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斜卷流苏卧游山——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关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在我国,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亲近自然、忘情山水的传统,而我国的山水画 和园林艺术,正是这种共同的审美需求所呼唤出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无 论是先秦以前的中国绘画,还是当年的“囿台 都起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 生产活动,都是先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山水 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创作一脉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 展。由于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思想,逐渐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文化和审 美的艺术创作形式,而这种具有中国人审美特征的自然观,已经绝不仅仅限于造 型、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 的还有文化发展的必然,即通过艺术来诠释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 囿、苑、文人画、景中有画、画中有景、意境 南京艺术学院硕卜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i nc h i n a ,t h ep e o p l eh a v e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a r ei n t i m a t ew i t ht h e n a t u r e ,f o r g e tk i n d n e s s e st h es c e n e r yt r a d i t i o n ,b u to u rc o u n t r y s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a n db o t a n i c a lg a r d e na r t ,a r ep r e c i s e l yt w ok i n do fd i f f e r e n ta r t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w h i c ht h i sk i n do fc o m m o ne s t h e t i cd e m a n ds u m m o n s r e g a r d l e s so fi st h ep r e q i nb e f o m h a n dc h i n ad r a w i n g ,t h es a m ey e a r “y o u t a i ”a l lo r i g i n n e df r o mp e o p l e ss o c i a ll i f ea n dt h es o c i a lp r o d u c ta c t i v i t y , a l l w a sa n c i e n t s w i s d o ma n dt h es w e a t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i no u rc o u n t r yl o n gh i s t o r y p e r p e t u a lf l o w , t h ec h i n e s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a n dt h e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 b o t a n i c a lg a r d e n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t h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ab o t hc r e a t i o nv e n a t i o n b e c o m e s ,p r o m o t e st od e v e l o pm u t u a l l ym u t u a l l y b e c a u s eh a si n t e g r a t e dt h e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p h i l o s o p h ya n de s t h e t i c st h o u g h t ,h a sg r a d u a l l yf o r m e dt h e a l o n ee a s t e r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c u l t u r ea n dt h ee s t h e t i c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f o r m ,b u t t h i sk i n dh a st h ec h i n e s e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n a t u r a lv i e w , a l r e a d yn o ta ta l l m e r e l yw a sr e s t r i c t e di nt h em o d e l l i n g ,i nt h ec o l o rv i s u a lf e e l i n ga sw e l la st h e g e n e r a ls e n s ec o n q u e mt h en a t u r a l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t ot h eh u m a n i t y b u tt h em o r ei m p o r t a n ta l s ol i t e r a c yd e v e l o p m e n tn e c e s s i t y ,n a m e l yc a m et h e a n n o t a t i o np e r s o na n dt h ee x t e r n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r e l a t i o n st h r o u g ha r t k e y w o r d s c a u g h t ,t h ec o u r t ,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 ,k i n gi nt h ep a i n t i n g ,ap a i n t i n go fk i n g , t h em o o d l i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本 人声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或撰 写过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辫 签字日期:g 年弓月沙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南京艺 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博士、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考苇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1 。8 年弓月阳日签字日期:厶名年牛月? 6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南l 孙刁碍乞召 电话:暑占加弓7 弓f 通讯地址:蠢传印西蝴区缉伤f b 文;韬f 。吩啪舌麈邮编:7 _ o o 弓占 引言 从中国山水画与中豳阔林的起源与发催来看,历史都根悠久,i i 中国古媳同 林起源更为早些。但随着山水画独立成科以后,中国古贝同林的发展便i 山水啊 的发展息息相关了。唐宋文人画必盛以后,高级知识分子一般既兼文又兼画,他 们积极地将哲学思想以及文学t f 【】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 中,所以,“诗情画意”一直是唐宋以米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直至到明、 清两代,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还同时身兼著名的园林设计者( 如嘉定南翔 占漪园为著名画家李流芳设计) ,而。些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如明代著有我国古 图1 :古漪园角 代影响最大的部园林艺术著作固清的作者计成,据记载也是山水画的擅蚝 者。 m m 艺术学m ml 学位沦卫 圈2 :园冶注释 这些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粕结合,运用诗书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 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的例子比比皆 是。这也使得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作品所需的客观条件、空间效果、 时问效果、感知类型虽有差异,但都依从“崇尚自然妙造自然”、“外师造 化,中得心源”。使选两种艺术的表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这种“寓画 意于景,寄山水为情”的造园思想。逐渐把我国造同艺术从描摹自然山水园阶段, 推进到有高度审美价值,有意境观的写意山水园的阶段。 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 着数树以成林枝颁抱体:山岸台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 是疏疏。泛舟楫之桥粱,儿宜高耸;若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叫, 好安怪木;峭擘峨岩之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 流最出其。h 路接危时,栈道可安j 一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人家;名山寺观, 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煳笼,深岩石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 山须要低排,近树惟l 。 拔逊。于亲笔砚之余,有叫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 第一章中围山水l 田l 、i 同林的起源及发展 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王维的山水决:方面这是山水画的画决,另一方面对园林造景也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中国山水画、园林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个性特征极其鲜明,艺术魅力由于其醇厚的文化 底蕴,特别是其高度发达的艺术理论,当之无愧成为世界园林体系里最靓丽的一 朵奇葩,在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长卷罩,留下了炫目灿烂的一笔,也是世界文化 遗产宝库里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文明之珠。因为都是对于赏玩山水风景的审美需 求,所以山水画一出现就与园林造景产生相互渗透交融的趋势。不可否认,这时 期,由于没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作为引导,她们相互渗透与影响是自觉要少于自发, 自然不能见到两种艺术日后犄角呼应的盛况。 1 起源: 商周时期的园林起源 资料表明,园林建造的起源与成熟比中国山水画都要早得多,据有关典籍 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奴隶社会时期商周,其时称之为“囿”。汉起称“苑 。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 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同时还有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的功能。虽然当时的园林 工匠与画匠地位都不高,领衔这些园林的督造者虽然无据是具有画家的审美素 养,但也不能否定有部分画家参与了造园设计、监督、评判等。这时期的园林被 称为“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 园、“灵芝园 ,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等,都是这一“典范 具有代表性的园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园林艺术发展的成就。 h3 :上林苋址汉武帝在秦时旧她基础上扩建的,离守圳院数十所j 布苑中,其中太 渣池j 笪川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a 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辜台,植奇花异草,自然 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f ,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豢汉典范。 春秋战国时期,老庄对自然的整体认识,恰是周王朝衰落,诸侯割据,战乱 连年的时代,这时期的园林建造与绘画都反映了人们追求隐逸、无为的思想。 到了秦始阜统一中国,直到两汉田力强盛这时儒学上升为正统独尊的地位, 人们的心理特征是普遍的入世和进取精神。为国家效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是 士人夫普遍追求的人生理想个体意识的要求和发展处在次要的地位,对自然美 的追求便退居到次要地情。此时,时代奉身不具备对自然美作深层次发掘和开拓 的精神动力和社会条件,回林与绘画还是对自然描摹为乇。 东普时划山水| i i i | 的兴起 * 一目十目m m 、州怀的起擞蛙* 生东晋时期,中图画坛种新必的厕利一悄然出现“l b 水i m l ”作为独立 画种己初具雏形,相较其它画种而占中闭山水的历史稍垃。在东晋画家顾恺 之论画:“凡画,人展难,次i ij 水,次狗马”巾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 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的端倪,山水已绎从人物画的 ;音衬中独立山柬,迁渐成为独 立画种。据传顾恺之就曾画有雪霁望 老峰图、庐d i 图、望五老峰图 等山水画;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遗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 图等山水画问世,冈为都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当时山水画的概貌, 但仍能从宋摹本的顾恺之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中的部分配景 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域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 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 黧一 酗4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蚓( 来摹本) 此时的山水描1 ;h 是人物的附属配最 对自然美的认识是在东汉衰落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刊得以充分发展。正是这 个时期,私家园林、山水诗画都 现及勃兴于这个时代。魏晋南北朝时网以儒道 结合的玄学进一步发展,所眦在艺术上提出了“吉不尽意”、“悟对神通”的依 托哲学的理论主张,使山水诗、画、吲林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追求形外之意的境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对自然美的一种怡然、闲适的深远 情思。 这时期山水画以夸张变彤的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为土,手法迅属 j 一稚嫩阶段。 2 发展 隋至初唐山水l i ! i | 。,园林的发展状况 当隋朝统中州后,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割据战乱状态社会生产得 到恢复,经济一度繁荣,这就为当朝皂帝隋炀帝的蔬淫髫糜创造了物质与经济基 础。、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帝下和达官贵人为了就近逍遥玩赏人自然山水景色 便在自己的宅地纷纷仿效自然i i 水建造园苑,这样便可咀不出家门随时能享受 到“卡入山门绿,水隐湖叶 托”的乐趣,所以当时造吲之风r 分兴盛。 同样,【i i 水入【向,也是“集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自然景观睢的 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的无穷妙趣,也尽可以徜徉与尺幅z 删” 这些午h 同或相似的审美需求,必然会造就两种小| 司艺术fj 类有着相同或桐似的市 荚意趣o _ 意境,彼此靠近、交融也是情理之中。 刚5 :隋代展f 虚游春蹦笔法稚拙,占朴 展子虔的游春崮,反映了隋爪店初青绿e l f 水画的面目,尚未彻底摆脱装 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时候的山水画技法还比较古老, 第一章中困山水厕、【元| 林的起源发发展 稚拙,也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 发展的康庄大道了。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 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画面山形耸峙,水波浩淼,万木复苏,祥云涌动。 游春的男女纷纷涌向山间水湄,他们有的骑马伫立水滨,有的乘船泛于水中,有 的在岸上迟疑不进,有的望春波翘首待渡。山深水阔之间,游人散布于各处,不 能一一计算,也不必一一计算。总之,人的活动与山水的境界交相映发,将一个 “春字抒写得淋漓尽致,无处不在。画面整体上以大对角线构图,青山与坡岸 的对峙与开阖,春水的自右下向左上流动,右上斜角的实则虚之与左下斜角的虚 则实之,变化有法,激活了潜藏在山水和山水画之间的生命力,带来一片生机盎 然的景象。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将远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拢,使各种景物完 整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获得一种“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和品赏趣味。全图在 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画中色彩的使用,因为要强调春山春树的青绿, 故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风格,被人称为“青绿法”。又由于画面效果金碧辉煌,画 法为后世所发展,所以又称“金碧山水。画中的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仅以色 渲染,而其用笔则甚细且又极富变化。在画山上小林木时,径以赭石写干,以水 沉靛横点叶,大树多用勾勒。松不细写松针,直以苦绿沉点,等等。远山树木, 亦以细笔勾出再填深绿,树叶多为类叶,或以色写,或墨勾填色。整幅画在青绿 金碧的大背景上点出红艳之色,极富意趣。而勾画山水树木的古拙之笔与勾画人 物、水波的纤细流畅之笔相结合,益见得意态万千。游春图超越了以前“人 大于山,水不容泛 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亦是辉耀千古。 盛唐时期山水诗对山水画与园林的发展的影响 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宫殿区的园林所占比重很大, 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禁殿苑 、 “东内苑 ( 皇家游逸射猎的禁苑) 、“神都苑 ( 隋名会通苑) 、“翠微宫 等等,都是旖旎空前的绝品,可谓是“龙池与殿阁相映,亭廊相接而不绝 。 7 京兰术学院ml 学忙论女 图6 二这幅辋川豳一据传为干维所作,曲中的山,i l i j 同林可以清晰的农逃作青的艺术 主张。 唐朝的王维,这位倍受后人推崇的文人画家的鼻祖,他辞官隐居到蓝田县 辋川,相地造园,同内山风溪流、堂前小桥亭台,据传都是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 局筑建,如诗如画。苏轼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巾有画:观摩诘之画,画巾 有诗。”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兑:“观摩诂之园林,景中有画;观摩诰之画,画 中有景”昵。 中唐以后,士大大艺术思想继续深化和发展。丁盛省白安史之乱以后转入 衰落,士大夫的心理又一次变得消极与避世,这时糅合了老庄和玄学的“禅”学 得i 迅速的发展。它所提倡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如i “心恬”、“顿 悟”的领悟方式对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我吲传统审美意以里的独特 的“境界”观。 第一章中团山水i 田i 、同林的起源发发腱 宋代文人画兴起对山水画与园林的影响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之一,也是文化大发展时期,追逐豪华、 享乐的风尚使造园之风非常兴盛。当年赏石的风气,促成了从事叠山的专业队伍 “山匠 的产生。宋徽宗这位元天下第一字号的大画家就在“丰亨豫大”的 口号下大兴土木,现存的金明池争标图记录了当时的建园盛况。中国的园林 艺术,从来都是默默地为王公、贵族、官僚、商人、地主们扮演着享乐、展示财 富、寓情、娱乐的角色。 另外北宋前期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当政者重视绘画艺术,画家的社会地 位倍受尊崇。这一时期,山水画高度成熟,并居画坛之首,出现了荆浩开创的北 方山水画派和董源开创的江南山水画派。山水画发生了关键性的变革,北派创造 了大山大水的雄伟壮丽的全景式构图,南派则善于表现平淡疏远的江南风光。 北宋中后期,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强调绘画要追求“萧散简 淡”的诗境,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刻画,要求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这对后 来的绘画和造园活动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朝时期的山水画和园林同时达到成熟阶段。“文人园林”是当时文人和画 家共同参与造园活动的典范,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诗、书、画、 园的相互交融创造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山水画中追求的“得意忘形 的创作 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园林受其影响更注重“意境”的塑造。 元代文人审美思想成为最受推崇的价值标准 元代由于社会的特殊性,山水淡于教化而重自娱,强调高逸脱俗,尚抒发 而轻模拟,讲究变化,注重技法,尊阴柔而拙刚阳,喜平淡弃绚烂,注重诗书画 结合。元代的山水画大师倪瓒,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据传清乾 9 南京艺术学院坝i :学位论文 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称赞不已。这些都说明中国古典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 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伴随着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促进了中国古典 园林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同时,这期间文人画审美思想成为最受推崇的价值标准, 这个崇尚“意境 与“境界 的东方美学体系在这一时期日益成熟,“或强调哲 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各种画论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证明了山水 画蓬勃发展盛况。而这些王公、贵族、以及官僚们大都是绘画的积极参与者,他 们大都具有极高的文人艺术素养与非凡的鉴赏力,由他们参与的造园运动,进一 步糅合、统一了园林创作与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审美主旨。由于全社会对文人哲学 理想以及审美思想的推崇,此时的造园家很自觉地与文人、以及文人画家的理念 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 作上,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更高的写意山水园阶段。 明、清是中国园林与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期 明朝初期,阴柔的元代画风逐渐被放弃,抒发胸臆的宋画重新兴起,随着 商品经济逐渐繁荣,绘画也逐渐商品化,画家靠买画为生。同时这一时期画派纷 起,自成体系,也促进了画科的全面的发展。到了明末后期,山水画的主流又回 到追求的是淡、柔、静、寂风格。清代的绘画,继承了元、明画风的趋势,山水 画家更多关注笔墨情趣,造成了多样形式面貌,派系愈加林立,参差不齐。这时 候,中国绘画史上曾出现过的各种山水画技法在清代都有自己的继承者。总的来 说,清代的山水画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山水画发展的一个全面总结,是中国山水 画发展史的又一个高潮。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在明清文人画中不断张扬,同样也 在园林中得以拓展。 明、清既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也是中国山水画大师辈出的时代。皇家 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 意自然园林提供了物质条件,如争家的“圆明园”、“避暑山庄 、“畅春园 等等。 l o 鼐一帝中同m 水j 、d ”的越k 斟7 :承德避暑山庄 而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成就最高,如“沧浪亭”、“休园”、 “拙政园”、“奇畅园”等等。明未苏州吴江人计成曾丁常州、仪征、扬州等 地造同。所着园治,h 本译作夺夭工,被誉为世界造同学中最经典的名著, 也是这一时期园林艺术发展的总结与指导。 这个时期园林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脉络,从审美观到园林 意境的创造都足阱“微f f i 见全”、“须弥芥予”、“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园林设计师依然是诗文书画皆通的文人雅士如“退思园”的最计者裹龙,就是 其中最具代表的竹。此时的园林虽然崇尚以往的自然观、文人的写意观,诗情 画意的理想境界仍然是创作的主导,但园林中的建筑的作用越发重要,成为造景 的重要内容,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 些建筑如亭、榭等来 e 景作为园林各个元素的重要结点,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 糅到一起,更增加其浓郁的人文情怀,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卸处处洋 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此时的大型园林不仅仅满足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 各地名胜于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南方与北方相结合的集成风格。 这些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自然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 提惭,从而表现出了个精约,概把浓缩的自然,它不仅自“静观”又币断增加了 借助动能的“动脱”如圆明州著私的“大水法”等。明、 青l l , r 期的园林正足有 这特点和创造手池的卡富,标志着中 i 4 古她园林极其辉煌的集人成时期的到 来。 刚8 :圆明州著名的“人水法”复原凹圆明吲的建成杯占萧中国h 林建造坐上的顶峰 值得注意的是,当禅宗思想融入到叶1 国园林的刨作中后,促进了园林空间由 “l 唧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i 百i 万物都是自心的幻化,即“青 青翠竹,晰足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这就为无论是园林还是绘画,这种 形式匕的有限,而艺术审美体验却提供了无瞅,即打破r 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 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r 构筑了文人同林与绘而部足“以小见人”、“咫尺山 林”的f 刮林卒问。要求使自然山川和幽家的精神世界台二为这就是所旧“境 界”舭的美学思想。明代的董其吕甚至参照此法,依据神家的情道方式,彳f 山水 画领域提出了“南北宗”一说。当禅宗美学的兴起后,将审芙与艺术中主体的内 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了极高的地位,并使之得以椿化,最终完成了 中国传统的审美体系。 明清以来,园林在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更积极地引进了建筑、文学、 音乐、绘画等各门艺术,更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这种审美观 的集大成的代表,创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周林。自此以 第一章中国山水l 田i 、同林的起源及发展 后,人们在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已经自觉地把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 联 系在一起,寻找自我与自然环境的对应元素,追求物我交融,从而在创作中准确 认识自然美中最精华的部分,并依附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操,并加以再现。 清末,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探索都停滞不前 到了清末,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建造还是理论探索都停滞不f j ,封建社会 的没落,民生经济的崩溃加之外来侵略的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已经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 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这是由于中国造园艺术是以 追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精神境界相互交融为最终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白 天开”的境界,她具有的中国文化的内蕴,她是浸润着人文精神内涵艺术臻品, 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品格,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中国园林艺术的 成就被全世界所共认,也是世界艺术的臻品。 明清两代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两个王朝,政治、经济、文化有诸多共 同点和延续性,山水画领域也出现了不少与园林艺术相近的艺术现象和特征,如 皇家的宫廷画院的兴盛,文人画的主导地位继续发展,复古与创新交锋,世俗化 绘画的兴起,雅俗文化的合流等。 同时这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在明代有“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 寅、仇英;再有华亭派,苏松派和云间派组成的“松江派”;更有开创“南北宗 学说的一代宗师董其昌;到清初有“清初六大家”,六大家以王时敏为首,其余 的有王鉴,王翠、王原祁、吴历和恽寿平五人,而这其中的王时敏、王鉴、王晕、 王原祁在画坛上也称为“四王 ;与之相对的还有“创新派”,这一派的代表就是 有名的清初“四大名僧 和“金陵八家”,“四大名僧”是指石涛( 原济) 、石溪 ( 髡残) 、弘仁和八大山人;“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还有樊圻、高岑、邹晶、 吴宏、叶欣、胡糙、谢荪等。 1 3 南京艺术学院硕j :学位论文 第二章山水画参与中国园林的实践 1 园林对山水画的借鉴与运用 我国的园林虽然历史悠久,但有着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一直到明代以前, 理论上尚未形成系统,对于园林的记录我们只有在一些园记和零散的文人笔记上 窥其一貌。所以园林设计的一些艺术原则,具体的布景方法,大都只好依赖于绘 画理论,特别是山水画论。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画家,大都拥有的深刻的创作体 会和丰富经验总结,园林的主人也乐得邀请他们参与对园林的的设计、建造和督 导。所以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一直伴随着着山水画的发展和成熟。美学史上一些 深入人心的山水画作品及画论,对造园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园林所创造的富 有诗情画意的美好环境,其有别于绘画的身临其境、四时变化、其流动性、季节 性变化的特点,既陶冶了画家们的情操,又启发了画家的灵感,它们相辅相成, 在漫长的发展中,使园林与山水画形成了较为类似的风格。 除了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艺术构思之外,具体操作上,中国传统造园在绘图打 样、假山堆栈、水体处理空间经营布局等具体操作中,都受到山水绘画手法的直 接影响。据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所著的说园记载所述, 明清以来,造园先作画图,这几乎就是惯例。当然陈从周先生本人还是一位知名 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所以他认为园林创作和其它绘画创作一样,建园也要先打草 稿,图上的景物能较直观地显示出园林的风貌特征,以及结构特点,便于造园家 对细节的仔细斟酌和进一步修改完善。 1 4 m u j m 1j 中n 岱“ 蚓9 际从周j 刚( 1 9 8 7 年) 作高 图立轴啦色纸本 据传:浙江海盐十j 9 0 1 年建造的一座文人私网“镣圈”。在建园之先,就 请圃师作r 三十幅徐园图。这三十二幅同图墨迹清丽,笔墨精妍,完全称得上 山水l m j 的佳作,但其立意构图,均按造园规范行事。其中数幅,甚至留有修政的 痕迹,如“此亭取消”,“右首加一月洞墙”,说明这些画幅都是造吲施工“蓝 图”的证明。据当年常盘桓于徐园的老人占,图中景色,除了回外借景及个别景 点有较大的美化外,其它基本符合园中景致,虽然徐园已毁多年,但读此画页, 依然觉得面熟,很有似曾相识之感。由此可见,上个【 纪的绘嘶还常常参与造吲 施yh j 直接的指导,是园林艺术创作中不可回避的辅助手段。 南京艺术学院顾 j 学位论文 此外很有意思的是,园林处理假山时常用这样的术语:如斧劈皴、折带皴、 绞丝皴等,熟悉山水画技法的人都知道,这些也都是山水画画山石的技法,这也 直接印证了园林里叠山的建造也借用于山水画里绘制山石的技法。至今,熟练的 运用这些皴法,仍然是叠山工人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手段。 当然,山水画同园林毕竟是不同门类的艺术,园林艺术与山水画在发展中, 各自都不断吸取、包容了其它艺术的长处,以丰富自身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 品质。但是从形象地再现自然景色看,两者有着更多相似的语言形式、结构框架、 和指导理念,其亲密的血缘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2 园林意境与山水画意境的交融 山水画意境观也为园林意境观所推崇 在我国的艺术理论中历来推崇“书画同源之说,山水画与诗情画意的中国 古典园林,都是追求被描绘物象的意境之美,自然她们美学思想也是一脉相承, 或可以说“画园同源”吧。北宋院体画家郭熙( 1 0 2 3 - 约1 0 8 5 ,字淳夫,河南温 县人) 他的代表论着林泉高致作为绘画理论,同时也为园林艺术创作所推崇, 对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 6 郭熙甲脊圈,轴,绢奉,浅殴色嘶纵:1 5 83 坦米横:1 0 8 博物院 圈】l :这种受中国画影响的替山遗矧的方法在中国同林中随处可见,郭熙的( 甲春嘲 我仃j 一般无缘址士叮真迹人师的风采也不是轻易可以瞻仰的,但伴着春托的盛开,在这传 统同林垦我们业可以略微领略人师对存的感悟。 在林泉高致巾,郭熙丌岽叫义地阐明r 山水画的艺术r 的。他以为山水 l 画主要足为那些有林泉之癖、疆好i i j 水的君予服务的,他们对于风景梦寐以求 竭力追求“泉t i 啸傲”、“渔樵隐逸”的生活,仳足又小能含f 家中的亲人,离 丌当自的位置去山林中漫游。有r 山水画就可在家中对【皿游赏“小下堂筵,坐穷 泉壑”。这种山水风景艺术的价值观念小仅促进了以后j l i 水画的发展,也同样促 进了既能“游”,叉能“居”的宅旁私家周林的兴盛。 何为意境? 词海中意境的定义是:“立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罔景和表 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思想境界”:此种解释虽然笼统,大体上我们也- 叮以耻 解;欣赏巾田象形艺术,延伸具体物象以外的退想空的重要性,绘画的意境大 家耳熟能详了,那么园林艺术中 l 勺意境i f l 可理解为:“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 的场景和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称其意镜,是创作 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汴和升华,足所耍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 高境界”。 蚓1 2 :这种水岸孤舟的场景也是i l i 水画题材所钟爱的 圈1 3 :石涛山农酗之m ,沈珥1 故宫博物院碱。 同时,园林艺术也是动态的空闸艺术( 其中有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和游览者 的动态游览序列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其置景要素是一系列物质实体,按一定的 t 题、形式进行构思靠局安排诸元素组成各个园林空日j 以及各个结点,感受园 林空问的主要诉诸于视觉,所以同林艺术同绘画艺术一样,又同属于视觉艺术。 只是是物质材质以及空间、时间凼素,窄间视觉史加丰富。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 注重意境的创设与表达的特点,因而一卣受诗词、绘画的影响,所以绘画所追求 的意境美,在_ 山典吲林岂术意境的创世与表达c ”起着非常重要的参照作_ j ,二者 相辅, 日承、为崮借。 所以造园与绘画样:u 口是在有限空间、有限景物创造无限的意境,即所谓 “小中见大、咫尺d l 林”。 l = ! ! l 中国古典园林的钥:多造吲理论都源 二绘i 唧,如- - 国画的构图巾局讲究“宽 翟蜡翥两 滋拖蘩舌 私夫乾坤。 敏解旧鼹j 鸭闺雷芳竹。| 女 l 皂t,壤誊。故牡一。 洲甄晖土引j 拓灌鼍。哆。乒 ;舞唧十螬 lz垃嘻j薯l婿 第二章山水l 田i 参与中固同林的实践 可走马,密不容针”,这种布局要素在造园形式的表现上,也同样是疏密相间的 造园法则。在这种法则下:统一中求变化、协调中求对比、舒缓中求错落,有进 有出的自由状态。所以,园林造景也是将置景元素构成的一幅三维动态空间的自 然山水画而已。可以说绘画对造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画理是造园之源;另外绘画 和刻雕参与园林景观的形成,对园林景观起到衬托和修饰的作用,如古代建筑的 彩绘、石刻等,都体现了绘画对造园的作用。 中国历代造园遵循的一个总的原则是“虽由人作,宛白天开,中国园林 提倡“以景写情”,正是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理用于中国园林的反映,而 “有真为假、作假成真的造园之理,意即画理贵在“似与不似 之间。清代的 钱咏在履园丛话一文中日:“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 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此语虽然是诗词和园林的关系,其实也是道破 中国园林接受了造型艺术普遍的艺术规律。这些规律也随着众多画家的积极参与 而得以实现,如扬州以前的片石园和万石园,相传为画家石涛所堆栈;明代画家 文征明是苏州拙政园主人王献臣的座上宾;中国明代最著名的两位造园家和造园 理论家计成和文震亨,也都是画家。 绘画手法的点景拓宽了园林意境的内涵和外延( 拓境) 。 中国古典园林( 无论是皇家和私家园林) 都注重意境的创设和表达,对古典 园林主题意境的体现,诗词、绘画起了点景的作用。而绘画手法的运用,使园林 景观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弦外之音。在中国园林中,漏窗与门洞的做 法可以说是绘画手法在园林中运用的最佳表现形式。 在园林的墙洞中以漏空图案填心者也称为花窗,也多称为漏窗,是中国园林 中独特的建筑形式。园林的花窗本身就是意象繁复,构图巧妙,雕功精致的作品。 花窗主要作用是装饰墙面,多在走廊上成排出现,江南宅园中应用很多。计成在 园冶一书中把它称为“漏砖墙”或“漏明墙”,“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 隐内之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漏窗作用对于园林,不仅是使墙面上产生虚实的 变化的装饰品,更是点景提升意境的手法。由于在不同的景区隔了一层窗花,可 使两侧相邻空问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既关联又独立,并具有“避外隐内” 的意味。同时漏窗图案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其本身和由它构成的框景,就宛如 2 l 南京芝求学院碱l 半位论丈 幅幅立体的图i 呻,起到“小中见火,景中有画”的效果 图1 4 :磊宙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墒面上,咀睦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 宙,景区似隔非踊,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穆动,景 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培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精窗很少使用在 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培的一侧作成漏窗模 样,实际上井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图1 5 :上海豫同的门洞。fj 洞是指庭园中为联系和组织最观空间能让人j 咀彳_ 的, 与培结台设簧的庭同建筑景观小品。由于其形象是一个洞口,义具门的作所以习惯j 一 称之为门洞,洞使两个分隔的空间相互联系和港透,一般与吲路、隔端结台布置,兆同 组纵游览路线。 同样,j 洞也是绘画手段应用于园林框景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和表现彤式,把 门涮作为景框可以从不同的视景空间和角度,获得更多不同的、活动的风景面 面,所蛆说门洞不仅仅具有通透功能,也可以让人们通过空运的空问来关照远近 南京艺术学院坝i :学位论文 不同,逐渐升华的对景空间。“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宗白 华美学散步,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方式,也是中国园林虚实相生、从小见 大的重要审美途径。李渔也总结说过:“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次洞未设以前, 仅作事物观,一有此洞,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所以,以窗或洞后 面的立体景物作为一幅幅画面,是中国园林的独创,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产物。 这也难怪,几乎所有的中国园林都通过门洞的巧妙运用,使庭园环境产生园中有 园,景外有景,步移景异的效果。 3 画家参与冶园 我国绘画艺术在它长期的发展中,历代都出现了众多杰出的画家。他们不 仅拥有高超的技艺,还具备高深的艺术修养,据记载其中大都喜欢治园,一方面 以园林美景来陶冶情思,另一方面也说明园林是艺术创作冲动的别样载体。 宋徽宗统领的画院与艮岳 宋徽宗可以说是历史上职位最高的画家,他的绘事与冶园活动,不再是个人 行为,他特殊的身份,可以动用国家的资源与意志来完成,他设立的画院,因帝 王自己积极参与领导和亲恭绘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那个时期绘画的蓬勃发 展。当时的院体绘画,山水、花鸟画都流行现实主义写实画法,如仅十八岁的宫 廷画家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让后 人为之惊叹其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使我们了解了当年北宋画院的绘事盛况。 2 4 第 j jj m 目参o ,中目# # 图1 6 :绢本璇色t 纵5 15 厘米横1 1 9 15 厘米仝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 端、水天交接处用渫浅各异之赭t 绝渲染,屋顶用滚黑人物多粉画埔笔敷彩精细轻 重浓淡生动话脱,灿烂艳灼。蓑不胜收,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萁画一 点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r h ,渔艇客舟,桥粱水车,乃至e 鸟翔空,细若小点, 无不n :以精心,运以细毫”,人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来代蕻 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来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粱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 宫博物院。 其中北宋画院盛行的院体山水画界画,其独特的,极为工整的嘞法特性 更能作为园林施工时的参照与依据,能够准确的反映实际同林的格局以投建筑 楼台、庭院的形式,而界画这也是院派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 凹】7 来人界画绢本局部 宋| f l i | 院另一代表作之余明池争标图,办栩栩枷牛地挑绘了当叫的州林摄 致,让我们对当时同林艺术的发展水平,皿! 宵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鲥l 8 :金明池争标倒绢本局部,现藏f 美国a 都会l # 物馆 另外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的张择端,也足专_ 界画富室的名家,其著名 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记录了当时汴粱街道、建筑和桥梁的样式,现已成为 研究末代城市风貌的珍贵资料。 f 札# 艺术学硫坝j 学位论义 图1 9 :绢本设色,宽2 48 厘米,长5 2 87 厘米,是北来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属级国宝。 这种写实主义的绘画对一些园林山水造型和亭台建筑格式的流传,帮助是 常显著的。画院在北宋政和、宣和年间( 1 1 1 1 1 1 2 5 ) 发展到顶峰。因为; 徽宗这位皇帝画家本人就酷爱绘事,他重形似,追求细节的逼肖的趣味,对当f 的院体画风影响很大。宋徽宗为了不出京师而能坐享山水之美,从l l l 7 年开蚝 第二章山水j 田j 参与中围同林的实践 营建历史上最出名的假山花园艮岳,至1 1 2 2 年完工。艮岳既是宋帝王游乐 的花园,便调集了全国的造园精华为之服务。江南一直是奇花异石等园林建筑材 料的产地,为了征集调运那一带的奇花异石,宋代组织了专门的机构花石纲, 据记载因其追求奢华而浪费不计其数。造园材料的精美只是一个物质条件,如果 没有精妙的设计,也不可能造出这个历史上美焕绝伦的园林景观。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艮岳的建造还有一个强大的设计绘图班子,这就是赵佶本 人领导的宫廷画院的画师们。赵佶对艮岳严格督造,其在御制艮岳记中下 谕,园林的选材、规划立基、山水塑造,务必按图纸实施,“遂以图材付之,按 图度址,龙徒潺工,累土积石”。可见这座园林,完全是按画师们的意图建造的, 因而这些画师的身份也是园林设计师,而总设计师就是这个画家皇帝宋徽宗。 花园周围约5 至6 公里,以人工堆栈的湖石假山为中心,北引景龙江水入 园,“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左山而右溪,后溪而旁陇”。主峰之 外,又配了石山寿山和土山万松岭,也就是“岗阜拱伏、“主山始尊画论的体 现,艮岳之巅立有一亭,以突出它作为主峰的位置。三山构成园林的骨架,山石 富于变化,岗峦或开或合,或收或放,幽深曲折;山上有亭有台,山下有溪有峡, 山中有洞有谷,有瞪有栈,还有泉、瀑等各式动水相辅。平面布局曲折多变,立 体空间参差有致,正如艮岳记上所说:仰看山景“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崖 之底,而不知京邑空旷坦荡而平易也。人游其间,犹如观一幅幅连续的山林风 景画卷。艮岳的水景,也经过很仔细的推敲。寿山两峰对峙,列嶂如屏,中间有 瀑布泻入雁池,池水清澈可鉴。尧雁浮泳水面,栖息水草矶石间。池水出为溪, 自南北岗脊两石间往北流,与景龙江相接。整个水系在谷深林茂的山中穿越,一 旁曲径伴随,形成很自然的溪谷游赏路线。水面注意了聚与分的处理:雁池以聚 为主,水面辽阔,周围是山高林密、云层低绕的山林景,观之弥漫不尽;后溪旁 陇,用分流的办法,使溪流萦回,并与崖壑、花木、建筑互相掩映,构成幽曲的 园景。 “艮岳之东,植梅数万株 ,是皇帝领着画师文人吟风踏雪、饮酒赋诗的地 方;艮岳之西,配植了大量药用植物,这与徽宗笃信道教,欲求仙丹妙药有关; 艮岳园中的西庄是按农家村舍设置的,供帝王欣赏田园之景。据( 艮岳百咏诗) 的记述,这所苑囿几乎囊括了建造园林所能想见到的一切景致,计有建筑( 亭、 南京艺术学院坝l :学位论文 馆、轩、楼、堂、阁、厅、斋、庵、庄、关、寮几门) 四十六处,水( 池、江、 湖、溪、川、泉、峡、诸) 十三处,山( 冈、岭、岳、台、洞、峰、帕、谷、崖) 二十八处,路( 岸、路、径、栈) 八处,对这些繁复景致的布置经营,非常慎密 与巧妙,要不是由这些具有高超艺术造诣的画家亲自部署规划,如此完全宏大的 园林建设是很难完成的,也由此可见皇室画家与园林的渊源关系。 其它画家参与冶园简述 如果说,宋徽宗督造的艮岳代表了皇家园林的气派与豪华、等级与规范,那 么文人画家对受限于物力与身份的差异,以及自身审美价值观的取舍,他们的冶 园行为就明显有别于皇家的园林,形成另外一道风景。 赵孟烦 赵孟颊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今湖州( 今浙江吴兴) 人。宋太祖赵匡胤 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据记载这位元代书画大家于故乡归安( 今属湖州) 建 莲庄,景色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缆电气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磁铁课件教学课件
- 高级会计师培训课件
- 高空护栏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刘胡兰》课件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 电焊机保养与维护
- TDHL-d10-Tergurid-d-sub-10-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R-DS86760016-生命科学试剂-MCE
- 高温施工中暑培训课件
- 电焊工初级知识培训课件
- 化工机械法兰连接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农业技术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选100题】)
- 2025年不动产登记业务知识试题及答案(司法考试资料)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2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心理学基础(第2版) 课件 第7章 学习
-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
- (高清版)DB34∕T 5154-2025 基于云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架构要求
- 党校中青班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支一扶培训
-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
- 心内科出科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