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论黄宗羲的史学思想及其实践.pdf_第1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论黄宗羲的史学思想及其实践.pdf_第2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论黄宗羲的史学思想及其实践.pdf_第3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论黄宗羲的史学思想及其实践.pdf_第4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论黄宗羲的史学思想及其实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人郑重声明: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毋7 711 三!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邋导师签名:逊日 期:劢望:么西 确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l a b s t r a c t 2 绪言3 第一章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学术渊源6 第一节黄宗羲的人生经历6 第二节黄宗羲的学术成就7 第三节黄宗羲学术思想的渊源一1 2 第二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17 第一节哲学理论依据一l7 第二节治经必兼读史2 1 第三节治史实践2 4 第三章明儒学案的史学思想及学术史观3 2 第一节明儒学案与学案体。3 2 第二节一本万殊3 4 第三节明儒学案的学术史观一3 5 结 语4 0 丰要参考文献4 l 致i 射4 3 r e f e r e n c ed o c u m n t s z i l c o m p l i m e n tl e t t e r 4 :;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黄宗羲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开创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来都是 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成果虽多,却也存在着明显的缺 陷及不足: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江浙地带,集中于对明夷待访录及其政治 思想的探讨,集中于对黄氏著作和生平事迹的介绍与考辨,而对其在哲学、史学、 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而关于黄氏史学思想方面的论文,则更 是少之又少。本论文试图弥补黄宗羲研究中的缺陷,主要研究其史学思想,欲在 深度及广度上做实质性的探索,希望能补黄宗羲研究之不足,并为后来研究者提 供借鉴。另外,本论文不仅论述了黄宗羲的史学思想,而且还对其实践活动做了 深入的探讨。 首先,本论文简要介绍了黄宗羲的生平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梳理了其学术 思想的渊源,让大家对黄氏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这些工作丰要是为下面 的阐述做铺垫。 接下来,也是本论文的重点,论述和分析了黄宗羲的史学思想及其所进行的 实践活动。重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包括其哲学理 论依据、治经必兼读史的思想和具体的治史活动;二是“一本万殊”,包括明儒 学案的分析研究、明儒学案所蕴含的思想希i 黄氏的学术史观。这两方面内容 也是黄宗羲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基本上涵盖了黄氏的所有史学思想。在具体的 实践中,“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主要是通过黄氏的治史活动来体现,“一本万殊” 则主要是通过明儒学案来体现。 另外,本论文也着重论述了黄宗羲史学思想的影响,包括对于当时和后世的 影响。 当然,本论文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对黄宗羲的整体把握欠缺火候。 关键词:黄宗羲史学思想实践 d i s c u s s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t h e n ,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p h i l o s o p h yt h e o r yb a s i se m p h a t i c a l l yo fh u a n g s h i s t o r yt h o u g h t n e x t ,t h ek e yo ft h ep a p e r , ie l a b o r a t ea n da n a l y z eh u a n g sh i s t o r yt h o u g h ta n d h i sp r a c t i c a la c t i v r i e s o fc o u r s e ,t h e r ea l es t i l lm a n yd e f i c i e n c i e si n t h i sp a p e r i np a r t i c u l a r , id 0n o t g r a s pt h eo v e r a l ll e v e lo fh u a n g sh i s t o r yt h o u g h t 2 k e y w o r d s :h u a n gz o n g x ih i s t o r y t h o u g h t p r a c t i c e 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言 黄宗羲,清代浙东学派的开创者,在清代前期与孙奇逢、李颓齐名,并称为 “国初三大家9 9 9 清末到当代,又与顾炎武、王大之齐名,并称为“明清之际三大 思想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黄宗羲及浙东学派研究历来都是学界热点。据浙东学派研究专家吴光先牛统 计,国内学者在2 0 世纪八十六年中研究和评介黄宗羲生平事迹、著作、思想、学 术成就及其历史影响的文章有二百多篇,评传体专著和传记式小册了十余种,在 数量上超过对孙奇逢、李颗的研究,但比不上对王船山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主 要集中在江浙地带,民国时期陈训慈著有浙东史学管窥和清代浙东之史学、 何炳松著有浙东学派溯源,两者开启了近代浙东学派研究之先河;章太炎先生 的清儒,梁启超先生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先生 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金毓黻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等著作中也都涉及到“浙 东学派”的有关问题。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浙东学派研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期间召开了五次学术研讨会,其出现原因可能与当时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有关, 一个是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个是思想解放,这个时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在这些成果中,王凤贤与丁国顺著浙东学派研究,管敏义主编浙东学术 史,吴光辛编黄宗羲论,王政尧著黄宗羲,吴光丰编黄宗羲与明清思想, 沈善洪丰编黄宗羲全集,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进入2 l 世纪以来,浙东学 派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局面,2 0 0 3 年1 2 月召开了“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 会后出版了陈祖武先牛丰编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研究一书;专著方面,钱茂 伟的浙东学术史话、姚江书院派研究,董平的浙江思想学术史从王 充到王国维,万斌主编的浙学研究集萃,浙江图书馆编的陈i j l i 慈百年诞辰 纪念文集,黄宗羲全集也修订出版,这些论著大大的推动了浙东学派研究往 更高层次发展。还有,天一阁博物馆编的天一阁文丛、史小华主编的浙东文 化集刊,董贻安主编的浙东文化论丛以及宁波文化研究等刊物的推出, 更为“浙东学派”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平台;而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 吴光主编:黄宗羲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0 9 页。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宁波大学学报等刊物有大量相关论文可供参阅,并且设有专刊或专辑,为有 志于从事于浙东学派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 学界对于黄宗羲及浙东学派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着明显 的缺陷及不足。首先,就是地域问题,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江浙地带,其它地 方的研究甚少,即使有,学术价值也比较低。其次,对于黄宗羲的研究多半集中 于明夷待访录及其政治思想的探讨,或者限于对其著作和生平事迹的介绍与 考辨,而对他在哲学、史学、文学、自认科学方面的许多重要成果研究的不够, 就是前者也是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而关于黄宗羲史学思想方面的论文,则更 是少之又少,且多集中于明儒学案及其学术影响的探讨。我曾经统计了一下 一九八六年的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提交的论文情况,结果如下,提交论文数6 0 篇,关于其史学思想方面的论文只有两篇,可见研究之少,重视程度之轻。 本论文试图弥补黄宗羲研究中的缺陷,主要研究其史学思想,欲在深度及广 度上做些实质性的探索,希望能补黄宗羲研究之不足,并对后来研究者提供借鉴。 本论文不仅论述了黄宗羲的史学思想,而且还对其实践活动做了探讨,这主要是 基于以下原因:任何思想,提出来是非常容易的,要是真正去实践,就比较难了; 而只有有了实践经验的思想才能真正能站得住脚,才真正有说服力。现如今的社 会,很多人大谈特谈,嘴皮予技术一流,一旦到了实战中就成了赵括,不可谓不 悲;而从事文字研究的人更易落入只谈形式不谈内容的窠臼。黄宗羲不仅有自己 的史学思想,而且穷尽毕生精力来实践自己的思想,让人敬重。 在进行正文之前,先要对浙东学派做一下简单介绍,因为黄宗羲是清代浙东 学派的开创者,其思想与浙东学派整个的思想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文中 也多处地方牵涉到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是自南宋开始,活跃在中国浙东地区的学术流派的总称。其中“浙 东”是指钱塘江以东地区,包括今天的宁波、绍兴、舟山、台州、温州、阿水、 金华、衢州八个地区。考察学界,对浙东学派、浙学、浙东学术等词汇颇有自己 的意见和见解,甚至有学者对“浙东 这个词都做了很详细的剖析,还有人提出 了“广义浙学”和“狭义浙学”,很有认真的态度。该流派在两个时期的发展为世 人所瞩目,第一时期为南宋时期,出现了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还有以“甬上四先生”( 杨简、袁燮、 舒磷、沈焕) 为代表的四明学派,这一派以传授陆九渊心学为主要内容,这个时期 的浙东学派还只是对一个区域各个学派的总称;第二时期为清代,这个时期的浙 东学派作为一个学派达到了其鼎盛时期,出现了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 诚等大家,哪一个拿出来都是重量级的,清代浙东学派从黄宗羲开始便一脉相承, 要比南宋时期进步很多,被誉为明清之际的启蒙学派。 陈训慈在清代浙东之史学中曾对清代浙东学派的特色作了如下阐发:“大 抵诸儒为学,博涉而能返约,造诣有专长,立言有宗旨。博约之精神,此其一也。 危言躬行,气节凛然,不溺记诵而忽践履,不矜文采而逞放恣,充其志量,抑将 以史明道而励行。躬行之精神,此其二也。不骛空言,贵在经世。治故闻而不忘 知今,讲道谊而归本实用。经世之精神,此其三也。梨洲以胜国遗老,匡复无成, 乃以故国之思,发之于治史。万、全诸氏,咸拳拳于黍离之痛。嘉道以后,此风 犹未能泯。民族思想之寓于史学,此其四也。朱陆异同之辨,相沿已久。汉宋门 户之争,在清尤甚。而浙东学者,类能不落偏曲,求其会同,持平其间。此则豁 然大公,无问门户,尤为浙东史学家之特长,此其五也。 这几句论述,基本说出 了清代浙东学派的特点和浙东学人的人品人格;如果仔细阅读,我们依然可以从 中看出陈先牛的重点之处,“危言躬行,气节凛然,不溺记诵而忽践履”、“不骛空 言,贵在经世。治故闻而不忘知今,讲道谊而归本实用”,这两点就是清代浙东学 派的精神和精髓所在。 5 他的人格。 嘞 去过多接触 经历。一个 性格;这一 年生于浙江 尊素左右, 天启五年, “六君子”, 被魏阉所害 袖长锤,思 纯、崔应元 代浙东大儒 其它书籍。 对阉党的斗 追捕入狱, 第二时期,为黄宗羲抗清斗争时期。清军攻破南京后,即进军浙江,浙西失 陷,形势万分紧急。浙东爱国志士纷纷组织义军,黄宗羲也号召家乡予弟数百人 组成义军,拥立鲁王。但是这样的小朝廷,丝毫不知进取,反而互相内斗,严重 削弱了本就不强大的明军力量,不久鲁王就败退。黄宗羲为保存军事力量,将自 己的军队带回四明山继续抗清,旋被击败。但黄宗羲没有放弃,他寻得了鲁王的 消息,便义无反顾的去追随鲁王。最终,由于力量悬殊,外加内斗太甚,鲁王政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权覆亡。清军占领浙江后,许多明朝士大夫改换门庭,无耻的投靠了清朝。黄宗 羲与一些仁人志士,誓不仕清。相比于那些卑躬屈膝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多 么伟大的人啊。八年抗清斗争,黄宗羲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反而处处透露 着无奈与心酸,但是这一斗争史却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更加透彻的观察、了解 这个社会。 第三时期,为讲学著述时期。抗清斗争失败后,黄宗羲没有绝望,而是通过 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方式就是讲学著述。所谓“明统既绝,他才 绝意国事,奉母乡居,从事著述。”黄宗羲讲学最有影响的地方就是“证人书院”, 培养了一批学者,后来名闻天下的万斯同、万斯大兄弟就在其中。黄宗羲边讲学, 边从事著述,一生不辍,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儒学案、 元儒学案、易学象数论、授j 弓随笔、孟子师说、明史案、行朝录、 明文海、南雷文集等,据说其编选前人著作有十余种,一千余卷,一千万 字以上,自撰著作有一百余种,三百多卷,三百万字以上。后清廷征召博学鸿儒, 开明史馆,他都力辞不往。梁启超说:“总之我们佩服梨洲,不仅在他的学问,而 实在他的人格。”康熙三十四年,黄宗羲病逝于家中,为我们留下一段墓志铭: “不事王侯,持予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 牛逢乱世,气节凛然,出淤泥而不染,折节厉学,这就是黄宗羲,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伟大的人。当第一次读他的传奇的一生,我竟然眼眶潮湿,有落泪之 感,我知道我是彻底被他征服了,被他感化了,或许我是太渺小了,或许我是太 崇敬他了。研究这样一个自己佩服的人,不仅可以汲取他学问的营养,还能从中 学到其人格的魅力,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留一份执着的纯真。 第二节黄宗羲的学术成就 在论述黄宗羲的学术成就之前,先来看看清代浙东学派的成果。清代是浙东 学派达到鼎盛的一个时期,这种鼎盛不仅仅在于其学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度,还在 于这一学派产生的学术大师、所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中圉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4 9 页。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5 0 页。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代浙东学派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黄宗羲开创清代浙东学派之局面,被 梁启超推为清代史学之祖。其徒弟万斯同,人品性格受其师影响,非常受人尊重; 自幼便有志于写明史,最终著称明史稿五百卷;万斯同写明史,史料搜集与 鉴别均极为仔细认真,且没有门户之见;梁启超赞扬他的著作“读历代史表, 可以看出季野的组织能力;读群书疑辩,可以看出他考证精神;读读礼通考, 可以看出他学问之渊博和判断力之锐敏。除手创明史这件大事业不计外;专 这三部书论,也可以推定季野在学术界的地位了。 第三位就是全祖望,被梁启 超成为浙东第三位史学大师 ,“言文献学者宗焉”;梁启超极为称赞其人格, 称其“峻严狷介” ,不肯趋炎附势,文笔锋利,“穷饿终老,子又先殇,死时竞 至无以为敛” ,读到此处令人不觉扼腕叹息,多么伟大的一代宗师,竟至落魄到 如此境地,可见性格志伟的人往往在社会上得不到立足之地,往往得到的多是小 人的排挤与打压,与之同时代的钱谦益等人虽是小人却是得到朝廷的重用,这种 对比更让人生出无限感慨,看看现如今的学术界,是不是也是如此的情况呢? 全 祖望著述颇多,有校水经注三十卷、经史问答十卷、续宋元学案1 0 0 卷等等,大些书大多在病中完成,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病中的人如何艰难的完成那 每个字的,更衬托出这位大师的伟大与不朽。三位大师学问上前后相互呼应,人 格上也均是一流,可谓前无古人,真正撑起了浙东学派的大旗。章学诚是清代浙 东学派中一位集大成式的人物,他倡导“六经皆史”,纠正了当时经学家以考证来 求道的弊病;梁启超赞其“才识绝伦,大声不入里耳,故不为时流宗尚。三君( 黄 宗羲、万斯同、章学诚) 之学不盛行于清代,清代史学界之耻也。”其著作文 史通义,梁启超赞其“价值可比刘知几史通”。 钱穆也极为赞赏章学诚,说“会稽章实斋于乾嘉考证学极盛之时,独持异论, 谓:浙西尚博雅,浙东尚专门,各有其是。而谓为学须本性情,自谓即阳明 良知薪传。其言足为梨洲扶翼。若为学而一本诸性情,则即是阳明拔本塞源论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6 页。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0 2 页。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0 3 页。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8 页。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0 4 页。 梁启超:中围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 0 4 页。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5 0 页。 一 宗旨。” 如日中天 短长的, 年间的学 以自树一 在中 多的大师 的光明和 现在 黄宗 面都有很 l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梁启超称其为一部怪书, 因为它“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象平平无奇,但二百年前卢梭民约论 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是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本二传共有 2 0 篇,包含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据梁启超自己考 证,此书在乾隆年间被列入禁书。黄宗羲在书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并闪现着朴素的民主丰义思想。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也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比如,深刻批判各代王朝的 赋税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丰张。 2 、黄宗羲的哲学主张。梁启超说他“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 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也就是说,黄宗羲仍然是以王阳明为根底的,但是他 没有停留在王阳明的层面上,而是有着思想上的超越。这一点,我是赞同的, 比如对于“致良知”的解释,他说:“阳明说致良知于事事物物。致字即是行字, 以救空空穷理,只在知上讨个分晓之非。乃后之学者,测度想象,求见本 体,只在知识上立家当,以为良知。则阳明何不仍穷理格物之训,而必欲自为 钱穆:中国近三白年学术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第3 4 页。 曹聚仁:中圈学术思想史随笔,二联l j 店,1 9 8 6 年,第2 6 6 页。 梁启超:中困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5 4 页。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5 0 页。 9 4 、黄宗羲一生留下大量著作,这些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文学、 宗教、历法、数学、地理、方志、文字、音乐等众多领域,有力证明了黄宗羲不 愧为博学多才的一代大师。除了上面介绍过的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和宋 元学案之外,还有明文海、行朝录、弘光实录和南雷诗文集。明 文海保留了明代数千家文集的精华;宋元学案1 0 0 卷,是由其粗定规模,而 由黄百家、全祖望、冯云濠、王梓材等人增补定稿的,是了解宋元两朝学术发展 演变的必读之书。行朝录、弘光实录等十多种史学著作,则比较客观地记载 了弘光、隆武、永历、监国鲁王等南明小朝廷以及郑成功的抗清历史。黄宗羲的 诗文集主要有南雷文案三种、南雷文定五集、南雷文约一种、南雷诗 历二种以及南雷文钞、南雷余集、南雷杂著等,对于了解和研究黄宗 羲生平、著述与思想极有价值。 清代浙东学派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为什 么同期的其它地方没有出现这样的学派、出现这么多的大家? 一个学派的产生,往往是与当时的时代潮流密不可分的,或者说直接就受时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姚江学案- 叙录,载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7 册,第1 9 7 页。 中国哲学史,2 0 0 6 年第1 期,第8 4 贞。 梁启超:中困近二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5 5 页。 中国哲学史,2 0 0 6 年第l 期,第8 5 页。 i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潮流所影响,同时也受当时社会存在的历史条件所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看 看清代浙东学派时期所面临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我们考察一下浙东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因为经济就是基础,它的确 能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浙东这个地区是不是经济很发达呢? 事实证明,浙东地区 从明清时代起的确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所谓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水运畅通、都邑繁华,而且该地区一直都与外国建立有通商关系,包含日本、朝 鲜及南洋诸国,成为对外通航的主要港口,明中叶起,该地区就已经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商品经济繁荣,相比于明朝时其它地区,浙东地区就是今天的长三角。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对小农 经济的冲击。这样的经济条件,使得该地区有足够的财力去发展文化和学术思想。 再次,我们考察一下浙东地区在学术史上的良好背景条件。其实,浙东地区 真正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术活动是从两宋开始的,特别是南宋时期。南宋时期,宋 室南迁,迁来的不仅是政权,还有文化,时成为全国文化之中心;全国都有讲 学之风,其中浙东地区尤盛,出了很多的大学者。自此之后,这种风气一直都有,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大的促进了浙东地区人们的好学之风,而这种风气也深深植根 于这个地区的人们脑海中。这种良好的学术风气,在其它地区是看不到的,可以 说是浙东地区特有的,“江南出才了”也成为时人的赞叹,而曾经的齐鲁之地,也 不再有如此好的学术风气。明中叶,王阳明的心学开始盛行起来,其“致良知” 说改变了程朱理学末流过分迷信“天理”的弊病,开始重视人本身的能动性。在 王学心学及其后学的影响下,早期启蒙思潮开始澎湃起来。“晚明是中国文化的变 革时代,传统文化与学术思潮面临一次深刻的转型。人的丰体意识和人的社 会意识得以伸张,以个性解放为特征的人文主义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毫无疑 问的,晚明泛起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丰义思潮。”晚明人文丰义思潮是伴随着程 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日却空疏、与社会现实曰益脱离而发展起来的。 最后,看一下该地区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南宋时期,浙江的杭州( 当时叫 临安) 成为政治中心,南北对峙,民族矛盾非常尖锐。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和政治 中心的浙江地区,承担起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对时局更加关注,这个时期出现 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学说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第2 3 2 贞。 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代表人物有吕祖谦、叶适、陈亮等。到了 的反抗此起彼伏,同时资本主义萌芽也在浙 开始发展起来。明清之际,社会历史发展到 外有强敌入侵,内部极其腐败,农民军日益 ;后来,满清入关击败农民军,并向全国扩 卅 从没有停止过。明清之际的社会,处在一个 下,浙东学派便相应的兴起了。 下,明清之际的思想界逐渐形成了一股实学 思潮。这股思潮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对宋明理学的一些根本观点进行批判和修正, 在本体论上坚持理气一元论,在认识论上强调“行”的作用。黄宗羲的思想正是 这种大背景下的产物,是符合历史发展与时代思潮的。 第三节黄宗羲学术思想的渊源 若研究黄宗羲的学术思想渊源,就必须先研究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渊源。黄 宗羲是点,而浙东学派则是面,点面结合。 从两宋开始,浙东地区便有一股学术之风,这股学术之风几乎一直是一脉相 承的。南宋时期的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四明学派,这些学派的学术 主张可以说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前奏。从两宋到清代,中间的明代在浙东地区曾出 现了王阳明的心学,该学说也对清代浙东学派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研究浙东学派的学术渊源的著作中,何炳松先牛的浙东学派溯源最为 有价值。现在就来看看何炳松先生对于浙东学派学术渊源的研究。 先来看看何炳松先牛对于该学派的态度:“浙东学派在我国近代史上实在是很 有光彩的一个学派,因为这一学派学者大都是史学家,讲究经济,最切实用,和 道佛两家的玄谈大不相同,实在值得我们去研究一下。”从这一层面上说, 我和何炳松先生研究的动机竟然还是相同的。 那么浙东学派的渊源究竟在哪里呢? 何炳松先牛认为,浙东学派源自程颐。 为了证实这一学说,就不得不研究程朱是否是一家,只有证实程朱是两家,才能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中华书局,1 9 8 9 年,第2 页。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证实自南宋以来我国的学术思想确实是依据三家,只有如此才能证实程颐确是浙 东学派的开山鼻祖。也只有从程朱的分家可以证实,为何朱熹要尽力排斥浙东学 说。 要研究程朱,必然要研究儒道佛三家。关于儒道佛三家的关系与异同以及程 朱分家问题,详细论证可以参考何炳松先牛的著作浙东学派溯源。而何先生也 把程颐作为儒家的正宗领袖,而程颐又是浙东学派的开山鼻祖,这样浙东学派的 起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程颐是浙东学派的开山鼻祖,那么程颐这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呢? 何先生认为:程颐“丰张万物一理,没有什么大小、内外、本末、先后、远 近等等相对的关系,因此我们就用现代通行的术语称他为一元的哲学家。他又主 张物我一理,天人无二,不可以我们的心来处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又要称他为客 观的哲学家。他又主张下学而上达,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可语高遗卑,语本舍末, 因此我们又称他为唯物的哲学家。总括的说程氏是一个一元的、客观的、唯物的 哲学家。”国 对于一元的、客观的、唯物的哲学这三个名称,何先牛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 释。 所谓一元的哲学,何先生是这样闸释的:“对于我国哲学上许多名词理、 性、命、心、天、神、鬼、道、情、气等都认为同一个东西,叫我们不可随 文析义,求奇异之说。他( 程颐) 对于性和气亦以为原来是同一样东西,因为我 们说性既然只能说到生之谓性,不容说到人生而静以上的性,那么性就是气了。 他( 程颐) 对于己发未发亦以为都是中,我们既不可求中于未发之前,亦不可在 未发前下一个静字。他( 程颐) 对于知和行亦以为应该合一而尤重在行。他( 程 颐) 对于义利、善恶等等亦认为没有绝对的区别。” 所谓客观的哲学,何先生是这样阐释的:“他( 程颐) 主张凡是事物的理就是 我们的性,我们只要格物就可以至于圣人,因此格物的工夫比诚意正心修身的工 夫还要重要。固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中华书局,1 9 8 9 年,第3 页。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中华书局,1 9 8 9 年,第1 7 0 页。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中华如局,1 9 8 9 年,第1 7 0 页。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巾华书局,1 9 8 9 年,第1 7 1 页。 黄宗羲师承刘宗周,而刘宗周又是阳明学派之人物,从这一师承关系上来看, 黄宗羲的学术思想渊源必然与王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章学诚说他“出于浙东, 虽与顾氏并峙,而上宗王、刘,下开二万,较之顾氏,源远而流长亦。” 王学思想体系中,有心学的玄虚的一面,又有重视实事、实践、实功的一面, 其为学的显著特点是“虚”与“实”、“学术与“事功”的统一。其最为著名的 学术思想即是“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讲求“体究践履,实地用功”。黄宗羲 的学术思想承接于王学,但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承继的层面上,而是更加关注其 中“实”的一面。总体上来说,黄宗羲一直没有完全反对或者抛弃王学而是对王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中华书局,1 9 8 9 年,第1 7 2 页。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5 2 3 页。 1 4 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加以扬弃,并且将其重践履、强调事功的一面突出出来,在经世致用的道路是 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另外,在王学体系中,史学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点,对于黄宗羲也有着非常 重要的影响,后来黄宗羲的众多思想中史学始终是主要线索。而浙东之学,言性 命者必究于史,也成为浙东学派的一大特点。 但是,王学在万历、天启年间已经到了梁启超先生所谓之衰落期,“社会中希 附末光者日众,陈陈相因,固已可厌。其时此派中精要之义,则先辈已浚发无余, 承其流者,不过捃榱末节以弄诡辩。且支派分裂,排轧随之,益紫暴露其缺点。” 流弊如此之多,后来之人必然要对其进行修正,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至于被淘 汰。刘宗周在修正王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慎独”,以救当时的放纵之弊。 刘宗周,晚明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曾仕于朝廷,后清军攻占杭州,不屈, 绝食而亡。喜读书、善于怀疑,提出“慎独诚意”之说。刘宗周的这种怀疑精神 与对书籍的爱好对黄宗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黄宗羲一直都强调独立思考、反 对空谈、反对盲从,且终生手不释卷;而其人格之伟大也对黄宗羲的人格形成有 着很大的作用。 刘宗周在哲学上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慎独”说。他认为,做学问与做人的关 键之处就在“慎独”,“慎独”包括了上至对宇宙本体的认识,下至个人的道德修 养等一切重要道理。他还认为“慎独”能使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中和”的境界, 是实践“中庸之道”的必要途径。这样,他的“慎独”就已不是以往儒家所说的 一般的道德修养方法,而是融合一切的理学思想。通读他的“慎独”说,便会发 现其中多处有强调独立思考、躬行践履工夫的内容。毫无疑问,黄宗羲的学说中, 便有诸多思想来源于此。而黄宗羲对其师的学术地位也给予很高的评价“今日之 学者,大概以高、刘先生,并称为大儒,可以无疑矣”。 黄宗羲与王学有着必然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师承关系上,而且也 表现在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宗羲是王学在理论和实践上 的继承者。但是黄宗羲与其师刘宗周一样,虽宗王学,但是却不固守王学,也是 王学的修正者。对此,梁肩超也有着相同的看法,“( 黄宗羲) 少年便从刘蕺山受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m 版社,1 9 9 6 年,第3 页。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卷六十二,蕺山学案,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1 5 0 7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归,所以清初王学,不能不认他为嫡派”,“黄氏始终不非王学, 空疏”。 学思想,与南宋的浙东先贤们也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南宋的浙 对其影响颇深。南宋浙东诸大儒的学术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但 宗羲深入研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 大儒,几乎都提倡事功,所以又被称为南宋浙东事功学派,他们 相结合。吕祖谦、叶适、陈亮等都强调为学要切于实务,要学以 反对理学家那种空谈心性,割裂义理与事功的治学特点,强调经 的史学思想正是源于金华、永康、永嘉等浙东诸大儒。 与王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却并不囿于王学,而是广纳百家、 吸纳其它学说的精华,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思想体系。 论述,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清代浙东学派的概况、来龙去脉以 成就和学术思想的渊源。这些东西是必须要弄清楚的,只有弄清 的论述才会更n j j i 页理成章。 梁启超:中国近三卣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4 4 、1 6 页。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第一节哲学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思想都必须要有一种哲学理论依据,否则一个人的思想是不能够支 撑太久的,或者说没有哲学理论依据的思想压根儿就不能称为思想。那么,黄宗 羲思想的哲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潘富恩、刘华两位老师在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 版,一九九四年第五期) 的一篇文章论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中为南宋的浙东 学派的先贤们的思想找到了一条理论依据,叫做“道不离器”;综合前面关于黄宗 羲史学思想渊源的论述,我认为这一条也是完全适用于黄宗羲史学思想的哲学理 论依据的。 那么,什么是道与器呢? 这四个字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道与器是两个非常 古老的哲学范畴。一般而言,道是指事物的规律、法则,而器是指规律、法则所 赖以存在的客观事物。道离开了器,就成为了空道,就成为了诡辩;而器离开了 道,就会慢慢迷失方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南宋诸先贤坚定的选择了这一哲学 命题,黄宗羲也与他的这些敬仰的老前辈一样,虽然隔了几百年,也毅然选择了 同一哲学道路。为学务实、关心世事、反对空谈义理。这就是他们共同的哲学根 底,也是发出的共同的心声,面对艰难时局,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担当起 了重任。 “道不离器”是黄宗羲思想的最根本的哲学理论依据,那么,在这种最高的 哲学理论依据下,他有着什么样的哲学观呢? 在第一章探究黄宗羲思想的渊源时, 对黄宗羲与王学的关系做过一些探讨,事实上,二者也确实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这一点在学界也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不过,黄宗羲在继承王学的同时,并没有 固定不前,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吸收其它思想,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哲学体 系。 首先,就要看看黄宗羲的“理气关系”。理气关系是宋明以来哲学界争论不休 的一个问题。黄宗羲继承了其师刘宗周以及王廷相等人的理气观,在其著作孟 子师说中,提出了以气为本、理依于气的“理气合一的思想,并证明之,“形 1 7 处的。但是,黄宗羲并没有完全沉醉在王学中,而是亦从其他人的思想中汲取营 养。他接受了张载、王廷相、刘宗周等人的理气观,承认理是依赖于气而存在的。 在这里,似乎出现了一点矛盾,就是“盈天地皆心”与“盈天地皆气”的矛盾, 其实不然,他是把物质性的气与精神性的心看作一体的,“理不可见,见之于气; 性不可见,见之于心,心即气也” ,这两个命题也是相互统一的,是紧密不可分 的,缺了一个,另一个就无法理解。这便是对于王学的超越。这种超越强调心在 认识世界、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作用,心不是被动的、僵化的,而是充满了活力与 创造性,所谓“心无体,以意为体;意无体,以知为体;知无体,以物为体;物 无用,以知为用;知无用,以意为用;意无用,以心为用。” 后人往往在黄宗羲 是个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上争论不休,其实真的是大大的误会了他老人家的意 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伞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1 5 7 页。 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占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5 2 页。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十,诸儒学案中四,巾华书局,1 9 8 5 午,第l1 7 5 页。 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伞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6 0 贞。 沈善洪、吴光士编: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占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6 0 页。 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全集第,。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2 8 8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思,这种争论的实质就是对于这两个命题在本源论上的曲解。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到底是谁更接近真理,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不过是有的国家人为 地设计了一个标准,这样的争论偏离了黄宗羲关于他自己的哲学的真实意图,是 一种真正的毫无任何意义的瞎争论。 最后,黄宗羲提出了“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哲学命题,肯定本 体与工夫的合一,“本体只是这些子,工夫只是这些子,仍不分此为本体,彼为工 夫。”他认为“心以思为体,思以知为体,知以虚灵为体,不著于事,为发为本 体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者,所谓照心也。”圆这表示,“天地万物皆我用心穷理之 对象,但用心所至即在知和物上见其本体,本体即心之所寄,心之所明;故人可 在其所见本体上见其功夫之深浅;唯有尽心,才得知性知天,深得天地本体之全” 。王阳明的心学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这是对于宋 明理学的重大突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王学门人也大大发展了王阳明 的学说,到了黄宗羲的老师刘宗周,提出了“慎独”之说,主张内心修养,更重 视实践。黄宗羲继承与发展了王学,尤其是其老师刘宗周的学说,提出了“心无 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说。他评论王阳明说:“先牛致力于事物,致字即行字, 以救空空穷理,只在知上讨个分晓之非;乃后之学者,测度想象,求见本体,只 在知识上立家当,以为良知,则先生何不仍穷理格物之训,先知后行,而必欲自 为一说邪? ”( 明儒学案卷十) 这样,黄宗羲不仅以工夫代替了本体,强调本 体随工夫而展开的必要性,而且赋予工夫以实在的内容,奠定了经世致用思想的 认识论基础,这就再次超越了王学,把“致良知”命题转化为“行良知”命题, 认为“致字即是行字”,“必以力行为工夫” ,建立了与当时实学思潮相呼应的 以“力行”为根本宗旨的实践哲学;这种哲学以“笃行”为根本,主张博学、审 问、慎思、明辨,并积极的施行之,确立了新的“行”中心说。黄宗羲发展了王 学中的重行思想,将心学由内心反省转为向外探求,摆脱了那种读书穷理的学风, 从空虚中解脱出来,转向务实、力行。大家都知道,王学发展到后来流弊非常之 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伞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2 5 0 页。 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全集第。册,浙江占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1 4 2 页。 吴光主编:黄宗羲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4 页。 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全集第七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1 9 7 页。 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全集第七册,浙江占籍h 版社,1 9 8 5 年,第2 0 2 页。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最为大家所诟病的就是与社会脱节、悬空思索。其实发展到这种地步,也属 必然,阳明心学以“心”代“理”,确实有个性解放的作用,但却并没有摆脱理学 虚无本体的逻辑羁绊,其本体良知的虚寂空明最终也导致虚空。这样的理论在太 平盛世倒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理论,但是到了社会发展的非常时期,其弊端就非 常明显了。 王学流弊极大,只有极个别的学者还能保证“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我认 为也是非常正常的,王阳明绝对是千年一遇的人才,“知行合一 才能贯彻的非常 彻底,再好的策略、再好的学习方法,都要看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很显然,王 学发展到末流,并不是王学不好了,而是学的人太杂、太乱,没有像王阳明这样 的有才之人了,虽偶有刘宗周这样的人才,但是实在是太少,已经不足以挽救王 学了。还有一点,“知行合一”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知,一个是行,通俗一点就 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事实上,读万卷书容易,行万里路实在是太难了,也就 是知易行难;虽然很多人不同意这一点,说什么知难行易,完全就是胡扯啊,看 看王学的遭遇就明白了,与社会脱节、悬空思索这些弊病,无一不是因为只有知、 缺乏行,凭空想象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大不了重新再来,但是行确实需要很大 的成本,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哪怕再小的事情,都需要成本投入,所以越来越多 的人只愿意知,而不愿意行。黄宗羲的学说本质上来说与王阳明的学说是一致的, 我这里是说王阳明的学说,不是走到末流的王学,黄宗羲的学说是对走到末流的 王学的一种彻底的修正。当然,也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不过似乎矫枉过正了, 乾嘉学派的兴起就是很好的证明,空谈胡想没有了,但是真正的思想也似乎丢弃 了。 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博大而又精深,从本源论、认识论到人性论,各种哲学 范畴均有涉及,而且对于各种哲学关系也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这样的后果, 难免前后会有些矛盾的地方,毕竟他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而且其哲学思想也是散见于各本著作中,而这些著作又是在不同的时期完成的, 人的哲学思想又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他的哲学思想出现前后矛盾,似乎也情 有可原。后人对其哲学思想多加指责,这是非常不地道的做法,我们要做的,就 是总结其总体的哲学思想,贯穿其一生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有着较大影响的哲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思想,不是专挑其毛病,看做是自己的能力的体现。 第二节治经必兼读史 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本质上来解释就是对于史学的极大重视,更具体一点的 解释就是:史书切近人事,义理存在于史书之中,六经之道即在史书中;读经必 兼读史,即可以从史书中了解社会人事,并体会义理;穷经而不读史,即空谈义 理而不切事功,势必流于空疏;学道与事功的统一,义理与人事的统一,治经与 读史的统一,三者是一致的;学术要经世致用,必须既要以六经为根底,又要经 史兼读。后代大家章学诚在谈及浙东学派时,说“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 人事者。二代学术,知有史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书,以其二代之史耳。 近儒读经,似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最后以“言性命者必究于史”高度 概括了这一学派的治学特色。 在古代中国,还没有理工科的概念,也就没有重文和重理的区别,但是却有 两种更为要命的区别,那就是经与史的区别。朱熹先生的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的 学术影响非常之大,其关于经学与史学的见解更为后世不少人接受。黄宗羲关于 经史的观点很多都可以从朱熹那里找到源头。但是,黄宗羲并没有照搬这位先贤 的思想,而是批判的加以吸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来看看朱熹的思想,其中 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先经后史”,先渎经,后读史,经是本,史是末,经为体,史 为用。道理浅显易懂,就是要先求得经j 转中的精要,才能再去读史书,经书是根 本,史书只是末。先读经是为了通晓“义理”,使心中有一个权衡的标准,然后再 以此标准去评判历史上的善恶事件。他认为先经后史是读书人不可逾越的次序。 前面论述过黄宗羲的性格以及其做学问的态度,知道他博大通达、遍涉群经子史, 饱读古今著述,在经史关系上,他也与朱熹提出了差不多的观点:以经为本,兼 令读史,坚持做学问要以六经作为根本。黄宗羲本人也确实是一位身体力 行的人,自己也遵循着这一原则。由此可见,在经史的关系上,黄宗羲与朱熹有 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以经为体,以史为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