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智 指导教师:张大均教授 摘要 网络( i n t e r n e t ) 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是2 0 世纪下半叶最具经济技术影响和科学文化意义 的社会事件。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和通讯手段,不仅仅是使用的一l _ = 具,同时也是个人心 理和人格的延伸,是一个能够反映网络使用者的需要、动机、兴趣的心理空间。随着高校信 息技术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提供了网络 成瘾的滋生地。网络成瘾如赌博、酗酒、吸毒一样,己成为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全社 会的广泛关注。现有网络成瘾研究集中于探讨网络成瘾概念及其标准设定,网络成瘾量表的 编制,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干预等方面,缺乏从更深层次考查成瘾者的认知特点。针 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旨在考察网络成瘾者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深化网络成癔的认知 研究,拓展社会认知研究范畴。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选取符合要求的被试编制有效的实验阅读材料通过编码、 再认和启动效应实验探讨不同类型被试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综合本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 网络成瘾者对社会生活事件具有更多的负性编码,存在负性编码偏向。 2 网络成瘾者对社会生活事件具有更多的负性再认,存在负性再认偏向。 3 网络成瘾者对社会生活事件具有更多的负性启动,存在负性启动偏向。 4 网络成瘾者具有负性的社会认知图式。 综上所述,本研究新颖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广面:在研究范畴上,采用t v e r s k y ( 2 0 0 0 ) 的社会认知实验范式探讨网络成瘾者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的研究较少见本研究探讨了成穗 者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深入了网络成瘾研究,扩展了社会认知研究范畴:在研究方法上, 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多种 方法,避免了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使研究结果更可靠,特别是采用t v e r s k y ( 2 0 0 0 ) 的社会认 知实验范式研究网络成瘾者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是有益的尝试;在研究结论上,通过编码、 再认与启动效应实验探讨了网络成瘾者社会认知加工特点,发现了网络成瘾者存在负性的社 会认知图式。 关键词: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会认知自我图式 1 a s t u d yo nt r a i to f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 go f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w i t h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 m a j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s p e c i a l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t u t o r :p r o f z h a n gd a j u n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w a n gz h i a b s t r a c t a p p e a r a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ni n t e r n e ta r et h ei i n t e r a c ti san e wm e d i u m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w a yi n t e r n e ti sn o to n l ym e t h o do fu s e , b u ta l s o p r o l o n g a t i o n o fp s y c h o l o g ya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 , a n d c a nr e f l e c tu s e r s 。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p a c eo fm o t i v a t i o na n di n t e r e s t s w i t h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t e m e t , i n t e r a c th a sb e c o m e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i n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l i f e ,s oc o u l dp r o v i d e s p a c eo f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 w i t h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m o d e m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e r u e ta d d i c t i o nc o m e si n t ob e i n ga n dm a d ep e o p l ea d d i c t e d i n t e r a c ta d d i c t i o nh a s b e c o m eas o c i a l p r o b l e m ,s u c h a s g a m b l i n g ,d r i n k a n da d d i c t i o n ,a n da r o u s e s r e s e a r c h e r sa t t e n t i o n 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 e so ni n t e r a c ta d d i c t i o n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i t s c o n c e p t ,c r i t e r i o n ,w o r k o u to fs c a l e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a n d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n d l a c k r e s e a r c h e so n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v ep r o c e s s i n g t h i ss t u d y 。a i mi st oe x p l o r e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o n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u s e r st od e e p e nt h es t u d yo fi n t e m e ta d d i c t i o na n d b r o a d e nt h es p a c e o f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o n t h a ts t u d yc h o i c e so b j e c t st h r o u i g hw a y so fq u e s t i o n a i r e sa n di n t e r v i e w m e n t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sr e a d i n gm a t e r i a lw h i c hh a sr e a l i a b i l t ya n dv a l i d i t y w ec a r r i e do u tt h r e e e x p e r i m e n t sw h i c ha r ec o d i n g ,r e c o g n i t i o na n dp r i m i n ge f f e c t st oe x p l o r et h et r a i t so f d i f f e r e n to b j e c t s 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v ep r o c e s s i n g t h et b l l o w i n g sa r eo u rm a i nr e s e a r c h c o n c l u s l o n s : i 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u s e r sh a v em u c hm o r en e g a t i v ec o d i n gt h a nn o n i n t e m e ta d d i c t u s e r s ,a n dh a v em o r en e g a t i v ec o d i n gb i a s e st h a nn o n i n t e m e ta d d i c tu s e r s 2 ,i n t e m e ta d d i c t su s e r sh a v em o r en e g a t i v er e c o g n i t i o nt h a nn o n i n t e m e ta d d i c t u s e r s ,a n dh a v em o r en e g a t i v er e c o g n i t i o nb i a s e st h a nn o n - 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u s e r s 3 i n t e m e ta d d i c t su s e r sh a v em o r en e g a t i v ep r i m i n ge f f e c t s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h a v e n e g a t i v ep r o c e s s i n gb i a s e s 4 i n t e m e ta d d i c t e du s e r sh a v en e g a t i v es o c i a lc o g t i o ns e c h e m e i naw o r d ,t h eo r i g i n a lf a c e t sa r et h ef o l l o w i n ga r e a s :t h es t u d ya d o p t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a r a d i g mo ft v e r s k y 。ss o c i a lc o g t i o nt oe x p l o r et r a i to f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o f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w i t hi n t e m e ta d d i c t i o n a n di sr a r e ,t h es t u d yc o u l dg e tt o t h eh e a r to f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e da n dw i d e ns t u d ya r e a so f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o n ;t h es t u d y e x e r t e dm a n y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s u c ha sm e t h o do fd o c u m e n ta n a l y s i s ,i n t e r v i e w , m e t h o d o f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e t h o d ;t h es t u d yc o n c l u s i o ns h o w e d t h a ti n t e m e ta d d i c t e du s e r sh a v en e g a i v es c h e m eo fs o c i a lc o g i t i o nt h r o u g he x p e r i m e n t s o f c o d i n g ,r e c o g n i t i o n ,p r i m i n ge f f e c t s , k e yw o r d s :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o ns e l f - s e c h e m e 2 独制健声明 y9 0 2 2 9 7 学位论戈翅爨:疆釜琏蕊塞堂耄麓缝塞达趣趣墨夔感 零天声溪瓣鍪交黪举畿稔震怒零夭谯攀嬲攘馨葶避龄黪蹬窕互捧及墩褥黪砑 究斌荣,掇簸搿翘,滁7 义泽饕鬟趣戳蠡涟释鼗港黧戆毒磐。德淀枣萃靛京箕露 天疆经茇表筑攒写过熬礴巍蠛鬃,也不毽像魏获褥磷鬻大喾戏其堍教育飙鞠的学 燕壤滚警疆棱鼹蓬髓嚣辩。莓鼗一辩王箨瓣辫寒滋零爨巍爨黩篷强耩黉熬瓣嚣程 论黛串露? 蠛确戆说骥荠瓣瀑潜意。 擎整论文捧鬻: 墨留藜事醛辩:孙拳年岁嚣巷霹 学橙谂文版粳健惹授教赘 零攀谴论变撵赣凳爨? 嬲糍鬻大学簿关傺辩、篷媾攀爨谂交魏鼗爨* 瓷载爨辩 势寤蘸浆霉关帮秘矮撬转送黧谂突鹣藏帮稃耨瓣纛,霓许论窝被查黼耥借黼。零 太攫按旗藤犬攀溪寒熬魏霹虢姆擎畿德熏黪垒帮藏潞磐巍骞绱a 餐装毅懿辫逑 零竣凑,霹菇采麓瓣攀,缕露域秘瓣餐燮麓拳骚爨秽、整编攀僚谂文。 豫寮构擎饿埝爻糍攥密嚣适懋_ 拳授馥喾,零谂文:醛琴镶搭, 器豫密戆羝黧年冀止。 学位论文尊者蓥惑: 誓铝 蓥李耩黎:狲i 攀j 簧雾耩 擎往埝支露嚣挚建嚣袅逡: 篡律纂穰: 逶诋辘薤: 譬努簦硌:拭拳憨 嚣搴譬辩:j 。# 年f 筒矿诺 亳话: 蜂壤: 1问题提出 1 1 研究的意义 1 1 1 深化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为网络心理学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随着网络的日益广泛应用,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学科 开始将传统的研究领域向网上拓展,于是一些新的基于互联网的边缘学科如网络 社会学、网络政治学、网络经济学、网络,0 理学等领域应运而生。狭义的网络心 理学是指研究以信息交流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而从广义上来看网络心理学则是 研究一切与网络有关的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网络心理学发展的动力在于:。方 面,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完成心理测量、 心理实验、心理咨询等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不当使用带来的“网络成瘾”、 “网络犯罪”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断出现,现实呼唤心理学研究者把网络作为其研 究的领域。由于互联网短暂的发展历史,因此网络心理学的研究nj n i i 起步,其中 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普遍重视。现有研究对网络成瘾的诊断,预防、 干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涉及较多,而对网络成瘾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较少。本项 研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实验研究,拓展了网络心理学的研究领 域。 1 1 2 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有效诊断、预防、干预提供科学方法 互联网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上网已成为普遍现 象。由于网络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主体的自由性,交往范围的扩张性,交往 规范的弱规范性和弱社会性,给正处于强烈追求民主、自由、开放的大学生以充 足的发展空间。网络象一把双刃剑,网络使用者“度”把握得当,就有利f 其成 长、成才,若“度”把握不当则会阻碍其成长、成彳。有研究指出( 崔丽娟,刘 琳,2 0 0 3 ) 大学生正处在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又具有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 网络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消极作用,引发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发展。 众多的研究者深入研究了网络成瘾的诊断、预防、干预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本 研究从外显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探讨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不同信息加工过 程特点,以证明网络成瘾者是否存在负性网络生活事件自我图式,负性自我概念。 从网络成瘾者对互联网事件特性的信息加工角度对成瘾者的诊断、预防、干预提 供科学方法。 1 1 3 拓展社会认知研究的研究范围 社会认知借鉴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 乙的研究理念,从社会知觉、社会态度、 内隐自尊、内隐刻板印象、归因评价等方面着手研究社会认知偏差。研究涉及了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不同的被试群体如攻击者,抑郁者,学业不良者等。社会 信息加工理论指的是将心理加工和信息传输的理论应用到社会行为研究中( d o d g e k a ,1 9 9 3 ) ,这些理论描述的是感知和问题解决的认知任务和与个人目标、情绪 状态和唤醒调节信息一致的情绪任务。同时,该理论也被扩展来描述和解释异常 行为和情绪的心理病理机制。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异常行为上,检验了 社会信息加工实验范式的科学性( c r i c kn r ,d o d g ek a ,1 9 9 6 ) 。网络作为一种新 鲜事物,由网络带来的青少年异常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把网络生活事 件作为社会认知加工对象,以及把网络成瘾者作为研究主体这在社会认知研究中 颇为少见,本研究试图从社会信息加工的角度来探讨成瘾者的不良社会认知,这 将拓展社会认知研究的研究范围。 i 2 文献综述 1 2 1 网络成瘕 1 2 1 1 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的概念晟早是由g o l d b e r g 提出( 1 9 9 5 ) 。杨( k i m b e r l yy o u n g ,1 9 9 6 ) 首先借鉴d s m i v 对物质依赖的标准来探索网络成瘾的存在。因特网成瘾障碍 ( i n t e r n e t a d d i c t i o nd i s o r d e r :i a d ) ,病理性因特网使用(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i n t e r n e tu s e :p i u ) 、因特网成瘾( 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 ) 或因特网依赖( i n t e r n e t d e p e n d e n c y ) 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 g o l d b e r g 借用了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 s m - i v 中关于药物依赖的 判断标准,提出互联网成瘾障碍( 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d i s o r d e r :i a d ) 的概念, 主要是作为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 k i m b e r l yy o u n g 则从d s m i v 对病理性赌博的判断中发展出病念删络使刖 ( p a t h o l o g i c a li n t e r n e tu s e :p i u ) 概念,暗示着网络成瘾和药物依赖的不同在 于,它更象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 a r m s t r o n g ( a r m s t r o n gl ,2 0 0 1 ) 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做了较全面的描述,认为 网络成瘾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如( 1 ) 网络性成瘾( c y b e r :s e x u a la d d i c t i o n ) ,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 2 文学:( 2 ) 网络关系成瘾( c y b e r r e l a t i o n a la d d i c t i o n ) ,指沉溺于通过网上聊 天或色情网络结识朋友:( 3 ) 网络强迫行为( n e tc o m p u ls i o n s ) ,指一种难以抵抗 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 4 ) 信息收集成瘾 ( i n f o r m a t i o no v e r l o a d ) ,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 5 ) 电话成 瘾( c o m p u t e ra d d i c t i o n ) ,指强迫性地沉溺于电脑游戏或编写程序。 周倩等( 2 0 0 1 ) 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 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 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肖有心删 与生理上的依赖。 欧居湖( 2 0 0 3 ) 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 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 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 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 结合国内外关于有关网络成瘾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网络成瘾者存在病 理性的心理机制,反应到行为上是对上网的不可抑制难以抗拒网络带来的诱惑。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成瘾作出的界定,有助于我们进步认识网络成瘾的 内涵。 1 2 1 2 网络成瘾的诊断 y o u n g ( 1 9 9 6 ) 结合对网络成瘾的实际研究,提出了八个问题以判断删络成穗。 如果个体对下列问题中的五个题目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穗: 你是否沉溺于互联网? 你是否需要通过逐次增加上网以获得满足感? 你是 否经常不能抵制上网的诱惑和和很难下网? 停止使用互联网时你是否会产生消 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每次上网实际所花的时间是否都比原定时问 要长? 上网是否已经对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和职业造成负面影响? 你 是否对家人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隐瞒了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你是酉将卜网 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种方式? 欧居湖( 2 0 0 3 ) 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网络成瘾的鉴别主要依捌致 瘾物给个体带来的心理、生理、行为的病理性变化,因此鉴别即从心理、生理、 行为等三个因子对个体进行鉴别。其中心理因子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人 格等方面的障碍。认知障碍又包括注意力、感知、记忆、思维、元认知等方晰的 3 受损状况。情感障碍包括孤独感、幸福感、抑郁三个方面。意志障碍包括动机冲 突、目的性等两个因素。人格障碍只有一个因素双重人格。行为因素含砹断性、 强迫性、耐受性等成瘾行为,又含学业不良、社会脱离、人际疏远等不适应社会 行为。 由于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网络成瘾的界定也是从多角度、 多侧面和多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需要考虑以下3 个因素: ( 1 ) 上网时间,上网时间是判断网络成瘾的自然标准。它是造成网络成瘾的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上网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看上网所带来的一些后果。 ( 2 ) 行为动机,个体在网上的活动内容对于判断是否成瘾具有间接的意义。 如果个体的网络活动与学习,工作和生活毫无关系,而是无节制的聊天或者游戏 等行为,即使时间不算太长,也有网络成瘾的倾向。 ( 3 ) 带来的影响,心理上,个体只有在网上才能体验到放松、兴奋和自信等 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抑郁、焦虑等;行为上,个体试图对家人和朋友隐瞒真 实的上网时间和费用:生活中,正常社会生活恶化,如影响了个体正常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学习能力减弱,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 量下降,其主要的社会生活来自虚拟空间而没有和谐的现实生活空间。 1 2 1 。3 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在1 9 9 6 年和1 9 9 7 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学者们讨论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在标准中列出了“耐受性”( t o t e r a n c e ) 、退瘾症状( w i t h d r a w a ls y m p t o m s ) 等7 种网络成瘾症状。根据这项规定,如果网络用户在1 2 个中的任何时期有多于所列 的3 种症状,即为网络成瘾。除了前面所述的y o u n g 提出的八个诊断标准,射外 m o r a h a n - m a r t i r l 等人( m o r a h m _ 1 m a r t i nj & s c h u m a c h e rp ,2 0 0 0 ) 等的研究钊对大 学生这一特定的互联网使用群体,从互联网使用引起学习、工作问题、个八的感 伤、戒断症状、心境的改变等角度评价了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编制了其有l :;个项 目的量表。台湾学者c h o u ( c h o u ,2 0 0 0 ) 翻译了b r e n n e r 编制的“互联网相关成 瘾行为量表”( i n t e r n e t - r e l a t e da d d i c t iv eb e h a v i o ri n v e n t o r y ik a b i ) 此 量表共有3 2 个项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o = 0 ,8 7 ) 。随着网络成瘾人数 的增加,研究者对量表的编制兴趣增加,但已有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存在 方法学上的缺陷( d a v i sr a ,2 0 0 0 ) 。主要表现为:( 1 ) 测量工具的名称和题项都 4 能让被试清楚知道这些量表所要测的是什么;( 2 ) 题项不具有预测性,只是定性 的描述和对病态症状的简单罗列;( 3 ) 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未按严格的心理测量 学程序来编制。g r o h o l ( g r o h o lj ,2 0 0 1 ) 怀疑y o u n g 所编制问卷的效度。他认为 网络成癃和病态赌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两者有某些相似,但仍缺乏充 分的理由将两者等同起来,更不能以此为依据来编制测量工具。 为了克服现有网络成瘾量表的不足,d a v is ( d a v i sra ,2 0 0 2 ) 编制了“在 线认知量表”( o n l i n ec o g n i t i o ns c a l e o c s ) 。该量表以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 知行为为模型为理论依据,编制了包含3 6 个项目的七点自陈量表通过验证性因 素分析获得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的4 个雏度:弱的冲动控制性( d i m in i s h e d i m p u l s ec o n t r 0 1 ) 、孤独抑郁( l o n e l i n e s s d e p r e s s i o n ) 、社会舒适度( s o c i a l c o m f o r t ) 和分心( d i s t r a c t i o n ) ,较之其它互联网成瘾量表,o c s 突出了被试对自 己互联网使用行为的认知,而不是简单地询问被试在互联网上浏览的内容。但是 由于该量表的数据是根据在线调查获得的,其资料的可靠性难以控制,所以其效 度令人怀疑。沈漠卫、李鹏等( 2 0 0 4 )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 o c s ) ”采用两组大 学生被试,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了中国大学生病理 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p i u c c s ) 。 结果发现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由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 个因素构成。 陈淑惠( 2 0 0 0 ) 以大学生为样本,综合d s m i v 对各种成瘾症之诊断标准以及 i 陆床个案的观察,依循传统成瘾症的诊断概念模式,并以侧重其心理层面的原则 编制“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包含如下5 个因素:强迫性上网行为戚断行 为与退瘾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入际及健康问题,共2 6 个题项 是一种四级自评量表。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成瘾倾向越 高。这一量表综合了d s m - i v 对各种成瘾症的诊断标准和对临床个案的观察,遵循 传统成瘾症的诊断概念模式,依据侧重于心理层面和较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程序而 编制的。初步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i 9 9 9 年测得再测信度为8 3 , 2 0 0 0 年测得各因素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7 0 与8 2 之问,全量表内部一敛性系 数为9 2 。 除了进行以上量化测量外,研究者还采用防谈法、个案研究、文献综述等方 法对网络成瘾从方法上加以界定。 5 1 2 1 4 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1 2 1 4 1 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特性 y o u n g ( 1 9 9 6 ) 发现,非成瘾者所使用的网络功能以资料搜集取向功能为主, 如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t o c o l ( 2 4 ) 、全球信息网( 俐) ( 2 5 ) 及电子邮件( 3 0 ) 。 成瘾者最常使用的则以具备双向沟通的网络功能为主,依序为聊天室( 3 5 ) 、m u d s ( 2 8 ) 、新闻群组( ( 1 5 ) 及电子邮件( 1 3 ) 。m o r a h a n m a r t i n 和s c h u m a c h e r ( 转 引自周荣,周倩,1 9 9 7 ) 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比非网络成瘾者更经常通过网络 认识新朋友、寻求情感支持、与兴趣相投的人聊天、玩线上互动游戏,如m u d s , 也更经常参与网络赌博或网络性爱,并且成瘾者比非成瘾者使用较多种类的网络 功能。周荣与周倩( 1 9 9 7 ) 将网络视为一种传播媒介,认为网络使用者在使用网 络的过程中会产生沟通的快感,而这些快感会吸引用户过度使用网络从m 导敛 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的五种“沟通快感”包括( 1 ) 匿名快感。( 2 ) 人际互动快感。 ( 3 ) 行为快感。( 4 ) 文体互动快感。( 5 ) 逃避快感。研究发现网络成璁分数与这 五种“沟通快感”的总分成正相关,而其中“逃避快感”和“人际互动快感”与 网络成瘾分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周倩发现,在所有预测网络成瘾的变量中,“网络 使用的乐趣感”是最佳预测项目,其次是b b s 的使用时数、性别( 男性比女性容 易成瘾) 、满足程度、再其次是e - m a x l 使用时数。以网络使用功能为预测项目, 则b b s 与e - m a i1 更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1 2 1 4 2 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质 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人格特质的不同,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y o u n g 根 据d s m i v 中病理性赌博的标准修订所得测量工具,发现了2 5 9 例依赖型用户。她 使用1 6 p f 调查了依赖型互联网用户的人格特质,结果显示依赖型用户在自恃、情 绪敏感和情绪反应,警惕性,低水平自我暴露和不顺从的特质卜得分较高1 m 且具有较高的抽象思考能力。y o u n g 推论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网络无穷尤醛的丰富 信息吸引而成瘾:他们较倾向过离群索居的生活社交生活较不活跃,自我防御 较高,而网络的匿名形式互动,可能为成瘾者提供一种安全又与他人保持距离的 机会,满足在现实中求得到社交需求。 y o u n g 和r o d g e r s ( y o u n g ks ) 的研究则发现网络用户的抑郁( d e p r e s s i o n ) 倾向越高,网络成瘾越严重,y o u n g 和r o d g e r s 认为抑郁常伴随低自尊、动机缺乏、 害怕被拒绝与需要获得他人肯定的特质,因此推论,可能因为网络的匿名环境u : 6 成瘾者能够克服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流的障碍,而可以轻松与他人对谈。p e t r i e 和g u n n ( p e t r i e ,h & g u n n ,d ) 研究再次验证了抑郁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并且发 现内向性( i n t r o v e r s i o n ) 与网络成瘾也有高相关。m o r a h a n m a r t i o r 与s c h u m a c h e r 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在u c l a 寂寞量表上得分比非成瘾者高,他们还更经常利 用网络放松自己,透过网络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的人聊天、认识新朋友,觉得自己 在网络上要比现实生活中更友善与开放。l o t s k e r 与a l e ll e 的研究发现有较高无 聊倾向( h i g h e rl e v e l so fb o r e d o mp r o n e s s ) 、较寂寞、高社会焦虑( s o c i a l 8 , r l x i e t y ) 与高私我意识( p r i v a t es e l fc o r s c i o u s n e s s ) 的人较容易网络成瘾。 a r m s t r o n g 的研究发现,低自尊者有较高的网络成瘾倾向,推论网络成瘾者因为社 会技巧差、自信心低落,因此利用网络作为逃避的手段。研究者( 李瑛,2 0 0 3 ) 发现,高水平的厌倦倾向、孤独、社交焦虑及自我封闭均可成为网络成瘾的预测 因素。对导致网络成瘾相关人格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显示( y o u n g k ,s & r o d g e r s r ,c , 1 9 9 8 ) ,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主要不同之处集中表现为,网络成瘾者在自 主、警觉、情绪化三指标上分数较高,在自我、开放性及世故性上得分较低。卡 耐基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人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网络 成瘾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 从社会规范等。k r a u t 等人( 1 9 9 8 ) 发现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 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 s h s p i r a ( 2 0 0 0 ) 采用面对面的结构一半结构访谈技术对2 0 名病理性互联网使 用者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被访谈者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均符合精 神病诊断和统统手册( 第四版) 中规定的冲动控制障碍( i c d ) 的诊断标准:而且 所有被试同时还至少表现出符合d s m i v 中规定的i 型精神障碍( 包括情绪障碍、 精神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性反常、饮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等) 的一种, 其中具有情绪障碍( 8 5 ) 、焦虑障碍( 7 0 ) 、物质依赖( 5 0 ) 的被访谈者最多。 d a v i s ( 2 0 0 2 ) 研究了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个体的延迟性( p r o c r a s t i n a t i o n ) 、 拒绝敏感性( r e j e c t i o ns e n s it i v i t y ) 、冲动性、孤独感( 1 0 n ej i r e s s ) 、抑郁水 平的关系。结果发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上述变量具有不同程度的i e f h 关。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能有效预测个体的孤独感、拒绝敏感 性、延迟性、冲动性和抑郁水平。 国内江楠楠( 2 0 0 5 ) 研究发现,上网成瘾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念度上明鼹 7 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开放性、社交性、胜任能力和匿名性,并且 更认可网络交流的便利性: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孤 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李宁( 2 0 0 4 ) 网络行为主体的元认知水平与网络成 瘾症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意味着元认知水平越高,其网络成瘾症状越少。在比 较了网络成瘾倾向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网络元认知水平后,可以看出两者 之间在网络元认知总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而且在元认知的目的与计划性、自我 监控、时间控制三因素上两者也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者更 缺乏网络行为目的,无法制定有效的上网计划,特别是不能有效地评价、控制好 自己上网的欲望和次数,表现为时间控制的缺失; 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人格特质上的差异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 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探讨成瘾者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 1 2 1 4 3 认知一行为机制 远端 互联网 环境线索 ( 强化) 适应不良 的认知 精神病理因素 ( 抑郁、社会焦 虑、物质依赖) 社会孤立缺 乏祈会支持 具体 p l u 特殊 p i u p i u 行为 症状 图1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p i u ) 的认知行为模型( d a y i s ,2 0 0 2 ) 加拿大学者r a d a v i s ( 2 0 0 1 ) 根据认知一行为理论( 该理论强调个人的认知 或想法是异常行为的主要来源) 提出网络成瘾的认知一行为机制。该模型中病理性 网络使用( p i u ) 有两种类型,特殊p i u 和一般p i u 。特殊p u 是指个体为了某种 特殊目的病态使用因特网络,如:网上拍卖、网上股票交易、网上赌博,并假设 这种依赖在内容上具有特殊性,即使用在没有因特网的情况下也会存在:般的 p i u 是指一般性地过度使用因特网。此模型强调不适应性认知即自我观念和世界观 念的歪曲对p i u 的影响,它是p i u 的充分性近因。精神机能障碍、因特网和】_ 情境 暗示是p i u 的促成性远因。根据“素质一应激”的理论框架,异常行为是易受某种 疾病感染的脆弱性( 素质) 和生活事件( 应激) 共同作用的结果。 1 t 2 2 社会认知 1 2 2 i 社会认知基本概念 社会认知,一般是指“人对各种社会刺激的综合加工过程,是人的社会动机 系统和社会情感系统形成变化的基础,它包括社会知觉、归因评价和社会态度形 成三个主要方面”。从信息加工的意识和无意识性角度将社会认知分成两个方面而 提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两个方面。内隐社会认知( i m p l i c i ts o c i a lc o g n t i o n ) 是指在缺乏意识监控或在意识状态不明确的条件下,认知主体对社会刺激的组织 和解释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过去经验( 如用自我报告 或内省法) ,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 f r i s ks 丁19 9 3 : j a c o b yl l & t o t hjp ,1 9 9 3 :p i l i p c h a l krp ,1 9 9 5 ) 周泓等( 2 0 0 4 ) 等人总结前 人的研究成果,对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和特点做了初步的分析,认为内隐的社会 认知是过去经验和已有认知结果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结构,这一结构影响是在显 意识水平( 如内省状态) 上无从觉知,但又潜在地作用于个体对社会对象的反应 ( 如知觉、态度、判断、决策等) 。内隐社会认知中,认知者作出判断的过程都是 无意识自动进行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或行为受到某一过去经验的影 响。实际上,如果认知者认识到这一点或者知道自己的判断会受到某一经验的影 响,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内隐效果,有时甚至会反转( 钟毅平,1 9 9 6 ) 。内隐社会 认知具有间接性、积淀性、无意识性和启动性的特征( 刘玉新,张建卫,2 0 0 0 ) 。 1 2 2 2 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 ( 1 ) 判断潜伏期测量( j u d g e m e n tl a t e n c ym e a s u r e s ) 判断潜伏期测量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被试在完成判断任务反应时的被试内差异, 比较实验组与被试组之间的反应时水平的差异来考察内隐社会认知效应。 ( 2 ) 投射测验( p r o j e c t i v em e a u r e s ) 投射测验方法是主试向被试提供一些模糊、不确定的测验刺激,要求被试在宽 松的情境下,自由地做出某种反应,然后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结果推测判定的被 试心理特征的测验方法。通常使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 9 验、语句完成测验、绘画测验等。 ( 3 ) 情境测验( s i t u a t i o n a lt e s t s ) 情境测验是指实验者有目的的制造一种情境,观察被试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 反应。将情境测验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时,是通过选择或创设某个恰当的情 境,在这个情境中,被试可完全或很大程度上放弃对自己行为的某方面的意识监 控,从而让被试的相应社会认知特点在这种情境中自然而然表露出来。 ( 4 ) 偏好判断( p r e f e r e n c ej u d g e m e n t ) 偏好判断的方法是给被试提供一定的材料,让被试判断对该材料的好恶情况。 但隐匿于之后的实验真实目的则是通过被试所反映出的好恶情况来考察被试对特 定社会性信息的敏感状况。然后与外显测验作对比,从而揭示内隐社会认知的某 些特征。 ( 5 ) 阈下态度条件反射法( s u b l i m i n a la t t i t u d ec o n d i t i o n i n g ) 主试给被试迅速呈现一组含有某种情绪色彩的刺激物,然后再呈现一个清晰的 中性刺激物,目的在于测查被试是否对这一中性刺激作出了某种情绪性判断。由 于这种方法在呈现刺激时是非常快速的,这样就可使得刺激的作用强度保持在人 们的意识的阈限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意识的干扰。 除了上面所述及的测量外,联想法,任务分离范式,加工分离范式等研究方法 也广泛用来检测被试的内隐社会认知。 1 2 2 3 社会认知研究范畴 ( 1 ) 社会认知结构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心理是以一定的结构存贮于人的头脑中的,结构戍其 部分之间具有相互关系。有三种理论对社会认知信息的存在方式进行解释:( 1 ) 特征理论,认为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 的,当受到相关的刺激时,人就会这些特征及其合并的状况进行分析,再与长时 记忆中的特征及其联系进行比较,从而对某以社会心理现象做出反应。( 2 ) 原型 说,认为某一社会心理形成的认知可以看成是这一社会心理各种具体现象的概括 的表征,它是这一社会心理的基本特征。( 3 ) 样例理论,认为社会心理现象是以 具体的例子贮存于人的头脑中的,它们与外部的现琢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 样例与头脑中贮存的其他东西有一定的相互联系,当人受到相应的刺激时刺激 信息得到编码,就会激活相应的样例,从而对某种社会心理现象产生相应的反应。 1 0 ( 2 ) 社会认知过程研究 社会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一般涉及社会信息的辨别、归类、采择、判断、推 理等心理成分,即涉及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如人、人际关系、社会群体、 自我、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等的认知,以及对社会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恻的关 系的理解和推断。社会认知过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明确社会信息加工的各阶段, 即人面临刺激时经过几个加工阶段才能做出反应,以及各个阶段有哪些特点。 d o d g e 及其同事( 1 9 9 4 ) 提出的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信息加工模式较好体现了社会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