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代文人乐府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代文人乐府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代文人乐府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代文人乐府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代文人乐府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代文人乐府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南朝粱代文人乐府创作蔚然成风,达到了一个高潮,在 中国文人乐府创作上居于承静扁后的地位。 粱代文人乐府在内容上表现为祭祀、宴饮宾客之礼、征战行役之苦、边塞 之旅、游侠豪放之讴、对人生之慨叹、对社会之忧虑、男女相思之歌、声色兴 盛之辞和对爱情的讴歌以及对神仙的仰慕等方面。从艺术形式上讲,梁代文人 乐府既有对传统血言、七言诗歌的继承和创新,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 体式,在声律上也有其独到之处。艺术风格上讲,梁代文人乐府既有雅萨之篇, 也有温润蕴藉之作,还有清绮之什,更有慷慨之悲歌,风格可谓多样。艺术手 法上,粱代文入对汉魏吉辞也进行了翻薪,对南北朝爱歌进行了仿作,有些还 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有的则改头换面,成为抒发梁代文人个人情怀或游戏玩耍 的凭借。南朝梁代文人乐府在语言艺术和题材特征方面都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 的影响。 一直以来学界对南朝( 尤其是南朝梁) 文风的评价多体现在这些方面:绮 丽华瘵,纵情声色,内容空洞等,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任何时代的文学 的发展风格都绝不可能只是一种,北方也有缝丽之作,南方岂无贞刚之辞? 所 以考察一个时代的文风,就应该具体到这个时代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各个 阶层的文学创作特色,这样我们的论述才会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所以探究梁代文人乐府诗,不仅有利于我们考察它在整个梁代文学中的地 位,也有利于把握梁代文学风格总貌。而且这种文入乐府对后世( 尤其是毖代) 矮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梁代文入乐府也具有重要酌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梁代文人乐府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影响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t h er u l e r ,y u e f up o e m so fw r i t e r so fs o u t h e r nl i a n g d y n a s t yb e c a m ec o m m o np r a c t i c e ,a n dr e a c h e dac l i m a xa n d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t h ep a s ta n df u t u r ei nt h ey u e f up o e m so fw r i t e r so fc h i n a o nc o n t e n t ,y u e f up o e m so fw r i t e r so fs o u t h e r nl i a n gd y n a s t ys h o w e dt h e c e r e m o n y so fs a c r i f i c ea n df e a s t i n gg u e s t s ,s u f f e r i n gt h ec a m p a i g na n d b a t t l el i n e s , t o u ro nf r o n t i e rf o r t r e s s ,s i g n n i n go nl i f e ,b o r i n go nt h es o c i e t y ,s o n g so nm i s s i n g e a c ho t h e rb e t w e e nm e na n dw o m e n ,p r o s p e r i t yo ns e n s u a la n ds p e e c ha n ds i n g i n g f o rl o v ea n dt h ea d m i r a t i o no ft h eg o d sa n ds oo n s p e a k i n gf r o mt h ea r tf o r m s , y u e f up o e m so fw r i t e r so fs o u t h e r nl i a n gd y n a s t yh a db o t ha n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p o e m so fs e v e na n df i v el e t t e r se a c hs e n t e n c e ,a sw e l la s a l lk i n d so fs t y l e so fc o m p l i c a t e dw o r d s ,t h r e ew o r d s ,s i xw o r d sa n ds oo n o nt h e s o u n d ,t h e ya l s oh a dt h e i ru n i q u e da s p a c t s o nt h ea r ts t y l e s ,y u e f up o e m so f w r i t e r so fs o u t h e r nl i a n gd y n a s t yh a dn o to n l ym a s a t a d aa r t i c l e s ,b u ta l s ot h e c r e a t i o n so fg e n t l ei m p l i c a t i o n ,a n dh a dt h eb e a t i f u lc h a p t e r sa n de v e nm o r e g e n e r o u se l e g i e s t h es t y l e sc a nb ed e s c r i b e da sd i v e r s e o na r t i s t i ct e c h n i q u e s , l i a n gd y n a s t yw r i t e r sh a da l s or e n o v a t e d a n c i e n ty u e f up o e m so fh a n w e id y n a s t y , a n d h a dad u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f o l ks o n g so f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y ,a n ds o m em a i n t a i n e d t h eo r i g i n a ls t y l e ,w h i l eo t h e r sw e r ed i s g u i s e da se x p r e s s i n gp e r s o n a lf e e l i n g so rt h e o b j e c t so ft h eg a m eo fl i a n gd y n a s t yw r i t e s y u e f up o e m so fw r i t e r so fs o u t h e m l i a n gd y n a s t yh a da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 i n l a n g u a g ea r t sa n dt h e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t h e1a t e r f o ral o n gt i m es o u t h e r na c a d e m i ah a v eb e e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s t y l ef o rl i t e r a r y o f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s o u t h e r nl i a n g ) ,t h i s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 s ea r e a s : b e a u t i f u l ,i n d u l g i n gs e n s u a l ,h o l l o w ,e t c t h i si sau n r i g h ts t a t e m e n t 1 i t e r a r ys t y l e s i i - ab s t r a c t o fa n yt i m e sa r en o tl i k e l yo n e t h e r ea r eb e a u t i f u lp a r t i c l e si nt h en o r t h ,a n d t h e r ea r eg e n e r o u se l e g yi nt h es o u t h ? s oi fw es t u d yt h el i t e r r a r ys t y l e so fa ne r a , w es h o u l dh a saa i mo nt h es p e c if i c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t i m e s ,a n d l i t e r a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a c hc l a s s ,s oo u rd i s c u s s i o nw i l lb em o r er e a s o n a b l e t h e r e f o r e ,e x p l o r i n gp o e m so ft h el i a n gd y n a s t yw r i t e r s ,n o to n l yh e l p su s e x a m i n et h ep o s i t i o no ft h e m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l i a n gd y n a s t y ,b u ta l s oi s c o n d u c i v et og r a s pt h eo v e r a l la p p e a r a n c eo fl i a n g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a n dt h i sv e r s eh a s a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a c t (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 o nl a t e r f r o mt h i sp e r s p e c t i v e , y u e f up o e m so fw r i t e r so fs o u t h e r nl i a n gd y n a s t yw e r ea l s oi m p o r t a n ti nl i t e r a r y h i s t o r y k e y w o r d s - l i a n gd y n a s t y ,y u e f u p o e m so fw r i t e r s ,i d e o l o g ya n dc o n t e n ta r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m p a c t 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秘致澍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爨蕴适太堂或其他教育 枕构的学位或证书褥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彬觋 签字同期:劫口年n 髫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入完全了麓墨蕉延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僳嫠 并向困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舨,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墨垄迤盍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谢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泐导师签名: 拗安祖 签字日期:矽护年月蟛同 签字日期:形扩年,月谚同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薏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梁代是南朝历史中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文化事业较为繁荣。梁代统治阶 级颇喜好文学艺术,相互之i 训进行唱和,他们的文学政策也相对宽松,在某种 程度上促进了梁代文学创作的繁荣。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梁代文人创作 了大量的乐府诗。笔者通过查阅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获悉现存的梁代文人乐 府诗为6 0 0 余首,远远超过了此前各朝。由此看出,梁代文人乐府的创作出现 了新的高潮,文人乐府创作进入了繁荣期。梁代的文人乐府诗题材并不相同, 风格有异,但作者大都是贵族士大夫,局限于宫廷生活的圈子里,因而他们大 多数人的作品都有着共同的倾向,可以将他们作为一个创作集团柬进行研究。 由于梁代统治阶级的喜好,他们将乐府诗引入宫廷,这就使得部分乐府诗 歌在某种程度上沾染上了内容空泛,平庸乏味的色调,相应地宫体乐府也受到 了人们的批评,但此不应该成为梁代文人乐府被世人忽视的理由。梁代文人乐 府一方面吸收了民问乐府文辞优美、感情真挚的优良传统,其情感丰富,细腻, 缠绵,语气委婉迂回,形成了一种清新,婉约,巧丽的特殊风格。另一方面梁 代文人乐府在歌诗体式上有新的发展。杂言体乐府有了一种定体,长短句的安 排较有规律,它是唐宋词之前身;新体乐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五言+ 新体乐府 成为乐府诗歌的主要形式。七言乐府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同时,齐梁兴起的声 律理论也被应用于乐府的创作,使文人乐府创作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七言古、 近各体在这时期都基本形成,为唐代诗歌众体皆备的全兴局面打下了深厚的基 础。因此梁代文人乐府在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 积极的,它的历史地位应该得到重视,其在体式上的创新意义也应该得到充分认 可。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是针对南朝梁代文人乐府诗所作的断代专题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从梁代文学、文化、作家群体等多角度全面展开论述,阐明梁代文人乐府诗歌 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希望能为乐府诗研究尽微薄之力。 第二节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乐府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它具有漫长的发展演变 过程,长期以来,两汉、魏晋、六朝乐府等整体上的研究成果非常繁复。但梁代文 人乐府的专门研究一直不够充分。人们传统上认为梁代文人乐府内容浅薄,空 虚,平庸,风格浮华艳丽,格调较低,但是从整个乐府诗发展史来看,梁代文 人乐府还是有很多地方应得到肯定的,是值得提倡的( 如其在体式上的创新对 唐代乐府诗产生了有力影响) ,所以它在乐府诗发展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在现有的研究乐府诗的著作中,如萧涤非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曹 道衡的南北朝文学史、杨生枝的乐府诗史 等,梁代乐府诗研究往往 只在南朝乐府研究中占有一个篇章。人们对梁代文人乐府的研究更没有独立成 文,没有充分论述梁代文人乐府在整个乐府文学史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尽管梁 武帝、沈约、吴均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人们只是分别沦述了他们个人 的乐府创作情况,而没有把他们作为梁代一个乐府文人群体来研究。一些研究 论文,如钱志熙齐梁乐府诗赋题法初探兼论乐府诗写作方法之流变幽,刘 加夫南朝文人乐府诗演进述论,李锦旺汉魏六朝乐府分期与阶段特征 等,也没有将梁代文人乐府作为独立篇章进行论述。 梁代文人乐府目前尚未得到重视,但它在文学史上的作用是不应该被忽略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义学史 m i 北京:人民文学 i j 版社,1 9 9 8 凿道衡,沈1 i 成南北朗文学史 m i 北京:人民义学出版礼,1 9 9 1 杨生枝乐府诗史【m 】青海:青海人民版社,1 9 8 5 钱志熙齐梁拟乐府i 予贼题法初探兼论乐府诗弓作方法之流变【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1 9 9 5 年第4 期 刘加犬南朝爻人乐府诗演进述论f j l 山东师范人学学报( 人爻朴会科学版) 2 0 0 4 第5 期 李锦旺汉魏六朝乐府的分期与阶段特t i e j 申阳帅范学院学报( 祉科版) ,2 0 0 4 年第l 期 第一章绪论 i i 的,这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梁 代文人乐府进行总体研究,把握其特征,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希望能够有所 创获。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梁代的政治、文学思潮 萧衍于公元5 0 2 年取代齐建立梁朝,由于萧衍于建国初期勤俭治国,所以 国力较为强盛。又萧衍信奉佛教,广建寺院,这种消耗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梁 的国力,加上侯景之乱,国家实力遭受较大打击。又梁朝后期遭受北齐与西魏 的攻击,国土促狭。最终不免于灭亡的命运。 梁代乐府的发展,与梁武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总体上讲,由于梁武 帝采取了种种措施来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加之当时北朝已经无力大举南侵, 所以梁在国境内维持了半个世纪的表面上的平静,政治也相对较为安定,加之 梁统治者嗜好声乐,喜爱文学,统治者多兼具文学家的身份,而且在其周围形 成了一些文人集团,在这些文人集团中,大体存在复古、通变、创新三派,他 们相互论争,对当时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裴子野与梁武帝的文学主张 裴子野是梁代复古派的代表。子野为文典雅,以古文为尚,梁书裴子 野传:“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 时或有诋讨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又梁书卷三十: “初,子野曾祖松 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何承天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 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 多善,约见而叹日:吾弗逮也。兰陵萧琛、北地傅昭、汝南周舍成称重之。” 裴子野的文学主张也正表现在他删改沈约宋书而成的宋略中,此书被 后人称为雕虫论: “古者四始六义,总而为诗,既形四方之风,且彰君子之志,劝美惩恶, 周勋初中华文史论从第五辑【m 】中华妈局 i 海编辑所,1 9 6 4 1 9 5 午小大志对梁代文学分期问题的思考【j 】浙江社会科学,2 0 0 9 年第7 期,9 7 4 - 第纛耄粱代麓政治、文学思潮 王化本焉。后之作者,思有技叶,繁华蕴藻,用以自通宋初适于元嘉, 多为经史,大明之代,实好斯文,高才逸韵,颇谢前哲,流波相尚,滋有笃焉。 自是闾阎年少,贵游总角,罔不摈落六艺,吟咏性情,学者以博依为急务,谓 章句为专鲁,淫文破典,斐尔为功。无被于管弦,非止于礼义。深心主卉木, 运致极风云。其兴浮,其志弱,巧而不要,隐菥不深。” 这段话正表现了裴子野反对南朝以来所形成髀浮华文风,以“被于管弦”、 “止乎礼仪”作为为文的准则。 他周围有一群诗人与他主张相一致。梁书裴子野传云: “子野与沛国刘温、南阳刘之遴、陈郡殷芸、陈留阮孝绪、吴郡顾协、 京兆韦棱,皆博极群书,深相赏好,显尤推重之。时吴平侯萧励、范阳张 缵,每讨论坟籍,成折审于子野焉。”( 此又见于粱书刘显传、梁书囊l 之遗传、梁书张缵传等) 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时代的统治思想,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梁武帝大兴 儒学,制礼作乐。“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 会三教诗) 又梁书 卷二:“思阐治纲,每敦儒术。轼间辟馆,造次以之。可见梁武帝对儒家思 想的重视。梁武帝尤其重视儒家的礼乐精神。隋书音乐志载:“帝既素 善镑律,详悉| 西事,遂自制定礼乐。又立为窭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 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每通皆施三弦。一豳玄英通:应钟弦,用一酉 四十二丝,长四尺七寸四分差强;黄钟弦,用二百七十丝,长九尺;大吕弦, 又武帝想弘扬古乐,天监元年下诏访百僚说,“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所以移 风易俗,明贵辨贱。而韶、 护之称空传, 成、英之实靡托, 魏器以来,陵瞽滋甚。遂使雅v 正混淆,钟石斯谬,天入缺九变之节,朝宴失豳 悬之仪。联昧量坐朝,思求厥旨,两| 嗣事匿存,未获罐匠,寤寐有怀,所为叹 息。卿等学术通明,可陈其所见。” 在文学观上,粱武帝倾向于复古,认同裴子野的文学观:“子野为文典而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而他对南朝宋齐以来所形 成的四声颇不为意,梁书沈约传: “( 约) 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襟, 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为四声? 周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竞不遵用。” 正因为如此,他的歌诗比较自由,大都具有民歌特色。同时梁武帝对当时 流行民歌进行新的创造。隋书音乐志载:“( 武帝) 即位后,更造新声。 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沈约为三曲,以被管弦。”萧涤非先生在他的汉魏六 朝乐府文学史中讲道:“梁武以开国能文之主,雅好音乐。吟咏之士,云集 殿庭,于是取前期民歌咀嚼之,消化之,或治旧曲而谱新词,或改旧曲而创新 调,文人之作,遂盛极一时。 又古今乐录记载梁武帝于天监十一年冬改 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吸收了许多乐曲的优点, 形式更加极致和完美。还有萧纲等人与他唱和,这样就使得当时所形成的文人 乐府趋于尖新,声情尤胜。圆 相对来说,梁武帝时期政局较为稳定,他本人又喜欢文学,倡导文学,给 当时其周围群臣以奖励。梁书良吏传序: “齐末昏乱,政移群小高祖在田,知民疾苦。及梁台建,仍下宽 大之书,昏时杂调,成悉除省。于是四海之内,始得息肩,逮践皇极,躬 揽世事,日昃听政,求民之瘼。”又南史文学传序云:“自中原沸腾, 五马南渡,缀丈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 梁武 帝) 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于是武帝每所临幸,辄命 群臣赋诗,其文之善者,赐以金帛。 这些举措影响并推动了当时文学的发展。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定学史【m 】北京:人民丈学版礼,1 9 9 8 2 4 3 参见店备亮顾农刘勰! j 萧统乐府诗观之异i 司山东帅范人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l 期, 6 4 第二章梁代的政治、文学思潮 需要说明的是,梁武帝萧衍并不是一味的复占,其本人的文学创作还 存在形式华丽繁缛的一面,题材多限于宫廷生活。沈约武帝集序: “文思安安,钦明所以光宅;日月光华,南风所以兴咏。日角之主, 出自诸生;锐顶之君,少明古学。及登庸历试,辞翰繁蔚,笺记风动, 表议云飞。雕虫小艺,无累大道。怀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为下奉 上,形於辞旨。虽密奏忠规,遗稿必削,而国谟藩政,存者犹多。逮乎俯 应归运,仰修乾录,载笔握简,各有司存,如纶之旨,时或染翰。” ( 全梁文卷三十,艺文类聚十四) 由此可以看出,梁武帝把享乐的要求寄托在作品中,以此来获得精神上的 愉悦。萧衍既有“君人之大德”,其为文则需典雅,以身作则,这不仅符合儒 家的政治伦理,也符合国家统治的需要,对此,萧统也表达了自己更为通达的 思想。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 “臣窃观大易,重明之象著焉,抑又闻之,匕鬯之义存焉。故书 有孟侯之名,记表元良之德,历选前古,以洎夏周,可得而称,启诵而 巳。至於宴游西园,祖道清洛,三百载赋,该极连篇,七言致拟,见 诸文学。博逸兴咏,并命从游,书今视草,铭非润色。”( 全梁文 卷六十) 由此,萧衍文学主张与创作的矛盾,就可以这样解释:“萧衍父子看来,那 些郊庙之辞、征伐之事自须典诰大语,文章换在别的场合则未必尽然。也正因如 此,才会对裴子野的喻魏文大加赞赏,而又对摇荡情灵诗赋美文笃好非常。” 言外之意,由于文学体裁、题材不同,文章风格理应不同,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 解南朝梁代文人乐府的多样化的风格特色。 林大志对梁代文学分期问题的思考【j 】浙江社会科学,2 0 0 9 年7 月,1 0 1 黑龙汪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i l l i i i i i i i 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第二节萧统的文学主张 萧统文选序: “易日:观乎天文,以察对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 远矣哉l 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增冰为积水所成,积 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 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 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萧统强调了文学发展是趋于新变,是与时俱进的。他间时也没有忽视文学因袭 相承的面。前面已经提到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说萧统:“隆儒雅之大成, 游雕虫之小道,握蔟持笔,惑若有享孛”,又文选序提到选文的标准为“事 蹦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总体来讲,表现了萧统“遒变”帮“予继承中求发 展”的文学思想。他的作晶题材多限于宫廷生活,但内容一般健康,有些还有 新意,他的乐府三妇艳诗、上林、 长相思、将进酒等都写寓 廷生活,但极少艳情之作,并无轻浮之感,有一定的新意。 由于萧统提倡一种“文质并重”的文学观念,所以他本人既重视文学的教 化功能,又重视文学的娱乐 乍用,如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赝云:“尝谓有钱 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遥,鄙吝之意祛,贫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 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泰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同 时萧统又重视文学所具有的“缘情”、“娱乐 的功能,他在文选序提到: “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 玩。 这种“文质并重”的文学观,露是一种“雅正 的文学观,与前面所讲到 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的选文标准相一致,正如他文选序中所云: 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 卅t 京:人民文学j 版社,1 9 9 6 3 2 8 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l m 北京:人民文学“j 版社,1 9 9 6 3 3 5 8 - 第三耄粱代的政治、文学思潮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堆、麟趾、正始 之道著;桑问、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 我们再来看萧统对音乐的认识。由于萧统主张雅难文学观,又重视音乐的 教化作用,因此,他的音乐思想相应即重视“娱乐 ,好“清音”。萧统重视 音乐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社会风气与其个人所受教育,否则就不熊与“衣冠 子孙 褶交往了。国但就萧统选录乐府诗歌的标准柬看,大部分不入乐。就萧统 所选的乐府作品来看,有2 5 首是相和歌辞,1 4 首是杂曲歌辞,一首是鼓吹曲 辞,其所选多汉魏旧曲或拟汉魏旧曲,显示了其音乐观念传统的一面。学 第兰节萧纲与萧绎文学观 萧纲主张文学剖薪,儇这种创耨只是一味追求形式繁复、词藻华露。虽也 有内容健康之作,但内容平庸之作品屠多,多为追求变态心理的满足。他是当 时宫体歌诗的首倡者,其乐府多采取江南新声,表现男女私情。他曾让徐陵编玉 台新咏,又其诫当阳公大心书主张“立身先须谨煎,文章且须放荡固, 一时“富体所传,且变朝野 鲫。萧纲主张新变的文学思想又表现在与湘东王 书:“但以当世之作,历方吉之才人,远则扬马曹王,近煲| 潘陆颜谢,两观其 遣辞用心,了不相戳。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菲;若酱贤可称,则今体宜弃。 俱为盗各,则未之敢许。强调了文学应该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萧纲文学观又有“文质并重”的一面。萧纲昭明太子集序: “至于登高体物,展诗言志,金铣玉辉,霞章雾密,致深黄竹,文冠 绿槐,控引解骚,包罗比兴。铭及盘盂,赞通图象,七高愈疾之旨,表有 殊健之到,碑穷典正。每出则车马盈衢,课无失体;才成刘列藩击缶,近 参见韩晖文选音乐赋类名弓萧统啬乐观探析【j 】广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舨) ,2 0 0 6 年第3 期 参见唐春亮,顾农刘勰j 萧统乐府诲观之异f j i j j 山东师范人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1 期, 6 4 严可均令上古三代秦汉三困六朝文【m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3 0 1 0 夺延寿南史i m 】北京:中华书周i9 7 5 2 5 0 黑龙江大学颈学位论文 i l l 逐情深。言随手变,丽而不淫。” 这应该由此来解释:宫体诗歌写作要言。情传声,文须绮黼,而四言诗歌或 碑、铭、赞、表等文体理应雅正。说骧不同文体具体要求又有所不圆。如郊庙 歌辞与清商曲辞以及杂歌谣辞,其风格不同理所当然。所以前面所讲到的萧纲 和萧衍唱和所影成的江南弄等文人乐麝不免裁具有“声色大开 的一面。 从总体上来看,萧纲文学道路还是趋向于新奇、绮靡的,而且宫体诗也因 萧纲丽得名,嚣在拖焉慝形成了一批“文入雅圭”,如徐擒、庾肩吾等入,他 们尚绮靡之音,好写“女色”,在当时社会形成了轩然大波。与萧纲相一致, 萧绎也把眼光放在文学的新变上,正如金楼子立言篇所说“绮毅纷披, 宫微靡曼,唇吻道会,情灵摇荡 。所以隋书经籍志所说“梁简文之在 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闽,雒琢整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 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迄于丧亡。 又隋 书文学传论云:“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 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镰。其意浅两繁,其文匿面彩,词尚轻 浅,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 他在体式上有新的创造, 如燕歌行,是梁代七言乐府中,值得重视的一酋,全篇平仄大体协调,与 唐代七言古诗已无多大差别,同时受北方民歌的影响,这首乐府在内容上也有 所创新,写的是游子怀乡之情。 第四节南朝梁文学总体特色与梁代文人乐府 从总体上讲,南朝梁代是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时代,文学逐渐由汉魏 时期的嚣l 劲、麓朴趋向予华丽、绮靡。文心雕龙明诗第六: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 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 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 萋三望鎏垡塑鍪鲨:窒雯墨塑 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隽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 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 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由此可知晋世以来,文学开始讲究文采,追求声律、对偶,竞新追奇。在 其基础上,南朝梁竟新追奇势头达到极致。这种状况一方蔼褥益于南朝宋齐以 来霹声懿发现,在此基础上文章讲究声僖、对偶,“若蓠有浮声,则后须切嚷 。 弱一方面也得益当时社会民歌的发达。郭茂倩乐府诗集说:“艳曲兴于南朝, 胡音生于北俗。 南朝民歌那种声情并茂的风格特色,被当时文人所吸收,推 动了文人文学的发展。再就是统治集团喜好文学,如上述所举梁武帝萧衍、昭 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等人的文学思想中都具有新变的成分。两当时社会流 行的民间歌蓝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统治者的审美趣味,这种状况表现在他们 一方面创作富体诗歌,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文入模拟乐腐诗的新的高潮。宫体诗 和文人乐府诗具有一定的相似点,表现在讲求声律、对偶以及对女色的描写等 方面,但二者有区别。宫体诗主要是描写女色为主,讲究声律对偶,而文人乐 府则不尽相同,文人乐府形式多样,风格各具特色。 南朝梁代文入乐府诗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成长起来的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文 学样式。前蘧已经讲到统治者喜好薪声乐睦,僵另一方面骨子罩所具有的“文 质并重的文学观,使得他们对当时流行的民歌就具有进行改造的欲望,从而 把这些民歌纳之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儒家伦理标准之中,而这种“发乎 情,止乎礼仪”的举动在某种程度上讲具有与时俱进的一面。正是这种举动, 影响到了当时南朝社会的整体文风。再就是当时萧纲影响下所形成的宫体诗, 借鉴了民歌纵情声色的一谣,但是 也们又在很大程度上讲究对偶、声律,虽然 绘入以繁缛的感觉,徨也隧示了他们改造民歌的那种国然任性的特色,面将其 纳入到个人所能容忍的“儒雅”标准内的美好意愿。只不过这种“儒雅在同 时代甚至后代以至当今社会却落入了被人“嗤之以鼻境地。所以认识南朝梁 黑茇江大学硕学饺论文 代文入乐府诗甚至一些宫体诗,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评介应该公允。南 朝梁代文人乐府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在民间乐府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些文学评论家以及现代的一些文学史对南朝( 尤其是南朝梁) 的整体文 风的评价多体现在这些方丽:南朝文风华靡,纵情声色,内容空洞等,这是一 种以镝概全的说法。它所具有的华丽的一面也应该受到重视。这方面唐初魏征 就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推举南赣文风的清绦。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轻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所说可谓中的。除此 以外,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南朝文风就是绮丽华美,它还有其他质素,也不能 忽视其中所具有质的一面。豳此可见,任何时代的文学都绝不可能只是一种风 格,北方尚有绮丽之作,南方岂无贞刚之辞? 所以考察一个时代的文风,就应 该具体到这个时代的具体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各个除屡靛文学创作的特色,并 对此加以综合,这样我 | 、j 的论述才会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南朝梁代文人乐府诗作为梁代文人创作的一种,就是当时文人( 包括上层 统治者) 对当时社会所流行的民间乐府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文体,或被称为拟 乐府。这些乐府诗歌既有南朝以来重情娱、声色的一面,也具有雅正的特色, 总体来讲风格多样,风采各异。所以探究梁代文入乐府诗,不仅有利于我们考 察它在整个梁代文学中的地位,也有利于我翻对整个梁代文学总体腻格蘧貌的 把握。而且这种文人乐府诗对后世( 尤其是唐代) 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个角 度来讲,梁代文人乐府诗歌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文入乐癍溯源与梁健文人乐府诗镪终摄猿 第三章文人乐府溯源与梁代文人乐府诗创作概况 第一节中国文人乐府诗溯源 乐府一方面是宫廷乐舞官署之名,是音乐管理部门;另一方面乐府又逐渐 成为了一种文体,指经杰乐麝机构或檑当于乐府职麓的音乐管理部 - 】保存面流 传下来的诗歌。丽文入仿照乐府所作篇章则称为拟乐府。乐府始于汉代。汉 书礼乐志: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动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 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豳丘,使童男女七十人 俱歌,昏祠至明。” 可见,乐府诗歌在汉代就已经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他们采摘民| 、甘j 歌 谣,经由李延年、司马相如等人的改造,其时真讵的民间歌谣已经改头换面, 变得更加适合统治者的审美趣味或政治欲求。其中经融统治者改造的这部分作 品我们也不妨称之为拟乐摩,或文人乐府。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纯朴的民间歌 谣。总体丽言,汉乐府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对生活苦难豹描绘,大都“感予裘 乐,缘事而发”,内容体制多样,包括三言、七言、豳言、五言等,体现了圈言 向五言的过渡。 由汉入魏,乐府诗又一变,其中曹操、曹丕、曹槭等对汉代乐府诗进行创 造性发挥,其内容突出表现了个人的情怀。如蒿里、薤露篇都是汉代的 挽歌,丽曹操用来哀叹时事,曹植则用来抒发个人情怀。又如陌上桑本是 汉之匏歌,丽曹操焉来写神仙,丽曹丕却焉来写从军。逐渐改变了汉代质朴的 文风,而开启了私家模拟的风气,文入乐府逐渐兴盛起来。到了晋代,文入模 囊行霈中国文学史【m 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2 2 4 1 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拟乐府的诗歌风气日渐衰弱。南朝时期,较多短章,风格绮丽,文人乐府大都 如此。 以上所论,只是就总体而言,具体另当别论。如汉魏时期乐府诗也有写神 仙的诗篇,南朝时期也有雅乐歌词。萧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所说的 写实与浪漫也不尽确切。如他说南朝乐府几乎与社会脱离关系不准确,应该说 任何时代的文学大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南朝时期亦不例外。如“魏 虽变汉,其大体犹近于汉也。迨晋室东渡,中原沦于异族,南朝文物,号为最 盛。然以风土民情,既大异于汉,加以当时佛教思想之流行,儒家礼教之崩溃, 政治之黑暗,生活之奢靡,于是吴楚新声,乃大方厥彩,其体制多短章,其风 格则轻佻而绮丽,其歌咏之对象,则不外男女相思,虽日民歌,然实皆都市生 活之写真,非所谓两汉田野之制作也。于之时文人所作,大体亦如此。乐府至 是,几与社会脱离关系,而仅为少数有闲阶级陶情悦耳之艳曲。唯北朝之朴直, 犹有汉遗风耳。是为乐府之浪漫主义时期,此又一变也。”由此可见,南朝乐 府诗( 包括文人乐府) 歌咏对象不外男女相思,风格轻佻绮丽,但是这种现象 的出现也是当时社会风气所决定的。可以说乐府诗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 展,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所以不能仅仅用浪漫和写实来区分南朝乐府诗和 汉魏乐府诗。应该说二者都具有写实的成分,也具有浪漫的情怀。另外一点也 应该看到,南朝文人乐府也有很多宗庙雅乐以及反映边地征伐的内容,如文人 拟作的郊庙歌辞以及梁鼓角横吹曲等。尤其是梁鼓角横吹曲中的文人 乐府,应该如何看待,也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节梁代文人乐府诗总体特征 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代,乐府诗歌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汉书礼乐志已经开始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宋代的郭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2 2 4 第三耄文人乐府溯源与粱代文人乐蹇诲刨俸摄漫 茂倩乐府诗集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杰作:“对各类歌辞、各种益调的源流、 内容,乐府诗集也都有详尽的考核。它在编排上很见特色,每一题下,都以 古辞列在前面,而后依次附以历代模拟之作。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同一曲 调的不同形式的递变。同时,于每一曲调前,又都有必要的解题,以阐明该曲 调的来龙去脉,征引港薄,援握精窜( 罂库总冒提要) ,后世考乐府者常据 以为凭。郭茂倩的时代,不少佚书遗典犹存,得以借鉴,他对于乐麝的体制又 有深入的了解,因而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乐府诗集确是研究乐府诗 的渊薮。 郭茂倩将历代乐府诗歌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 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舞歌辞、近代曲辞、 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粱代乐府诗歌涉及到了十类。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明南朝 粱代文入乐府诗歌的特性,f 面简要的对这十类进行说骥: ( 一) 郊庙歌辞。它是祭祀用的,祭祀天地、太庙、明堂、藉圈、社稷。 ( 二) 燕射歌辞。它是宴会用的,以饮食之礼亲宗族,以宾射之礼亲故旧, 以飨宴之礼亲四方宾客,是辟雍飨射所用。 ( 三) 鼓吹曲辞。它是用短萧饶鼓的军乐。 ( 四) 横吹曲辞。它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 五) 褶和歌辞。它是惩丝竹楣和,都是汉时的街陌讴谣。 ( 六) 清商曲辞。它源出于相和三调( 平调、清调、瑟调) ,皆古调及魏曹 操、曹丕、曹教所做。 ( 七)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朝飨,杂舞用于宴会。 ( 八) 琴曲歌辞。它有五曲、九引、十二操。 ( 九) 杂舞歌辞。杂遐酌内容,有写心志,抒情思,叙宴游,发怨愤,言 征战行役,或源于佛老,或爨于夷虏。兼收并载,故称杂曲。 ( 十) 杂歌谣辞。是徒歌、谣、谚语。 以上所述大体上交代了粱代乐府诗歌的类别特征,这对于我们认识这些类 墨垄里奎堂塑兰笪笙窒 别的诗歌的总体面貌,把握其特征,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由此我们也可以 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历代乐府诗歌的内在特质。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各个时期乐 府诗歌发展演变的不同,所以我们对一些篇章也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 这样我们的认识就会有所偏颇。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在梁代出现了一个高峰。根据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我粗略统计,南朝梁代文人乐府诗歌多达6 1 8 首。其中文人拟作郊庙歌辞 2 7 首,燕射歌辞3 8 首,鼓吹曲辞4 3 首,横吹曲辞2 7 首,相和歌辞 1 4 8 首,清商曲辞1 7 0 首,舞曲歌辞2 2 首,琴曲歌辞2 7 首,杂曲歌 辞1 0 8 首,杂歌谣辞8 首。梁朝文人乐府作家如梁武帝、简文帝、沈约、 吴均、张率、萧子云、王僧孺、裴宪伯、梁元帝、范云、费昶、王泰、梁昭 明太子、丘迟、王筠、庾肩吾、庾成师、戴嚣、刘孝绰、刘孝威、车臬欠、刘 孝标、刘邈、柳恽、刘缓、刘遵陇、王训、朱超、王台卿、姚翻、沈君攸、萧 子范、施荣泰、武陵王纪、范静妇沈氏、高允生、何逊、江淹、刘孝仪、刘孺、 刘遵、王同、徐防、苟昶、阴铿、褚翔、阮研、王籍、徐搞、孔翁归、何思澄、 王叔英妻沈氏、王金珠、陆罩、江洪、徐勉、周舍、朱孝廉、王叔英妻刘氏、 陶弘景、李镜远、刘孝胜、徐悱、任叻、宗央、房篆、谢微、张嵊、鲍机、谢 举、纪少瑜、江从简等多达七十多人。另外还包括一些无名氏的作品。可见梁 代文人乐府之兴盛。 根据这一时期文人拟作乐府的类型,可以大概了解到南朝梁代文人乐府诗 在内容上表现为祭祀、宴饮宾客之礼、征战行役之苦、边塞之旅、游侠豪放之 讴、对人生之慨叹、对社会之忧虑、男女相思之歌、声色兴盛之辞以及对神仙 的仰慕等方面。可见南朝梁代文人乐府所咏唱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既有汉魏 文人乐府诗注重现实生活的一面,更多的却是借用乐府诗歌形式抒发个人的情 怀和志气。梁文人乐府对战争边塞题材的涉足以及对女色、声情的细致描绘, 显示了对文人乐府诗歌题材的拓展,因而在中国乐府诗歌发展史甚至中国文学 第三睾文人添痔溯源与粱代文人乐黪诗创俸摄沉 i i 史上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使。但有一个方面也是应该注意的,前文也已提过, 粱代文人乐府诗( 甚至是南朝文人) 歌咏边塞行役、战争杀伐等方面的内容与 南朝诗风迥然不同,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我们知道,梁代这类文人乐府诗多为 文人拟作的鼓吹曲辞以及梁鼓角横吹曲。粱数角横吹蓝是梁代乐府 枫关所保存的北朝乐府民歌,这些乐曲风格多为豪放、质謇 ,丽梁代文入拿来 为其所用,剖作心理却完全不同,关于这一点留待下文讨论。 就南朝梁代乐府诗歌的语言形式而言,梁文人乐府也更加丰富,既四言体, 又五言体,七言体,还有一些六言体,以及一些杂言体。更为重要的是,南朝 梁代的这种文人乐府形式对前代乐府诗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语言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