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博物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博物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博物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博物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博物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摘要 m ;m 皇! ! 曼皇! ! 曼! 曼! ! 曼曼! 曼! ! ! 蔓! ! 皇! ! 苎! ! ! ! ! 皇! 曼 博物志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芳 指导教师赵章超教授 摘要 博物志是地理博物志怪小说成熟期的代表作,与神仙传、搜神记等共同构成 了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概貌。此书一方面引用了大量晋以前的古籍资料,如山海经、括地 图、神仙传、春秋、左传等,另一方面对后世其他典籍也有重要影响。本文拟从产 生原因、文献价值、文本分析、思想透视四个方面对博物志进行一个全面解析。 第一部分分析产生原因,主要从作者和时代背景来展开探讨。在时代背景中,笔者从地 理博物学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巨大变革着手分析。从而,我们得知博物志的产生是作者 张华本身的博学、地理博物学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巨大变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 清这一原因对我们深入了解张华及博物志都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分析文献价值,主要考求博物志的资料来源和佚文被后世征引的情况,并 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佚文进行分类整理。博物志的资料来源相当广泛,而且此书在产 生以后被多种典籍征引,可以说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范宁先生根据后世的典籍整理出来的佚 文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所以,笔者在这部分还对其佚文进行了分类。 第三部分为文本分析,主要从叙事学和美学角度来剖析博物志的内容。作为“博物” 和。志怪”的结合体,博物志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模型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而在美学方面,广博和奇特正好体现了其“博物、志怪”的特点。 第四部分为思想透视,作为博物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博物志的内容大多取自古小说, 所以,其与古代的巫术思想、神仙道教思想密不可分,同时也不乏深刻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博物志张华文献价值叙事学博异特征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 曼! ! 皇i 。一 i i;i 蔓! ! ! ! 曼! 皇 a n a l y s e o n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r e c o r d l if a n g ( m a s t e r ) m a j o r :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t e x t r e s e a r c hs u p e r v is o r :z h a oz h a n g c h a o ( p r o f e s s o r ) a bs t r a c t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r e c o r di sam a s t e r p i e c ea m o n gg e o g r a p h i cm u s e u m si nm a t u r e p e r i o d i t ,a sw e l la sd e i t yb i o g r a p h y ,s e a r c h e sf o ,g o dt or e c o r d , i sm a d eu po ft h e g e n e r a lp i c t u r eo fw e ij i nd y n a s t i e s o no n eh a n d ,i tc i t e sal a r g en u m b e r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 w h i c hc o m e sf r o ma n c i e n tm a t e r i a l sb e f o r ew e ij i nd y n a s t i e s ,s u c ha ss h a nh a i j i n g 、 i n c l u d e sm a p 、i m m o r t a l sc h u a n 、s p r i n ga n dau t u m n 、z u oz h u a n o n t h eo t h e rh a n d ,i t i sc i t e db yt h ed e s c e n d a n t s ,h a v i n gaw i d er a n g eo fv a l u e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t e n d st oc a r r y o u t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 o n c a u s e ,t e x ta n a l y s i s ,d o c u m e n ta n dt h o u g h t p e r s p e c t i v e : 1 、t h er e a s o nf o ri t sb i r t h :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t h e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a u t h o r i t r e f e r s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e o g r a p h i ca n ds o c i a lt h o u g h t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i ti sk n o w n t h a tt h e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r e c o r di s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t h el e a r n e d z h a n gh u a ,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e o g r a p h yo ft h ea n t i n a t u r a lh i s t o r ye x h i b i t i o na n ds o c i a lt h i n k i n go f t h e 仃e m e n d o u sc h a n g e si nav a r i e t yo ff a c t o r s s o r t i n go u tt h er e a s o na b o v eh a sa n i m p o a a n tr o l ei n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z h a n gh u aa n dt h e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r e c o r d 2 、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 i nt h i sp a r t ,t h ea u t h o rt e s t sf o rt h es o u r c eo f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 h o wi tw a sc i t e db yt h ed e s c e n d a n t s w h a t sm o r e ,t h ea r t i c l e sh a v eb e e ns o r t e do u to n t h eb a s i so ft h et e x ta n a l y s i s i th a sq u i t eaw i d er a n g eo f s o u r c e s ,a n di th a sb e e nc i t e d e x t e n s i v e l ya f t e ri t sb i r t h b e s i d e s ,t h ei m p a c to no f f s p r i n gi st r m e n d o u s t h er o l eo ft h e l o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a n c i e n tc o d e sa n dr e c o r d si nl a t e rp e r i o d sb yf a nn i n gh a sa t t a c t e d al o to fa t t e n t i o nf r o ms c h o l a r s a sar e s u l t ,t h i ss e c t i o na l s oc l a s s i f i e di t sa r t i c l e s a t t e m p t s 3 、t e x ta n a l y s i s t h i sp a r ta n a l y z e st h ec o n t e n tm a i n l yf r o mt h ea e s t h e t i ca n d n a r r a t i v ea s p e c t s a s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n a t u r a lh i s t o r ya n ds u p e r n a t u r a le v e n t s ,i th a si t s 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 ep o i n t so fv i e w , t i m ea n ds p a c e ,a n dm o d e lo fn a r r a t i v e f r o mt h ea e s t h e t i c sa s p e c t ,t h ee x t e n s i v e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ds t y l eh a v ee m b o d i e di t s u n i q u en a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4 、t h o u g h tp e r s p e c t i v e a s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o f s u p e r n a t u r a le v e n t st u r a l i s t i i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 f i c t i o n ,m o s to fi t sc o n t e n t sc o m ef r o mt h ea n c i e n tf i c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i n s e p a r a b l e w i t hw i t c h c r a f ta n di m m o r t a lt a o i s tt h o u g h t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r ei sv a l u a b l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t h o u g h t k e yw o r d s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r e c o r d z h a n gh u a 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 n a r r a t i v es c i e n c em u s e u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i i 学位论文题目: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j 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店劣 签字日期:矽7 年争月刃日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1 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孝签名:鹰疡 导师签名:叁季起 f 签字日期:砂刁年牛月加日签字日期:加d 岁年印月2 口日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 - i 曼! 曼! ! ! 皇! ! ! 曼曼! ! ! ! ! 曼鼍! ! 苎! ! ! 曼曼曼! 鼍 绪论 近几十年来,古代小说研究是一个热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搜神记为代表受 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青睐,自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问世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学者 颇多。由于学者对志怪小说研究领域的诸多涉入,出现了大批研究性专著及大量的学术论文, 可谓成果丰硕。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处于大分裂大动乱的状态,却也是中 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文学创作走向了自觉,撰述被厂“泛地接受为一种私人行为,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这片沃土中,志怪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博物志因其志怪特征,与列异传、搜神记等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不仅有“记 怪”的特点,还有“博物”的特点。这种体例与神仙类及记怪类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小说 的概貌,而且,这种体例形成了志怪书中的一种固定类型。在内容上,此类j b 包括天文地理、 历史人物、草木虫鱼、神仙方术等,明显受到了山海经的影响。从晋张华博物志以 来,梁任叻述异记、宋李石续博物志、明游潜博物志补等都是博物志的续书, 由此可见博物志影响非凡。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史的角度切入,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分为志怪、 志人两类,其研究主要是按照时代划分来进行的,没有把地理博物志怪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别 来进行研究。刘叶秋先生比较注重作品题材及表达方式的差异,将魏晋志怪分为三个类型, 第二类为“兼叙山川、地理、异物、奇境、神话、杂事等,而着重宣扬神仙方术,以晋张华 的博物志为代表,乃山海经系统的延续。”可以说,这一分类已将地理博物志怪小 说的内容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出来了,但是,关于地理博物志怪小说,刘叶秋先生并没有明确 地提出具体的分类。也没有把博物志作为地理博物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进行研究,而是 以志怪为着眼点,关注博物志的神仙方术思想。相对来说,侯忠义先生对地理博物志怪 小说的概括就完整得多,他指出“它不是单纯的记怪,而是兼有博物( 即对事物的博 识多知) 的特点” ,这正是地理博物志怪小说的特点j 除此之外,他还明确提出了 尊物类小 说的分类,可是,他只列了博物志和玄中记两部作品作为博物类小说,而将神异 经、十洲记、洞冥记三部书和汉武故事、汉武内传、飞燕外传、杂事秘辛 共同归为托名小说。从这点来看,侯忠义先生对魏晋地理博物志怪小说的划分还不是十分准 确。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研究的着眼点是整个小说史或者某一阶段的 小说史,而不是地理博物志怪小说,并且,有关的精辟论断常常散见丁整体论述之中,呈现 零星式的分布状态,不便后来研究者的概括总结。比如说,侯忠义先生是在魏晋小说中 对博物志展开论述的,刘叶秋先生是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简论中论述博物志 的。相对来说,李剑国和陈文新先生对地理博物志怪小说的研究就显得比较系统而深入。李 剑国在唐前志怪小说史不仅分析了志怪小说的起源与形成,还按照时代不同对此类小说 分别展开论述。他在第四章透彻地分析了魏晋南北朝志怪繁荣与进步的社会原因及此期志怪 的时代蕴含,在第五章第二节地理博物体志怪之影响中十分细致地考察了博物志、玄 刘叶秋:古典小说笔记论丛,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6 页。 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7 7 页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中记、括地图三部作品,这其中包括成书年代、背景、作者、内容、影响等,论述相当 详实透彻,其研究侧重于文献学方面。后来,李剑国先生另两篇论文小说的起源与小说独 立文体的形成、论先唐古小说的分类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理博物忐怪小说的源头 与发展轨迹进行了论证。陈文新先生在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中以审美的眼光展开研究, 并且在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中从创作目的、体例、写法等方面对“博物”体志怪小说 的特征展开说明,但是,对博物志的内容与价值都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大概是由于博 物志是一部内容博杂的志怪小说,天文、地理、医药无所不容,正因为如此,相对于其他 志怪小说而言,其叙事性不是很强,但是它记载了地理、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 高的价值,体现出的思想及独特的审美价值都不可忽视。 博物志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 不同时代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评价,这可以从其 在历代公私书目中著录的位置看出来。博物志在隋书经籍志中为子部杂家类,在旧 唐书经籍志中为丙部子录小说家类,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为丙部子录小说家类,在 崇文总目中为小说类,在郡斋读书志中为子部小说类,在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为 杂家类、卷十一为小说家类,在遂出堂书目中为小说类,在通志艺文略中为杂家 类,在宋史艺文志中为子部杂家类,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为子部小说家类,在 绛云楼书目中为小说类,在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中为子部小说家类,在述古斋藏 书目中为小说家类,在补晋书艺文志中为丙部子录杂家类,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为 子部小说家类,在郑堂读书记中为子部小说家类,在越缦堂读书记中为文学杂记类, 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中为志怪类。纵观各家归类,主要有三类:小说家类、杂家类、 志怪类。我们不难看出,关于博物志的看法基本有两种,一种认为它属于杂家类,一种 是认为它属于小说家类,而宁稼雨还进一步认为它应该归入志怪类小说。究其原因,这与博 物志所记内容有很大关系。 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们的重视程度,到今天,博物志有许多地方出现字句脱误,给读者 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不断有学者进行辑佚。关于辑佚本,有王谟汉唐地理书抄辑本、 周心如纷欣阁丛书博物志补、钱熙祚指海博物志佚文、陈穆堂博物志疏证辑 本( 此书既辑佚又疏证) 、王仁俊经籍佚文辑本、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但辑的是 博物记,博物志与博物记是不是同一书还有待考证) 。今人范宁有博物志校证, 从各类书中共辑出佚文二百一十二条,可以说是钩沉索引,创获良多,筚路蓝缕之功诚不可 没。 关于版本,李剑国在唐前志怪小说史中说:“今天所能见到的版本有二系:一是常见 的通行本,分三十九目( 杂说分上下) ,收在古今逸史、广汉魏丛书、格致丛书、 稗海、快阁丛书、秘书二十一种、四库全书、增订汉魏丛书、百子全书等丛 书中,单行刻本亦多。一为清黄丕烈刊士礼居丛书本,据黄氏云,此本系汲古阁影抄宋 连江叶氏刻本,指海、龙溪精舍丛书、四部备要等所收皆为士礼居刊本。” 博物志引用了大量晋以前的古籍资料,其明征暗用的书目相当之多,这些书包括了 流传至西晋的传世文献和新出土的汲冢书。其注明了书名的如:河图括地象、考灵耀、史 。李剑国: 唐前志怪小说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5 8 页。 2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绪论 曼! ! 皇! 苎! 鼍! ! ! ! ! 曼! ! ! 曼苎i _ oii i :i = i i i _ ! ! ! 曼 记封禅书、老子、庄子、异说、东方朔传、神仙传、桓谭新论、河图玉板、 周官书、诗含神雾、周书、春秋经、春秋公羊传、左氏传、礼记、南荆赋、 墨子、列子、曾子、荆州图语、神农经、孔子家语、魏文帝典论、曹植辩 道论、左元放荒年法、列传、徐偃王志,也有未注明书名,而实见今本他书的如:尔 雅、援神契、贾谊新二辂、搜神记、淮南子、国语、汉书、后汉书华佗传、魏 志东夷传、魏略、皇览冢墓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燕丹子、十洲记、归藏 易、山海经、养生经、抱朴子、竹书纪年、西京杂记、晏子春秋、论衡、韩 诗外传、门中记、大载礼记、战国策、春秋繁露、风俗通义等。其佚文被后世 所引的也非常广泛。有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水经郦道元注引、江文通集引、齐民 要术引、 后汉书刘昭注引博物记、一切经音义引、玉烛宝典引、续一切经音 义引、昭明文选李善注引、史记三家注引、艺文类聚引、初学记引、北堂书 钞引、说郛卷十唐留存事始引、北户录引、白孔六帖引、事类赋引、锦 绣万花谷引、太平御览引、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引、陆佃埤雅引、图经衍义本草 引、太平寰宇记引、韵语阳秋引、尔雅正义引、宋蔡元度毛诗名物解引、海 录碎事引、郭知达九家注杜诗引、施注苏诗引、徐锴说文通释系传引、曾健 类说卷二十三引、高似孙纬略引、周祈名义考引、杨慎词品引、吴任臣山 海经广注引、邓士龙事类捷录引、李时珍本草纲目引、褚人获坚瓠集引。关 于佚文,前人颇有说法,胡应麟及清人黄丕烈、周中孚认为佚文出自张公杂记,但也有人 认为别有博物记一书,周密、杨慎、马国翰持有此说。 关于博物志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单篇论文如论 地理叙 述的价值与意义 、浅论 的哲学思想 、 的哲学思想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 0 0 6 ( 4 ) 印罗欣: 成因三论求索2 0 0 7 ( 9 ) o 王媛: 的成书、体例与流传中国典籍与文化2 0 0 6 ( 4 ) 面牛利芳: 的内容分析甘肃农业2 0 0 6 ( 9 ) a 郭晓妮: 联合式双音节探析语文学刊2 0 0 6 ( 8 ) 贺珍:试析 小说类的分类问题一以 、 为例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 0 0 8 ( 1 ) 阳清:历史的唯美神话一一 “蒙双民”文化解读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 2 ) 3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博物志的作者及产生背景 第一章博物志的作者及产生背景 第一节作者张华的介绍 首先对张华及其所处的思想文化背景作一下概览。关于张华的出身,在晋书张华传 中记载如下:“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父平,魏渔阿1 郡守。华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 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 之书莫不详览。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丁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 o 张华小时候过着贫苦的生活,曾靠牧羊来维持生存。但是,他好学不倦,“图纬方伎之书莫 不详览”。卢钦是东汉人儒卢植的孙子,魏司空卢毓之子,“世以儒业显。钦清澹有远识。”圆张 华的“学业优博”“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的儒者风范必定与卢钦的交游有很大关系。入 仕前,张华写过一篇鹪鹩赋,深得阮籍赞赏,从此,张华声名大振。在郡守鲜于嗣的举荐 下,张华步入仕途,当上了太常博士,博学多识的张华做过很多官职。入魏以来,他曾经为 佐著作郎、长史、中书郎,进入晋朝后,他又历任黄门侍郎、中书令、度之尚书、都督幽州 诸军事、太常、右光禄大夫、侍中、中书监,最后官至司空,所以,后世尊称为张司空。公 元3 0 0 年,在西晋统治集团的内讧中,因为赵王伦的篡位,作为政治家兼具文学家的当代名 士,张华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华经历了由魏入晋、贾后乱政、赵王伦之乱等一系列政 治上的动乱,他一生凄惨与得意、失败与胜利形成鲜明的对比,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进 行着尖锐地冲突,张华的灵魂深处所经历的彷徨、挣扎、困苦正好是连接邺下的慷慨激昂、 竹林的苦闷忧愤与金谷的趋炎附势的中间环节。那么。有着如此生活经历的一个人物在魏晋 文坛曾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笔者认为,在讨论博物志之前,有必要对张华在文坛方面 的影响做一介绍。 张华是魏晋时期继曹氏父子以后又一个大力倡导文学的重要人物,是文学的自觉在西晋 最有力的维护者。他在卷一的序中这样写到:“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 地志,虽日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出所不见,粗言远方”这与补传世文献不足 的目的不谋而合。 在西晋一代,张华算是与文学之士联系紧密且着力倡导文学的有功之人了,他的政治威 望为他广泛提携文人才士提供了基础,而他的政治威望来源于他的政治业绩。张华生活年代 跨越魏晋两朝,但主要政治活动在仕晋以后,在这期间,对西晋王朝的兴盛和稳定,张华起 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赞成并参与晋武帝与羊祜的灭吴计划。司马氏平蜀以后,对于是否 伐吴犹豫不决,面对朝中不同的言论,司马氏无法做出决定,这时,张华以其独特的政治家 的远见力主平吴,终于一举成功。二是出镇幽州边夷宾服。在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时, 张华主张采取友善政策。结果证明,张华的这种主张是符合历史规律的,而且这一政策也确 。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0 6 8 页。 国房玄龄:晋书卷四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2 5 5 页。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章博物志的作者及产生背景 实缓和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同时,由于为官的原因,张华走过很多地方,出任幽州都 督的时候就曾亲自体验了北方的生活,这种边塞生活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能够有条件 实地考察边塞地理及各民族的生存状况。这一方面固然是张华迎合统治者巩固边疆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为博物志中描写边塞地理及少数民族状况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三是辅佐朝政。 面对昏庸无能的惠帝,贾谧专政,加上外戚杨骏的辅政,朝中一片大乱,朝廷面临着严重的 政治危机。因为张华的特殊身份,贾后启用张华辅政,张华尽忠匡辅并以其超越的才能很快 稳定了战乱的局面,从此以后,西晋保持了七八年的平静。史称“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 内晏然,华之功也。”一方面,面对等级严格的西晋社会,庶族出身的张华不得不以博闻强 识的姿态立足朝廷;另一方面,官场的黑暗对张华的隐退之心也有影响,博物志中异域仙 境的开拓是不是其心态的一种反照呢? 同时,张华崇高的政治威望为他提携奖掖文士,成为西晋一代实际的文坛领袖提供了基 础。张华的举贤荐能,使得朝廷人才济济,西晋文坛也因此而繁荣。 张华既识才也爱才。当然,张华对文人的重视与他自身在这方面的擅长是分不开的。他 素以嗜书博学著称,“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 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 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正因为他在学术方面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所以他善于发现文 人。他以自己崇高的政治威望、渊博的知识、高明的艺术鉴赏力和敏锐的识人眼光,吸引了 大批寒门士子,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心,这对博物志的创作有 一定的影响。张华博物洽闻,称道灵异,加上史官出身的原因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前代的典 籍,这些知识储备都为他写博物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博物志的资料来源相当 广泛,包括山海经、神仙传、 十洲记、诗经等。 张华以谦谦儒者的身份迎合了西晋统治者的需要,博学通儒是其资本。本传写到:“华强 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 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时人比之子产。”谚“惠帝中,人有得鸟毛长三丈,以 示华。华见,惨然日;此谓海凫毛也,出则天下乱矣。陆机尝饷华鲜,于时宾客满座,华 发器,便日:此龙肉也。众未之信。华日:试以苦酒濯之,必有异。既而五色光起。机 还问鱼乍主,果云: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蚱,过美,故以相献。武库封闭 甚密,其中忽有雉雒。华日:此必蛇化为雉也。开视,雉侧果有蛇蜕焉。吴郡临平岸崩, 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日: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 其言,果卢闻数里。”锄对凫毛、龙肉和蛇化雉的断定无疑都显示出张华的知识面相当广泛, 这也为他写博物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产生背景的介绍 回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0 7 2 页。 宙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0 7 4 页。 国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0 7 0 页。 回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0 7 4 1 0 7 5 页。 5 两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博物志的作者及产生背景 一、地理博物学的发展 地理学和博物学在西周春秋时就已经产生。从大禹治水到周代设立天官冢宰、地官司徒、 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等与山川道里、土地物产、外邦异域相关的机构, 后人根据这些机构所收资料,编写了禹贡、周礼职方志等地理博物学著作。在诗 经中,按地域分类的“风”和“雅”就保存了反映各地风俗和物产的内容。尚j b 禹贡 以冀州为中心,以治水为线索,把对山川地理的描述纳入到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和大一统的 政治要求中。这种以点为中心向远方延伸的方式被山海经采用,由此可以想见禹贡 产生的影响。周礼职方氏叙述了“九州之国”和“九服”两个内容,侧重政治形态下的 地理状况,不同官职的设置意味着在周代地理博物学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而细密的体系,地理 i 尊物学的发展为博物志的产生作了准备。尔雅释地侧重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名称的解 释,许多记载只要稍微夸张想象即可成为地理博物志怪小说。山海经以山川、海陆为构架, 记载殊方异域、异俗异产,保存了丰富的神话传说,这些被志怪小说继承,成为志怪小说的 另一块发源地。 随着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汉族与周边各民族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地理学有了很大发 展,代表作有汉书地理忐、括地图等。到了魏晋,中国本土与外界交流更加频繁, 从后汉书到魏志,再到晋书,所记范围不断增大。博物志中很多记载来源于前 代书籍,尽管不乏怪诞的成分,但也有与史籍相参证的描写。后代的许多典籍如三国志 裴注、水经注、史记三家注等历史地理著作对博物志多有征引。 地理的发现,不仅开阔了文人的眼界,也刺激了文人的好奇心。从现存博物志的编 排来看,卷一、卷二、卷三基本上沿袭了山海经的模式,但有的如孟舒国、神宫、神人、 麒麟、赤泉等是山海经中没有的。此书对山水的描写已经在向真实靠近,不再是山海 经中对方位的不确定性和幻想性的描写,就如卷一的“漠北广远,中国人少有至北海者。 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北伐单于,至瀚海而还,有北海明矣。”这一条就与汉书霍去病传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赉,绝大幕,涉获单于封狼居胥山,禅于 姑衍,等临瀚海”的记载就一致。 地理博物学被志怪化而转变为地理博物传说,同巫术方术和阴阳五行学以及社会心理分 不开。它的产生与发展使人们对地理博物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渴求,这种兴趣和渴求会 在满足中产生审美愉悦,而这恰恰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产生的原动力。与此同时,地理博物 学的发展为博物志等提供了大量素材,博物志中的很多殊方异物都可以在地理博物学 中找到相似的存在。这两方面的影响贯穿着地理博物志怪小说发展的始终,而当地理博物志 怪小说成为一种独立的志怪小说类别时,它又反过来影响地理博物学的发展,从这点来看,博 物志的出现可看作是地理博物学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二、社会思想的巨大变革 战国时代,思想和学术空前繁荣,诸子之间的相互论战及游说使当时的思想氛围极其活 跃。在众多的变化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时空的认识与探讨。虽然,人们 曾经对未知时空做过一番思考和探索,但没有形成一种遍及社会的思想潮流,而只有在社会 6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一章博物志的作者及产生背景 i ;一一二一一一一;i 鼍! 曼! 皇! ! 曼! ! 曼曼! ! 苎! ! ! 皇曼! 鼍曼! ! ! ! ! 曼! ! 曼 观念重组的过程中人们才有可能努力审视和探索未知世界,并很可能形成一种遍及整个社会 的思潮。思想的解放使得方术知识在汉代十分流行,且东汉以来,博学风气勃然而兴。“经历 了三四百年,从秦汉之际剑东汉之末,中国思想世界中纬书之学由兴而盛,由盛而衰,它把 古代中国关于宇宙的观念、天文地理的知识、星占望气等技术、神仙传说与故事,与传统的 道德和政治学说揉合在一起,一方面试图以理论与经典在知识系统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等级与 品味,一方面试图以这一套囊括诸家,包笼天地人神,贯通终极理想、思想道德、制度法律 与具体方术的知识系统干预政治,以建立理想的秩序。”董仲舒由此建立起来的以阴阡1 五行、 天人感应、灾异祥瑞为基础沟通现实政治的神学政治体系就是其体现。方术之说对博物志 产生了深刻影响,卷五、七、八、九、十记载了大量的方术之言。 而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观念流行。“无论道教,还是佛教,都以张皇鬼神、称 道灵异为特性。”圆道教自诩羽化升天、长生不死和佛教的迅速发展都丰富了人们的想象,这 也是其发展的一个原因。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4 l l 页。 。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8 8 页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博物志的文献研究 曼皇i 二i_ ; 一 i。ii i 曼曼! 曼! ! ! ! ! 曼 第二章博物志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博物志的资料来源 博物志内容博杂,可以说山川地理、草木虫鱼、历史文化无所不有。当然,这些内 容的获取有的是引用参考了前代书籍,也有的是作者张华自身的所闻,其来源主要有山海 经等博物类文献,也有非博物类书籍的,如汉武故事等。博物志作为一部成熟的博 物志怪小说,其产生之后,究竟有多少文献参考引用此书以及此书对后世的书又有怎样的影 响? 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博物志的资料来源大致如下: 一、来源于地理博物志怪小说内部的 今本博物志分十卷,前三卷记录了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及出产,且与地理动植物的 关系密切。此书材料大多取自旧书,如轩辕国、君子国、三苗国、鹱兜国等取自山海经、 括地图等,续弦胶取自十洲记等,但前代所传的远方异物在此书中皆有记载,博物 忐可谓地理博物志怪小说集大成之作。李剑国在唐前志怪小说史中也说到前三卷全是 记地理动植物,材料大都取自旧书淮南子、山海经、括地图、河图玉板等。如: 关于轩辕国的记载,山海经海外西经写作“诸天之野,鸾鸟自歌,风鸟自舞。”博 物志卷二写作“诸沃之野,鸾自舞。”二者基本相同。 关于君子国的记载,山海经海外东经卷二十四引括地图写作“使两文虎”,博 物忐卷二写作“使两虎”,只有一字之差。 二、此前不见于其他地理博物志怪小说的 越之东有骇沐之国,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父死则负其母而弃之,言鬼妻不 可与同居。( 周日用日:既其母为鬼妻,则其为鬼子,亦合弃之矣。是以而蛮夷于禽兽犬豕一 等矣,禽兽犬豕之徒犹应不然也。) ( 博物志卷二) 又如卷十杂说浮槎记载了一个奇 妙的神话传说,故事记叙了一个住在海边的人把飞阁建在槎上后,带着干粮,乘着浮槎,到 达银河,见到了牛郎织女。同卷千日酒的故事是魏晋世风的产物,也是名士风流的一种 表现。它固然说明魏晋时已能酿造一种“千日酒”的名酒,但其真正含义应是它的社会意义: 不满现实,逃避现实。卷三有猴猩- - 贝j j ,记蜀南高山猕猴盗妇的故事,写得完整、生动、 有趣。这些都是博物志独有的故事。后二则还被干宝所采取,且有所加工和发展。 三、来源于直标书名的 考灵耀日: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 其中矣。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七戎六蛮,九夷八狄,形总而言之, 谓之四海。言皆近海,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博物志卷一 8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 博物志的文献研究 史记封禅书云:威宣、燕昭遣人乘舟入海,有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神人所 集。欲采仙药,盖言先有至之者。其鸟兽皆白,金银为宫阙,悉在渤海中,去人不还。博物 忠卷一 援神契口:五岳之神圣,四渎之精t 一:,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太山,天帝孙也, 主召入魂。东方万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 博物志卷一) 河图玉板云: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大秦国人长十丈,中秦国人长 一丈,临洮入长三丈五尺。( 博物志卷二) 时含神雾e l = 东北极人长九丈。( 博物志卷二) 周书日:西域献火浣布,昆吾氏献切玉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刀切玉如膳。布, 汉世有献者,刀则未闻。( 博物志卷二) 周官云:“猪不渡汶水,鸲不渡济水”,鲁国无鸲鹆,来巢,记异也。( 博物志卷 四) 庄子日:“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 博物志卷四) 神仙传云:“松柏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化为琥珀。”( 博物志卷四) 神农经日:上药养命,谓五石之练形,六芝之延年也。中药养性,合欢蠲忿,萱草 忘忧。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夫命之所以延,性之所以利,痛之所以止,当其 药应以痛也。违其药,失其应,即怨天尤人,设鬼神矣。( 博物志卷四) 神农本草云:鸡卵可作琥珀。其法取伏卵段黄白浑杂者煮,及尚软随意刻作物,以 苦酒渍数宿,既坚,内著粉中,佳者乃乱真矣。此世所恒用,作无不成者。( 博物志卷四) 文帝典论日:陈思王曹植辩道论云:世有吾王悉招至之,甘陵有甘始,庐江有 左慈,阳城有郄俭。始能行气,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人。自王与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为调 笑,不全信之。然尝试郄俭辟谷百日,犹与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 俭乃能如是。左慈修房中之术,可以终命。然非有至情,莫能行也。甘始老而少容,自诸术 士咸共归之,王使郄孟节主领诸人。( 博物志卷五) 桓谭新论说方士有董仲君,罪系狱,佯死,臭目陷出,既而复生。( 博物志卷五) 文典论云:议郎李覃学郄俭辟谷食茯苓,饮水中不寒,泄痢殆至殒命;军祭酒弘农 董芬学甘始鸥视狼头,呼吸吐纳,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寺人严峻就左慈学补导 之术,阉竖真无事于斯,而逐声若此。( 博物志卷五) 南荆赋:江陵有台甚大而有一柱,众木皆拱之。( 博物志卷六) 礼记日: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母亡,问于邹曼父之母,乃合葬于防。防墓又崩, 门人后至。孔子问来何迟,门人实对,孔子不应,如是者三,乃潸然流涕而止日:“古不修墓。” 蒋济、何晏、夏侯玄、王肃皆云无此事,注记者谬,时贤咸从之。( 博物志卷八)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日:“有以告者,孔子日: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 ”( 博物志卷八) 左传日:“叔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详。”( 博物志卷八) 列传云:聂政刺韩相,白虹为之贯日:要离刺庆忌,彗星袭月;专诸刺吴王僚,鹰 击殿上。( 博物志卷j k )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伟论文 第二章博物志的文献研究 _i i i ii i i 这些资料在博物志中是直接标明来源了的,这不仅有助于后世的校勘工作和辑佚工 作,也为确定一些文献的成书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博物志的佚文征引情况 博物志在流传过程中散佚很多,历来有许多书籍对其进行了辑佚,笔者对范宁辑出 的佚文进行了分类整理。对博物志进行征引的书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经部典籍 虞,林氏国之珍兽也。徐锴说文通释系传卷九虞字下引 食桑者有蛹而蛾,蛾类皆先孕而后交。宋蔡元度毛诗名物解卷十二引 孔雀尾多变色,或红或黄。陆佃埤雅卷七引 襁褓,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丈二尺。以约d , j i , 于背上,负之而行。一切经音义卷六 十二引 营与青同,海东有青邱,齐有营邱,岂是名乎? 尔雅正义释地释文引 二、史部典籍 牙门山东峰有石穴,深数里,出钟乳。常有人持火入穴,有蝙蝠大如箕,来扑火。穴中 有水流,冬夏不歇。此山之外,又有小峨眉山。太平寰宇记卷七十四引 韩说孙曾字季君。史记韩信传索隐引 温水出鸟鼠山,下注汉水。水经郦道元注引 嘉鱼出于丙穴,鱼鳞细似鳟鱼。北户录卷二引 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故谓果下。舒仲庸,名邵。初,伯膺亲友为人所杀, 伯膺为报怨。事觉,兄弟争死,皆得免。袁术时,邵为阜陵长。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 卷六引 三、子部典籍 三身国,一头三身三手。昔容成氏有季子好淫,白日淫于市。帝放之西南,季子妻马, 生子人身有尾蹄。艺文类聚卷三十五引 , j , j u 五岁日鸠车之戏,七岁日竹马之戏。锦绣万花谷卷十六引 鸺鸥一名忌欺,白日不见人,夜能拾蚤虱也。古今事文类聚卷十引 凡水源有石硫黄,其泉则温。或云神人所暖,主疗人疾。海录碎事卷三下引 昔吴相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浮之于江,其神为涛。初学记卷六引 魏明帝时京邑有一人,失其姓名,食瞰兼十许人,遂肥不能动。其父曾作远方长吏,官 徙送彼县,令故义共传食之,一二年间一乡中辄为之俭。北堂书钞卷四百十三引 鸳鸯之瓦。白孔六帖卷十引 燕戊己日不衔泥涂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事类赋卷十九引 燧人钻木而造火。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九引 l o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博物志的文献研究 i i i m m m ! ! ! ! ! ! ! ! ! 曼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