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中国对日本飞鸟奈良时代服饰制度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莓对b 本飞鸟奈良时代鼹饰韵麦魄影响 论文摘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日本 曾经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节,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各个领域的先进文化, 模仿中国建立起律令制封建国家,营造出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景观。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服饰不仅仅用于蔽体,还象征着身份、阶级地位和礼法 秩序,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服饰制度是政治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 着对中国政治、经济等制度的学习,日本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服饰制度改革。 这场改革主要集中在飞鸟、奈良两个时代。这一时期是日本全面向中国学习,由 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键时期。 本文要关注的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对飞鸟1 、奈良2 时代诸次服饰制 度改革的影响。笔者在吸收先行研究成果,综合利用两国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 飞鸟、奈良两朝历次服饰改革出发,多角度分析中国对日本服饰制度的深远影响。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主要由以下章节组成: 第一章绪论部分。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律令制度下日本服饰的研究史回 顾,是对学术界的先行研究成果的总结。第二节,介绍日本律令制度的源流。 第二章为“从律令制角度来看日本衣服令”。首先介绍养老律令的衣 服令;其次,介绍日本的衣服令中礼服、朝服之制,以及与中国的渊源关系。 再次,介绍日本天皇的服饰,探索衮冕十二章在日本的传承过程;最后指出日本 衣服令的实质。 第三章为“中国服色制度对日本的影响”。首先介绍中国服色制度渊源,其 次介绍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历次服色制度变革,比如冠位十二阶、大化之制等。 然后通过对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服色序列的分析,探求中日两国服色序列差异 的原因。 最后总结飞鸟、奈良朝服饰改革的历史地位和深远意义。指出飞鸟、奈良时 代日本对中国服饰制度的学习是一场由上层统治者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日本通过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学习,引进并建立了唐风化的服饰制度,通过服饰制 度的建立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1 飞鸟时代( 5 3 8 1 1 0 ) :涵盖佛教公传( 5 3 8 年) 至平城迁都( 7 1 0 年) 近2 0 0 年。 2 奈良时代( 7 1 0 - 7 9 4 ) :始于和制二年( 7 1 0 年) 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至延历十三年( 7 9 4 年) 桓武天璧 迁都平安京。 2 中国对b 本飞鸟奈良时代暇饰翻麦的影响 萧文要旨 中日而国f 壹一衣带水。瞵邦南9 、文化交流。屋史法畏”。雁史。上t 、日本慷自,o 百何度屯中国l :使筋老派遣l ,t 、政治、径涛、科学技衍、法露拯p 各镇域。先逢的拯文化 爱学凡、中国营害担r 律令制国家玺建百t 、辉加l ”古典文化口) 景觎老喾造l t c 。 中国。封建社会、服鲕悖体老覆j 二邑忙用”否定时法堙 、身分、陪赧地位巴礼 饿作法。秩序老象徼l ,t 、澡”文化。内包老舍劫 ”石。中国。服筋制度法政治制度。重 要堙礴成部分t 南_ ;5 。中国。政治、轻济睹制度k 对中否学留k 伴,) - c 、日本炷上自、6 下亲 t 服饰制度。改革老始幻把。二。改革洁主旺采扁、奈良畴代i 二集中中否。:o 畴期洼日本 舻全面的l :中国汇学七、奴糠制。杜会自、岛封建制度。社会l 二耘化中否肝心经畴期t 扬否。 拙作舻阴心老持。力慷、二。蜃史背景。下t 、中国艄最息、奈良畴代。诗回。服鲕制 度改革汇粤之危影罂扬否。肇者炫先行力研究成果老吸收l ,百、而国。文献资料老稔合的 k 利用中否基磁力上、采岛、奈良睛代。服饰改革自、岛始扔、多角的i :中国舻日本力服饰 制度汇粤之否深速敬影誓惫分析于否。 全文吐3 - 0 0 9 部分k 分时 、主k 以下。章筋加6 耩成中五: 第l 章瞳、序狳。部分。本章洼2 鲕k 分盱否。第l 筋法律余制度。下t 日本服饰研究 史。回盾t 、学衍界。先行研究成果。裕括t 南否。第2 饰、日本。律令制度。源流岔褶介 中否。 第2 章肚、律令制。角度自、6 日本。衣服余孝兄否。宝矿r 菱老律令jor 衣服令j 老 轺介矿否。次5 二、日本力衣服余。礼服、朝服。制意轺介l t 、及邗中国主。渊源阴像象籍 介中否。毛扎自、b 、天皇。服饰老耜介l 、褒冕十二章舻日本 - t a 承寸否遇程老探求中。 最後k 日本。衣服令。夷赁老示寸o 第3 章i 主、r 中国力服色制度舻日本汇粤定否影罄jt 南丕。圭矿中国。服色制度。溯 源老貂介l ,r 、次慷日本。最息、奈良畴代。服色制度。銮革老耜介寸否。七岂克瞪冠位十 二陪、大化。制瑷p 。毛扎自、6 日本。录扁、奈良聘代。服色序列老分析l 、中日而国。 服色序列自相遘中否原因老探求中否。 最後i 二最息、奈良畴代。服饰改革力魇史地位皂深逮拯意蓑电稔括中否。录扁、奈良畴 代口) 日本郁中国。服饰制度仁支中中石学留法、上居。梳治者自、5 凳起中否政治改革t 扔9 、 日本埴中国。政治制度汇封穸否学翟老通l 、唐凰化。服饰制度乏孽入l , 、服鲕制度。 礓立老通l 二 日本。封建化遏程电促建l 惫。 3 中国对8 本飞鸟亲良时代暇镑铷度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日本 曾经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节,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各个领域的先进文化, 模仿中国建立起律令制封建国家,营造出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景观。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服饰不仅仅用于蔽体,还象征着身份、阶级地位和礼法 秩序,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服饰制度是政治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 着对中国政治、经济等制度的学习,日本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服饰制度改革。 这场改革主要集中在飞鸟1 、奈良2 两个时代。这一时期是日本全面向中国学习, 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键时期。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东亚政治格局,以及日本服饰改革的时代背景。 公元5 8 9 年,隋灭陈结束了数世纪的南北朝分裂,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 家。这一事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东亚的政治格局为之一变。圣德 太子在内忧外患中执掌推古朝政,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他对外派出遣隋使, 开拓与大陆的直接交通,吸纳先进文化以图上进;对内实施制度改革,制定宪法 和冠位十二阶,集权天皇以固根基3 。圣德太子的改革,为后来日本建立中央集 权制奠定了思想基础。 _ 公元6 1 8 年,隋亡唐兴,中国迎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王朝营建起一 个西达中亚、东临大海、北接西伯利亚、南抵安南的庞大帝国。而且,唐帝国以 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灿烂的文化强烈吸引着周边国家,在东亚形成一个具 有强大向心力的唐文化圈。渤海、新罗、高句丽、百济相继纳入唐朝的册封体制 之下,日本也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拥有百万人口的唐都 长安,云集着各国商人、留学生和朝贡使节,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归国留学生传授隋唐封建制的影响下,中大兄皇子( 后即位为天智天皇) 和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推翻了外戚苏我氏专权。随后推行大化革新( 6 4 5 年) , 以唐朝为楷模,正式宣布实施班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七色十三阶冠位制,奠定 1 飞鸟时代( 5 3 8 7 1 0 ) :涵盖佛教公传( 5 3 8 年) 至平城迁都( 7 1 0 年) 近2 0 0 年。 绦良时代( 7 1 0 - - 7 9 4 ) :始于和铜三年( 7 1 0 年) 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至延协十三年( 7 9 4 年) 桓武天皇 迁都平安京。 3 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出版,p 1 4 5 5 中亘对b 本飞鸟奈良时代骚饰锄裹的影响 了律令制度的基础。此后七色十三阶冠位制又发展成为冠位十九阶和廿六阶,反 映出律令制度体系下官僚机构的迅速整备。 天智二年( 6 6 3 年) 的白村江海战,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日本 在白村江海战中败北,唐和新罗联军获胜。百济、高丽相继亡国,新罗开始积极 引进唐文化,走向繁荣。从此,日本对外政策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白村江海战后,中日关系一度陷入低潮。这一时期日本致力于内政改革, 消化沉积已久的中国南北朝文化;另方面做好全面模仿隋唐文化的准备。8 世 纪初,经过大化革新洗礼的日本,派出第八次遣唐使,以全新面貌出现在国际舞 台。 遣唐使自舒明二年( 6 3 0 年) 开始派遣,宽平六年( 8 9 4 年) 废止,约2 6 0 年问共任命了2 0 次。其中四次因故停止,实际成行为1 6 次。遣唐使主要分为 前后两期,以白村江海战( 6 6 3 年) 为分界线,前期遣唐使集中在7 世纪,可以 看作遣隋使的延续;后期从8 世纪初至9 世纪末,船只增至四艘,乘员超过5 0 0 人。经过这十几次大规模的交往,日本广泛地吸收了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 方面的成就,在国内掀起一场空前的唐风化运动。 奈良时代( 7 1 0 - 7 8 4 ) 依托飞鸟时代( 5 3 8 7 1 0 ) 构建的律令制度基架,如 饥似渴地吸纳唐朝的先进文化,在不到1 0 0 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营造出辉煌灿 烂的古典文化景观。和睦的国际关系与良好的竞争心态,使日本的文明进程出现 又一次飞跃。 本文要关注的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对日本服饰制度的建立所产生的 影响。笔者在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两国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 飞鸟、奈良两朝历次服饰改革的律令出发,分析中国对日本服饰制度的深远影响。 第一节:律令制度下日本服饰的研究史回顾 就像所有的历史研究一样,服饰研究也是从努力确定历史事实出发的。追求 关于遣唐使的次数,史学界众说纷纭。王勇教授认为,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t 自6 3 0 年毫8 9 4 年的约2 6 0 年问,日本共任命过2 0 次遭居使,其中三次为送唐客使,一次为迎入唐大使使, 【| 次闻故中止,实际成行 为1 6 次。见王勇所著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出版,p 1 9 2 6 t 中国对8 本飞鸟奈蠢时代鼹饰翩整的影响 基于事实的、正确且精密的知识,无疑是服饰研究的重要基础。服饰的形成有许 多外部条件,如风土、社会制度、经济、技术等等。然而服饰并不是聚集齐了这 么多条件就可以产生的,而是在此基础上,由人们有意识的选择形成的。朝服、 祭服、礼服、丧服,种种服饰都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蕴涵 其中。服饰与律令制度、儒家思想以及民族文化心理,都有深刻的联系。 服饰制度作为律令制度的一环,通过直观的形式反映人们的意识,再现了当 时人们的精神空间。服饰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创造出各种服饰的人的想法。 国外日本服饰领域的研究,主要有武田佐知子的古代国家的形成和衣服制 ( 东京:吉川弘文馆,1 9 8 4 年出版。) ,关根真隆的奈良朝服饰的研究( 东京: 吉川弘文馆,1 9 7 4 出版。) ,谷田阅次、小池三枝合著的日本服饰史( 东京: 光生馆,2 0 0 0 年出版) ,以及增田美子的古代服饰的研究从绳文至奈良时 代( 东京:源流社,1 9 9 5 年出版) 等等。 武田佐知子从“计帐”簿子对农民身体特征的描述,联想到“没有被描述的 部位是被衣服所覆盖的”这一点上,从而推测出奈良时期庶民的衣着状况;而且 还从宏观上指出,朝廷的礼服( 衮冕十二章) 是采用周代的传统,朝服是取自大 陆西北方的胡服系统( 圆领缺胯袍、乌皮履) ,而庶民则采用了南亚稻作民的典 型服饰( 贯头衣) 。此外,武田氏还应用了大量的中国史料,详细分析了中日两 国的服色制度,并综合朝鲜半岛的史料,从“礼的秩序”和“唐令继受”的角度, 对服饰制度的形成展开了详细论述。 增田美子的著作,主要参考了万叶集、续日本纪、养老律令等史料, 详细分析了日本人的色彩观:细致阐述了奈良时代礼服、朝服、公服的具体特征, 关于服色规则、礼冠、位袋、位阶变迁等,做了很多表格。她对织物和染色技术 方面也有很细致入微的研究。 关根真隆主要依靠正仓院的文物,从染织开始介绍,随后描述了奈良时期历 次服制改革过程,注意到了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以及遣隋使的影响。此书主要 描述的是各类衣服的详细形制,这跟他注重文物的实证主义学风有关。 国内研究中国服饰的有沈从文、周锡保等学者。但关于日本服饰的研究比较 少,如崔蕾、张志春合著的学术论文从汉唐中日文化交流史看中国服饰对日本 服饰的影响( 收入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 0 0 1 年0 4 期) 。研究唐代服饰的 7 中国对b 本飞鸟奈良时代鼹馋铂囊韵影响 比较多些,比如李怡唐代汉族男子服饰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 学位论文) ,祁嘉华唐代女性服饰的美学风格( 收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1 9 9 6 年0 6 期) 。高扬唐代妇女服饰述略( 收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1 9 9 8 年0 3 期) 。研究日本律令制度的,有刘敬者日本律令官制对隋 唐宫制的继承与创新( 收入河北法学,2 0 0 0 年0 l 期) ,徐建新古代日本 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 收入世界历史,2 0 0 1 年0 6 期) 等等,但专门研 究日本律令制中衣服令的则很少见。 本文在吸取先辈研究成果,综合利用两国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对律令条文 本身的诠释出发,探索日本服饰制度建立的过程,以及对中国服饰的继承创新关 系。下面我们先从日本律令制度的源流开始讲起。 第二节:日本律令制度的源流 “律令制”是日本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概念,是古代东亚世界的构成要素之一。 律,相当于刑法,大抵模仿唐律,但是吸收了日本固有维持秩序的制度;令,相 当于行政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备受重视。格,是律令条文应时势而作出的改变, 是暂定的;式,则是细则。七世纪初的诸项改革( 推古朝改革大化革新) ,为律 令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日本学者欲考察中国是何时确立律令制度的,却发现中国史学界不太提“律 令制”这个概念。在中国,律令是礼、习惯法等诸法,与法家、儒家的法思想合 并而成的,属于中国法的一部分( 石上1 9 9 2 ) 1 。中国是以“律”为中心的,令 和格式都是从“律”派生出来的副法( 池瑶1 9 6 7 ) 2 。律令在中国( 秦汉明清) , 的作用是贯穿时代的( 宫崎1 9 7 7 ) 3 。律令法在特定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 , 石上英一:作 令国家论( 1 9 9 3 年) 、比较律令制论( 1 9 9 2 年) ,收入律令国家和社会构造j ,东京: 名著刊行会,1 9 9 6 年出版。 2 池田温:中国律令和官员机构,收入 近现代亚洲的法与社会,东京:劲草书房。1 9 6 7 年出版。 律令官制的成立。收入岩波讲座世界历史5 ,东京;岩波书店,1 9 7 0 年出版。 中国古代籍l 帐研究,表京;东大出版会,1 9 7 9 年出版。 唐令和日本令( 一) ( 三) ,收入刨价夫学人文论集,七十一十二,1 9 9 5 1 9 9 9 z 0 0 0 年出版。 律令制,收入谷川道雄等编魏晋南北朝帑庸 | 寺代史的摹本问题,东京:汲古书院,1 9 9 7 年出版。 3 宫崎市定:中国史上下,岩波书店,1 9 7 7 1 9 7 6 。律令研究会编译往日本律令五八唐律疏议详往 篇一四,东京:东京堂出版,1 9 7 9 1 9 9 6 年出版。 b 中国对日本飞鸟奈蘸时代鼹馋裁度的影响 作为国家法具有优越性( 中田薰1 9 5 1 、仁井田2 1 9 6 2 、池田1 9 6 7 ) 。 目前在日本古代史研究中的律令制研究,是关注日、唐律令的差异,藉此发 现日本律令的独特性,并以此探讨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固有形态。日本律令的研究 方法,是一种和中国律令相比较的研究方法。日本学者们从有限的残存史料中复 原中日律令,再参照中日的社会构造,历史条件,对其内容进行探讨,这项工作 已经进行了大约五十多年。 唐朝律令格式,随着历史变迁,散佚较多。日本古代模仿唐朝实行律令制, 故可依据日令还原唐令中散佚的部分。1 9 3 3 年,仁井田隍出版了唐令拾遗( 东 大出版会、1 9 3 3 年出版) ,极大地推进了唐史研究。此后半个多世纪,许多学者 都在深入发掘史料,试图补充还原唐令,但由于仁井田隧已经做了细致的整体收 集,故继续此项工程就十分宏大艰难。池田温为仁井田学生,而克绍其业。池田 主持的研究班子,集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各种新发现史料,历时十余年,著成唐 令拾遗补( 东大出版会、1 9 9 7 年出版) ,堪称唐代法制史研究划时代的煌煌巨 著。在已知中日两国文献范围内,为唐令研究之经典。 关于日本律令制度的源流,推古朝圣德太子执政时期颁布的宪法十七条, 是最早出现的类似律令的条文。据类聚三代格3 中的格式序( 弘仁格式序) 记载: “推古天皇十二年,上宫太子亲作宪法十七个条。国家制法自兹始焉。 降至天智天皇元年,制令廿二卷世人所谓近江朝廷之令也爰逮文武天皇 大宝元年,赠太政大臣正一位,藤原朝臣不比等奉敕撰律六卷,令十一卷。 养老二年,复同大臣不比等奉敕更撰律令,各为十卷。4 i 于世律令是也。” 宪法十七条集中反映出圣德太子的政治理念和改革蓝图,内容糅合儒家 和佛教思想,主要是对各级官员明示为官之道,劝诫向善绝恶,不具有不可违逆 的法律约束。宪法十七条实为官员守则。 1 中田薰:古法杂观( 1 9 5 1 年) ,收入法制史论集四,东京:岩波书店,1 9 6 4 年出版。 2 仁井田升:唐令抬遗,东京:开明堂,1 9 3 3 年出版。中国法制史研究,东京:东大出版会,1 9 5 9 1 9 6 4 年 池田温编辑代表唐令抬遗补,东京;东大出版会,1 9 9 7 年出版。 类聚三代格:将弘仁格,贞观格、延喜格的内容按官司部门分类集成,将内容类聚编纂面成。据本 朝书籍目录记载有3 0 卷。成书年代爿i 明。 9 串国对日本飞鸟奈建耐代鼹馋韵囊韵影响 6 4 5 年的大化革新,使日本开始转变为封建社会。大化革新深受唐朝的影响, 注意制定法律,将改革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事实上,在改革的同时, 大化革新政府就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了系列的简单法令,如官制上的二官八省一 台制、国郡里制、班田制、租庸调制等。新政权稳定之后,从6 6 8 年始,以中臣 镰足为首,参考大化以来的法令,编成2 2 卷近江令。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 的成文法典1 。6 8 1 年,天武天皇以此令为基础编成净御原令的新法典2 。净 御原令原文今已不存,内容和后世的大宝令近似( “大略以净御原朝廷为 准正”) 。由于日本书纪上对近江令无明确记述,所以近代学者多认为日 本的律令制是从飞鸟净御原令开始的。 至8 世纪,日本的律令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期。7 0 0 年,文武天皇任命刑部 亲王,藤原不比等、粟田真人等撰定律令。7 0 1 年正式完成了著名的大宝律令 3 ,共计律6 卷,令1 1 卷。7 0 1 年大宝律令的制定,是大化革新以来各朝法 制建设的必然总结,也是吸收和消化唐制的结果,标志着日本中央集权封建制度 的确立。大宝律令今己不存,内容多保留在养老律令中。 7 1 8 年,由大臣藤原不比等负责主持,在大宝律令的基础上,参照唐永 徽令编纂了养老律令。因时值元正天皇养老二年,故称养老律令。共有 律、令各1 0 卷。此次编纂删除了大宝律令中的冗文赘句,也将唐律中不适 应日本国情之处加以改动。养老律令于7 5 7 年( 天平宝字元年) 正式实施,其 内容大部分保留在官撰注释书令义解4 和集诸家注释之长的令集解5 当中。 此外,律令颁布后,往往以敕、格的形式进行局部修正。临时发布的诏敕和 太政官符之类称为“格”;律令和“格”的施行细目称为“式”。7 0 1 年( 大宝元 年) 到8 1 9 年( 弘仁十年) 的格和式在8 2 0 年汇编成一部新的法典,称弘仁格 据藤氏家传记载;天智七年( 6 5 8 年) 。帝令大臣撰述礼仪、刊定律令。” 2 净御腺令:壬申之乱( 6 7 2 年) 后,天武天皇和鸬野皇后取得统治地位,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孳6 8 5 年,宣布更改诸氏的族姓,实行了。八色之姓”。6 8 6 年又更改爵位之号,实行新的阶位制,遂使有才干的、 在。壬申之乱”中有战功的人能够晋级,甥位。6 9 0 年公布了考仕令规定各级官吏接任职业绩分为九 等。天武十年( 6 8 1 年) ,天皇下令编纂新的厦高律令( “联今更欲定律令改法式”) ,定名为飞鸟净御原 朝廷令,这项工作到持统三年( 6 8 9 年) 才正式完成。天武天皇去世后,鸬野皇后于6 9 0 年正式即位,称 持统天皇。持统天皇继承了天智、天武天皇的革新工作,6 8 9 年6 月,她将天武天皇时已编纂的飞鸟净 御原令2 2 卷,再加咀整理并颁布各司,付诸实施。 3 续日本纪养老三年十月辛丑条记载;。降至近江之世,驰张悉各。迄于藤原之朝,颇有增损,由行无 改。以为恒法”。“近江之世,驰张悉备指的是近江令,“迄于藤原之朝,颇有增损,由行无改以为 恒法”指的是大宝律令。 1 令义解:成书于天长十年( 8 3 3 年为葬老律令的公定往释书( 准同于法律) 。 。令集解:亦为养老律令的件释* ,撰者为惟宗直本。他集成备家往释之大成,于延喜年问编纂完 成。 1 0 中国霹g 本飞鸟奈良时代鼹饰翱受的影响 和弘仁式;8 6 9 年编成贞观格( 为弘仁格以后的格的集成) ,8 7 1 年编成贞 观式;9 0 7 年,编成延喜格( 贞观格以后的格的集成) ,9 2 7 年编成延喜式。 有学者认为,平安初期汇集和制定格式,是由于格式具有代替律令的意义,将平 安初期到院政时代这一时期称为格式时代。 1 l t 中罾起b 本飞鸟奈蘸时代暇饰翻麦钧影响 第二章:从律令制角度来看日本衣服令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人们现实生活、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缩影。 而且,其形成还与风土、社会制度、经济、技术等外部条件相关。纵观历史,任 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都与当时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关,而政治本身又 反过来作用于文化领域,影响着服饰发生变化。 服饰制度作为律令制度的重要一环,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国封建社 会,衣冠与正朔,代表着封建王朝文化的正统,而且还是衡量周边国家文明开化 程度的标志。使节所到之处,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古代东亚地区深受中国影 响,李氏朝鲜的徐屠正曾作诗云:“明皇若闯三韩事,文物衣冠上国厨”。 日本也是如此。为了在政治上加强皇室力量,排除豪族势力,使古代日本 从部落式的氏族制度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推古天皇十一年( 6 0 3 年) , 圣德太子仿效隋制,颁布“冠位十二阶”,制定了宫趸用冠和相应服色。随后, 日本服饰制度历经大化革新,以及天武、持统之制,终于在7 0 0 年大宝律令 完成时得以完善。大宝律令的制定标志着日本封建制度的确立。 大宝律令今已散佚,不过内容大部分保留在后来的养老律令中。 养老律令的内容,可以根据其官撰注释书令义解( 天长十年撰,即8 3 3 年) 及诸注释的集大成之作令集解( 延喜年中,9 0 1 。9 2 3 年,惟宗直本撰) 得知。更因为令集解中的古记是根据大宝令的注释得来,所以可以根据 养老律令来推定大宝律令的内容。 第一节: 养老律令的 衣服令 7 1 8 年,由大臣蘑原不比等主持,在大宝律令的基础上,参照唐永徽 令编纂了养老律令。其中衣服令详细规定了礼服、朝服、制服的种类 和着用场合。 礼服为五位以上官员,出席即位、大尝会( 天皇即位年的新尝会) 、元旦朝 贺等宫廷重要仪式时所着用。朝服是有位阶官员的朝廷公事之服,制服是无位的 中国对b 本飞鸟奈照时代暇饰翩囊的影响 人员的朝廷出仕之服。据青木和夫考证1 ,养老年间日本全国五位以上的贵族不 过一百多人,三位以上的公卿十数入而已。由此可知,当时礼服的着用人数是非 常有限的。 礼服取法于汉代以来中国的祭服,用于皇太子、亲王、诸王,以及五位以上 的文官、武宫、女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养老律令中关于礼服形制的具体 记载。 皇太子礼服: 礼服冠,黄丹衣。牙笏,白祷,白带深紫纱褶,锦袜,乌皮舄。 亲王君乙月良: 一品礼服冠。四品以上,每品各有。 u 艮: 别制深紫衣,牙笏,白祷,条带。深绿纱褶,锦袜,乌皮舄。佩绶玉 佩。 诸王礼服: 一位礼服冠五位以上。每位及阶各有别制。诸臣准此深紫衣,牙 笏,白祷,条带。深绿纱褶,锦袜,乌皮舄二位以下五位以上,并浅紫衣。 以外皆同一位服。五位以上佩绶,三位以上加玉佩。诸臣准此 诸臣礼服: 一位礼服冠。深紫衣,牙笏,白祷,条带。深缥纱褶,锦袜,鸟皮舄。 三位以上,浅紫衣。四位,深绯衣五位,浅绯衣以外并同一住服。大祀 大尝元日,则服之。 内亲王礼服: 一品礼服宝髻。四品以上,每品各有别制深紫衣,苏方深紫纰2 带, 浅绿褶。苏方深浅紫绿缬3 裙,锦袜,绿舄。饰以金银。 女王礼服: 。青术和夫:日本的历史3 奈良之都,中公文库,p 1 2 2 4 。 2 龇:( p i ) 布帛、丝缕等破坏披散 d i s h e v e l 。如;纰疏( 布帛经纬松散) ;纰薄( 布帛之类丝缕稀疏) ; 纰缦( 经纬稀疏的帛) ;纰颓( 布南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 ;纰软( 稀疏棠软) ( p 1 ) 存农冠或 旗帜上镶边。“绌,饰也。”尔雅。“票丝纰之。”诗藤风干旄。“纰以爵书六寸。”札记杂记。注: “在旁日纰。” 3 缬( x i ) :中国古代的一种印染方法。唐玄应一切经音义:“缬,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 1 3 中国对8 本飞鸟奈趋时代强饰翻度的影响 一位礼服宝髻五位以上,每位及阶,各有别制内命妇准此深紫衣。 五位以上,皆浅紫衣。自余准内命妇服制,唯褶同内亲王 内命妇礼服: 一位礼服宝髻。深紫衣,苏方深紫纰带,浅缥褶。苏方深浅紫绿缬裙, 锦袜,绿舄,饰以金银。三位以上,浅紫衣,苏方浅紫深浅绿缬裙自余并 准一位四住,深绯衣,浅紫深绿纰带,鸟舄 皇太子以下文官的礼服,是由礼服冠、衣、白榜、带、纱褶、锦袜、乌皮舄、 绶、玉佩等组成,手持象牙笏。衣和褶的颜色依位阶而定。 礼服冠的样式,据平安初期贞观( 8 5 9 8 7 6 年) 的仪式一书记载,以黑 罗为底衬,装饰以金银珠玉。冠的正面根据位阶不同,饰有四神( 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 以及凤凰、麒麟等。皇太子的s u j 冠形制不明。 关于礼服服色,皇太子为黄丹;亲王、诸王、诸臣一位者为深紫;诸王二位 以下及诸臣二、三位者为浅紫;四位为深绯;五位为浅绯。 礼服的形制据推测为垂领大袖,白榜为白绢质地。纱褶是穿在榜之上的,有 褶皱,类似裳,具体可见天寿国绣帐里面的官员所着。纱褶皇太子用深紫色, 亲王、诸王用深绿、诸臣用深缥。乌皮舄为黑革所制。绶是以彩色丝织成的带状 装饰品,玉佩是三位以上所用的玉垂饰,穿着时两者都系在腰带上,绶在左侧, 玉佩在右侧。 内亲王、女王、女官内命妇的礼服,是由宝髻、衣、纰带、褶、缬裙,锦袜、 舄等组成。宝髻以金银珠玉装饰,衣为垂领大袖样式。衣色准同男子,各有等级。 褶的颜色,内亲王,女王用浅绿,内命妇用浅缥。男子的褶色为深绿和深缥,男 女的褶色有色彩浓淡的区别。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养老律令中关于朝服的规定 朝服: “一品以下,五位以上,并皂罗头巾,衣色同礼服。牙笏,白祷,金银 装腰带,白袜,乌皮履。六位,深绿衣。七位,浅绿衣八位,深缥衣。初 1 4 中萤对b 奉飞鸟奈蹙对代鼹饰镪度能影赜 住,浅缥衣。并皂缦头巾,木笏谓,职事,乌油腰带,白榜,白袜,鸟皮 履袋从服色亲王,绿绯绪,一品四结,二品三结,三品二结,四品一结。 诸王三位以上同诸臣,正四位深绯,从四位深绿,正五位浅绯,从五位深缥, 结同诸臣诸臣正位紫绪,坟位绿绪。上阶二结,下阶一结,唯一位三结, 二位二结,三位一结以绪别正从,以结明上下朝廷公事,即服之。 朝服: 以银饰之五位,浅绯衣,浅紫浅绿纰带。自余皆准上大祀大尝元日, 则服之外命妇,夫服色以下,任服。 朝服: 一品以下,五位以上,去宝髻及褶舄,以外并同本蝴疋。六位以下,初位 以上,并着义髻,衣色准男夫深浅绿纰带,绿缥缬纰裙。初住去缬。白袜, 乌皮履。四孟1 则服之 日本的朝服文官形象,是头戴皂罗( 五位以上) 或皂缦头巾( 六位以下至初 位以上) ,身着与位阶对应服色的衣服,下着白祷,手持牙笏或木笏。表为盘领 的斓衣。衣色与礼服相同,一位深紫,二、三位浅紫,以下顺序为深绯、浅绯, 深绿、浅缘、深缥、浅缥。这与唐朝上元元年( 6 7 4 ) 的服制中,紫、深绯、浅 绯、深绿、浅绿、深青、浅青的色彩序列接近。且缥与青色本来就近似,说文 日:“缥,帛青白色也。” 朝服的祷为白祷。腰系革带,五位以上的革带有金银装饰,六位以下为乌油 革带。下着白袜,乌皮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做“位袋”的装饰物。位袋由 袋和绪组成,袋色同服色,绪色与结的数目依据位阶不同,有着详细的规定。不 过位袋并没有施行很长时间,于养老六年( 7 2 2 年) 废除。笏,五位以上为牙笏, 六位以下为木笏。 女子的朝服,五位以上者的朝服与礼服的主要区别,是将礼服中的宝髻、褶 等去掉。六位以下的要加“义髻”。衣色准同男子,深浅绿纰带,绿、缥色纰裙。 袜为白绢,履为乌皮履。 这一时期的绘画和雕刻中的妇人形象,肩披领巾,上衣外加着“背子”。而 四盂:指四季之初。盂春,盂夏,盂秋,盂冬。 中萤对8 本飞鸟奈良时代鼹馋韵发的影响 且上衣和裳的穿法与前一时代天寿国绣帐及高松冢古坟壁画中不同,前 代的上衣长度过膝,上衣的衣裾下为裳。而现在是将裳提升到胸线,系在上衣之 外,具体例子可见鸟毛立女屏风,明显受到唐朝风气的影响。续日本纪天 平二年四月( 奈良圣武7 3 0 年) 记载,“自今以後,天下婶女,改旧衣服, 施用新檬。”,就反映了这一时期女子服饰的变化。 随后,将养老衣服令中关于制服的条文摘出: 制服: 无位皆皂缦头巾,黄袍,鸟油腰带,白袜,皮履朝廷公事,即服之 寻常通得着草鞋家人奴婢,橡墨衣 制服: 官人,深绿以下,兼得服之。紫色以下,少用者听。绿、缥1 绀缬 及红裙,四孟及寻常则服之若五位以上女,除父朝服以下色者,通得服之 其庶女服,同无位宫人。 制服是无位官员和庶人的公服。形式与朝服相同,皂缦头巾、黄袍、乌油腰 带、自袜、皮履。家人奴婢着橡墨衣。女子方面,衣色用深绿色以下,还有红裙。 万叶集中咏年轻女性的和歌中常常出现“赤裳”一词。当指红裙。 养老律令于7 1 8 年( 养老二年) 编纂完成,其衣服令的施行范围比较 狭窄,主要限于社会的中上阶层,如亲王、诸王、文武官员和一些贵族女性。据 青木和夫考证2 ,养老年间日本全国总人口约六百万人,都城奈良的人口约二十 万人,其中官员的总数约一万余人,五位以上的贵族不过一百多人,三位以上的 公卿十数人而已。可见衣服令在日本的实行范围。 奈良时代最大的一次国家庆典,是天平胜宝四年( 7 5 2 年) 在奈良东大寺举 行的大佛开眼会。当时“五位以上者着礼服,六位以下者当色”( 续日本纪) 。 在这种庆典上,文武官员穿着整然华丽的服装,显示着国家的威仪。 :嫖( p i o o ) : 说文日z “缥,鼻青 j 粤也? 兰青色的帛为缥,淡黄色的帛为缃缥色淡青色 。青木和夫:日本的历史3 奈良之都,中公文库,p 1 2 2 4 。 1 6 中萤对b 本飞鸟奈良时代暇饰韵寰的影响 除此之外,续日本纪中还有若干跟服饰有关联的记录。养老三年 7 1 9 二月壬戍,“初令天下百姓右襟”,规定一般庶民的衣服必须右衽。右衽的习俗是 中华的传统,左衽为蛮夷的象征。养老时期的衣服左右衽的都有,奈良正仓院有 左衽的实物保存至今。右衽的风尚在彼时传入日本,又自宫廷普及到民间。 第二节:日本的礼服、朝服之制与中国的渊源关系 中国唐代的服制,分为祭服、朝服和公服三类。祭服指的是冕服系列,沿袭 了周代的传统,特征是上衣下裳( 服色皆同,唐代为青衣绠裳) ,按配饰和纹样 ( 章数) 多少来区分等级;朝服为绎纱单衣、曲领方心。朝服在周代是皮弁之服, 春秋战国为玄端委貌,汉代从深衣改进为“ g 榆”,至东汉时进一步发展为袍。 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仍流行绛纱袍。武田佐知子认为中国的朝服是 用于陪祭、朝享、拜表等大事,与日本的“礼服”作用相近;中国学者周汛、高 春明认为,朝服虽然可以代替祭服用于祭祀,但主要用途还在于朝会,它是中国 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公服是古代官吏在衙署内处理公务时所穿的服装。唐 代公服沿袭了北周乃至隋代的圆领缺胯袍、乌皮履,按颜色区分等级。贞观四年 ( 6 3 0 年) 八月十四日诏日:“冠冕制度以各令文,寻常服饰,未为差等,于是 三品已上服紫,四品五品已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 色。仍通服黄。”, 而日本的衣服令,是由礼服、朝服、制服三种衣服体系构成的。“朝服”一 词首次出现于天武天皇十四年( 6 8 5 年) 七月庚午条:“敕、定明位以下,进位 以上之朝服色”,而“礼服”一词据学者广濑圭2 研究,最早出现于大宝令。作为 无位官员服装的“制服”,在养老令中首次从“朝服”中独立出来。即天武 天皇时期首先制定了“朝服”,大宝律令在此之上构建了“礼服”体系,养 老律令时期将朝服的一部分分化产生“制服”。 日本衣服令中的“朝服”,如上一节所述,我们以文官朝服为例: 此条记事见唐会要卷三十一、舆暇j :、章服品第。 2 广濑圭:古代服制基础的考察一一从推古朝到衣服令成立,日本历史三五六号。 1 7 中亘对g 本飞鸟奈趋时代骧馋翻发魄彰鸣 朝服: 一品以下,五位以上,并皂罗头巾,衣色同礼服。牙笏,白祷,金银装 腰带,白袜,乌皮履。六位,深绿衣。七位,浅绿衣八位,深缥衣初住, 浅缥衣并皂缦头巾,木笏谓,职事,乌油腰带,白祷,白袜,鸟皮履。 袋从服色。亲王,绿绯绪,一品四结,二品三结,三品二结,四品一结。诸 王三位以上同诸臣,正四位深绯,从四位深绿,正五位浅绯,从五位深缥, 结同诸臣诸臣正住紫绪,从位绿绪。上阶二结,下阶一结,唯一住三结, 二位二结,三位一结。以绪别正从,以结明上下。朝廷公事,即服之 日本的朝服官员姿态,是头戴皂罗或皂缦头巾,身着与位阶对应服色的衣服, 手持牙笏或木笏,着用白祷。而礼服的形式,我们可以参考养老衣服令中“诸 臣礼服”条: 诸臣礼服: 一位礼服冠,深紫衣,牙笏。白祷,条带,深缥纱褶,锦袜,乌皮舄 三位以上,浅紫衣。四位,深绯衣。五位,浅绯衣。以外并同一位服。大祀 大尝元日,则服之 从这两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礼服与朝服的主要区别。首先从用途上来说, 礼服是即位、大尝会( 即位之年的新尝会) 、元旦朝贺等宫廷特别重要的仪式上 五位以上的人所着之服;朝服是有位官员的朝廷公事之服;制服是无位者的朝廷 出仕之服1 。其次,礼服需要戴礼服冠,而且“每位及阶,各有别制”2 ,与此相 对,朝服一律戴黑色头巾,即幞头。再次,礼服的着装方法是祷上着褶3 ,而朝 服单纯以衣祷组合而成。褶,据后世考证应读做“u 岛西”,即男子着用公服时 着在祷上的有皱褶的裳。直观说来,礼服属于“上衣下裳”之制,而朝服则属于 1 制服:。无位。皆皂缦头巾,黄袍、乌油腰带。白袜,皮履。朝廷公事,即服之。寻常通得着草鞋。家人 奴婢。橡墨农。” 2 见养老律令亲王 l 服条本注:。一位 l 服冠,五位咀上。每垃及阶备有别制。诸臣准此。深紫衣、 牙笏、自挎、条带。深绿纱褚、锦株、鸟皮舄。二位以下五位以上一并浅紫衣。以外皆同一位服。五位以 上佩绶。三位以上加玉佩。诸臣准此。 平安中期吏郭王记( 醚醐天争第p u 壁了囊明象王的日记) 记载了延长六年( 9 2 8 年) 十二月元f j 朝赞前, 重明亲王向藤原仲平询问礼服着用方法之粤:。余问礼服装束法,投察大纳言日,折上褶端三寸许。袍r j :折 六、七许寸,差见为菩”。 中国对b 本飞鸟奈茛时r 鼹饰翻赛的影响 “衣、祷”之制。下半身着侉这种服制,在中国属于胡服系统,被称为“祷褶之 服”(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褶”指的是“短身之袍”,即胡服系统中的短小上衣; 而在日本用于指“有皱褶的裳”,字同而义异,此缘由尚存疑问) 。 “祷褶之制”在中国北朝是做为常服( 日常所穿) 使用的。据旧唐书舆 服制记载: 蒜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 戎夷之制爰至北齐,有长渭短靴,合祷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 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高氏诸帝,常服绯袍。隋代 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 匹庶,皆着黄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盖 取于便事。 据同书史料记载,到了隋炀帝大业六年,开始按颜色将祷褶之服区分等级: “五品已上,通着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阜, 士卒以黄”这时的颜色划分还比较粗疏。至唐朝贞观四年,祷褶之服作为“常 服”被规定出更详细的色彩等级4 。及贞观二十二年( 6 4 8 年) ,。令百寮朔望日 服祷褶以朝”2 ;文明元年( 6 8 4 年) 又规定“京文官五品以上,六品以下,七品 清官,每日入朝,常服祷褶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旧唐书舆服制 更进一步说明:“自贞现以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 这一系列史料说明,本为“常服”的祷褶袍服,在唐代越来越得到广泛使用, 甚至有取代朝服,成为朝廷议政之服的趋势。祷褶本为“亵服”,与“礼”相背, 却成为文官朔望朝参之服;而祭服的六冕之制,唐代只保留衮冕一种,其它几种 仍具令文,虚设以表示对传统礼制的尊重。这种法令规定与现实制度的二重性, 反映出人们对儒家礼制在观念上的尊重,以及在现实制度上的变通。 综上所述,日本的礼服取自中国古代的冕服制度,沿袭了传统 l i t i 0 ( 这一点 我们在后文将详细论述) ;朝服则源自北方的胡服系统,舍虚求实,直接采用了 1 据唐会簧舆服上记载:。贞观i 1 1 年) k , e j 十四日。诏d :冠冕制度,以备令文。寻常月鲢饰,来为差等。 十是三品已上腰紫,四品五品已上雕纬,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也。仍通腰黄。” 2 见唐会要卷二十四,朔望朝参条。 1 9 中国对b 本飞乌奈复时代强馋砖g 度的影响 中国的“常服”祷褶之服,以及按服色区分身份等级的制度。 第三节:律令制体系下天皇的服饰 对照日唐衣服令,有若干问题值得探讨。例如,唐朝的衣服令对于皇帝的服 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此相对,日本令中却并没有对天皇服饰的规定。怀着对 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笔者对律令制体系下的天皇服饰进行探索。 一、日本的“衮冕十二章” 养老律令的衣服令中并没有关于天皇服饰的记载,但据续日本纪 记载,天平四年( 7 3 2 年) 元日,在太极殿群臣朝贺之际,“天皇始服冕服”。日 本学者多笼统解释为冕冠和礼服。在日本,“衮冕十二章”一词首次出现于平安 初期弘仁十一年( 8 2 0 年) 的诏书中。天平年间的“冕服”是否就是“衮冕十二 章”,有待进一步核实。日本服饰史著者谷田阅次认为,有“九章”或“七章” 的可能性。实际上,天平四年( 7 3 2 年) 正值唐开元二十年,大裘冕等其余五冕 早已废止不用,只用衮冕:而且早在隋代就已经革南朝旧制,将衮冕的纹样增至 十二章。所以传到日本的,很可能是“衮冕十二章”。 不过,在天平四年着用冕服以前,天皇的礼服是什么样子呢? 奈良东大寺正 仓院现存有圣武天皇举办大佛开光会时所用礼冠的残余部分,以及孝谦天皇和光 明皇太后的礼冠。这批礼冠在仪式结束后全部施入东大寺。由于年代久远,又曾 被借出过,所以破损严重,难以恢复原貌,只能推断出是镂有金银珠玉的极其华 丽的冠。根据正仓院文书和平安时代的“曝晾”史料记载,孝谦天皇虽是女帝, 所用的亦是冕冠。从平安初期弘仁十一年( 8 2 0 年) 开始,朝廷规定只有男性天 皇可以着用冕冠冕服。大佛开眼会上,圣武太上天皇、光明皇太后和孝谦天皇的 礼服均是无刺绣的纯白绢制礼服,这些礼服也曾保存在正仓院,现已遗失。这种 礼服是在日本传统的神事服装“白御衣”的基础上,加上冕冠而成。 而且,当时日本的冕冠与中国之制也有差别。中国皇帝的冕冠,顶端为长方 形的冕版,前后垂十二旒;日本的冕冠顶端为四方形的冕版,而且四面都有垂旒。 中国对日本飞鸟亲良时代鼹饰裁受的影确 垂旒的作用我们在前文中说过,除了以旒数表明戴冠者身份外,更主要的是遮挡 住戴冠者的视线,使之目不视邪,不见不正之物。日本学者的解释,是“皇帝只 管处理天下的大事就好,无须管琐碎小事”1 。 平安初期,弘仁九年( 8 1 8 年) 颁布新诏,。天下仪式,男女衣服,共效唐 法”z 这次改革的主持者之一为营原清公,他曾担任第十八次遣唐使的判官,于 延历二十三年( 8 0 4 年) 年出航,次年归国。回国后,以唐为范本,参与对朝廷 的仪礼和衣服的改革。弘仁十一年( 8 2 0 年) ,朝廷颁布了改定天皇服饰的诏书。 规定今后天皇服装采用“衮冕十二章0 女帝着白御衣。据日本纪略收入: 诏日:云云。其朕大小诸神事及季冬奉币诸陵,则用帛衣。元正受朝则 用衮冕十二章,朔e l 受朝同听政受蕃国使,奉币及大小诸会,则用黄栌染 衣4 皇后以帛衣为助祭之服,以口衣为元正受朝之服,以钿钗礼衣为大小 诸会之服皇太子从祀及元正朝贺,可服衮冕九章。朔望入朝,元正受群官 若宫臣贺,及大小诸会,可服黄丹衣。并常所服者不拘此例。 其中,天皇的服饰有帛衣、衮冕十二章、黄栌染衣三种。帛衣是用于宫中神 事以及诸陵祭事的白绢衣,也就是“白御衣”。衮冕十二章如前所述,为垂领大 袖、上衣下裳的形式,具有冕冠和十二章花纹。但在中国,衮冕十二章的花纹和 样式随各个朝代变迁而略有差异,传到日本的具体形式会是怎样的,目前尚不明 了。平安中期的西宫记记载天皇的礼服为“赤大袖缝日月山形,虎猿等形, 同色小袖,褶5 缝钺形,白绶、玉佩二旒、冕冠,御笏、乌皮履”这和唐书车 服志中记载的“深青衣筑裳”的上衣颜色有所差别。而且,西宫记还描述 了着装法,从下而上依次着表祷、裳、小袖、大袖,衣裾之间高度差依次为三寸 左右,形成层次。然后系上腰带,中央为绶,左右垂玉佩,表祷可以从外面看见。 武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超市租赁合同书范文
- 2025智能安防系统维修保养合同
- 拿下flag之web学习资料(解题思路、salmap常用工具、文件包含)
- 神经膀胱康复护理
-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 项脊轩志教案课件
- 生物医学科研绘图技术体系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东营市三市东营2025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烟台德州东营二模英语试卷+答案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16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之古诗文阅读(学生版)
-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 Java程序设计项目教程(第二版)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小学音乐说课万能模板
- 钢结构监理实施细则(全)
- 附件_景观工作面移交表
- 民兵军事训练大纲【精选文档】
-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