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体用论——邵雍哲学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体用论——邵雍哲学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体用论——邵雍哲学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体用论——邵雍哲学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体用论——邵雍哲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r 1 l产k | | i l li f il l 1fil l l l lll i i7 3 7 4 7 2 a s t u d yo ns h a o y o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o f f o u n d a t i o na n d 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 c a n d i d a t e :z h a oh e n g f a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z h o uh a i c h u n 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 ,c h i n a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皂i 淳 日期:沙,口年b 月e l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 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如( 甄弓 日期:一年6 月f 曰 指导教师签名:【锐陷忽 日期:沙,“f 摘要 邵雍独创先天之学,以先天明体后天入用,建立了一个体用相依的邵氏体系。他认 为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正是依“理数”生成变易的,只要按此推演,就可以整体认识和把 握世界。他认为太极“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其所涵阴阳刚柔的对立与分裂是宇宙自 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皇帝王伯 与“元会运世 是人类和宇宙历史发展的 基本阶段,历史存在形上的本体。邵雍的哲学从宇宙自然等规律和问题进行思考开始, 循着周敦颐所开创的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模式,以“包括宇宙,终始古今”的宽广胸怀和 豪迈气势,将儒家素来推崇的“内圣外王之道”做了深刻阐释,其间也渗透着道家的坦 夷和旷达。从先天之学、物理之学到德性之学、美学,再到历史哲学,邵雍和谐无碍地 将诸统一在一起,开创了美学、历史哲学述论之先河。本文以梅花易术和皇极经 世的文本内容为基础,依据上述逻辑主线,对邵雍“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 惟化是体”的基本思想进行详尽阐释,同时也试图在此阐述中来进一步揭示邵雍诸思想 的深刻内涵和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及其对我们当代的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邵雍;体用;象数;义理;德性;美学;历史;理学 a bs t r a c t s h a oo r i g i n a l l yi n v e n t e dc o n g e n i t a lt h e o r y h es e tu pas y s t e mi nw h i c ht h ec o n g e n i t a li s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a n dt h ea p o s t e r i o r ii st h e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h eb e l i e v e st h a ta l lt h i n g s b e t w e e n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a r ei na c c o r d a n c e 、析m ”r e a s o n a b l en u m b e r ”a sl o n ga sd e d u c e d h e r e ,w ec a l lu n d e r s t a n da n dg r a s pt h ew h o l ew o r l d h eb e l i e v e st h a tt a ic h ic o n s i s t sy i n & y a n gw h i c hr e p r e s e n th a r d & s o f t t h e i r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a n dd i v i s i o ni st h ed r i v i n gf o r c eo f 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 s o c i e t y ”h u a n g d i w a n g b o ”a n d ”y u a n h u i y u n s h i a r et h e b a s i cs t a g eo f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h a si t sm e t a p h y s i c a lo n t o l o g y s h a oy o n g s p h i l o s o p h yb e g i n sf r o mt h et h i n k i n go ft h ec o s m i cl a w so f n a t u r ea n do t h e ri s s u e s ,f o l l o w i n g z h o u d u n y i sm o d e l “f r o mc o s m o l o g yt oe t h i c s ”h ec i r c u l a t e sp a s ta n dp r e s e n tw i t hh i s o p e n m i n d e d n e s sa n dh e r o i cm o m e n t u m ,g i v i n gad e e pe x p l a n a t i o no fc o n f u c i a nt r a d i t i o n ”i n n e rs a g e ,o u t e rk i n g i t m s o ,t h e r ei si n f i l t r a t i o no ft h et a o i s m f r o mt h ec o n g e n i t a lt ot h e a p o s t e r i o r i ,f r o mp h y s i c st oe t h i c s 、a e s t h e t i c sa n dh i s t o r y ,s h a oh a r m o n i o u s l yu n i f i e dt h e m t o g e t h e r ,c r e a t i n ga e s t h e t i c s ,p h i l o s o p h yo fh i s t o r yo u to ft h ef i r s to fi t sk i n d b a s e do n ”p l u my it h e o r y ”a n d ”h u n a 刚i n g s h i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l o g i co ft h em a i nl i n eo fs h a o ; y o n g ,t h i sp a p e rw i l lg i v ead e t a i l e d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s h a o y o n g sb a s i ci d e a s ,w h i l ea l s o t r y i n gt of u r t h e rr e v e a lt h ep r o f o u n dm e a n i n go fs h a o y o n g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i t ss t a t u si nt h e s o n gm i n g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i t s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i n go fr e v e l a t i o nt oo u rs o c i e t y k e yw o r d s :s h a oy o n g ;f o u n d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i m a g en u m b e r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s ;m o r a l i t y ;a e s t h e t i c ;h i s t o r y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目录 一、绪论1 ( 一) 生平和著作1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2 ( 三) 研究现状2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3 ( 五) 梅花易数作者考证3 二、梅花易数中的体用论5 ( 一) 体用论的地位5 ( 二) 起卦法中的体用论思想7 ( 三) 八卦与万物之间的体用关系1 0 ( 四) 体用之间的诸种关系1 0 三、皇极经世中的体用论1 5 ( 一) 体用论:实体与致用1 5 ( 二) 体用论:人是万物的尺度( 宇宙向人生成) 1 5 ( 三) 体用论:心迹17 ( 四) 体用论:显微17 ( 五) 体用论:变化18 四、体用论的开展2 1 ( 一) 德性论2 1 ( 二) 观物论( 美学) 2 2 ( 三) 历史论2 6 五、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体用论的关系3 0 ( 一) 梅花易数和皇极经世体用论的区别3 0 ( 二) 梅花易数和皇极经世体用论的联系3 0 ( 三) 梅花易数和皇极经世体用论的辩证思考3 l 六、邵雍体用论的意义3 3 ( 一) 宋明理学体用论发展的重要环节3 3 ( 二) 显示了中国哲学的特征3 4 ( 三) 实践意义3 5 参考文献3 7 后记3 9 i v 一、绪论 绪论 邵雍( 1 0 1 2 1 0 7 7 年) ,字尧夫,谥康节,一般认为他是北宋理学象数学派的创始 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易学家、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作为当时文化名流的代 表,邵雍以其卓越才华、独特思想和完美的理论体系而名列北宋道学五子第二。他不凡 的文学和历史成就以及深邃思想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索。 ( 一) 生平和著作 邵雍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祖父邵德新, 父亲邵古( 9 8 8 1 0 6 7 年) ,母亲是李氏。1 0 4 0 年,李之才为共城令,造访邵雍,传授 给他先天图( 五代末宋初道士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 才) 宋史邵雍传对此有所说明。1 0 4 9 年,邵雍随父母兄弟全家迁居洛阳。嘉祜七 年( 1 0 6 2 年) 富弼等为邵雍积资建新居。邵雍自名其居日“安乐窝”。仁宗嘉祜及神宗 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退 居洛阳时,曾经共同游玩。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祜中赐谥康节。 张弦生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一文介绍了他的生平和著作。王诚为邵雍 正名关于几个邵雍生平与学术问题的澄清一文对邵雍生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澄 清。王诚把邵雍的生平分成了“从求人爵到求天爵”、“从科举之学到天人之学”两个阶 段,并讨论了邵雍是如何“从理学家到被视为术数家”的。圆该文力求“通过邵雍从求 人爵到求天爵的人生志趣的转变来辨明邵雍并非隐士,通过邵雍从科举之学到天人之学 的学术生涯的转折来辨明邵雍并非道士,通过邵雍从理学家沦为术数家的思想史变迁辨 明邵雍并不是术数家。” 邵雍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哲学著作皇极经世、梅花易数、渔樵问对、伊川击 壤集。 邵雍的理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皇极经世书中。皇极经世书是邵伯温于邵 雍去世后将邵雍的皇极经世与观物篇( 在书中改为观物内篇) 合在一起,又 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i l i 昏听邵雍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 厘订而成。诗集伊川击壤集( 伊川击壤集是后人所名,他自名击壤集) 2 0 卷。 张弦生: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河南图书馆学刊2 0 0 6 年第6 期,第1 2 0 一1 3 2 页。 圆王诚:为邵雍正名关于几个邵雍生1 z _ l j 学术问题的澄清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 0 0 9 年第2 期,第5 0 一5 6 页。 王诚:为邵雍正名关于几个邵雍生平与学术问题的澄清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 0 0 9 年第2 期,第5 0 页。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伊川击壤集收诗三千多首。“击壤”,即寓太平自乐之意。渔樵问对1 卷。据程颐 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邵雍在北宋五子中排名居第二位,作为易学大家,他是先天易学思潮的重要奠基者; 作为北宋繁荣期的思想家,他为新儒学( 理学) 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继周敦颐以后, 邵雍以同样的方法( 从宇宙论到伦理学) 更加系统地对理学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其后三子,直至南宋的朱熹及以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 图从体用论入手,系统而翔实的论述邵雍的深邃哲理,并将其思想研究进一步归纳整理, 发前人之未发。 ( 三) 研究现状 ,、型:三,蒜气珏愚心秘 在传统的思想史中,邵雍被视为一个算命术士或预言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 深刻地认识到了邵雍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还有深入挖掘的必要。唐明邦著 邵雍评传是作者总结2 0 世纪研究邵雍思想的学术成果,所撰写的关于邵雍思想的 综合性著作。该书对邵雍的生活时代、生平事迹、政治思想、人生哲学、先天易学、 后天易学、认识论、思维方法诸方面作了客观评述,充分展示了邵雍的思想风貌和他在 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与成就。 余敦康著汉宋易学解读从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先天之学的宇宙图式、物理之 学与性命之学、宇宙意识与人文情怀等几个角度对邵雍哲学思想作了解读,指出了邵雍 由宇宙而人伦、由天道而人道的哲学路径。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系统介绍和论 述了邵雍的象数学思想体系。郭或通过其一系列论文,谈朱熹对邵雍象数易学的发展 与演变、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辨、邵雍易数加一倍法、先天图由来考等,主 要从邵雍先天学的角度论述邵雍的先天思想。张其成通过其论文邵雍:从物理之学 到性命之学、邵雍的修养功夫与生命境界等论述了邵雍的伦理学、美学思 想。 唐明邦:邵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 圆余敦康:汉宋易学解读,华夏出版社2 0 0 6 年版。 固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 固郭或:国学网站( h t t p :w w w g u o x u e c o m a r t i c l e g u o y u g y y x l j h t m ) :郭或易学论集。 曰张其成: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孔子研究2 0 0 1 年第3 期;邵雍的修养 功夫与生命境界国际易学研究第7 辑,华夏出版社2 0 0 3 年。 2 一、绪论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 本人将从邵雍体用论的独特视角,在注重阅读原著和和相关论文,用从抽象上升到 具体、分析材料与综合理论相结合、逻辑归纳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等,力求通过古 今比较、中西比较之途径,把握邵雍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与理论特色。同时参照古代典籍、 早年和现有学者对邵雍的研究成果,寻找分析邵雍由先天之学到性命之学,到人生、历 史哲学的逻辑发展主线中的体用关系,对邵雍哲学进行全新、全面、多角度地阐述分析, 揭示其思想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 五) 梅花易数作者考证 梅花易数和皇极经世两部书,被后人发展为“算命预测学 和“宇宙代数 学”。郑万耕认为梅花易数错乱粗俗,非邵康节所作,乃明代以后从事占卜者杂抄 前人占术的汇编。同时他还认为,梅花易数乃江湖数术之流,而邵雍易学借易数推冬 究阴阳变易之理,天地始终之变,属于学的范畴,二者天壤悬隔,不可同日而语。梅 花易数企图以五行生克推论人事吉凶,从偶然性的联系作出必然性的判断,是违背逻 辑规则的,因而也是站不住脚的,它只能给人以安慰。 本文认为梅花易数与邵子的皇极经世一书在内容与逻辑以及基本思想等方 面有着紧密的内在相关,可以断言以上两书均系邵子所著。限于篇幅,笔者仅从梅花 易数与皇极经世两书文本、逻辑关联进行比较,采取证伪之论证,证明两书均系 邵雍所作。其一,梅花易数之所以取名与梅花有关,乃因邵子作了梅花之卜,因其 应验如神故得以流传。邵雍观梅,见麻雀于梅枝上争吵不休,遂以易理推算,称明晚会 有女子前来来摘梅,将被园丁发现而追逐,女子惊慌跌倒伤到膝盖;此预测现象果真在 隔夜丝毫不差地得到验证,因此邵康节名闻于当时,大家将这种预测方法取名为“梅花 易数”。其二,此书开始即介绍了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图,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 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后天卦位即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巽东 南乾西北、艮东北坤西南,而这正是邵子所独创。其三,书中所述卦以八除,爻以六除 基础上的年月日时起卦也为邵子独创。其四,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 书中声占、字占、端法占也是邵子特色,而其中深夜借斧之占也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并 广为流传。其五,邵子占法中对体用之法尤为重视,这和其另著皇极经世之哲理的 郑万耕:算命透视,中国科普出版社1 9 9 7 年版。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用论无不遥相呼应。其六,程颐曾对邵雍之术不以为然,他称邵子之术为数术。但是邵 雍自己辩称自己为理术,即合于理之术。邵雍说:“天下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 世人以数而入于术,故不入于理也。 ( 皇极经世观物内篇) “理”在邵雍看来所 呈现出来的就是“数 ,天地问的一切事物正是依“理数 生成变易的。只要按此推演, 就可以整体把握世界。其七,郑万耕认为“从偶然性联系作出必然性的判断是违背逻辑 之论站不住脚。偶然中蕴含必然,我们完全可以由显知微,由偶然的表面现象归纳出必 然规律来。当然,书的有些部分明显在逻辑上和本书脱节,可能是后人加上的。 本文以下就重点考察梅花易数和皇极经世中体用论思想来说明邵雍的哲学, 并证明二本书思想的一致性和某种差异。 4 二、梅花易数中的体用论 二、梅花易数中的体用论 成中英先生说:“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是种具有高度创造性和统一性 的宇宙和生活哲学,他追求既是整体又是开放、既是变化又是不变的思想体系,既是发展 又是平稳的人生之道,不仅具有未来性还有世界性。”他还认为:“周易原理包含了 预测与决策的统一、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天和人的统一、本体和作用的统一。” 邵雍的体用论即是周易原理中本体和作用统一的体现,它构成了其学说体系的一个 重要内容。体用论是梅花易数一书的灵魂所在, 梅花易数中体用论包含丰富的 内容。 ( 一) 体用论的地位 邵雍是如何获得了自己整个关于易学及其应用的认识的? 是通过体用论。 “心易之数,得之者众;体用之诀,有之者罕。余幼读易书,长参数学,始得 心易卦数。初见起例,仅知占其吉凶,如以蠡测海,茫然无涯。后得智人,见授体用心 易之诀,而后占事之诀,疑始有定。据验则验,如由基射箭,百发百中。其要在于分体 用之卦,察其五行生克之理,而明乎吉凶悔吝之机也。于是易数之妙始见,而易道之卦 义备矣。乃世有真实人,罕遇之耳。得此者,幸深秘之。”( 梅花易数八卦心易体 用诀) 从这段话来看,体用范畴的使用是邵雍易学思想特殊性的地方。“心易之数,得之 者众”( 梅花易数八卦心易体用诀) “心易之数”的缺陷是什么呢? 主要是局限 于个别的卦例,局限于心的直观认识,使用的象数工具缺乏系统的理性推理系统,从而 导致无法测量更为广泛领域的事情,无法获得确定性的结论,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不够。 “初见起例,仅知占其吉凶,如以蠡测海,茫然无涯。”( 梅花易数八卦心易体用 诀) 而“体用心易之诀”使得预测过程具有了合理的基础,获得的结果具有确定性。“体 用心易之诀”包含哪些内容的? 主要有三个内容:“分体用之卦 ;“察其五行生克之 理”;“明乎吉凶悔吝之机”。( 梅花易数八卦心易体用诀) 体用论的应用,解决了易学的性质的定位问题,很好地把象数学和义理学两个方面 g 成中英:易学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9 2 页。 成中英:易学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9 2 3 9 3 页。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合成一个整体。“于是易数之妙始见,而易道之卦义备矣。 ( 梅花易数八卦心 易体用诀) 邵雍通过体用论把象数学和义理学统一起来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工作意义是很大 的。从下面的相关方面的论述,大致可以看出来邵雍的哲学贡献。 易学占卜预测有理性的内涵吗? 统一象数和义理在根本上就是要给予象数占卜以 合理性的论证,使其建立在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这样才能通过推理的方式获得相 对确定性的结论,从而提高易学的理性内涵。 关于占卜的认识论基础,牟宗三指出,占卜就是用最具体的心态看事物。“占卜最 重要的就是看袭,能看到袋,将来的结果都可以算到了,占卜就是用最具体的心态看事 物。牟宗三认为“袋这个观念其实就是认为一件事件发动就是生起,一发动就一 定有一个后果。就是要动还未动的时候。那么,通过这个“畿”的把握大致就可以知 道结果。为什么把握“畿大致就可以知道结果了,就像起点确定了,跑到确定了, 一个人已经开始要跑,那么结果总是受到这个起点、动力和道路规定的。虽然结果可能 有很多,但大致的可能范围,是可以预知的。不过牟宗三在讨论这个预知过程的认识论 问题的时候,过于强智的直觉。他认为“占卜就是看那个矮,最重要的就是知畿。 叭袋”不是科学知识的对象,不是数学量、无力量,把一切变化原则变成机械原则,“栽” 就没有了。“畿 不能数学化,它是具体的、微秒的,不能抽象化。“感触直觉不能一通 全通。一通全通这种直觉一定就是i n t e l l e c t u a li n t u i t i o n 。 知畿”靠直觉的能力。 直觉的能力不是科学的逻辑推理。物质化和量化以后可以讲科学知识。逻辑推理要在“成 势 以后才有用。 邵雍易学思想中也有这个层面,有“心易之诀 ,不过邵雍更有体用之论。体用之 论使得他的预测理论具有了更为明显理性推理的过程。关于预测过程中理性内容,牟宗 三也有论述。如说“一发动就有一个后果,这个后果或者是吉,或者是凶。吉凶依照什 么标准讲呢? 就是看跟你这个生命顺不顺,顺就是好,就是吉;不顺就是不好,就是凶, 这个没有严格的道德意义。顺与不顺,这个地方讲的是运气。运气可以从两方面看,横 的方面,看跟社会的关系;纵的方面,就是看历史的运会。占卜就是从这两方面看,看 你的生命跟社会环境合不合,跟历史的运会合不合,这个不能反对的,最科学了。” 显 国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9 页。 圆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7 6 7 7 页。 囝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7 6 页。 牟家三: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9 页。 6 二、梅花易数中的体用论 然,牟宗三所说的“你的生命”如果用邵雍的观点来看是“体”,“你的生命”后天之学 来看,需要研究其中的“用”,其用就是研究你的生命具有乾、兑、离、震、巽、坎、 艮、坤八卦的哪个属性。社会环境、历史运会也要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 卦的属性来认识,然后依据五行关系来分析体用的生克制化关系。这是一个理论推理的 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邵雍的易学赋予了占卜以一种理性的内涵,具有合乎逻辑的一面, 是在应用一种哲学进行推理。当然,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先验性。 在应用推理的过程中,自然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进行一定的调整。 “数说当也,必以理论之而后备。苟论数而不论理,则其一见,而不验矣。且如饮食得 震,则震为龙,以理论之,龙非可取,当取鲤鱼之类代之。又以天时之得震,当有雷声。 若冬占得震,以理论之,冬月岂有雷声,当有风撼震动之类。既知以上数条之诀,复明 乎理,则占b y - _ 道无余蕴矣。( 梅花易数占卜论理诀) ( 二) 起卦法中的体用论思想 从八卦心易体用诀的叙述来看,梅花易数中使用体用范畴的着眼点是起卦 以后的断卦过程,而不是起卦过程本身。不过如果我们跳出邵雍看邵雍,可以明显地看 出,体用论思想也体现在起卦过程之中。 邵雍通过易之体用关系,象其它理学家一样,由宇宙理论上升到伦理情怀,进 而把道家的物理之学和性命之学统一起来。“老子知易之体也,伍千言大抵明物 理。孟子著书,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但人见之者鲜耳。人能用易, 是为知易。如孟子可谓善用易者也。”(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以老子 为得易之体,以孟子为得易之用,合二者而用之。朱熹批评这种做法是“体 用自分作两截”。实际上朱子是以我观物,而邵子则是以物观物,更气度恢宏,力图摆 正儒道两家的地位,而使之统一于易道。邵子认为,易学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 明体,后天明用。就一般哲理层次而言,体用相依,体不离用,用不离体,二者不可分 为两截,是同一变化的两个不同方面。但是,从宇宙演化的具体历史来看,唐尧以前的 是宇宙的自然史,唐尧以后则是人类的文明史。所以,邵子认为,道家物理学侧重于宇 宙的自然史,为“天”学,儒家的性命学侧重于人类的文明史,为“人”学,是一种互 为表里的互补结构,统摄与易之体而归于一,但仍是体用相依,并未分为两截。可 见邵子主张儒道互补,各取其所长,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联系起来,构建了以贯彻天 地人三才的完整体系,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过,对于邵雍的体用论不可僵化地看。因为“体用之间有权存焉,则所谓体无定 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惟化是体者,惟圣人为能尽之。 ( 皇极经世) 其一,起卦方法中的先天与后天与体用。邵雍区分了起卦方法的先天和后天。“先 生授书以归,后观梅以雀争胜,布算知次晚有邻人女折花坠伤其股,其卜盖始于此。后 世相传,遂名观梅数。又后算落花之日,午时为马所践毁;又算西林寺额,知有阴 人之祸。凡此皆所谓先天之数也。盖未得卦先得数也,以数起卦,故日: 先天”。 ( 梅花易数序) 先确定数,然后确定卦,是先天起卦方法。具体的例子就是观梅占。观梅占 中起卦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康节先生偶观梅,见二雀争 枝坠地。先生日: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怪也。因占之:辰年 五数,十二月十二数,十七日十七数,共三十四数,除四八三十二,得二,属兑,为上 卦;加申时九数,总得四十三数,五八除四十,零得三数,为离,作下卦。又上下总四 十三数,以六除,六七四十二,得一零为动爻。是为泽火革,初爻变咸,互见乾巽。 ( 梅花易数观梅占) 显然在这个例子里面,先得到确定的是数。根据事件发生的年、月、日、时等间确 定了数字,然后根据数字确定了八卦,使用的是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 四、巽五、中五、坎六、艮七、坤八,故占卜起卦,合以此数为用。又今人起后天卦, 多不加时,得此一卦,止此一爻动,更无移易变通之道,故后天起卦定爻,必加时而后 可。”( 梅花易数先天后天论) 如果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方式来理解,显然, 先天起卦方法先确定了本体世界的格局,然后推断出具体事物及其发展的趋势。牟宗三 说:“什么是占卜? 就是问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在宇宙间就是一个动向。 宇宙间有这么一件事件生起,发生( h a p p e n ) 转成专有名词,就是一个事实的缘起 ( a c t u a l i z a t i o n ) 。中国人看天地间的人事,人的生活,在家庭里、在社会上,种种屈 伸、进退,全部生活就是一大堆事件,每一件事都可以卜。所以占卜的观念是一个 a c t u a l i z a t i o n 的观念,不是t i m e 的观念。删牟宗三还说“占卜就是看一件事件的发展, 一件事件的发展就是一个抛物线。所谓抛物线就是你可以把它展开,通过始、壮、究 三个观念了解它。 起卦本身就是遵循了事件的理念。事件的组成,时间是其基本的 组成部分。上卦反映宏观、天时部分,下卦反映微观,地和人部分。事件发生在具体时 国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8 页。 圆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本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8 页。 8 二、梅花易数中的体用论 间,下挂用具体时间来确定。年月日时起例:“年月日为上卦,年月日加时总为下 卦。又以年月日时总数取爻。如子年一数,丑年二数,直至亥年十二数。月如正月一数, 直至十二月亦作十二数。日数,如初一一数,直至三十日为三十数。以上年月日共计几 数,以八除之,以零数作上卦。时如子时一数,直亥时为十二数。就将年月日时数总计 几数,以八除之,零数作下卦,就以除六数作动爻。 变是整体事物和事件的变化,自 然应该整体除以六。通过这个易学理论把握到的本体论观察以后,得出的具体事物的运 动结论,显然是用的世界,这是以体观用的起卦方法。 什么是后天起卦方法呢? “若夫见老人有忧色,卜而知老人有食鱼之祸;见少年有 喜色,卜而知有币聘之喜;闻鸡鸣知鸡必烹;听牛鸣而知牛当杀,凡此皆后天之数也。 盖未得数先得卦也,以卦起数,故日:后天”。( 梅花易数序) 没有得到数之前先得到卦,然后以卦起数叫做后天起卦方法。具体的例子如老人有忧 色占。 “己丑日卯时,偶在途行,有老人往巽方,有忧色。问其何以有忧,日: “无”。 怪而占之,以老人属乾为上卦。巽方为下卦,是天风媚。又以乾一、巽五之数,加卯时 四数,总十数,除六,得四为动爻,是为天风骺之九四。”( 梅花易数老人有忧色 占) 从这个卦例来看,是先从老人以及老人往东南方向行走的事实为出发点,然后依 据八卦属性的原理来观察,老人被归结为乾卦,东南方在后天八卦图中为巽,这样就确 定出了卦。然后根据卦确定数,如此卦中由乾得到一,由巽得到五,然后加上时间的数, 确定了变卦。“后天端法以物为上卦,以方位为下卦,合物卦之数与方位之数加时数以 取动爻。”( 梅花易数端法后天起卦之例) 如果用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思想来看, 这里是由用推导到体。不过根据邵雍在皇极经世中常用的体用逻辑来看,具体的事 物是体,而其功用为用,后天起卦方法依然是由体到用,不过体用的内涵有所变化。 先天后天论总结先天起卦法和后天起卦法的区别时候说:“先天卦断吉凶,止 以卦论,不甚用易之爻辞,后天则用爻辞,兼用卦辞,何也? 盖先天者未得卦先得 数,是未有易书,先有易理,辞前之易也,故不必用易书之辞,专以 卦断。后天则以先得卦,必用卦画,辞后之易也,故用爻之辞兼易辞以断之也。 又后天起卦,与先天不同,其数不一。今人多以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 兑七、艮八、离九,此数为用。盖圣人作易画卦,始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加 一倍数,自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中五、坎六、艮七、坤八,故占卜起卦, 合以此数为用。又今人起后天卦,多不加时,得此一卦,止此一爻动,更无移易变通之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道,故后天起卦定爻,必加时而后可。又先天之卦,定时应之期则取之卦气。如乾、兑, 则应如庚辛及五金之日,或乾为戌亥之日时,兑为酉日时。如震巽当应于甲乙及五木之 日,或震取卯,巽取辰之类。后天则以卦数加时数,总之而分行卧坐立之迟速,以为事 应之期。卦数时类,应近而不能决诸远者,必合先后之卦数取决可也。 ( 梅花易 数先天后天论) 邵雍的体用论不仅仅具有理论的意义,更是为了易学实践而准备的。邵雍由象数学 推演出宇宙万物生成的图式,并且以此来解释世界,占卜吉凶,并进而推算古往今来治 乱盛衰的命运。邵雍在其象数实践中的体用关系,贯彻了他“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 无定体,惟化是体”的基本思想,强调变者为用,化者为体。“先天”一词,完全就 是无形无象、无思无虑、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造化“本体”的别称。而所谓“先天学, 就是通向此本体的“造道”之学。这是邵雍称自己学说为“先天学”的本义。 ( 三) 八卦与万物之间的体用关系 关于八卦和万物之间的关系,梅花易数中有三处集中的说明。而且所占篇幅较 大。如八卦万物属类对八卦对应的万物进行了说明,如“乾卦:天、父、老人、官 贵、头、骨、马、金、宝珠、玉、木果、圆物、冠、,镜、刚物、大赤色、水寒。 ( 梅 花易数八卦万物属类) 八卦所属内外动静之图则有乾:“玄黄、大赤色、金玉、 宝珠、镜、狮、圆物、木果、贵物、冠、象、马、天鹅、刚物。”( 梅花易数八卦 所属内外动静之图) 根据梅花易数其它地方的思想,内外、动静之别就是区分体 用的重要标准。 梅花易数八卦万物类占中则在乾卦下面归入了一、金、媚、逐、 否、观、剥、晋、大有、天时、地理、人物、人事、身体、时序、动物、静物、屋舍、 家宅、婚姻、饮食、生产、求名、谋望、交易、求利、出行、谒见、疾病、官讼、坟墓、 方道、五色、姓字、数目、五味。如果用先天学的思想,八卦属于先天,万物属于后天, 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如果用后天学的思想来观察,万物属于体,功能属于用。此用就是 八卦的性情。“乾,健也;坤,顺也;震,起也;艮,止也;坎,陷也;离,丽也:兑, 说也。巽,入也。 ( 梅花易数论八卦性情) 根据后来的皇极经世性情之间 也有体用。 ( 四) 体用之间的诸种关系 体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根据梅花易数二者之间包括如下一些基本关系。 1 0 二、梅花易数中的体用论 其一,体用:动静。 “此所谓体用者,借体用二字以寓动静之卦,以分主客之兆,以为占例之准则也。 大抵体用之说,体卦为主,用卦为事:互卦事之中间,刻应变卦为事之终应。 ( 梅 花易数体用总诀) 在梅花易数中,体用之间的关系往往关联着动静的关系。邵 雍往往以没有变爻的卦为体,以有变爻的卦为用。 当然具体应用则有复杂的情况。“夫体卦为静,互卦为静,用卦变卦则动也。此内 卦之动静也。以外卦言之,方应之卦、天时地理之卦应皆静;若人事之应、器物之类则 有动者矣。 ( 梅花易数体用动静之诀) 其二,体用:主宾相应。 在梅花易数当中,体用的区分包含着区分主客的功能。区分主客对于占卜非常 重要。如上所引用的“此所谓体用者,借体用二字以寓动静之卦,以分主客之兆,以为 占例之准则也。”( 梅花易数体用总诀) 体卦为主体,客体是事情,而主体所完 成的事情必然关系所涉及的对象,也就是必然有事件的客体。比如梅花易数说“占 婚姻,体为所占之家,用为所婚之家。 ( 梅花易数婚姻占第五) 婚姻的主体是 主体的方面,婚姻这件事情本身作为主体的用,必然涉及客体。“体用之说,动静之机, 八卦主宾,五行生克。体为己身之兆,用为应事之端。”( 梅花易数体用总诀) “应事之端”,较好地说明了事件本身涉及到的体用两个方面。“体”是事件的主体, 用是体的功能和事情,端构成了事情的“端”,“终点”,也就是“客体”。 体用作为事情及其两端的关系,当然是千变万化的。“凡占卜,以体卦为主,用为 事应,固然矣。体卦既为主,用互变卦相应参看祸福。然今日得此一卦,体用互变中决 之如此。明日复得此卦,体用一般,岂可又复以此诀之。然则,若体而可? 必得十应之 说而后可也。( 梅花易数占卜十应诀) 具体的变化是“十应之说”所加以阐发的。“心易寓物之用,以体为主。然人知一 体一用之常,不知一体百用之变并体之变。全卦为内,内亦不只一用,而互变皆用也。 三要、十应之卦,外卦也。外亦不一,无非用也。学寓物者,得体用以为至术,十应则 罕有之。后则三要以为全术,且谓体用自体用,三要自三要,遂以体用决吉凶,以三要 为吉凶之兆,孰知三要、十应体用之致。呜呼! 体用不可无三要,十应不可无体用。体 用、三要、十应理无间然也。如此者,是为心易之全术,而可以尽占卜之道也。( 梅 花易数体用论) 一体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和事件,一体可以有百用,并且可以随着“用 的变化,“体”也有一定的变化。因为事情的变化,导致事情本身的体用的变化,这表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了邵雍的重视事件的思想。 其三,体用:内外。 体用之说需要用十应之说来说明,而其中核心的逻辑区分就是内外。一般情况下, “体 当然是主体,事件涉及的对象是客体。前者为“内”,后者为“外 。不过在邵 雍这里,有时候说体用为内,诸用卦为外卦。“凡占b ,体用为内,诸用卦为外卦,此 占b 2 _ 例也。诸应卦与三要之应,与十应之应,必合内外卦而断之也。苟不知合内外卦 为断,谓体用自体用,三要、十应自三要、十应,如此则鲜见其有验者。 ( 梅花易 数内外论) 以上是基本的逻辑关系,但是单单是以上的关系还不能使得体用范畴发挥很好的应 用功能。需要借助新的范畴来说明体用。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五行范畴。“凡占b 成 卦,即画成三重,本卦、互卦、变卦也。使于本卦分体用。此一体一用也。以卦五行明 生克比和之理,此一用卦最切。看互卦变卦,互变亦用也,此内之体用也。又次看应卦 亦用也,此合内外之体用也。然则不止一体一用,所谓体一用百也。 ( 梅花易数体 用) 其四,体用:向背。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有来去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向背的范畴来说明。! 凡占b 求应,必须审其向背。向者为事物之应,相向而来;背者为事物之应,相背而去也。如 鸦报灾,鸦飞适来,其灾将至;鸦飞而去,则灾已过去也。如鹊报喜,鹊飞适来,其喜 将至;鹊飞己去,则喜己过去也。至于外应之卦皆然。其克体之卦,器物方来,其祸将 至;去则祸散。其生体之卦,器物方来则吉,去则吉已过去矣。其他应卦皆然。此为占 卦向背,至当之理也。 ( 梅花易数向背) 其五,体用:五行生克。 梅花易数利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处理体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体用之间 的关系有了体克用、用克体、体用比和等多种形体。加上前文所述的八卦关系,体用之 间的生克关系就更为复杂。“宜受他卦之生,不宜受他卦之克。他卦者,谓用、互、变 也。生者,如乾兑金体,坤艮生之;坤艮土体,离火生之;离火体,震巽木生之。余皆 仿此。克者,如金体火克,火体水克之类。 ( 梅花易数体用总诀) 其六,体用:衰旺。 五行关系加上阴阳的一天或者四季的转换,就使得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生克比和关系 有了此消彼长的多种状态。 1 2 二、梅花易数中的体用论 “既明生克,当看旺衰。旺者,如春震巽木,夏离火,秋乾兑金,冬坎水,四季之 月坤艮土是也。衰者,如春坤艮,夏乾兑,秋震巽,冬离,四季之月坎是也。 ( 梅 花易数衰旺论) 总体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是对于金木水火土来说,各有 旺的季节,其他则是休、囚等多种状态。自然而然,主体和客体所处状态不同,事件本 身的运行和吉凶也就不一样。 其七,体用:吉凶。 梅花易数借助五行范畴说明了吉凶问题。具体举例如下: “体宜受用卦之生,用宜见体卦之克。体盛则吉,体衰则凶。用克体固不宜,体生 用亦非利。体党多而体势盛,用党多则体势衰。如卦体是金,而互变皆金,则是体之党 多。如用卦是金,而互变皆金,则是用之党多。体生用为之泄气,如夏火逢土( 亦泄气) 。 ( 梅花易数体用总诀) “体用之间,比和则吉,互乃中间之应,变乃未后之期。”( 梅花易数体用总 诀) “生克即分,体用则论吉凶。生体则吉,克体则凶,比和则吉,不必论矣。生体多 者则愈吉,克体多者愈凶。然此卦生体,诸卦又克此卦者,颇减速其吉。此卦克体,诸 卦又有克此卦者,稍解其穷。有生此卦者吉,有克此卦者凶,此体用之生克也。然卦之 生克有不论体用者,如占天时,有震则有雷,有巽则有风,逢坎则有雨,逢离则晴,此 一定之理。又有不然者,如主卦中乾兑多,则震无雷,巽亦无风。又必有此诀也,皆隐 然外卦之意。如观梅有女折花,算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