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炎行》论笺.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炎行》论笺.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炎行》论笺.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炎行》论笺.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炎行》论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建炎行》论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炎行论笺 【摘要】 本文以南宋名臣李纲的诗歌作品建炎行为研究对象。建炎是 南宋政权的第一个年号,起于1 1 2 7 年,终于1 1 3 0 年,历时四年。之 所以选择这一题目,是因为,在这首长达2 4 2 句的诗歌中,李纲详细 地叙述了建炎年问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特殊历史事件,并结合 自己在这一特殊历史的亲身经历,抒发了作为一位名臣兼诗人的政治 情感。从而使这部作品既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具有独特的文学价 值。其史学价值主要表现在诗歌记录了李纲的宦海沉浮和北宋王朝的 兴衰败亡;与之相对应的是,其文学价值则体现在史诗作品的结构剪 裁、叙事策略和语言特色等方面。 为了探究上述两方面的价值,本文采用史诗互证的方法,即通过 建炎行一诗,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靖康传信录等历史 文献的比对阅读,发掘其独特的史学价值。故而本文的体例,也相应 的分为“笺”与“论”两部分。在笺证部分,文章对建炎行诗歌 中所叙述的历史事件与历史背景,作了充分的梳理与考察。在此基础 上,文章在第二大部分中,对建炎行诗歌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展开必要的论述。 【关键词】李纲,建炎行,笺证,史学价值,文学价值 第2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t h ea c t i o ni nj i a ny a np e r i o d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p a p e rb r i e f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v a l u eo fl ig a n g sp o e t r yn a m e dt h e a c t i o ni nji a ny a np e r i o d j i a ny a ni st h ef i r s tr e i g nt i t l eo fn o r t h e r ns o n g d y n a s t y ,f r o mb c 112 7t o1130 a so n eo ft h ef a m o u sp r i m em i n i s t e r so f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l ig a n gi sw e l lk n o w nf o rh i sp a t r i o t i cs p i r i ta n d h i sg r e a ta b i l i t yi na d m i n i s t e r i n gs t a t ea f f a i r s w h i l ea saw r i t e r ,h ec r e a t e d p o e t r yw h o s ev a l u ed o e sn o ta d m i ti g n o r i n gi n d e e d h o w e v e r ,t h ep o e t r y d o e s n tr e c e i v ef u l la t t e n t i o n ,i th a sn o to n l ye s t h e t i cv a l u eb u ta l s oh i s t o r i c v a l u e o nt h eb a s i so fa n a l y s i n gt h ea c t i o ni nji a ny a np e r i o d ,t h ep a p e r f o r m a l l yd e f i n e st h eh i s t o r i ca n dl i t e r a r yv a l u eo fl ig a n g sp o e t r yb yt h e m u t u a lp r o v e m e n to f p o e t r ya n dh i s t o r y t h eh i s t o r i cv a l u ei se m b o d i e di n t h eu p sa n dd o w n so fl ig a n g sl i f ea n dt h er i s ea n dd e c l i n eo fn o r t h e r n s o n gd y n a s t y , w h i c ha r eb o t he x p r e s s e d i nl ik a n g sp o e t r y , w h i l et h e l i t e r a r yv a l u ef i n di t se x p r e s s i o ni n s t r u c t u r a lm o d i f i c a t i o n ,n a r r a t i v e p e r s p e c t i v ea n dl a n g u a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e t c k e yw o r d sil ig a n g ,t h ea c t i o ni nji a ny a np e r i o d ,h i s t o r i cv a l u e , l i t e r a r yv a l u e 第3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浙江工业大学或其它教育 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浙江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 ”) 日期:年月 日 日期:y 仵f 月f 日 第1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绪论 李纲的身份首先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爱国忠臣,是一位政治家、民族英雄,同 时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只不过长期以来,李纲的文学创作为其政绩所掩盖,故相 对未被引起应有的关注。事实上,他的生平著述颇为丰富,卷帙浩荡,由后人收 编的梁溪全集,计一百八十卷之多。其中词五十四首,诗一千五百六十六首。 朱熹曾为之作序日:“其言正大明白而纤微曲折,究极事情,去凋饰而变化开合 卓茔其伟 。1 其作品语言,明白晓畅,主题蕴寓深远,叙事、论理既朴素自然又 变化多端,不拘一格,对于南宋爱国词人的思想及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唐圭璋在 李纲咏史词中就盛赞日:“李纲是陆游、辛弃疾的前辈,他的抗敌精神和激 昂慷慨的诗文和词,正影响了陆辛两家和其他爱国作家。”2 夏承焘在辛弃疾论 纲中也把李纲列入宋朝爱国词人之中。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文学价 值,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 在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中,文学和历史紧紧姻联。历史,记录政治人事的兴废 盛衰,究天人之际,察人文之变;文学,发抒一人之心,一时之慨,描写一段世 情世相,中国文化中,个人产生于历史,并在参与历史的活动中确立价值。人生 和文化合一,文学和历史合一。文学和历史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诗 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和主脉,自古以来就和历史有着不解之缘。正如梁 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编说史料中所说:“纯文学之文,如诗 歌辞赋等,除供文学史之主要史料外,似与其他方面无甚关系。其实亦不然,例 如屈原天问,即治古代史者极要之史料。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 即研究汉代掌故极要之史料。至如杜甫、自居易诸诗,专记述其所身历之事变, 描写其所目睹之社会情状者,其为价值最高之史料,又无待言。 3 李纲身处两宋之交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特殊时代,本身又处于政治漩涡的中 心,其诗歌自然记录了不少当时的史实。长诗建炎行就是这样一首忠实记录 了时政大事、个人经历而又体现了李纲文学造诣的作品。因此,它既具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体现了诗中存史的特点。 1 宋李纲著李纲伞集梁溪先生文集序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3 页 2 唐圭璋李纲咏史词 j 江海学报1 9 6 1 年第6 期 3 陈0 i 驰编二1 世纪同学丛书 m 一1 -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6 9 页 第5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首先应当以诗史互证的方法展开研究。清代学者钱谦 益对这类作品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千古之兴亡升降, 感叹悲愤,皆于诗发之。宋之亡也,其诗称盛。卑羽之恸西台,玉泉之悲竺 国,水云之笤歌,谷音之越吟,如穷冬冱寒,风高气傈,悲噫怒号,万籁杂作, 古今之诗莫变于此时,亦莫盛于此时。至今新史盛行,空坑、压山之故事,与遗 民旧老,灰飞烟灭。考诸当同之诗,则其人犹存,其事犹在,残篇啮翰,与金匮 石室之书,并悬日月。谓诗之不足以续史也,不亦诬乎? ”4 并认为作诗“其征兆 在性情,在学问,而其根抵则在乎天地运世 。5 也就是说,诗可存史是由作诗之 本义所决定的。作诗根本上是反应世运,故而通过诗可以考证史,诗中之史存人 存事的功效可与史籍并而称之。虽然钱谦益所指是宋末元初的诗歌,但对于理解 李纲的诗歌也同样适用。 本文试图从诗史互证的角度入手,以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李纲 的靖康传信录和建炎进退志总叙等为证,找出诗歌中和史书互为印证的 文字,并结合李纲的生平事实,来论述其建炎行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建炎行笺证 建炎行是李纲一首以诗纪史性质的作品,主要记叙了宋高宗赵构建炎年间 李纲的仕途经历、兴国大计和宋王朝在此期间的兴亡。那么,诗人在诗歌中,所 叙述的这些历史事件与历史背景,是否与史实相符呢? 为此,我们将其与有关的 历史文献记载进行对比阅读。因为,一首诗的史学价值,首先取决于作者所叙述 的内容是否真实。我们所依据的历史文献主要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靖 康传信录等。以下便是我们依据诗歌所记的内容,在相关文献中查找到的相对 应的史实。 1 、金寇初犯阙,太岁在丙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宣和) 七年冬,金人入犯。( p1 ) 李纲年谱:( 七年) 是冬,金人败盟,分兵两道入寇( 李纲全集p 4 清钱谦益钱牧斋令集牧斋有学集 m 上海:上海古籍j f 版社2 0 0 3 年版第8 0 0 _ 喝0 l 页 6 清钱谦益钱牧斋伞集牧斋有学集 m 1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8 0 1 贞 第6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1 6 8 4 ) 靖康元年正月:自五日至八同粗毕,而贼马已抵城下,攻西水门。 ( 李纲 全集p1 6 8 4 ) 李纲行状:七年,是冬,金人败盟,边报狎至,朝廷震慑。( 李纲全 集p1 6 9 7 ) 靖康传信录:宣和七年冬,金人败盟,分兵两道入寇。( 宋代笔记小 说第9 册p3 5 1 ) 2 、殊恩擢枢庭,愧乏涓埃补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渊圣皇帝用新除尚书兵部侍郎邵武李纲计。( p1 3 ) 李纲年谱:七年,三月,除太长少卿。十二月二十九日,除通直郎、兵 部侍郎。( 李纲全集p1 6 8 4 ) 靖康元年,正月四日,除中大夫、尚书右丞,五日,除亲征行营使。( 李纲全 集p1 6 8 4 ) 李纲行状:( 十二月) 二十九日,除兵部侍郎。( 李纲全集p1 6 8 9 ) 靖康传信录:元年正月三同,差充行营使参谋官,四日,除尚书右丞, 充留守。五日,改充亲征行营使( 二月) 五日,以士庶伏关复旧职,改充都 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金寇退师,除知枢密院事。( 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 p 3 4 7 ) 翌r 有旨除兵部侍郎三日有旨以余为参谋官,团结军马于殿前。( 宋 代笔记小说第9 册p3 5 7 ) 上日:“李纲除右丞。”面赐袍带并笏。 是日,以余为亲征行营使。 3 、两河未奠枕,仗钺出宣抚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用门下侍郎耿南仲议,以知枢密院事李纲为河东北 宣抚使,将兵万二千人以援太原。( p1 6 ) 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七:时太原围未解上以纲为河东、北宣抚使 李纲年谱:靖康元年,五月十九日,除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二十三 日,受命。( 李纲全集p1 6 8 6 ) 李纲行状:执政有密建议,以公为宣抚使代师道者。渊圣纳议者之 说,决意用公宣抚两路,督将士解围。( 李纲全集p1 7 0 9 ) 第7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靖康传信录:六月,差充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七月,出师次怀州。( 宋 代笔记小说第9 册p3 4 7 ) 上纳建议者之说,决意用余宣抚两路,督将士解围。( p4 2 5 ) 4 、乞身缘馋谤,窜谪旅湘溆 李纲年谱:靖康元年,九月十八日,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继而 言者果谓公专主战议,丧师废败,著落职,提举毫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 使,建昌军安置,再责江宁。( 李纲全集p1 6 8 7 ) 李纲行状:公连上章乞罢知枢密院事,守本官致仕十八日,除观文 殿学士,知扬州,于是著落职,提举毫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 安置,又以公上疏辩论,谓退有后言,再谪江宁。( 李纲全集p1 7 1 2 ) 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七:时方议和,诏止纲进步即上书乞罢未几, 以纲专主战议,丧师废财,落职提举毫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 安置,再谪江宁。 靖康传信录:十月以言者改差提举毫州明道宫,寻落职,责授保静军节 度副使,建昌军安置,寻移江宁。( 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p3 4 7 ) 南仲忽起,奏日:“臣适遇左司谏陈公辅于对班中,公辅乃乏月五日为李纲 结构士民伏关者,岂可处谏职,乞送御史台根治。”( p4 1 0 ) 乃执政问有密白上以余得都城军民之心,以此离间之。余始忧惧,不知死所 矣。放欲乞罢,会守御使司、补进武副尉二人具状奏,知上批出有虬睢辟作福, 惟辟作威,大臣专权,寝不可长”之语。欲惶惧,于上前辩明日: “愿罢职 任,乞骸骨归田里。”( p4 2 1 ) 余退即移疾在告,入刳子乞致仕,力陈所以不可为大帅。 ( p 4 2 5 ) 上具道所以为人中伤。( p4 3 0 ) 余连上章乞罢知枢密院事守本官致仕,行至封丘县,得尚书省刮子,有旨除 官文殿学士,知扬州余具奏辞免不敢当继而果有言余专主战议,又指言 十罪,于是遂落职宫观,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又以余上疏辩论谓 退有后言,以惑众听,再谪江宁。( p4 4 4 ) 5 、明年丁未夏,被命尹天府。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城欲破,始复职,领丌封府。( p 9 8 ) 李纲年谱:建炎元年,公次长沙,闻有渊圣皇帝召命,复元官,除资政殿 第8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大学士,领开封府事,时四月八r 也。( 李纲全集p1 6 8 7 ) 李纲行状:建炎元年春,行次长沙,被闰月十一月三同指挥,复元官,除 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然都城围闭,道路阻绝,久之方闻命。( 李纲全 集p1 7 1 7 ) 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七:金兵再至,上悟和议之非,除纲资政殿大学士, 领开封府事。 靖康传信录:以二年行次长沙闻命,复官,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 ( 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p3 4 7 ) 6 ,颇闻环京畿,四面尽豺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金人既不得三镇地,癸卯,以书来,责叛盟,复引兵 深入,九月丙寅,左副元帅宗维陷太原。十月丁酉,右副元帅宗杰破真定乙 亥,两军分渡河丙戌,右副元帅犯京师丁酉,副元帅宗维犯京师。( p 1 6 ) 靖康传信录:时金寇再犯阙半年,京师之围未解,四方盗贼蜂起。( 宋 代笔记小说第9 册p3 4 8 ) 7 、金汤虽可恃,忧在人不御。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朝廷闻金人渡河,遣同知枢密院事聂昌与耿南仲分使 金军,许尽割河东北地。( p1 8 ) 李纲行状:大抵自贼马既退,道君还宫之后,朝廷恬然遂以为无事,防边 御寇之策,置而不问。( 李纲全集p1 7 0 8 ) 初,贼骑既出境,即遣王云、曹噱使金人军中,议以三镇兵民不肯割地,愿 以租赋代割地之约朝廷信之,耿南仲、唐恪尤主其议,意谓非归租赋,则割 地以赂之,和议可以决成。乃诏宣抚司不得轻易进兵,而和议之使纷然于道矣。 ( 李纲全集p1 7 1 2 ) 8 、见危思致命,入援裒义旅旌麾亘江湄。畏景触隆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城欲破,始复职,领开封府。纲行至长沙,闻命,遂 自长沙与龙图阁学士湖南安抚使郭三益偕,率本路兵入援。( p 9 8 ) 李纲年谱:建炎元年,公次长沙,闻有渊圣阜帝召命,复元官,除资政殿 大学士,领开封府事,时四月八日也。由岳阳登舟,沿江顺流而东。( 李 纲全集p1 6 8 7 ) 第9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李纲行状:建炎元年春,行次长沙,被闰月十一月三r 指挥,复元官,除 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然都城围闭,道路阻绝,久之方闻命,即率湖南勤 王之师入援王室。( 李纲全集p1 7 1 7 ) 靖康传信录:余荷两朝厚恩,国步艰难,不敢自爱,方率义旅以援王朝, 追念自乙巳之冬,迄今才岁余,一身之进退荣辱,天下之安危厉害,纷然如此, 岂非真梦耶! ( 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p3 4 8 ) 9 、忽传元帅檄,果有城破语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靖康元年十一月丙辰) 及午,城陷。( p2 0 ) 李纲年谱:五月初,次繁昌,传元帅府檄,方审都城不守。( 李纲全集 p1 6 8 7 ) 李纲行状:传元帅府檄,方审都城不守,二圣播迁。( 李纲全集p1 7 1 7 ) 1 0 、銮舆幸沙漠,妃后辞禁御。皇孙与帝子,取索及稚乳礼文包旗裳,乐 器载笋簇金缯罄公私,技巧到机杼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乙亥,车驾诣延福宫,以将出郊也。庚子,渊 圣皇帝再幸青城。( p 2 4 ) 乙卯,金人来索内侍伶官、匠工、妓女,后苑作、思文院修内司将作监工匠、 广固搭材役卒、百工技艺等数千人。( p3 4 ) 丁卯,道君太上阜出诣京营,时敌令翰林学士承旨吴毛、学士莫俦邀上阜出 郊,上皇疑不听。敌以其事付京城四壁巡检温州观察使范琼。平旦,金人启南薰 门,铁骑极望闯门,而范琼与俦及内侍李石偕至延福宫,请上皇与宁德皇后同诣 军前恳告。上皇未应。琼以言逼之,遂御犊车出宫,至南薰门,敌自瓮城以铁骑 拥之而去。( p4 0 ) 时萧王枢已出质。郓王楷等九人从渊圣皂帝在青城。于是安康郡王程、相国 公梃、瀛国公樾、建安郡王棋、嘉国公椅、温国公栋、仪国公桐、昌国公柄、润 国公枞等九人及龙德宫王贵妃、乔贵妃、韦贤妃、王婉容、阎婉容、任婉容、王 婕妤、乔婕好、小王婕妤、崔夫人、康王夫人邢氏与诸王夫人帝姬及上阜十四孙 皆出。( p4 1 ) 是晚,以兵卫阜后太子,共约一车中,诣敌营,从车凡十辆。( p4 7 ) 夏四月庚申塑,金左副元帅宗维退兵,渊圣皇帝北迁。( p 8 7 ) 宋史本纪二十四:夏四月,粘罕退师,钦宗北迁。 第1 0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1 1 、继闻宣赦书,宝位居九五神明有依归,率土尽呼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五月庚寅朔,兵马大元帅康王即皇帝位于南京,改元 建炎命王府记室参军滕康作册告天。( p1 1 5 ) 上南向恸哭久之,即位于应天府治之正厅大赦天下。( p11 6 ) 1 2 、皆言汤武姿,勇智天所与向来使贼营,英气砻骄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王名构大观元年五月乙巳夜,生于东京大内之宫 中,红光照室。八月丁巳,赐名,拜定武军节度使检讨太尉,封蜀国公识名 强记,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p1 ) 靖康元年正月庚辰被命使军前议和。( p 2 ) 杭等与金议割三镇,以宰相交地,亲王送大军过河王慷慨请行,遂与少 宰东光张邦昌乘一椴渡濠。( p1 3 ) 王留金军跄旬日,意气闲暇金以用兵责使者,张邦昌恐惧涕泣,王不为 所动。金人因惮王,不欲留,更请肃王。( p1 4 ) 靖康传信录:康王素有胆气,膂力善射,居金人军中几月,姚平仲劫寨之 夕,恬然无所惊怖。( 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p 3 9 1 ) 1 3 、建牙出危城,帝命缵鸿绪不然艰难中,何以脱禊输。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乙酉,遣陶门祗侯泰仔等八人持亲笔蜡书缒城,谒相 州,拜王河北兵马大元帅。( p1 9 ) 甲申,破蜡封,乃渊圣皇帝手诏,略日:“金人登城不下,见议通和,仰大元 帅康王,将兵天下,分屯近甸,毋得轻动。”( p2 2 ) 1 4 、飞帆过金陵,鼓柁适淮浦遥传告大廷,命相比申甫顾兹斗筲器,何 以动尧禹深惟特达知,感慨激肺腑如何日月光,可以萤爝助。舍舟行汴堤, 驱车赴延伫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元帅府遣从事郎刘默迎资政殿大学士李纲于湖北。( p 9 8 ) 王闻纲来,承制尽复纲故官,且贻书日:“方今生民之命,急于倒垂,谅非不 世之才,何以协济事功。闻阁下学究天人,忠贵金石,想投袂而起,以副苍生之 望。( p9 9 ) 1 5 、冠盖如云屯,赐燕金果圃。谢免径造朝,汨落温殿础。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闻纲且至,命徽猷阁待制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董 第1 1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耘往劳,又命执政燕纲于金果园。纲力辞,上趣召,入见于内殿,纲涕泣,上亦 感动。( p1 4 1 ) 1 6 、初称宗社危,天地同愤怒次陈国多难,实启中兴主末言樗散材,初 不堪梁柱鼎颠将覆雠,栋桡必倾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臣愚蠢,但知有赵氏,不知有金人然岐之论臣, 谓材不足以任宰相则可至于陛下命相,于金人所喜所恶之间,更望曲留圣意。 ( p1 4 1 ) 1 7 、叩额宸康前,臣敢论伪楚。易姓建大号,厥罪在砧斧。奈何坐庙堂,乃 与臣等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大略谓张邦昌久于机政,擢冠宰司,国破而资之以 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易姓建邦四十余日愿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 戒。( p1 4 3 ) 因泣拜日:“臣不可与邦昌同列,正当以笏击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勿 以为相,无不可者。( p1 4 6 ) 1 8 、更效老猎师,十事听裁处天子亮精诚,一一皆可许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庚申,诏李纲立新班奏事,执政退,纲留身上十议。 ( p1 4 2 ) 上与黄潜善等谋之,翌日,出其章付中书,惟僭逆伪命二章不下上乃出 纲奏。( p1 4 5 ) 1 9 、因陈御戎策,用此敢予侮河外须救援,屏蔽资捍拒。问谁可驱策,因 荐亮与所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纲言今同中兴规模,有先后之序,当修军政变士风。 裕贤才,宽民力,改弊法,省冗费,诚号令,信赏罚,择帅臣,选监司,俟吾政 已修,然后可议兴师。中尤急者,当先理河北、河东。盖两路,国之屏蔽,今河 北惟失真定等四郡,河东惟失太原等七郡,其余皆在,且推其土豪为首,多者数 万,少者数干,不早遣使慰扰之,臣恐久之食尽,援兵不至,即为金人用矣。谓 宜于河北置招抚司,河东置泾制司,择有才者为使,以宣陛下德音,有能保一郡 者,宠以使名,如唐之方镇,俾自为守,别无北顾之忧矣。上日谁可任此者。纲 请询访其人以奏。( p1 5 1 ) 召责授风州团练使张所、直秘阁通判河阳府傅亮赴行在。初,李纲既建经抚 第1 2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两河之议,欲荐用所上悦,乃召用焉。( p1 5 3 ) 2 0 、京师当一到,九庙陈鼎俎却为巡幸计,不可去中宇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议者或欲留应天,或欲幸健康,臣以为非计。夫汴梁, 宗庙社稷之所在,天下之根本也。陛下即位之始,岂可不一见宗庙,以安都人之 心,顾先降敕榜,以修谒陵寝为名,择日巡幸。( p1 5 4 ) 2 1 、南阳光武兴,形势亦险阻西通关陕区,东与江淮距三巴及岭海,宝 货可运取。据要争权衡,黠虏谋必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纲留身,因极论其不可,且言自古中兴之主,起于 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足以复中原而有西北为今之计, 纵未能行上策,当暂幸襄邓,以系天下之心。夫襄邓之地,西邻川陕,可以召兵, 北进京畿,可以进援,南通巴蜀,可以取货财,东连江淮,可以运谷粟。山川险 固,民物淳厚,愿为今冬驻跸之地。俟两河就绪,即还汴都上许幸南阳。( p 1 8 5 ) 纲因为上言,今纵未能入关,犹当适襄邓,以示不忘中原之意。选任将帅, 控扼要害,使今冬无虞,车架还阙,天下之势遂定。( p1 7 9 ) 2 2 、募兵益貔貅,买马增牧圉号令新帜旗,仗械饬干橹。军容久不振,整 顿就规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纲留身上三议。一日募兵o o qo eu 募兵于西北,河北之 人为金人所扰,未有所归,而关陕、京东、西流而为盗者,不知其几,请乘其不 能还业,遣使招之,合十万人,于要害州郡,别营屯戌,使之更番入卫行在。二 日买马。( p1 6 7 ) 是日,颁军n - 十一条,凡师行掳掠、若违节制者死,临阵先弃者族,败军 者诛,全队一军危急而他军不救者刑主将,余如将法从事。( p1 5 9 ) 纲又言请以车制颁于京东西路,使制造者而教习之。( p1 6 7 ) 每买及百匹,则守卒佐迁一官,不及者等等推赏。应诸军团练,以五人为伍, 伍有长,五伍为军,甲有正,四甲为队,五队为部,皆有二将,五部为军,有正 副统率。凡招军,量增例物。( p1 6 8 ) 2 3 、潢池盗弄兵,群恶相啸聚。偏师命剪除,快若猫捕鼠。余寇悉款降,分 隶归籍簿搜裒将帅材,赏罚颇有序经营年岁问,庶可事大举。灭敌还两宫, 雪耻示千古却隆太平基,不愧宗与祖 第1 3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庚寅,命御营使司王渊讨军贼杜用,都巡检使刘光世 讨李昱,御营使司左军论制韩世忠、前军统制张俊分讨鱼台、黎驿乱兵。自宣和 末,群盗蜂起,其后勤王之兵,往往溃而为盗。至是祝靖、薛广、党忠、阎瑾、 王存之徒,皆招安赴行在i o im l l 乃命御营司委官分拣,凡溃兵之愿归营,与良农愿 归业者,皆听之。所发至数万。又择其老弱纵之,其他以新法团结,择人为部队 将及统制官,而其首领皆命以官,分隶诸将。( p1 7 3 ) 李纲为上言,今日之事,内修外攘,使国势日强,则二圣不俟迎请而自归。 ( p1 6 0 ) 2 4 、岂知肘腋间,乃有椒兰炻。含沙初射影,聚毒阴中蛊。规模欲破碎,谋 议渐龃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舜陟尝论宰相李纲之罪。( p1 8 1 ) 时彦国方暴赋横敛,而两浙转运判官吴叻助之为虐,人不堪命,至有击登闻 鼓以诉者。黄潜善、汪伯彦以彦国女为纲弟维妇,因密启之纲白上以彦国已 亡,因贴改所画旨而独罢叻。( p1 9 2 ) 纲为上谋,以秋末幸南阳,上许之矣。潜善与知枢密院事汪伯彦力请幸东南, 上意中变。( p1 9 8 上虽用李纲议营南阳,而朝臣多以为不可。( p1 8 9 ) 时执政黄潜善、汪伯彦皆欲奉上幸东南李纲留身,因极论其不可上 乃许幸南阳。( p1 8 4 ) 于是殿中侍御史张浚亦极论纲,以为纲虽负才气,有时望,然以私意杀侍从, 典刑不当,有伤新政,不可居相位,又论纲杜绝言论,独擅朝政,士大夫侧立不 敢仰视,事之大小,随意必行,买马之扰,招军之暴,劝纳之虐,优立赏格,公 吏为奸,擅易诏令,窃庇姻亲等十数事。( p2 0 2 ) 2 5 、时危敢尸禄,抗疏愿引去。涕泗对冕旒,非不恋轩宁君臣以义合,无 使赭舂杵帝度不可留,乃听上印组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乙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兼御营使李纲罢。( p 2 0 1 ) 翌同,上批亮兵少不可渡河,可罢泾制司,赴行在。纲留御批再上因求 上,上不语,纲以御批上前日:“圣意必欲罢亮,乞以御批付潜善施行,臣得乞身 归田。纲退,闻亮竟罢,乃再上章求去,上犹以不允答之。( p 2 0 2 ) 第1 4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因泣辞而退,遂上第三表割纲日:“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知全吾 进退之节而已,畏祸患而不去,彼独不能讽言者诋訾而逐之哉。”翌日,遂罢纲为 官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仍加恩。( p2 0 3 ) 2 6 、扁舟返东吴,却理梁溪橹。多言更萋菲,具锦成罪罟尚荷皇天慈,薄 谴居鄂渚我来雪霏霏,及此岁将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众惧而退,推其徒赵万为首,至无锡县,官文殿大学 士李纲时方寓居。( p2 3 3 ) 甲子,官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李纲落职,依旧宫祠,时殿中侍御史张 浚论纲罪未已。( p 2 3 3 ) 戊子,银青光禄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李纲鄂州居住,时殿中侍御史张浚等论 纲罪状未已。( p 2 3 7 ) 2 7 ,三年再谪官,缭络万里路浮游幻境中,尘迹叹仰俯翠华尚蒙尘,吾 敢念门户但嗟机会失,事势契先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银青光禄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李纲责授单周团练 使,万安军安置。( p 3 6 3 ) 乙丑,德音释诸囚杂犯死罪以下,士大夫流徙者悉还之。惟责授单周团练副 使李纲不以赦徙,盖黄潜善建陈,犹欲罪纲以谢金也。( p 4 0 1 ) 堪会责授单州团练副使昌化军安置李纲罪在不赦,更不放还。缘累经恩赦, 特许自便。纲行至琼州而还。( p5 7 0 ) 2 8 、今年寇益横,春夏蹂京辅万骑略秦关,余毒被陈汝。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r ,金人陷临安府。( p5 8 7 ) 知余杭县曾怛知是金人,乃与丞徐聿成率父老具香花迎拜。( p 5 8 5 ) 戊戌,金人陷越州。( p 5 9 2 ) 是日,金人分兵犯余姚。( p 5 9 4 ) 是午,西风忽起,敌乘之犯明州。( p 5 9 7 ) 金人再犯余姚金人破明州。( p6 0 2 ) 先是金人自明州引兵攻定海县,破之,遂以舟师绝洋,犯昌国县。( p6 0 3 丙子,金人自明州引兵还临安。初,敌既破明州,遣人听命于完颜宗弼,且 云,搜山检海已毕,宗弼日如扬州例,敌遂焚其城,惟东南角数佛寺与僻巷居民 偶有存者。城之始破也,守者奔凑东南,缒城而去,或浮木渡江,生死相半,而 第1 5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奔逃村落者于敌遇。由是遍州之境,深山穷谷,平时人迹不到处皆为金人搜剔杀 掠,不可胜数。敌留明州七十r ,引兵去。( p 6 0 8 ) 是月庚辰,宗弼敛兵于吴山七宝山,遂纵火,三日夜烟焰不绝。甲申,纵兵 大掠。( p6 1 0 ) 金人陷秀州望闻金师陷崇德县金人过吴江县。( p6 1 2 ) 丁亥,金人陷京师。时河南之北,悉为敌取。( p6 1 0 ) 是日,午漏未尽四刻,完颜宗弼自盘门入平江,驻兵府治,掳掠金帛子女既 尽,乃纵火燔城,烟焰见百余里,火五日乃灭。敌之在湖南者,是日亦渡江趋石 首县而去。( p 6 1 5 ) 壬子,金人犯常州。( p 6 2 2 ) 二、建炎行的史学价值 2 、1从建炎行看李纲的宦海沉浮 2 、1 、1 李纲靖康、建炎年间的宦海生涯 李纲一生沉沉浮浮,历经仕途坎坷,而犹以靖康、建炎年问为最。建炎行 中就明确记录了这一时期李纲的宦海沉浮。 其一,“殊恩擢枢廷 一句,总括了宣和七年( 1 1 2 5 ) 十二月金人入侵后李纲 官职的迅速升迁。 在宣和七年初,李纲还只是太常少卿,是一个掌管礼乐的从五品闲官。在金 人入侵后,不久就改任通直郎兵部侍郎。在金人兵围开封后,又被提拔为尚书右 丞、亲征行营使。金人退师后,又官拜知枢密院事,并被封为开国伯。虽然其问 尚有波折,但总的来说,属于升迁迅速。这对于一个封建文人来说,确实称得上 是“殊恩。由于诗歌题材及题旨所限,李纲并没有在诗中详细记录自己所任官职, 第1 6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但“殊恩 足可以与史书及各种记录相互映证。 其二,“杖钺出宣抚 记录了李纲出任河东、河北路宣抚使这一史实。宣抚使 是指地方军事长官。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六年( 7 2 8 ) ,以宇文融为河北道宣抚使, 是宣扰使之始设。唐后期派朝官巡视地方,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宋朝宣扰使 地位相当于执政大臣,或由执政大臣担任。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 姓,如咸平三年( 1 0 0 0 ) 参知政事向敏中为河北、河东沿边宣抚大使即是。以后 演变为一路或数路的军事统帅。李纲任宣抚使时第一次兵围开封已解,但老将种 师中解围太原兵败身亡,太原危急。主和派耿南仲等人,乘机向钦宗建议,让李 纲代替种师道为河东河北路宣扰使,节制河东诸路兵马,以解太原之围,钦宗当 即同意。在此之前,李纲曾公开斥责耿南仲离间徽宗、钦宗父子,因此两人早有 嫌隙。此次耿南仲乘机推荐李纲,其用意是将李纲作为替罪羊,排挤出朝廷。李 纲也明白耿南仲等人的险恶用心,因此一再推辞,但由于钦宗不准。最终李纲还 是被迫同意赴任。 其三,“乞身缘谤谗,窜谪旅湘溆 记叙了李纲自己上表乞罢及之后被贬谪湖 南、江西的经历。出任宣抚使不久,李纲多次上表,乞求罢官,并于靖康元年九 月初得到允许,之后因谗言著落职提举毫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 军安置,后又谪宁江。李纲在其靖康行记序中详细记录了自己“旅湘溆 的 过程:“公十月抵无锡闻有建昌军之责,即同命驾过虎丘,临剑池,月夜步松 江长桥,与亲友为别,渡钱塘江,经严陵濑,自三衢入江西,历上饶、弋阳,游 龟峰寺,道金溪,抵建昌,时十二月也。复闻有宁江之命,即泛舟由临川如豫章 次筠阳、上高次宜春遂由萍乡醴陵,以次长沙。 6 这与上引诗句相吻合。 其四,“明年丁未夏,被命尹天府记录了李纲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这一史实。 时在建炎元年四月,李纲除了被任命领开封事外,并复元官,除资政殿大学士。 其五,“遥传告大廷,命相比申甫”记录了李纲被任命为宰相这一史实。 建炎元年五月,李纲听闻朝廷降麻告,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也 就是南宋的宰相之职,并进封为开国侯。 其六,“帝度不可留,乃听上印组。扁舟返东吴,却理梁溪撸记叙了李纲上 表辞官雇舟去无锡的史实。 建炎元年八月,李纲因张所、傅亮罢官之事再三上表札求去,于是被降为观 6 宋李纲著李纲全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1 3 0 5 页 第1 7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李纲听闻有辛道宗下叛兵由常州而来,“遂以客舟 由外江归梁溪”。7 其七,“薄遣居鄂渚”记录了李纲被贬居鄂州的史实。据建炎进退志总叙 载:“而言者再论麻制中所指以为罪者,又言余倾家赀以犒叛卒,为绯巾数千顶与 之,遣弟迎贼,阴与之通。朝廷不复究问其实,有旨落职,令鄂州居住。8 下文中 “始踏湖北土 也与此暗合。 其八,“三年再谪官记载了建炎三年被贬官的史实。 以上几处诗句,记叙了李纲在靖康、建炎年间的仕途经历,虽然有些官职并 未提及,但其几次沉浮都已在其中。 2 、1 、2 李纲宦海风波的原因 像李纲这样一个“料敌于千里之外,制胜于三策之间”9 的朝廷栋梁之才,为 何两次为相,两次又都匆匆被罢免,并在第二次罢相后始终得不到重用? 在建炎行中,李纲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乞身缘谤馋 、“岂知肘腋间,乃 有椒兰妒,含沙初射影,聚毒阴中蛊 、“多言更萋菲,具锦成罪罟 。这就是说有 小人因为嫉妒他,而在皇帝面前罗织罪名诽谤他,致使他不得不一再辞官最后被 罢官。这一点,李纲在建炎进退志总叙中作了详细的说明:“臣以愚蠢,仰荷 眷知,初无左右先容之助。龙飞之初,首命为相,潜善、伯彦自以谓有攀附之功, 方虚位以召臣,盖已切齿。及臣至而议论伪楚,建请料理河北、河东两路,车驾 巡幸宜留中原,皆与之不同,而独蒙陛下嘉纳听从,固宜为其娼嫉无所不至。方 潜善未相,所以谮诉指摘臣者,不过欲为相而已。今既已相,而犹沮抑不已,以 是为非,变白为黑,此不过欲臣去耳。 1 0 接着,李纲又以治病、扶将倾之大厦为 喻,说明自己的处境艰难:“而左右众医沮之,使不得投药石 、“而众工沮之 。1 1 确实,无论是靖康还是建炎年间,李纲都曾受到多方阻力乃至谗言诬陷。 靖康元年,金人初次兵围开封,姚平仲夜劫金营失败后,宰相李邦彦上前说: 7 宋李纲著李纲伞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1 6 4 5 页 。宋李纲著李纲全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1 6 4 5 页 9 宋李纲著李纲伞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1 7 4 1 页 ”宋李纲著李纲伞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1 6 4 4 贞 “宋李纲著李纲全集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年版第1 6 4 4 贞 第1 8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用兵乃大臣李纲与姚平仲结构,非朝廷意。 1 2 佥议欲缚李纲与金人。于是罢尚 书右丞、亲征行营使。 在李纲因民众伏阙事件而官复原职后,大臣耿南仲曾进谗言:“臣适遇左司谏 陈公辅于对班中,公辅乃二月五日为李纲结构士民伏阙者,岂可以处谏职,乞送 御史台根治。 1 3 虽然议将陈公辅治罪,而矛头直指李纲。之后又有人拿这件事做 文章:“乃执政间有密白上,以余得都城军民之心,欲以此离间之。1 4 在大将种师中殁于军l j i 、种师道以病告归之后,“执政间有密建议以余为宣抚 使代师道者”,”于是李纲以宣抚使之职被赶出朝廷。终于在“有言余专主战议, 丧师费财者 、“又指言十罪”、“又以余上疏辩论,谓退有后言,以惑众听”1 6 的 谗言声中罢官落职,结束了靖康年问的执政之路。 李纲接到再次任命宰相的麻告后,还在赴任途中,御史台已经在上奏非议他, 认为他不适合担任如此职务。到任之后,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乃言纲名浮于实而 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1 7 之后,还是有人攻击李纲。如右谏议大夫宋齐愈议论 李纲的过错,甚至在罢官后仍不停止;侍御史王舜陟也上书论李纲之罪,黄潜善、 汪彦伯更因翁彦国女儿是李纲弟弟李维的妻子而论翁彦国之罪,实质上还是攻击 李纲;殿中侍御史张浚也攻讦李纲,认为他“虽负才气有时望,然以私意杀侍从, 典刑不当,有伤新政,不可居相位,“杜绝言路,独擅朝政,士大夫侧立不敢仰 视,事之大小,随意必行,买马之扰,招军之暴,劝纳之虐,优立赏格,公吏为 奸,擅易诏命,窃庇姻亲。”1 8 在一片攻击声中,李纲仅仅在相位七十五日就又被 罢职。 综上所述,李纲确实在其政敌的攻击诽谤中举步维艰,并以罢官而告终。李 纲自己看到了这一点,后来的史学家也有同样的看法: 吕中在皇朝大事记讲义中说:“初论水灾于宣和之时,而为宣和大臣所斥, ”宋李纲著靖康传信录 m 周光培主编 河北教育 l j 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8 6 页 ”宋李纲著靖康传信录 m 周光培主编 河北教育f i 版社1 9 9 4 年版第4 1 0 页 “宋李纲著靖康传信录 m 岗光培主编 河北教育版社1 9 9 4 年版第4 1 2 页 “宋李纲著靖康4 # h - 录 m 周光培主编 河北教育f l j j 扳j ! l = 1 9 9 4 年版第4 2 3 页 ”宋李纲著靖康传信录 m 刷光培主编 河北教育版社1 9 9 4 年版第4 4 6 页 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 m 石家庄: 历代笔记小说集成朱代笔记小说第9 册 m 石家庄: 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 m 石家庄: 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 m 石家庄: 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宋代笔记小说第9 册 m 石家庄: ”宋李心传著建炎以米系年要录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1 4 1 页 ”宋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2 0 2 页 第1 9 页共5 2 页 建炎行论笺 建守城之策,陈邀击之谋于靖康之时,而为靖康大臣所挤;建炎之初,公为首相, 慨然以修内攘外为己任,而为潜善,伯彦所沮。一人之身,三定大策,而三受重 谤,然谤之所至,名亦随之,使公之言用于宣和之初,则都城必无匮迫之忧,用 于靖康,则国家必无颠覆之危,用于建炎之时,则中原不至于沦没也。以高宗即 位之初,召于贬所而任以台衡,待之非不专,而公亦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边防军 政,已略就绪,中山之功未成,而谤书满箧矣当时犹以靖康京城之祸、建炎 维扬之祸咎于纲,小人之无忌惮,一至于此。 1 9 在吕中看来,李纲的政治才能得 到公认,但却被身边的大臣如黄潜善、汪伯彦“所诅 ,故难以施展其才能。 何储中兴龟鉴说:“( 李) 纲之言虽忠,纲之谤愈多。颜歧,邦昌党人也, 于公未至而沮之;宗尹,尝仕邦昌者也,于公已至而沮之;宋齐愈,又党豫立邦 昌议也,及与公议国事,又从而沮之,君子难进易退也如此。加之藩邸旧人,公 肆排毁,并相之命下,而纲之权已分,经制之司罢,而纲之去已决,中山之功未 成,而谤书盈箧。 2 0 这里,何储指出,阻碍李纲施政的有颜歧、宗尹、宋齐愈等 那么,政敌诽谤是否为李纲宦海风波的唯一因素? 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 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 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 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2 1 所以,历史事件是由无数个 互相交错的力量促成的,而李纲的宦海沉浮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除了小人的 诽谤以外,掌权者的政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宰相这样的朝廷重臣,对其的任用或罢免权无疑是 在皇帝手中。宋钦宗第一次重用李纲,是在金兵围城的危亡时刻。宋钦宗之所以 重用李纲,是因为确有欣赏李纲才能之意。这可从他和李纲的对话中看出:钦宗 日:“卿顷论水章疏,朕在东宫见之,至今犹能忆诵。尝为赋诗,有秋来一风向 南飞之句”。2 2 他在诗中把李纲比作凤凰,以示对其才能、品格的赞赏。原因之 二是朝中无大将。宋朝一贯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以免重蹈唐末藩镇割据的 ”宋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2 0 3 页 ”宋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2 0 5 页 “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