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博士学位论文 oc t or al di s s e r t a t i on a b s t r a c t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i s a k i n d o f s p e c i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t h e h i s t o ry o f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i t i s s t i l l a v i r g i n l a n d a w a i t s c u l t i v a t i o n . s t a n d i n g f r o m m a c r o s c o p i c and m i c r o s c o p i c ang l e , t h e a r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 o r i g i n , c o u r s e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and t h e i n fl u e n c e i t e x e r t s o n c h i n e s e f e u d a l c u l t u r e . t h e w h o l e p a p e r f a l l s i n t o s e v e n 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 o n e s u m s u p t h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i n t h e b o o k l i s t s o f a n c i e n t t i m e s a n d t h e m a i n i d e a s h e l d 妙 p e o p l e t o d a y o n i t s n a t u r e . i t t a k e s z h e n g s h u w h i c h i s d e f i n e d i n c o m p l e t e l i b r a r y i n f o u r d i v is i o n s a l l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a s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 s u c h a s d u y o d s t o n g d i a n e t c . i t r e a s s u r e s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s d e f i n i t i o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a c o n c r e t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 . c h a p t e r t w o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k n o w l e d g e c l a s s i f ic a t i o n b e f o r e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fr o m t h e a n g le o f e n c y c lo p e d ia s c u ltu r e o r ig in , s u c h a s c h in e s e w o r d s e m e rg e n c e a n d it s c la s s f ic a l io n m e an i n g ; e r y a d iv id e s t e r m s a p p l ic a t io n ; t h e b o o k c f s o n g s d iv id e s p o e m s o n g s a c c o r d in g t o r e g io n ; b ie l u an d q i l u e a n d o t h e r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b o o k s d i v i d e s l i t e r a t u r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t s c o n t e n t a n d d e s p o s e s a c a d e m i c c o u r s e s ; h a n f e l z i e x p l a i n s t h e t r u t h u s i n g s u l j e c t f a b l e s ; t h e q u o t e m a n y r e m a r k o u t o f t h e b o o k 了s o n g s c o n t e x t , w a s q u o t e d i n z u o z h u a n ; a n d t h e i n fl u e n c e i m p o s e d o n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b y t h e p u b l i c a t i o n o f u u x i a n g s h u o y u a n a n d x in x u . c h a p t e r t h r e e c l a s s i f i e s i t i n t o t h r e e c a t a l o g u e s , n a m e l y , o n e v e n t s , o n w r i t i n g s a n d o n b o t h b y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a b l e s , a n d g i v e s a n e w v i e w p o i n t o f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c h a p t e r f o u r ana l y s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i t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an d d r a w s t h e t r a c k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nd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 f o l l o w i n g a d y n as t i c o r d e r , w i t h a re f e re n c e t o s o m e r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e n c y c l o p e d ia o f d if f e r e n t t i m e s . s o w e c a n d r a w a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e n c y c lo p e d ia c l as s i f ic a ti o n s y s t e m b e c o m e s m o r e c o m p l ic a t e w ith t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o c ie ty an d k n o w le d g e s y s t e m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and s o o n . i t a l s o i s t h e r e s u l t o f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c o s m o s and s o c i e t y o f t h e p e o p l e anc i e n t . t h e y a r r a n g e w a n t i n g o r n o t , t h e f o r m e r a n d t h e l a t e r w i t h m any w o r k s . i t i s t h e k e y t o l e a m i n g t h e p e o p l e s t h o u g h t s a n d u n d e r s t and in g o f o b j e c t i v e w o r l d .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c l as s i f i c a t i o n a f f e c t e d and c o n n e c t e d w i t h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c o m p i l i n g i t e a c h o t h e r . c h a p t e r f i v e and s i x s t a r t w i t h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 e c o n o m i c a l , c u l t u r e a n d s o c i a l s u r ro u n d i n g s , a n d r e v e a l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r e as o n a n d t h e c o u r s e o f i t s e v o l u t i o n ,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c o n c r e t e a n a l y s i s o n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 s u c h as t h e f r e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s o f f e u d a l i s m , t h e d e v e l o p e d s t a t u s o f e c o n o m y , t h e y l e a d t h a t k i n g l e a r n i n g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c h a n g e s i n t o l e i s h i l e a rn i n g ; r u l e c l as s a d v o c a t e s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t h e i t s e l f d e m and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t l e a d s t o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l e i w e n e n c y c lo p e d ia ; r h y t h m ic a l p r o s e s ty le a n d p o e m s o n g s a n d s o o n p r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c o n t e n t a n d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n e w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 t h e b o o m i n g o f i m p e r i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l e a d s t o t h e a r i s e o f e x a m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 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 t h e f o r m o f c i t i z e n c l a s s and t h e i n c r e as i n g 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m a k e e n c y c l o p e d i a了e v e r y d a y u s e p r e v a l e n t a n d s o o n . c h a p t e r s e v e n a n a l y s e s t h e n e g a t i v e i n fl u e n c e o f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o n o n e h a n d . i t i s r e g a r d e d as a k i n d o f c u l t u r e t o o l o f r u l e r , i t n o t o n l y t r a n s m i t s f e u d a l c u l t u r e a n d d e f e n d s r e g u l a r t h i n k i n g , b u t a l s o p r e v e n t s t e c h n o l o g y f r o m d e v e l o p i n g and b r i n g i n g f o rt h n e w i d e as.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 i t h as p o s i t i v e i n fl u e n c e , s u c h as p r e s e r v i n g h i s t o r i c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 u n i t i n g t h o u g h t s , 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 o f c o r f u c i a n i s m c u l t u r e and i t s r u l e p o s i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d e v e l o p m e n t n a t u r e o r i g i n t y p e c a t e g o r y c o n t e n t e v o l u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e 博士学位论文 oc t or al di s s e r t a t i o n 前言 类书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 四库全书类书类虽然所收类 书仅6 5 种 不包括存目),篇幅却占了 四库全书的十分之一。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共1 5 0 0 册,类书就有近 1 5 0 册。我国历史上,篇幅最大的图书几乎全 都是类书。如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各1 0 0 0 卷; 册府元龟 5 0 0 卷; 古今图书 集成 1 0 0 0 0卷; 永乐大典达 2 2 8 7 7卷之多。 类书 “ 非经非史,非子非集” ( 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 “ 小序”),不能算 “ 著 作,。是一种 “ 编述”或者 “ 抄纂”,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图书。它将原始文献或文献中 的资料,采取分门别类,串述撮述;或者条分件系,原文照录和摘录的方法重新组织处 理。内容涉及经、史、子、集,百家杂说。在历史上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魏晋而 下,几乎历代王朝都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组织编纂大型类书。一时文人学士,也 “ 见猎心喜”,纷纷编纂类书。据张涤华先生 类书流别 存佚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历 代编纂的类书,有1 1 0 0 多种。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种罕见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 书,分为 “ 义界”、 “ 缘起”、 “ 体制”、 “ 盛衰”、 “ 利病”、 “ 存佚”六篇,又 类书作了系统的爬梳董理。第一次给类书下了定义,并对类书的缘起、类书的类别、 中国古代的类书,是胡道静先生的力 。此外,刘叶秋先生的 类书简说和戚志芬先生的 中国古代的类 ,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前修对我国古代类书这些成绩卓著的研究, 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在具体论述某个时期的类书或者某部类书时,则着重分析当时政治、经 。从而对封建王朝热衷于编纂类书,中 博士学位论文 octoral di s s ert ati on 第一章类书性质新辨 类书以对文献、对事物、对知识的类分而得名。是人类对缤纷的社会存在、社会现 象的认识系统整理的产物。 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知识和自身情感体会知识总结后的区分。 自有类书以来,学术界对类书的界定,迄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完整的共识。 一、古人心目中的类书 自从魏文帝曹王令诸儒“ 撰集经传, 随类相从” , 编成“ 合四十余部” . “ 凡千余篇” , “ 通合八百余万字” i i i 的第一部类书 皇览以来,类书的出版,经晋、南北朝、隋、 唐、五代、宋、元、明、清一千三百多年, 可谓汗牛充栋。 据张涤华先生 类书流别 . 存 佚所列统计,自魏至清, 历代史志书目和官私书目著录的类书多达 1 0 3 5 种。张先生将 “ 品式章程,刊列制度”的 通典 、 会要 ;以及 太平广记 、 蒙求 、 事物纪源 等等, “ 悉从沙汰” ,不算类书 2 , 。 我们翻检历代书目, 有关类书的著录情况,古人也见 仁见智,并无划一的认同。这里姑举四种类型的图书以明之:其一,按类撮述典章制度 沿革及有关事例的图书.如唐代杜佑的 通典 ,宋代王溥 五代会要 。明代焦兹在编 国史经籍志时,划入 “ 故事”类,清代 四库全书总目列为 “ 政书”类,而历代 史志官私书目, 大多列入类书 ( 或类事) 类; 其二, 按类纂集前代文献中资料编成的“ 小 说”类图书。如 太平广记 ,宋代 崇文总目 、明代杨士奇等编 文渊阁书目收入 类书类,而其它古代书目,把它列入 “ 小说家”类:其三,汇聚前代诗赋文章,按文体 分类编排的 “ 总集”类图书,如 文选 ,以及与 文选体例相同,只是门目更为繁碎 的 文苑英华 。 文选被各种书目收入总集类, 宋代尤裹的 遂初堂书目 、明代赵定 宇的 赵定宇书目 ,则把 文苑英华收入类书类; 其四, “ 兼述众说” ”的“ 杂家” 类图书。如朱澹远的 语丽 、 陆士衡 要览 、谢昊 物始 , 旧唐书 经籍志 和 新 唐书 艺文志均收入杂家类,不入类事类或类书类. 宋史 . 艺文志却收入类事类。 江少虞 皇朝事实类苑 , 宋史 艺文志 、 国史经籍志收入类事类或类家类, 四库 全书总目收入杂家类。诸如此类的现象,古代书目著录中比比皆是。要而言之,分门 别类编排的图书,哪些是类书,哪些不是类书,标准不一,著录也自然不会一致了。但 就整体而言,类书与它类图书之不同,古人还是有所认识的。类书 “ 大量”面世后,古 人就在书目中将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图书集中揭示。现存最早著录类书的史志书目 隋 书 经籍志 ,虽没有将类书单独立类,但将类书集中著录,附于子部杂家类图书之后, 实开 旧唐书 经籍志 、 新唐书 艺文志新增类事类或类书类,专录类书之先河。 后来的史志官私书目,即或类名略有变更,仍循旧例未改。 博士学位论文 octoral di s s ert a ti on 一下蔽厂丽蔺 而药% 在 古 代 书目 中 还 是 找 不 出 一 个 清 楚 的 答 案 , 只 有 一 些 零 碎 的、笼统的意见,散见于书目的小序或小注的字里行间。如宋代官修 崇文总目类书 类 太平广记 下加小注云: “ 博采群书,以类分门” , 1 4 1 就点明了类书的编纂情况:明 代焦 蛾 国史经籍志“ 类家”的小序云:“ 前史有杂家,无类书。近代纂述丛杂,乃为 别出。要之,杂家出自一人,类书兼总诸籍,自 不容泪也。 ” ”这里指出了类书与杂家 类图书的不同之处。虽然其 “ 前史有杂家,无类书”的观点与史实不符 ( 新唐书 . 艺文 志子部就有类书类) 。消代 四库全书总 目类书类的小序:“ 类事之书,兼收四部, 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 ”虽然说得比较含混,也多少触及 到了类书的一些实质。 综而言之:( 一)古人对于什么样的书是类书,判断不尽相同;( 二)就整体而言, 古人认识到了类书的特异性质, 并在书目中将它们单独揭示, 与其它图书区别开来;( 三) 在理论方面,也论及到了一些类书的概念内涵。 二、今人关于类书性质的主要见解 今人对类书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 首推张涤华先生。 张先生 1 9 4 3 年便出版了 类书 流别一书,该书分义界、缘起、体制、盛衰、利病、存佚六篇,对类书作了开创性的 研究。在 义界篇中,他对类书的看法是:“ 凡荟萃成言,衰次故实,兼收众籍,不主 一家, 而区以 部类, 条分件系, 利寻检、资 采掇,以 待应时取给者,皆是也。 n 1 6 3 胡道静先生在 中国古代的类书一书中,则将类书与百科全书比较,认为类书性 质的 特点是“ 兼 百 科全书 与 资 料汇编 两者而有之。 v 7 1 詹德优先生、朱天俊先生和李国新先生三位都是工具书利用研究方面的专家。他们 认为, 类书是一种工具书。 詹先生说: “ 类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 诗赋 文章、丽词骄语等,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 i 8 朱天俊和李国新 两位先生则以为, “ 类书是辑录古籍片断资料, 整篇或整部著作, 按类或按韵部编排,以 供寻检、 征引、 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 . f 9 3 日本著名学者长泽规矩也先生对类书下的定义,非常简明扼要。他在 和刻本类书 集成 序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点明:“ 所谓 类书 ,是指将原文加以分类另行编 排的 书 籍 。 u f 1 0 7 一些颇具权威性的工具书,对类书的解释也不尽同。 辞源( 商务印书馆 1 9 7 9年 版)的解释是:“ 采辑群书,或以类分,或以字分,便寻检之用者,称为类书。以类分之 类书有二:甲、兼收各类, 如 艺文类聚 、 太平御览 、 玉海 、 渊鉴类函等。乙、 专收一类, 如 小名录 、 职官分纪等。以字分之类书有二:甲、齐句尾之字, 如 韵 海镜源 、 佩文韵府等是。乙、齐句首之字,如 骄字类编是。 ” 汉语大词典( 汉 语大词典出版社 1 9 9 3 年版) : “ ( 类书是) 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 并依内容或字、 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工具书。 ”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 9 9 9年版)对类 书的界说是:“ 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 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 便于寻检, 征引的 一种工具书。 ” 博士学位论文 octoral di s s ert a ti on 王 还 走 叉 , 尤 其 是 学 者 专 家 所 下 的 定 义, 各 有 特 点 。 触 及 或 揭 示 出 了 类 书 的 本 质 。 张涤华先生是从类书的内容、编纂体例、编纂目的三个方面拈出类书的特征,加以综合 归纳得出的结论。胡道静先生显然是针对 “ 赅括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 ,“ 区分 护列, 廉所不载” i i i i 的综合性大型类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詹德优先生的定义,比较平 实。因为就类书的类型言,既有综合性地辑录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骄 语的类书,也有单收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骄语的类书。朱天俊和李国 新先生则看到了类书中有辑录整篇、 整部著作的现象, 力图使概念的内涵更严密和完整。 长泽规矩也先生的定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点明了类书最关键的本质所在。 辞源 、 汉 语大词典 、 辞海的定义,也说出了类书的一些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然而,这些定 义,如果我们从类书的实际考察,仍给人以困惑之感:第一,类书的内容,都是 “ 辑录” 而成吗?第二,类书的内容,是否都是 “ 条分件系”?第三,类书的编纂目的或功用, 是否都是 “ 供寻检、征引”?显然,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至于对类书的具体介绍,也不尽如人意。比如,1 9 3 5 年出版的 燕京大学图书馆目 录初稿 类书之部将 “ 政书”归入类书介绍, 其它著作几乎一律继承 四库全书总目 的作法, 将专门撮录典章制度、按门类编的所谓 “ 政书” ,统统划出类书之外;而 “ 博采 群书,以类分门”的小说类书,只有点校整理了多种类书的汪绍楹先生在 太平广记 ( 中华书局 1 9 6 1 年版) 的“ 点校说明” 中, 指明该书“ 是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之一” ; 11 2 1 刘叶秋先生在 类书简说中说 太平广记“ 分门别类地编次故事的体例,正显示了它 并非小说的总集, 仍为供查找材料用的类书” 。 ” 此外有关类书的研究著作及研究论文, 极少有将它们算作类书加以评介的。至于 “ 纪文章事类” 曰 们或谓之 “ 纪类分文章” 川 的“ 总集” 图书, 迄今似乎仅有台湾学者方师铎先生大胆地提出质疑:“ 我们真想不明白: 魏文帝曹王 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的 皇览 ,我们把他算作 类书 ,而不视为 总 集 ;可是同样情形的 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的 昭明文选 ,我们却不把他当作 类 书 , 反而把他算作 总集 : 这样的任意去取, 究竟有没有一定的 权衡呢?, 1 1 6 他将 文 选 、 文苑英华作为类书,在其所著 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系一书中加以介绍。还 有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辞书编辑室编著的 中国古籍整理研究论文索引( 江苏 古籍出版社 1 9 9 0 年版) ,将有关 文苑英华 、 古文辞类篆的研究论文,放入类书类 编录。其它学者的有关研究论著,大多都是将 文选 、 文苑英华 、 古文辞类纂之 类图书,统统摒弃于类书之外的。还有 佩文韵府 ,学者大多认为是清代著名类书。刘 叶秋先生则以为, “ 与其说是类书,不如说是词典” , 6 1等等。 由此可见,今人有关类书的概念,尚有分歧。 三、类书性质和概念之确定 给类书确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首先必须从古代典籍的实际出发,弄清楚三个问 题:( 一) “ 政书”如 通典之类能不能够算类书? ( 二) 文选 、 文苑英华等所谓 的 “ 总集” ,算不算类书? ( 三)按韵编排资料的韵书,如 永乐大典 、 佩文韵府能 否算作类书?因为已往类书的概念缺乏明确性和严谨的科学性,人们在论及有关这三大 博士学位论文 octoral di s s er t a ti on 类型图书时,所持标准不一,往往不能自圆其说,甚至自相矛盾。我们只有把这三个问 题弄清楚了,才有可能顺理成章,给类书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定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 通典能不能算作类书。 我们可以将 通典 、 册府元龟 、 事类赋作一粗浅的比较。现存最早的 “ 政书” 通典 ,作者杜佑在 “ 前言”中就点明了该书的特点和 “ 旨趣” : “ 所纂 通典 ,实采 群言, 征诸人事, 将施有政。 ” 与他同时代的李翰, 在序言中说得更清楚:( 杜佑) “ 采五 经群史,上 自黄帝,至干有唐天宝之末,每事以类相从,举其始终,历代沿革废置及当 时群士议论得失,靡不条载附之于事,如人支脉散缀于体。凡有八门,号曰 通典 。非 圣人之书, 乖圣人微旨不取焉, 恶烦杂也; 事非经国礼法程制亦所不录, 弃无益也。 . 1 1 7 1 通典分食货、选举、职官、礼、 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 川每门 有“ 总序” 。然 后根据内容的不同, 区分为若干目, 每目之下串述有关事类源流。 有的还再用词语标目, 撮述典籍中有关内容。如兵门,分为兵一、兵二、 一 兵十五。兵门 “ 总序”文字云: 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兴. 一 今辄裙镰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 相类者墓之,庶披卷足见成败在斯矣. “ 兵六”小序 : 孙子日:兵者诡道也.无常形以 诡诈为道, 若息侯诱楚子谋宋 故能用示之不能用。言己 实能用师,外示之怯也. 若孙腆示弱而制庞涓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欲进而 埋去道也.言 多疑设其近,证吐敌军, 示之以 远, 本从其近. 若韩信之袭安邑, 陈舟临晋而 度夏阳 古之善用兵 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待,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扶,卒离而不集,兵合 而不齐。多设变诈,出东见西,攻南引 北,乱之使彼仓惶离乱而不集聚 合于利而动,暴之, 使 离乱之,使不齐,动兵而战,不合利而止. 下又标分 “ 示弱” 、“ 示怯” 、“ 示缓” 、“ 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 示形在彼而攻于此, 、 “ 示无备设伏取之 , 、 “ 示强” 、 “ 敌军攻城久不下,师老击之”等条。如 “ 示怯”条,引 述了周初姜太公回答武王有关示怯胜敌的谋略之后,接着叙述战国李牧示怯大胜匈奴; 战国孙腆减灶示怯战胜庞涓;隋将董纯坚守示怯不战,最后大破张大彪等;隋末王士充 示怯大败山贼孟让等的具体事例. 与宋代类书 册府元龟相较, 册府元龟采辑前代 文献中历代君臣事迹,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多门,每部前有总序,总序是一篇概述性的 文字,介绍各部事迹沿革;每门之前,又各有小序,小序是一篇评论性的小文,议论本 门内容。小序后采录有关事例。如帝王部 节检门: 传日:俭者国之宝也.汉文帝曰:吾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之哉.盖王者据神导 之重,托亿兆之上,在乎约费以 足用,崇俭以率下.故古先哲王,无宫室苑囿之仿,无 珠玉舆马之玩,衣无文绣,食无兼味,不视奇怪之物,不听淫靡之音,急于致理,薄于 自 奉,由是风行草惬,家给人足,民 俗以之淳厚,品物以之茂遂.故日:上节用则国富, 君无欲则民安,斯之谓也. 博士学位论文 octoral di s s er t ati on 黄帝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务. 帝誉取地财而节用之 ” 册府元龟引述事例,条分件系,而 通典则用 “ 0”将每个部分的事例隔开 区分。 册府元龟的总序与 通典的总序略同。不过, 通典的小目 ( 门) ,有的有 小序,有的无小序; 册府元龟则每门都有小序。而两书的不注明出处完全相同。 通典与吴淑所编类书 事类赋对比,亦有相似之处。 事类赋分十四部,一 百子目,侮个子目以一个字标目,题赋一首,下以小字标注赋中 “ 事例”出处。如什物 部 笔赋 : 士载言 亦谓之为毕 史载笔,古以为能述事而言,故谓之述。释名云 又以为能毕举万物之形 。成公绥笔fa序云 故秦谓之笔,楚谓之幸,而吴谓之不律。说文曰:楚谓之幸, 秦谓之笔, 吴谓 之不律, 燕谓之弗 若乃漆管绿沈之妙,王羲之笔经曰:有人以 绿沈漆竹管见遗, 录之多年, 斯可爱玩, 诅必金室雕琢, 然后为贵乎 文犀象齿之殊, 傅子云: 汉末一笔之匣, 雕以 黄金, 饰以和玉, 缀以隋珠,文以弱翠,非文犀之祯,必象耻之管,丰狐之柱, 秋兔之翰 一 能女 尝贻于彤管, 诗曰: 静女其 妾, 贻我彤管 周公曾写于龟书。尚 书中 侯曰: 玄龟负图出. 周公 援 笔以时文写之 一 3 0 1 通典 、 事类赋都是将事类串述成文,只是后者用赋体,注明材料出处,而前 者用散文体, 不标明出处。 三书之中, 册府元龟 、 事类赋 古今都以为类书而无异议。 通典则自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 “ 政书”后,被逐出类书之林。台湾学者杨家骆 先生在为台湾鼎文书局 1 9 7 7 年版 古今图书集成所撰写的 序例中说: “ 凡裁章节 句,保其原文,分类隶录,以便检寻者,是为类书。其立类叙事而贯串成篇者,则为史 志、 政书。 ” 但在同篇中, 杨先生又说: “ 骆以为编撰类书, 功力最深者莫若宋吴淑之 事 类赋 及王钦若、 杨亿等之 册府元龟二书. , 1 2 1 1 事实是, 事类赋也是“ 立类叙事 而贯串成篇者” 。为什么 ( 事类赋可算作类书,而 通典又不算作类书呢?如果说按 类专门撮述典章制度,是 通典不能算作类书的另一条理由,那么按类专门摄述历代 君臣事迹的 册府元龟 ,为什么又可算作类书呢?可见, 通典无疑是一部类书。因 为类书并非都是 “ 辑录”而成,也并非都是 “ 条分件系” 。有的类书对原始文献中的材料 进行了新的组织和加工, 甚至编成了一篇篇琅琅上口的韵文。 张舜徽先生说: “ 综合我国 古代文献,从其内容的来源方面进行分析,不外三大类:第一是 著作 , 将一切从感性 认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后,抽出最基本、最梢要的结论,而成为一 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论,这才是 著作 。第二是 编述 ,将过去已有的书籍,重新用新 的体例,加以改造、组织的功夫,编为适应于客观需要的本子,这叫做 编述 。第三是 抄纂 , 将过去萦多复杂的材料,加以排比撮录, 分门别类地用一种新的体式出现, 这 成为 抄纂, . ., ( 2 x 3 我们用张先生的 观点来考察类书, 类书是一种“ 编述” 或者“ 抄纂”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书,不是 “ 著作, 。所以把 通典摒弃于类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我们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问题,应该根据每一部书的内容特征和编纂体例作具体 博士学位论文 octoral di s s ert a ti on 的分析和判断。 第二, 文选和 文苑英华等 “ 总集” ,是否应算作类书的问题。唐代欧阳询的 艺文类聚 序已经给我们作了回答:“ 夫九流百氏, 为说不同。 延阁石渠, 架藏繁积。 周流极源,颇难寻究。披条索贯,日用弘多。卒欲摘其普华,采其指要,事同游海,义 等观天。皇帝命代膺期,抚兹宝运,移浇风于季俗,反淳化于区中。俄乱靖人,无思不 服。 似武修文, 兴开库序, 欲使家富隋珠, 人怀荆玉。 以为前辈缀集, 各抒其意。 流别 、 文选 , 专取其文; 皇览 、 别略 ,直书其事。 文义既殊,寻检难一。爱诏撰其事且 文,弃其浮杂,删其冗长,金箱玉印,比类相从,号曰 艺文类聚 ,凡一百卷。其有事 出于文者,便不破之为事。故事居于前,文列于后。傅夫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可 以折衷今古,宪章坟典云耳。 ; 2 3 1 序中把 文章流别集 、 文选和 皇览 、 华林遍略相提并论,明说取 皇览 别略之 “ 直书其事”和 流别 文选之 “ 专取其文” ,而编纂 艺文类聚 。两者 相较,它们体例上应该是类似的,只是内容有所不同而已。萧统在 文选 序中也说 得很清楚: “ 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 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 次。 ” 2 文选 “ 从分类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致划分为赋、 诗、 杂文3 大类, 又分列赋、 诗、 骚、 七、 诏、 册、 令、 教等3 8 小类。 .u 1 2 5 1 卷数最多的“ 赋体” , 下又按“ 事 ( 内容) 细分为a 京都” 、 a 郊祀, 、 “ 耕藉” 、 “ 败猎” 、 “ 纪行” 、“ 游览” 等 1 5 类。 “ 诗体” , 细分为 “ 补亡” 、“ 述德” 、“ 劝励”等 2 3 类。如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 、 上林赋 ,录入 “ 败猎” 类, 长门赋归入 “ 哀伤” 类;张衡的 西京 、 东京 、 南都三赋, 都列入 “ 京都” 类, 但 思玄赋 、 归赋则录入“ 志” 类, 1 2 6 1 等等。至于 文苑英华 ,沿袭 文选 分赋、诗、歌、行、杂文等 3 8 种文体,而侮一种文体之下,都分类采录有关作品。如诗 体下分“ 天部” 、 “ 地部” 等类, “ 天部” 下又分为“ 日、月、 星、 雨、 晴” 等三十一小类, 句小类下再排列有关的作品。它们都是采用 “ 以类相从”的体例,对己有文献作新的组 织编纂。 皇览 、 华林遍略可以算作类书,为什么 文选( 文章流别集今已失 传, 可不置论。 ) 就不能算作类书呢?所以, 文选 、 文苑英华 , 应属于类书的另一种 类型。凡 “ 编述” 、“ 抄纂”的图书,是按采录文献的内容 ( 事)条分件系,分类编排的, 都应该算作类书。 文选虽然先按文体 ( 形式) 编排, 但其中的主要部分诗、赋又按文 献内容进行了类分, 是符合类书的特征的, 故也应该归入类书之列. 它们和 诗经 3 0 5 篇风、 雅、颂主要按地域分类不同。以此类推, 太平广记 、 唐语林之属,均属类书无疑。 第三,按韵编排资料的 永乐大典 、 佩文韵府等书,是否类书?应该针对每一 部书,作具体的分析。 永乐大典的编纂体例是 “ 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其书先 按 洪武正韵分列单字,注明 说文 、 尔雅等书读音,训释。再幕写篆、隶、楷、 行、草各种字体。接着是 “ 总叙” ,叙述字书中对该字 ( 物)别名、异名的解释等。最后 按义群汇集与这一单字有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旁及奇文互见、诗文词曲等资 料。实际上,这个字,就是一个 “ 类” 。如 永乐大典卷二千三百四十五、六模、 “ 乌” 字条,先引 洪武正韵 、 说文 、 尔雅等书对 “ 乌”字的音切及训释,幕写篆、隶、 楷、行、草各体字形,接着 “ 总叙” ,引述 埠雅 、 格物总论等书对 “ 乌”的别名、 异名的解释等材料,最后列举与 “ 乌”有关的事物。如 “ 白乌” 、 “ 赤乌” 、 “ 黑乌” 、 “ 丹 乌” 、“ 锦乌” - - 一 “ 报仇乌” 、“ 三足乌” - - 一 “ 乌巢厅事” 、 “ 乌巢朱雀门” 、 “ 群乌集灶” 博士学位论文 octoral di s s er t a ti on - 一 等等。每条下,不厌其烦地详引经史子集中有关的资料。常常是整篇诗文、甚至整 部著作的引用。如 “ 白乌”条,就引用有 孝经 、 典略 、 汉书 、崔豹 古今注 、 玉海 、 豫章志 、 太平御览 、 宋书 、 晋书- 一 张说集 、 文苑英华等书 中的资料。 又如“ 污” 字条, 下面的条目有“ 讳人言污” 、 “ 羁魔为污” 、 “ 何行之污” 、 “ 不 足 自污 ” 、“ 货代 自污” 、“ 投之演污” 、“ 王含贪污” 、“ 请治贪污” 、“ 父子赃污” 、“ 用药洗 污” 等。可见, 永乐大典为按韵、按类编排资料两者的结合体,是类书编排体例上的 一大创新。应是类书。而 佩文韵府按平水韵的 1 0 6 韵收列单字, 单字注音解释之后, 下列尾字与该字相同的词语,依二字、三字、四字顺序排列。词语下,列举典籍中包含 该词语的诗文典故例句。 没有以类相从, 不可能按字头去检索到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资料。 如 佩文韵府 卷十四 寒韵“ 端” 字条, 列出反切, 释义之后, 收录的词语有“ 两端, 、 “ 更端” 、 “ 玄端” 、“ 序端” 、 “ 席端” 、 “ 争端”- - 一 “ 王者端” 、 “ 五行端” 、“ 取友端”一 一 , i泪阳为端, 、 “ 遗布一端” 、 “ 慎密为端” 、 “ 蝇集笔端”等。每条词语下,引述包含该 词语的例句。显然,这些词语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我们认为, 佩文韵府 不应该归入类书一列。 综上所述可见,类书是一种资料汇编性质的图书。也是一种工具书。它既有供人查 检的功用,也具各供读者系统阅读的功能。 艺文类聚 序还说到了类书的编纂目的, 除了方便 “ 寻究” 有关资料外, 主要是,卑 夫览者易为功, 作者资其用” , 便于省览学习, 采摘幕仿。清代孙星衍在阅读 北堂书钞卷三十八政术部廉洁类后,情不自禁地在书 中批曰:“ 嘉庆六年五月十二日读在金陵五松书屋。 古人操行如此, 愧不能及。 庶益勉之. 读至此,勿以为类书獭祭也。 ” 2 7 反映了类书具有集中提供有关事例或诗文,供人系统 阅读的功能。中华书局 1 9 6 6 年版 文苑英华中撰写的 “ 出版说明” ,虽然不把 文苑 英华算作类书,但指出“ 文苑英华把古人的作品分类编纂,主要的意图在于为读书 人和官僚提供考试作文和办公应酬的方便,使应用者有所依傍,得以摹仿拼凑。否则, 我们就很难理解 英华选录了那么多律赋、试帖诗、策论、公犊这一现象。 ” 2 引是很 正确的。这就说明类书的功能并非只是 “ 备寻检,资采掇” :或曰 “ 供寻检、征引, ,有 的类书还有可读性,能够供人阅读学习,帮助记忆 ( 如 事类赋 )等等。在编排上,它 可以采用摘录或全文照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串述或撮述的体例。由此,我们可以给类 书下这样一个定义: 类书是一种将文献或文献中的资料, 按其内容分门别类, 组织撮述; 条分件系, 原文照录或摘录的图书。 如 通典 、 册府元龟 、 事类赋 、 玉海等等, 以及众多的应试类书、蒙学类书,是将文献或文献中资料,分门别类,组织撮述的类书、 而 文选 、 文苑英华 、 永乐大典 、 古文辞类纂 、 北堂书钞 、 艺文类聚 、 太 平御览 、 太平广记 、 古今图书集成等等,则是按类条分件系,原文照录或摘录的 类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