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4 - 摘要摘要 近年来我国击剑运动水平发展迅猛, 多次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 成绩,特别是在 2004 年奥运会资格赛上我国所有的剑种都获得了出 线,取得了有史以来我国击剑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人数最多一次。我国 击剑奥运选手在以往的奥运会比赛中顽强拼搏、 争金夺银为祖国争得 了荣誉,为击剑项目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但就我国优秀击 剑运动员成材特征的研究而言, 与我国击剑竞技运动所取得的成绩和 进步还不相适应。 为此, 通过对击剑奥运选手成材内因和外因的研究, 认识并掌握击剑奥运选手成长的特征, 探索击剑奥运选手培养的途径 和方法,科学的选材和组织训练,合理的安排比赛,提高我国击剑运 动的竞技水平。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 理论分析法等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社会学、生理学和人才学等相 关理论, 对我国击剑奥运选手的成长过程进行了研究。 主要结论如下: 从开始击剑运动训练到成为一名奥运选手需要 10 年左右的历程;家 庭背景和学习居住环境是奥运选手从事击剑运动的客观条件; 奥运选 手在从事击剑运动前都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出现了转项成材现象; 运 动天赋、运动潜力和取得初步运动成绩,是能否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关 键;个人悟性、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是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最佳竞技 阶段的主观主要影响因素;竞争氛围、教练关系和队员关系是奥运选 手成长过程中最佳竞技阶段的客观主要影响因素; 奥运选手的自身条 件与击剑项目之间存在关联;成为奥运选手,除了聪颖和勤奋外,靠 的是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不甘平庸的理 念。 关键词: 击剑 奥运选手 成材 特征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5 - 1 前言前言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工作,在新时期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 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 证和智力支持。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好人才工作, 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强调要牢固树立人 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 个性。只有紧密结合各专业的实际,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促使各种人才 脱颖而出,才能有力推动人才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运动人才的不断涌现是促进一个国家竞技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运动员的成长、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运动员的成长、 成才,也就根本谈不上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运动员的培养问题是关系到竞技 体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近几年我国击剑竞技运动成绩的取得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潜在 优势项目。特别是在 2004 年奥运会资格赛上我国所有的剑种都获得了出线,取 得了有史以来我国击剑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人数最多一次。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在以 往的奥运会比赛中顽强拼搏、争金夺银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击剑项目的发展做 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成绩的取得固然有多种原因和不同人才的参与,但更主要 的是我们有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而优秀运动员成长过程的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 富。竞技体育的实践证明,一个项目的持续发展并在国际上能够保持领先地位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问题。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每 个环节都必须把握住,特别是运动员的培养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只有真正 了解优秀运动员的成材规律与特征, 才能利用这些规律与特征更有效地为运动员 选材、训练、竞赛服务。 毋庸置疑,近几年我国击剑竞技运动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项目训练 规律和指导思想的认识和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为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理 论基础。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取得成绩的背后运动人才的浪费现象也是一个 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击剑运动人才的培养上还只停留在个别的、零散的、一般感 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对规律的认识和研究。选材的盲目性、人才培养的随意性是 制约项目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以奥运战略 为最高层次,围绕着参赛奥运这一最高竞技目标来分析奥运选手的成材特征,无 疑具有现实及深远的意义。 因此, 本课题以我国击剑奥运选手为调查研究对象, 以成长过程的家庭背景、 内在动力、外在环境、人际关系、年龄、体形及生理特征等为研究内容,运用实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6 - 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我国击剑奥运选手的成材特征,为击剑竞 技体育运动中充分、合理地使用人才,减少人才的浪费,为击剑管理部门科学决 策、教练员科学选材、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7 -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1 关建词诠释关建词诠释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特征”即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 或标志。在语言大词典中解释为:“特征”据以识别个体、组群或类型的性 格,品质、性质或它们的组合;指一种特点,一种与某人或某物的天赋的性能伴 随而来的特征;有关某种现象的性质或原因的陈述或结论;具有个体特性的状态 或具有这个体特性的个体;某个目标或实体的自然特征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事 物的显著要素,特别突出的东西;等等。 “成材”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2.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非体育领域文献分析 国内非体育领域文献分析 通过对非体育领域人才成材规律研究文献的初步分析, 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 看法,即二十多年来通过对我国各领域人才成材规律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 多积极的成果。 如: 贾敏 (2002)“关于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 ; 王笑梅 (2003)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高林(1998) “论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 ;詹 振权(1996) “论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育人才的培养” ;毕志伦(2003) “人的成 长规律探析” ;朱耀廷(2000) “古代学者论成才之道”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理 论的阐述,对于我们借鉴、参考其他领域关于人才成材规律方面的最新成果,思 考和探讨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中人才成材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有着积极地作用。 2.2.2 国内体育领域文献分析国内体育领域文献分析 在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 国内许多体育工作者对运动员成 材过程的规律和特征进行过各自的阐述和分析,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关于对运动员成材期时间特征的研究有:陈兵(1994) “我国奥运选手成材 训练过程的时间特征” ; 桂平(1997) “我国击剑运动员年龄阶段特征与运动成 绩关系的研究” ; 谭政典 (2003) “优秀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分析” ; 潘炎民 (1984) “论男子长跑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带” ;孙正卫(1985) “对上海男排队员年龄 训练年限规律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运动员成材期的时间特征均表现 出明显的规律性。 运动员只有遵循其时间特征的固有规律组织训练活动, 才有可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8 - 能达到竞技水平的高峰。 关于对运动员成长因素的研究有:钟秉枢(1998) “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 ; 王志海(2000) “运动员成材因素分析” ;王大卫(1993) “对运动员转项成材现 象的初步研究” ;张智文(1991) “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成绩快速 提高阶段训练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等。研究中表明:运动员的家庭背景 与运动员从事的运动项目之间存在关联;内在动力、客观环境、物质保障和形态 素质是影响运动员获取成绩的 4 大因素。在运动员成材因素分析中将基础水平、 动机水平、训练水平、竞争水平归纳为影响运动员成长的基础因素。做优秀运动 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愿望强烈训练热情高;训练较系统干扰训练因素少;承担负 荷能力强、恢复快等。诸多因素对选材定向的制约是造成异项潜才存在的原因。 异项潜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普及发展程度较低项目的潜才多存在于相似性较 高、且普及发展程度也较高的“基础”项目中,并具有这些项目一定的竞技能力 特征等的研究,显示了不同方面的作用对运动员成材和创佳绩的影响。 关于对体育运动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有:李鹏(1998) “论现代体育运动人 才的地理分布” ;徐宏(2002) “试论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特征及其规 律” ;韩佐生(1996) “现代体育的地理传播” ;韩佐生(1990) “论地理环境对体 育文化的影响”等。指出我国现代人才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地带性落差分 布规律。这种地域间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落差,必然影响到竞技体育的系统的 发展。同时也认为人类所处地理环境是现代体育人才分布的原始基础,遗传与环 境因素是现代体育人才分布的生理基础, 现代奥运会对体育人才分布和再分布起 了极大的强化作用。 关于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和理论思考的研究有:蒋玉强(2003) “美国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基因 ” ;粱晓龙(2003) “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 本趋势、规律与特点” ;胡利军(1992) “竞技运动员培养的理论思考” ;王鲁宁 (2000)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 ;贡娟(2003) “论我国体育人 才的培养与管理” ; 王卫东 (1984) “用系统观点试析运动员的成长过程” 等研究。 指出任何一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都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根据本国文化传统与体育 价值取向选择合理的培养模式, 不要盲目攀比或简单的复制。 对体育人才的培养 和管理,应树立育人达标理念,以提高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竞技运动员的培养 有其共同的规律,探讨和揭示这些规律对加速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将有所裨益。 关于对运动员生理特征、遗传特征的研究有:李爱东(2002) “我国高水平跳 远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及专项身体素质的特征与规律” ;车晓波(2002) “竞技 能力的遗传特征与科学选材” ;谢红光(2000) “左利手运动优势现象探讨” ;邓飞 等(2000) “中、外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特征比较研究” ;马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9 - 金风(2000) “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的血型分析”等。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身高、 体重、血型、左手现象、等都有其特点和规律,并与其运动竞技水平紧密相关。 关于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研究有:杨再淮(2003) “论竞技体育后备 人才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马志和等(2004) “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的创新” ;杨再淮(200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金育强等(200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等。在其研究中认 为: 竞技体育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互动效应, 体育的协调发展是竞技体育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后备人才资源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 同时也指 出了我国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缺陷, 提出了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 培养模式,以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以上各类关于运动员成材规律和特征方面的研究来看, 主要研究范围涉 及到运动员年龄、地域、环境、生理特征、后备人才等领域。结果表明:运动员 的成长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成材过程中显示 了不同方面的规律性和特征。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借鉴和 学习作用,同时也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3 国外体育领域文献分析国外体育领域文献分析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 国外许多体育工作者在对运动员成材过程的各种因素分 析中主要集中在年龄幅度和运动与年龄方面。如 1968 年波兰学者通过研究确定 了有关项目表现最好成绩的年龄幅度,并预选 1972 年奥运会游泳和田径项目的 运动员,为波兰队在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做出了贡献;前苏联嗒 巴尼克、贝多利娃、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分别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成才期时间 特征进行了研究。前苏联学者莫特梁卡娃所著的运动与年龄中,运用医学观 察法研究 375 名优秀运动员多年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分为年龄因素对机体机能能 力的影响和多年系统地从事各项运动对机体的影响等两部分。日本学者高石昌 弘、宫下充正等所著的运动与年龄分别论述了年龄与身体的变化、最适当的 训练年龄、运动成绩与体力、适合各年龄层的运动项目。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0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我国参加 23、24、25、26、27、28 届奥运会的我国击剑运动员为 研究对象(共 65 名选手) 。 3.2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 部分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奥运选手的教练(共 20 名) 。 3.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在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击剑部、北京图书馆、北京体育大 学图书馆、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等查阅:近年来我国击剑运动员培养方面的文献 及理论研究成果,正式发表的有关体育人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文章。 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社会学、遗传学、管理学、心理学、训练学、人才学、 人力资本论、体育人才学等 10 余部著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超星电子书、中国击剑协会网站、国 际击剑联合会网站、 法国击剑协会网站及国际互联网 google 搜索引擎等的检索, 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归 纳总结,对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2 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 本课题先后面访了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管理者, 国家队领 队、教练,部分省市领队、教练,有关少体校、竞技体校等单位的负责人或专家, 从中获取大量的有关击剑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2005 年 2 月和 3 月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击剑预赛第一站(上海)第二站(张家港)教练员、运动 员、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1 - 3.3.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2004 年 11 月在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 设计了两种问卷调查表的初稿,即: 运动员调查问卷 、 教练专家管理人员调 查问卷 。 效度和信度检验:初稿完成后,为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正式 调查前,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的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n=20 人) 时间是间隔 30 天,统计的两种问卷的检验结果(信度系数)r 值分别为 0.85、 0.86,说明调查问卷信度较高。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分别请了校内外 10 名专家,就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检验,认同度达 90%。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经检验后,发放的击剑奥运选手问卷共 65 份,回收有 效问卷 60 份,有效回收率 92.3%,其中现役击剑奥运选手回收 29 份,退役击剑 奥运选手 31 份。调查面访的教练员、管理人员共有 20 人,发放问卷 20 份,回 收有效问卷 20 份,有效回收率 100%,具体情况见表 1、2。 表 1 击剑奥运选手问卷回收情况统计表 n=65 表 1 击剑奥运选手问卷回收情况统计表 n=65 实发卷 回收卷 有效卷 回收率 有效回收率 现役奥运选手 29 29 29 100% 100% 退役奥运选手 36 31 31 86.1% 86.1% 表 2 教练员管理人员问卷回收情况统计表 n=20 表 2 教练员管理人员问卷回收情况统计表 n=20 实发卷 回收卷 有效卷 回收率 有效回收率 教练员 18 18 18 100% 100% 管理人员 2 2 2 100% 100% 3.3.4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把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应用 spss11.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根据问 卷调查的性质和数据特性, 拟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验证。 3.3.5 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训练学等相关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找 出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2 - 4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参加奥运会的历程及成绩我国击剑奥运选手参加奥运会的历程及成绩 4.1.1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参加奥运会的历程我国击剑奥运选手参加奥运会的历程 我国击剑运动员从 1984 年至 2004 年共参加了 6 届奥运会,相关数据见表 3 和表 4: 表 3 我国击剑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人次统计 表 3 我国击剑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人次统计 23 届 24 届 25 届 26 届 27 届 28 届 合计 男 12 13 10 6 7 12 60 女 4 5 4 5 8 7 33 合计 16 18 14 11 15 19 93 表 4 我国击剑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次数统计 表 4 我国击剑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次数统计 6 次 5 次 4 次 3 次 2 次 1 次 合计 运动员 0 1 2 3 12 47 65 其中 1984 年的 23 届奥运会和 1988 年的 24届奥运会是没有经过预选赛直接 进入奥运会参加决赛的,在这两届奥运会上我国共派出了 33 名奥运选手。从我 国击剑奥运选手参加的 6 届奥运会情况来看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会时的年龄逐 渐变小、人员逐渐增多、剑种逐渐齐全、运动寿命逐渐延长。在近两届奥运会上 我国又有多名参加过 2 届以上的奥运选手参赛,丰富的大赛经验,为优异成绩的 取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1.2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参加奥运会的成绩我国击剑奥运选手参加奥运会的成绩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它汇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也是 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体坛上所处的位置。 我国击剑选手参加奥运会的成绩统计如 下: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3 - 表 5 我国击剑运动员历届奥运会成绩统计 表 5 我国击剑运动员历届奥运会成绩统计 23 届 24 届 25 届 26 届 27 届 28 届 合计 金牌 1 1 银牌 1 1 3 5 铜牌 1 1 奖牌合计 1 1 2 3 7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它汇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也是衡 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体坛上所处的位置。 从我国击剑奥运选手参加奥运会的成绩来 看,除了 1988 年 24 届奥运会和 1996 年的 26 届奥运会没有取得奖牌外,其余 4 届都获得了奖牌。获奖牌的奥运选手占整个奥运选手的 20%,除获取奖牌的奥运 选手外,其他奥运选手也不同程度的获得了前八名的成绩。从我国击剑奥运选手 取得的成绩当中看到由最初的女子花剑一个剑种去争取奖牌到近两届的多支剑 种全方位的去争取男女、个人及团体的奖牌。表明了我国击剑运动的发展由一支 独秀到百花争艳的良好势头,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我国剑儿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的精神气概。 4.2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 4.2.1 成材时间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成材时间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不同的运动项目均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运动训练学中的项群理论,按竞技 能力分类,击剑项目属于技能类,对抗类的同场对抗项目;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 构分类,击剑运动属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项目。 23前者主要表现为运动员 要在对抗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后者要求技术动作随比赛情况的变 化而变化,动作复杂多变,固定和不固定相结合。这些特点表明击剑运动不是以 体能作为主导因素的运动项目,与技能类表现性项目相比,其技术运用的复杂性 也显而易现。比较而言,击剑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在时间上需要较长的、连续的和 不间断的。同时,每一个成长过程又都可以被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成长 过程既彼此相连又各具特点。 4.2.1.1 界点年龄特征界点年龄特征 成材时间的连续性则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专项的需要, 不间断地系统地组织 实施多年科学的训练, 逐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以达到高度的运动竞技水平。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4 - 在调查的我国击剑 60 名奥运选手中,38 名男子及 22 名女子奥运选手平均 于 14.42.2 岁和 12.71.7 岁开始参加业余训练,平均于 16.91.6 岁和 15.8 1.4 岁开始专业训练, 经过 3 年左右的专业化训练, 平均于 19.31.6 岁和 18.5 1.9 岁开始入选国家队,接受高层次强化训练 4.5 年后,即平均为 23.92.2 岁和 22.92.7 岁时首次参赛奥运会。 从男女各阶段界点年龄比较来看,除首次参加奥运会年龄外,奥运选手成材 过程各阶段界点年龄表现出显著的可靠性差异(表 6) 。女子进入业余体校的年 龄(12.71.7 岁)比男子(14.42.2 岁)小 1.7 岁。在与男女少年生长发育 的性别差异有关。由于女孩的青春期开始早于男孩两年,所以女子各指标的年增 长率的高峰年龄也比男子早两年,通常为 1012 岁,而男子则为 1214 岁。 叶恭绍教授将青春发育期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女孩 1014 岁,男孩 12 16 岁是发育迅猛阶段,此后至 1820 岁发育逐渐缓慢下来。 1统计结果表明: 男、女运动员业余训练阶段的时间为 2.53.1 年,无性别差异,基本上处于发育 迅猛期。男、女运动员进入地方队训练的年龄恰好落在青春发育后期,在地方队 的训练持续 2.42.7 年,无明显性别差异。这一阶段正是运动员强化专项训练时 期,无论是训练难度、运动负荷还是心理压力均明显提高。因此,只有当运动员 的身心经过青春发育前期的迅猛发展后才有可能进入这一时期。1820 岁进入 国家队这一年龄段,运动员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身体发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结 构和机能大体上已完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身体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一年龄 段的运动员,经过前一阶段的基础训练,形成了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的个性心理 特征,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其心理状态能够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 加上比赛经验的不断积累,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战术效果及最佳竞技状态和创 造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表 6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过程各阶段的界点年龄 表 6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过程各阶段的界点年龄 阶段界点 男 女tp 参加业余训练 14.42.2 12.71.7 3.11 0.01 参加地方队训练 16.91.6 15.81.4 2.81 0.01 进入国家队训练 19.31.6 18.51.9 1.73 0.05 首次参加奥运会 23.92.2 22.92.7 1.58 0.05 在调查的 60 名奥运选手中,退役的奥运选手有 36 名占总数的 60%。通过对 他们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男女各 22 名和 14 名退役奥运选手平均于 27.62.6 岁和 26.52.4 岁开始离开国家队,平均于 30.72.9 岁和 29.22.9 岁退役。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5 - 4.2.1.2 各阶段年限长度特征各阶段年限长度特征 成材时间的阶段性,则指击剑运动的规律和竞赛特点构成了对年龄的要求, 在击剑运动员的全过程多年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包括生物年龄和 训练年龄) ,并构成了击剑运动员年龄的阶段特征。 13从以上的统计结果表明, 我国男女各 38 名及 22 名奥运选手从开始参加业余训练到首次参赛奥运, 即成为 一名奥运选手,平均各用了 9.5 年及 10.2 年时间。简单地说,培养一名奥运选手 需要 10 年左右的历程。 统计结果表明,男、女选手之间各阶段训练长度相比,均无可靠性差异(p 0.05).。这说明,击剑奥运选手训练年限特征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表 7) 。 表 7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男、女成材过程各阶段年限比较 表 7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男、女成材过程各阶段年限比较 阶段名称 男女 n =38n =22 业余训练阶段 2.51.83.11.8 地方队训练阶段 2.41.22.71.6 国家队奥运前阶段 4.62.14.42.5 9.510.2 从退役的奥运选手统计结果来看,无论男、女运动员从进入国家队到离开国 家队平均时间为 8 年左右,整个运动年限平均时间为 16 年左右。如果我们把进 入国家队到首次参加奥运会这一阶段叫做首次好成绩出现阶段; 首次参加奥运会 到离开国家队这一阶段叫做最佳成绩出现阶段; 离开国家队到退役这一阶段叫做 保持成绩稳定阶段,可以看出这三个阶段的年限分别为 4.5a:3.6a:2.9a。由此 可见,从初步表现出好成绩入选国家队至达到运动高峰,还需要走一段艰难的路 程。 4.2.2 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人才的成功与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条件。前者决定其创 造能力之大小,后者决定其创造能力发挥到什么程度。影响运动员成材的因素有 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成材都离不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从非运动员到运动员再成为优秀运动员即奥运选手, 其每个阶段都表现出它的多 样性和综合性。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6 - 4.2.2.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 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参与体育的项目、爱好、特点与阶级相关,不同社会 阶层的人往往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 3那么,我国击剑奥运选手的家庭环境 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调查的对象包括父母职业、 文化程度、 身体条件、 居住地等, 逐一进行了列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0%的击剑奥运选手来自知识分子和干部 家庭、50%来自工人家庭、其余 10%是来自于农民家庭。而父母的文化程度显示, 60%为中、小学文化程度,40%为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父母身高高于 180 厘米和 165 厘米的各占 50%。从上述奥运选手的家庭环境来看,具有显著特征的是 90% 的奥运选手来自于城市。 这主要是由击剑运动的特点和击剑项目开展的特殊性所 决定的。击剑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反应、灵活、观察、判断等能 力,同时由于击剑器材的复杂性、多样性加之费用高等因素。因此,击剑项目的 开展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城市的孩子相对于农村的孩子见多识广、灵活性高、悟 性强等素质,又是击剑教练员们的首选对象。如同一个工程师的儿子比一个农民 的儿子有更多的机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一样, 一个城市生长的儿童比一个没有见 过游泳池的农民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游泳运动员。 4.2.2.2 初始参加训练初始参加训练 一个普通的少年步入运动员职业的大门并取得成功或导致失败的过程并非 是件随意的事。年龄、性别、社会阶层、教育、地理位置、家庭背景等个人的全 部背景特点,都参与到运动员职业的选择并影响到个人最终的成果。 26 从统计调查表明, 在奥运选手初始从事击剑训练的主要原因是选手所在学校 的教师推荐或教练来学校招生,其次是由于本人对击剑的兴趣和爱好、父母的影 响而通过学校以外的途径从事击剑运动(见表 8) 。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击 剑项目的知名度不高、普及程度较低,而使人们对击剑项目的了解不多,因而造 成了参加击剑训练的选手大部分是被动的由老师推荐或教练选中, 而不像一些知 名度和普及度较高项目的选手是由自己主动参与这项运动的。 表 8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过程始训击剑运动的主要原因 n=60 表 8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过程始训击剑运动的主要原因 n=60 因 子 家 庭 自 身 学 校 亲 友 媒体影响名人作用 其 他 人数 % 18.3 21.7 46.7 5.0 3.3 3.3 1.7 正是由于击剑项目知名度和普及度较低的原因, 因而在击剑奥运选手的成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7 - 过程中出现了转项成材现象(见表 9) 。 表 9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转项前从事项目分布一览表 n=60表 9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转项前从事项目分布一览表 n=60 球类 田径 冰雪 自行车 无 人数 % 53.4 13.3 3.3 3.3 26.7 我国学者王大卫在“对运动员转项成材现象的初步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异项 潜才概念,认为异项潜才的存在是运动员转项成才的重要基础,诸多因素对选材 定向的制约、 运动员多项成材的可能以及新竞技项目的设置是造成异项潜才存在 的原因。主要特征表现为,异项潜才多存在于普及发展程度较低的项目;异项潜 才多具有一定的训练年限,并具有这些项目一定的竞技能力特征。 9从我国击剑 奥运选手转项前从事项目分布来看 53.3%的人经历过球类项目的训练,而球类项 目与击剑项目的竞技能力特征也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对抗性、灵活性、技巧 性、战术性等等。因而,从事球类项目的运动员更适合转击剑项目的训练。 4.2.2.3 成为专业运动员成为专业运动员 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高度发展,对运动员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从业余训 练或在运动队试训实质上是对运动员的各方面进行评价、判断、检验,是一个更 进一步选材的阶段。调查分析表明,在这一阶段中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所 具有的潜在竞技能力(意识、素质、形态) 、初步取得的运动成绩(见表 10) 。 表 10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过程进入省、市专业队的主要原因 n=60 表 10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过程进入省、市专业队的主要原因 n=60 因 子 运动成绩 好 基本技术 好 场上意识 好 身体素质 好 身体形态 好 作风好 其 他 人数 % 19.6 13.7 15.3 19.6 12.3 15.9 3.6 运动员的先天条件是否突出,能否发现运动员所具有的潜在竞技能力,成为 训练成败的关键。我国学者梁晓龙在“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趋势、规律与特 点”的一文中指出,当代竞技体育就是“天才+多年系统化的科学训练+国际大赛 机会” 的综合性的运动训练系统工程。 6运动竞赛的目的是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运动员所取得的初步运动成绩是他们能够入队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基础前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8 - 4.2.2.4 进入国家队即成为奥运选手进入国家队即成为奥运选手 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必须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而进入国家队 接受高水平的训练则是成为一名奥运选手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训练理论中,多年 的系统训练过程一般按各时期的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可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因此,根据世界优秀击剑运动员 年龄特征(见表 11) 。 2 表 11 世界优秀击剑运动员年龄特征 表 11 世界优秀击剑运动员年龄特征 阶 段 首 次 好 成 绩 最 佳 成 绩 稳 定 成 绩 性 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年 龄 1820 1719 2228 2026 2932 2730 我们把奥运选手进入国家队到离开国家队这一训练阶段作为最佳竞技阶段。 从训练阶段年限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击剑奥运选手男、女平均于 19.31.6 岁 和 18.51.9 岁开始入选国家队, 平均于27.62.6 岁和 26.52.4开始离开国家队, 无论男、女运动员从进入国家队到离开国家队平均时间为 8 年左右。而这 8 年的 时间可以说是运动员的黄金时期,是运动员最佳成绩出现和保持期,也是运动员 思想认识水平的成熟期。 因而这一时期的各种因素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能否成为 奥运选手或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表 12 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最佳竞技阶段的主 观主要影响因素为个人悟性、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击剑运动是一对一个人直接 对抗性项目,是一项不仅讲究技术,更讲究战术,既需斗勇,更需斗智的运动项 目。它享有“勇敢者的竞赛”和“速度与智慧的竞赛”的美称。 13因此,运动 员对其击剑运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他们能否成材的关键。同时,由 于竞技是由一个集人的生物、心理、社会三种属性于一体的操作过程,那么作为 一名运动员即使运动天赋再好,但若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不可能成为可持续 发展的优秀运动人才。而击剑运动其动作结构为多元变异组合,以对手身体规定 的部位为攻击目标,按规则进行攻防格斗,运动员要根据场上千变万化的实际情 况,随机应变地采取对应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掌握全面而熟练的技 术,同时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良好的身体素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19 - 表 12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最佳竞技阶段的主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 表 12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最佳竞技阶段的主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 因 素 排 序 结 果 频 数 总 分 权 重 百分比 % 作用程度 技 术 水 平 15 11 10 10 9 2 2 1354 0.16 16.37 3 身 体 素 质 7 11 6 12 7 10 5 2299 0.13 13.82 4 心 理 素 质 7 16 16 11 6 3 1 1355 0.16 16.41 2 身 体 形 态 3 1 4 4 6 4 13 25162 0.07 7.49 7 个 人 悟 性 16 9 15 4 11 3 1 1357 0.16 16.50 1 个 人 毅 力 7 9 6 6 15 14 3 0 293 0.13 13.55 5 运 动 经 历 0 0 0 2 4 17 19 18131 0.06 6.06 8 理 想 抱 负 5 2 4 10 4 9 15 11212 0.09 9.80 6 奥运选手的成长, 内因固然很重要, 但对外因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也就是说, 奥运选手的成长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这个环境是指社会的稳定,繁荣 的经济,改革开放的形势,为奥运选手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机遇。另一 方面,奥运选手的成长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训练环境,包括规章制度、领导风 格、教练整体水平和后勤保障、医疗保障、工资待遇,以及领导、教练、队员三 者关系等等,尤其是良好的竞争氛围,对于奥运选手的成长关系重大。从表 13 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最佳竞技阶段的客观主要影响 因素为竞争氛围、教练关系、队员关系。 表 13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最佳竞技阶段的客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 表 13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最佳竞技阶段的客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 因 素 排 序 结 果 频 数 总 分 权 重 百分比 % 作用程度 教 练 关 系 21 18 11 6 0 3 1 0401 0.18 18.50 2 队 员 关 系 3 13 18 10 5 4 2 5 314 0.14 14.49 3 领 导 关 系 2 4 10 17 4 9 5 9 251 0.11 11.58 4 竞 争 氛 围 32 9 6 9 1 1 1 1 410 0.18 18.92 1 评 价 和 奖 励 0 9 6 3 20 7 9 6239 0.11 11.04 5 后 勤 保 障 0 2 3 4 8 14 11 18166 0.07 7.66 8 医 疗 保 障 0 1 3 4 11 9 22 10 170 0.07 7.84 7 工 资 待 遇 2 3 6 6 11 15 7 10 216 0.09 9.97 6 击剑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自我意识很强,个性色彩很浓,悟性又特别高。有 的运动员训练几十年,成绩平平,而有的运动员仅仅数年工夫,却成绩突出。因 此,运动员的成长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取决于 运动员本人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奥运选手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环环相扣的链条-人才链。运动员的培养规 律不同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 它的人才结构也不只是单一的专业技术能力 关系,而是存在较强的师承关系和队友的双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效应也是促使 人才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的特点:一是表现为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多重 性,一名教练不仅仅是教他的队员学技术,更要引导他如何做人。教练员无时无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20 - 刻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运动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所以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体现出多重性; 二是表现为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持 久性,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交往的空间距离近,交往的密度与深度远远超出了一 般意义的师生、师徒关系。教练员对运动员关怀、体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运动员尊重服从教练员的指导,一旦双方建立较密切的人际关系,将长久地保持 下去;三是表现为运动员之间关系的双重性,一方面,训练目标的一致性,运动 技术上的切磋提高,赛场上的集体配合,这一切决定了运动员之间要同舟共济, 不仅是队友关系,而且是朋友关系。另一方面,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和残酷性,决 定了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不仅是队友,而且又是竞争的对手。这种朋友与对手的双 重关系,成为运动员之间关系的最突出的特点。 从钟秉枢等在 1997 年对运动员认为在运动队期间关系最近的人做的调查数 据可见(见表 14) 。无论男女运动员都把主教练作为自己在运动队期间关系最近 的人,其次是同队队友,两者合计分别占男队员总数的 90%和女队员总数的 83%, 占全体被调查者的 88%.这一结果再次说明教练与队友对运动员所具有的影响。 26 表 14 运动员在运动队期间关系最近的人(%) 表 14 运动员在运动队期间关系最近的人(%) 性 别 男 女 合计 累计合计% 主教练 78.0 43.9 67.9 67.9 同队队友 12.0 39.1 20.1 88.0 外队对友 2.1 7.3 3.7 91.7 助理教练 2.6 3.7 2.9 94.6 其他教练 1.6 2.4 1.8 96.4 领 队 1.1 3.6 1.8 98.2 队 医 1.6 0 1.1 99.3 亲 戚 1.0 0 0.7 100 注:数据来自钟秉枢,1997 注:数据来自钟秉枢,1997 有关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与教练员和队员之间的配合十分协 调时,才能很好地进行训练比赛,才有可能运用好集体的智慧,提高自己的训练 水平和比赛成绩;反之,力量就会相互抵消。教练员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的 关系如何, 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是否心情舒畅, 是否能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4.2.3 自身条件与项目的关联性自身条件与项目的关联性 体育竞赛成功的背后是科学技术的较量,这已成为一个永恒的定律,只是在 不同的阶段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同。在体育水平还比较低时,决定体育比赛成败的 因素主要是训练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及运动员的意志。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各国训练手段和方法日趋先进,成绩差异越来越少。相比之下,个人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击剑奥运选手成材特征的研究 - 21 - 先天条件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于是,运动员选材便 成为现代训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体育界高度重视。 22 运动员夺取优异成绩靠的是竞技能力。竞技能力中,一部分因素是能通过训 练予以明显改善、提高,即可训练性;另一部分重要因素是遗传决定的先天性。 先天性竞技能力高,被选定从事适合于发挥这种能力的项目,经过科学训练,使 这种好的先天性条件得以充分利用、发挥和发展,就容易取得好成绩。调查结果 表明,奥运选手的个人条件,均与击剑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4.2.3.1 身高、体重特征显著身高、体重特征显著 不同的运动项目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各不相同, 甚至在同一项目由于位置的 不同要求也不同。身体形态是个人先天性条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体形态与 最好成绩的取得具有密切的关系,是科学选材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已成为一个不 争的事实。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体形特征与之相适应,从而为最好成绩的 取得提供保障。 22从击剑运动员的外在表现看,要体型匀称,四肢修长,健壮有 力,体力充沛,有优秀的反应移动、协调灵活、爆发力等专项耐力。 13身高、体 重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的发育程度,以及肥胖程度的指标。本文通过对我国奥 运男、女选手与世界优秀男、女选手各指标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奥 运男、 女选手在身高、体重和克托菜指数上,与世界优秀男、女选手水平接近无显著差 异(见表 15、16) 。 表 15 我国击剑奥运男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身高、体重比较一览表表 15 我国击剑奥运男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身高、体重比较一览表 我国奥运选手 (n=38) 世界优秀选手 (n=24) t p 身高(cm) 183.84.9185.25.1 1.02 0.05 体重(kg) 74.31.3 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