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文摘 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研究,在学界并不是很多。而此时山东进士的数量在全 国虽然与江南相比较,是处于劣势;但是在北方来说,还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 处于第五位。因此,山东进士的分布还是有研究的必要。 本文中主要运用了统计学、文献学、历史分析等方法展开的研究。笔者拟通 过对明清时期山东进士数量的整理、时空分布的不均衡及导致这种不均衡分布特 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来系统论述明清山东进士的分布。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三 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通过整理学界历年来对于明清全国进士的统计数据,并结合明清进士 题名碑录索引等相关资料,得出明清时期全国进士数量分别为明代2 4 5 9 5 人、 清代2 6 8 4 9 人。对于山东进士数量的整理,主要通过对学界相关资料的整理,但 学界关于山东进士数量的统计并不是系统,且统计数据不甚相同。笔者通过对明 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资料进行整理,利用山东各地的地方志进行校正,这样 得到明清山东进士数量分别是明代1 8 2 5 人、清代2 2 6 0 人。 二、对第一章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主要有:从时间分布上来看, 山东进士在明清两代时期分布不均衡,在明初期时,山东进士一直处于平均值之 下;而明中叶到清中叶之后,山东进士则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且位于平均值之上; 但到了清代中叶之后,则一直处于平均值之下,呈下降趋势。从空间上来看,山 东进士在明代时期,主要集中于传统省治城市和鲁西运河流域诸商业城镇,鲁东 半岛地区则处于劣势;而到了清代之后,尤其是在中叶之后,山东进士除集中于 传统省治城镇之外,半岛地区的崛起,使得登州府和莱州府的进士数量上升,而 此时的运河流域则处于衰落之中。因此,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来研究,山 东进士都是呈不均衡分布的。 三、对于山东进士分布不均衡进行原因分析,主要从“山东地区的历史文化 传统 、“山东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和“科举世家的产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山东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而到了春 秋战国时期,齐鲁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山东乃至全国都奠定了文化基础。齐鲁 文化中所倡导的私学教育和儒家教育在山东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传 统之下,山东的教育事业才会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同时,在明清时期山东地区 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层次化和差异性,而这种层次化和差异性 则正是山东进士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最终原因。另外,在明清两代,山东官 学教育和私学教育都相当发达,而且各地发展很具有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所形成 的科举世家也同样说明了山东进士是呈不均衡分布的这一特点。 关键词:明清时期,山东进士,时空分布 a b s t r a c t 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 r e s e a r c ho fm i n g & q i n gi sn o tal o t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 c i r c l e s v c r yo b v i o u s l y , e d u c a t i o n a lc i r c l e ss t i l lh a v en o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t ot h i s p r o b l e m b e s i d e sc h i n ai nm i n g & q i n gp e r i o d ,t h eq u a n t i t yo f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i n t h ew h o l ec o u n t r ym t h o u g hc o m p a r e dw i t h c h i a n g n a n ,i sb ep l a c e di n t h eb a d s i t u a t i o n ;b u ti nt h en o r t h ,s h a n d o n gi ss t i l lb e s t ,i naw o r d ,t h eq u a n t i t yo fs h a n d o n g s c h o l a r si sp l a c e di nt h ef i f t hi nt h ew h o l ec o u n t r y t h e r e f o r e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s t i l lh a v es p a c e so nt h er e s e a r c h i tm a d eu s eo fag r e a td e a lo ff o r ma n dc h a r ti nt h i st e x t ,m a i n l ym a d eu s eo ft h e p h i l o l o g i c a l ,t h ea n a l y t i c a la n dt h em e t h o do ft h eh i s t o r yl a u n c ho fr e s e a r c h e t c t h e a u t h o rt 巧t or e s e a r c ht h eu n b a l a n c eo fs c h o l a r s ,t h eq u a n t i t y , t h es p a c ed i s t r i b u t ea n d t h er e a s o nt h a tc a u s e st h i sk i n do fu n b a l a n c ed i s t r i b u t e do f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 a n a l y s i s ,c o m i n gt o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d i s c u s s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 c o n c r e t e l ys p e a k ,t h i st e x tc a nd i s c u s si nt h r e ep a r t s : f i r s t l y , t h ea u t h o rp a s s e st oc o r r e c tt h ed a t a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c k c l e st h r o u g ht h e y e a r s a n dc o m b i n et h er e l a t e dd a t a ,g e tt h eq u a n t i t yo ft h ew h o l ec o u n t r yi nm i n g & q i n gp e r i o d t h e ya r ed i f f e r e n t ,t h eq u a n t i t yo fm i n gi s 2 4 5 9 5a n dq i n gi s2 6 8 4 9 i n t h em e a n t i m e ,t h er e s e a r c ht ot h eq u a n t i t yo f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m a i n l yp a s st o r e s e a r c h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c i r c l e sr e l a t e dd a t a ,b u tt h eq u a n t i t y sr e s e a r c hc o n c e r n i n g s h a n d o n g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c i r c l e si sn o tas y s t e m ,a n dt h es t a t i s t i c si sd i f f e r e n t t h e a u t h o rp a s s e st oc o r r e c tt h ed a t a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c i r c l e s ,a n dc o m b i n et h e c h o r o g r a p h yo fs h a n d o n g i nt h ee n d ,ig e tt h eq u a n t i t yo f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i nm i n g & q i n g ,t h e ya r e18 2 5a n d2 2 6 0 t h es e c o n d ,t h i sc h a p t e rh a v et w op a r t s ,o n ei s t e m p 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 ,o n ei s d i r e c t i o n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 i nt h e t e m p 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h a v eu n b a l a n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q u a n t i t yi sb e l o wt h ea v e r a g ev a l u e ;b u ti nt h em i d d l eo fm i n ga n dq i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q u a n t i t yi sr i s i n gv e r yq u i c k l y , a n di sa b o v et h ea v e r a g ev a l u e ;a f t e rt h e m i d d l e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q u a n t i t yi sd i s c l i n i n g ,a n ds t i l lb e l o wt h ea v e r a g ev a l u e t n i nt h ed i r e c t i o n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c e n t r e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o v i n c i a lc a p i t a la n dt h eb u s i n e s st o w nb e s i d e sc a n a li nt h ew e s to f s h a n d o n g ,t h ee a s to fs h a n d o n gi si nt h ed r yt r e e b u t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 a f t e rt h em i d d l eo fq i n g ,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c e n t r ei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o v i n c i a lc a p i t a l a n dd e n g z h o u - l a i z h o u b u tt h eb u s i n e s st o w nb e s i d e sc a n a li nt h ew e s ti sd i s c l i n i n g s or e g a r d l e s so ft h es p a c ea n dt i m e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i s u n b a l a n c e d t h et h i r d ,w h a tr e a s o n sd o e st h eu n b a l a n c e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p p e a r ? t h i sc h a p t e r g i v e st h r e er e a s o n s ,o n ei st h ec u l t u r et r a d i t i o no fs h a n d o n gi nt h ep r e m i n g q i n g o n ei st h eh i s t o r yg e o g r a p h yi ns h a n d o n g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 ei st h e a u t h o r i t y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a c a d e m ya n dt h en o b l ef a m i l yo f 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 h a n d o n gi so n eo ft h es o u r c eo ft h eo l dc i v i l i z a t i o no fc h i n a i n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t h e r ew e r ep e o p l et ol i v eh e r e ,i nt h ec h u n q i ua n d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q ia n dl u c u l t u r eb e c o m e st h eb a s eo fs h a n d o n ga n dt h ew h o l ec o u n t r y t h ep r i v a t ea n d c o n f u c i a n i s me d u c a t i o nh a sb e c o m et h ec u l t u r a lt r a d i t i o n i n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 e d u c a t i o ni ns h a n d o n gi sv e r yb o o m i n g i nt h em e a n t i m e ,t h eh i s t o r yg e o g r a p h yi n s h a n d o n ga n dt h er e l a t e da r e a sh a v e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 sa n do t h e r n e s s t h i si st h ef i n a l c a b s e s k e yw o r d :m i n g & q i n g os h a n d o n gs c h o l a r s ,s p a c e - t i m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毯通娣 e t 期盈堇:一 跫 绪论 一本课题选题的意义与方法 在传统中国,尤其是在近千年的中国,与中国无数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的制度就是科举制度,这是平民入仕的主要途径,是中国历史上各种制度中历时 最久、变化最小而影响最大的一种制度。明代就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 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在1 3 0 0 年间,进士出身者构成了官员队伍中的基干和主 体,是士阶层中文化素养最高的部分,政治的演进、朝代的嬗变皆与之密切相 关,这一制度对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而科举造就了一大 批具有科名的士绅阶层,而相当多的中举者是来自于社会的中下层,据何炳棣研 究成果表明,在明代则有4 6 7 的进士出身于寒微人家。因此可以证明科举制度 为社会的下层分子提供了一条升迁之路。促进了阶级的流动,是一种比较平等的 制度,因此对于由科举产生的进士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现代学者对由科举产生的进士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对于江南地区, 如浙江、江西、江苏等地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而对于山东进士的研究成果却是 非常之少。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即以“人杰地灵 而著称,更是儒文化的发祥之地,被称为“齐鲁之邦。齐文化与鲁文化更是区 域文化的典范,山东更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的故乡,在两汉时期山东人在朝廷中为相的更是占到了1 3 ,汉时民间曾流传着 “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自汉末北方动乱以来,山东地区经 受了战乱之苦,但是其文化仍然没有枯萎,尤其是在北魏时更是兴起了许多豪族, 但自经济重心南移以来,山东文化教育开始衰落,至明清时期则逐渐处于劣势, 虽然如此,但是山东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区域,在明清时期也产生了许多的 进士,在全国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明清时期山东进士总数在全国位列第五, 且在北方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其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鉴于对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研究不甚丰富,因此把区域定位在了山东地区, 。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中华书局, p i n g l ih o :l a d d e ro fs u c c e s si ni m p e r i a lc h i n a :a s p e c t so fs o c i a lm o b i l i t y ( 1 3 6 8 1 9 1 1 ) ,n e wy o r k , c o l u m b i a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6 2 转引自多洛肯j 代浙江进上研究,上海古籍j l j 版社,第1 2 页,2 0 0 4 年版。 通过对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数量与分布进行统计之后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原因 分析。笔者认为进士作为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与现代的高考制度有一定的相关 之处,因此对于进士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及教育,尤其是对于高考制度改革 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且通过对山东进士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之所以出现不 平衡的原因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有利于理解现代山东地区文化教育事业为什么也 同样发生了这种不平衡。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述评 自科举制度产生之后,就有人开始进行研究,其研究历史长达千余年,研究 者代不乏人,但真正用科学的眼光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的,还是在科举制度废除后 的二十世纪初。古今中外研究科举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早在三四十年代,就有 学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邓嗣禹的中国考试制 度史( 国民政府考试院1 9 3 6 年印行) 、陈东原中国科举时代之教育( 商务印 书馆1 9 3 4 年出版) 。近年来,出版了张希清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新华出版 社1 9 9 3 年版)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中国出版集团2 0 0 4 年版) ,这些论著对 于科举制度作了通论性质的论述。而有关明清断代时期的科举制度研究成果,首 推商衍鎏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三联出版社1 9 5 8 年版) ,迄今仍作为研究明 清科举制度的必读书目,其次是王德昭的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 ,而后出版了黄明光的明代科举制度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一书,此书对于明代科举制度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我启发很大。 对科举制度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不涉及到其产生的进士,而学界的研究论 著很是丰富,清代就已有李周望把明代与清代( 至雍正八年) 的进士编成了国 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附,而现代的朱保炯、谢佩霖又根据进士题名碑录编制了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并对一些错误和遗漏进行了纠正,虽然其中也有许 多错误,对我们研究明清进士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成为现代学者研究进士的 必备工具书,而2 0 0 6 年出版潘荣胜的明清进士录,把明清两代的进士编订了 小传,并对明清进士数量进行了考证。 另外对于进士家族的研究也是非常热门的,如张杰清代科举家族,明清 两代在科举方面形成了许多显赫家族,如张杰教授的两个学生也以科举家族为题 写了硕士论文,如福山科举家族王氏研究和明清聊城科举家族傅氏研究 都是以家族为研究对象对进士进行的研究,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同时,对于明清时期进士数量的研究就更多了,有许多学者都对明清时期的 进士数量进行了统计与纠正,如范金民在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 色分析中统计为明代2 4 8 6 6 人,而清代2 6 8 1 5 人;范登苗在明清全国进士与 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中统计为明代2 4 8 1 4 人,而清代2 6 7 4 7 人;潘荣 胜在明清进士录中统计得出明代2 4 8 4 6 人、清代2 6 6 6 8 人等等,因为各自使 用统计文献和统计的方法不同,所以统计出的数据也肯定会有所差异,而近两年 有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的龚延明和毛晓阳等人分别对明清两代进行了统计,得出 明代进士2 4 5 9 5 人,清代进士2 6 8 4 9 人;学界对于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数量也有 所统计,如王耀生在明清时期山东进士地域分布特点及与经济、区位、民风的 关系一文中依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统计得出明代山东进士占到1 6 3 0 人,清代又占到2 2 4 0 人,明清两代共计3 8 7 0 人;陈国生也在明代人物的地理 分布研究中统计出明代山东进士为1 6 3 0 人;而吴宣德在明代地方教育建设 与进士的地理分布一文中依据明代进士题名碑录和明贡举考统计得出 明代山东进士为1 7 3 7 人;沈登苗在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 关系一文中统计得出明代山东进士为1 7 6 3 人,清代山东进士为2 2 7 0 人,明清 共计4 0 3 3 人;李润强在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一文中依据清代进士题 名碑录得出清代山东进士为2 2 6 0 人,他们对于山东进士数量的统计因使用文 献的不同,同时在地方志中又有些重复或遗缺等诸多原因,所以对于山东进士数 量的统计也有诸多差异,相差还是挺大。 对于明清进士的区域研究的成果更是汗牛充栋了,尤其是对于江南地方的研 究,如南京大学范金民的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对于江 南进士的数量与分布特色进行了分析:江西师范大学谢宏维的论明清时期江西 进士的数量变化与地区分布对江西的进士分布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关于明清 进士区域分布的专著产生,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多洛肯的明代浙江进士研 究就是对明代浙江进士进行了研究,同时在这本书中还附有一些人物小传,颇 有特色;同时洪璞教授的江南进士地域分布趋势的社会与经济考察一以吴江 为典型对吴江地区文武进士的地域分布进行了社会经济考察,使我很受裨益。 虽然对于江南地区进士分布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北方的进士分布得到的关注 不是很多,而对于山东进士数量的统计只是基于地域比较,因此对于山东进士的 独立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只是在中国地方志2 0 0 5 年第9 期发表了王耀生 的明清时期山东进士地域分布及与经济、区位、民风的关系,这篇文章很简 略的介绍了山东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不均衡的原因,并没有详细的资料表述和说 明,所以在现代学术领域山东进士的地域时空分布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是值得去 深深挖掘的。 第一章明清山东进士数量的整理 第一节明清进士总数的整理 古代选举之法无异于汉代察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士族门 阀制度,这两种制度在隋唐之前是主要的选举制度,而这种制度也不免使一些下 层百姓无法上升到统治阶层,尤其是九品中正制和士族门阀制度更使得统治阶层 变得更加薄弱,为了扩大统治基础, 自隋唐以来,开始设立进士科。自此后历 代都有文进士、武进士;唐宋有诗赋进士、经义进士;清代有翻译进士,清末有 经济特科进士,废除科举后还有法科、农科、医科、工科等游学毕业进士。笔者 所论述的明清进士主要指废除科举之前的文进士。明清作为封建国家的最后两个 王朝,到底分别产生了多少进士? 对此问题,学界已有多人作出了解答。为简洁 明了起见,笔者特意以表1 1 和表1 2 来说明。 表1 - 1 学界明代登科进士总数举例 作者统计数论著篇名 各人统计所据文献 字 , 范金民 2 4 8 6 6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学学报, 1 9 9 7 年第2 期 沈登苗 2 4 8 1 4 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及其相互关系,中国文化研究, 1 9 9 9 年冬之卷 黄明光 2 4 4 5 2 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未作说明 学出版社,2 0 0 0 年6 月版 吴宣德 2 4 7 9 0 明代地方教育建设与进士的地理明代进十题名碑录 分布,教育学报2 0 0 5 年第1 期,明贡举考 陈国生 2 4 6 8 7 明代人物的地理分布研究,学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术研究,1 9 9 8 年第1 期 谢宏维 2 4 8 9 8 论明清时期江西迸十的数量变化明清历科迸士题名碑录 与地区分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明清进十题名碑录索引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0 年第4古今图书集成 期 龚延明 2 4 5 9 5 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浙江大续文献通考古今图书集成 邱进春 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6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 年第3 期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皇明进 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国朝 典汇 潘荣胜 2 4 8 4 6 明清进士录中华书局,2 0 0 6 年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3 月版 古今图书集成等 仔细观察表一中的各人统计数据颇为有趣。有些人根据同一文献的记载,却 得到了不同的统计数据。如范金民、沈登苗、陈国生都是依据明清进士题名碑 录索引进行统计的,其结果却相差许多。同样,有的人虽然统计出数据,但是 缺乏相关的统计文献,如黄明光所统计的数据,没有说明所使用文献;谢宏维和 吴宣德所统计的数字所使用文献是比较多的,但是他们的统计数据却相差甚远。 在这些数据中以龚延明、邱进春所统计的数据最少,所使用文献最多,那我们以 何种数据为准呢? 笔者认为龚延明、邱进春所统计的数字比较可信,他们所运用 的文献不只有现代的一些论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更重要的是他们使用 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如明代俞宪的皇明进士登科考、张朝瑞的皇明贡举 考、徐学聚的国朝典汇等,并且把各个文献中每科的数字分别进行了考证 和比较,最终得出了明代进士的登科总数为2 4 5 9 5 人。 表1 2 学界清代登科总数举例 作者统计数字论著篇名 各人统计所据文献 商衍鎏 2 6 3 9 1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1 9 5 8 年版清会典 清朝续文献通考 范金民2 6 8 1 5 ( 含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明清进十题名碑录索 “鸿博”)色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 9 9 7 年第引 2 期 沈登苗 2 6 7 4 7 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 其相互关系,中国文化研究,1 9 9 9引 年冬之卷 陈国生 2 6 3 9 1 清代四川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大清会典 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4 年第清朝续文献通考 2 期 谢宏维 2 6 8 4 6 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数晕变化与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 地区分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 录 社会科学版) ,2 0 0 0 年第4 期 李润强 2 6 8 4 8 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西北师清代进士题名碑录 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1清实录清代文献通 期 考清史稿 毛晓阳 2 6 8 4 9 清代文进士总数考订,清史研究,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 金筵2 0 0 5 年第4 期录清史稿清实录 清朝文献通考续文 献通考国朝贡举年 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 索引国朝历科题名碑 录初集 潘荣胜 2 6 6 6 8 明清进士录中华- f 5 局,2 0 0 6 年3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 月版引古今图书集成等 在表二中,有些学者使用了相同的文献,所统计的数据也确实相同,如商衍 鎏和陈国生;而有的学者使用了相同的文献资料,但所得出数据却是有所差异, 且相差较多,如范金民、沈登苗同样依靠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但结果 却是不尽相同,这是与每个人的统计方法不同有关的。而笔者认为毛晓阳、金娃 依靠十一种文献和论著所统计出的清代进士总数比较可信,他们在统计的同时对 各种资料进行反复的比较和校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可信的数据:2 6 8 4 9 , 且这个数据与谢宏维( 2 6 8 4 6 ) 和李润强( 2 6 8 4 8 ) 所统计的数据相差无几。因此 笔者认为清代进士总数应为2 6 8 4 9 人。 通过学界对明清两代所作的研究,笔者经过比较各位学者的论著和所统计的 数据,认为自明洪武四年( 1 3 7 1 ) 至清光绪三十年( 1 9 0 4 ) 的5 3 4 年间,明清两 代先后举行过2 0 1 次科举考试,共录取5 1 4 4 7 人,其中明代举行8 9 科共录取2 4 5 9 5 人,清代举行1 1 2 科共录取2 6 8 4 9 人。 第二节山东进士总数的整理 山东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且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 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的故乡,自古以来就以“人杰地灵而著称。在秦 汉时期,曾有过“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歌谣,虽然此时山东并非行政区划, 但是也说明了当时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曾经垄断了当时的高位,自昭宣 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 1 人2 2 任,其中齐鲁人合计7 人,8 人次,占到了 1 3 强,虽然当时与汉朝政府“独尊儒术 有很大关系,但也说明山东文化教育 是非常先进的。自汉末北方动乱以来,山东也经受了战乱之苦,但是文化并未因 此而枯萎,尤其是在北魏时期也曾崛起一批豪族,但是自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山 东文化教育事业开始衰落,至明清时期,山东则逐渐屈于江南地区,劣势明显, 但是山东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化区域,因此,在明清时期山东进士数量也是 不少的,总数排在全国第五位,且在北方是首屈一指的。那在明清时期,山东到 底产生了多少进士? 这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因为学界对于明清进士的统计数据不尽相同,而对于山东进士的统计也肯定 是千差万别的。其统计依据及数据主要有:王耀生在明清时期山东进士地域分 布特点及与经济、区位、民风的关系一文中依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统 计得出明代山东进士占到1 6 3 0 人,清代又占到2 2 4 0 入,共计3 8 7 0 人,与陈国 中国历史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 3 页,2 0 0 1 年版。 3 生在明代人物的地理分布研究中统计所得明代山东进士数量是一样的;而吴 宣德在明代地方教育建设与进士的地理分布一文中依据明代进士题名碑录 和明贡举考统计得出明代山东进士为1 7 3 7 人;而沈登苗在明清全国进士 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一文中统计得出明代山东进士为1 7 6 3 人,清 代山东进士为2 2 7 0 人,明清共计4 0 3 3 人;李润强在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 一文中依据清代进士题名碑录得出清代山东进士为2 2 6 0 入。 对于明清两代山东进士数量的统计,因所使用的文献材料和统计方法的不 同,结果自然也就有所差异,尤其是在明代由于一个人有两种身份,一种是户籍, 一种是乡贯,根据这两种身份的不同,统计出来的数字自然也就不会相同了。笔 者则主要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和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初步整理 出统计数据,然后再查找山东各地地方志对这一数据进行校正,因有户籍和乡贯 之分,故将进士户籍和乡贯都为山东的,以乡贯为准,如,殷仕儋( 明嘉靖 2 6 3 1 0 6 ) 户籍为历城,而其乡贯则为武定州,则认为他为武定州人;再如李豸 ( 明嘉靖2 6 3 1 9 3 ) 和王钧( 明正德9 3 1 1 5 ) 户籍都为济阳卫,而其乡贯则分别 为齐东和青城。 乡贯为外省者,则以户籍为准,如徐馀祜( 明万历4 4 3 1 2 0 ) 乡贯为顺天府 宛平人,但他却住在滨州,这样他就属于滨州;再如,俞璧( 明崇祯1 6 3 4 5 ) 乡贯为浙江山阴,而其户籍则为兖州府滋阳县。 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整理能够使资料全面的反映山东进士的变化,因 为在明代山东地方志中会记载其乡贯为山东,虽然已经居住他处;同样也会记载 其户籍在山东者,这样做与实际情况虽有些出入,但是为了整理的方便则进行了 这样的处理。 最后因为在明和清前期建立了许多地方卫所,为了整理得方便,把各卫所产 生的进士并入了各卫所所在的县,如邓钟岳( 清康熙6 0 1 1 ) 是东昌卫人,这样 就把他划归东昌府。 在经过了上面的处理之后,得出明代山东进士为1 8 2 5 人,清代为2 2 6 0 人, 明清两代共计4 0 8 5 人( 见表1 3 ) 。 表1 - 3 明清山东各府县进士数量 数量数量数量 府 县府县府县 明代清代明代清代明代清代 历城 6 9 9 4 济宁州 5 88 4临清州6 43 0 滨州 4 72 8 东平州 3 6 1 5 濮州 3 35 章丘3 66 2 曹州2 8 1 3 聊城 2 45 5 德州 3 64 7 汶上 2 l1 3 堂邑 2 31 1 新城 3 13 6 沂州 2 02 0 恩县 1 84 淄j i i 3 0 4 2曹县1 91 3 武城 1 61 2 阳信 2 7 1 5滕县1 8 1 1 冠县1 51 平原 2 49 东阿 1 71 0 馆陶 1 14 武定州 2 32 3 滋阳 1 61 5 高唐州 l l4 济阳 2 l1 1 曲阜 1 64 3 朝城 1 12 长清2 01 0 单县 1 41 8 茌平 1 01 6 临邑1 8o寿张1 44莘县83 霜化 1 51 8 郓城 1 31 3 夏津 86 济 泰安州 1 41 2 兖 宁阳 1 01 2 博平 73 南 青城 1 21 4 金乡 1 02 4 东 范县 61 长山1 l3 8 州 平阴 1 01 4 昌 丘县 54 府 府府 齐河 1 11 1 鱼台 95 清平 47 莱芜1 11 8峄县85观城44 邹平 1 02 6 嘉祥 73 德平 1 04 钜野 71 6 利津 1 02 5 费县 71 3 肥城 98阳谷63 商河96 邹县 51 l 齐东85郯城57 禹城84城武48 海丰8 3 2 定陶 49 陵县66泗水32 乐陵42 6 蒲台38 新泰 21 益都 7 73 7 掖县 6 03 6 莱阳 5 57 7 安丘 3 45 9胶州3 46 9蓬莱3 25 0 诸城 3 19 6潍县2 87 8 黄县 1 83 2 青寿光 2 83 7莱即墨1 83 6 招远 1 23 州临朐2 11 0州昌邑1 62 0 文登 1 24 4 府蒙阴 1 9 4 府 高密1 67 3 福山 75 3 5 乐安1 51 5平度州1 41 7栖霞 52 1 沂水1 4 1 4 宁海州 53 2 博兴 1 05 海阳 1 7 莒州 1 01 7 荣成 6 高苑83 昌乐 81 8 日照 74 0 数量总计 1 8 2 52 2 6 0 临淄 51 7 博山9 注:此统计以明代府县区划为准。 6 第二章明清山东进士时空分布 第一节明清山东进士的时间分布研究 自明洪武四年( 1 3 7 1 ) 到清光绪三十年( 1 9 0 4 ) 的5 3 4 年间,明清两代共经 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 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和清入关之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共2 6 朝,其中明代洪熙与泰昌两位皇帝在位很 短,未举行科举考试,因此其余2 4 朝先后共举行过2 0 1 次科举考试,共录取进 士5 1 4 4 4 人,其中明代2 4 5 9 5 人,清代2 6 8 4 9 人,明清两代山东共产生进士4 0 8 5 人,占全国的7 9 4 ,其中明代1 8 2 5 人,占7 4 2 ,清代2 2 6 0 人,占8 4 2 。 明清历朝进士分别有多少? 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数字,笔者特意将明清两代 历朝进士数量作一图表,以备考察山东在全国的比例与山东进士的时间分布。 表2 - 1 明代历朝进+ 统计表 朝代 开科次数进士总数山东进士总数 洪武 4 9 3 25 1 建文 11 1 03 永乐 81 8 2 94 7 宣德 33 0 0 1 7 正统 56 4 83 5 景泰 25 5 02 4 天顺 36 9 73 3 成化 82 4 4 9 1 5 7 弘治 61 7 9 41 2 5 正德 51 7 7 3 1 2 6 嘉靖 1 54 9 2 64 0 3 隆庆 2 7 9 97 5 万历 1 65 0 8 34 6 9 天启 27 0 97 5 崇祯 6 1 9 9 61 8 5 1 5 朝8 9 科 2 4 5 9 51 8 2 5 回注:此统计表格依据龚延明、邱进春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一文中表9 明代进士分榜统计总表。 7 表2 - 2 清代历朝进士统计表 朝代 开科次数 进十总数 山东进士总数 顺治 83 0 6 44 1 9 康熙 2 14 0 8 84 2 7 雍正 51 4 9 91 0 3 乾隆 2 75 3 8 53 6 1 嘉庆 1 2 2 8 2 12 1 4 道光 1 53 2 6 92 6 6 咸丰 51 0 4 67 8 同治 61 5 8 81 1 9 光绪 1 34 0 8 92 7 3 9 朝1 1 2 科 2 6 8 4 9 2 2 6 0 为了便于论述,笔者将表2 - 1 和表2 2 中数据进行了换算,制作了明清山东 历朝进士在全国的比例图,图中横轴为各朝山东所占全国百分比的平均值,纵轴 为在全国所占百分比。 1 6 0 0 1 4 0 0 1 2 0 0 1 0 0 0 8 0 0 6 0 0 4 0 0 2 0 0 0 0 0 表2 - 3 明清山东进士在全国的比例图 o 一 僖议长鞭螺糯鉴薯弧巡遐氓餐安盛m 7 米聿氐 y 长洲删洲球酬删姐装 u 上图表明,山东进士人数在全国所占比例前后变化极大,明初经过跌宕起伏 之后,在嘉靖年间开始上升,其上升阶段虽然略有起伏,但却是在一直上升的, 在顺治朝达到最高峰,此后急剧下降,在雍正之后一直低于山东进士所占百分比 的平均值。 具体说来,纵观明清山东进士,其数量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从洪武四年到正德十六年( 1 3 7 1 1 5 2 2 ) 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全国共进行 注:此统计表格依据李润强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一文中清代历朝进土统计表。 8 科举4 8 科,录取进士1 1 0 8 2 人,山东6 1 8 人,占5 5 8 。其中超过6 的只有成 化、弘治和正德,其余均低于6 ,最低的永乐朝,山东中式4 7 人,占全国的 2 5 7 ,而这并不是山东进士最少的,最少的是建文二年科,山东仅有三名中式; 最高的是成化朝,中式者达1 5 7 人。 从嘉靖二年到康熙六十年( 1 5 2 3 1 7 2 1 ) 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7 0 科,全 国共录取进士2 0 6 6 5 人,山东为2 0 5 3 人,占9 9 3 ,最高的为顺治朝,中式者 4 1 9 人,占全国的1 3 6 7 ;最低的为嘉靖朝,占到8 1 8 ,但这个比例也高于平 均比例,这个阶段是山东进士在全国比例最高的一个阶段。虽然如此,但是超过 1 0 的只有天启和顺治两朝,天启占到1 0 5 8 ,刚刚超过1 0 ,因此此时山东 进士虽然都高于平均比例,但是与江南地区相比较,则明显处于劣势。 从雍正元年到道光三十年( 1 7 2 3 1 8 5 0 ) 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5 9 科,共 录取进士1 2 9 7 4 人,山东9 4 4 人,自康熙之后山东进士数量在全国所占比例逐年 下降,在乾隆朝达到最低点6 7 0 ,之后则有所上升,在道光朝超过平均,达到 8 1 4 。 从咸丰元年到光绪三十年( 1 8 5 1 1 9 0 4 ) 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共进行了2 4 科,共录取进士6 7 2 3 入,山东4 7 0 人,经过道光朝短暂的恢复之后,山东进士 又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