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寿词的精神.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寿词的精神.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寿词的精神.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寿词的精神.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寿词的精神.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本论文首先对一些寿词研究成果中预设的价值判断,即寿词这一实用性词体 对主体精神情感在词作中的真实表达构成种消极的阻碍作用,进行“悬置” ( e p o c h e ) 。然后直接面对寿词文本,采用对作品进行思想内容阐释的传统研 究方法,发现了南宋寿词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收复 神州的激昂之志与心忧国运的深沉之痛。这一创作局面是由寿词的体性功能与 宋人主体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 寿词本身具有其特殊的体性功能及敞开性。生命的延长、人生的富贵、家 国的太平,对于这三者的美好祝愿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信仰中是三位一体的,寿 词起初作为一种祝寿活动中的歌词,也隐含着这种“生命一家国”通一的本源 性思想。于祝愿赞颂的同时寄寓拯济苍生的期许,在北宋中后期就已被纳入寿 词创作的基本程式中。北宋寿词中“富贵功名”的祝愿只是指向“为苍生起” 这样较为宽泛的内容。经过靖康之难,由于南宋特定的时势背景,这种“为苍 生起”的宽泛主题拥有了更为具体的现实指向,即收复神州、“整顿乾坤”的功 名事业。“整顿乾坤”的家国情怀与古老的祝寿活动及早期寿词本身的要求并不 矛盾冲突,只是前者在后者的敞开性中注入了更为鲜活具体的时代精神。“生命 一家国”的通一性也具有了“为苍生起一收复神州”这样具体的时代内涵。 宋代士人主体精神的渗透力非常强大,即使是实用性的文体,也依然显扬 着创作主体的人格精神。但主体精神的渗透是要受到文体特性的制约的。在寿 词仓u 作中,词人一般更倾向于展现主体精神中关注社会、心系家国的一面,亦 即“大我”的一面,而将“小我”隐去。于是,“整顿乾坤”之类的宏大话语及 其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在寿词中的凸显就比一般词作更为强烈了。 宋人自身意识到传统寿词无法完全满足创作主体表情达意的需求,于是起先 通过寿词的答和之作,既而通过自寿词体,逐渐在寿词内部解决了这一矛盾。 自寿词的成功创制,缘于宋人破体为词的尝试和创新精神。 自寿词的诞生为词人抒情言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词人在自寿词的创作 中进行了一种自我对话、自我反思的过程。南宋后期,由于国运的江河日下、 时势的日益艰难,词人的内心更易向道家思想与释家思想倾斜,一些词人产生 一种悲观绝望的心理。而自寿词提供的这一“自语”、“独语”空间,正好使词 人的这种绝望幻灭之感得以抒写表达。词人在借用自寿词尽情抒写自我、表达 自我的同时,也对早期寿词自身所携带的种种元素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背离。 寿词的思想内容发生了蜕变。至此,寿词本身的祝寿意图在自寿词中已近乎消 亡,自我抒写与自我表达的强烈需要侵占了自寿词的创作意图。 寿友词、寿亲词等他寿词的向外性与自寿词的向内性,两者在创作中的互补, 使宋人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得以在这两极之间充分展现。因此,寿词并没有对 主体精神情感在词作中的真实表达构成消极的阻碍作用,南宋词人的创作实践 向我们证明了这一预设的错误。 关键词:寿词自寿词家国情怀人生体悟体性功能主体精神思想内容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sf i r s tg i v e“e p o c h e ”t ot h ej u d g e m e n tg i v e ni ns o m et h e s e s o fs h o uc it h a ts h o uc ii m p e d e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a u t h o r st h o u g h t s ,t h e n f i n dt h e s p i r i t si n s h o uc i t h e yi n c l u d et h ed e s i r et or e s i s tt h e a g g r e s s o r sa n dt h ea n x i e t ya b o u tm o t h e r l a n d t h e s es p i r i t sa r ec a u s e db y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f o r m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t h es d i r i t so fa u t h o r s t h ef o r mo fs h o uc ih a s i t sp e c u li a r i t y l o n g e v i t y ,w e a l t ha n dp e a c e a r es i m i l a ri nt h e r i s h e so fa n c i e n tp e o p l e s h o uc ia l s oi n c l u d e st h e 8 e w i s h s f r o 姐b e is o 力gd y n a s t y , t h ew i s ho fl o n g e v i t yb a sb e e nl i n k e d u p w i t ht h ew i s ho fp e a c e i nn a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tb e c o m et h ed e s i r et or e s i s t t h ea g g r e s s o r s t h i sd e s i r ei sn o t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t ot h ew i s ho f 1 0 n g e v i t y t h ei n f i l t r a t i n go fa u t h o r ss p i r i ti sv e r yo b v i o u s ,e v e ni nt h e p r a c t i c a lf o r m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b u tt h ei n f i l t r a t i o ni sr e s t r i c t e db yt h e f o r m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a u t h o rw o u l dr a t h e rs h o wh i sp a t r i o t i cs p i r i t t h a ns h o wo t h e rf e e l i n g si ns h o uc i i ti st h er e a s o nw h yt h ep a t r i o t i c s d i r i ti sm o r eo b v i o u si ns h o uc it h a ni no t h e rf o r m so fc i t h ea u t h o r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r e a l i z et h a ts h o uc ic o u l dn o tm e e tt h e w h o l en e e d so fe x p r e s s i o n ,s ot h e yt r y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f i r s t b y c o m p o s i n gac ii nr e p l yt oh i sf r i e n dw i t ht h es a m er h y m es e q u e n c e ,t h e n b yi n v e n t i n gz is h o uc i t h ei n v e n t i o no fz is h o uc is h o wt h eg r e a t i n c r e a t i v es p i r i to fa u t h o r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z is h o uc ip r o v i d ean e ws p a c et oe x p r e s so n e s e l f d u r i n gw r i t i n gz i s h o uc i 。t h ea u t h o r sc a nt a l ka n dc o n t e m p l a t ew i t ht h e m s e l v e s i nn a ns o n g d y n a s t y ,t h ea u t h o r s8 r ev e r yp e s s i m i s t i ca n da r ef o n do ft h es p i r i t so f t a o i s ma n db u d d h i s m z is h o uc ih e l pt h e me x p r e s st h e m s e l v e s b yw r i t i n g z is h o uc i ,t h ea u t h o r sd e v i a t ef r o mt h ec l a s s i c a ls h o uc ii nt h ea s p e c t s o fc o n t e n ta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 t h e i n t e n t i o nt oc o n g r a t u l a t i n gh a s d i s a p p e a r e di nz is h o uc ib yt h e n t h ei n t e n t i o nt oe x p r e s so n e s e l fh a s b e e nt h ew h o l ep u r p o s eo f 、w r i t i n g z is h o uc is h o wt h ei n t e r i o ro fs d i r i t sw h i l et as h o uc is h o 呵t h e e x t e r i o ro ft h e m t h e yc o m p l e m e n tw i t he a t ho t h e r ,w h i c hg i v et h ef u l lp l a y t ot h ee x p r e s s i n go fa u t h o r s s p i r i t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j u d g 鲫e n tt h a t s h o uc ii i n p e d e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a u t h o r s t h o u g h t si sp r o v e dw r o n gb ys h o uc iw r i t t e ni nn a ns o n gd y n a s t y k e y w o r d s :s h o uc i z is h o uc ip a t r i o t i cs p i r i t c o n t e p l a t i n go nl i f e f o r ma n df u n c t i o nt h o u g h t sa n dc o n t e n t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塑:三:多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黻作者张砰哥导蝴:7 吲秒 日期:塑叠:三:墨日期:鲨! 兰:! 绪论:宋代寿词的整体描述及研究思路 一、宋代寿词的整体描述 中国的祝寿活动起源于古时先民对天地神灵的颂祝,鲁迅先生说得好: “实属草昧,庶民朴淳,心志郁于内,则任情而歌呼;天地变于外,则祗畏 以颂祝”,颂祝神灵缘于先民对天地变化的敬畏之心,之后“复有巫觋,职在 通神,盛为歌舞,以祈灵贶,而赞颂之在人群,其用乃愈益广大。”于是,“声 音繁变,寝成言辞,言辞诣美,乃兆歌咏。”1 鲁迅先生已将韵文学的起源归 之于远古先民的颂祝活动。 最早的祝寿文学可以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小雅- 鸳鸯 云:“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小雅楚茨云:“以 为酒食,以飨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这些诗篇反映了先民在生命的短 暂和死亡面前,对福寿的渴望和祝愿。小雅南山有台则是一首臣子祝颂 君主或上层官员的寿诗:“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 君子,万寿无期。” 寿词虽已于唐五代时出现,如敦煌曲子感皇恩( 当今圣寿比南山) ( 四 海天下及诸州) 、王涯献寿辞、张说舞马词、冯延b 抛绣球等,但 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寿词的真正繁盛是在宋代,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 宋代大部分词人都染指其间。根据对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的数据统 计,题序中标有“寿”、“生日”、“生朝”、“生辰”等字词,经判读可确定为 寿词的约有1 8 6 0 首;题序中无。寿”字等语符标志,以及没有题序而经判读 可确定为寿词的约有6 9 4 寿。两项相加,共2 5 0 0 余首,约占全宋词作品 总数( 2 1 0 5 5 首) 的1 2 强2 。 宋代词人中寿词作品在2 0 首以上的达2 0 多人,其中寿词作品较多的有: 晏殊,2 8 酋;曹勋,2 9 首;沈瀛,约9 9 首:廖行之,2 l 首;张纲,1 8 首; 李弥逊,1 6 首;辛弃疾,3 6 首;张元斡,2 2 首;魏了翁,约l o o 曾;李曾 伯,约4 0 首;刘克庄,约8 0 余首;程大昌,2 3 首。寿词的地位在宋代词人 心中是非常高的,宋人陈允平词集日湖渔唱就特将寿词分为一类进行编 排,与慢、引令并列为三类。寿词的祝寿对象包括帝王、太后、宰执、官员、 同僚、朋友、父母、兄弟、叔伯、妻子、儿女以及作者自己等。对其略作归 类,可分为他寿词和自寿词两大类,前者又可细分为寿圣词、寿官词、寿友 词、寿亲词四类。 祝寿活动在南宋成为一种非常盛行的社会风俗行为,寿词创作在南宋达 到了空前的高潮。这主要表现为:一、作品数量多。全部南宋寿词约为2 3 4 7 首,约为北宋寿词总量的十倍;二、创作队伍庞大。南宋寿词作者约4 0 0 人。 三、作品种类丰富,既有寿圣寿宫词,又有寿亲词、寿友词,还出现了自寿 词。四、出现了专门的类目与评论。赵长卿惜香乐府、陈允平日湖渔唱 列有贺生辰、寿词的类目,张炎词源和沈义父乐府指迷已有 专门的寿词评论3 。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 宋代寿词历来被研究者忽视或否定,只有个别词人的少数寿词作品得到 研究者的肯定,如邓广铭先生在略论辛稼轩及其词一文中就对辛弃疾的 寿词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予以很高的评价4 。这种肯定的背后是 将辛弃疾的寿词视作寿词中的特例或“另类”来看待的,这样的研究思路, 近年来依旧被一些研究者所沿袭,他们着重在论文中阐释辛弃疾等词人的寿 词作品所具有的特殊性,将辛弃疾等人的寿词创作视作为对传统寿词的一种 超越5 。 此外,从社会文化学的视角研究寿词,将寿词创作的繁荣与社会风气相 关联,是近年来对寿词的另一种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把握寿 词创作的外在背景,故而在此处对这些研究成果予以归纳概括。对寿词的产 生及繁荣作出社会学的阐释,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宋代宫廷祝寿活动的频繁。宋代皇帝即位后,都为自己的生日各 自建立个“圣节”。“圣节”日,皇帝坐殿,文武百官簪花,依次上殿祝寿, 进献寿酒,然后由皇帝赐百官酒,乐工歌妓致语奏乐,所歌则多为朝臣所进 寿词。o 宋孝宗乾道( 1 1 6 5 1 1 7 3 ) 、淳熙( 1 1 7 4 1 1 8 9 ) 年间,宫中祝寿活 动达到了最高潮。在太上皇( 高宗) 七十圣诞( 淳熙三年) 、太上皇后七十圣 诞( 淳熙十年) 、太上皇八十圣诞( 淳熙十三年) 这三年中,朝廷举行了三次 盛大庆典,孝宗亲率太子皇孙及文武百僚为太上太后祝寿,一时传为佳话。 周密武林旧事追忆孝宗为高宗庆寿盛典的场景云:“寿皇至孝,冠绝古今, 承颜两宫,以天下养,一时盛事,莫大于庆寿之典。”孝宗“圣孝”之举引“都 人倾城,尽出观瞻,赞叹至孝。”7 此外,宰执大臣的生日庆欺亦极为热闹。 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条记载:“贾师宪( 似道) 当国日,每岁 八月八日生履,四方善颂者以数千计。悉俾翘馆誊考,以第甲乙,一时传颂。 为之纸贵,然皆谄词呓语耳。”。 第二,宋代游逸风气的盛行。宋太祖建国奉行“抑武修文”、“右文轻武” 的治国方针,文武官僚安于逸乐,公私宴会频繁。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载: “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地宴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为燕集,以至市楼酒 肆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同时,宋代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市民阶层的进一 步扩大,使宋代社会朝着“享乐化”的趋向发展。柳永在望海潮( 东南形 胜) 中写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 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自序云: “举耳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 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花光满路, 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宋朝 南渡之后,虽然山河破碎,危机四伏,但社会的游逸之风依然没有减弱。京 都临安有“销金锅”之称,绍兴十二年朝廷恢复了一度废置的礼乐制度,开 乐禁,置教坊,从而为恣意享乐大开方便之门。 第三,宋代理学兴盛是寿词创作繁荣的思想动因。以周敦颐、张载、二 2 程、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旨在把外在的伦理纲常规范转变为个体的内在 需求,构造了一个以理性为本体的道德体系,完善了传统儒家的心性理论和 修养方法,为儒学道德伦理寻找到宇宙论和心性论的依据,实现了儒学的“内 转”。重新强化封建礼教和道德伦理规范是宋代儒学的重要内容和表征。宋代 祝寿礼仪和寿词创作因其所含有的人伦和道德内涵,符合了宋代理学对士人 生活和文学创作的要求,于是在理学兴盛的南宋出现了繁盛的创作局面。而 南宋宫廷以孝宗为主的祝寿庆典的铺张奢华,虽然具有明显的享乐性质,但 同时又可以凭借其“轰动效应”实现对理学孝道伦理精神的宣扬教化。“儒学的 新精神既为宫中寿礼罩上了金色的光环,亦为市俗社会找到了一块情感宣泄 与情感联络的合法天地。这大概是南宋社会祝寿风气特别盛行的一个重要文 化背景。,9 第四,宋代特定的社会心理是宋代寿词繁荣的另一原因。南宋偏安的局 面、衰败的国势、畸形繁华的都市,使精神空虚的统治者更加狂热恣肆地及 时享乐。政治的“衰暮化”,带来社会心理的“软弱化”、“内敛化”、“享乐化”。 尽管宋代不乏锐意进取的政治改革家,但终为保守势力所击败。纵然有慷慨 悲壮的歌声,可最终还是淹没在一片低沉柔靡的乐舞声中。统治者既然丧失 了励精图治的雄心,便转而借歌舞游乐以粉饰升平,而文人士大夫则退缩到 自我的小天地中,借觥筹交错的祝寿活动来宣泄生命价值无从实现的人生苦 闷,来掩盖对国势衰颓、山雨欲来的紧张与恐惧。 第五,宋代文人的结社酬唱之风也为寿词创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 人结社酬唱的文学现象并非起源于宋代,但直至宋代才呈现出日趋兴盛的局 面。北宋仁宗朝,就有以欧阳修为主的洛阳文人集团,哲宗元祜问,则有以 苏轼为首的“苏门”学士。宋朝南渡以后,酬唱之风愈加兴盛,如江西诗派、 辛派词人、江湖诗人等诗人词人群体,以及东嘉诗社、西湖诗社的结社创作 活动。这些文学社团组织的兴起与繁盛,既满足了古代文人文学创作的需要, 更满足了社会交往与感情联络的需要,同时也是儒家传统文化重视社会群体 的精神产物。而南宋结社之风的盛行,更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民族危亡的 忧患感,报国无门的苦闷感,政治衰颓的压抑感,使得南宋一大批文人士大 夫只有去寻找情感的宣泄口和精神的避难所”。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这些社会文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宋代寿词繁荣的社会文化成因。 然而,这样的研究依然只是文学的“外部研究”,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寿词的“内 部”,去把握寿词的实质。寿词是宋词的一大类,拥有其特殊的体性和功能。 如果不去把握寿词之为词的特性,不去追问寿词是否同样具有文学魅力,那 么寿词在研究者的视野中只是一种文献资料而已,就失去它作为词的文学价 值和意义了。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社会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其实预设了一种价值判断, 即认为寿词是一种实用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的词体,是一种应酬性的作品, 它对真实表达主体精神情感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传统的直接对作品进 行思想内容阐释的研究方法被放弃了。 而传统的研究方法,近年来依旧只是局限于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的寿词作 品上,没有对全部宋代寿词予以同等的关注。这种视野的局限也是缘于研究 者预设的价值判断,即认为大多数寿词作品服务于功用目的,是一种应酬性 的作品,因而缺少思想内涵和文学性,只有辛弃疾等人的少数作品是一种例 外或者创新,因而才值得关注和研究。 以上两种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宋代寿 词的实质,因为它们都在研究过程中预设了一种价值判断,即寿词这一实用 性词体对主体精神情感在词作中的真实表达构成了一种消极的阻碍作用。 本论文依然采用直接对作品进行思想内容阐释的传统研究方法,但是首 先并不去预设这一价值判断,而是对它进行“悬置”( e p o c h e ) 。 然后,通过对宋代寿词具体作品的分析和宏观把握,依据宋代寿词自身 的发展逻辑,努力发掘宋代寿词的体性功能和精神内涵,进而探讨寿词这一 词体是否对主体精神情感的表达构成消极的阻碍作用? 如果不是,词体功能 与词的精神内涵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释南宋寿词所蕴涵的家国情怀,着眼于 寿词体性功能的发展与时势背景下宋人主体精神的渗透之间的关系。下篇主 要阐释南宋自寿词所蕴涵的人生体悟,着眼于宋入对传统寿词思想内容的背 离以及对创作意图的超越。论文在阐释过程中,始终紧扣寿词的体性功能与 创作主体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 4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白文字至文章”,收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 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2 刘尊明宋代祝寿风气与寿词创作,文史知识1 9 9 8 年第3 期;沈松勤唐宋词社 会文化学研究,p 2 7 0 ,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3 李红霞论南宋寿词的兴盛及其文化成因,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4 期 邓广铭略论辛稼轩及其词,收入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版。 6 如张秀成辛稼轩寿词简论,广州大学学报2 0 0 0 年第6 期;多庄试论辛弃疾的 祝寿词,学术交流2 0 0 3 年第1 1 期:李兵论辛弃疾寿词中的“三圉情结”和“桃 源情结”,求索2 0 0 4 年第9 期;刘佳宏论辛派寿词的抗金情结,江苏工业学 院学报2 0 0 5 年第2 期。 6 详见盂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周密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 8 周密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 9 刘尊明宋代祝寿风气与寿词创作,文史知识1 9 9 8 年第3 期; ”以上五点原因系对以下论文及论著的归纳概括:刘尊明宋代祝寿风气与寿词创作, 文史知识1 9 9 8 年第三期:李红霞论南宋寿词的兴盛及其文化成因,陕西师 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4 期;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 d 2 7 0 ,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5 上篇:南宋寿词的家国情怀 一、从辛弃疾水龙吟谈起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甲辰( 1 1 8 4 ) ,辛弃疾写了一首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 甫诸人,神州陆沉,凡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词的题目是:“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韩南涧( 1 1 1 8 1 1 8 7 ) ,名元吉,字无咎, 曾任吏部尚书,除龙图阁学士,封颍州郡公,致仕后归老于信州南涧,故自号 南涧翁。三年前,即孝宗淳熙八年( 1 1 8 1 ) ,辛弃疾遭监察御史王蔺弹劾,落职 罢任,退居上饶带湖,与寓居此处的韩元吉往来酬唱,其间共为韩元吉写了5 首词,此为其中之一。这首词体现了辛弃疾“以报仇雪耻、整顿乾坤的事业自 勉,也经常以此策励他的朋辈。”1 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这首水龙吟,宋代寿词这作品数量达2 5 0 0 余首、超 过全宋词总量1 0 的词体,可能会永远黯然失色、湮没无闻。正是这首水 龙吟给寿词这一片罕有问津的漆黑荒野投上一道微弱的光束。寿词作为宋词 中的一种实用性词体,因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用性,向来为读者和研究者所忽 略或否定。唯独这一首辛弃疾的寿词是个例外。辛奔疾继苏轼之后改革词风、 开拓词境,“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2 ,于“要眇幽约”的词风之外别 创“横放杰出”一路,是对传统词体的一种革新与超越,此已为研究者之共识。 顺着这样一种“理路”,那么辛弃疾的寿词创作是否也是于传统寿词之外“别立 一宗”,是否如某些论者所评价的“脱落”寿词的“故常俗套”而成为一种超越 呢? 还是先来解读这首水龙吟。 这首词的上阕接连用了四个晋朝的典故。一、“渡江天马”用晋书元帝 传:“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二、“长安父老”用晋书桓 温传:“( 桓) 温渐至霸上,( 苻) 坚以五千人沈沟自固,人皆安堵复业,持牛 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日:不国今日复见官军。”三、“新亭风景” 用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暇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 ( 颈) 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 导) 愀然作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四、“夷甫诸人, 神州陆沉”用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 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目: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 不得不任其责l ”辛弃疾用这些晋朝故实喻指宋室南渡,对“夷甫之流”的误 国行径予以痛斥。查稼轩词,还有两处用到“夷甫”之典,一处是贺新郎用 前韵送杜叔高:“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另处是水调歌头送杨民瞻:“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 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卷三载宋孝宗语:“今士大夫微有西晋风,作王衍阿堵语。”3 南宋初期的士人存 有空谈之风,辛弃疾屡用“夷甫”之典,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细味这三首词, 这首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洵为最激励人心、恢弘士气的词作。 这种激昂慷慨的艺术效果的取得,当归功于词的首尾两旬“横放杰出之语”。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仿佛破空而来,笔力万钧。如果不考虑 这是一首寿词,读者确实可以从中解读出辛弃疾对南宋当朝者的鄙视和轻蔑, 对他们执政能力的质疑和否定。邓广铭先生在略论辛稼轩及其词一文中论 及稼轩词的批判力量时,说辛弃疾“在其歌词中给予了( 统治集团) 一些 泼辣尖锐的批评和抗议、冷嘲和热讽”4 ,也是以这首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 涧尚书为例的。纵观稼轩词,南北分裂的忧思、收复失地的渴望、英雄失 路的愤懑、赍志未遂的感叹,的确是较为显豁的思想主题,然而说到对执政者 的批判,则大多是比较隐晦的。除了这首水龙吟“几人真是经纶手”之外, 批判意图较为明确的便是念奴娇赵晋臣敷文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 词的上阕云:“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 秋瓞。”“世上儿曹都蓄缩”一语对南宋当朝者的讽刺可谓辛辣,然而一个容易 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这首批判意图较为明确的念奴娇,同样也是一首寿词。 不是在咏史、咏物、怀古、纪景等题材的词作中,而是恰恰在最为研究者所忽 视的词体一寿词中,我们才读到了“凡人真是经纶手”、“世上儿曹都蓄缩” 这样振聋发聩的抨击之语,这一特殊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们首先不要忘了这首水龙吟是一首寿词,是为韩元吉的生日而作,有 明确的功用目的。在词的下阕,辛弃疾将韩元吉比作韩愈、裴度、李德裕、谢 安,以“整顿乾坤”相期,夸赞的口吻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夸赞美颂在寿词创 作中是习以为常的,它符合祝寿这一社会交往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考虑到寿词 中创作主体对祝寿对象存有这种赞颂倾向的前提之下,再来读上阕的“几人真 是经纶手”,便可以感觉到此旬的意图并非纯粹是对南宋执政者的“批判和抗议、 冷嘲和热讽”,它还隐含着对祝寿对象韩元吉的赞颂之意,只是这种赞颂之意是 依靠对比手法表现的,即通过对当朝者执政能力的质疑和否定,来反衬早已致 仕归隐的韩元吉具有“整顿乾坤”的政治才能。同样,念奴娇中“世上儿曹 都蓄缩”之语也不全然是批判之意,而是隐含着对赵晋臣风骨磊落的赞颂。批 判之意与夸赞之意,两者究竟各占多少比重,我们无法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 但我们必须承认两点: 第一,对南宋朝廷的批判不是辛弃疾创作这首水龙吟的唯一意图,这一 意图不是纯粹的,而是与寿词中的赞颂意图融为一体的。 第二,从两个创作意图的生发过程来看,赞颂意图是基础,是这首词的创作 动因,批判意图受制于前者。 因此,在面对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批判主题时,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将其归因 于创作主体辛弃疾自身精神品格的展现,而是应该同时关注创作载体 寿词这一特殊词体所具有的“体性”和“功能”。 再来看末旬中的“整顿乾坤”。吴熊和先生分析这首词说:“脱落寿词俗套, 以收复神州、整顿乾坤相勉励。”5 朱德才先生谔价这首词也说:“相期整顿乾 坤作收,却全然脱落寿词故常。那么寿词中以“整顿乾坤”期望对方,是否 是辛弃疾对传统寿词的超越呢? 二、“乾坤”与“苍生” 其实,从现存词作来看,辛弃疾之前的南渡词人己经在词中抒写“整顿乾坤” 的壮志了,如朱敦儒苏武慢:“除拳天威,扫平狂虏,整顿乾坤都了。共赤 松携手,重骑明月,再游蓬岛。”望海潮丁酉西内成乡人请作望幸曲:“谁 再整乾坤? 是挺生真主,浴日开天。御归梁苑,驾回汾水凤楼闲。”又如张元斡 陇头泉:“揸顿乾坤,廊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同样,在寿词中最早用 “整顿乾坤”期许对方的,也不是辛弃疾。南渡早期词人康与之和王质的寿词 中已有了“整顿乾坤”一语。 篆刻鼎彝将遍,整顿乾坤都了。愿岁岁,见柳梢青浅,梅英红小。 康与之喜迁莺丞相生日 整顿乾坤,恨舞袖、回旋不足。须付与、腰金叠赤,面槐参绿。功业岂 无人可了,英豪自有心相佚自孤窗、寒烛听经纶,常三复。 王质满江红庆寿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滑州( 今河南省滑县) 人,渡江初,以词受知于 高宗,为秦桧门下十客之一。据陈霆渚山堂词话,这首词是寿秦桧的7 。鹤 林玉露载:“建炎中,大驾驻维扬,( 康) 伯可上中兴十策,名声甚著。后秦 桧当国,乃附会求进,擢为台郎。值慈宁归养,两富燕乐,伯可专应制为歌词, 谀艳粉饰,于是声名扫地。虽然“整顿乾坤”云云,透露出康与之对秦桧的赞 颂阿附之意,但康与之曾上“中兴十策”,可见其内心还是有报国济世之志的。 其诉衷情令长安怀古:“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 渭水东流。”也确实表达出“身处偏安之国,不胜今昔之痛”的情感。王质( 1 1 2 7 1 1 8 9 ) 字景文,号雪山,郓州( 今山东东平) 人,宋高宗绍兴十三年( 1 1 6 0 ) 进士,博通经史,著有朴论五十篇,纵言历代治乱兴衰,为主战派重臣张 浚、虞允文所推许,官枢密院编修。其八声甘州- 读诸葛武侯传:“看璀璨、 出世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以对诸葛亮的追念,表达出词人抗金北伐的 愿望。 辛弃疾之后,“整顿乾坤”在寿词中也常有出现: 整顿乾坤济时了,奉板舆、拜国夫人号。可谓忠,可谓孝 戴复古贺新郎- 为真主堂寿 谈笑妖氛如扫。看整齐、乾坤都了。衮衣赤舄,归来廊庙,雍容师保。 李曾伯水龙吟己亥寿史督相 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 李曾伯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屈指耆英,谁似得、三朝元老。尚留个、管夷吾在,何忧江表。世道方 占公出处,裔夷争问今年貌。怎不移、此手整乾坤,长闲了。 刘克庄满江红庆抑斋元枢八十 世间万事知何极。问乾坤、待谁整顿,岂无豪杰。 方岳贺新凉戊戌生日用郑省仓韵 看明年此日,人在黄金台上,早整顿、乾坤事了。 刘辰翁洞仙歌寿中甫 趁丹心未老,将整顿乾坤,手为经理。 方味道壮椿岁寿赵丞相 待整顿、乾坤了当,与蓬岛、神仙来往。 厉寺正万年欢寿乔丞相 由所引诸例可见,寿词中以“整顿乾坤”相期,并不是辛弃疾的首创和破格, 而是被南宋词人共同使用的一种“时代话语”。“整顿乾坤”一语出自杜甫诗洗 兵马:“二三豪杰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与“整顿乾坤”相统一,我们还 发现寿词中另一个重要的“时代话语”,即“苍生”话语。 谢公颈再为,苍生起。 张元斡十月桃 休恋平湖佳致,好为苍生重起,归去侍宸庭。 杨无咎水调歌头徐侍郎生辰 果为霖雨。洗尽苍生炎夏苦。 姚述尧减字木兰花厉万顷生日时久旱得雨 赐杖清朝,命堂绿野,放怀高致。似太公出将,卫公入相,为苍生起。 高观国水龙吟为放翁寿 依还是,为苍生一起,重位台。 张榘沁园春代人上吴履斋集贤寿 此事又关宗社福,仍系苍生休戚。 王迈贺新郎寿右史正月初七 周洛犹尘,商岩未雨,天下苍生望太平。 刘子实沁园春寿太守十二月十三日 晋书谢安传:“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臣高 崧戏之日: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苍生今亦将如卿何? ”“苍生”在寿词中作为典故使用,己见于北宋。北宋词 人秦观存有两首喜迁莺寿词,一首云:“白雪歌翻瑶瑟,玄露洒倾银瓮。更 愿取,早起来廊庙,为苍生用。”另一首云:“听祝,愿多寿,多福多男,溥作 苍生福。”又晁端礼上林春:“看花临水。算已号、醉吟居士。奈苍生,尚 满望、谢公重起。”醉蓬莱:“未必当时,解功成身退。天下苍生,未知此 意,望谢公重起。”又晁补之上林春:“命圭相印,看重赏、晋公勋业。济 生灵,共富寿,海深天阔。”李清照的寿词新荷叶用的也是“苍生”话语, 其下阕云:“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索驰日下声名。东山高 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据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 这首词的祝寿对象系晚岁闲居于济州金乡的晁补之”。词的末两旬说得很明白, 仅仅位列卿相不足为荣,更应心系天下苍生,为家国天下做出一番功名事业。 北宋的寿词中已体现出宋人的家国情怀了。 “苍生”话语不仅见于一般寿词中,还见于寿圣词中。据武林旧事记载: “淳熙八年元日,上坐紫宸殿引见讫,即率皇后、皇太子、太子妃至德寿富行 朝贺礼。是岁太上圣寿七十有五,欲再行废寿礼,太上不许。初二日未初, 雪大下,正是腊前,太上甚喜。宫家云:今年正欠些雪,可谓及时。太上云: 雪却甚好,但恐长安有贫者。上奏云:已令有司比去年倍数支散矣。太上 亦命提举官于本宫支拨宫会,照朝廷数目发下临安府,支散贫民一次。又移至 明远楼,张灯进酒。节使吴琚进喜雪水龙吟,词云:紫皇高宴萧台, 双成戏击琼包碎。何人为把,银河水翦,甲兵都洗。玉样乾坤,八荒同色,了 无尘翳。喜冰销太液,暖融鹉鹊,端门晓、班初退。圣主忧民深意。转鸿钧、 满天和气。太平有象,三宫二圣,万年千岁。双玉杯深,五云楼迥,不妨频醉。 细看来、不是飞花,片片是、丰年瑞。太上大喜,赐镀金酒器二百两,细色段 疋,复古殿香羔儿酒等。2 这首寿圣词的结尾巧妙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 质夫杨花词之旬,吴琚在词中发出“何人为把,银河水翦,甲兵都洗”的祝 愿,以及对圣主“忧民深意”的赞颂是与南宋寿词中的“整顿乾坤”、“为苍生 起”的话语相一致的。 于祝愿赞颂的同时寄寓拯济苍生的期许,在北宋中后期就已被纳入寿词创作 的基本程式中了。如果说北宋寿词中“富贵功名”的祝愿还只是指向“为苍生 起”这样较为宽泛的内容,那么,经过靖康之难,由于南宋南北分裂、神州陆 沉的特定时势背景,这种“为苍生起”的宽泛主题便被注入了拥有更为具体的 现实指向的时代内涵,即收复神州、“整顿乾坤”的功名事业。“为苍生起”从 此与“整顿乾坤”这一整个民族的普遍愿望黏附在一起,成为整个时代的“宏 大”话语,也激荡起了南宋寿词中气势雄放、激壮苍凉的沉重之音。 三、报国与忧国 让我们暂且将视线移开辛弃疾的水龙吟,去看一看民族的普遍愿望是如 何在南宋寿词中体现的,去看一看始于北宋中后期的家国情怀是如何被南宋寿 词继承发展的。经过对南宋寿词的一番披沙拣金,我们发现了不少抒写家国情 怀的寿词佳作。它们表达的精神主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报国与忧国,前者 乐观激昂,后者悲观沉痛。 一、收复神州的激越之音 寿词中包蕴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这为南宋士人表达对家国前途的祝愿提供 了可能。词人在寿词创作中找到了一个抒发英雄抑塞磊落不平之气的空间,虽 然时势局面难免令人失望,但词人依旧保持着执著乐观的精神。 刘过( 1 1 5 4 一1 2 0 6 ) ,字改之,吉州太和( 今属江西) 人,屡试不第,尝伏 阙上书,陈复国方略,不报,放浪湖海间,晚年为辛弃疾所赏识,是南宋的著 名诗人、词人,有龙洲集。其词学辛弃疾,“足以使懦夫有立志”,有水 调歌头寿王汝良: 文采汉机轴,人物晋风流。丈夫有此,便可谈笑觅封侯。试问湘南水石, 今古阅人多矣,曾见此公否? 名姓出天上,声誉塞南州。 斩楼兰,擒颉 利,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楚尾与昊头。闻到长安霸桥,尽是三槐风月, 好奉板舆游。此曲为君寿,为我换歌喉。 词的过片以“斩楼兰,擒颉利”的豪壮之语勉励友人,体现了刘过的收复之志。 “三槐”既喻指三公,又喻指王姓友人,宋史王旦传载北宋名臣王佑“手 植三槐于庭日: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长安霸桥”用唐 代宰相郑綮的典故,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或日:相国( 郑綮) 近有 新诗否? 对日:诗思在霸桥风雪中驴子上。长安霸桥”如今已为失地,“三 槐风月”在特定的时势背景中便隐含了对神州故地的怀想。南宋主和派曾有“南 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论调( 见辛弃疾美芹十论自 治) ,刘过在词中将“吴头楚尾”与“长安霸桥”进行对比并置,其收复故地 的信心是非常坚定的。 在六州歌头寿中,刘过甚至直接将治国方略写进词中,殊为罕见: 玉带金鱼,绿鬓朱颜,神仙画图。把擎天柱石,空留绿野,济川舟楫, l 钓舣西湖。天欲安刘,公归重赵,许大元勋谁得如。平章处,看人如伊吕, 世似唐虞。 不须别样规模。但收揽人才多用儒。况自昔军中,胆能寒虏, 而今胸次,气欲吞胡。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似元。归来好, 正芝香枣熟,鹤瘦松腥。 据陈霆渚山堂词话,刘过这首词的祝寿对象是韩馆胄“。据“空留绿野”、“闲 舣西湖”二语,韩健胄此刻可能尚处于不得志之时,“胆能寒虏”、“气欲吞胡” 二语对韩健宵虽不免赞颂之意,但这首词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阿谀美颂之作,词 的过片直接道出刘过的治国方略:“但收揽人才多用儒。”这种治国方略的陈述, 也出现在陈亮的寿词中,其瑞云浓慢六月十一日寿罗春伯云:“植根江表, 开拓两河,做得黑头公未? 骑鲸赤手,问如何、长鞭尺棰。向来王谢风流,只今 管是。” 南宋词人程班有壶中天寿丘枢密 日躔东井,正轮困桂影,十分光洁。火令方中符国运,天与非常荚杰。 荦荦平生,眼空宇宙,绿发千寻雪。笑谈一镇,单于底事心慑。晚岁佛 地功深,人间富贵,五湖烟水阔。谁遣心期事左,须酬满、麒麟勋业。又 也何妨,长生仙糠,已在黄金阙。中原恢拓,要公归任调燮。 程璐( 儿6 4 一1 2 4 2 ) ,字怀古,休宁( 今安徽休宁) 人,绍熙四年( 1 1 9 3 ) 进士, 曾触怒史弥远,“弥远以是衔之,卒不与共政”“,有沼水集。存词4 0 余首, 其中寿词占了1 9 首。这首词的末旬以“中原恢拓”勉励对方。“眼空宇宙,绿 发千寻雪。笑谈一镇,单于底事心慑”更是抒写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抗战豪情, 这种谈笑之间消灭胡虏的豪壮之语,在南宋词中多有体现,如“谈笑静胡沙”( 叶 梦得) 、“谈笑下燕云”( 王以宁) 、“万里中原谈笑收”( 洪咨夔) 。 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将程璐归为“辛派词人”。程璐与辛弃疾为忘年交, 有六州歌头送辛稼轩,其自寿词酹江月丙子自寿有“平生有意,把 六经膏泽,人人沾受”之壮志。他的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云:“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 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 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 芳尊。盂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词中欲借助雷、雨之力收复失地,豪情洋溢。 这首寿词壶中天对“中原恢拓”的期许与程璐自身的志向抱负是相一致的。 昂扬激越之音,直到南宋末年,依然在寿词创作中回响激荡着。宋末词人李 曾伯有水龙吟甲午寿尤制使: 几年野渡孤舟,萧然袖此经纶手。归来廊庙,从容进退,祖风犹有。小 队环花,轻艘漕玉,暂临金斗。把诗书帷幄,期年坐啸,尘不动、依依柳。 好是公堂称寿。正元戎、阃垣开后,旌旗才举,胡雏马上,闻风西走。 一点阳春,无边德泽,淮山长久。待官军,定了长安,貂蝉侍、未央酒。 李曾伯( 1 1 9 8 一? ) ,字长孺,号可斋,覃怀( 今河南沁阳) 人,丞相李邦彦之 孙,素知兵,理宗时,由著作郎两分漕节,七开大阃,有可斋类稿,存寿词 4 0 余首。其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有“淮头,虏尚虔刘,谁为 把中原一战收”之叹。其水调歌头甲寅寿刘舍人云:“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