c h a n g e d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c h a n g in g o f p o l i t i c a l p o w e r s . n e w n o t i o n s a p p e a le d , w h ic h w e re b e i n g b l i n d e d b y g a i n , b e i n g e a g e r f o r q u i c k s u c c e s s a n d in s t a n t b e n e f i t , h a v i n g n o m o r a l i n t e g r i t y a n d s o o n . t h i s m i n d - s e t i n p o e m c r e a t i o n i s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s s t y l e t h a t f u l l o f e l e g a n c e a n d g r e a s i n e s s .a t t h i s t i m e , s c h o l a r s p a r t i c i p a t io n f u n c t i o n s g r a d u a l l y w e a k e n , c o n s i d e r e d i t s e l f t h e r o a d t o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b a s i c l o s s . h e l a t e z h e n g u a n , g a o z o n g e r a s c h o l a r g r o u p s i n t h e h i s t o ry o f p o e t ry i s a s e t b a c k , t h e y c o u ld n o t , a n d o t h e r e a r l y s t a g e s o m e c r i t i c i s m o n s h a n g g u a n 如 s d e g r e e g r o u p s c o n t in u e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a rt o f p o e tr y , p o e t ry c a r v e d d r a w e v e r y w h e re ,d e a t h i s d i ff i c u l t t o r e a d . t h u s , 4 - p o e t s s u c h a s t h e m i d d l e a n d l o w e r c l a s s e s , w h o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z h e n g u a n s o m e c r i t i c i s m o n s h a n g g u a n s p re - s c h o l a r g r o u p s r e p re s e n t t h e d i r e c ti o n , t e m p e r a m e n t a n d s e n s u a l t o c o n t i n u e d o i n g re u n i fi c a t i o n e ff o r ts z h e n g u a n i n th e l a t e b a c h e l o r g r o u p s g e n e r a l l y l a c k t h e t e m p e r a m e n t a n d s c h o l a r s e t h o s o f t h e h a n d o v e r h a s m a d e a n i m p o r ta n t s t e p , t h u s s h o w i n g t h e t a n g d y n a s ty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c lu e s . i v t h e s e s c h o la r s h a s a g r e a t i n fl u e n c e o n t h e c h a n g e o f p o l i t i c a l s it u a t i o n a n d p o w e r i n t h a t p e r i o d , d u r i n g t h e t i m e w h e n t h e q i n g u a n w a s s e t u p in t h e f o r t h y e a r o f w u d e t o t h e f a s t y e a r s o f l in d e w h e n s h a n g g u a n y i w a s k i l l e d . b a s e d o n t h e i r p o l i t i c a l v i c i s s i t u d e s a n d g ro u p m e n t a l i ty , i t o p e n s o u t t h e t r a n s mu t a t i o n o r b i t o f p a l a c e p o e m s fr o m t h e e a r l y t i m e t o t h e fl o u r i s h i n g p e r i o d o f t a n g d y n a s ty b e c a u s e o f d i s p o s i t i o n , s e n s u a l p l e a s u r e a n d t h e p e r f e c t i o n o f s o c i a l r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 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 家有 关部门 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 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0-1-; 1 r 月 匀 日 才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契u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刃 、 更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 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 5 年 ( 最长5 年, 可少于5 年) 秘密*1 0 年 ( 最长1 0 年, 可少于1 0 年) 机密2 0 年 ( 最长2 0 年, 可少于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逻 年 ,c 月 一几 日 引言:土之源起及初唐学士制 引言:士之源起及初唐学士制 初唐近百 年始终存在的宫苑诗坛,是当时 诗人荟萃、诗歌创作和诗歌交流 接受的中心, 而初唐学士则是宫苑诗坛中创作传播的主体。上官仪贞观登第、 召校弘文馆直学士,后累迁至宰相,超迈时流,在初唐学士中具有代表意义。 以他作为切入点,并且全面考察初唐学士的政局遭际和群体心态, 对于认识初 唐文学思想和诗史演进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于士之发展脉络及其性质职能,余英时 先生在 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 有着较为详尽的描述, 但对于 “ 士”如何向 初唐 “ 学士”之转变发展以及初唐 学士制之创立及其历史作用都没有作具体介绍,下面先就初唐学士之缘起及历 史担当作一检视。 士在中国 文化史上的作用及其演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 春秋战国以后, “ 士”便有了 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成为具有 广泛影响的社会阶层。 说文解字 注 : “ 士,事也. 数始于一,终于十,从十一。 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段玉 裁注曰:引申之,凡能事其事者称士。 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 故 传曰:通古今, 辨然否,谓之士” ,这是对 “ 士”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 “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f , “ 士而怀居, 不足以为士矣” , “ 士” 阶层以道自 居,这是在先秦王官之学散为百家的背景中产生的,所以其 “ 道” 便强调 “ 法先王” ,强调历史性,即于以往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强调 “ 人间性” ,强调人间 秩 序的安排。 其实 “ 士” 的 特质随着中国 史各阶段的发展 而以不同的面貌出 现。 概略地说, “ 士”在先秦是 “ 游士” ,秦汉以 后则是 “ 士 大夫” , 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秦汉时 代, “ 士”的 活动比 较集中 地表现在以 儒教 为中心的“ 吏” 与“ 师” 两个方面。 “ 历史进入秦汉以 后,中国 知识阶层发生了 一个最基本的变化,即从战国的无根的 “ 游士”转变为具有深厚的社会经济基 础的“ 士大夫” 。 这个巨 大的社会变化特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和宗族有了 紧密的结合, 我们可以 称之为“ 士族化” ;二是 士和田 产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可以 称之为“ 地主 化” 或“ 恒产化” 。 所以 战国时 期,士在君主礼贤下“ 不 治而议论” ,著名的 便是齐国的樱下之学。 史 记 田 敬仲完世家曰: “ 宣王喜 文学游说之士,自 如骆衍、 淳于宪、田 骄、 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 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租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 “ 游棱下 引言:土之源起及初唐学士制 者称学 士, 其 前辈称先生” 他们的 主 要职能 便 是“ 言治乱” 、 “ 议 政 事” 或“ 论 国事” 。 而后来的博士制度便是翟下学宫的 新发展, 博士置于六国之末,是嗣风 于翟下, 这在王国维 汉魏博士考 、 钱穆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中都有论述, 不过樱下先生曰列大夫,不在正式官制之中,秦汉博士则是太常的属宫,所以 秦的 博士制是“ 以吏为师”的一种制度化,复古了官师合一的传统。 这是一次 重大的历史变革,自 此士被纳入社会的秩序运行之中,有的甚至完全至于官僚 体系之中。特别自 董仲舒建议 “ 独尊儒术” 和汉武帝立 “ 五经博士” 后,博士 制度起着维持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作用,后来的唐代学士制其实就是博士制的 延续,也被纳入封建的官僚体系。 相较而言,由于唐代科举制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唐代学士相较秦汉博士而 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政治环境而言,秦汉博士制处于门阀世族、贵族 统治的政治背景,唐代学士则是广泛寒族士子纷纷由 进士及第、 参与政治; 就 职能责任而言,秦汉博士偏重于议政和教育,唐代学士则直接参政, 特别是唐 初的若干次政治事件,学士都直接发挥着重要作用:就主体性质而言,秦汉博 士的晋升多源于道德和价值的评判,唐代学士则大多是学术和文学上的精英, 前者因了品评和九品中正制,后者则是因为科举制的兴起。可见,博士制到学 士制最大的变化,即是由贵族气质的儒士参政到文人气质的学士参政,这种转 型就是在初唐完成并建立的,而且学士行驶 “ 士” 之权责,也仅是初唐这段时 间。自 文人政治建立,政治主体变化,即陈寅格先生所谓的关中本位政策遭破 坏、 武后执政时期,这时 “ 学士”制被纳入封建官僚体制中,意谓学士官逐渐 丢失参政议政的功能,沦为政治上的帮闲文人。而不久,具有独立精神之 “ 士” 迅速回归,不过这时不在宫廷学士, 而是民间 之普通文人,如以陈子昂 等有独 立人格与理想的集体人格的复兴,提出文学兴寄之说,预示着盛唐气象的到来。 若对初唐学士下个定义的话,我觉得应该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一是文人, 在文学上有相当的造诣;二是出仕,在政治舞台上能极尽风流,直接参与政治 文化之演进,三是区别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出身门荫,而是以文学才识晋升仕 职。 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唐朝学士制的出现,一方面继承汉之博士制,另一方 面来说,也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化分散的格局,使学术、文学呈现出由 各 地向 长安、洛阳中央地区回归的趋势。本来,汉魏以来由于中央集权统治的衰 钱穆先秦诸子 系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2 0 0 1 .2 7 0 引言:土之源起及初唐学士制 落和地方家族势力的兴盛,以儒家经学为核心的中国学术文化逐渐由中央向 地 方家族转移,陈寅烙先生在其名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对这方面的情形 做了 概括,他指出: “ 盖自 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 学术 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陷于地域, 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 与家族、地 域两点不 可分离” .1 在另一篇文章中,陈 寅格先生进一步指出: “ 东汉以 后学术 文化, 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 而分散于各地名都大邑。 是以 地方之大族 盛门 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 , 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 大族 盛门 常 不 可分离也” 。 2 确 如陈 先生 所 揭示的 那样, 自 汉 亡以 后, 地方家 族势 力承担了 学术文化的 传承使命,各地郡姓大族往往以“ 经学世家” 、 “ 文化世家” 的面目 维系着儒教的正统地位。只有到隋唐统一后,学士制建立,这种文化分 散各地的局面才得到改变的机会。 从以 上描述可以 看出,所谓士,即是一批具有独立人格与理想、关心群体 利 益之弘 毅精神之阶 层。 就初唐学 士 而言, 他们恰能 表 现“ 士” 之精神继承到 衰亡颓败之过程,初期之秦府学士、贞观弘文馆学士还是具备“ 士” 之特质的, 至高宗以 后,以上官仪被杀为标志,部分具备 “ 士”之特质的弘文馆学士相继 遭构陷, 北门学士兴起, 而后 “ 士” 之特质逐渐凋零, 这时“ 士” 之精神从宫 廷走向民间,从待召之上层学士移位到堰赛不得志之下层文人。 陈寅格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 1 7 陈寅格崔浩与寇谦之. 见: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8 0 . 1 3 1 第一章上官仪生平考辨 第一章上官仪生平考辨 上官仪是伴随着唐王朝建立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诗人。他在隋末及唐初的 生平履历史传叙之甚略。 今据新旧唐书及前人相关考述, 大致勾勒如下。 新唐书 宰相世系三下云: “ 上官氏出自 半 姓.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 以族为氏.汉徒大 牲以实关中, 上官氏 拔陇西上.汉有右将军安阳 侯茱, 生安, 车 骑将军、 桑乐 侯, 以 反伏 诛。 遗腹子期, 裔孙胜, 蜀太 尉。 二子:曰 茂、曰 先。 先彼东郡, 后徒陕郡. 五世孙回.至弘为江都总监, 又徒扬州. ”以 上之说, 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从 汉书来看,汉代上官家族确实强大, “ 孝昭上官皇 后。祖父架,陇西人邦人也。 ” 元凤四年, “ 皇后父车骑将军上官安、安父左将 军架谋为逆,大将军霍光诛之. ”( 汉书卷二十七) 然自 上官安之后,上官家 族史料不详。 旧唐书 上官仪传云: “ 上官仪,本陕州陕 人.父弘,隋江都 宫副监,因家于江都。大业末,弘为将军陈陵所杀, 仪时幼,藏匿获免.因私 度为沙门.游情释典,尤精 三论 ,兼涉猎经史, 善属文.贞 观初, 扬仁恭为 都督,深礼待之。举进士.大宗闻其名,召授弘文馆直学士. ”上官仪生年,闻 一多先生定为6 0 8 年( 唐诗 大系 ) , 未知何据。 据 隋 书 卷六四 陈陵 传 , 大业十三年 ( 6 1 7年) , 宇文化及,其弟智及和司马德勘、 裴虔通,赵行枢等大 臣,煽动卫士数万人,于三月十一日 凌晨攻入宫中,制造了“ 江都兵变” ,就杀 场帝,后 “ 引军北上,召陵守江都。 ”上官弘时为江都副监,其见杀当在是年。 而 礼记 曲礼 : “ 人生十年曰幼。 ”本传称 “ 仪时幼” ,以 此上推十年,当为大 业三年 ( 6 0 7 ) 0 这样一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间的兵荒马乱中,上官仪得以匿迹沙门,广泛涉 猎经史百家、释典佛说,铸成了渊博的学识;幼年而孤的坎坷人生,酿就了其 诗作情志的底蕴。贞观元年 ( 6 2 7年) ,因得时任雍州牧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的 杨仁恭荐举, 年甫及冠的上官仪得中进士第2 ( 卷一) ,由“ 江左余风” 盛行的人 文荟萃之地扬州进人贞观宫廷。从以上考辨可知,上官仪一直生活于江南,从 学术渊源与艺术文化风尚的浸染看,承受的是正宗的 “ 江左余风”而其沙门游 , 闻一多. 闻一多全集. 武汉:湖北人民出 版社,1 9 9 3 x 徐松. 登科记考.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另按,王梦鸥先生以 杨恭仁之官历与 上官仪传文合考之,认为 其登第之年,当以 贞观三年为最适当. 第一章上官仪生平考辨 情释典一段经历对其之出仕心态和诗歌思想也当 有着显著之影响。 资治 通鉴 卷一九二“ 武德九年九月置弘文馆于 殿侧” 条下胡三省注曰: “ 唐太宗以 武定祸乱,出入行间,与之俱者,皆西北藐武之士。至天下既定, 精选弘文馆学士,日 夕与之议论商榷者,皆 东南儒生也。 ”胡三省所言比 较符合 唐初统治的 基本变向。自 武德四 年秦府文学馆到武德九年内 殿弘文馆, 这两件 事不是简单的学馆设置活动,而是李世民 为建立万世基业而自 觉改革 “ 关中本 位政策”的大胆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唐太宗推行文人治国政策的改革轨 迹,也反映了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初唐学士宦海浮沉的政治背景。 旧 唐书 本传叙上官仪登第后之官历云: u ( 上官 仪) 召 授弘文馆直学士, 累迁秘书郎.时太宗雅好属文, 每遣仪视草,又多 令继和,凡有宴集, 仪尝预 焉. 俄又 预撰 晋书 成, 转起居郎, 加级踢帛 。 ”另 据 贞观政要卷七 崇 儒学及 旧唐书卷一八九上 儒学上条,从其关于弘文馆学士制度之确 立描述来看, 弘文馆学士皆 是“ 精选天下文儒, 令以 本官兼署学士” ,而上官仪 召授学士之前,其任职官署史料未载,现在也无从考稽。而从 唐六典卷八 之相关叙述来看,上官仪其时应是六品以下, “ 弘文馆学士,无员数。自 武 德、贞观以 来,皆 妙简贤良 为学士。故事:五品己 上,称为学士;六品已下, 为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 并所置学士, 并无员数,皆以 他官兼之。 ” 不但上 官仪六品下之官职无从考稽,且其由 六品下之弘文馆直学士摆升至从六品上之 秘书郎,真间 “ 累迁” 之时日 亦不得详知。 然以 晋书 修成之年月可约略推知其转起居郎 之时日。据 旧 唐书卷 七三 令狐德桑传 、卷六六 房玄龄传 ,受诏重撰 晋书事在贞观十八年 ( 6 4 4 年) ,且所列预撰名单中己有 “ 起居郎上官仪” ,如 旧唐书 房玄龄传 : “ ( 贞 观) 十八年( 房玄龄) 寻与中书 侍郎 褚遂良 受诏重撰 晋书 ,于是 奏取太子左庶子许敬宗、中 书 舍人来济、 著作郎陆元仕、刘子翼、 前雍州 刺史 令狐德粟、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 起居郎 上官 仪等八人, 分功撰录,以减 荣绪 晋书为主,参考诸家,甚为详洽。 ” 而 唐会要 卷六十三“ 修前代史” 条记受诏更撰 晋书之时间为“ 贞 观二十年闰三月四日” , 唐大诏令集卷八一载有 太宗贞观二十年闰三月 修 晋书诏 , 则二十年为 始撰之年, 撰成又当 在其后。 虽资料不足难以 确定, 然 唐 会要所列参撰者名单中 亦 有 “ 起居郎 上官仪” 在。 据残存的 翰林学士集 ,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 有 五言咏棋二首 , 题下录存许敬宗、 刘子翼应制之作各 第一章 上官仪生平考辨 一首,上官仪得存二首,署衔为 “ 起居郎、弘文馆直学士” 。上官仪很有可能 就是以 起居郎身份置身史馆,那么其任职又当在此前。况且从 新唐书 上官 仪传之武后构陷上官仪致死之前后叙述来看, “ 始,忠为陈王时,仪为语议, 与王伏胜同 府” , 可知李忠为陈王时,上官仪即为之谙议,其时他应是起居郎 之 身份。而从 旧唐书卷八六来看,李忠与贞观二十年封为陈王, 可知上官仪 被转为起居郎当是在贞观二十年之前,而且是否因预撰 晋书之功而被转成 起居郎, 不得而知, 照以上之推测, 应该是先被转为起居郎, 然后受诏重撰 晋 书 。 且从六品 上之秘书郎在唐初主要掌管四 部典籍, 难于参加史书之撰写工作, 所以约略可以 推测出 上官仪在撰写 晋书之前就已经转为起居郎,是因位列 起居郎而能参撰史书。及贞观二十年, 晋书成,诏藏于秘府, “ 颁赐加级各 有等差” 。李世民 对此书之修撰十分重视,亲自 撰写了宣、武二帝及陆机、王羲 之四篇传论, 预撰者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来济、令狐德粟、李义府、 薛元超等均是朝中重臣, 或是一代文学之秀, 上官仪当时以从六品之起居郎“ 加 级”兼任正五品上之陈王忠王府咨议而厕身其中。 旧 唐书 上官仪传云:“ 高宗嗣位,迁秘书少监。龙朔二年, 加银青光 禄大夫、西台 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 馆学士如故。本以词彩自 达,工于 五言诗, 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 体。 ”又 旧 唐书 儒学传序 : “ 高宗嗣位, 政教渐衰,薄于儒术,尤重文吏。 于时醇酿日 去, 华竞日 彰, 犹火销膏而莫之觉也” 。此段话即显示出高宗时期士 族与寒族之间的 势力消长关系, 新进文士迅速崛 起,开始与关陇旧 势力展开正 面的斗争,直接影响到唐初政权的走向,造成武后专政,这在下文自 会详述。 上官仪即是在这种背景种从六品之起居郎升到从四品上之秘书少监。另据 旧 唐书 孝敬皇帝弘传 : “ 龙朔元年,命中书令、太子宾客许敬宗,侍中兼太子 右庶子许困 师,中 书待郎上官仪,太子中舍人杨思俭等于文思殿博采古今文集, 摘其英词丽句,以 类相从,勒成五百卷,名曰 瑶山玉彩 ,表上之。制赐物三 万段, 敬宗己 下加级、 赐帛有差” ,可见, 龙朔元年, 上官仪就已经是西台侍郎, 自 四品上之秘书少监迅速迁到三品之西台侍郎, 只用了短短的十年的时间, 速 度不可不谓之迅速。 而也或许因 瑶山玉彩的编撰, 上官仪从西台侍郎加“ 西 台侍郎、同东 西台 三品” ,位居宰相,也是其一生官运造极时期。考之原委,自 是跟当时之政治环境与政治变革有关,上官仪之贵显,实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 i 陶敏、傅漩琼.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初盛唐卷. 沈阳:辽海出 版社, 1 9 9 8 . 1 2 2 第一章上官仪生平考辨 景和社会趋势在,这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关于“ 仪之贵显” , 新旧唐书都言之泛泛,未作确凿之时限断定。王梦鸥先 生定之为累迁秘书郎之后,因 “ 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 有宴集,仪尝预焉” ,今从上官仪现存诗篇来看,和唐太宗之作确实不少, 全 唐诗 载有 奉和过旧宅应制 早春桂林殿应制 、 奉和山夜临秋 诸作, ( 卷 四十) , 而且据 翰林学士集所载, 贞观年间上官仪参与的宫廷诗会尚有: 辽 东临秋同赋临韵 、 春日临海同赋光韵 、 浅水源观平薛举旧迹 、 延皮殿同 赋别题 等2 ,以此推测, 应于贞观年间, 至迟应在永徽、 显庆年间, 便应是“ 当 时多有效 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 而事实上直至龙朔时期,上官体才蔚为成 风。 杨炯 在 王勃集序中说: “ 尝以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 争购纤微, 竞为雕 刻。 揉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拘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 刚健不闻。 ” 且不说这种评论是否妥当, 然阐明了上官仪贵显之时限及由 此带来 的诗坛变化。且 太平广记卷二引 国史纂异云: “ 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 无事,上官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髻,咏诗曰: 脉脉广 川流,驱马历长州。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音韵清亮,群公望之若神仙。 ” ( 并见 隋唐嘉话卷中) 据 高宗本纪 ,高宗常与武后东幸篙洛,此处言及 巡洛水入朝,盖上官仪此时当以西台侍郎之职,从驾于此。 所以“ 贵显”一词,当指龙朔元年至麟德元年,其实,上官仪从西台侍郎 到宰相之职,地位显赫,且继续兼任弘文馆学士一职,编撰 瑶山玉彩 ,直接 推动文学创作,对广大学士产生了重大的示范和鼓舞作用,使他们意识到文学 与政治的巨 大关系,于是群起而效之, 企求 “ 以文学而自 达” ,何况其实大型文 学类书的编撰成功,文学理论著作如上官仪之 笔札华梁以及衍之而成的元 兢 诗髓脑等对对偶、诗律艺术手法乃至情志意兴等多所发明,便于文士们 学习诗歌,利于普及文学创作,所以 便形成了 龙朔变体。当然,一种诗歌风格 的行成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上官仪早年在贞观宫廷诗坛的“ 视草” 殊遇, 在已经开始的文化氛围的微妙转换中日 渐引起宫廷学士的归趋崇奉,自 其“ 贵 显” 之后, “ 上官体” 蔚为成风亦在情理之中。 关于上官仪之死, 旧 唐书 上官 仪传 :“ 仪颇恃才 任势, 故为当 代所 嫉. 麟德元年,官者王伏胜与梁王忠 抵罪, 许敬宗乃构仪与忠通谋, 遂下狱而 死, , ( 清 ) 彭定 求 .全 唐 诗 . 1 七 京: 中 华 书 局, 1 9 6 0 z 傅道琼.唐人选唐诗新编.西安:陕西人民 教育出版社,1 9 9 6 . 1 4 - 3 0 第一章上官仪生平考辨 家口 籍没. ” 新唐书 上官仪传载之为:“ 麟德元年,坐梁 王忠事下 狱死, 籍 其家. 初,武后得志, 遂牵制帝,专 威福,帝不能堪;又引 道士行厌胜,中 人 王伏胜发之. 帝因大怒, 将废为庶人, 召仪与议。 仪曰: “ 皇后专志, 海内失望, 宜 废之以 顺人心.” 帝使草诏。 左右奔 告后, 后自 申 诉, 帝乃悔;又恐后怨息, 乃曰: “ 上官仪教我. , 后由 是深恶 仪. 始, 忠为陈王时, 仪为溶议, 与王伏胜同 府.至是,许敬宗构仪与忠谋大逆, 后志也。自 褚遂良 等元老大臣 相次屠履, 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 祸又不 旋踵,由 是天下 之政归 于 后,而帝 拱手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