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芦&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凌叔华是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她以作家和画家双重身份,把中国的传 统文化和西方的现代文化完美融合,以她独有的观察角度和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奠定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从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和 文化的研究的角度,探索凌叔华小说的文化价值,展现凌叔华中西文化交融的创作风格。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探寻凌叔华笔下人物形象的文化价值。其笔下人物主要分三 个部分,一是宗法文化熏陶下的闺秀芳影,凌叔华通过对受宗法文化影响下的1 日时女性 悲惨命运的描写,揭露了“男权 社会女性的附庸地位,表达了凌叔华对旧女性的同情; 二是西方文化浸染下的觉醒女性,通过对这些受西方现代文明影响的新女性生活状态的 描写,展现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但是也写出了女性要真正解放的路还很长痛失以及 对西方现代文明中丑陋面的审视。三是道家文化表现中的童真童趣。凌叔华通过对儿童 天真、纯朴、善良的塑造,表达了对道家文化中“真善美”的追求。 第二章叩问了凌叔华笔下人物“存在”的意义。一是追问人究竟该怎样存在,通过 对西方存在主义的认识,揭示了在宗法文化下女性的“奴性”地位。二是展现女性在“谋 爱 与“谋生”之间的悲惨命运。三是不能按自己意愿的“存在 等同“不存在 。通 过前面两部分对女性“奴性及以家庭为中心,完全迷失自我的悲凉叙述,转而提出人 的价值应如儿童世界,纯美、自然、真实,活出自我。 第三章从审美的角度,寻找凌叔华小说中的中西方审美观念的融合。一是中国传统 喜剧观与西方悲剧美学的交融,以喜写悲,更见其悲;二是中国传统的古韵审美与西方 唯美主义的融汇;三是中国传统的温婉风格与西方讽刺艺术的并存形成了具有“闺秀气 的讽刺风格。从而展现凌叔华独特的中西方融合的写作风格。 第四章探寻凌叔华文化观念形成原因。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家族文化的传 承,让其更关注大家庭中的女性命运,也能切身写出“高门巨族的精魂 ;二是中国道 家文化的浸染,使其作品具有了自然淡泊的风格,写出了乱世中崇尚淡泊;三是西方民 主文化的学习,其笔下的女性有了反抗的自我意识,为旧女性找到了重生的希望,使作 品有了现实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凌叔华作品的文化研究,希望给更多人以启示,使大家在纷繁浮躁的世 界里,多一些思考。 关键词:凌叔华;小说;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 l i n gs h u h u a n o v e lc r e a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a lr e s e a r c h a b s t r a c t l i n gs h u h u ai si n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au n i q u ew o m a no fl e t t e r s s h eb yt h e w r i t e ra n dt h ep a i n t e rd u a ls t a t u s e s ,f u s e sp e r f e c t l yc h i n a f s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w e s t s m o d e r nc u l t u r e ,w a si ns o l ep o s s e s s i o no f t h ew r i t i n gs t y l ew h i c hb yh e r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g l e 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dan e ws c h o o lt oe s t a b l i s hi nt h ec l l i n o s em o d e m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s t a t u s t l l i sa r t i c l ef o r m e r l yw a ss t u d y i n ga b o v e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 a t t e m p t sf r o ml i n gs h u h u a sn o v e l c r e a t i o na n dt h ec u l t u r a lr e s e a r c ha n g l e ,e x p l o r e st h el i n gs h u h u an o v e lt h ec u l t u r a lv a l u e , u n f o l d sc r e a t i o ns t y l ew h i c ht h el i n gs h u h u ac h i n aa n dt h ew e s tc u l t u r eb l e n d s t h e 伽lt e x ti sd i v i d e d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q u i r e sa b o u tt h el i n gs h u h u a w r i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i m a g et h ec u l t u r a lv a l u e i t sw r i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m a i n l yd i v i d e st h r e ep a r t s ; f i r s t ,u n d e rt h ec l a n l a wc u l t u r eg r a d u a l l yi n f l u e n c e dt h ey o u n gl a d yo fg o o df a m i l yf l a g r a n t s h a d e ,l i n gs h u h u at h r o u g ht or e c e i v e su n d e rt h ec l a n l a wc u l t u r ei n f l u e n c et h eo l dt i m e s f e m a l e p i t i f u ld e s t i n yd e s c r i p t i o n , h a se x p o s e d t h em a l ep o w e r t h es o c i a l f e m i n i n e d e p e n d e n c ys t a t u s ,e x p r e s s e dl i n gs h u h u at ot h eo l df e m i n i n es y m p a t h y ;s e c o n d ,u n d e rt h e 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i sc o n t a m i n a t e dt oa w a k e nt h ef e m a l e t h r o u g ht ot h e s et h ew e s tm o d e m d v i l i z a t i o ni n f l u e n c e sn e ww o m a nl i f ec o n d i t i o n sd e s c r i p t i o n , h a sb e e nu n f o l d e da w a k e n i n g w h i c ht h ef e m a l er e a l i z e s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 b u ta l s ow r o t et h er o a dw h i c ht h ef e m a l em u s t l i b e r a t et r u l yt ob ev e r ya l s ol o n gl o s e sa sw e l la st ot h ew e s tm o d e mc i v i l i z a t i o ni nu g l y s u r f a c ec a r e f u l l ye x a m i n i n g t h i r d , i nt a o i s mc u l t u r ep e r f o r m a n c et o n gz h e n t o n gi n t e r e s t l i n gs h u h u at h r o u g ht oc h i l dn a i v e ,s i m p l e ,g o o dm o l d ,e x p r e s s e dt ot h et a o i s mc u l t u r ei n “t h et r u e ,t h eg o o da n dt h eb e a u t i f u l ”p u r s u e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h a sm a d ei n q u i r i e si n t ot h el i n gs h u h u aw r i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i r s t ,a c t u a l l yp r e s s e st h eh u m a ns h o u l dh o wt oe x i s t ,t h r o u g ht ot h e w e s t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h a sp r o m u l g a t e du n d e rt h ec l a n l a wc u l t u r ef e m i n i n e “t h e s e r v i l i t y t h es t a t u s s e c o n d ,u n f o l d st h ef e m a l e ,i n s e e k st h el o v e a n d m a k e sal i v i n g b e t w e e np i t i f u ld e s t i n y 】:h i 】r d c a n n o t t h ee x i s t e n c e e q u a t ea c c o r d i n gt oo w nw i s h d o e sn o t e x i s t ”t l 啪u g ht h ef r o n tt w op a r t st ot h ef e m a l e “t h es e r v i l i t y a n dt a k et h ef a m i l ya st h e c e n t e r , l o s e st h e s e l f - d i s m a ln a r r a t i o nc o m p l e t e l y ,t r a n s f e r sp r o p o s e dt h a tp e r s o n sv a l u e s h o u l dl i k et h ec h i l dw o r l d ,f i n e , b en a t u r a l ,b er e a l ,l i v e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f r o mt h ee s t h e t i ca i l 对e ,s e e k sf o ri nt h el i n gs h u h u an o v e lt h ew e s t e s t h e t i ci d e af u s i o n f i r s t 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c o m e d yv i e wa n dw e s t e r nt r a g e d ye s t h e t i c s s b l e n d i n g ,b yw r i t e sh a p p i l ys a d l y , s e e ss a d l yi t s ;s e c o n d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a n c i e n tr h y m e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s t h e t i c a l l yw i t hw e s t e r na e s t h e t i c i s mb l e n d i n gt o g e t h e r ;t 1 l j r d ,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sg e n t l e s t y l ea n dw e s t e r ns a t i r ea r t sc o e x i s t i n gf o r m e dh a d “t h eb o u d o kw a sd e l i c a t e t h es a t i r es t y l e t h u su n f o l d st h ew r i t i n gs t y l ew h i c ht h el i n gs h u h u au n i q u e 、s tf u s e s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i n q u i r e da b o u tt h a tt h el i n gs h u h u ac u l t u r ei d e af o r m st h er e a s o n m a i n l yt h r e ea s p e c ti n f l u e n c e s ;f i r s t , t h ef a m i l yc u l t u r e si n h e r i t a n c e , l e t si t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 b i gf a m i l y sf e m i n i n ed e s t i n y , c a na l s ow r i t e “t h ew e a l t h ya n dp r o m i n e n tf a m i l yg r e a tr a c e s s p i r i t ”p e r s o n a l ;s e c o n d ,c h i n e s et a o i s mc u l t u r e sb e i n gc o n t a m i n a t e d , e n a b l e di t sw o r kt o h a v et h es t y l ew h i c hl i v e ds i m p l yn a t u r a l l w r o t ei nt h et u m u l t u o u st i m e st oa d v o c a t el i v e s s i m p l y ;, 砥r d ,t h e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c u l t u r e ss t u d y , i t sw r i t i n g sf e m a l eh a dt h er e v o l t s e l f - a w a r e n e s s ,h a sf o u n dt h er e b i r t hh o p ef o rt h eo l df e m a l e ,e n a b l e dt h ew o r kt oh a v et h e r e a l i t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 n i sa r t i c l et h r o u g ht ot h el i n gs h u h u aw o r k sc u l t u r a lr e s e a r c h ,h o p e dt h a ti n s p i r e sf o r m o r ep e o p l e ,c a u s e se v e r y b o d yi nt h ec o m p l e xi m p e t u o u sw o r l d ,m a n ys o m ep o n d e r s k e yw o r d s :l i n gs h u h u a ;n o v e l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弓i ? 言】【 第一章形象系列的文化价值。:。3 一、宗法文化熏陶下的闺秀芳影:3 二、西方文化浸染下的觉醒女性5 三、道家文化表现中的童真童趣7 第二章存在意义的叩问1 0 一、人究竟该怎样“存在”1 0 二、“谋爱与“谋生 的悲哀。1 2 三、不能按自己意愿的“存在 等同“不存在 。1 5 第三章审美超越的文化交汇18 一、喜剧与悲剧同在1 8 二、古韵与唯美双生。2 0 三、温婉与讽刺并存2 2 第四章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2 6 一、家族文化对凌叔华小说的熏陶2 6 二、道家文化对凌叔华小说的渗透一2 8 三、民主文化对凌叔华小说的影响。2 9 结 语31 参考文献3 2 致 谢3 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出色的女作家,但凌叔华绝对是独特的一个。她以作家和 画家双重身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现代文化完美融合,以她独有的观察角度和 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活跃在本世纪2 0 、3 0 年代中国的文坛上,她“以明慧的笔,去在 自己所见及的一个世界里,发现一切,温柔的也是诚恳地写到那各样人物姿态。叔华的 作品,在女作家中另走出了一条新路。川u 以三本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和小 哥儿俩,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凌叔华自幼耳濡目染,学习琴棋书画,饱读诗书,较早受到绘画和写作艺术的浸染。 1 9 2 2 年,开始在燕京大学外文系学习,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并加入文学会,开始文学 写作。1 9 2 4 年在晨报副刊、增刊上,先后发表了女儿身世太凄凉、资本家之 圣诞、我那件事对不起他等小说和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等散文。这些作品中 传达了凌叔华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强烈愤慨,表达了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艺术上虽然 不够成熟,内容上却可以看到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在凌叔华身上的烙印。同时也预示了凌 叔华小说的写作题材一描写“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圆大学毕业后,她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画整理工作。1 9 2 5 年1 月,她在现代评论第1 卷第5 期上发表了她的成名作酒后,引起广泛关注。此后,陆续发表了多篇小说,1 9 2 8 年 1 月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了其小说集花之寺,收录了同名短篇小说花之寺等1 2 篇,为凌叔华赢得了“新闺秀派”作家的声誉。3 0 年代,她相继出版了女人、小 哥儿俩两个集子,她的文学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其描写的新女性及“高门巨族的精 魂”引起了无数研究者的探讨。 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作品的审美特质进行的评论,论述其作品与同时期作家作品的异同。- - _ - 十 年代的评价褒贬不一。鲁迅、徐志摩、沈从文等评价极高;也有人评价是“一个平凡的 浅薄的故事”,口1 认为创作不够严肃,不够积极。 二是从研究女性文学的角度,从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对女性人物的描写的异同及成 就方面。她因独特的取材,被称为新闺秀派作家。她独特的创作视角,通过自己熟悉的 环境为读者勾勒出不为人知的女性世界,夏志清认为“其文学成就不亚于冰心 。“1 三是研究其小说的艺术风格,凌叔华以其纤细的笔,描绘出诗一般的境界,研究了 绘画艺术对其小说的影响等。唐驶评价“写平凡故事,如云林山水,笔落不多,而意境 自远”。 5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 虽然这些研究比较全面的展现了凌叔华小说的魅力,但是,对凌叔华小说的文化研 究却寥寥无几,有的只提到了其小说中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意识的复苏,却 没有从文化的角度深加剖析,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法,从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儿童形 象系列的文化价值角度,从作品的内涵来解读人生存在的意义,从古典的艺术美中探寻 凌叔华小说独特性形成的原因,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树凌叔华小说的现实意义。给仍受 女性存在意义困扰的人们点亮生命的启明灯。让我们在凌叔华的小说中做一次生命价值 的探寻吧!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形象系列的文化价值 凌叔华通过对宗法文化熏陶下的闺秀形象,为我们揭示出封建男权社会如何对女性 生命的爿害,受新思潮影响下的女性又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传达出的对男权制度的不 满,对儿童纯真世界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回归儿童世界的内心向往,具有重要的文化 意蕴。 一、宗法文化熏陶下的闺秀芳影 凌叔华生于官宦人家,从小就浸染了大家庭中的闺秀气,使她把写作的视角根植于 “旧家庭中温顺的女性 、“高门巨族的精魂中。在凌叔华笔下的女性,受到中国2 0 0 0 多年来所存在的以父( 夫) 权、族权( 家长权) 为特征的儒家宗法文化的影响,习惯用 男性的审美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表现出端庄、娴淑、娇柔、含蓄、顺从的传统女性特征, 这种特征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凌叔华,她笔下的“闺秀们 具有良好的修养,心灵手巧、 知书达礼、美丽温顺,但她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导致了她们与外面世界的深深隔 膜和对自身命运的无从把握。其作品中无处不传达出一种缺乏独立精神的依附心态,她 们的存在完全是依附于男性,在礼记郊特牲中写道:“妇者,从人者也,幼从父 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这种男性中心论,势必导致了旧式女性没有自由,没有自我 的悲剧人生。她们渴望得到爱的正当要求,得不到重视与尊重,最终都归于幻灭。 在凌叔华的作品中很容易找到受宗法文化熏陶的大家闺秀的芳影,她们无不是柔弱 的、隐忍的、可怜的。绣枕中的大小姐,有着林黛玉式的娇柔气质,为了能攀上白 总长的二少爷,听从父亲的安排,用了半年的时间绣了一对精致的靠垫,她的父亲把靠 垫送给白总长家的当天,一个“被吃醉了的客人吐脏了一大片 ,另一个“给打牌的 人,挤掉在地,当作脚踏垫子用 ,口1 后来少爷又让t - - 嫂捡了去。这样一对寄托了小 姐所有对爱情和婚姻向往的靠垫,却没有得到传情的目的,靠垫在这里,俨然成了小姐 的化身,精美却被轻易践踏,成为旧式女性命运的一种象征。大小姐只能在等待幽怨中 虚度光阴,两年后,当靠垫辗转到了小姐手上时,小姐只是“默默无言 ,“摇摇头算 作答复了”。这种无奈与失望,只能通过隐忍的方式淡忘掉自己对婚姻的期待。作者以 真切深婉的笔触表现了闺中小姐所特有的温柔贤淑和不动声色的忧郁。她们的存在俨然 成了男性的附属品。归根到底,她们是被宗法制的婚嫁方式所摧残、践踏。 吃茶里的小姐芳影也是一个待嫁的女子,她比大小姐好一些,她的生存空间已 经不那么封闭了,她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到茶会上吃茶、去公园里听音乐,还认识了 留洋回来的淑贞的哥哥王斌,情窦初开的芳影,被王斌的殷勤的行为所打动,误以为这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 是示爱的举动,她每天精心打扮,每天“觉得心1 :3 满满的,行也不安,坐又不宁 ,陷1 “只倚着窗台发愣 。等来的却是王斌与别的女子结婚的请帖。原来,在王斌这现代青 年看来,男子服侍女子,照顾女子,对女子说说好听的话,不过是“外国最平常的规矩 , 而对芳影这在封闭空间成长的女孩来说,这种殷勤无疑是传情的信号。孟子离娄 上谈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意思是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 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芳影从小受到的儒家宗法文化的影响,对男女 关系的理解极为保守,以为如此殷勤必定有意,这种新旧文化的冲突,“恰似一盆冷水, 直从她头上泼下来 ,脚结束芳影无期的期待,也只能在自嘲与无奈当中独自疗伤。 茶会以后中的阿英、阿珠两姐妹,比起芳影又多了些自由,可是能逃开传统礼 教的束缚吗? 她们可以自由的参加男女派对,接触的异性也比芳影多起来。可是,从小 接受了“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英窥外壁,莫出内庭川1 0 1 教导的她们,和男子说话,“觉 得很不舒服,样样都得小心 ,n 她们看不惯别人“两边的流水,四四方方贴在耳朵旁”, n 羽其实她们的装扮也与新时代的文明格格不入,“今天就数我们俩的鞋古板吧,她们的 都剜了许多窟窿”;n 3 1 她们嘲笑那些“同男朋友那样起劲的说笑”的小姐们,但心里 却很是羡慕,也想为自己寻觅一个恋爱对象,只是没有这样做的勇气,她们被封建的宗 法制度禁锢的裹足不前,面对新旧文化的冲突,她们只能选择逃避或观望,她们根深蒂 固的人生观,使她们在新旧文化的撞击下,心灵受到摧残,感受着“空虚冷涩的味儿”, 亦如小说中描写的海棠花“只过了一天,这些花朵便已褪红零粉,蕊也不复鲜黄,叶也 不复碧绿了。黯淡的灯光下,淡红的都是惨白,嫣红的就成灰红。情景很是落漠 。射 女儿身世太凄凉中的婉兰,受到宗法文化的影响,“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n 朝认为“自由平等不是女儿家可以讲的 , n 6 1 婚姻就是“父母之命”,虽然知道了自己要嫁的李三少爷不是好人,她表姐也劝她退 婚,不要听从父母买卖式的婚姻,开始有点心动,“我不去,我死也不要去他们那里”, 可最终是“命不如人,也不想这一生有什么快乐了 ,u 钉顺从父母之命嫁给了李三少爷, 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个出家的命运。婉兰面对父权的退缩,面对夫权的忍让,面对宗法 礼教的无助,很容易看出她受这种妇女是附属品思想的影响,不敢越里池半步,本以为 自己的小心翼翼,可以换来平静的生活,不反抗,玩物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最后,婉 兰的话中透露出觉醒的意味:“女子没有法律实地保护,女子已经叫男人当作玩物看待 几千年了。我和你,都是见识太晚,早知这家庭是永远黑暗的,我们从小学了本事,从 小立志不嫁这样局促男人,也不至于有今天了。 n 刖但她只是说说,却没有勇气摆脱这 种命运,说了句“女儿身世原来如此”,就自甘任命了。 辽宁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从闺秀群像上,我们看到了“作为人,作为女性,她们在历史的变化中并没有获得 更充分的生存理由和幸福的条件。历史的进程打破了闺房的空间枷锁,但并未打破曾锁 闭在闺房中的女j l t f l 的心灵的枷锁”。n 钉这些深闺中的小姐们在相对封闭的生存空间下, 没有自由和独立的地位,思想因袭了传统的封建男权文化,深受其害,却不能自拔。对 命运、对男权的服从,构成了她们孤寂悲惨的人生。面对新思想、新文化的冲击,心中 充满恐惧与迷茫,引发思考。同时,凌叔华也把自己的观点渗透在小说中,婉兰说“人 为万物之灵,女子不是人吗? 为什么自甘比落花飞絮呢? 例一句发问,引出了作者的 观点,女子要想摆脱被控制的地位,就要作为一个独立生命的自主意识。在爱情、婚姻、 家庭中,勇敢地走出了深闺,不要等待,要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主宰自己的命运,挣 脱旧的宗法文化的藩篱。 二、西方文化浸染下的觉醒女性 五四时期,先进的西方文化观念传入我国,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与科学、 自由与平等的思想深入民心,追求女性的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思想影响着 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凌叔华也接受了新文化思想的洗礼,激发了她对处在男权附属地 位女性的极大关注,她把觉醒的女性意识,赋予了笔下的人物中,虽然没有庐隐、冯沅 君那样让笔下的女性发自肺腑的大声疾呼,把反封建、反礼教的大旗高高举起,但凌叔 华的小说则通过旧式女性的现实生活状况,着重关注的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在新思潮 影响下走出家门后形成矛盾状态,从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作品中人物的女性意 识觉醒,但同时,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还不成熟,还处在萌芽状态,还不能完全摆脱封 建的宗法文化的束缚,虽表现出对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渴望,但要完全走去封建思想的 樊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女性要真正的个性解放,必须要摆脱旧的封建思想,达到精 神上独立的自我意识。 女儿身世太凄凉中的表小姐是受到西方文化观念影响的典型代表。她“受不了 被“父母卖的婚姻 ,提倡婚姻自由,反对旧式婚姻,公开和男子交往,在拒绝了三个 男子的求婚后,三名男子对其进行名誉的诋毁,最终受不了社会舆论、父母埋怨抑郁而 死。这种女性意识的萌芽,抵不住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不彻底性。这个形 象,昭示着女性解放运动与大的社会背景之间的脱节,只有表小姐个体的解放意识觉醒, 而社会整体意识远远落后,封建传统社会没有为她的人格独立、精神解放提供必要的条 件,要想完全的自由、解放,还需要时间的等待。同时,作者也揭示了表小姐自身的局 限,她对女性解放盲目自信,过于乐观,当生活中出现她始料未及的状况时,她茫然失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 措,传统意识中的软弱意识占据上风,在迷茫中迷失自己。可见,“对封建思想、封建 礼教的批判任务远没有完成 。洲 花之寺中的妻子燕倩,不忍看到丈夫的烦闷,就假托一个匿名女子,给丈夫写 了一封情书,约其在“花之寺 的碧桃树下幽会。信中,燕倩借匿名女子之名,用爱慕 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爱,“我只是高墙根下的一棵枯瘁小草”,“你是这小草的 园丁,你给它生命,你给它颜色 。呦1 这样的话让丈夫很好奇,于是怀着“说不清的情 绪 去赴约。在等了一个上午后,妻子燕倩出现了,丈夫才知道是妻子跟自己开的一个 玩笑,是为了排解自己的苦闷。燕倩女性意识的觉醒可以从“小草”的变化体现出来, 婚前是一棵被丈夫这个“园丁 控制的“小草 ,婚后却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可以用 诙谐的方式安排丈夫的独立女性,她不再像旧式女性那样无力改变家庭生活的沉闷枯 燥,而是积极主动的调节生活,在平淡中创造生活的乐趣。她在最后说这样一句话:“难 道我就不配做那个出来赞美大自然和赞美给我美丽灵魂的人吗? 瞳3 1 但同时也反映出, 以男性为生活轴心的传统意识,燕倩采用了第三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而不是直接 的表达,又是作为自我的失败,有其局限性,她只有借助第三者的身份与本我的身份区 别,才能找到女性自我位置。在“五四 的文化和现实中,真正的解放、自由、独立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见中的筱秋,是一个有知识、有主见、有职业的新女性,当与自己曾爱恋的 多年不相逢的骏仁见面后,心情由“说不出的凉味儿 到“觉得脸上有些暖烘烘的, 乜4 1 可见,开始时还依然有爱恋;但对方暗示她放弃小学教员的工作,去做清闲“大人太 太 时,她婉言谢绝说:“不行的,我不能半道甩了我那班学生就走。口司本来答应给 他的照片也推说“改天洗了再送他。作品含蓄的表达出筱秋已具有自己独立价值和选 择,她不愿成为男人的附属,再依赖男人。女性要独立,要自强,就必须有独立的事业, 必须拥有和男人同等的地位。作品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个雷峰塔在那里站了一千 多年,现在不见了妇们这与鲁迅先生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有异曲同工之妙, “雷峰塔 实指旧的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的迫害,“不见了 ,预示着妇女得到解放, 获得独立地位,拥有和男性同等的话语权。筱秋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觉醒女性形象,她摆 脱了表小姐、燕倩等形象的局限性,是西方思想感召下的觉醒女性。 凌叔华同时也对西方的现代文明做出了自己的审视,爱情和婚姻的自由你该跨越道 德的底线。酒后中的妻子采苕是一位深受西方现代文明影响的女性。在一次家宴后, 当丈夫情意绵绵的诉说着他的爱的时候,采苕竟向丈夫提出要吻一吻他们的男性朋友, 睡在客厅的子仪,那个她一直倾心的写的一手好文章却已有妻子的男人,这样的要求有 悖于爱情和婚姻的道德尺度,是现代文明的阴暗面,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丈夫答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以后,采苕却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放弃了荒唐的想法。这是凌叔华对西方自由民主 的审视,当现代文明中的丑陋、虚伪影响了女性,我们应大胆的说:“不 。春天 也是作者审视现代文明的典范之作。霄音在一个百无聊赖日子,听着一曲让人“不自然 的懊丧与心跳 的乐曲,想起了以前向自己求爱的男子君健,君健在信中说,病了,“希 藉得到她的安慰”,霄音难过地想写信安慰他,写了一行,丈夫就“出于意料 的回 来了,她急忙把信纸揉成团,扔了。可见,霄音在经历了思想上的斗争后,依然放弃了 西方文明中所谓的“爱情自由 中悖离家庭道德的黑暗一面。这两位女性都是通过自由 恋爱而结婚,但是在婚姻中又对别的男人牵肠挂肚,这是对现代文明的曲解,也是西方 文明的弊端,凌叔华通过这种就有讽刺意义的故事安排,为我们展现了她的文明观,婚 姻中的不忠是要不得的,自由是有限制的,忠于婚姻才是爱情自由的最高境界。 在凌叔华的笔下,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下的新女性们,接受新式教育,女性意识开始觉 醒,她们开始思考女性的主体地位问题,并为实现真正的自由、独立做过一些尝试,开 始主动地去争取与男性平等的自我感情表达的权利。但是,她们的女性意识还不彻底, 仍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她们的思想意识中,由这新思想与旧文化的冲突。一方面,接 受了新文化的熏染,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而另一方面,又摆脱不掉封建i e i 车l 教对 女子道德禁锢,用传统角色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欲求但不积极争取,有冲突而不奋力抗 争。可见,要想取得女性解放的胜利,还要走更长的路。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西 方现代文明的审视,对待西方文明中的丑陋、黑暗面,现代女性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接 受现代文明中的先进思想,剔除落后、腐化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觉醒和解放。 三、道家文化表现中的童真童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直对中国文人产生着久 远而深刻的影响。道家文化主张的“道 ,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乜7 3 这是“道”的根本。“返 朴归真 、“顺应自然”、“人人平等 等主张,被文人墨客反复咏叹,凌叔华作为2 0 世纪的作家,其创作也深受道家思想的浸润。在老子的眼中,儿童就是天生的“朴、无 极、圣人,是真善美的化身,在小哥儿俩作品中,作者用儿童的视角写儿童的世 界,时时表现出孩子的那种童真童趣,那种天真无邪的心境。这些无疑都与道家追求平 等、追求自然、追求真善美的思想一脉相承。在小哥儿俩这部集子的自序中凌叔华 写到:“书里的小人儿都是常在我心窝上的安琪儿,有两三个可以说是我追忆儿时的写 意画。川冽这些孩子们烂漫天真,纯洁可爱。朱光潜在小哥俩序中说“所描写的主 要是儿童,这群小仙子圈在一个大院落里自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有他们的忧喜,他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 们的恩仇,他们的尝试与失败,他们的诙谐和严肃。川矧但是在任何场合都表现特有的 身份,天真烂漫。在这几篇写孩子的文章里面我们隐隐约约望见旧家庭里面大人们的忧 喜恩怨,他们的世故反映着孩子们的天真。作者“怀恋着童年的美梦,对于一切儿童的 喜乐与悲哀,都感到兴味与同情 。啪1 从儿童的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凌叔华对儿 童世界的关照及向往。 在小哥儿俩中,刻画了两个儿童形象大乖和二乖。大乖天真中透着领袖气 魄,“方才醒了照例装着大人口吻叫弟弟起来 ,口妇其实“未满八岁 ,二乖天真中有 着憨痴,“胖胖的圆脸 、“小喇叭嘴 、“短肥的胳臂 、“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 1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大乖带着“妈妈的避风眼镜 给八哥当先生、教八哥国文时的天 真;大乖把“热开水倒来倒去”,“弄凉给鸟喝 时的细心,想象八哥当音乐家时的快 乐,八哥被吃后那义愤慎膺的报仇心切和伤心,二乖把“不报仇不算好汉 说成“不报 仇不算好看”的幽默,看见猫产仔后便忘了报仇,反而说“他们多可怜,连褥子都没有 , 口3 1 要给它们做房子,对小猫细心护养的善良,这些细致的描写,把两个儿童纯真易变、 天真可爱、无不纤毫毕现。朱光潜赞到:“我相信小哥儿俩在现代中国小说中是不 可多得的成就。 儿童的天真无邪,正应证了道家所倡导的善生保真的人生观,作者 为我们展现的儿童世界,是极度让我们在纷繁世界中挣扎的“大人 所向往的,这也是 作者的用以所在,用道家文化中的真善美思想来为人处世。 搬家中枝儿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对动物、对老人都充满着爱心,她搬家也要带 着自己养大的大花鸡和大花鸡下的蛋,妈妈不让带,她就苦苦哀求,还让妈妈给大花鸡 买票。这样执着的爱惜动物,与道家“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嘲的思想不谋而合,道家 思想主张动物和人同样是生命,生命没有高低贵贱,提倡人与万物合为一体,希望人类 拥有谦卑的心态,建立尊重自然、与其它生物为友的意识。而凌叔华把这种意识赋予了 枝儿,她为了保住大花鸡的生命,答应把它送给贫苦寂寞的四婆,而枝儿与四婆之间的 是相亲相依的,“枝儿整天跟着她 ,啪1 帮助四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枝儿不像大人那 样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在儿童的心目中,人人平等,这正是道家平等思想的精髓,枝儿 对四婆那种似亲情般的爱,体现了洁白无瑕的心灵,是值得我们“大人 学习的,最后 阿齐的感叹“看不出这个孩子平时那么乖,也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口7 1 这句话,道出了大 人对孩子的不理解,孩子没有得到大人对生命的尊重,作者透过道家“人人平等”思想, 反衬出传统的成人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缺乏对孩子内心的理解。 凤凰中的枝儿是一个天真、寂寞的女孩。她父亲很忙,母亲很严,在成人的世 界中她是孤独寂寞的,没人交流的,内心充满了对朋友的渴望。她唯一的玩伴就是小黄 儿,“小黄儿原是人家新送来的叭儿狗,它好象明白只有枝儿肯同它玩,每当她喊着它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名字,不一会便见它纵着灵活的身子摇着尾巴一步一跳地迎面跑来 。嘲“它常常还 跟着她后面走半天。川3 卅此时,好像之后动物才明白枝儿的寂寞。成人对孩子心灵需求 的忽视,造成孩子一种内在的反抗。枝儿发现后院小门开了之后忍不住离开家,走进热 闹、自由的环境中。枝儿很天真的相信了骗子的话,主要是因为她觉得骗子是她的好朋 友,他的话“直灌入枝儿的小心窍里,他实实在在太好了,能干、和气爱小孩,要求什 么都舍得给 ,令她产生无限遐想。可见,在成人的眼中,孩子就是孩子,骗子就是 骗子,但是在孩子的眼中,骗子是“仙人 ,骗子能感受到枝儿内心世界需求,把她放 在平等的地位。天真无错,真正的错于不该把向往外界的小孩子圈在寂寞的院落里有碍 他们的天性。 在弟弟中,作者又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调皮、诚实的小男孩形象。为我们展现了 道家返朴归真的人生观,用弟弟的诚实、天真、纯朴为成人敲响了警钟。弟弟着迷水 浒传中的画像,林先生答应给他,所以弟弟就把他当作好朋友,可是林先生只关心她 的姐姐,向他打听姐姐的情况,原来林先生要娶他的姐姐了,可是弟弟认为大家忙忙碌 碌是因为知道他看姐姐的秘密生他气了,所以自己委屈的很,终于在看见林先生是抑制 不住哭了。孩子的委屈大人是不能理解的,孩子认为很重要的一件事,在大人看来就是 不值一提的小事,大人不经意间的行为,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作者用儿童眼光写成人 世界,但充满了童真童趣,孩子的天真可爱,留给成人的是无限思考。道家思想倡导追 求返朴归真,“朴 、“真 是大道本质的反映,是圣人德性的最高境界。可见,在凌 叔华的眼中,儿童是成人的导师,儿童的世晃才是圣人的世界。 凌叔华把自己的观点参透在儿童的言行举止中,让阅读的成人有所启发。她把童心 世界的回归看作是心灵的洗礼,人性的释放,表达自己渴望人性返朴归真、富有生机的 美好理想,在道德经中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 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 官长,故大智不割。 h ”可见,儿童世界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从凌叔华塑造的儿童形象 上看出,她把道家所倡导的儿童是天生的朴素者且能够产生一切的无极者和人类中的圣 人这一观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思想差异中,我们很容易对儿童世界 产生向往,从而体悟到人生真谛,这也是作者的目的所在。 r_il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 第二章存在意义的叩问 凌叔华的作品虽然没有没有同时期女作家冯沅君、丁玲那样那么鲜明的提出反封 建、反男权,但是她却从小说的细腻之处,从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从人物的心理语言中, 实践着鲁迅“人的文学”的思想,把鲁迅所提倡的“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h 2 1 把“普 遍与真挚 的原则应用在小说创作中,“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 嘲的文学观念,探 寻着人“存在 的意义。 一、人究竟该怎样“存在 西方的存在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与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 造就,活得精彩 。( 4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特种车辆真神气课件
- 稻谷机械脱粒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磷肥造粒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平板玻璃电弧微切割自动化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大班上课教学课件
- 科学动物的眼睛教学课件
- 乳粉无菌生产环境温度控制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冲压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焊工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 GB/T 5184-2016叉车挂钩型货叉和货叉架安装尺寸
- GB/T 24151-2009塑料玻璃纤维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专用料
- 考研英语5500词汇表讲解
- MSA测量系统分析第四版
- 围手术期质量评价标准(手术室)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胶水)
- 吊篮操作工岗位风险告知卡
- 输血法律法规培训PPT
- 海姆立克急救(生命的拥抱)课件
- 越南语基础实践教程1第二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课件整本书ppt
- 标准化项目部驻地建设方案(五星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