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晁冲之诗歌研究 摘要 在吕本中的江西宗派图中,晁冲之名列第十五,相对其他成员来 说,他的诗歌最为清挺,风格比较有特色。虽然自上个世纪8 0 年代起,晁 冲之逐渐被学者关注,学术界也相继出现了数篇专门研究晁冲之文学创作 的论著,但晁冲之的诗歌研究仍显得比较单薄,还有较大的开掘空间。只 有对江西诗派各成员的风格特点都有较全面的把握和清晰的认识,才能更 全面准确地理解江西诗派的整体风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晁冲之诗 歌研究对于江西诗派研究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前人所做的研究基础上,以宋代文化为背景,以江西诗派整体 的诗歌创作为参照,对晁冲之其人其诗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特别注重分析 晁冲之诗歌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和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以此加深对江西 诗派的总体认识。 全文包括以下部分:导论,介绍近年来关于江西诗派的具体诗人以及晁 冲之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要解决的问题;第一 章较为系统地梳理晁冲之的家世、生平与交游情况,为下文分析环境和经 历对晁冲之性情气质和诗歌风格的影响做好铺垫;第二章将晁冲之诗歌按 照内容划分为四大类来分别品析,以期能较好、较详实地阐释晁诗的艺术 风貌;第三章,对晁冲之擅用的四种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指出 晁冲之是如何承继与创新的;第四章,分析晁冲之诗歌“唐音”的由来, i 补充前人对晁冲之风格的阐述。结语,对本论文大意进行提炼,并指出晁冲 之属于江西诗派,却能超脱一家之藩篱,成为江西诗派的一曲别调异响, 最主要的是因为他在转益多师的后天学习中正确处理了学与变的关系,较 好地端平了承继与创新的天平。从晁冲之的诗歌创作中,我们看到了江西 诗派后期力求突破的努力。 关键词:晁冲之诗歌风格特征艺术特色 i i t h es t u d yo fc h a o c h o n g z h i sp o e m s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p i c t u r eo ft h ej i a n g x is c h o o lm a d eb yl vb e n z h o n g ,c h a oc h o n g z h i w a st h ef i f t e e n t h h i sp o e m sw e r eu n i q u er e l a t i v l y w h i l er e s e a r c ho fa c a d e m i a c o n c e n t r a t eo nc h a oc h o n g z h ih a se a r r i n gf r o m8 0 s ,t w e n t i e t hc e n t u r y , t h e s t u d yo fc h a oc h o n g z h ii s s t i l li n s u f f i c i e n ta n dn e e dt ob es u p p l e m e n t e d o n l y w ea c a u a i n t o u r s e l v e sw i t hi n d i v i d u a lm e n b e ro fj i a n g x is c h o o lc a nw e c o m m a n dt h ew h o l es c h o o l s t y l e t h e r e f o r e ,t h es t u d yo fc h a oc h o n g z h ii so n e o fi m p o a a n tp r o j e c t si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j i a n g x is c h o o lw h i c hc a nn o tb ei g n o r e d i nt h ec u l t u r eb a c k g r o u n do f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r e f e rt ot h e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 j i a n g x is c h o o la st h er e f e r e n c es y s t e m ,t h i st e x tc a r r i e so np r o f o u n da n a l y s i st o c h a oa n dh i sp o e m so nb a s eo fo t h e rr e s e a r c h e s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 h i sp o e m s i n n o v m i o na n ds t y l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t h e rm e m b e r s a r et h ef o c a lp o i n t s t e x t c o n c l u d e sf o u rc h a p t e r s i nt h ei n t r d u c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e sa n da c h i e c e m e n t so nt h e m e m b e r s o f j i a n g x is c h o o lw i l lb er e c o m m e n d e d a n ds t u d y m e t h o d sa n dg o a l s w i l lb ei n t r o d u c e d i nt h ef r s tc h a p t e r , t h ee x t r a c t i o n l i f ea n dc i r c l eo fc o m p a n y a b o u tc h a oc h o n g z h iw i l lb et i r e d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a n a l y s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o p o f h i sp o e m s s t y l ea n dh i sl i f ee s p e r i e n c e t h e n ,w ew i l la p p r e c i a t eh i ec o m p o s e s t y l eb yc l a s s i f y t i n gh i sp o e m si n t of o u rs o r t s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f i n a l l yi nt h e f o r t hc h a p t e r , t h et e x tw i l lt a l ka b o u tw h e r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a n g d y n a s t y i nh i sp o e m sc o m ef r o m t h eg e n e r a li d e aw i l lb es u m e du pi nt h ep e r o r a t i o n b yo v e r v i e w i n gt h et e x t ,w ec a nc o n c l u d et h et h e r ea r em a n yc a u s a t i o n sm a d e c h a oc h o n g z h i sp o e mg r a n da n dh e r o i ct h a ts i m i l a rt ot a n gd y n a s t y sp o e m 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r e a s o ni st h a th i ss t u d i e ds u b je c t i v l ya n dw i d l y , w h i c h d r i v e dh i mt r e a tw i t h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h i s i n v e n t i o na t t e s t st h a tp o e t si nj i a n g x is c h o o lg oi nf o rb r e a k t h r o u g hi nt hl a t t e r p h y l o g e n y k e yw o r d s :c h a o c h o n g z h i ;p o e m ;s t y l e ; a r t i s t r y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 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 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勺歹和y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年6 只l 【b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旧即时发布 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鼋私y 导师签名:际囟乃奔舌月心日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论 第一节晁冲之诗歌研究综述 从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江西诗派”研究作为宋诗研究的焦点,在学术界呈现出 越来越火热的趋势。在“江西诗派”研究领域用力较深、成就突出的有傅璇琮黄庭坚 与江西诗派卷、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和吕本中( 江西诗社宗派图 考辨、王琦 珍黄庭坚与江西诗派、龚鹏程江西诗社宗派研究、谢思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 孙鲲( 江西诗社宗派图) 写作年代献疑、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韦海英江西诗 社诸家考论等。其中,莫砺锋的江西诗派研究与龚鹏程的江西诗社宗派研究 较为全面系统地为江西诗派的整体研究构建了理论的基础和框架。而对宗派图里的 具体诗人,特别是中小诗人的论述则相对较少,他人的单篇论文涉及的也不多。这些年 来,学术界对于江西诗派具体诗人的研究虽然热闹,但也主要局限于对黄庭坚、陈师道、 吕本中等主要代表的研究,其他成员如李彭、谢逸、晁冲之等人,则少有人涉猎,这对 于如此一个影响深远的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来说,无疑是一大憾事。因此,江西诗派个 案研究的开掘空间依然很大。 较早、较完整地考述江西诗派诸位诗人生平的论著,当属清代张泰来编撰的江西 诗社宗派图录。现代傅璇琮黄庭峰与江西诗派卷较完整地收集了自宋到清诸家学 者、诗人关于黄庭坚以及其他诗派成员的评论。而后,又有莫励锋江西诗派研究、 韦海英江西诗派诸家考论和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等论著对江西诗派的诸位成员 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学术界对该诗派具体诗人的研究成 果主要包括:一,对诗派成员生平进行研究,包括编制某成员的综合年表并补做或修订 诗人的年谱;二,对诗派成员的作品进行整理,包括校勘、注释和辑佚;三,汇编关于 某成员的研究资料;四,对具体成员的创作风格进行论述。 作为江西诗派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位诗人,晁冲之从上个世纪8 0 年代起逐渐为学术 界所关注,刘乃昌的略论晃冲之及其诗词将晁冲之的诗词创作与他的人生经历相互 对应来进行阐述,始开晁冲之作品专门研究之风,但在当时,其他学者对晁冲之的关注 热情依然不高。直到这个世纪初,学术界陆续出现了8 篇专门研究晁冲之诗词的单篇论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文,张剑博士论晁冲之的诗歌、陶文鹏论晁冲之诗歌将晁冲之研究引入风格辨 析的讨论热潮中;2 0 0 6 年后,李朝军作“别是一家 的晁冲之词,刘京臣亦以晁冲 之诗歌“豪敛兼擅 论更深入和详细地补充了对晁冲之诗词风格的论述,晁冲之研究 开始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整体把握走向具体而微。 纵观时彦论述成果,对晁冲之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生平考述、作品考证 长期以来,晁冲之生平不彰,相关记载又多有龃龉,给研究造成极大不便。张鸣先 生选注宋诗卷将晁冲之生年拟为1 0 7 2 年;2 0 0 4 年张剑博士作晁冲之年谱,从晁 冲之诗作入手,并结合历史文献和时人相关诗话、笔记对其生平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认为晁冲之生于1 0 7 3 年,卒于1 1 2 6 年,理顺了晁冲之一生的大致行迹和一部分诗歌的 创作时间、创作背景,使其诗歌创作能以较完整的面目展示于人:另外,关于籍贯,以 往许多学者笼统地将晁氏三眷都作居于钜野,刘焕阳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 张剑晁说之年谱对此进行辩误,考证晁冲之为开封人,伍晓蔓等均从其说。此外, 晁氏一门人才既盛,作品亦多,后人对其家族成员常生淆乱,对晁氏作品也出现张冠李 戴的现象,如晁说之与晁冲之的诗作就常被混淆。对此,李朝军的宋代晁氏文人作品 混淆辨正从诗集的前后对应关系、诗作创作背景、诗人个性特征和创作风格等方面考 究,判定晁冲之诗歌窜入晁说之文集共计五题六首,论证颇为详实,可作为参考。 二、艺术风格论 艺术风格的探索是研究晁冲之诗词的最热点。刘乃昌略论晃冲之及其诗词将晁 冲之诗词的风格概括为“清新”、“沉阔宽余 。刘焕阳主要从晁冲之的师承关系入手考 察其诗歌风貌,认为冲之身为江西派诗人,能超越黄庭坚、陈师道,取法杜甫而形成自 己的特色,在创作中能转益多师,除学习杜、黄、陈外,又能汲取韩愈创作手法入诗, 打破常规,求奇求新。陶文鹏认为“其诗有高远理想,宏大气势、大胆幻想和瑰玮语言, 富于浪漫情调与风格 ,“以少年精神和豪侠气概为北宋诗坛注入了活力。 张剑博士还 分析诗人的精神气质,以诗歌辞语研究入手,从“曲折飞腾的想象 、“豪迈为主的风格”、 “顿挫的手法 三个方面概括了晁冲之诗歌的总体特色,并指出晁冲之的豪迈洒脱与沉 郁顿挫都不似宋调而近唐音,是江西诗派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其他学者,也对晁冲之诗 词艺术风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称其“清壮 、“沉阔 ( 伍晓蔓语) ,或日“韶秀清妍 ( 何所新语) 。 陶文鹏论晁冲之诗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1 期,第4 1 页。 2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总而言之,近年来学术界在晁冲之研究方面已取得相当可喜的成果。但是,对晁冲 之其人其诗的研究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晁冲之是否考中进士、是否做过官,学 术界仍存在较大争议;对于晁冲之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尚可继续深入 讨论;对晁冲之诗歌的艺术手法、其诗歌创作的创新之处,以及晁冲之在江西诗派的地 位和影响等,前人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仍可继续做些发幽探微的工作。 第二节本文研究方法及目的 在吕本中的江西宗派图中,晁冲之名列第十五,相对其他成员来说,他的诗歌 最为清挺,风格比较有特色,这是众学者一致公认的。龚鹏程在江西诗社宗派研究 中认为,江西2 5 个诗人各有各的特点,可为二十五派。只有对江西诗派各成员的风格 特点都有较全面的把握和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江西诗派的整体风貌,因 此,晁冲之诗歌研究对于江西诗派研究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研究晁冲之不得不首先关注学术界对整个晁氏家族的研究。晁氏家族是北宋赫赫有 名的文学甲族,但自绍圣党祸起,与旧党人物亲善的晁氏家族日渐式微,晁冲之亲见了 党争的残酷与惨烈,又亲历了家族由盛转衰的全部过程,这对他青年归隐、晚年殉国的 人生历程以及诗歌的感情基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家族的环境背景对晁冲之的性 情人生的影响已有不少学者论及,如李朝军的博士毕业论文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 ( 2 0 0 5 年) 、滕春红的博士毕业论文北宋晁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2 0 0 7 年) 以及刘 京臣的硕士毕业论文宋代晁氏家族诗歌研究( 2 0 0 7 年) 等,大多学者认为晁冲之个 性豪迈狷介,任心独往,超然于名利之外,但据笔者所察,经历了北宋复杂的政局震荡 而导致家族沦坠的剧痛后,晁冲之的个性特征绝非“豪迈洒脱”、“超然物外 那么简单, 他隐于山林,却时常心念故园,盼望能重振家风,他的入世之心只是在混沌的时局中暂 时雪藏起来,而面对北宋末期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又如炙热的火焰般爆发出来,这些 都源于北宋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晁氏家族特有的文化环境。因此,本文研究晁冲之的诗歌, 将尽力摆脱以个人为中心的视野狭窄之弊,努力把对宋代整个社会时代背景和晁氏家族 环境的考察为依据,同时分析晁氏家族传统对晁冲之创作心理和诗歌风貌的影响,避免 诗人个性及创作风格简单化和脸谱化的弊端。 其次,关于晁冲之的生平与交游。张剑编撰了晁冲之年谱,为了解晁冲之的生 3 平履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笔者将以此为依据对晁冲之的人生经历稍加介绍,并根据相 关的文献资料对其生平中一些悬而未决的疑点( 如晁冲之是否中过进士) 提出自己的见 解。至于晁冲之的交游情况,则未见有学者做过专门的考述,本文将对晁冲之主要的交 游情况做一初步的的梳理,并注意从晁冲之的交游情况上考察晁冲之的诗歌创作。 再次,前人对晁冲之诗歌的艺术手法的研究比较零散,本文将从“以文为诗 、“以 俗为雅 、“以故为新 、“以禅论诗 四个角度出发,分析晁冲之是如何拿捏江西诗派关 于“承继”与“创新 的理论的:并指出,晁冲之立足学习而又自成一家的创作实践, 可以视为江西诗派以“活法 矫正诗坛弊端的尝试,他的诗歌在江西诗派发展史上应当 享有一定的地位。 最后,是关于晁冲之诗歌的风格特征的论述。诸家所言晁冲之诗歌“风格特异,有 别于江西诸人,”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呢? 这应该值得我们深刻思考。面对横亘在前的唐 诗高峰,宋人在诗歌创作上要取得成就,不只在于继承传统诗歌的华英,尤其要开拓宋 诗一代之特色。黄庭坚说,“随人作技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 十四) 江西诗派重学古传承,亦重创新丌拓,晁冲之便是践行“自成一家的典型代 表。陶文鹏论晁冲之诗歌称:“其诗兼具唐音与宋调,五七言古体近体俱工,其诗 风与江西派求生新瘦硬冷涩奇拗的好尚不尽相同,堪称北宋后期一位独具艺术个性特色 的杰出诗人。 并从晁冲之的七古诗的研究角度出发,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他的唐音特色 的具体体现,但对其盛唐风骨从何而来、其诗的浪漫情调具体表现如何,学者们均没有 作深入的论述。在对晁冲之诗歌细致研读后,笔者认为晁冲之诗歌中的盛唐风骨来自两 个方面,一是个人先天的精神气质,二是源于他对李白等唐人诗歌的模仿,习得唐诗的 宏浩之气。本文将从晁冲之的生活阅历和具体诗歌创作的分析角度出发,揭示晁冲之诗 “唐音 风格形成的具体原因,以充实前人对晁冲之风格特征的论述。 本课题研究将涉及大量的文献典籍及众多的学科门类,包括文献学、文化学、文学、 美学、历史学、接受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因此,该研究须建立在较充分把握当时宋代 社会历史、文学文化思潮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江西诗派的相关文献以及晁冲之 与其家族的相关研究资料,采取文献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纵向考察和横向考察相结 合、点面结合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演绎法进行分析,力求该篇研究论文具 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平。 陶文鹏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1 期,第3 7 4 5 页。 4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晁冲之诗歌研究 第一章晁冲之的家族与身世 晁冲之( 1 0 7 3 - 1 1 2 6 ) ,字用道,又改字叔用,出生于北宋的文学甲族晁氏昭德坊。 晁家渊源深远,宋初晁迥以白衣晋身,历任真宗、仁宗朝,官至礼部尚书,又为太子少 傅,谥号“文元 ;晁迥之子晁宗悫亦承其父衣钵身居要职,官拜祠部员外郎、知制诰 和右谏议大夫,谥“文庄 。而后晁氏屡屡有族人声名响彻中原,光是之字辈兄弟中就 出现了晁说之、晁补之等足以影响一代文坛的著名文学家,“故其子孙焊掌励志,错综 而藻绘之,皆以文学显明当世。 晁冲之自幼在京师昭德坊成长,受到父兄家学的熏陶, 曾与兄长晁载之拜陈师道学诗,又与吕本中、王直方、江端本等江西诗人深交,诗文创 作亦间接地受到黄庭坚诗学思想的浸淫,故吕本中在作江西宗派图时将他列入其中, 排行第十五。虽然家族显赫,但晁冲之生性疏放磊落,自绍圣党祸起就遁入山林不复出, 不以政绩夸耀于后世,但穿越历史的尘埃,其诗作的艺术价值仍能为后人所注目。 晁冲之平生“多所论著 圆,但大半在靖康之难中散佚。绍兴初年,其子晁公武整 理先父书稿,辑得二百余篇诗作,编成三卷,名晁具茨集,请培陵太守孙仁宅刻于 忠州酆都观,由晁冲之生前同门好友喻汝励作序。此三卷本早已失传,现存版本主要有: 明翻宋刊本一卷本传世,现存海山仙馆丛书本晁具茨先生诗集,共收录1 6 7 首; 明人注、清人补注的笺注十五卷本,其后有无名氏跋日:“先生生于南北治乱之交,而 群从复罹离元祜党祸,故其发于诗歌者,类多忧谗畏讥,以至疾革时,取其所著书聚而 焚之,日:不足以成吾名。呜呼! 岂真谓不足以成名哉? 客至勿多语,欲吐且复吞。 送王敦素云尔,此先生之微旨也,此先生之诗之所以可传,传而不贵多也。 此外, 晁冲之还是著名的词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与马端临文献通考均著录有晁 叔用词一卷,可惜其集已散佚不传,赵万里仅辑得1 6 首,今有校勘宋金元人词 本晁叔用词一卷,全宋词据此收入。 喻汝励晁具茨先生诗集序,晁具茨先生诗集卷首,网库全书奉。 同上。 5 广西大孽蠕炙士学位论文 第一节晁氏家族家风与文学创作 晁氏家族是北宋有名的望族,关于晁氏先祖渊源,主要有两种说法,郑樵通志 卷二十八氏族略云:“晁氏。亦作朝,亦作鼍,姬姓,周景王子王子朝之后。朝亦 作晁。一云卫大夫史晁之后。汉有御史大夫晁错。 汉末,晁氏因战乱迁居辽东,北魏 时候有晁晖为济州太守,其子孙遂居济州。晁氏一族在宋代的显达,应始于宋初晁迥、 晁宗悫父子以进士登朝举家。故后世子孙亦常以“文元 、“昭德”之盛为荣:“我家得 姓自卫史,文王之昭钟厥美忠实文华入本朝,三祖百孙同一体。 “文元公起家仁 义忠信,乐善不倦,盖具于天爵。” 宋初,晁氏家族迁徙彭门,后族里分为晁迥中眷、 晁迪东眷、晁遘西眷三支。晁迥身居朝廷要职,受赐京师昭德坊,从此宋代几乎所有著 名晁姓人士都出自昭德晁氏一族,故时人称“天下无他晁 。 晁氏家族人才辈出,声赫中原,族旱多人入朝为馆职,地位清要。晁迥、晁宗悫父 子相继掌诰命,晁端彦为秘书监,晁补之任秘书丞,家族兴旺,可见一端。但让晁氏家 族最引以为豪的并非历代显宦,而是文才传家。晁说之崇福集序自言:“曾内翰子 开为说之言,异时大夫学士以西京石氏比晁氏,今晁氏乃以文华称,何也? 说之退而伏 念,我家之前,文有作也。得时,其在廊庙、在北门、在西掖、在东观,国人誉之,是 为国中之士。在此,晁说之以西汉石奋家族与自家相比较,表达了晁氏一族作为文化 名门世家的自豪感。晁氏子孙亦常以文学勉励家族子弟,壮大家声,先后出现了文元公 晁迥、文庄公晁宗悫,大晟词人晁端礼,苏门子弟晁补之,宋代名士晁说之,江两诗派 晁冲之,著名目录学家晁公武等文名显赫的人才;族人几乎人人有集,自宋太傅文元公 之后,晁氏文人或科第,或宦业,或经术,或文苑,制诰表颂诗赋词歌,书脉绵绵,不 下数千卷,影响较大的有晁迥道院别集、法藏碎金录,晁补之的鸡肋集,晁说 之晁氏景迂集,晁公武郡斋先生读书志等,故喻汝励在晁具茨先生诗集序 称:“宋兴五十载,至咸平、景德中,儒学文章之盛,不归之平棘宋氏,则属之澶渊晁 氏。”司马光送晁秘丞( 端彦) 通判雄州亦称赞:“群孙满丹穴,嘉瑞尽长离。勿叹 毛羽短,已惊文采奇。 可惜,晁氏家族的著述因党祸焚毁和战火牵连等外力因素,大 本节参考了何新所的昭德晁氏家族研究,上海古籍:| :版社,2 0 0 0 年版。 晁说之积善常诗,嵩山文集卷五,p 1 1 部从刊续编奉。 晁补之积善章记,鸡肋集卷三十,四部从刊初编奉。 晁说之崇祸集序,嵩山文集卷十七,两部从刊续编本。 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十一,四部从刊初编本。 6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多失传散佚,传至当今已寥寥可数。 晁氏家族文华享誉中原,也与其独特的家学家风不无联系。其中,以辞学作为其家 族的一个重要传统,是晁氏家族获得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原因。历来族人重视子弟四六 文训练和文章学识修养,靠考科举培养廊庙之才和壮大家声。据粗略统计,从晁迥起始 六世,晁氏家族进士及第者多达三十余人,中举者亦不计其数,尤其是端字辈和之字辈 两代,几乎达到晁氏一族门楣光大的巅峰。在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子弟群从常常在一起 接受教育,共同学习切磋,互相指导提高,如晁补之就与叔父晁端中“少长同砚席”, 一同赴考,晁冲之亦曾跟随兄长晁载之拜陈师道学诗,研讨作诗之法。而且家族典藏书 籍蔚为大观,多达两万多卷,堪称宋代中原文献之家,又为晁氏子弟的学习教育提供了 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形成晁家注重学识修养和鼓励仕进的家学家风。 宋学发展的方向是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学术取向。晁氏家族以科举发家,在对待出 入世问题上服膺儒学,但在日常的修身处世上则深受佛道精深高妙的义理的影响。文元 公晁迥对道家的养生术和释家禅定有着较深的践履,相传他授术于刘海禅,对道教内丹 术深有造诣,在生活上乐易简朴,注重养身养性,常通过研究发掘佛与道的精髓命理 与儒家思想相贯穿,进而改造创化儒家学说。宋史晁迥传日:“迥善吐纳养生之术, 通释老书,以经传傅致,为一家之说。 他所编法藏碎金录在当时广为流传,深为 宋代士大夫喜爱。晁迥服膺儒教,修道教以养生,学佛以定性,自成一套“文元心法 , 对晁家后代影响很深,以至晁氏多人均性耽佛悦,喜与僧人道士交往,在释老之学上涉 足较深。晁补之信奉佛教,晚年常常讽诵佛经,著有东皋子宴坐内诵文、佛鉴大师 语录序等有关佛学的作品;晁说之精通于易,晚年日诵法华经,还自称天台教 僧,自号老法华;晁公武少时就博览群书,出入百氏,喜释老恢诡之学,在郡斋读书 志里有多处条目直陈他对佛教的学习心得。喜佛乐道的家学传统,在晁氏族人受到党 祸打击后作为一种调适生命的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艺术 创作。 第二节晁冲之生平简述 晁冲之在家族中排行第二十六,以文庄公为曾大父,文元公为高祖,但父亲是谁难 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4 9 1 页。 7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以考证,晁氏宗谱也说不知所出。生有子六人,其中晁公武、晁公迥均以文博知名 于南宋。作为中眷晁迥的直系五世孙,晁冲之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即使在人 才济济的之字辈中,晁冲之同样熠熠生辉,被誉为“宗族中最才华 。但由于晁冲之一 生里的大多数时日都是隐于具茨山下,悠游于山野河川中,所以史乘少有相关的生平记 载。最早和较为详尽的应是喻汝砺为晁具茨先生诗集所作的序: 予昔游都城,与晁用道为同门生。后三十六年,识其子公武于涪陵,又二 年,见之于武信。爱其辨博英峙,辞藻蔼如也,因与之善。初不知其为用道子 也。一日,来谒日:“先公平生多所论著,自丙午之乱,埃灭散亡。今所存者特 歌诗二百许篇。涪陵太守孙仁宅既为镄诸忠州酆都观,窗然林水之间矣,敢匀 先生一言以发之。”予亟闻其语,谢日:“愿闻先君之所以含咏而独游者。 公武 于是出其家谱牒,乃知其先君名冲之,字叔用,世所谓具茨先生者也。予于是 耸然日:“是必吾用道也耶? 第今字叔用,为小异耳。”已而追怀平昔周旋之旧, 盖自京师之别,绝不相闻,今乃幸与其子游,又获观其所论著,为之感慨者久 之。嗟乎! 予安得不为吾用道一言哉! 方绍圣之初,天下伟异豪爽绝特之士, 离谗放逐,晁氏群从,多在党中。叔用于是飘然遗形,逝而去之,宅幽阜,荫 茂林,栖于具茨之下,世之网罗,不得而婴也。暨朝廷诸公谋欲起之,乃复任 心独往,高挹而不顾,世之荣利,不得而羁也。至于疾革,乃取平生所著书聚 而焚之日:“是不足以成吾名”,世之言语文章,不得而污也。 喻汝砺与晁冲之在京师曾有交游,又与其子晁公武亲善,因此这条记载较为可信。 由于家资殷实,晁冲之青年时期曾有过一段裘马轻狂的风流生活,宋代张邦基墨庄漫 录卷八记载:“政和间,汴都平康之盛,而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晁冲之叔 用每会饮,多召侑席。 吴之振所记更为详细:“晁冲之少年豪华自放,挟轻肥 游帝京,狎官妓李师师,缠头以千万,酒船歌板,宾从杂沓,声艳一时。 固晁冲之也 曾写诗追忆过这段生活: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九,景印文渊阁四库伞书本。 喻汝励晁具茨先生诗集序,雅具茨先生诗集卷首,p l j 库伞书本。 张邦桀撰、孔繁礼点校墨庄漫录,中华书局2 0 0 2 年版,第2 2 2 页。 吴之振宋诗钞具茨集钞序,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1 0 5 2 页。 8 广西大掌硕士掣研盘论文 见冲之诗歌研究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追小小家。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都 下追感往昔因成其一) 乙在长安最少年,酒酣到处一欣然。猎回汉苑秋高夜,饮罢秦台雪作天。 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荔过楼前。如今白发山城里,宴坐观空习断缘。( 次 二十一兄韵) 前一首诗追忆少年时候的快意生活在秋高气爽时狩猎归来,携妓纵酒,观舞赏 歌,塑造了一个放浪形骸的风流少年的形象,作者洒脱不羁的性情跃然纸上。后一首诗 “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荔过楼前 二句比较有名,“伊优”是小孩呀呀学语之声, 指阿谀谄媚的小人,表示作者不愿学谄媚小人追陪殿下迎合权贵:“于荔的典故出自 司马光资治通鉴:“鲁山令元德秀惟遣乐工数人,连袂歌于蔫。上日:l 怀州 之人,其涂炭乎! 立以刺史为散官。德秀性介洁质朴,士大夫皆服其高。诗人借这 个典故表明自己欲学元德秀的介洁质朴的志向。尾联情感急转直下,时过境迁,自己只 能“宴坐习禅,遗世息心,高昂的情感基调在酣畅的奔腾中突然顿挫地收束,强烈的 对比反差凸显出作者对习禅的无奈和面对蹉跎岁月的深沉感悟。这两首诗追昔抚今,寄 托遥深,跳跃幅度极大,擅用强烈的对比反差和欲抑先扬的手法以形成顿挫多变的效果, 前半段青春焕发,浪漫昂扬,曲终却换奏低调,深沉收束全篇。 作为研究晁冲之的重要资料,喻汝砺的序述说了晁冲之主要的生平事迹,指出晁冲 之因避党祸隐于具茨山下,平生许多论著或焚烧殆尽,或毁于战乱。但仅此只言片语, 也造成了一些重要信息的模糊。比如学术界对晁冲之是否考中进士及第一直争论不下, 吴之振宋诗钞具茨集钞序说“晁冲之a oo io0 举进士,与陵阳喻汝砺为同门生。 何 新所也认为晁冲之在崇宁五年( 11 0 6 年) 中进士,与喻汝砺为同年。但在序中喻汝励 称晁冲之“含咏而独游 、“窗然林水之间”,朝廷诸公想起用他,“高挹而不顾”, 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清代厉鹗的宋诗纪事办云晁冲之在群从中“独不第 。 对此,张剑考证晁冲之召饮李师师当在政和年间,认为吴之振的记载在时间上有误,应 司马光资治通搭,卷二二百一十p 1 1 ,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5 6 年版,第6 8 1 0 页。 何新所昭德晁氏家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5 3 页。 9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以宋人记载较为可靠。笔者认为,吴之振距离宋代毕竟年代久远,很有可能受喻汝砺 序中所言“与晁用道为同门生”的影响。其实,“同门生 与“同门 同义,指的是同 师受业者,犹今言“同学”,与“同年 并不是一码事。东观汉纪王丹传、后 汉纪桓荣传均有“同门生”的说法,东汉时尚无科举制度,“同门生 显然指的不 是同年考中科举的人。根据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八记载,喻汝砺于崇宁二年游都 城,恰值晁冲之在京师,时间直至大观元年。这期间,陈师道曾过访京师,指导晁载之、 晁冲之诗艺,喻汝砺称其与晁冲之为“同门生 ,很可能指的是同向陈师道学诗,而非 同年科考中举。且晁冲之在崇宁五年冬末还于次韵集津兄会群从王敦素宿王立之园明 日西征马上寄示诸人一诗中感叹“惜哉桃李姿,见笑葵与藿 的失意,全然没有所谓 的中举后的欣喜。何新所认为晁冲之“与喻汝砺为同年 ,是将“同门生”和“同年 混为一谈,不可遽信。 晁冲之青年时代的风流得意并没有持续很久。绍圣元年( 1 0 9 4 年) ,章悖为相,指 斥司马光等元祜旧党为奸臣,一律贬逐出朝,素来与旧党亲善的晁氏家族受到牵连,开 始走下坡路。为了远离党争和灾祸,晁冲之“于是飘然遗形,逝而去之,”栖居在新郑 之西的具茨山下( 即大隗山) ,世称具茨先生。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晁冲之不涉政事, 游于龙兴、鲁山一带,作有龙兴道中、题鲁山温泉和同鲁山韩丞观女灵庙前 险石等诗。元符三年,哲宗驾崩,向太后听政,许多旧党人士被召还京,晁冲之再次 回到京城。原本期冀能有所作为,但好景不长,建中靖国时蔡京擅权,新一轮党争接踵 而来,变本加厉,有愈演愈烈之势,两派轮番执政,政策变换不定,一些小人左右钻营, 投机倒把,党争从先前的君子之争变成小人争利,晁补之宦海沉浮不定,晁说之也因元 符末上书被落邪等,晁氏家族愈加衰微,族人大多安于外官,无通显者。面对变化无常 的政局,晁冲之越来越失望,渐渐断绝了功名仕宦之心。之后数十年的人生岁月里,他 又开始了放浪山林和酬唱宴游的生活,与家族群从及吕本中、江端友、江端本、王立之 等亲朋交游唱和。但他的放浪行迹在短暂的欢乐中夹杂着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的痛苦, 是一种清醒而无奈的放纵,是对世态艰难、家声沦坠悲哀地宣泄,这种痛苦复杂的情感 在其诗作中比比皆是: 掩卷忽不乐,扪心空浩叹。家声畏沦坠,世态属艰难。月倒迎门屐,风弹 挂壁冠。萧然对孤竹,一笑共衰残。( 和四兄闲居感叹有作) 张剑论晁冲之的诗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6 期,第2 5 页。 1 0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铭譬走 秋风吹畦蔬,农事亦已阑。黄黄杞下菊,佳色尸冢间。我生复何如,憔悴 尝照颜。清晨戴星出,薄莫及日还。肮脏二十载,老发羞儒冠。天未有佳人, 秀擢如芝兰。怃然念夙昔,风流得余欢。缅想蒲柳姿,与君同岁寒。一别事瓦 裂,令人气如山。 清秋九日至,晚菊两三开。愁把他乡酒,思等故国台。赐怀朝士宠,诗想 从臣才。向晚能无汨,飘飘雁影来。( 次二十一兄九日韵) 政和四年冬,京师昭德坊发生火灾,家产遭受极大损失,两万多卷藏书也未能幸免 于难。次年秋,晁氏不少族人f 居新郑东里,晁冲之一家也搬迁到那里,往西便是具茨 山。身为异乡为异客的漂泊感和新居破败萧煞的环境让晁冲之好生感伤,这期问作了初 来东旱、至东罩次前韵、次韵江子我见寄等诗: 乘流从此去,河汉失清都。送骑沙边散,征帆雨外孤。挟雌栖陇雉,生子 哺巢鸟。宇宙将焉往,漂漂尽畏途。( 初来东里) 茂陵家四壁,不比在成都。老矣招魂苦,伤哉问影孤。市中宁有虎,屋上 岂有鸟。四海皆行路,吾何必此途。( 至东里次前韵) 尽室飘零去上都,试于溱洧卜幽居。不从刺史求彭泽,敢向君王祈镜湖。平生 甚豪近潦倒,少年最乐晚崎岖。故人鼎贵甘相绝,别后君需寄一书。( 次韵江子我 见寄) 晁冲之“我生不出长安城,四十二年尘漉耳( 谢沈次律水枕) ,这次不得己 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园。此时的他已过了摩云高歌的青春时代,正值不惑之年, 经历了家族由盛转衰的变化,心里装着太多的重振家风的压力感、责任感和时过境迁的 悲怆感,对异乡感到十分不适。这段时间里,晁冲之与吕本中的书信往来并没有断绝, 政和七年,叶梦得移知颖昌,在许昌西湖与苏过等诗友结社唱答,晁冲之在新郑也遥应 唱和,有和叶甥少蕴内翰重开西湖见寄二首、次韵再答少蕴知府甥和四兄以道长 句并见寄二首、复合少蕴内翰甥兼谢伯蕴通判兄再赠、再次韵、次四兄以 道韵答许下诸公、和寄叶甥少蕴内翰见招等诗。政和八年,晁冲之到泰州海陵拜 访吕本中,并在次年上元节与他一起过节,吕有诗己亥上元数同晁季一叔用清坐不出 为证。之后,晁冲之辗转到徐州访亲,作有再至徐州示诸弟一诗,直到宣和年间, 才回到新郑东里。 关于晁冲之是否入过大晟府,古今学术界也存在许多争议。认为晁冲之曾经供职大 晟府的有宋代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和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均称晁冲之曾于政和 年间作汉宫春梅词献蔡攸,即除大晟府丞。然而,汉宫春梅的作者是谁本 身就有很大的争议,曾憷乐府雅词、王清明玉照新志都认为系北宋李邴之作, 伍晓蔓根据陆游的家世旧闻中关于晁冲之曾指斥蔡京“败坏天下至此”的记载,认 为晁冲之性情耿介,人格高洁,说他拜谒蔡京以求显贵与其一贯品行有所抵龉,并认为 入府者可能是大晟词人晁端礼,有明文查证的晁氏入府者惟此一人而已。此说甚确。另 外,以张剑所编年谱为基础考察,从晁冲之的行迹上看,说他于政和年间入职大晟府在 时间上亦有不符。政和四年,晁氏昭德坊发生大火,家产遭到极大损失,有晁说之刘 氏藏书记“乃去年冬( 政和四年) ,火以造谴”为证。此后,晁冲之从京师迁居 溱洧附近的新郑,彻底告别故园,时间是政和五年,并作有诗歌留别江子之: “尽 室飘零去上都,试于溱洧卜幽居。不从刺史求彭泽,敢向君王祈镜湖。平生甚豪近潦倒, 少年最乐晚崎岖。故人鼎贵甘相绝,别后君需寄一书。如果政和间晁冲之真的供职大 晟府,应该不会自称“近潦倒”。 张剑在晁冲之年谱里推测晁冲之曾萌补为承务郎,晚年做过一任县令,并援引 了晁公遍悯孤赋旱他对父亲的一段评述: 皇考生而謇直兮,杂若芳以为佩。中既有此修能兮,罹氛浊而不得试。服 铜墨于岩邑兮,迫湾渎而缭戾。鸱枭迭翔千仞兮,鸾畏吓而增逝。甑窒荐于清 府兮,倭傀纷其径侍。惟谣诼之炻美兮,君犹天其何怼。犬戎忽其吠尧兮,肆 犄啮犹未果。进铅刀以御冲兮,众固知其不可。女委婉娈而来告兮,圣乱邦而 不居。昔子弃而今辞兮,揆厥礼而弗渝。皇考申之怫郁兮,曰食焉其可舍。倚 东藩以出奔兮,日重趼而百舍。奋大义以委命兮,元戎感而就驾。前茅蹶于宁 陵兮,胡天命之不假。独立而弥厉兮,遂结缨于此野。 晁公邂颇为自豪地赞誉了父亲狷介梗慨的品行操守,称其含芳咀华却屈居下僚,在 张剑晁冲之年谱,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5 期。 1 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险要的城邑“服铜墨 。“铜墨”,借指县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 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 印黑绶。 宣和七年( 11 2 5 年) ,金兵北下发难,在国难当头之时,晁冲之不忍离去, “进铅刀以御冲,”奋然赴敌,最后战死沙场,卒年五十四岁。晁冲之赴国难一事在喻 汝励作的序和后世一些笔记杂谈中均有记述,但担任县令的时间和地点难以确证,孰是 孰非,尚待日后大方之家进一步探究。 晚年晁冲之曾在病重之时取其书稿俱焚之,称“此物不足以成吾名 ,并最终身赴 大义,为国捐躯,为默默无闻的平淡一生画上一个道劲的感叹号。为了远避党祸,晁冲 之“宅幽阜,荫茂林,在人生的大半时日罩优游卒岁,过着与亲朋唱和邀游的生活。 中国文化中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即使不以政绩 流芳百世,但凭诗文“立言也可不朽,但这似乎还远不能满足晁冲之经世致用的人生 价值追求,从他诗歌里时时流露出来的期冀仕进和获取功名的思想来看,晁冲之的骨子 里颇有盛唐时代投笔从戎、金戈铁马的浪漫的“立功”精神和从政热情,因此其诗中多 处体现出豪壮清挺的盛唐气象,这使得晁冲之在当时江西诗坛诸多二流作家中能够傲然 独立。 第三节晁冲之的交游 晁冲之一生大部分时间隐于具茨山,交游不算广泛,除了族人外,主要限于与江西 诗派诗人和僧人、道士交游。单纯的人际环境形成了晁冲之较为质朴的性情,而亲朋之 间的诗艺切磋和交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文学创作风貌,其中交往较多、影响较 大的有陈师道、吕本中、江家兄弟、王直方、叶梦得等。在讨论晁冲之诗歌艺术之前, 有必要对其交游情况作一番梳理。 陈师道( 1 0 5 3 - - - 1 1 0 2 ) ,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深受黄庭坚诗风的影响,推 崇“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江西诗派将他列为“三宗之 一。晁冲之与江西诗派发生关系最为直接的牵线人便是陈师道。绍圣元年,晁冲之与其 兄晁载之拜陈师道学作诗,建中靖国年间,陈师道过访京城,再次指导晁冲之兄弟诗艺, 看到冲之进步神速,深为欣赏。晁冲之亦十分敬重陈师道,常以后山门人自任。陈师道 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江苏人民f i j 版社,1 9 8 1 年版,第3 1 1 页。 1 3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辞世后,晁冲之为陈师道收集整理遗稿,两次路过徐州时,都会特地前往为恩师扫墓, 诗日:“锁门脱落封将尽,题壁污漫字不分。我亦尝参诸弟子,往来徒步拜公墓。 ( 过 陈无已墓) “以我怀公意,知公待我情。五年三过客,九岁一门生。近访遗文录,重经 故里行。寄书无郑尹,谁为葬彭城。 ( 过陈无已墓) 陈师道指导晁冲之诗艺,对晁冲 之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次四兄雪夜韵: 夏虫不知冰,越犬不识雪。我独冰雪间,肘见冠缨绝。青灯挂常檠,文字 夜涉猎。问米米已无,问酒酒已竭。当时陶渊明,同日无此阙。置书忽不乐, 面壁卧呕噎。虫犬两不如,悲歌聊一发。 又如重过鸿仪寺: 秋色遽如许,寒花奈若何。客行伤老大,野次记经过。废圃犹残菊,枯池 但折荷。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 其诗明显带有陈师道沉浑质洁、拙质老朴的风格。当然,晁冲之虽然师从陈师道, 却并没有局限于一家之藩篱,吕本中紫微诗话评日:“众人方学山谷诗时,晁叔用 冲之独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产抵押延期还款合同3篇
- 马鞍山市铁塔维护合同4篇
- 新解读《GB-T 30985-2014光纤制造用石英玻璃把持棒》
- 建渣运输合同范本
- 食堂雇佣员工合同范本
- 出售农村车库合同范本
- f封窗合同范本
- 福特金融租赁合同范本
- 红酒劳动合同范本
- 电力塔征地合同范本
- 铁路专项病害课件
- 开学安全教育课件
- 桥梁养护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日本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大学生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山西阳泉平定县从社区专职网格员中选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昭通昭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高一数学暑假检测卷(学生版)-2025年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讲练 (人教A版)
-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