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纠纷的样态及化解机制(新).ppt_第1页
中国社会纠纷的样态及化解机制(新).ppt_第2页
中国社会纠纷的样态及化解机制(新).ppt_第3页
中国社会纠纷的样态及化解机制(新).ppt_第4页
中国社会纠纷的样态及化解机制(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前社会纠纷样态及化解机制,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胡亚球,一、人类纠纷的起源,(一)社会冲突的含义:人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紧张、敌意、对立、竞争和分歧的一种状态。(二)社会纠纷的一般分类1.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2.物质性冲突和精神性冲突3.个体性冲突和群体性冲突4.国际性冲突与国内冲突5.利益性冲突与无利益性冲突6.民事冲突、行政冲突和刑事冲突7.传统型冲突与现代性冲突8.人民内部冲突与敌我冲突,(三)为什么人类会有纠纷,1、资源的稀缺性2、文化、价值、生活理想、情感特质等方面的差异3、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或者不公平4、人类认识事物的角度和程度上的差异5、人性的固有缺陷(贪婪、自私等)6、权利碰撞,权力与权利的碰撞,(四)社会冲突的危害,降低个人幸福指数危及家庭生活和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甚至影响全人类的生存,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社会要想获得稳定的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以控制社会纠纷,消减其负面效应,解决冲突中彰显的危机和分歧。,二、中国社会纠纷的样态分析,(一)中国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类型,(二)中国当前疑难社会矛盾的样态分析,1、企业改制引起的纠纷(个人下岗群体闹事纠纷)2、征地拆迁安置引起的纠纷(苏州白杨湾案件、乌坎纠纷)3、恶意缠结型纠纷(无理取闹)4、劳资纠纷(拖欠民工工资引发的恶性案件)5、医患纠纷(河南某医院医疗事故案件)6、针对政府的群体性纠纷(瓮安群体纠纷、英德市群众哄抢摩托车案件)7、无直接利益冲突(金坛集资围堵政府机关案件)8、司法再生纠纷(高莺莺案及湖南女教师器官失踪案),(三)当前中国社会纠纷的特点,暴力色彩重主体多元化(法官上访)类型多样化理性程度低内容复合化民生性诉求为基础破坏性强化解难度大,(四)当前中国社会纠纷的成因,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各阶层差距进一步拉大;权力魔鬼效应公权力行使效能的异化;文明的冲突文化与价值观在不同群体之间落差较大;(两会秀拉丁舞的代表言羞耻档案)社会控制与管理系统体制性失灵(反应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效能失却);利益冲突个人私益与社会公益,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利益,干群利益等需求失衡,冲突严重;公义被影像性失却媒体、流言、不良舆论及个体信息误读;社会道义底线失守人文关怀严重不足,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机制缺位。辅助性缘由稳定与和谐的超理性强调对纠纷的助长。,三、当前中国社会纠纷化解机制,(一)纠纷化解的一般机理1.纠纷化解的个体和社会基础个体基础自律与自觉,理性,宽容社会基础人文和制度环境2.人类一般化解纠纷的制度化方式自化解、沟通化解与他化解。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1)自力救济:自决与和解(2)社会救济:调解与仲裁(3)公力救济:诉讼与行政,(二)中国当前纠纷解决机制的革新,1、诉讼:案件爆炸困境、收费降低、审判方式变革、司法改革。2、中国ADR的进步(1)江苏经验行政大调解格局建立;(2)先天性缺损的中国仲裁实践;(3)司法与调解联姻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场所、人员、制度、效力等接轨);(4)行政裁决与复议;(5)人民调解制度的复兴.,(三)人民调解法的发展及亮点,1.从“东方经验”到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法制化的重要跨越。,2.从价值到原则:夯实了人民调解的制度基础,(1)优先与衔接相结合原则。有关部门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引导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调解不成的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2)自愿平等原则。(3)不违法原则。人民调解必须坚持依法调解和依社会公德调解,这是公正解决矛盾纠纷的基础。(4)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人民调解组织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3.定位的准确与制度程序的展开,一是进一步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调解活动的群众性、民间性和自治性。二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置更加合理化。三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选任方式、行为规范和保障措施。四是进一步体现了人民调解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五是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4.确立并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权利:(1)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2)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3)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4)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义务:(1)如实陈述纠纷事实;(2)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3)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5、拓展中的必要内敛:人民调解的范围的合理界分,相关意见要求在做好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损害赔偿,小额债务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同时,积极在因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工伤、物业管理、医疗教育、道路交通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领域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扩大人民调解覆盖面。但也要注意受理的边界(道德领域,社团内部规章纠纷,无实效领域,公共与司法政策放弃领域,当事人自治外领域),6.调解协议效力的确立,把握了该制度的灵魂。,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确认调解协议有效权利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确认调解协议无效通过人民调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