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婺源为例.pdf_第1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婺源为例.pdf_第2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婺源为例.pdf_第3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婺源为例.pdf_第4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婺源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婺源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婺源为例以婺源为例 姓 名:王惠琴 导 师:任冠文教授 专 业:旅游管理 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年 级:2005 级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散落着许许多多的古村落。这些延续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 村落,保留了大量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考价值、审美价值等。但 这些延续至今的古村落往往位于现代交通较为闭塞之处,现代经济较为落后。如何推动古 村落的发展、挽救古村落的衰退,就成为政府和村民关心的事。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乡村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这为古村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和思路。许多古村落以祖先所遗留下来的大量物质和文化遗产为资源凭借,大力发展旅游 业,成为了现代城市人群喜爱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实践证明,旅游业是调 整古村落经济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它给古村落带来了经济收益的增长、 生活环境的改善, 促进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为古村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古村落的保护,为古村落的保护提供经济保障。 但就在人们为旅游业促进古村落发展而欣喜的同时,却也发现了古村落旅游在发展的 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开发时对古村落自然环境或空间体系的破坏、古村落居民与 旅游企业间因利益问题而产生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冲突、居民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对古村落中 的古建筑的破坏、邻近古村落之间由于同质化的开发造成了村落间的恶性竞争。这些问题 不仅关系到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古村落的遗产保护和古村落的长远发展问题。 故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古村落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成为现在古村落发展的 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 比较法等,以婺源为例对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研究,在分析婺源发展古村落 旅游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的基础上,探寻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论共六个章节组成。前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意 义和研究方法,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总结了前人关于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研究成果。第 二章,简要阐述了古村落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古村落的类型和特点,并定义了古村落旅游 的概念,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的原因。第三章,简要阐述了国 ii 际上旅游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过程,介绍了一些国外学者和国际组织对旅游可持续 发展所作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以及我国古 村落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对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第四 章,以婺源县为例,追溯了婺源县的发展历史,概述了婺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分析了婺源旅游资源的特点,阐述了婺源县旅游发展现状。第五章,通过实地调查、文献 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婺源在发展古村落旅游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目前旅 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学科 理论,从古村落的保护、古村落旅游发展、相适应的辅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婺源古村落旅 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概括,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和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古村落 旅游可持续发展 婺源 iii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village -taking wuyuan as an example postgraduate: huiqin wang supervisor:professor guanwen ren major:tourism management research orientation: tourism planning grade: 2005 summary there are lots of ancient villages in the vast land of china. in these last-to-today and well-protected ancient villages, a great amount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are retained, which are of high historical values, aesthetic values, science exploration values, etc. but these ancient villages are usually located in places without good transportation, and with backward modern economy. thus, how to develop these ancient villages and stop the decline of them become what the governments and villagers concern. in the end of 1980s, rural tourism became popular, which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many ancient villages began to do tourism business on the basis of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left by their ancestor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ouris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upgrade the industry, which increase the income of ancient villages. however, when people are happ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because of rural tourism, many problems also appears. for example, the destroying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r space structure of these village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villagers and tourism companies because of the alloc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between neighboring ancient villages. these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tourism, but also the protection of the heritages of ancient villages and their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refore,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this thesis, written under the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pre-research,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on-site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etc., taking wuyuan as an example,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villages tourism. by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 of wuyuan, this thesis provid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iv this thesis is consisted of preface, main part and conclusion, including six chapters. in the prefac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metho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re introduced, and it gives a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others by analyzing relevant documents. in chapter 2, the concept of ancient village is given,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cient village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cept of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is defined. in chapter 3,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under whic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l view of tourism has been advanced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defini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given by some foreign researcher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re introduced, based which the conception, meaning and objectiv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 the significance of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are discussed, and the approac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ancient village are analysed. in chapter 4, wuyuan county is taken for example, its history is reviewed, its natural and human tourism resources are introduce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analyzed, and its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discussed. in chapter 5, through the methods of on-site investigating, document analyzing and comparis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wuyuan in developing ancient villages tourism and the problems it is facing now a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by using the scientific theories such as tourism economics, tourism planning and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ction of ancient villages,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 and concomitant adjuvant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wuyuans ancient villages are put forward. in chapter 6,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thesis is given, and the deficiency of this thesis and subjects requiring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posed. keywords: ancient villa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uyuan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1、前言、前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生活 压力加大、精神紧张,他们渴望身心的放松、回归自然。乡村的自然环境和质朴的民风符 合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加上价格低廉、国家的鼓励和推动,乡村旅游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末的时候在我国悄然兴起,发展迅速。 作为传统的人居空间,古村落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 的微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美学、建筑、科考等价值,被称为“传统文化的明珠”1。 在文化旅游需求大行其道的今天,古村落以其古老的地域乡村文化和旖旎的自然田园风光 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主要类型之一。 旅游业使古村落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 促进了古村落经济结构的转变, 增加了当地村 民和政府的收入,改善了村落环境。然而古村落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开发时对古村落自然环境或空间体系的破坏、古村落居民与旅游企业间的作为或不作为 的冲突、村落生态环境的破坏、邻近古村落之间由于同质化的开发造成村落之间的恶性竞 争等等,这些问题都妨碍了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对古村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产生影响,最终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如何实现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发 展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1.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对中国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其意义在于: 1)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古村落是历史的活化石,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及周边 自然环境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审美、历史等价值,是古村落发展旅游的凭借。但古村落 具有稀缺性、脆弱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古村落保护变得重要而迫切。旅 游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在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故此,对古村落旅游进 行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有利于寻求有效措施保护古村落。 2)促进古村落旅游的健康发展。可持续性是发展的理想、健康状态,是负责任的、全 面的发展,是全球各领域都应遵循的发展道路。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和研究 古村落旅游在发展中出现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推动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 他类型旅游目的地提供借鉴。 3)促进古村落自身健康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古村落改变经济结构、改善经济状况、 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古村落发展的重要产业。古村落旅游实现了可持 续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保障了古村落的健康发展。 2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笔者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古村落研究文献,从中 了解了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以江西婺源作为研究对象,对 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2)实地调查法。主要包括:访谈法,从婺源古村落居民、旅游局、旅游从业者、旅 游者等人群获得婺源旅游的相关信息;观察和亲自参与旅游活动了解婺源旅游活动的真实 信息。 3)比较法。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对婺源古村落旅游发展进行对比研究。 1.4 国内外古村落旅游研究现状国内外古村落旅游研究现状 1.4.1 国外古村落旅游研究现状 1.4.1.1 旅游对古村落影响研究旅游对古村落影响研究 重点研究旅游发展对古村落社会、文化的影响。paul f. wilkison 以爪哇传统渔村 pangandaran 的旅游业发展为例,使用性别分析法,讨论了旅游发展对不同性别人群的 就业模式、收入、家庭结构和功能、子女抚养等的影响,认为旅游的影响存在双面性, 而且这种影响在当地社区以及不同社会经济阶层间变动较大。此外,也没有瞄准改善妇 女基本生活质量的发展计划。除了收入增加以外,这些变化的出现是因为很少关心性别 角色和关系以及很少关心生活质量的社会、文化、经济改善 2。s0-min cheong 研究发现 旅游业推动了韩国渔村公有渔场及合作企业的私有化 3。 1.4.1.2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 从旅游地社区居民的感知角度来研究旅游业对当地的各种正、负面影响,为旅游业的 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信息,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geoffrey wall 对印尼巴厘岛上 8 个村 落的本土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对旅游业通常持肯定态度, 缺乏对旅游业发展负面影响的正确认识。而且也发现对旅游业的态度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 变化,那些越接近旅游地以及越与旅游业密切的人,持有最多的保留态度 4。gevat tosum 使用个人访谈方式,对土耳其传统村镇居民感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土耳其居民对 旅游产业持抵触态度,相对于其他地区,其正面感知较少 5。 3 1.4.1.3 古村落旅游地社区问题研究古村落旅游地社区问题研究 marko koscak 以斯洛文尼亚的 trebnje 为例,研究了传统乡村旅游与社区复兴整合发 展问题 6。cevat tosum 认为土耳其传统村镇有必要建立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使旅游更好地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7。 1.4.1.4 古村落旅游地保护研究古村落旅游地保护研究 jose maria fuentes 等调查研究了西班牙中部最古老的酿酒区(ribera de duero)内几 个村落地下建筑遗产酒窖的保护研究 8。 james william jordam对新英格兰北部vermont 度假村进行研究,指出当地人正面临发展乡村旅游业与保护传统文化的两难境地,当地人 正试图通过“假冒民间文化”来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 9。 1.4.1.5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 peter m. burns 等利用非概率样本形式的原始证据,深入研究了 cullar 在执行西班牙 政府制定的改善旅游地品质的可持续性计划时,村民对此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感知 10。hazel tucker 通过分析土耳其村落的旅游关系和好客,讨论关于旅游业摧毁了自身吸引物这个似 非而是的论点,并通过挑战旅游地必须保持真正的传统来迎合旅游者的期望的假设,提出 文化旅游可持续动态观念 11。sanjay k. nepal 认为燃料能源消耗是影响乡村旅游业可持 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对尼泊尔 annapurna 地区乡村的旅游住宿设施所使用的燃料能 源进行调查,这些地区燃料主要是木头和火油,另外,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运用在增长。 能源消耗模式受海拔、住宿容量、能量消耗、能源的多样性、节能技术、规章制度的影响 12。 1.4.2 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综述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综述 1.4.2.1 古村落旅游的基础研究古村落旅游的基础研究 古村落的基础研究包括古村落的定义、资源特点、资源价值等。曹国新认为文化古 村落是指那些遗存至今的,较系统地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设置的村落,认为文化古村落具 有古老性、血缘性、文化的区域性、孑遗性、休眠性、人文优美性,认为文化古村落是在 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遗存至今的,可以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垄断性和可创新 性的人类生态旅游资源,提出应将其明确为独立的一种旅游资源来进行研究和开发 13。卢 松等进一步从村落选址和设计、聚落形态、民居建筑、祠堂和牌坊、徽州古典园林、乡土 4 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对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特征展开了分析 14。 1.4.2.2 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古村落的适度旅游开发一方面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与发扬, 另一方面又能促 进古村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有效转型,推动古村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开发将影响古 村落旅游的发展成败,因此,是我国学者较为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学者们主要是选择具 体案例对其开发现状、开发原则、开发战略等进行研究,以及现有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等。 如卢松等对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旅游开发的原则、 总体定位和开发方向 15。齐学栋(2006)认为古村落或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有两种,一 是内生性开发,一是外部介入性开发,他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对古民居开发中的一些认识 进行了评析,提出开发中要注意社会资本的应用 16。黄郁成等从休闲旅游开发角度,认为 古村落旅游开发主要资源凭借为古村落建筑、古村落的古朴环境、与古村落相适应的村民 的恬淡生活状态、与古村落环境相适应的旅游活动编排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17。 1.4.2.3 古村落旅游资源保护研究古村落旅游资源保护研究 这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其研究思路主要是选择一个具体案例,对其现在保护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提出保护方法。 如万国庆介绍了皖南古村落保护状况和保护经验, 分析皖南古村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开发压力、环境压力、防灾压力、旅游压力,并 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成立民间保护组织及专项基金、发展古 村落旅游、建立文化展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严格制定遗产管理目标及计划 18。 1.4.2.4 古村落旅游影响感知研究古村落旅游影响感知研究 旅游影响感知研究思想来自于国外,主要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释旅游 对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居民对这种影响的感知,并从中寻找制约旅游业发 展的一些因素,为旅游发展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目前我国学者对古村落旅游影响研究来 看,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以正面为主。如卢松等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 从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就业环境、对旅游业发展态度等方面, 尝试进行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研究表明现阶段西递村民对旅游影响所持的态 度以热爱者和有矛盾的支持者为主,对旅游影响持有较强的正面感知,而对其带来的负面 影响虽有一定感知,但较为微弱 19。 5 1.4.2.5 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要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学者遵循可持 续发展的内容和原则,以具体古村落为个案研究对象,探寻其存在的妨碍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如刘昌雪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对皖南 古村落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20。刘莉 等分析了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成立皖南乡村旅游区域联合 体,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参与机制和收入再分配的调整机制,加强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 等 21。章尚正等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指出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旅游 发展存在四大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22。梁玉华等对天龙屯堡的旅游发展模式在促进旅游 持续性发展中所具有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23。 1.4.2.6 有关古村落旅游的其他研究有关古村落旅游的其他研究 主要包括景区管理及管理体制的研究,古村落旅游流及客源市场研究。孙静等以西递 和宏村为例,提出古村落视觉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4。王咏等以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对 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进行分析 25。冯淑华从旅游者知识层次、客源的地理分布两方面 对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并对国际、国内游客的行为模式展开研究 26。 国内外对古村落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有相同点,主要包括古村落保护问题、古村落旅 游影响感知、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但国外学者注重从社区的角度、在调查 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理论来解决各种问题,而国内学者更注重讨论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等 问题。在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方面,绝大多数国内和国外研究者都是对某一个 具体的古村落对象进行研究,但国外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比国内更多,而且国外研究者注重 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某种理念或技术方法,而国内研究者更注重研究某处古村落旅游可持续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6 2. 中国古村落旅游概述中国古村落旅游概述 2.1 古村落的概念 乡村聚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乡村人生产、生活的空间单元。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历史上的村落或消逝、或延存至今。本文所说的古村落是指清以 前(包括清代)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村落,其村落地域基本未变,而且村落环境、建筑、历 史文脉、传统文脉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 27。 2.2 我国古村落的类型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许多保存至今的古村落,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古村落进行不 同的划分: 1) 中国古镇古村游编制组将古村落按文化背景和历史区域分为八类:徽派古村落 群,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江西婺源,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西北古村落群,分布在陕西, 以榆林为代表;北方大院建筑群,分布在山西,以乔家大院为代表;江南水乡古村落群, 分布在浙江、江苏,代表乌镇、周庄;西南古村落群,分布在四川、重庆,以黄龙溪、龚 滩为代表;岭南古村落群,分布在福建、广东,以永仓、赤坎为代表;湘黔古村落群,分 布在湖南、贵州,以凤凰、青岩为代表;南昭古村落群,分布在云南,以和顺为代表 28; 另外,江西是赣文化区域,在历史文化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故此还应该加入赣古村落 群,以江西的流坑为代表;客家是汉族的一个独特支系,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 民俗和感情心态,客家人在国内主要聚集地为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区(有 29 个纯客县) , 故此也应该包括客家古村落群。 2)按照古村落的保护和价值等级可以分为:世界文化遗产型古村落皖南的西递 和宏村;国家级,包括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浙江的俞源、婺 源的理坑等;省级,包括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如婺源的思溪、 虹关等;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未被列入保护级别的古村落。 3)按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可以分为未开发古村落和已开发的古村落(如京西的 石头沟村、西递等) ,其中已开发的古村落又包括初始型、发展型、成长型、成熟型、衰 落型。目前中国已开发旅游的古村落大多处在初始期和发展期。 2.3 我国古村落的特点 1)历史久远。我国延存至今的古村落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有的长达千年。 7 2)浓厚的宗族文化。封建社会是我国宗族文化发挥到极致的阶段。在我国,许多古村落 都是聚族而居的,村中设有自己的宗祠、族谱等。在婺源就保留了许多的宗祠和少数族谱, 如汪口俞氏宗祠、百柱宗祠等。浙江诸葛村人至今还保留祭祀诸葛亮、每年到祠堂聆听祖 训的活动。 3) “天人合一”的境界。古村落的先人在选址、建村时都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追求 “天人合一”的境界。 4)可游可居。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在乡村生活的除了农民之外,还有许多文化精英, 他们用他们的学识,利用村落的自然环境特点,着力为全村人营造了一个“山深人不觉, 全村同在画中居”的村落环境。 5)浓郁的地域文化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个性。我国的古村落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表 现在其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而在细节上,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宗族文化等的 影响,又会形成各村自己的特点。 6)不可再生性。古村落历史的悠久性和其在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独立个性、文脉,决定 了古村落的不可再生性。 7)稀缺性。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但由于战争、迁徙、经济衰退以及砖木或木结构 建筑不易保存等多种因素,再加上现代化文明的侵蚀,能延续至今的古村落很少。 8)脆弱性。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化发展、城镇化、古建筑的自身风化等因 素都会对古村落造成破坏,造成很多古村落或快或慢的消亡。 2.4 古村落旅游概述 2.4.1 古村落旅游的定义古村落旅游的定义 古村落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是指以遗留至今的古代乡村聚落文化、建筑文化、 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民风民俗、等古文化为核心旅游吸引物,设计和开展观光、科考、研 修、休闲等类型的旅游活动。 2.4.2 古村落旅游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及作用古村落旅游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及作用 与千村一面的现代乡村相比,古村落是封建社会时期生活在乡村的文化精英及普通村 民们所营造的,其选址、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村落景观的营造等,都强烈体现了 建筑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地域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古村落旅 游是现代游客到古村落中体验传统的村落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深厚、多样、灿烂, 古村落在满足游客探幽寻奇的同时,还对游客具有爱国爱乡的教育功能。 延存至今的古村落依然是乡村聚落,是现代乡村的一部分。古村落旅游也是乡村旅游 8 的主要构成之一。 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形式、 文化内容和内涵, 是乡村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主要力量。 2.4.3 我国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原因我国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原因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 越来越多条件优越和价值高的古村落都进行了旅游开发, 发展旅游一方面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古村落的价值,推动古村落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使古村 落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古村落旅游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1)借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乡 村日益成为城镇人的旅游新宠,在这种巨大需求下,我国乡村旅游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迅 速兴起,发展迅速。在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古村落作为遗存至今的乡村聚落, 是乡村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自然成为乡村旅游的一支独秀。 2)学术界和新闻界的讨论和宣传。古村落能遗存至今大多是由于处于现代交通闭塞 之处,与外界交往甚少。许多古村落都是由于学术界的研究而被新闻媒体传播,从而被普 通公众认识。例如浙江诸葛村是因为 1993 年 10 月 13 日,全国第七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在诸葛村举行,兰溪市的徐国平、陈星两位先生,向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诸葛村落布局与 八卦八阵图关系考略一文,认为诸葛村的布局是“完整的九宫八卦图形” 。这一观点, 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29。 诸葛村也于 1996 年 11 月 20 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成为旅游热点。 3)资源的独特。我国古村落是在几千年的文明积累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它真实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考价值等;使今人能透过这些 保存下来的物质和文化遗产了解当时社会的乡村生活,符合今人访古探幽寻奇的心理需求 和文化需求。 4)政府的推动。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政府是主导力量,这在古村落旅游发展中 也不例外。乡村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点,如何推动乡村社会发展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 大事。 而发展旅游业不仅能给地方增收, 而且其广泛的产业关联效应能激活地方经济活力。 古村落因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自然受到政府的青睐。在中央提出把旅 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将有特色的古村落推出,大力发展古村 落旅游。 5)示范效应。通过旅游业而发展起来的古村落,成为其它古村落的示范者,推动了 全国各地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热潮。 9 3.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3.1 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是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多地生产物质财 富的活动 30。在这一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类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通过对资源 的掠夺性开发创造了前人所无法比拟的巨大物质财富。但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和自然环境 的不断恶化。 这种局面迫使人类开始以理性思维来重新思考经济增长与环境、 社会的关系, 探寻新的发展观。1987 年以布伦特兰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 来 ,标志着“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新的发展概念正式提出,并迅速被各国响应,应用到 各个领域。根据报告中所作的权威解释,所谓“可持续性”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 可持续旅游发展概念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旅游业中的延伸。1989 年 4 月,由众多国家 参与的各国议会大会在荷兰海牙召开,会上第一次明确而正式地提出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 口号。1990 年在加拿大召开的 globe90 国际大会上,阐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 框架和主要目标。1995 年 4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 牙召开“旅游可持续发展世界会议” ,通过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及旅游可持续发 展行动计划 ,提供了一套行为准则和各国推广可持续旅游的具体操作程序。31 旅游可持续发展虽然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同,但至今为止对可持续旅游的概念还没 有统一表述。众多的学者和组织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定义,例如: 可持续旅游是减少目的地旅游业、来访游客、当地环境及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张和摩擦 的一种 (发展旅游业的) 积极方式。 这种方式致力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长久生存和 (旅 游业的)不断发展。 (bramwell and lane,1993)32。 可持续旅游寻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游客与旅游接待地社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并由 此达到一种能够使旅游业持续发展而不会导致资源耗竭、欺骗游客和剥削当地居民的状 态。 (english tourism board,1991)33。 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社区的 需求。它应该导致以如下形式管理所有的资源:在保持文化的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经济、社会和审美的需求得到满足(wto,1996)34。 虽然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表述方式不一样,但其内涵是一致的,都是要求在旅 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地区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 的和谐。 10 3.2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目标 3.2.1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 发展旅游业是有效保护和利用古村落资源的途径之一。对于选择发展旅游业的古村落 而言,其旅游是否保持可持续性,关系到古村落的未来。 根据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所谓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和增强古村 落未来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合理开发,以此不断满足当代旅 游者和古村落居民的利益需求,实现对古村落文化及周边环境的保护。 3.2.2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古村落资源的可持续性。古村落完好的古文化和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是古村落发 展旅游业的基础。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护和修缮村落中古宅、古桥、宗祠等 古建筑;保护古村落的建筑空间体系;利用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等保护古村落所处地域自 然生态的多样性、原生性,并使之不断得到改善。 2)古村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古村落通过发展旅游业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为发展 旅游业而支付的各类成本;不妨碍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5 古村落旅游经济要保持持 续稳定的合理增长;古村落居民的收入要随着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不断为村民提 高经济福利。 3)古村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古村落在吸纳旅游者来访时,其各项社会职能维持正 常运转,社会和谐;在与外来文化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在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推动自身文化的发展;36 村落居民间贫富差距控制在 合理的范围内;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古村落社区、旅游者之间和谐相处。 3.3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3.1 是保护古村落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需要是保护古村落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需要 古村落是在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遗存至今的一种特殊而又极其脆弱的旅游资源,在现代 文明和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的作用下,古村落的聚落景观和地域文化极易消亡。而古村落 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古村落进行合理旅游开发,这符合对资源 进行永续利用的原则。 11 3.3.2 有利于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问题。 而我国古村落大多分布在古代乡村经济文化相对发达,但近现代交通重心发生偏移之处; 或分布在区域环境相对偏僻独立之处;或分布在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形险要之处 27。这些 古村落往往交通区位条件不理想, 现代经济较为落后, 也因此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已被实践证明是改变乡村经济结构,繁荣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古村落旅游的可 持续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居民生活质量和村落 环境的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和经济结构的转变,最终推动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3.3.3 有利于传统乡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传统乡土文化的发扬光大 经过几千年的物质、文化的积累,中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村聚落群体。它们土生土 长,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表现出了因地制宜、因本身特点而形成个性的独立自主 性。这种文化地域性和文化个性是古村落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所必须深入挖掘并开发成 旅游产品的。在挖掘、开发的过程中就是对传统文化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将开发出的旅 游产品推向旅游市场的过程就是为传统乡土文化寻找到了一个继续生存的出口,而旅游者 享用这顿旅游文化大餐的过程就是体验传统乡土文化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乡土文 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3.3.4 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我国古村落的结构和面貌是与地理环境、文化景观、经济基础、历史传统、社会习俗 等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结合而成的 37,故此每个古村落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而现在农 村居民在长期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影响下形成的城市价值观,使乡村居民要求摆脱乡村身 份、享受城市生活,这就使我国的许多乡村聚落丧失了乡村个性,变成“乡不乡、城不城” 的没有文化个性的乡村聚落。 实行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维持古村落的文化个性。那么这种表现、维持、 建设的经验,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吸收乡土文化的精髓、建设有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 精神的个性乡村聚落提供了借鉴。旅游活动的持续开展,也会使村民对乡土价值观进行再 认识,对村民主动建设乡土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3.3.5 有利于对村民和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对村民和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 、 “以天道质人事” 、 “以人事观天道”的思维观。故此 古村落在选址、规划、布局和建设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人与自 12 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37。 古村落旅游实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要维持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生活在古 村落的现代村民在或主动、或被动维持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时,也就加强了他们的 生态意识;而游客在参观、欣赏这种美丽的传统乡村聚落的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感受到 传统朴素的生态观。 3.4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 保护 发展 辅助机制 政 民 古 旅 旅 人 区 政 府 间 村 游 游 力 域 府 保 保 落 经 管 资 合 护 护 旅 营 理 源 作 游 机 机 开 制 制 发 政 法 策 律 法 规 图 3-1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图 13 如上图所示,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主要包括保护、发展及与之相适应的辅助机 制。古村落中的古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