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成大使金诗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南宋初年和战二策值得反思,高宗和议有其深层次原因,孝宗主战有得有失,受书 礼斗争具有重要意义,秦桧之奸可欺众朝臣,岳飞之于战事胜过张浚。道义不止是心术 之微,更见于治道;孝道之于天子不同于庶人。范成大明乎治道对此应是了然。 范成大使金诗中充满使命感、超然的冷静和复兴的壮志,由之体现出其政治才能、 忠直持重的风范及内心的痛苦。其孝可变通,其仁及于北国,其道达于治国大体、不务 空谈,可与高宗、张浚相比照。 使金诗沉痛深婉、切直峭拔,具宋诗之体,是隐秀与风骨的统一;使金文叙事客观 有春秋笔法;使金诗文风格相反相成。 与使金诗相比,北宋奉使诗有着陆贾与杨业的情结矛盾,不乏痛苦,也颇有闲情, 多北国风土之作。南宋楼钥北行日录,在出程回程、作者褒贬倾向、礼节宴饮写景 等闲情上与揽辔录不同。 关键词:隐秀风骨春秋笔法陆贾杨业闲情风土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e a r l yy e a r so fn a ns o n gt w od i f f e r e n tw a rp o l i c i e sw o r t h yo fi n t r o s p e c t g a o z o n g sp e a c en e g o t i a t i o nh a dt h ed e e pti m er e a s o n x i a o z o n g sa d v o c a t i n gt h ew a r h a d g a i na n dl o s s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s h o us h u l i sf i g h t w a si m p o r t a n c e c r a f t yo in h u ic a n d e c e i tm a n yc o u r t i e r y u e f e ia tt h ew a r f a r ee x c e lz h a n g j u n d a o y ii sn o to n l y at i n ys c h e m ed e s i g n ,b u ta l s oac u r ew a y t h ef i l i a lm o r a l i t yd i f f e rf r o mc o m m o n p e o p l ea tt h ee m p e r o r f a nc h e n g d aw h ok n o wac u r ew a ys h o u l db ec l e a rt ot h i s f a nc h e n g d a sp o e m sd u r i n gh i sv i s i tt oj i nh a v es e n s eo fm i s s i o n ,s u p e r n a t u r a lc a l m n e s s a n da m b i t i o nf o rr e j u v e n a t i o n h i sf i l i a lo b e d i e n c e ,h i s k i n d n e s sa n dh i sg r e a ts k i l lc a nb e c o m p a r e d 、) l ,i mg a o z o n gz h a n g i u r l t h e r ea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h i sp o e m sw h i c h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i sb i t t e ra n dc i r c u m b e n d i b u s , u r g e n tr e s o l v e d l ya n dc o n f o r m i t yo ft h ei n n e rb e a u t ys t r e n g t ho fc h a r a c t e r h i sp r o s eh a s t e c h n i q u e so fc h u nq i uw r i t i n ga n di m p e r s o n a l n a r r a t i v e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o fp o e m sa n d p r o s eb eo p p o s i t ea n dy e tb e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c o m p a r i s o ni sm a d e 谢t t lo t h e rp o e m sw r i t t e nd u r i n gv i s i t st o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i n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 s u c hp o e m si nb e i s o n ga r eb a s e do nt h ee m o t i o n a lc o n f l i c t sb e t w e e nl u j i aa n d y a n g y e , h a v i n gb o t hp a i na n dl e i s u r e 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l o u y a o ”n o r t h b o u n dd i a r y , i nl e a v e st h er e g u l a t i o nr e t u r nt r i p ,t h ea u t h o rt oa p p r a i s et h et e n d e n c y , t h ec o u r t e s yt of e a s t d e s c r i b e st h es c e n e r ya n ds oi nt h el e i s u r e sw i m ”t oe m b r a c eb r i d l er e c o r d ”d i f f e r e n t k e yw o r d s :t h ei n n e rb e a u t ys t r e n g t ho fc h a r a c t e r t e c h n i q u e so fc h u nq i uw r i t i n g l u j i a i l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搭驴习哆 日期:生车上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影坂芪和西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够预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 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 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 学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 容。如果违反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形列哆 l vo i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1 捌口 7 f 够一厶无k 丝钆厶日 日期:竺查年么二上日 引言 己i吉 了- 目 范成大与杨万里、尤袤、陆游被称作中兴四大诗人。他既是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 的政治家。一生之中,多有建树,朝野声威颇高,少有非议。乾道六年,范成大以起居 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为祈请国信使,使金。其慨然之态,有古大臣风烈,慷慨廷争,不辱 使命。这样的经历非他人可比,而他的使金诗( 又称北征小集) 与揽辔录,也别 具特色。今人从周汝昌到孙望、常国武,再到袁行霈对使金诗多有称许。根据知人论世 的原则,从政治家( 外交家:使者) 和诗人两个角度,结合当时宋金对峙的特殊时代背 景,对使金诗文进行深入的研究,还原他出使时理与情结合的特殊风貌,具有极大的现 实意义。 范成大所著诗文早有全集刊本,共一百三十六卷。其中包括诗( 包括辞赋) 和词两 部分,赖清人先后重刊、辑刻而得以传世。余者除几部单行的专著而外,大都亡佚,仅 能从方志、笔记、石刻中搜集少许零星碎语,籍窥一斑而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范 石湖集包括石湖诗集三十四卷和石湖词一卷。石湖诗集以清人顾嗣立刻 本作底本,用清黄昌衢刻本及宋诗抄校勘而成。 范成大诗文,南宋以来评析称赏者颇多。傅璇琮先生将范成大同时代人及后进对范 成大相关评点的资料收集汇编成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为研究者提供了颇有价值 的线索。另外于北山先生与孔凡礼先生各著有范成大年谱,孔凡礼先生还辑有范 成大佚著辑存。 当代关于范成大的论文有四十多篇,涉及使金诗的有姜逸波的范成大使金诗的爱 国思想、刘剑康的浅谈范成大及其爱国诗篇、时宝吉的浅论范成大的爱国诗、 景宏业的范成大出使金国所做诗艺术蠡测等,涉及揽辔录的有赵永春的范成 大与( 揽辔录) 、( 美) 何瞻的范成大与其纪行日录、郑继猛马茂军的妙手作记, 图画山水范成大日记体游记研究,综合研究的有徐立的范成大纪游诗文简 论。姜逸波的范成大使金诗的爱国思想言其对最高统治者进行严厉的谴责和批判, 但当权者到底是指谁:含义模糊,宿州之战的责任到底谁负:未予指出,对现实不满的 分析与使者角色难免脱离;刘剑康的浅谈范成大及其爱国诗篇之中的使金诗部分 情绪化分析过于强烈,过分重文本分析轻历史考证;时宝吉的浅论范成大的爱国诗 l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更未注意到大宁河、赵故城等诗之中的平常心态;景宏业的范成大出使金国所 做诗艺术蠡测在选材、立意、谋篇、遣词造句和用典等方面均有评,但若能从词句到 艺术效果进行综合理论分析则更完美。赵永春的范成大与( 揽辔录) 着重写到了宋 金双方关于受书礼的斗争及( 揽辔录) 的史料价值;( 美) 何瞻的范成大与其纪行日 录综论石湖三录的特征,尽管有些也适合于 揽辔录,如客观叙述、写景兼抒情、 旁观远眺和身临其境的叙述方式等,但未把( 揽辔录) 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郑继猛马 茂军的 妙手作记,图画山水范成大日记体游记研究着重于分析客观纪实与 意在言外的特色。徐立的:范成大纪游诗文简论着重诗文史实互证,未提及使金诗文 的风格及相互关系。对使金诗和 揽辔录进行综合对照研究的文章尚未见到。 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具体的历史材料,从历史和美学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2 第l 章范成大出使前的社会政治环境 第1 章范成大出使前的社会政治环境 1 1 早期生平 范成大,字至能,生于靖康元年( 公元1 1 2 6 年) ,吴县人。其父范雩,字伯达,宣 和六年沈晦榜进士,以能文知名,官至秘书郎而早逝。母亲蔡氏,为蔡襄的孙女,文彦 博的外孙女。蔡襄在仁宗朝危言漾论、持正不挠,一时号为名臣。襄以书法闻名一世, 其于秘阁校勘时所写之四贤一不肖诗( 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一高若讷) 讽刺 “豪宗贵悻矜意气,赞扬改革派“昂昂孤立中不倚,不在其位的情势下,唯发“昼歌 夕寝心如疚 之叹而已。其忠心可嘉,其党争( 庆历) 之嫌难免。文彦博,一生更事 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政治上保守,处事则极持重有分寸,号称公 允。范成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二岁即遍读经史,十四岁就开始作诗文。其书法之 精、游历之耽、交游之广,为官见识之广,处大事之沉稳,与此家世不无关系。不幸的 是十四岁时,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十八岁时,父亲也不幸逝世;四年之中连遭丧母 失父的打击,他异常悲哀,十年不出,却毅然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竭力维持艰难的生计, 抚养弟妹成人,并为之娶妻婚配。十年间,他潜心苦读于昆山荐严资福禅寺,在父执王葆 的屡次督勉之下,终于二十九岁时间中进士。先后曾任徽州司户参军、徽州户曹、新安户 曹等基层官吏,又监太平和剂局,任编类高宗圣政所检讨官兼敕令所、枢密院编修官、校 书郎、尚书吏部员外郎等中央官职,后知处州,创义役,重修通济堰,深受百姓的爱戴,具 有较高的政治声望。 1 2 使金的社会政治环境 靖康之变后,在金军的铁蹄下,南宋政权艰难地建立起来。流离失所的百姓逐渐聚 集在抗金将领的麾下,风雨飘摇的政权渐趋稳定,抗金形势也一片喜人。高宗却惑于秦 桧的奸谋力主媾和。和议达成,代价是鲜血,是土地,是屈辱! 风波亭的鲜血和着战地 的鲜血染红了失去的土地,百姓的膏血养肥了女真贵族。不惧死亡的战士不得不向敌人 低头,以正统自居的士人有恨无处说! 金人却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不断南下。和,值得 反思。采石,虞允文侥幸的胜利竟使金国大乱,完颜亮身首异处,金世宗取而代之。仓 。引自全宋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 卷三八五第4 7 4 8 页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促之战,亦值得反思。宋孝宗锐意恢复,然而北伐失败了,对敌的坚定立场是可取的, 实现宋金的平等可使士人吐气,恢复之事只能等待时机。金宋战和四十年,民族矛盾十 分尖锐,许多历史人物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角色的性格 也发生着变化,比较一下,自可看出他们的是非功过。 张浚:“浚为人,忠有余而才不足;虽有志,而昧于用人,短于用兵一。海陵王亮 南侵之时,长江之上没有一只船敢到北岸去,张浚为寻找高宗所在独乘小船径直前进, 忠心的确可嘉。但在富平之战,枉杀曲端致使关陕陷落,淮西之变不听岳飞与张宗元的 建议,致使郦琼带四万大军投降刘豫,这都是无才的明证。 淮西之变后,张浚上章引咎,台谏交章弹劾他,说:“浚轻而寡谋,愚而自用。德 不足以服人,而惟恃其权;诚不足以用众,而专任其数。若喜而怒,若怒而喜;虽本无 疑猜者,皆使之有疑贰之心。予而阴夺,夺而阴予;虽本无怨望者,皆使之有怨望之意。 无事,则张威恃势,使上下有睽隔之情;有急,则甘言美辞,使将士有轻侮之意。郦琼 以此怀疑,以数万众叛去。然浚平日视民如草营,用财如粪土。竭民膏血而用之军中者, 曾何补哉? 陛下尚欲观其后效,臣谓浚之才,止如是而已 o 。 既是无才,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从弹劾之词来看,此人简直一无是处。而孝宗即位 仍然大胆地任用他。张浚劝孝宗坚意以图恢复,“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 事不济! 所谓天者,天下公理而已。必兢业自持,使清明在躬,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 人心自归,敌仇可复 。诚然恢复是天下公理,清明勤政为人主必备,可兢业自持不 可虚言吧! 那当时的清明具体又在哪里呢? 史浩认为:“宿师于外,守备先虚。然我出兵山东,以牵制川陕,彼独不能惊动两 淮、荆襄,以解山东之急邪? 惟当固守要害,为不可胜之计。必俟两淮无致敌之虑,然 后可前。若乃顺诸将之虚勇,收无用之空称,寇去则论赏于朝,寇至则仅保山寨,顾何 易乎? 刀而且督府用度匮乏,想从百姓身上多收税,史浩说:“未施德于民,遽重征之, 恐贼未必灭,民先自为盗。必欲取民,臣当丐退。 如果孝宗战略上只攻不守,致百姓 的生死于不顾,那他的清明又在哪里呢? 齐东野语( 宋周密著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 2 2 页 。齐东野语2 5 页 。宋史纪事本末( 明陈邦瞻撰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8 0 9 页 o 齐东野语2 7 页 。 齐东野语2 9 页 4 第1 章范成大出使前的社会政治环境 张浚部将李显忠、邵洪渊坚决请求北伐,李显忠收复灵壁后,邵洪渊久攻虹县不下, 二将已有矛盾。李显忠准备攻取宿州,邵洪渊并不配合。 “时符离军府中,尚有金三干余两,银四万余两,绢一万二千匹,钱五万缗,米、 豆共粮六万余石,布袋十七万条,衣绦、枣、羊、杪各一库。( 邵洪渊) 乃纵亲信部曲, 恣其搬取,所余者,始以犏军入,三兵共一缗。士卒怨怒日:得宿州,赏三百,得南 京,须得四百。 将领缺乏团结,赏罚如此不公,军心已然涣散,“人心 归于哪里, 敌仇怎可复,此至不清明也! 张浚道义之名颇高,又何如岳飞之具体,治军又怎比岳飞之严厉,爱民又怎比岳飞 之仁慈? “飞事母至孝,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玢素服飞,饰名姝遗 之。飞日: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少豪饮,帝诫之日:卿异时到河 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 时太平? 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 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踬,怒而鞭之,日:前临大敌,亦如是耶! 卒有取 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间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 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或以子婚其女。凡有犒赏,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招诸统制 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家军 难。张俊问用兵之术,日:智、仁、信、勇、严,缺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日:东 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 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力圆克己于理之精微何若行之确凿,官员与理学家一样吗? 理论 与实践等同吗? 防守宿州,李显忠指挥军队奋勇杀敌,邵洪渊却说:“当此盛夏,摇扇清凉且不堪, 况烈日被甲苦战乎! 人心遂摇,无复斗志。 又“六月,岳飞入朝,复还镇。帝累诏趣 飞还职,飞不得已,趋朝待罪,帝慰遣之。及张宗元还,宣鉴狸镗:厶:坯墨耋:皆飞 训差逝塾:帝大悦。飞至镇,奏言:比者寝阁之命,咸谓圣断已坚,何至今尚未决? 臣愿提兵进讨,顺天道,因人心,以曲直为老壮,以逆顺为强弱,万全之效可必。钱塘 o 齐东野语3 1 页 o 宋史纪事本末7 2 5 页 o 宋史纪事本末8 1 2 页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僻在海隅,非用武地,愿速建都上游,用汉光武故事,亲率六军,往来督战,庶将士知 圣意所向,人人用命。m 犯而不校,克己为国的风范是实实在在的! 后中军统制周宏、邵世雍、统制左师渊、统领李彦孚、统制张训通、张师颜、荔泽、 张渊等纷纷逃遁,不知此时诸将抗金之志安在? 他们可对得起孝宗的信任? 孝宗的信任 也过于轻率了吧! 符离之败实属必然,诚如史浩所说的:“先为守备,是谓良规,议战议和,在彼不 在此。傥听浅谋之士,时兴不教之师,寇退则论赏以邀功,寇至则敛兵而遁迹,取快一 时,含冤万世。一圆 韩元吉以长书投浚,言和、战、守三事。略云:“和固下策,然今日之和,与前日 之和异。至于决战,夫岂易言。今旧兵备而未苏,新兵弱而未练,所恃者一二大将;大 将之权谋智略既不外见,有则前败于尉桥矣,有近切于顺昌矣,况渡淮而北,千里而攻 人哉! 非韩信、乐毅不可也。若是,则守且有余。然彼复来攻,何得不战? 战而胜也, 江淮可守,战而不胜,江淮固在,其谁守之? 故愚愿朝廷以和为疑之之策,以守为自强 之计,以战为后日之图。自亮贼之陨,彼尝先遣使于我矣,又一再遗我书矣,其信其诈, 故未可知,而在我亦当以信与诈之间待之。盖未有夷狄欲息兵,而中国反欲用兵者。 云云。参赞军事唐文若、陈俊卿,皆以为不若养威观爨,俟万全而后动。亦不从。 由上可知,张浚之忠固然无可怀疑,其智则难得赞语。作为杰出的政治家,范成大 在服膺其忠的同时,对其智是可能怀有怨望的。鲁迅对于民众尚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处于政治斗争的波峰浪谷中的当事者更会有这样的情怀的。辛弃疾说“可堪回首,佛狸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张浚深为惋惜;范成大未尝不有这样的情怀。 宋高宗:绍兴四年得秦桧。“桧入对,首奏所草与挞懒求和书。帝谓辅臣日:桧 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既闻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先是朝廷虽数遣 使于金,但且守且和,而专意与敌解仇息兵则自桧始。 秦桧之奸,高宗亦初识。帝( 高宗) 言“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安将 归? 打桧语乃塞。 宋史纪事本末7 1 8 页 。 宋史纪事本末8 1 0 页 o 齐东野语2 8 页 宋史纪事本末7 3 6 页 o 宋史纪事本末7 3 7 页 6 第1 章范成大出使前的社会政治环境 可叹的是,秦桧之奸,朝臣识者也并不多。“八年三月壬辰,复以秦桧为尚书右仆 射同平章事兼枢秘使。初,张浚尝与赵鼎论人才,浚极称桧善。鼎日:此人得志,吾 辈无所措足矣。及鼎再相,桧在枢秘,一惟鼎言是从,鼎由是深信之,言桧可大任于 帝,而不知为桧所卖也! 桧及相,制下,朝士相贺,独吏部侍郎晏敦复有忧色,日:奸 人相矣! 闻者皆以为其言为过。 此时他们的“清明在躬,赏罚举措,无有不当( 后 张浚言于孝宗者) 又在哪里呢? 喜欢奴才、顺民本身就有问题,阿顺之行,忠臣、贤士 所不愿为。以恶以曲为善为直,不善其始,怎敬其终! 朝臣可叹,忠臣可叹,倚重此类, 智欤? 又“先是,宰执入见,秦桧独留身,言:臣僚畏首畏尾,多持两端,此不足与论 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乞专与臣议,勿许群臣预。”o 一手遮天啊! 照宋代异论相搅 的统治思想,即使皇帝才能平平也不会又大的过失。此为作茧自缚啊! 看来,宋人极为讲求的道学不仅是一种道德境界,更应是一种智慧境界吧! 范成大 的使金诗文或许能做出一种表率。 秦桧之于高宗及群臣的权术的确高明,而他的议和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的。 1 2 1 为国不为名 “开日: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官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国之礼桧 日:若高丽之于本朝耳。 这是士大夫决不能接受的。桧日:“圣意已定,又何言! 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但欲济国事耳。给士人扣上好名的帽子,一切就都好办了。 1 2 1 1 为国之一:为成全天子之孝。 国到底是什么呢? 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的思想在南宋时期也 应是深入士大夫的内心的。而所谓的忠臣奸臣之分,就在于是为民,还是为了皇帝的欢 心,从而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唐代魏征与裴寂的区别也就在此。 秦桧的国就是高宗内心所想所思。高宗所想所思之一就是“孝”。“三月己卵,遥尊 宣和皇后韦氏为皇太后。帝尝谓辅臣日: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朝夕思之,不遑宁处。 o 宋史纪事本末7 4 1 页 。宋史纪事本末7 4 3 页 白宋史纪事本末7 4 3 页 回宋史纪事本末7 4 3 页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屈己讲和,正为此耳。至是,从翰林学士朱震之请,遥尊为皇太后 。 徽钦二帝与皇后流落北国,在伦理上高宗的确存在着孝悌的问题。对此,朝臣早有 应对之策。如李纲上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今日之事,正当尝胆,内修外攘,使 政刑修而中国强,n - 帝不俟迎请而自归。不然,虽冠盖相望,卑词厚礼,亦无益。今 所遣使,但当奉表通问二帝,致思慕之意可也。 帝从之。但自从秦桧来后一意于讲和, 卧薪尝胆之事不闻。 张浚也这样看:七年春正月丁亥,何藓还自金,始知道君皇帝及宁德皇后郑氏相继 崩帝成服。百官七上表,请尊以日易月之制。知严州胡寅上疏:“请服丧三年,衣墨 临戎,以化成天下。 帝欲遂终服。张浚言:“天子之孝不与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庙社 稷。今梓宫未返,天下涂炭,愿陛下挥泪而起,敛发而趋,一怒以安天下之民。 服丧时 间的长短到无大碍,关键是衣墨临戎。 甲戌,赵鼎罢。帝意不乐鼎,给事中勾涛因诋鼎结台谏及诸将,帝闻,益疑。鼎乃 引疾求罢,遂出知绍兴府。入辞,言于帝日:“臣去后,必有以孝弟之说胁制陛下者。 不识秦桧之奸,在义理上还是有专长的。 “孝一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是一种至情。可以做到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幸福 的,做不到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诚心去实践她、体验她、升华她。宋代理学 所说的敬与诚在这里是实实在在的。但如果由此而变成对敌的恭顺,就会最终在感情上 被敌人俘虏,从而失去反抗的力量。对平民是这样,对大臣也是这样,对皇帝更是这样。 皇帝不仅统治百姓,为了国家的利益,在关键的时刻,还要做出个人的牺牲。赵苞弃母 全城 ,就是古人为宋人做出的表率。但秦桧利用可欺之方牵住了赵构的鼻子,所以他 说:“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 魏币工说:“第恐敌不以诚待相公耳! 一 1 2 1 2 为国之二:一个隐晦的话题。 向高宗讲孝,不过是动之以情;但皇帝并不是没有判断力的,所以还要晓之以理。 这个话题是比较隐晦的,但通过史料,我们还是会窥察一二的。 宋史纪事本末7 4 0 页 宋史纪事本末7 3 3 页 o 宋史纪事本末7 4 0 页 回 宋史纪事本末7 4 2 页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 卷八一 回 宋史纪事本末7 4 1 页 8 第1 章范成大出使前的社会政治环境 首先,孝宗之立,对高宗来说是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岳飞在这个问题上说了不该 说的话,明人陈邦瞻对此有评。 其次,就是钦宗即渊圣。 “时,刘豫废,传言金人欲立渊圣于南京,以和定而止。 o 又秦桧死后,“帝( 高 宗) 谓杨存中日: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其畏之如此。一国那么高宗到底怕秦桧什 么呢? 立钦宗与此是否有着什么联系昵? 那或许是高宗的一块心病吧l “十年,金人败盟,兀术与撤离喝分道入寇。 回 其间,六年,岳飞攻势甚猛。回九年,岳飞不附和议。十年,败金人于京西。 不附 和议的结果是丧身于风波亭。 钦宗是深知其弟的。“秋七月壬午,皇太后韦氏至自金后将南旋,渊圣卧车前, 泣日:归语九哥( 高宗) 与丞相,我得太乙宫使足矣,他不敢望也。后许之,且与誓 而别后至临安,入居慈宁宫,始知朝议,遂不敢述渊圣车前之语。囝 二十一年,以巫仅为金国祈请使。仅至金,首请迎靖康帝归国,金主日:“不知归 后何处顿放。 五月,金人来求淮汉之地遣其签书枢密院使高景山、右司员外郎王全以贺天中 节为名帝谓全日全复日:“赵桓已死矣。 帝始闻渊圣崩,遂遽起举哀。诏以王 全语谕诸路统制、帅守、监司,随宣应交,无失机会。 “机会 即进攻的机会,与风 波亭杀岳飞的做法截然相反,此旨大有内容。 宋孝宗:赞日“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即位之初, 锐志恢复,符离邂逅失利,重违高宗之命,不轻出师,又值金世宗之立,金国平治,无 衅可乘,然易表称书,改臣称侄,减去岁币,以定邻好,金人易宋之心,至是亦寝异于 前日矣。故世宗每戒群臣积钱谷,谨边备,必日:吾恐宋人之和,终不可恃。盖亦忌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7 5 0 页 7 6 4 页 7 5 3 页 7 1 7 页 7 2 0 页 7 5 7 页 7 7 1 页 7 7 6 页 9 0 回回0 0 心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帝之将有为也。天厌南北之兵,欲休民生,故帝用兵之意弗遂而终焉。一 与高宗避敌于海上截然不同,孝宗锐志恢复,有与金人殊死一战的气概。他苦练武 艺:“五月己巳,帝以射弩弦断伤目,不视朝”。圆他极为痛恨秦桧:“二十四年,衢州盗 起,秦桧遣殿前司将官辛立将千人捕之,不以闻。帝入侍言之,高宗大惊。明日,以问 桧,桧谓不足烦圣虑,故不敢闻,俟朝夕盗平则奏矣。桧退,知为帝言,忌之。及桧疾 笃,其家秘不以闻,谋以子焙代相,帝又密启高宗破其奸一,“庚寅,逐秦桧党人,仍禁 辄至行在 o ,“壬午,夺秦埙、秦堪郊恩荫补一。 他极力表彰岳飞等忠臣。“壬午,官岳飞孙六人一,“追复岳飞元官,以礼改葬 , “戊午,给还岳飞田宅 ,“丙寅,为岳飞立庙于鄂州一,“赐岳飞庙日忠烈 ,“戊 寅,赐岳飞谥日武穆一o ,“复除名勒停人胡铨官,知饶州 o 。 恢复中原是他一贯的愿望。“先是,金人犯边,高宗下诏亲征,而两淮失守,朝臣多 陈退避之计,帝不胜其愤,请率师为前驱 ,“二月壬辰朔,用史浩策,以布衣李信为兵 部员外郎,赍蜡书间道往中原,招豪杰之据有州郡者,许以封王世袭。 符离之战失败 的原因很多,但孝宗任用张浚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就是因为张浚坚决的主战态度 与孝宗一致。其实他的坚决更甚于张浚,符离之败后,“张浚乞致仕,且请通好,( 孝宗) 皆不许 。乾道和议中,“金人且退,诏督府择利击之,王之望持不可 。之后,孝宗北 伐之心始终未减弱,他文讲道义,武修战备。“幸太学,祗谒先圣,退御敦化堂,命国 子祭酒林光朝讲中庸。下诏,幸武学,谒武成王庙。监、学官进秩一级。诸生推恩、 赐帛有差 ,“诏自今内外诸军岁一阅试。庚申,诏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 ,“命利路三 都统吴挺、郭钧、彭杲密陈出师进取利害,以备金人 ,“禁习渤海乐 ,“谍言故辽大石 林牙假道夏人以伐金,密诏吴挺与留正议之,“夏四月辛亥,诏吴挺约结夏人 ”。金 宋史( 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 卷三十五孝宗三 口宋史卷三十四孝宗二 田宋史卷三十三孝宗一 叩 宋史卷三十四孝宗二 四宋史卷三十三孝宗一 曰 宋史卷三十四孝宗二 。宋史卷三十五孝宗三 宋史卷三十三孝宗一 四宋史卷三十三孝宗一 - 宋史卷三十四孝宗二 u 宋史卷三十五孝宗三 l o 第l 章范成大出便前的社会政治环境 世宗的担心不无道理。 “易表称书,改臣称侄,减去岁币 是孝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受到后人的称道。 对金称臣始于高宗朝,这与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是相悖的。符离虽战败,孝宗不得不签和 约,态度却异常强硬。“遣魏杞等为金国通问使魏杞至盱眙,金帅以国书未如式, 弗受,欲得商、秦地及俘获人,且邀岁币三十万,杞未得进 ,“丙申,遣国信所大通事 王掠持周葵书如金帅府,请正皇帝号,为叔侄之国;易岁贡为岁币,减十万;割商、秦 地;归被俘人,惟叛亡者不与;誓目大略与绍兴同 。南宋对此和议还是满意的,所以 孝宗制中称“比遣王抹,远抵颍滨,得其要约。寻澶渊盟誓之信,防大辽书题之仪,正 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怜彼此之无辜,约叛亡之 不遣,可使归正之士咸起宁居之心。重念数州之民,罹此一时之难,老稚有荡析之灾, 丁壮有系累之苦,宜推荡涤之宥,少慰凋残之情 ? 乾道受书礼之争是长期的,从中我们更可看出孝宗的强硬态度。范成大使金是正式 更定受书礼的首次交锋。 “陈俊卿以议遣使不合,罢为观丈殿大学士、知福州”,“遣范成大等使金求陵寝地, 且请更定受书礼辛卯,吏部侍郎陈良祜论祈请使不当遣,恐生边衅诏以陈良祜妄兴 异论,不忠不孝,放罢、送筠州居住” “遣赵雄等贺金主生辰,别函书请更受书新l ”,“赵雄至自金,金拒其请” “遣莫漾等使金贺正旦。壬戍,金遣鸟林答天锡等来贺会庆节,天锡要帝降榻问金 主起居,虞允文请帝还内,命知阁门事王掠谕天锡以明日见,天锡沮退。癸亥,会庆节, 金使随班入见” “遣姚宪等使金贺上尊号,附请受书之事”,“姚宪、曾觌至自金,金人拒其请”。 “命盱眙军以受书礼移牒泗州,示金生辰使,金使不从”,“金遣完颜襄等来贺会庆 节。丁亥,裹等入辞,别函申议受书劫l ,仍示虞允文速为边备” “金遣完颜璋等来贺明年正旦,以受书礼不合,诏俟改日以太上皇有旨,姑听仍 旧” 圆此后受书礼的斗争告一段落,孝宗不能不考虑自己过继的身份而对高宗表示尊重, 但高宗死后争执又起。 宋史卷三十三孝宗一 o 宋史卷三十四孝宗二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赵思奉使不如礼,罢起居舍人,仍降二官”。 宋高宗孝母与其只顾及自己的皇位都是自私的,孝宗尽管有符离失策,其所作所为 却都是出于公心,尤其受书礼的坚决斗争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更令人敬佩。国威之强不 仅体现在沙场流血,也体现在舍身廷争上。范成大舍身为国,其功绩气魄都堪称表率。 宋史卷三十五孝宗三 1 2 第2 章从使金诗文的内容看范成大的性格 第2 章从使金诗文的内容看范成大的性格 2 1 使金诗文的内容 乾道六年,范成大受虞允文之荐使金。当时曾荐李焘与范成大二人,李焘言:“今往, 敌必不从,不从必以死争之。是丞相杀焘也。一范成大则“区处家事,为不还计,心甚 安之两人相比优劣自出。他出使期间创作了七十二首使金诗和日记作品揽辔录。 现存范成大诗歌一千九百余首,使金诗所占比重不大,作为组诗却是最大的一组,整占 一卷的篇幅( 范石湖集卷十二) 。揽辔录对所见山川、古迹、风俗、物产所记皆 略,而对敌国的人文制度记载颇详七十二首使金诗并未引起古人的太多重视,今人则 称道颇多。人们热衷于研究他对南宋朝廷的忠心,读者也容易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然 而他此行的任务是出使而非写诗,诗文只是副产品。透过诗中的感情,结合其文揽辔 录及其他文献,我们会体察出他作为一个大臣隐微而独特的心态。 2 1 1 使命感构成构成使金诗的主旋律 揽辔录只记他所经之地的略况,对于他出使的目的未作说明。周中孚郑堂读书 记说:石湖以资政殿大学士奉使金国,因记所闻见,自八月戊午至十月戊午止。所记山 川古迹,风俗物产,稍见其略。国 宋史本传记载: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 学士,充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盖泛使也。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求原来北宋诸帝的陵寝之地是明的目的,改变宋对金屈辱的附属国性质的受书礼是暗的 目的。宋孝宗即位后不满于高宗时对金的屈服妥协政策,又不听取史浩等人有备而战的建 议,命张浚北伐,结果符离兵败;此时金也无力南侵。陵寝之地靠战争未能得到,指望外 交恐怕也是徒然;受书礼只是形式问题,势均力敌的情势下,只是对金国态度的试探。此 也反映了孝宗力图有所作为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范成大知难而进,以国事为重,对孝宗 的心态是了解的。他的诗文与此也有相应处,这也许就是君臣相知吧!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转引自范成大年谱( 孔凡礼著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1 7 8 页 。转引自范成大笔记六种( 中华书局2 0 0 2 年9 月版) 3 1 页 范成大传, 宋史转引自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 湛之编中华书局1 9 6 4 年版) 1 6 1 页 1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某些诗文可以体察他对宋金关系的看法,如 白沟 在安肃军北十五里,阔丈余,古亦名巨马河,本朝与辽人分界处 高陵深谷变迁中,佛劫仙尘事事空 一水浊流独如带,天应留作汉提封o “提封 是指管辖的疆域。旧唐书东夷传: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以不臣。 圆也就是序中所说“分界处的意思。这是范成大个人对宋金关系的看法,他希望宋金关 系恢复到宋辽关系的状态和原有的疆界。宋辽自澶渊之盟以来,以白沟为界一百多年无战 事。历史上总是指责北宋纳岁币求和是妥协退让,是屈辱,如刘因:白沟写道“赵普元 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可一百多年来两地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民族进一步融合, 对比安史之乱后直到五代十国的社会大混乱,这是应该肯定的。战争的终极目的仍是和平。 汉唐以来形成的大一统观念,自会影响范成大,但作为使者,尽管情绪时或激动,对宋金 关系的看法还是比较现实的。 作者的情绪在此诗以后也有所变化。白沟之前的诗中多表现出收复失地的强烈情 绪,或写民众欢迎,或写历史风物,或写沿途破败,或写对战败的反思,或写此行报效宋 朝的决心。此类主题的诗五十六首中占到四十五首。自沟之后,反映这类情绪的诗十 六首中只占五首。比例大为降低。白沟后情绪最为强烈的是龙津桥:西山剩放龙津 水,留待官军饮马来。其次为燕宫:他日楚人能一炬,又从焦土说阿房。 反暴政 是正确可行的,官军饮马到燕京,连范成大自己也会明白不过是意气之言而己,谙晓时局 的他当然对宋太宗三次北伐惨败而归的往事,记忆犹新。 作者尽管仍然激动,甚至过了原宋辽边界白沟,还写出“留待官军饮马来”的诗句, 但作者还是用理智成功控制着这种情绪的。他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肩负国家重要使命的 诗人。作者的情绪和理智都具有这种身份特点。 2 1 2 超然冷静贯穿始终 东京,故都,破败,沦丧。怎不令人涕泣? “门西金水河,旧夹城曲江之处。河中卧 范石湖集( 南宋范成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新l 版) 卷十二 圆 旧唐书( 后晋刘啕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 卷1 9 9 上 。 范石湖集卷十二 1 4 第2 章从使金诗文的内容看范成大的性格 石碣砚,皆艮岳所遗。过药市桥街、蕃衍宅、龙德宫、撷芳、撷景二圆,楼观俱存。撷芳 中喜春堂犹岿然,所谓八滴水阁者。使属官吏皆陨涕不自禁。 不同于百姓见到使者的悲 伤,却也不只是对故国的哀鸣。弱国的使者以外交争权益,愤怒怨恨都不起作用。作为国 家的使者,气节和故国之思是不可或缺的。 范成大的 揽辔录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政治军事价值,刺探情报应是使臣的职责之一。 综合比较一下,范成大对东京和燕京关注最多。“石湖以资政殿大学士奉使金国惟于金宫 殴制度特详耳。 圆作者在金宫殿经行路线极为复杂,除非读者对金宫殿极为熟悉,否则很 难看懂。作者要完成弱国使者的使命且不合常规,应该有很大的压力,而他记述宫中路线 如此之详,可见其头脑机敏、意态从容。只有满腔热情的人恐怕难以做到。如果我们只从 军事情报的角度来看,这些文字的作用不是那么具体的,如此详细又没有必要,有必要探 究其形而上的意义。可以看出,房间极多,道路极阔,殿宇栉比,戒备森严。对比阿房 富赋,搿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刀,两者有讽内刺外之别。作者没必 要隐藏自己的看法,就是穷奢极侈,只不过给人一个真实的前提罢了。林黛玉初进贾府也 是用同样的写实手法,表达的是闲情,此处是大义。细品一下,我们会发现平实行文之下 的深刻内蕴。 能以平常心和公理看待异域的一切,如理解同情金国的官吏,“明府牙绯危受杖,栾城 风物一凄然一;如反对暴政,也希望敌国讲仁政,“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 ; 奠企望两地消除兵戈、和平共处,“当年玉帛聘辽阳,出塞曾歌此路长 ;如写到繁闹的农 i ;寸集市,“梨枣从来数内丘,大宁河畔果园稠。荆箱扰扰拦街卖,红皱黄团满店头” 。这 些冷静的思考是很可贵的。 揽辔录之中的“艮岳 、“八滴水阁 ,应是当年东京非常繁华的地方。繁华常常 黾与奢侈相伴的。“艮岳是北宋末年徽宗兴建的大型园林。这位才子皇帝精书画,喜园 陈清幽之趣。他崇信道教,在佞幸的逢迎下,竭尽国力建造了这座有一百个景点的大型园 陈。他御制作记,“朕万机之余,徐步一到,不知崇高富贵之荣而飘然有凌云之志, 冬可乐也。范成大壶春堂写道:“松漠丹成去不归,龙髯无复有攀时。芳园留得觚 揽辔录,:范成大笔记六种 o 郑堂读书记转引自范成大笔记六种 范石湖集卷十二 。挥麈后录卷之二1 3 3 条, 挥麈录( 南宋王明清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1 年版) 5 9 页 1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陵在,常与都人作泪垂。一金人一到,徽宗真地就飘然而去不再回来了。当时李质、曹组 各写一篇赋并作百咏诗呈进,百咏诗中最可笑的是敷春门:帝力无私万国通,尚思寒 谷待东风邓肃曾谏“但愿君王安百姓,圃中何日不东风圆,却被屏逐出朝。流连光 景吟诗作赋只能在文化上称雄。奇花异石来得很不容易,据王明清挥麈录记载:灵壁 县曾贡一巨石,高二十余丈,千余民夫都难以搬运西。范成大对此心知肚明,他却一笔带 过。 金水河 菜市桥西一水环,宫墙依旧俯清湾 可怜磊磊河中石,曾上君王万岁山。 万岁山就是艮岳。“可怜磊磊河中石弦,繁华文明毁于一旦,那曾经辉煌不可一世的奇 珍异石,今天只落得沉卧河底,这可惜吗? 或者作者的意图是可悲? 可叹? 当然这只是表 面的意思,深层蕴含的对北宋徽宗君臣的批评应该也是非常强烈的。事实就摆在这里,道 君就算你“丹成不归修,置家国、百姓于何地? 一死可以抵偿吗? 然而除非熟悉北宋末年 政事,不然很难看到这一层意思。作者说得却非常平静。是的,现在还执着于对前朝的批 评,大发牢骚,那只能是泄愤和无能而已。当时的南宋,孝宗力主抗战而无识人识势之才, 内被高宗及秦桧余党掣肘,外被欺于张浚及其部将。但他终究敢于反抗,就因为这样才会 有宋金对峙的局面,否则就是屡遭后人指责的屈辱也是没有资格享受的。范成大对此非常 地清楚。当年逢迎徽宗的人不是奸臣就是具臣,现在妄非前朝就是在帮金人说话。人心涣 散了,又怎能抵抗呢? 将此可与金的残暴不恤百姓相对照,除燕宫殿外,还有清远店淫靡残暴定会 自食其果的。 2 1 3 不乏复兴的壮志 由上一点,我们再重新品味作者起伏的感情,有些决非只是激动。我们要关注两首诗 虞姬墓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范石湖集卷十二 o 挥麈后录卷之二1 3 3 条,:挥麈录7 7 页 。挥麈余话卷之二3 9 7 条, 挥麈录2 3 4 页 。 范石湖集卷十二 1 6 第2 章从使金诗文的内容看范成大的性格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这首诗似乎就是怀古,但怀古诗从来都不是单纯地追忆往昔,总怀有对现实的观照。 “刘项家人当然不是指普通的老百姓,金宋战争中最悲惨的家人当然就是宋高宗的父兄 母嫂了。当年徽宗父子身陷囹圄,钦宗皇后朱氏涕泣献酒于粘罕的弟弟泽利,作歌道:“幼 富贵兮厌绮罗裳,长入宫兮陪奉尊阳。今委顿兮流落异乡,嗟造化兮速死为强。 钦宗也 曾作:“宸传三百旧京华,伶仃父子,向晓霜花。 公子王孙,辇来于金。就连高宗的母 亲韦氏也是作了兀术的伯父盖天大王的夫人才得以活命的。生于这样的零落之家,竟然不 知振作,只一味地妥协退让,怎不让人嗤笑呢? 项羽不顾虞姬,但尚且能慷慨而死,而赵 宋皇朝却连家眷都成了他人的奴婢。威风何在? 颜面何在? 不抵抗,不过是苟活于人世吧! 宿州 狐鸣鬼啸夜茫茫,元是官军旧战场 土伯不能藏碧磷,三三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军采购合同管理办法
- 校内车辆进出管理办法
- 绿色养殖模式构建-洞察及研究
- 美食餐厅宣传设计聘请平面设计师定制服务协议
- 跨国并购项目股权转让及员工安置协议
- 青岛住宅小区公共配套设施改造项目房屋征迁合同
- 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郭晓与张磊婚姻终止财产分配协议及子女监护细则
- 《网络直播内容审核隐私权保护与数据安全合作协议》
- 政府投资项目合同履行监督及咨询服务框架协议
- 2025年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与城市更新协议
- 接种疫苗预防流感课件
- 《中国金融学》课件 第0章 绪论-课件
- 202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天津市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加盟合同(标准版)
- 基于plc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
- 环保设备加工处理方案(3篇)
- 2025中小学生法制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三】【数学】2025【秋】开学第一课:为梦想飞翔(课件)
- 员工安全手册
- 屋面防水施工合同的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