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试论刘师培的多变.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刘师培作为“扬州学派”殿军,与章太炎并称“二叔”( 章枚叔,刘申叔) 的一 代学术大师,在清末民初的学术领域和政治舞台上都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但更为人 们所关注的却是他的“多变”。 钱玄同,蔡元培以及国民党元老冯自由,邹鲁在谈到刘师培时都认为他“杂而 多变”。朱维铮在刘师培辛亥前文选导言中认为刘师培“善变”。 确实如此,作为学者和政治人物,刘师培具有当时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某些 共同心态。在其短暂一生中,其思想和行为杂而多变,从个热心科举功名的举人 到反清排满的斗士:以同盟会员之身宣扬无政府主义,后投入清廷大吏端方幕府; 1 9 1 5 年又加入“筹安会”鼓吹帝制;在学术上,从经学大师到西学翘楚,后又办起 园故月干0 ,提倡国故等。 因此,阻往刘师培在政治上一直是被谴责的对象。冯自由,邹鲁所著书中将其 作为反面典型。1 9 4 9 年后,大陆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和有关著作同样持此立场。作为 经学大师,又在新文化运动中办过国故月刊,被认为是与新文化对抗,并且受 到鲁迅等人的批判。也就是说刘师培既在政治上被打入另册,又在文化上被排斥或 忽略。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很难引起人们在学理上的研究兴趣,学术界研究起来也 是顾虑重重。这一现象人们不难理解。 钱穆先生治史主张对古人表一种同情,对于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我们要同情 的不仅仅是他生死两难的痛苦选择,更应该同情士人注定在千百年来安身立命的那 套价值系统里打转儿的困境。为此,我们有必要把刘师培作为社会转型期,风云激 荡年代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放到当时社会大背景中去研究,把其思想和行为同他当 时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考察知识分子群体在当时的奋挣,呐喊,忧虑,迷惘。 本文以刘师培为个案研究,从其短暂一生中的几次重大人生选择和思想变化过 程中,探讨其多变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社会潮流及个人的心理变化和当时错综复杂的 人际关系,从而了解当时知识分子的群体意识,政治自觉和人生价值取向。换言之,刘 师培为何多变? 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人格冲突与心态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吗? 是一种 政治的文化一【) 理现象吗? 是个体人格生成,流变乃至升华的题中应有之义吗? 关键词:刘师培多变社会转型迷惘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胡觞缔 日期:加绰莎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如身善蛑 日期:竹,年6 月3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用相关权益。回童逾塞理童厦迸卮! 旦圭生i 旦二生! 旦三生筮查! 旮印孵群 日期:州年6 月 日 栅馘旁节 日期:沙扩6 月弓日 0爻, 七月 4 石 也帮 名 p 签 : 峨期 导日 刖面 刘师培( 1 8 8 4 一1 9 1 9 ) ,字申叔,又名光汉,别号左盒,江苏仪征人,出身 于三代相传的春秋左氏传的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博闻强记,1 2 岁已读完 四书、五经。1 9 0 2 年中举,1 9 0 3 年在上海遇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钊、陈独 秀、谢无量,遂赞成革命。与林獬( 字少泉,号白水) 合撰中国民约精义一书, 后著攘书倡言排满复汉。1 9 0 4 年先后参加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光复会。1 9 0 7 年赴日本,加入同盟会,并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随后参与章太炎等人罢免 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的活动。此外还创办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天义报,发起 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与章太炎、张继、何震、苏曼殊、陶冶公等组织“亚洲 和亲会”。1 9 0 9 年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府。民国建立后隐居四川讲学。1 9 1 3 年在太原 出任阎锡山都督府顾问。1 9 1 4 年经阎锡山推荐,得袁世凯任为公府咨议。1 9 1 5 年 参与发起“筹安会”,发表宣言,鼓吹帝制,后筹安会改为“宪政协进会”,出任参 政院参政,被袁世凯封为“上大夫”。1 9 1 7 年由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 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期间还在国文研究所担任经学、史传、中世文学 史、诸子四个研究科目。与黄侃一起发行国故月干0 ,任总编辑,“以图挽救”“国 学沦夷”。1 9 1 9 年病故。 刘师培作为“扬州学派”殿军,与章太炎并称“二叔”( 章枚叔、刘申叔) 的 一代学术大师,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和学术领域内都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作为学者 和政治人物,他具有当时知识分子的某些共同心态,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其思想和 行为杂而多变。所以,针对他的多变,我们有必要把刘师培作为社会转型期,风云 激荡年代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去研究,从而考察知识分子 群体在当时的奋挣、呐喊、忧虑、迷惘。在研究刘师培其人时,应该摆脱政治定性 的窠臼以及因人废言的惯性思维方式,真正给出学理层面上的客观阐释。对刘师培 政治主张与立场前后剧烈的变化之缘由也要摆脱以道德判断为主的狭隘视角,寻求 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渠道。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2 l 世纪,又面临着文化与社会的巨大转型。正处于转型期 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其心态矛盾,人格冲突,其实并不逊色于清末民初的一代知 识分子。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能否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中国知识分 子自身的现代化,而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知识分子人格塑造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刊st h e s i s 与完善。我们今天将道德重建、将人文精神重建,落实到“个体”的头上,其实就 是人格疗救与人格重铸。因此,从刘师培研究中可发掘出较大的文化意义,有益于 当今的学术建设,有助于目前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内知识分子把握自己的人生价值取 向,同时对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研究现状及分析 关于刘师培的研究,本人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 9 3 7 年到1 9 4 9 年间, 另一阶段是1 9 4 9 年到2 0 世纪8 0 年代末,第三阶段是2 0 世纪9 0 年代至今。 ( 一) 1 9 3 7 年,随着钱玄同的刘申叔先生遗书的编定刊行,o 可以说对刘师 培的研究才算真正开始。刘申叔先生遗书收入刘师培著作7 4 种,其中论群经及 小学者2 2 种,论学术及文辞者1 3 种,群书校释2 4 种,诗文集2 4 种,读书记5 种, 学校教本6 种,除了一些无政府主义的著述及个别佚文外,可以说是网罗殆尽,极 大方便了学术界的刘师培研究。特别是钱玄同为该书所作之序,更成为这一时期论 述刘师培的最佳著述。另外,在刘申叔先生遗书前所载的陈钟凡、刘富曾、尹 炎武、蔡元培所作刘师培行述、墓志铭、外传、事略等文以及丁惟汾、 张继、汪东、黎锦熙、南桂馨等人的序文也颇有参考价值。 除刘申叔先生遗书外,这一时期关于刘师培的传记和事略之文有王森然近 代二十家评传中所收的刘师培评传、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中的刘师 培、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所收的仪征刘氏四世传师培、冯自由革 命逸史中所收的记刘光汉变节始末、刘光汉事略补述等。除冯自由两文乃 述刘师培政治活动外,其余文章皆概述刘的学术成就,可惜述多论少,且多有重述。 ( 二) 1 9 4 9 年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政治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刘师培研究 在中国大陆几成空白,唯一值得介绍的是1 9 6 2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舜徽清 代扬州学记一书。该书是在张氏4 0 年代末所写扬州学记的基础上整理、补 充、修订而成,是研究“扬州学派”的代表著作。书中单辟“刘师培”一章,对刘 氏学术和思想的主要方面如小学、经学、校勘学成就以及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等进 行了综合评价,不失为一部全面研究刘师培其人的入门佳作。该书可贵之处在于注 重在刘氏学术的渊源上着墨,凸显出刘氏作为“扬州学派”殿军的地位,使人对学 术传承有清晰的认识。但海外学者则有些人在刘师培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成果,如 。划申叔先生遗书初版时,题民国二十五年( 1 9 3 6 年) 宁武南氏排印,实则编竣印行在此之后。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第一章从热心功名的举人到革命党人 一、蹭蹬科举路 在刘师培的身上,寄托着祖荤几代人会试及第的重负。同封建时代的一般读书 人一样,刘师培的祖辈们也走进了科场,孜孜以求,希望博得乡试中举,会试及第, 饮誉乡里,光耀门庭。刘文淇是刘师培的曾祖父,他继承乾嘉汉学的传统,主张治 经从文学训诂入手,注重经籍的校勘考释。他瞥问学于汉学大师阮元,成为阮元之 后扬州学派成就最大的学者。他取得生员资格之后,首次赴乡试未中,他毫不气馁, 一次又一次赴乡试,直到垂垂暮年,前后达1 1 次之多,终究未能中举。刘毓崧是 刘师培的祖父,前后l o 次赴乡试,也未中举,刘师培的父亲刘贵曾乡试同样仅两 中副榜。他的伯父刘寿曾也多次应试未中,他继承祖父遗愿,以完成左传旧注疏 证大业为己任,“创立程限,锐志研纂。”至4 4 岁去世,仅疏至鲁襄公四年( 公 元前5 9 6 年) ,“千秋大业,功亏一篑。”。他们学富五车声播九州,科场上却极不得 意,功名仅止生员而已。学业与功名的反差如此巨大,奋斗与回报的悬隔如此殊异, 科举中试的渴求如此强烈,几代人的郁结,留在了刘师培心中,数辈入的重托压到 了刘师培肩上。 刘师培的父亲在世时,理家之余勤勉读书,昼夜辛苦,并以身作则,督率子弟, 曾诲刘师培日:“古语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养身之要是在勤矣。”。此言对 其读书治学影响极大,其一生勤奋,与父亲的教诲息息相关。父亲去世后,虽家道 日落,但仍一心向学,随母亲学毛诗,郑笺尔雅说文解字诸书。“喜读 周秦典籍,于学派源流反覆伦次。”。“笃嗜左氏春秋,研经而外,并及子史,其答 客难也,尝证穆王西征之事”,“出语惊其长老,记问冠于朋从。”。尤“认绍述先业, 昌洋扬州学派自任。”。另外,所读之书,如东华录、扬州十日记,刘宝楠胜 朝殉扬录,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以及王夫之的著作,颇含反满情绪,使得其很 快形成传统种族意识,对中国历史上的华夷关系非常敏感。据其自述,2 0 岁便写出 。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 上) ,岳麓书社1 9 8 6 年影印本,第2 1 1 页。 o 刘师培:先府君行略,左盎集卷六刘申叔遗书,旺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敝,第1 2 6 0 页。 。刘师培:周末学术史序,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i h j 扳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5 0 4 页。 o 刘师颖:刘申报先生遗书跋,刘申叔遗书,江苏古藉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2 4 0 7 页。 。尹炎武:刘师培外传,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1 7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wst h e s i s 扬民却虏录,读船山丛书札记等著作,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刘师培走向科 场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记忆力,悟性及著述能力都极强的青年学子。辛 亥老人汪东在为刘申叔遗书作序时写到:“窃尝闻其与人论学,随事征引,往 复不穷,故已惊怖之若河汉。”。 1 9 0 1 年,“内典道藏,旁及东西洋哲学,无不涉猎及之”。,1 7 岁的刘师培占 籍仪征,应童生试。县试,府试皆中,取得生员资格。府试时,“诗文冠场”,阅卷 官冒鹤亭惜才,拔为案首。不过,刘师培并不满足,府试试题为咏扬州古迹 七律四首,在咏木兰院一首中,他有诗句云:“木兰已老吾犹贱,笑指在枝空 自疑。” 他认为这个名分与他现在的学问,文采太不相称了。体现了他当时对自己 处境的不满与对功名利禄的向往。1 9 0 2 年秋,刘师培赴金陵乡试,三场考毕,他如 愿以偿,高中第1 3 名。他继堂兄刘师苍之后成为刘家世代以来第二个中举的才子。 刘师苍不幸天亡,进士及第,荣耀门庭的希望落到了刘师培头上。 1 9 0 3 年春,刘师培在扬州知府衙门领取了公文,沿大运河北上,到达苏北重镇 徐州,西折入河南开封,参加恩正两科合并举行的会试。按例,这次会试本应该在 1 9 0 1 年举行,1 9 0 1 年又值光绪帝3 0 大寿,例当加恩科,故清廷于1 8 9 9 年谕令以 1 9 0 1 年加恩科,正科会试推至1 9 0 2 年举行。1 9 0 0 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携光 绪仓惶西逃,1 9 0 2 年初才回到北京,1 9 0 1 年,1 9 0 2 年的会试未能如期举行。1 9 0 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又有凡曾发生外国入被杀的城镇一律停止文武各项考试5 年 的条款,故会试地点改在河南开封,一则开封距京师较近,二则河南是大省,贡院 有一万多间号舍。o 这是清廷谕令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以后的第一次会试,科举制度 虽尚未废除,试题内容却已有很大的改革。头场试中国政治史论5 题,二场试各国 政治艺学策5 道,均属策论。只有第三场试的是传统的四书五经,但内容较以往则 大变。5 月8 日,会试发榜,刘师培名落孙山。他虽然有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和相 当的西学修养,却榜上无名。应童子试,他是首案,应乡试,他高中第1 3 名,少 年得志,春风得意,然而,他却败北汴京。恩,正并科,名额加倍,他依然无缘进 士。废科举在即,前途难料。在他的身上寄托着祖上多少代入的科场梦,可是,迸 。光汉:甲辰年自述诗,警钟日报,1 9 0 4 年9 月l o 日。 o 江东:刘申叔先生遗书序,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 扳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2 6 页。 o 冯自由:刘光汉事略补遗,革命逸史,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三集第1 8 6 页。 o 刘禺生: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1 3 9 页。 o 这首诗是刘师培参加府试时的制艺诗左庵诗录没有录入。转引自李洪岩:风雨怀故刘师培的前半 生,小说家,1 9 9 9 年第2 期。 9 万易:刘师培年表,文教资料简报,1 9 8 5 年,第2 期。 o 经鸿盛:刘师培史事考订,史学月刊,1 9 8 6 年第3 期。 o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骸肚宕凭倏际允雎肌贰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士梦依然难圆。悲哀的雾笼罩了一切,他倍感沮丧、失望。“申椒不结实,蕙草空 盈亩”,“浮云一东西,逝水无己时。木叶一以落,谁知秋气悲。因念倦鸟飞, 犹思假一枝。长绳系白日,春去谁能追? ”此诗为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以至 将近两年后,他仍哀叹“飞腾无术儒冠误。” 自此绝意科场。 二、“排满复汉” 1 9 0 3 年春,刘师培开封会试失败回扬州不久,就背着家人,在王郁仁( 名仲麒, 号无生) ,林獬( 字少泉,号白水) 的携带指引下,来到了东南革命中心地上海。 当时的上海正处于“苏报案:的前夕,。革命空气非常浓厚。爱国学社的创办, 张园的演讲,各种革命书报的出版,苏报更是鼓吹革命不遗余力,邹容的革 命军与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连续发表,震动人心。年方2 0 岁的刘师 培此时来到上海,立即就被这种革命形势吸引了。他进一步结识了章太炎,邹容, 张继,章士钊,苏曼殊,陈独秀等革命志士。 阅读了更多的宣传民族、民主思想 的论著,参加了革命党人各种公开的与秘密的集会。邹容写了“中国自由神出现” 七个隶书大字赠给他,给刘以极大的激励与鼓舞。“七字凄凉墨迹新,当年争说自 由神! ”。 蔡元培等人创办日报俄事警闻( 后更名为警钟日报) “因是时俄国驻兵 东三省,我方正要求撤退,情势颇紧张,人人注意,故表面借俄事为名,而本意则 在提倡革命。”。同时,蔡元培联合刘师培以及陈竞全,叶瀚,陈去病,林獬等人发 起成立“对俄同志会”,“以研究对付东三省问题之法”, 签名入会的达2 0 0 人。刘 师培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以后改名“光汉”,显示了他“攘除清廷,光复汉 族”的决心。先在上海和蔡元培,林獬一道,参与警钟日报与中国白话报 o 刘师培:申江杂感- 咏苏东坡秋怀诗韵二酋,国粹学报。第4 期t 9 0 2 年5 月2 3 日 。光汉:甲辰年自述涛,警钟日报,1 9 0 4 年9 月l o 日。 o 李帆;刘师培学谱简编,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以其中西交融之学和学术史研究为核心,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0 0 页。 o 经鸿盛:论刘师培的三次思想变化东南文化,1 9 8 8 年第2 期。 o1 9 0 3 年5 月,上海苏报发表了推荐邹容革命军和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文章。鼓吹革命。 清政府勾结租界工部局查禁了苏报,逮捕了邹,章二人,形成了清末轰动中外的“苏报案”。见朱育和等编 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5 6 1 5 8 页。 o 经鸿盛:论刘师培的三次思想变化,东南文化1 9 8 8 年第2 期。 o 刘师培:闻某君卒于狱中作诗以哭之,左童诗录卷四,刘申叔遗书江苏古赭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1 9 3 3 页, 。蔡元培:自写年谱,蔡元培全集。第七卷,中华书局,i 9 8 9 年版,第2 9 3 页。 8 对俄同志会广告,俄事警闻,1 9 0 3 年1 2 月1 5 日。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的笔政,发表大量诗文,“尤能针砭时政,阐扬革命,深博社会称许。”后到浙江 嘉兴协助革命党人敖嘉熊主持温处台会馆。原因是因警钟日报发表揭露德国人 经营山东之密谋,驻上海德国领事政函申辩,报纸又登文反驳,德领事遂勾结清廷 与租界工部局,通缉作为主笔的刘师培。刘只好逃至浙江嘉兴,匿居于平湖大侠敖 嘉熊家。敖是爱国学社学生,1 9 0 4 年秋出资与陶成章,魏兰,陈梦熊等在嘉兴组织 温台处会馆,这既是一个专门从事联络苏南浙北一带的浙江温州,台州,处州客籍 移民的机构,又是个联络会党策动革命的机关。刘既匿居敖家,“嘉熊亦善视之, 与商理温台处会馆事宜。”前后约半年之久。1 9 0 5 年底应陈独秀邀,到芜湖就任安 徽公学,皖江中学的教职。在这数年间,刘鼓吹反清革命不遗余力,写下了中 国民约精义,攘书,黄帝纪年说等大量宣传民族民主思想的论著,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有人竟赞誉和推崇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卢梭:“刘 生今健者,东亚一卢骚。赤手锄非种,黄魂赋大招。人权光旧物,佛力怖群妖。倒 挽天瓢水,回倾学海潮。” 1 9 0 4 年秋轰动上海滩的暗杀王之春案,史界历来多指为万福华所为。其实经过 部分史学工作者考证,最后得出结论,是寨系刘师培与林獬策划,陈白掰,万福华 为枪手。暗杀未遂,万福华被捕,刘师培被拘,黄兴,张继等1 0 余人无意中牵连 入狱。革命党人,社会各界纷起营救。 “行刺前,刘师培将张继所增之手枪给万 福华。万在上海金谷香菜馆动手行刺。因万不精于射击,刺杀未成,反而被捕。不 久除万福华外,余人全数开释,万以扰乱租界治安罪监禁l o 年。” 1 9 0 2 年春,广 西曾爆发大规模的会党起事。1 9 0 3 年,起义军逼进省城桂林,清政府一筹莫展。4 月,报界盛传,广西巡抚王之春借法国驻越南军队平乱并向亨达利洋行借巨款,允 诺以广西全省筑路权,开矿权为回报。正在酝酿拒俄的国人顿时被激怒,日本东京 的留学生和上海的绅商学界率先起来声讨王之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拒法运动。清 政府被迫将王之春革职。1 9 0 4 年,在拒俄运动的高潮中,又传来了王之春为俄国夺 。冯自由:刘光汉事略补述,革命逸史,第三集,笫1 8 6 页。 o 陶成章:浙案纪略,辛亥革命( 三)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4 8 页。 o 安徽公学由李光炯等人创办,在校教师有陈独秀,谢无量,陶成章,柏文蔚等人,是安徽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皖江中学则由革命党人张通典所主持。刘师培在课堂上宣传反清革命,并以当地光复会负责人韵身份,在学生 中发展新会员,安徽公学的学生参加者甚多,他曾托人一次就向上海蔡元培报送载有一百余名新会员姓名的名 册,他还组织名为“黄氏学校”的秘密团体。介绍李光炯,柏文蔚等人加入,专门从事暗杀活动。参见冯自由: 记刘光汉变节始末,革命逸史,第二集第2 1 3 页。 o 棣臣:题国粹学报上刘光汉兼尔同志诸子国粹学报第2 期,1 9 0 6 年5 月1 3 日。 o 陈奇:刘师培与暗杀王之春案,贵州社会科学2 0 0 5 年第l 期。 o 李帆:刘师培学谱简编,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以其中西交融之学和学术史研究为核心,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1 1 页。 o 取粤汉路权奔走效劳的消息,更激起了革命志士对王之春的切齿痛恨。作为俄 国警闻的最后一任主笔,呼吁作为革命恚士起来惩办此等卖国贼,在警钟日报 发布广告,刊登社说,揭露王之春的阴谋,“李莲英,高道土诸贼,既为俄人所嗾 使,重倡联俄之论,政府诸大老,竟为所动。王闻此消息,不啻得一绝好机会,乃 与曾某,胡某,易某等日日会晤俄兵官,俄领事,商议其事( 此事系近日之举动) 。 盖王夙以俄党著名( 王前曾使俄国,与俄今皇有旧,赠王以头等宝星) ,故此次联 俄,彼固自命有促成此事之资格也。”。文章还向海外华人揭露:“王之春又有联俄 之举动”,呼吁革命志士起来惩办此等卖国贼:“今罪魁即在上海,记者不才今日之 言责尽矣,敬拭目以观公等之对付此卖国贼。”。尽管暗杀失败,但万福华“慷慨就 捕,词色不少屈;”。刘师培遭遇通缉追捕而初衷不改;张炳麟从容就捕。当年亲历 其境的一些革命党人后来回忆,万福华,刘师培暗杀王之春一案的影响时称:“诸 同志气势,大抵有同情而无责备。明明败局,翻见革命初程之蓬勃朝气,稳步向 前。” 刘师培等人策划的暗杀案,“倡导了长江下游对于满清亡国君臣直接行动的 先声,激发了一股革命青年杀身成仁的志气。”。 对于这类暗杀行为,后人可能作出这样那样的评论,却不能不佩服刘师培过人 的勇气和激进的革命态度。一个满腹经纶的世家子弟,一个不知杀人流血为何物的 文弱书生,能置利害生死于不顾,甘冒牢狱极刑的危险,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策 划了一起暗杀清室督抚大吏的行动,在革命党人中广为流传,在社会上赢得了极高 的声誉。 三、投身革命之探讨 刘师培从清代一举人开始转变为革命党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应该有如 下几个方面:时代的影响,个人的境遇以及所受新思潮和新人物的影响。 刘师培的家乡扬州是一个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明末清军入关时,扬州人民曾进行 了不屈的抵抗,遭到了满清统治者空前野蛮的屠杀。扬州人民的反清民族意识一宜非 常强烈,这对刘师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轻的刘师培曾辛勤搜集有关史籍与传闻, o 陈奇:刘师培与暗杀王之春案,贵州社会科学,2 0 0 5 年第l 期。 o 反对联俄会广告。警钟日报,1 9 0 4 年1 1 月1 3 日 o 王之春联俄之警告,警钟日报,1 9 0 1 年1 1 月1 3 日。 o 万福华传,警钟日报,1 9 0 4 年1 2 月2 1 日。 o 章士钊:书申辰三暗杀案,文史资料选集第1 9 辑,合订本第5 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8 6 年舨,第 1 5 0 页。 o 张璺西: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7 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 第4 0 5 页。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 st h e s i s 写成了邗故拾遗,广陵三骑士传等。歌颂扬州人民的反清斗争与民族精神o 。 更重要的是当时风潮激荡的时代,极大地冲击和影响了刘师培的早年思想。刘师培 青少年经历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需要和产生着资产阶 级革命家,政治家与思想家的时代。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国农村的破产与政治 黑暗日益加剧,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社会政治事件等,使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和社会危机中,也使许多清醒的中国人都在紧迫地思考着民族的前途与救国的道 路。2 0 世纪初,尤其是1 9 0 3 年后,救国热潮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思想在全国空前 高涨。年轻的知识分子刘师培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迅速接受当时风靡一时的自由 民主思想,投身到反清革命斗争中去,原是十分自然的事。 刘师培虽出身于“三世经传”的封建书香门第,但其先世凡辈都是仕途蹭蹬, 没有一位科场得意做官为宦。其曾主刘文淇十几次应试不售,在晚年于无奈中写了 一首别号舍,叹息自身命运的不幸。刘师培的祖父两辈也都是靠游幕为生,校 书设塾,浪迹江湖,只能算是封建社会底层的普通知识分子,家境一直都不富裕。 到1 8 9 8 年,刘师培的父亲刘贵曾病逝后,刘家更趋破落,以至“家贫不能自给”,。其 家庭情况十分接近于当时在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广大破产的封建小生产者的地 位。章士钊曾回忆刘初到上海时的窘迫:“申叔于光绪癸卯夏间,由扬州以政嫌遁 沪,愚与陈独秀,谢无量在梅福里寓斋闲谈,见一少年短襟不掩,仓惶叩门趋入, 嗫啜为道所苦,则申叔望门投止之日也。”。这使得刘师培能够较多地触摸到当时中 国的时代脉搏,激起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怀疑与不满。刘师培正是 带着这种强烈的破产小生产者的哀怨情绪与易于偏激的反抗精神被卷进民主革命 潮流的,这也正是他比较容易冲破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接受各种新思想学说的重要 原因。 其次,刘师培自小就接受的传统思想文化中某些民主性的精华和进步因素的影 响。中国古代从孟子“民贵君轻”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民本主义思想,虽然 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却能为近代思想的产生起催化作用。 刘师培正是从封建的民本主义逐步转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例如他1 9 0 3 年写的 名著中国民约精义,就是以“前圣曩哲民约者若干篇,篇加后案,证此卢说”。 而成书的。 1 9 0 3 年的会试中,刘师培科场失意,无疑是其投身革命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 o 经鸿盛:论刘师培的三次思想变化,东南文化1 9 6 8 年第2 期。 o 尹炎武:刘师培外传,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桂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1 7 页。 。章士钊:孤桐杂记,甲寅周刊第l 卷,第3 7 号,1 9 2 6 年1 2 月2 5 日。 。刘师培:中国民约精义,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5 6 3 页。 1 2 颇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章从“排满复汉”到无政府主义 一、“激烈派第一人” 1 9 0 3 年,刘师培在上海改名“光汉”,显示了他“攘除清廷,光复汉族”的决 心。开始著文鼓吹“排满”革命,便很快在革命派中崭露头角。他的学术论著被章 太炎誉为“胜得清酒三升。”。他的政论,更受到当时同道赞赏,认为他“针砭时政, 主张民族民权”,“以光复汉族为职志,孕育磅礴,振聋发聩,其勇气尤大有过人者。”。 的确,那时的刘师培推崇卢梭,自称“激烈派第一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 “端方全宗档案”中有刘师培在1 9 0 4 年2 月2 8 日写给时任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 端方的一封措词激烈的劝降书。从中可以看出刘早期的思想观点,立场。全文如 下:“端帅鉴:孔子有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而华夷之防,百世垂为定则,想 亦尔之所悉闻也。自满洲肇乱,中原陆沉;衣冠化为涂炭,群邑荡为邱墟;呻吟虐 政之中,屈服毡腥之壤,盖二百六十年于兹矣。而玄烨,弘历诸酋尤为失德,诛亡 之惨,淫暴之祸,诚所谓折南山之竹书罪无穷,罄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矣。光汉幼治 春秋,即严夷夏之辨,垂髫以右,目读要斋,亭林书,于中外大防尤三致意。 窃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春秋大义,九世复仇。值此诸夏无君之时,仿言论 自由之例,故近年以来,撰皇帝纪年说,撰中国民族志,撰攘书,垂攘 狄之经,寓保种之义,排满之志,夫固非伊朝夕矣。今者俄日战争,宣布中立:瓜 分惨祸,悬于眉睫,汉族光复,此其时矣。观于广西会党,蔓延西南;浦东盐匪起 义;江浙汉族之民又孰不兴我义旗,以恢复神州之土哉? 俟光复功成,固当援冉闵 戮胡之例,歼尔贱夷,俾无遗育。尔等当此之时,幸则为王保保之窜边陲:不幸则 为台哈布哈之战毙,欲求一日之安宁,岂可得哉? 故为尔等辈计,莫若举西湖之疆, 归顺汉族。我汉族之民,亦可援明封火保赤之例,赦尔前愆,任职授官,封圻坐拥, 岂不善哉? 夫尔既伺身虏族,奚屑与尔交言? 其所以致书与尔者,将欲尔舍逆从顺 。张炳耩:与刘光汉书,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2 0 页。 o 尹炎武:刘师培外传,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1 7 页。 。刘师培:论激烈派的好处, 中国白话报第6 期,1 9 0 4 年3 月1 日。 o 刘师培先后给端方三封信:第一封是1 9 0 4 年其大倡反清排满时写给端方的劝降书:第 倡反清排满时写给端方的劝降书:第二封是1 9 0 7 年秘密叛逆,自荐于端方的告密自首书;第三封是1 9 0 9 年公 开变节,充当端方的幕僚后,写给端方的邀宠信。见王凌:有关刘师培一则早期反清史料,历史档案,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耳。时哉,时哉,不可失矣,尔其图之。刘光汉白。”不难看出,这封信充满了对 清朝统治集团的鄙夷和痛恨。 在这一期间,他以“光汉子”署名刊行并出版了攘书中国民族志中国 民约精义( 与林獬合著) 等著作,宣传“夷夏之辨”,鼓吹派满反清,且痛斥向清 廷献媚的汉人,在当时传播革命思潮过程中产生过较大影响。这三部论古之作“混 政学为一”,。明显地反映了刘师培排满思想的特征。在这些书里,刘认为满族文化 低人口少,竟然统治文化高,人口多的汉族,就不合理。他赞成“物竞天择”的社 会达尔文主义,也就是斯宾塞的那套“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的说教。按照他的 逻辑,只承认“文明可以统治野蛮,不可使野蛮压服文明”。正因为如此,刘师培 甚至不同意把“排满”革命叫做光复,。而认为应该“谓之攘夷”。 并且他对此充 满信心,因为“有一次异族之侵凌即有一次汉族之光复,汉族亦世界之伟大民族哉。 世有朱元璋其人乎,吾不禁拭目俟之矣”。刘师培认为,清朝所以必“攘”除,还 因为它是个专制黑暗的朝廷。在俄及警闻和警钟日报,。刘师培发表了不少 文章对清廷丧权辱国,官吏贪污专横的腐败政治进行了揭露。在普告汉人一文 中。刘列举了清朝的三大罪状:“虐待士人”,大兴文字狱,箝制言论自由;“虐待 平民”,即对汉,苗等的压迫,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严重;“虐待官吏”,即满 族官吏凌辱汉人官吏,赏罚也不平等。总之,清朝所行的不是“仁政”,而是“虐 政”,又是“以一族肆子民上”;“故就种界而言,则满洲之君为异族,就政界而言, 则满洲之君为暴君。今日讨满乃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者也”。还有,刘师培认 为,中国之所以被列强侵略,是因为满洲贵族把中国的土地、人民、财产不放在心 上,随意出卖,是因为“满族引白种戕黄种”。因此,中国要摆脱列强控制,“必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端方全宗档案”,转引自王凌:有关刘师培则早期反清史料,历史档案1 9 8 8 年,第3 期。 o 章士钊:孤桐杂记。甲寅周刊,第l 卷3 7 号,1 9 2 6 年1 2 月2 5 日。 o 刘师培:攘书。刘申报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l 7 年版,第8 3 l 页。 o 章太炎为邹容革命军作序,不赞成将推翻清朝称“革命”,认为“同族相代,谓之革命;异族攘窃,称 之灭亡 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除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即灭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儿” 参见朱维铮,姜义华编注章太炎选集注释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1 5 4 页。 o 刘师培:攘书,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籀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舨,第6 4 0 页。 o 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6 0 l 页。 o1 9 0 3 年1 2 月1 5 日,蔡元培在上海创办日报俄事警阐,同时蔡联合刘师培以及陈竞生,叶瀚、陈去病、 林獬等人发起成立“对俄同志会”,“以研究对付东三省问题之法”。1 9 0 4 年1 月1 2 日,“对俄同志会”:决议将 俄事警闻定为该会机关报,并扩大篇幅,改名为警钟日报正式改版在2 月2 6 口,篇幅增加一倍,蔡 元培任编辑。不久汪允宗接任编辑,夏秋间又由刘师培与林獬接办,直到1 9 0 5 年3 月被清政府查禁为止。见 李帆:刘师培学谱简编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以其中西交融之学和学术史研究为核心,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0 5 ,2 0 6 页。 1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自汉族独立开始”。这就是说历史事实证明,清朝政府引狼入室,“复做列强之虎 伥”,成为中国进步的障碍,这样的政府不推翻,中国人能免遭虎狼吞食的命运吗? 可见排满复汉的提法尽管在理论形成上是错误的,表现着大汉族主义的偏见,然而, 它的内容则主要在于反帝反封建。为了使“排满”口号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刘师培 力图用回顾历史来唤醒人们的民族主义感情,这也就是后来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革命派中盛行的“振大汉之天声”。他追溯汉族的发生,发展史,历述它的屈辱和 光荣。攘书中国民族志思祖国篇,都说汉族和欧洲民族同源,老家在古巴 比仑。这种中国人种西来说,没有可靠的根据,也不是刘师培的发明,但刘师培 和他的国粹学报的同道们,都宣传得非常起劲。他自己说得很坦率,无非想证 明“汉族亦世界之伟大民族哉”。他表彰那些宣传“夷夏之大防”的思想家,抗击 异族入侵,恢复汉族统治的英雄,如顾亭林,王船山,史可法,阉应元,甚至朱元 璋,郑成功,洪秀全和杨秀清。 刘师培在1 9 0 3 年7 月,回扬州期间曾撰写黄帝纪念论( 附大事表) ,文末 署“黄帝降生四千六百一十四年闰五月七日书”。发表于国民日日报上,署名 无畏。又刊于本年底印行的黄帝魂篇首。9 此文影响颇大,“不啻为舆论矗立一 指明方向之界牌,使天下之士分途奔集而无歧误”。因当时革命,立宪两派争胜, 前者以黄帝纪年,后者以孔子纪年,该文是国内报刊最早提倡黄帝纪年说者,而且 成为民元前革命党人共用的纪年方法,。故钱玄同称其“为民国开国史上主要文献 也”。0 提出用黄帝纪年为辛亥初版的革命刊物所普遍采用。在他看来,改用黄帝 纪年,至少可收到两大效益:一是同清朝统治者划清界限,因为清朝沿用帝王纪年, 所以年号的改变可以使人们知道“黄帝为汉族之鼻祖”,引起对满族统治的憎恨情 绪;二是表示革命派有别于改良派,“盖康梁以保教为宗旨,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 不但如此,他还认为用黄帝纪年有三大好处:“纪事一归于简便”,“取法日本,择 善而从”,“中国政体达于专制极点,皆由于以天下为君主私有也,今纪年用黄帝, 则君主年号,徒属空文,当王者贵之说,将不击而自破矣” 最后这条理由,显然 。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杜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6 0 3 页。 o 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杜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6 0 2 页。 o 刘师培:攘书,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6 3 1 页。 o 李妙根:论辛亥革命前后刘师培的政治思想求是学刊。1 9 8 3 年第4 期。 o 李帆:刘师培学谱简编,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以其中西交融之学和学术史研究为核心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0 3 页。 o 章士钊:疏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l 集,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2 1 9 页。 。陈万雄: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杜1 9 7 9 年版。第3 5 页。 。钱玄同:黄帝纪年说按语,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1 6 6 3 页。 o 刘师培;黄帝纪年说附黄帝降生后大事略表,左盍外集,卷十四,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1 6 6 2 页。 1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是革命派所普遍同意用黄帝纪年的最大原因。 尤其是刘师培所撰攘书,影响巨大,读书目录释题日:“攘,说文云, 推也,段注认为即退让之义。吾谓攘字从襄得声,辟土怀远为襄,故攘字即为攘夷 之攘,今攘书之义取此。”“豕韦之系,世秉麟经,我生不辰,建虏横行,鉴于 前言,扶植入极,炎黄有灵,实凭实式。黄帝降生四千六百十四年十二月,刘光汉 识”。0 师培引经据典的论证,通俗夸张的宣传,在当时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的 攘书被誉为“空前杰著”,有人题诗说:“此书即麟经,读之当奋起”。吴樾读 了攘书等,“乃知前此梁氏之说几误我矣”。”于是放弃改良而就革命了。 二、中国式无政府主义 被称为“亚洲卢梭”的刘师培,在1 9 0 7 年春满载革命声誉到达日本东京后不 久,却突然完全抛弃并激烈谴责起他一度赞颂备至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与制度, 几乎全面地批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参与“倒孙风潮”分裂革命队伍,并且自立门户, 于1 9 0 7 年夏创立“社会主义讲习会”,。先后创办天义报和衡报, 狂热地宣 传无政府主义思想。“光汉夫妇与章太炎,苏曼殊同居,渐与日本社会党之急流派 北辉次郎,和田三郎等游,遂心醉社会主义”。刘师培成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无政 府主义者。另外,刘师培于1 9 0 7 年4 月与章太炎,张继,何震,苏曼殊,陶冶公 等响应日本幸德秋水的倡议,开始与印度流亡在东京的革命者等组“亚洲和亲会”。 由章太炎起草了亚洲和亲会约章规定以“反抗帝国主义,无论民族主义,共和 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皆得入会”。中国革命者入会的除上述发起人外, o 陈旭麓,熊月之:国民日日报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1 集,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3 9 9 页。 o 刘师培:攘书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本,1 9 9 7 年版第6 3 0 页。 o 俄事警闻,1 9 0 4 年1 月3 1 日( 4 8 号) 广告。 。吴樾;暗杀时代序转引自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三集,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2 0 0 页。 o 时日本社会党“硬派”( 直接行动派) 办“金曜讲习台”,逢星期五由幸德秋水,= | 羿利彦,山川均太杉荣等 代表讲演。宣扬无政府主义,刘师培,张继深受其影响,故仿之创“社会主义讲习会”。其讲习之科目“一为 无政府主义及社会主义学术,一为无政府党历史,一为中国民生问题,一为社会学”。参见杨天石编;铲社会 主义讲习会”资料中国哲学,第一辑三联书店,1 9 7 9 年。 o 天义报于1 9 0 7 年6 月1 0 日在东京创刊,它最初是“女子复权会”的机关刊物,标榜女界革命,其发起 人为何震,实际主持人为何震的丈夫刘师培。8 月刘师培与张继发起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刘师培,何震, 张继,幸德秋水,章太炎都在会中作过演讲。天义报也就成了“社会主义讲习会”的机关刊物。次年4 月 另出e 衡报,以颠覆人治,实行共产为宗旨。半年后,刘师培夫妇回国,衡报出版终止。参见李帆:刘 师培学谱简编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以其中西交融之学和学术史研究为核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3 2 ,2 3 4 页。 o 冯自由:记刘光汉变节始末革命逸史第二集,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2 1 4 页。 o ( 日) 竹内善朔:本世纪初日中两国革命运动交流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二期,中国社会科学初版 社,1 9 8 1 年版,第9 8 页。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st h e s i s 隐士,高僧者,其心目之间,均不知政府为何物,以行其个人无政府主义”。中国 古代的这些虚无主义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虽与西方近代无政府主义有本质区 别,但却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刘师培对中国古代这些思想资料十分熟悉,他从 中吸取了许多无政府主义的理论资料。 当然。在刘氏一生中,他宣扬和奉行无政府主义的时间不足两年,而他大部分 时间所从事的工作则为学术研究,以“国学大师”著称,即他人生的总定位是学者, 非无政府主义者,无政府主义仅是他一时的信仰。 o 何震,刘师培:论种族革命与无政府革命之得失天义,第7 卷1 9 0 7 年9 月1 5 日。 2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三章从同盟会员到投靠端方 一、参与“倒孙风潮” 1 9 0 7 年2 月,刘师培带着母亲李氏,夫人何震,和诗人苏曼殊一起,起程东渡 日本。同行的还有刘的姻亲弟汪公权。 “苏报案”后,章太炎东渡日本,民报第6 期归其主编。时民报与新 民从报间的论战正在激烈进行。而此时国内端方正声言要捉拿刘师培和马君武等 人,。刘在国内很难立足,加之章太炎已不满足与刘之间仅是“神交”,他有一信致 刘师培,倾诉其“独弦寡和,方更寂寞”。他说,东汉大儒郑( 众) 贾( 逵) 同处 明,章之世,不知彼此交往切磋,良为悼恨:然而吾辈生当今日,却聚首无期,更 为悲哀:“子漱江流,我迎日出,相距一苇,竞无遇期,方之前哲,又益悲哀”。遂 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人员调薪操作流程及方案
- 通信设备安装与维护施工组织方案
- 地下停车库防水排水改造方案
- 制造业生产线安全检测方案
- 具身智能+工业生产装配自动化流程方案可行性报告
- 具身智能在零售业顾客交互体验优化中的应用方案可行性报告
- 2026届内蒙古呼市二中化学高一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大附中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效实中学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阜阳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公证财产协议书范本
- 2024年锦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测试卷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如何引导高中生“碳索绿色未来”培养环保意识》主题班会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测评卷(含解析)
- 农业经理人考试题库四级及答案
- 门面反恐应急预案
- 《移动电源车运维管理技术规范(柴油机式)》
- 出租注册地址合同范本
- DB32∕T 4700-2024 蓄热式焚烧炉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DB31T 1605-2025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建设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