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为儒学寻找形而上的本体——张载气论哲学思想诠释.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张载为儒学建立起形而上的气本体,其气本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张载生活在北宋中叶,当时赵宋王朝政策上崇儒,这给张载本人创造了宽松 的政治环境;宋代儒学的发展,促进了张载哲学的萌发;佛道二教炽传,社会迷信盛行, 激发了张载造道的灵感;张载在师友的鼓励下,加之本人深厚的哲学素养,终于在求道 三十年后,完成了自己的哲学著作,以潜龙跃天之势得以闻名于世。张载气论哲学思想 产生的背景,明晰了儒学形上本体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其次,先秦儒学的气论思想在易经、孟、苟、子思的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先秦 儒家哲学的核心在于修身,并未深层次挖掘“气”的形而上的存在意义。汉代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学说抹杀了“气”的客观实有性,强化了“气 的神性,将q 气”范畴推向了 神秘不可测的境地。王充的元气论使气范畴向客观实有性方向发展,但是王充的元气论 本身有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而其学说重点在于批判而少有建设性的理论。直到北宋张 载为儒学建立了较完备的形上气本论。先秦、两汉的儒学气论思想,为张载的气论思想 提供了学术资源。 再次,张载为儒学建立了“太虚即气”的本体论,其气论思想包括形上、形下、修 养工夫三大部分。张载建立了“太虚即气”的本体论,以气为本体,明确人的神、心、 性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儒家心性修养工夫。 最后,张载的气论哲学思想为儒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理论贡献,克服元气论的局限 性,建立了有功于圣门的人性论,完善了气论基础上的儒学修养工夫。 关键词气儒学本体形而上形而下存在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a r c t z h a n gz a ih a df o u n d e dm e t a p h y s i c a lt h e o r yo fs u b s t a n c eo fq if o r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 r e a r ef o u ri m p o r t a n tp a r t so fc o n t e n ti nz h a n gz a i st h e o r yo fq i :f i r s t l y ,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z h a n gz a i st h e o r yo fq ii n c l u d e ss i xp a r t so f c o n t e n t :t h es u p p o r tt oc o n f u c i a n i s mf r o mt h e 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tt h a tt i m e ;t h ew i d e s p r e a db u d d h i s ma n d t a o i s m a tt h a tt i m e ;t h ep o p u l a rs u p e r s i t i o ni ns o c i e t y ;t h ee n c o u r a g e m e n tf r o mh i sm a s t e ra n d f r i e n d s ;z h a n gz a i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z h a n gz a i st h e o r yo fq i e m p h a s i z e dt h a tt h eb i r t ho fm e t a p h y s i c a lt h e o r yo fs u b s t a n c ei sv e r yn e c e s s a r ya n de s s e n t i a l f o rc o n f u c i a n i s m s e c o n d l y , b o o ko fc h a n g e sa n dt h ew r i t i n go fm e n gz i 、t h ew r i t i n go fx u nz i 、t h e w r i t i n go fz is ie x p r e s st h et h e o r yo fq i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d u r i n gb e f o r et h eq i nd y n a s t y , b u t t h e s ew r i t i n g sd i dn o td i s c u s sm e t a p h y s i c a lt h e o r yo fs u b s t a n c eo fq ie x p l i c i t l yf o r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d o n gz h o n gs h ua n dw a n gc h o n gd u r i n gh a r td y n a s t ya l s od i dn o tf o u n d m e t a p h y s i c a lt h e o r yo fs u b s t a n c eo fq if o r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l t h o u g hz h a n gz a if o u n d e d m e t a p h y s i c a lt h e o r yo fs u b s t a n c eo fq if o r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t h e o r yo fq i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f r o mb e f o r et h eq i nd y n a s t yt oh a nd y n a s t yp r o v i d e dr e p o r t i n gr e s o u r c e sf o rz h a n gz a i t h i r d l y ,z h a n gz a i sm e t a p h y s i c a lt h e o r yo fs u b s t a n c eo fq i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o f c o n t e n t :m e t a p h y s i c a l ;u n d e r - m e t a p h y s i c a l ;t h e o r yo fs p i r i t u a lc u l t i v a t i o n z h a n gz a if o u n d e d m e t a p h y 7 s i c a lt h e o r yo fs u b s t a n c eo fq if o rc o n f u c i a n i s m l a s t l y , z h a n gz a i st h e o r yo fq id e v e l o p e dt h et h e o r yo fy u a nq is u c c e s s f u l l y z h a n g z a i st h e o r yo fq if o u n d e dt h ep e r f e c tt h e o r yo ft h eh u m a nn a t u r ea n d t h e o r yo fs p i r i t u a l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m i n da n dn a t u r ef o rc o n f u c i a n i s m z h a n gz a i st h e o r yo fq im a d er e m a r k a b l e t h e o r e t i c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c o n f u c i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q ic o n f u c i a n i s ms u b s t a n c em e t a p h y s i c a lu n d e r - m e t a p h y s i c a lb e i n g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量j 盔 日期:2 堡垒 年上月1 3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作者签名: 墨 盔 日期垒q q2 年月f3 日 导师签名:日期:壹乏l 年上生月尘日 引言 引言 北宋中叶,大哲学家张载,毕生求道,以造道为己任,对形上本体进行了长期的研 究和学习,他在研究中庸后,又读佛老,最后返诸六经,终于为儒学建立形上的气 本论。然而对形上学,张载仍自谦的说:“某学来三十年,譬之穿窬之盗,将窃取 室中之物而未知物之所藏处,或探知于外人,或隔墙听人之言,终不能自到,说得 皆未是实。 张载研究“道”已经三十年了,但对形上的“道 ,他却自喻翻墙入室的 盗贼,见到什么就拿什么,他对一自己讲的“道 并不十分清楚其出处,并且是“说得 皆未是实”,也就是说形上之道是不得的用语言描述的,形上之道是个体的体验所得到 的,可见中国哲人对形而上之道的本体论的建构是极具个体体验性的 中国哲学的形上范畴是具有个体体验性的,比如,尸子中对“宇宙”范畴的概 括:宇,上下四方日宇;宙,古往今来日宙。个体可以通过四方上下的空间延展,以体 会“宇 的存在;可以通思考古今往来时间,明白“宙”的存在。个体对时空的冥悟有 多高远,其所得到的宇宙就有多宽广,这使得时空观形上化。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的道是不可说明自的,而孟子讲述其浩然正 气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也 承认用语言无法形容那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在他看来那“气”确实存在,而且用 “直”的道德修养方法可得到。 一, 老子的道是先验的,恍惚微妙的,高深不测的;而孟子的浩然正气也是难以述说给 别人的;孔子的仁,于颜渊这样的高徒都忽焉前后,于凡人更无法企及。正因为形上之 道太高了,只有风毛麟角的圣人才能体悟到,所以中国哲学的形上之道具有个体体验性, 对个体以外的人是虚无的,但于个体本身又是实有的存在。 雅斯贝尔斯在讨论哲学与科学时,曾说过:在哲学中不存在公众所公认的,确实的 知识,任何由于具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而被大家承认的见解实际上变成了科学,不再是哲 学。雅斯贝尔斯认为哲学之所以区别于科学,在于科学是被大众承认的见解,而哲学则 是不被大众所公认的知识,雅斯贝尔斯所讲的哲学是中国形上学最好的注脚。 o 日匕宋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 9 7 8 年,2 8 8 页。 o 宋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书店出版,1 9 8 3 年,2 3 1 页。 l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形上学所寻求的是个人作为整体存在的存在,这种对形而上之道的体悟不能用 语言,不能用知识性的概念、范畴等来表达,在形上学里,世界不仅是建立在其本身的 基础上的,更多的是超出其本身而存在的。如果世界就是一切,那就不会再有超越了, 如同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河水,却不知道,也不想去寻求源头与入海口。中国古代哲人 一直在追求一种超越的存在,这种存在有机的联接了实有的世界与虚无的世界,沟通了 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这也正是中国哲学不可及而及,不可求而求的的魅力所在。 2 第1 章张载气论哲学思想产生背景 第1 章张载气论哲学思想产生背景 张载穷天地之思是为寻找儒学失落的精神,苦心造道是为重建儒学的形上之体,而 其气论哲学的萌发确有其背景渊源。 1 1 政治崇儒 在政治上,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分崩离析的混乱局面,宋太祖赵匡胤经历了“黄袍加 身”的兵变,对兵权武人心有余悸,加之隋唐前鉴,宋朝的最高统治者认清了佛、道不 能巩固皇权,为加强中央集权,本来就喜欢读书,手不释卷的太祖皇帝将兴国的希望寄 托于儒学。 从宋太祖到宋仁宗康定元年的八十多年间,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儒学发展的措 施:宋太祖开宝七年春二月( 公元9 7 4 ) “诏诗、书、易三经学究,依三经, 三传资叙入官”。宋太宗端拱元年( 公元9 8 8 ) 八月,“幸太学,命博士李觉讲 易。 宋真宗除加封孔子及其后裔外,还著崇儒术论及为君难为臣不易论, 阐明崇尚儒术的国策。由于宋仁宗倡儒兴学,所以“仁宗时,士之服儒术者不可胜 数 。 宋神宗时“神宗尤垂意儒学,自京师至郡县,既皆有学 。回 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儒学经书的比重。宋神宗即位采纳王安石的建议,废除诗赋、 帖书、墨义、专试易、诗、书、周礼、礼记,兼试论语、孟子。 宋王朝不仅于形式上重视和肯定儒学,提高儒生们的社会地位,还着实给予儒生学 士们优厚的待遇。知识分子一旦入仕途,便有厚禄,一个人做官,凡生活所需所用都由 政府预备。退职的官员有恩礼,恩礼名为优待老者、贤者,实为设闲职,予人俸给。另 外,一位官员退职后,他的子孙乃至亲戚家佣,都可以的无条件补官。 除了丰富的物质待遇,北宋王朝给予了儒生们一定的言论自由权。宋太祖曾立下誓 规:“不杀士大夫 ,且“不欲以言罪人。 从宋代儒者的文集语录中可看出,他们最 喜议天下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4 l 页。 o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8 3 页。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3 6 5 8 页。 回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3 6 6 0 页。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3 6 1 8 页。 3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赵宋王朝抑武扬文,礼遇儒生的优厚国策,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照耀着勃勃待发的儒 学。张载生于宋仁宗天禧四年,死于宋神宗熙宁十年,他正是在这比较宽松的政治背景 下,成长起来的儒学大哲,他在辞职后,回到横渠镇,依靠百亩薄田安然生活,读书讲 学,创立关学派,在儒学领域里自由创作,为儒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2 宋代儒学 宋代儒学发展为张载气论哲学的萌发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宋代是儒学发展的好时 代,陈寅恪先生评价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里造 极的文化主要是指复兴的儒学文化。宋代庆历之际,学统四方而起,筚路蓝缕,用启于 山林之间,有山野名士胡瑗,孙复,石介起于南北,正师道明正学,力辟佛老之学,黜 浮艳之风,专讲儒学名教,强调“尊尊”,“亲亲 ,而天下从学者众多。 胡瑗为了建立儒学本体论而援气入儒,他建立了气化生万物的宇宙论:太极是宇宙 的本原,由它产生万物,且太极能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进而演化为天地万物。胡瑗 还解释说,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春英夏华,秋实冬藏,胎生卵死,蠕物飞跃,乃至于人 的体魄都是二气相感,相互摩荡而生成的。 宋初三先生中,孙复以善治易与春秋闻名,他说:“尽孔子之心者大易, 尽孔子之用者春秋,是二大经,圣人之极笔也,治世之大法也。 石介是孙复的学生, 师生哲学思想一致,以儒家道统说对抗佛老,石介的道统说把孔孟之道抬到宇宙本体高 度,他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 石 介又作怪说三篇,指斥佛、老、文三怪,破坏了圣人之道。 另有华阴申侯二子:“以气节自喜,笃志为学,祁寒酷暑,未尝废业。博物强记, 于礼之制度,乐之形声,诗之比兴,易之象数,天文、地理,阴阳、气运,医算之学, 无所不究。自陕而西多宗其学。” 申颜、侯可是张载的前辈老师,黄宗羲说:“关中 之申、侯二子,实开横渠之先。固 1 3 佛道炽传 佛道二教炽传的文化空气激发了张载尊儒、纯儒的自尊心,激起了张载造道的灵感 清 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连华点校: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 9 8 6 ,1 0 2 页。 圆 清 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连华点校: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 9 8 6 ,1 0 6 页。 清 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连华点校: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 9 8 6 ,2 6 0 页。 固 清 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连华点校: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 9 8 6 ,卷首2 页。 4 第1 章张载气论哲学思想产生背景 曼皇曼曼曼曼! , ,! n n n nn i i ! n ! 和勇气。 程志华先生评价说:“儒学的形上建构是被动的、后发的,是儒学在与佛、老竞争 的形势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学术进路。 汉代儒学繁琐的注经方式不能与思辨的佛学 匹敌,魏晋以后,尤其是隋唐时期,儒学匮乏的形上理论在与道佛的竞争中更显得苍白 无力。唐代佛教高僧宗密大师明确指出儒学形上的浅薄:“儒道二教说,人畜等类,皆 是虚无大道生成养育,谓道法自然,生于元气。元气生天地,天地生万物。” 儒、道 的元气论推本所从来:“元气亦从心之所变。属前转识所现之境,是阿赖耶相分所摄。” 宗密认为“气 是心识造境,并非直显本原。 佛道二教炽传,激发了张载造道的灵感与勇气,他的门人范育说:“若浮屠老子 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行。天下靡然同风,无敢置疑于其间。张载累 年穷究佛老之书,又返求于六经,终于构建了与佛老相颉颃的儒学的形上理论。 1 4 社会迷信 宋代是一个充满迷信色彩的朝代,上至帝王,下至庶民对神仙、巫、先兆无不崇信, 特别是民间尚鬼神好巫术。宋代的神祗已经普遍化,宋人祀奉天、地、日、月、山川之 神,土地神,城隍神,社神,灶神,蚕神,福神,二郎神,海神,天妃殆不可遍举, 所以宋代巫神小庙的祭祀活动非常普遍。 宋人崇鬼尚巫,导致巫术盛行,北宋流行求雨巫术,还涉及止雨,灭火,救明,禳 星云,移灾祸,招福寿,甚至婚恋生子方面也普施巫术。宋代以巫代医的行为颇盛。当 时,催产巫术就是导致妇女分娩难产而死亡的主因。宋人最怕蛊道巫术“嫁金蚕, 并深信被“嫁金蚕 咬上的人必死无疑。宋人崇鬼神,迷巫术的风俗,简直到了匪夷所 思的地步。 张载曾在乡村推行过礼俗文化改良,对此社会现象,深有感触,社会问题激发了张 载的哲学追思,如何建立起儒学更理性,更合理的关于世界的终极关怀,并以此解释鬼 。程志华:困境与转型一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3 1 9 页。 o 净空法师倡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卷诸宗部二,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社, 1 9 9 0 年,7 0 8 页。 o 净空法师倡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卷诸宗部二,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社, 1 9 9 0 年,7 1 0 页。 国 北宋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 9 7 8 年,4 页一5 页。 o 廖奔: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9 ,1 8 页- 1 9 页。 5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皇曼皇曼曼蔓曼曼曼罡曼! 曼曼量鼍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 ! 曼i 一 一一; 一一i 鼍笪! 曼曼皇曼曼曼蔓皇曼曼蔓曼曼 神淫滥,巫术横行的社会问题。张载在乾称篇中说:“浮屠明鬼,谓有识之死受生 循环,遂厌苦求免,可谓知鬼乎? 惑者以游魂为变为轮回,未之思也。大学当先知 天德,知天德则知圣人,知鬼神。 显然,张载把鬼神泛滥之罪加给了佛教,他认为 佛教并不能明确说明鬼神问题,只有圣人才能知道鬼神之理,他说:“鬼神者,二气之 良能也。 鬼神是阴阳二气屈伸的功能罢了。 1 5 良师益友 良师殷切的指导与益友的砥砺切磋之水,促进了张载哲学的萌发与发展,坚定了张 载造道的决心。张载“少喜谈兵”,庆历四年,宋仁宗与西夏议和,此事刺激了张载, 张载上书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军务的范仲淹,建议用兵,并准备联络一些 人攻取西夏占领的洮西之地,为国家建功立业。范仲淹知张载可成大器,引导其说:“儒 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 并且还鼓励他读中庸专攻儒学。范仲淹的勉励促使 他改变了人生志向,弃武修文,张载从此走上服膺儒学之路,直至出入佛老,最后又返 回六经,提出新的理论见解。 张载与二程生活在同一时代,二程称张载为表叔。他们之间的往来密切,在吕大 临横渠先生行状中讲到:张载与二程会面,直接切磋思想有两次,一次是嘉祜在京 师讲易,当时二程至京,张载“共语道学之要 。 另一次是张载辞官告归,经洛阳, 与二程会面之时,也探讨了许多问题,张载门人苏晒纪录下来,载入 - - 程遗书,名 为洛阳议论。 张载与二程争论最多的是关于“清虚一大”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问题。为 此张载还特意为了“形而上与“形而下 ,“道 与“太虚 等中哲范畴做了解释, 进一步阐明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哲学命题。张载说:“学不长者无他术,惟是与 朋友讲治,多识前言任行以畜其德。 张载喜与朋友讲治切磋学术问题,这样在与二 程的辩论中,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哲学理路。 北宋 张载:张载集, 圆 北宋 张载:张载集, 固 北宋 张载:张载集, 北宋 张载:张载集, 北宋 张载:张载集, 中华书局,1 9 7 8 年,6 4 页。 中华书局,1 9 7 8 年,9 页。 中华书局,1 9 7 8 年,3 8 1 页。 中华书局,1 9 7 8 年,3 8 1 页。 中华书局,1 9 7 8 年,2 8 4 页。 6 第1 章张载气论哲学思想产生背景 舅皇曼曼曼曼! !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 ! ! 舅i 一一 ;i ;i i i 鼍曼! 曼! 曼苎曼皇曼 1 6 哲人气质 虽然种子萌发的各种客观条件都具备了,但也不是说萌发就能萌发的,还需要种 子自身的素质。张载本人具备哲人的气质:首先是张载本人具有超越世俗的气质。张载 生长于风土厚,气节著的关中,“少孤自立,无所不学 ,且禀才气,少年有游侠之勇 毅气质。吕大临在横渠先生行状中道:“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日:孰能 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 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 张载志向高远,意在成圣成贤,非营营苟苟之辈,读书只为稻粱谋,将圣贤之书当 做入仕的敲门砖,自从踏上求道的圣途,张载一直保持着年轻时阔大而不猥琐的气象。 这种超越世俗的,不为世俗所羁绊的哲人精神,对于他在读书与教学中不断取得学术思 想之进步,是一种必要条件。 其次张载治学态度严谨,刻苦。程颐曾在信中批评张载:“以大概气象言之,则有 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厚之气。”圆程颐认为张载学道学得太苦,造道过于忧心积 虑,缺乏轻松随和的态度。张载在经学理窟中似乎回答了程颐的责诘,也表明了自 己求学治学的态度,他说:“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盖惟 深则能通天下之志,只欲说得便似圣人,若此则是释氏之所谓祖师之类也。” 张载认 为治学要深沉,严谨,有方法,不能有轻浮,漫戏之心,像禅宗那样不立文字,直指人 心的说法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张载本人求学治道也确实经历了一个苦心求索的过程: “横渠至僻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 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回张载学习中庸义 理近二十年,终日坐在屋里苦读冥思,有时夜里“因思虑不寐则惊魇不安 。 于是秉 烛夜读,精思而不辍。 张载于学中考索,他所追求的是具有真实感的治学方式,不尚空谈,不喜玄悟,严 谨,踏实,刻苦。正是这种治学态度,使其更好的完成了自身的知识积累,而严谨的治 学态度,近似刻板的方法保证了张载儒学的独立性。 北宋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 9 7 8 年,3 8 2 页。 宋 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 - - 程集,中华书局,1 9 8 1 年,5 9 6 页。 囝 北宋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 9 7 8 年,2 7 3 页。 回 北宋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 9 7 8 年,3 8 3 页。 北宋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 9 7 8 年,2 8 9 页。 7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尽管,张载的治学态度近似刻板,但他的治学思路并不僵化。张载说:“学贵心悟, 守旧无功。 强调心悟,只有自心明了才能获得新知,只有内心明了,才会懂得义理 的涵义,不必像汉儒注经字字相较。张载心悟的为学之法冲破汉儒僵化的学风,求新的 宗旨开启了儒学宣讲义理的门径。 张载本人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在芭蕉中,他说:“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 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新德、新知、新心是张载求学的宗旨, “绎旧业而知新益 正是张载造道的学径。如果“旧业 是汉儒之学,那么“新益 就 是他研究中庸二十年之后又消解佛道理论,建构的具有普遍理性和涵盖宇宙整体内 涵的气论哲学。 o 北宋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 9 7 8 年,2 7 4 页。 o 北宋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 9 7 8 年,3 6 9 页。 8 第2 章继承与发展 第2 章继承与发展 从中国儒学气论思想发展,透析张载对儒学气论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哲学的问题是建立于存在的基础上的,而我们所确立的存在本身是先验的。我、你、 他是确然的存在,并且我们也深信周遭的一切物质确实存在着,正如宗教徒们不怀疑教 主的存在,而我们信仰物质的存在。人们可以信仰形下物质界的存在,也可以信仰形上 精神领域的存在,究其根本每个人都要需要一个存在,因为这个存在是精神的支点,心 灵的家园。而这种自认为的存在及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实有。 中国哲人习惯用“气 来诠释存在,中国古人讲“气 有两千多年了,气范畴显然 成为了客观实有的存在,就儒学气论发展而言,先秦时期孔、孟、荀对气的本根性的论 述是相当薄弱的,汉代儒学气论思想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并不完善,直到北宋中叶,张 载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了气的本根性,把气本论与儒学修养工夫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儒学 找到形上的本体。 2 1易经的气论思想 中国古代气论源远流长,儒学气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的理论。易传是对易 经的义理的阐释,它反映先秦儒家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孔子从易理的角度研习易经, 易是什么? “生生之谓易 。 2 1 1 精气本原 易传讲精气,将气的概念演绎为精气,精气是化育天地万物最细微的基元。易 传言:“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精气 化育自然万物和人类,而且灵魂也是精气所变化的。易传试图为有形的物质和无形 的精神意识包括灵魂寻找一种共同的原初基元。管子中释“精 为:“一气能变日 精。” 精气纯一无杂,细微无形且能变化,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讲精气是气中之最, 是的气的精华,它能穿透万物,自然,生命,乃至灵魂皆是精气之外化。 o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6 1 1 页。 。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6 0 0 - 6 0 1 页。 黎翔凤粱运华整理: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 0 0 4 ,7 8 0 页。 9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阴阳生化 易经的哲学框架是以一阴一阳为基础,阴阳二气理论使易经在体系上圆通 而理性。易传则以阴阳为基础探讨了宇宙生成及其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一 阴一阳的命题,孔子在易传中主要研究天地阴阳这一层次,对于“道 只简单的讲: “形而上者谓之道冀,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肯定了天地万物是客观存 在即“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回易经对万物的变化做了客观实有性的解释:“在 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易经言:“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 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 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成卦兑上而艮下,艮卦代表男,兑卦代表女,此卦体现阴 阳而气顺序调和,有亨通,吉利,正确的涵义。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化生万物,圣人因 感化民心使天下太平,易传以卦象卦意的形式,说明了正是阴阳二气的交感相与, 精气才能生成万物。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贵在通神明之德:“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阴阳交感合和,刚柔各 得其所,故二气和德,天地万物才能正常繁衍。易传确立了阴阳变化之规律,将精 气理论进一步深化。 2 1 3 宇宙生成论 易传言:“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里讲 述了宇宙生成论的层次:易,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易这个层次是宇宙的本根,儒家描述为“寂然不动”之体,“感而遂通”之性,“生 生不已之用。易作为宇宙的本根具有客观存在性,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 充通宇宙,易能化生太极,太极进而能衍化宇宙万物。从气的角度讲,太极相当于元气, o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 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7 3 9 页。 圆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 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5 8 3 页一5 8 4 页。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3 1 6 页一3 1 8 页。 国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6 9 0 页一6 9 1 页。 o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6 4 7 页。 l o 第2 章继承与发展 tt l 周易正义言:“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太极就是元气,元气流 行于天地之间,健运不息。两仪是太极( 元气) 衍化而来,指无形的阴阳二气,属阳之 气,其性“动而流行”,属阴之气,其性“静而凝聚 。阴阳二气互相依附互相转化。 四象是阴阳二气相荡相摩达到一定限度时,产生的层次,它是形上之道向形下之器转化 的一个阶段。四相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从气的角度讲太阴、太阳即阴阳二气, 而少阴、少阳则是阴阳二气的和合之态。八卦指形、气、质三种特性的器世界而言,当 万物这个层次形成后,就产生了物自由繁衍的生化。即易传中言:“天地氤氲,万 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o 易经反映了儒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也探讨精气,阴阳等形上范畴,肯定了天 地万物的存在,这种认识世界方法为张载提供了形上的理论依据。但是易经只在天 地阴阳层次引入了气范畴,没有详细阐释“气”的本根性。 2 2 先秦思孟派的气论修养工夫 2 2 1 思孟学派的“心 与“气 思孟学派认为人的生命是“心”、“气 、“体”的统一。孟子认为“心”的功能 就是可以思虑,“心 是思想的处所。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 志至焉,气次焉。” “心”和“身”通过气而形成一个统一体,而“心 起着主导作 用。另外,“心”与“气 也是相互联系的,他说:“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也。” 那么修身之道在于养心和养气。 孟子提出“气 与“心 的修养工夫,人通过内省使其所固有的善性得到充分发 挥,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把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求放心 ( 养心) 和“存 夜气 ( 养气) ,“求放心”是指把被外物所迷惑的心收拾起来,使之趋于纯一,其要在 于专心致志。“夜气”指清晨之气,是人自夜至清晨未与外界接触时的清明宁静之气。 正是这种清明之气可以动人心志,使得人的纯良善性得到充分修养。第二阶段是“养浩 然之气 。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浩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6 4 7 页。 o 唐 孔颖达著玉培德点校: 周义正易,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6 8 8 页。 国【宋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书店出版,1 9 8 3 年,2 3 0 页。 宋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书店出版,1 9 8 3 年,2 3 1 页。 宋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书店出版,1 9 8 3 年,2 3 1 页。 l l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曼曼曼曼曼曼鼍曼曼曼曼曼曼鼍! ! 皇曼! ! 曼曼曼曼曼曼童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 ! ! 曼! ! ! 曼! ! 曼曼! ! ! 曼曼! 曼曼皇曼! 曼! 曼曼皇曼皇曼! 曼1 一 一 ; i 曼曼曼舅曼蔓曼鼍曼 然之气作为气,是人心正气有别于天地之气,其藏于体内,无限广大,最为刚健。养浩 然之气才能达于至诚。 子思在中庸里诠释“诚”,他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 是天道、人道的本体,“诚”被提升为形上的范畴,所以诚能化育万物,他说:“唯 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固 2 2 2 荀子的“气 和治气养心 荀子主张万物有气和人的治气养心。苟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切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水、火、草、 木、禽兽、人都是由气构成的,但是人区别于自然之物,在于人有知、礼、义。荀子已 经开始探讨宇宙本原,万物的基质的问题了。苟子认为:“列星随旋,日月递熠,四时 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天地万物的生灭 变化,都是阴阳之气交感而形成的。阴阳二气交合形成了天地万物,引起了事物的运动 变化。 苟子认为在人的生命运动中,“神 和“气”起着重要作用,他说:“心者,形 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顺从阴阳之气的规律来修养身心便是“治气养心 的修养 工夫。 “诚”则是治气养心的前提,“诚 是修身的第一要义,诚心行义则是人天德良知 的体现,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 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君子养心 重在至诚,内心极诚敬,就会于行动中外显出来,这样人性就能迁恶从善,而这种好的 变化就是天德。 修身言:“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 苟子讲到“礼”,而礼是守诚的 o 宋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书店出版,1 9 8 3 年,3 1 页。 宋 朱熹:四书章旬集注,上海书店出版,1 9 8 3 年,3 2 页。 清 王先谦撰王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8 8 年,1 6 4 页。 清 王先谦撰王啸寰王星贤点校:苟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8 8 年,3 0 8 页。 清 王先谦撰王啸寰王星贤点校:苟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8 8 年,3 9 7 页。 回 清 王先谦撰王啸寰王星贤点校:苟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8 8 年,4 6 页。 o 清 王先谦撰王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8 8 年,2 6 页。 1 2 第2 章继承与发展 标准,那么“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侵。无论是血 气方刚,还是志意远大,以“礼 来调节治理便能顺畅和谐,反之离开“礼,人便悖 乱不平,社会也随之动荡不安。 荀子的治气之要在于“礼 ,他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圆“礼 是君子修身的学 径,“礼是君子养心化性的方法。 苟子虽主张万物有气,并未论证气是世界的本原,“礼”的修养工夫也缺少天道的 依据,但以“礼”来治气养心的修养观,为张载提供了修身的理论依据。 总之,先秦儒家哲学的核心在于修身,着重强调了气与修养身心的密切联系,并未 深层次挖掘气的形而上的存在意义,进而追寻宇宙本原。 2 3 董仲舒的气论思想 董仲舒提出了“元气”范畴。董仲舒认为天地之气、阴阳二气、五行之气、四时之 气都是元气所生,但是在天人感应观的束缚下,“气”范畴被异化为天实施赏罚,体现 意志的媒介。 2 3 1 元( 天) 本根论 董仲舒哲学中多次出现“元”、“天 两个哲学范畴,“元与“天 都含有 “气 的意味,从气的角度释“元”、“天,他说: “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谓一元者,大始也。 可见“元”是本源、初始之意。“元”是宇宙最本根的一种气,“元”含有最原始 的“气”的意味。不仅“元”是万物本原之气,而且“天 也含有“气的意味,“天 之气常动而不滞”。在董仲舒看来,天亦气积而成,且天之气常动变化不止。元气、 天气的“气 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精神的,即使是意识的“气”也有正、邪、和、灾 之分,喜、怒、哀、乐之别。 清 王先谦撰王啸寰王星贤点校:苟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8 8 年,2 2 页一2 3 页。 o 清 王先谦撰王啸寰王星贤点校:萄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8 8 年,3 3 页。 回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1 1 3 页。 回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7 3 页。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5 7 2 页。 1 3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2 阴阳、四时、五行之气 天( 元) 之气是指阴阳、四时、五行之气,天地阴阳篇说:“天地之间,有阴阳 之气。 董仲舒认为阴阳之气细微不可见,但充盈于太虚之中,无处不在,阴阳二气 是元气的具体存在形式,阴阳之气是合一的。而天通过四时之气变化显示了自己的意志 和好恶。董仲舒说:“春气生而百物皆出,夏气养而百物皆长,秋气杀而百物皆死,冬 气收而百物皆藏,是故唯天地之气而精,出入无形,而物莫不应。”回一年四季中,春 气使百物萌“生 ,夏气使百物得“养 ,秋气使百物枯落,冬气使百物藏收。从阴阳 的角度讲春秋之气“出阳为媛以生之,秋冬之气是“出阴为清以成之”。阴阳之气 的出入变化规律就是天道。一阴一阳周而复始的交替变代,就是常道。阴阳之气出入盛 衰形成四时变化,是天道最明显的表现。 阴阳之气具有道德属性,他说:“阳者天之德,阴者天之刑也。 董仲舒认为阳 气宽仁,阴气严恶,阳气生长万物,阴气肃杀万物,所以“贵阳而贱阴也。董子在治 水五行中将五行之气分为木气、火气、土气、金气、水气五种,五气主五种气候特征: 木气主“燥浊而青”,火气主“惨阳而赤 ,土气主“湿浊而黄”,金气主“惨淡而 白 ,水气主“清寒而黑 。回在五行相生中董仲舒指出:“天地之气,合而为一, 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由此可得出董仲舒宇宙观存在着元( 天) 阴阳二气四时之气五行之气 这样的发展脉络,而“气”范畴则贯穿于这个脉线的始终。 2 3 3 人之气 董仲舒说:“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 人是气的集合体,人气与天地之 气并列。又说:“鼻口呼吸,象风气也。o 人有呼吸吐纳之气。“故养生之大者,乃 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心之所谓意,意劳者神扰,神扰者气少,气少者难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5 9 9 页。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5 6 8 页。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4 1 7 页。 囝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4 7 8 页。 汉 董仲舒撰【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7 5 页。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4 3 9 页。 o 汉 董仲舒撰 清 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 9 7 5 年,4 4 1 页。 1 4 第2 章继承与发展 久矣。 气对于人是相当重要的,人们养生就要爱惜自己的气,劳神费心的人亦耗气 不能长寿,即人之气与人的神、意有密切的关系。 董仲舒还谈到人是“血气相承受”之体,他说:“人生于天,而取化于天。喜气取 诸春,乐气取诸夏,怒气取诸秋,哀气取诸冬。四气之心也。 董子认为人心的喜怒 哀乐是决定于天的春夏秋冬之气的,二者本质趋同,“气”是先验的内在人情感的凸显 2 3 4 天人感应 董仲舒的气论思想连接人与天,使得天人之间同质互感。在阐述其天人感应理论时, 董仲舒以同类相应为切入点,接着以气论为基础来论证天人同类,最后证得天人互感。 同类事物是能够感应的,他说:“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其验嗷然也。试调琴瑟 而错之,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而他商应之。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是数然 也。 声音能共鸣,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指的是物类相感,物类相感的原因在于“气 同则会”。 董仲舒将自然界中同类相应的自然观类比于天人关系,人与天是相通的,他说:“为 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回董仲舒以阳生物十月成功,与人 怀胎十月而生相比附,以一年三百六十六日与人三百六十六骨节相比附,以人的大骨节 有十二,与一年十二月相附,以四肢像四时,以五脏像五行等做为天人类比依据。 那天人是如何感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ECS 1278-2023 海绵城市设施施工和验收标准
- GB 50193-9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
-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题及答案
- 红狮集团校招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考题转换词语面试题及答案
-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招聘真题及答案
- 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招聘真题及答案
- 国家电投秋招试题及答案
- 2026年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完美版
- 2026年衡阳科技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汇编
- 监狱消防安全
- 食物的来源及获取方式
- “红旗杯”竞赛总题库-3班组长创新和数字化管理能力考试题库(附答案)
- 工程力学-何培玲(中文电子课件)全套教案课件
- 彩钢棚搭建合同协议书
- 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深度探究与实践应用
- 【KAWO科握】2025年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指南报告
- 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 2025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 【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电力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
- 旅游业消费者行为分析数据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