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叶德辉《书林清话》略论.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叶德辉《书林清话》略论.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叶德辉《书林清话》略论.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叶德辉《书林清话》略论.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叶德辉《书林清话》略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叶德辉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守旧派和顽固派,是湖南有名的劣绅。但他同时也是清末 民初的文化名人,湖南当时最大的藏书家,全国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经学家、文字学 家,被章太炎称为“湖南的读书种子 。叶德辉一生著述繁多,书林清话是其目录 学名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书史。他遍检史书,阅读诸家目录和提跋之作,搜集 了大量资料,在书林清话中为人们提供了系统的有关雕版书籍以来的目录学、版本 学知识。由于政治的影响,前人对叶德辉的学术研究较少,其中对书林清话也只是 做了一个粗略的描摹,大多是泛泛的强调书林清话对目录版本学的贡献。本人经过 仔细的阅读和思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书本身的体例和内容进行梳理,研究其 独特的清话式体例,并发现其自身的选材标准,对为数众多的按语和注释进行分析,挖 掘出其中包含的叶德辉的学术思想,从而进一步彰显和确立书林清话在学术史上的 贡献的价值。 关键词:叶德辉书林清话目录学版本学 a b s t r a c t y ed e h u ii sf a m o u sf o ro l dl i n e r sa n dd i e h a r di nm o d e r nh i s t o r y , h ei sab a ds e n t r y b u ta t t h es a m et i m e ,h ei sa ne m i n e n tp e r s o ni np e r i o db e t w e e n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a n dt h ee n d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b i g g e s tb i b l i o p h i l ei np r o v i n c eo fh u n a n , t h ef a m o u se x p e r t o nb i b l i o g r a p h ya n de d i t i o ns c i e n c ei no u rc o u n t r y ,w a se v a l u a t i o na s “r e a d i n gs e e do fh u n a n p r o v i n c e b yz h a n gt a i y a n y ed e h u ih a sl o t so f w r i t i n g ,( t h ew i l l t a l ko f b o o kf o r e s t ) ) i sh i sw e l l k n o w nw o r k so f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a n di st h ef i r s tb o o k s h i s t o r yw h i c hi ss y s t e m a t i ci no u rc o u n t r ye i t h e r h eh a d s e a r c h e do u th i s t o r yb o o k s ,r e a dc o n t e n t sa n dp o s t s c r i p ti no t h e rs c h o l a r s ,c o l l e c t e dal a r g e n u m b e r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i to f f e r sp e o p l es y s t e m a t i ck n o w l e d g ea b o u t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e d i t i o n s c i e n c ea f t e rt h ea p p e a r e n c eo fb l o c kb o o k si n ( ( t h ew i l l t a l ko fb o o kf o r e s t ) ) b e c a u s eo ft h ei m p a c to fp o l i t i c s ,t h ea c a d m i cr e s e a r c ho fy ed e h u ii sl e s s i nt h e p a s t ,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o f ( t h ew i l l t a l ko fb o o kf o r e s t ) ) i sj u s tar o u g h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 m o s to f i ti sh a v eag e n e r a lt a l kt oe m p h a s i z et h ei n t r i b u t i o nw h i c ht h eb o o kh a v ed o n e b a s e dt h er e s e a r c hb e f o r ea n db yac a r e f u lr e a d i n ga n d t h i n k i n g ,ia r r e n g e dt h es t y l ea n d c o n t e n to ft h i sb o o k , s t u d i e dt h eu n i q u ew i l l t a l ks t y l e ,a n df o u n dt h es t a n d a r do fs e l e c t i o n i t s e l f , a n a l y s i s e dt h ee x p l a i na n da n n o t a t i o nb yw r i t e r d i g g e do u tt h ey ed e h u i sa c a d e m i c t h i n k i n gw h i c ht h eb o o kc o n t a i n , s oi tc a nm a n i f e s ta n de s t a b l i s ht h ev a l u et h a tt h eb o o k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e df u r t h e r k e yw o r d s :y ed e h u i t h ew i l l t a l ko fb o o kf o r e s t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e d i t i o n s c i e n c e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知帔 日期:冽年f 月了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 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务讽芝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弦量箩歹 日期: 前言 i 上- j l 月i j蟊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叶德辉一直是个争议较大的人物。在政治上,他是著名的守旧 派、顽固派,一生几乎始终处在进步运动的对立面,逆历史潮流而动,敌视一切进步势 力,是湖南著名的劣绅。然而,叶德辉同时又是清末民初的文化名人,湖南当时最大的 藏书家,全国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经学家、文字学家,一生著述繁多,在学术上影响 很大,被章太炎称为湖南的“读书种子 。2 0 世纪4 0 年代,湖南著名学者李肖聃在所 著湘学略一书中,特辟郎园学略一章,对叶德辉的学术成就作了高度评价:“论 者谓湘州醑年以来,文儒相望,而甄微广术,孤诣致精,撰集穷乎众流,徒人及于域外, 未有若先生者也 。因此,在近代的湖南乃至于全国的学术发展史上,叶德辉自有其一 席之地,每一个研究文献学的学者几乎都无法绕过叶德辉,都能从他的藏书和著述中获 得启发。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因人废学,更不能因政治而废学,所以对叶德辉这样一个 封建大儒展开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政治氛围的影响、国内的学术空气以及研究者们思想上的 保守,很少展开对于叶德辉的个案研究,即使有也往往带着强烈的政治偏见,极力批判 他顽固守旧的政治倾向和低劣的为人品格,对他的学术鲜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由于 同样的原因,关于叶德辉的研究资料也相当匮乏,他的传记,目前只有杜迈之和张承宗 合著的叶德辉评传,该书由岳麓书院1 9 8 6 年出版,这部书还很不完善,上编记述他 的政治生涯,多为批判之词,下篇记述他的学术活动,也过于简略。关于叶德辉的生平, 他自己生前写过一篇六十自叙,概略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另有许崇熙的郎园先 生墓志铭、汪兆镛的叶郎园先生事略、黄兆枚的郎园先生传,以及其他一些人 为郎园全书所作的序,俱载于郎园全书卷首。约1 9 2 3 年,叶德辉的弟子还编 过一篇郎园学行记,对叶氏的学术观点的治学道路及成就,参预湖南省政的若干大 事,以及他的为人等都一一作了叙述。郎园学行记传本甚稀,所幸由崔建英整理, 刊于近代史资料1 9 8 5 年第4 期。这些稀有的资料对于了解叶德辉很有帮助。 近年来,一部分学者开始摆脱过去固有的以政治论人论学的束缚,开始逐步对叶德 辉进行研究。对于他的政治立场表示了相当的宽容和理解,而对于他的学术成就则给予 了更多的肯定,这些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如关于叶氏藏书的研究,有王晋卿叶德 辉的藏书思想与方法、沈俊平叶德辉观古堂藏书述略;叶氏版本目录学成就的研究, 有沈俊平叶德辉版本目录学工作概述、王晋卿叶德辉的版本思想与方法;总体研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究他历史文献学成就的,有唐宇辉叶德辉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李安叶德辉的 历史文献学成就论略,以及湖南师范大学朱新民硕士学位论文叶德辉及其历史文献 学研究、武汉大学刘孝平硕士学位论文叶德辉文献学研究;此外对叶德辉的学术思 想的深层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罗志田教授的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戊 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再思坝4 重王先谦与叶德辉,张晶萍的从 看叶 德辉的学术思想;近年还出现一些文章,专门研究和思考叶德辉死因的,如朱建叶 德辉之死,王雨霖( 辽东诗坛) 所载叶德辉死事,2 0 0 7 年3 月2 2 日南方周末谭 伯牛的叶德辉之死真相。以上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较为完整地了解与评价叶德辉 其人其事。 书林清话是叶德辉的目录学名作,该书成稿于1 9 1 1 年( 宣统三年) ,到1 9 2 0 年先后修订校改过3 次,刊布后流传甚广。1 9 2 3 年又撰成书林余话2 卷,以补前书 所无之掌故和琐记资料。书林清话在中国版本目录学史和图书出版史上极有影响, 所以对这部书的研究一直是叶德辉研究中相对较热的部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那 成英评清末目录学名作 、王晓娟 管窥、肖小云论叶德辉 的文献学价值、彭文静论 的学术创获等。 还有不少有关叶德辉研究的论文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书林清话,但这些研究或 论文都只对书林清话做了一个粗略的描摹,得出结论也都大同小异,大多是泛泛强 调书林清话在目录版本学上的贡献。而对于该书本身的体例、内容、选材标准、特 别是为数众多的按语,以及其中体现的叶德辉的学术思想却很少做到深入的研究。 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状况,本人经过仔细的阅读和思考,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拟 对书林清话进行略为深入的研究,发掘其中所包含的大量的学术信息和价值,以就 正于方家,希望能对叶德辉的文献学研究以尽绵薄。 2 一、叶德辉生平及学术 叶德辉生平及学术 叶德辉( 1 8 6 4 - 1 9 2 7 ) ,字奂彬( 也作焕彬) ,号直山、直心,一号邰园,小名庆。时 称“郎园老人 ,“丽廑主人,其书斋取名“观古堂 ,因他幼时患过天花,留下满脸疤 痕,故又被世人戏称为“叶麻子 。清同治三年( 1 8 6 4 年) 正月十四日出生于长沙坡 子街公和染坊,1 9 2 7 年4 月1 1 日被农民协会镇压于长沙浏城桥外识字岭,葬于长沙 南乡烂泥冲金廷公山,时年六十四。 叶德辉在他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写了一篇郎园六十白叙,文章开头写到:“数十年 轰轰烈烈,天子不得臣、国人皆欲杀、海内诵其著述、遐荒识其姓名之叶德辉,至是而 年始六十 o 。这几句话既是他性情的写真,也是他人生生涯的总结,他的一生大略便 可以用这几句话勾勒出来。 ( 一) 天子不得臣 叶德辉祖籍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咸丰中,太平军进至江苏时,其父叶雨村( 字 俊兰) 举家迁至长沙,( 按:论者或谓自其祖父时,叶氏全家即已迁入长沙,未知何据, 而叶氏弟子、友人、与叶氏同时代人在为其书作序时,均云叶氏乃道咸之交随父迁入长 沙。) 故他常自称是“半吴半楚之人”。 其父叶俊兰,字雨村,善染技,在长沙坡子街开公和染坊,后在岳父的资助下,到 甘肃经营茶叶致富,而在湘潭县广置田产。叶德辉家中兄弟四人,他居长,“八岁入小 学,十岁读四子书毕 ,又学习说文解字、资治通鉴、朱子五朝名臣言行 录等书籍。1 5 岁时,曾一度弃学经商,“去而学贾 ,然“未三日 “忽间悟 ,又 弃商从学,1 7 岁( 辛巳) 就读岳麓书院,1 8 岁( 壬午) 取童卷第一。他原无湖南县籍, 经业师湘潭人徐峙云介绍,“捐两百金入学宫 ,遂取得湘潭县籍。1 8 8 4 ( 光绪十年 甲申) 年考入湘潭县学附生,1 8 8 5 年( 光绪十一年乙酉) 乡试中举人,1 8 9 2 年( 光 绪十八年壬辰) 会试中第九名贡士,殿试二甲,朝考二等,以进士身份授吏部主事,故 人又称其为叶吏部,时年二十八岁。同榜进士中有不少近代名人,如蔡元培、张元济、 赵熙、赵启霖、蒋廷黻等。但他无意功名,不到两年就以乞养为名,请长假返乡居住, 转引自叶德辉之死真相,见2 0 0 7 年3 月2 2 日南方周末 叶邮园先生事略汪兆庸纂见郎园全书 汪兆庸叶郎园先生事略见郎园全书第一册 同上 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才三十,谒归里居,奉亲读书 。从此便以著述、藏书、校书、刻书为乐。 叶德辉“幼承家训,不以入仕为荣 ,一向对仕途不感兴趣,一生中放弃了多次 做官的机会。早年中进士,观政吏部,不到一年便拂衣归隐。中国古代重科举,科第尤 以出身翰林、任职吏部为清要之选,“居上官者,率自矜贵”,而叶德辉却毅然弃官,这 在当时也是少见的另类,表现了他不同一般人的价值取向。他考取功名和做官都只为图 个名声,所以当他得到这个“钦点主事,观政吏部、保升员外郎加四品衔的出身后不 久,就断然弃官,不再出仕。后来为乡绅期间,虽然不在官场,却多次显现出他的政治 才能,因此当时诸多友人及朝廷重臣每每邀其复出,均遭坚拒。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时 曾保他四品卿衔,据其学生回忆:“吾师置不谢,后入军机,保吾师提学使记名,吾师 亦置不理” ,就连只请他去学堂讲学他也不感兴趣。当时全国举办宏博制科,各省均 可推荐人才,很多人都想方设法往里面钻营,以叶德辉当时在湖南的影响和学术地位, 势必会被推荐。因不想做官,叶德辉还专门提前多方上书力求免保,在与缪荃荪的信中 说“明年举行鸿博制科,辉恐牵连受玷,已有书上贵阳、洹阳、常熟、山阴诸公, 请其免保 ,用一“受玷一词清楚地表达了他的态度和立场。针对被召入礼馆一事, 他称“吾辈如守节之孀妇,己过五旬,若再改嫁,贞节牌坊岂不怕雷打也 。他把官 场看为污浊之处,把坚持文人的清高,不出来做官比做节妇守节,其对仕途的态度可见 一斑。人一生的精力有限,政治和学术往往很难兼顾,叶德辉一生淡置功名,坐拥百城, 一心做学术,不愿为臬比所困,所以叶德辉称自己为“天子不得臣 ,或许这也是他在 学术上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 二) 国人皆欲杀保守的政治立场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叶德辉是著名的守旧派、顽固派,一生几乎始终处在进步运动 的对立面,逆历史潮流而动。 叶德辉从北京回湘后,由于“决事明快,深得王先谦赏识,遇事被邀入议,很快 便跻身为地方极有势力的乡绅。维新变法时期,因其竭力攻击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的 变法,得到保守人物的称赞,一时声名大噪。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湖南学政江标、徐 许崇熙郎园先生墓志铭见碑传集三编卷四一,汪兆庸辑上海文海出版社1 9 8 8 年4 月 叶启倬先府君郎园全书跋见郎园全书第一册 郎园学行记崔建英整理,见近代史资料1 9 8 5 年4 月,总第5 7 号 艺风堂友朋书札第5 3 9 页顾廷龙上海占籍出版社1 9 8 0 年 艺风堂友朋书札第5 3 6 页 4 一、叶德辉生平及学术 仁铸等人大力推行新政,唐才常等先后创办湘学报、湘报,讲究中西有用诸学, 开风气、拓闻见,宣传变法主张。梁启超来湘主持时务学堂,以公羊春秋、孟子 教授学生,宣传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宣讲民权、平等、公法等,为维新变法大造舆论。 戊戌变法声势浩大,引起了一批守旧人士的攻击,而叶德辉正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他 不仅摇唇鼓舌,抨击新政,还将守旧人士的反对维新的文章、言论,假王先谦的学生、 平江苏舆之名刊行流布,题名为翼教丛编,“翼教 者,即翼圣经、复名教、正人心 之谓也。戊戌政变之后,叶德辉又编纂觉迷要录,广收慈禧以下反对维新之谕旨奏 牍,以申康、梁罪状。俨然成了守旧教的功臣,于是名动天下,在赢得旧派人士钦佩的 同时,也成为新派人士眼中顽固守旧的典型。 宣统二年( 1 9 1 0 年) ,湖南发生严重饥荒,米价飞涨,并引发了长沙的饥民暴动。 叶德辉在这次风潮中,因积谷万石,不肯减价出售,被人们痛斥为为富不仁,长沙抢米 风潮发生后,他被革去功名。当时长沙民间流传的竹枝词,其中有多首便是指斥王先谦 和叶德辉的,如 “谷贵还求善价沽,任他庚癸耳边呼。施施两个邱中有,曾把良心问得无? 煌煌电 谕到长沙,罪状轰传四大家。寄语三雄休败兴,娱情仍唱后庭花”o ( 毛诗国风中 有“邱中有麻”一首,王、叶均麻面,故以“两个邱中有”来隐指二人) 。 叶德辉曾在给缪荃孙的信中辩解说因家中兄弟四人,租谷不能由他主持出售,并指 出即使尽售,区区之粮也不够省城三日之粮,并感叹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究竟不 能自主 。不管是不是由他自主,但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继续过以往的梨园声色生活, 让那些还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辛亥革命胜利后,革命元勋黄兴由上海经湖北返湘,长沙市民为表达对他的爱戴, 欲改德润门为黄兴门,改坡子街为黄兴街。叶德辉认为不妥,命人捣毁街名招牌,大闹 坡子街,公然反对革命领袖。一年之后,坡子街恢复原名,叶德辉作了一篇光复坡子 街地名记以示讥讽,虽然其中很多话并非不无道理,但其言辞过于尖酸刻薄,极尽嬉 笑怒骂之能事。 叶德辉曾言“今日事事不如古,固也 ,所以他一心希望回到过去社会的状态, 1 9 1 4 年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的活动,叶德辉认为自己复旧梦也要实现了,极力为他讴 歌。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他担任湖南教育会会长,并在湖南组织筹安会分会,担任会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中华书局1 9 5 8 艺风堂友朋书札5 4 3 页顾廷龙上海占籍出版社1 9 8 0 年 书林余话卷上叶德辉书话2 9 2 页 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拥戴袁世凯复辟帝制。1 9 1 6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叶德辉不得不在失望和惋 惜中离开湖南,到苏州避居。1 9 1 9 年冬,叶德辉又回到湖南。这期间他反对湘省自治, 反对湖南省宪法,公开嘲弄湖南省议会,招来议会中“护宪派 成员的强烈不满,恨不 得杀之而后快。章太炎因爱其才,主张保护,谓“杀之则读书种子绝矣 ,叶德辉保住 一命。 1 9 2 6 至1 9 2 7 年革命运动高潮时期,湖南成了全国革命风暴的中心,革命与反革命 的斗争异常尖锐,在这场革命的暴风雨面前,叶德辉仍然抱着“九死关头来去惯 的 态度,依然我行我素,无所收敛。在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他给农协戏作了一副 对联: 农运宏开,稻粱菽麦黍稷,杂种上市; 会场广阔,马牛羊鸡犬豕,六畜成群。 横批:斌尖卡傀。这等于是咒骂农民协会是杂种、畜生,因此激起了工农群众的极 大愤怒。这一次他再也没能侥幸得脱,1 9 2 7 年4 月1 1 日,湖南省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 庭判处叶德辉死刑,下午便被押往浏阳门外识字岭执行了枪决。至此,叶德辉走到了他 生命的尽头。 ( 三) 保守的文化立场 叶德辉是一个封建知识分子,他生前常以经学家自诩,从小便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 熏陶,加上他祖籍江苏,受三吴汉学的影响,以通经明道为宗旨,走的是求真求实的治 学道路。在学派问题上,叶德辉多次强调“鄙入学派,与湖南不同 。虽然当时在湖 南,叶德辉和王先谦、王闽运鼎足而立,有长沙王叶之称,但叶德辉的学术道路和二王 有很大的区别,他弟子说“吾师之学迥与二王宗派不同” 。叶德辉也自称“鄙人原籍 江苏苏州吴县。有清一代经学之汉学肇基于此地。即世称昆山顾炎武、吴县三惠惠周惕、 惠士奇、惠栋是也 。他更多的认为自己是秉承三吴汉学的传统。所以在文化立场上 他显得相对保守,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推崇和维护也是出于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 叶德辉曾经把维新时期自己和别人反对和抨击新政的言论,假借王先谦的学生苏舆 的名字刊行,题名为翼教丛编,其“翼教 即卫孔教,以复名教、以正人心。他在 读西学法书后中说: 东瀛遗墨1 6 3 页“叶德辉和诸桥辙次的笔谈( 1 9 2 0 年) ”李庆编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5 月 郎园学行记1 0 9 页 东瀛遗墨1 6 4 页“叶德辉和诸桥辙次的笔谈( 1 9 2 0 年) ” 6 一、叶德辉生平及学术 “中国两千年间,孔子之道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孔子之教当独尊”,“孔 子之制在三纲五常三代虽有损益,百世不可变更”。 他在与南学会皮鹿门孝廉书中也说: “孔教者,人心之所系也”,“生民不可一日无孔教育,教不可一日无学,学不可一 目无经”。,“中国服圣人之泽久矣,虽不识字之农夫牧竖、妇人幼子,无不有孔子二 字横于胸臆间” 。他把孔教看成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极力维护孔教的地位。 叶德辉站在他自己的文化立场,时刻为儒家文化的前景备感忧虑,为现实的世风日 下痛心疾首,“今日之时局,法诚弊矣,士不知学,民不知兵,百里之外风俗不通 制造兴,则仕途多无数冗员;报馆成,则仕林多一番浮议 。对当时的通教合种一说, 他骂到“合种一说,譬如鸡婺同襟,不相雌雄;犬豕共途,不相牝牡 。所以在维新 变法时期,叶德辉作为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传统学人,坚决反对对孔教带来极大破坏的 维新运动,他铮铮力争,表示“鄙人一日在湘,一日必拒之,赴汤蹈火,有所不顾 。 在言语和行动上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本位思想。 在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划分上,叶德辉一直坚定地站在古文经的立场,他一生笃守汉 学,认为汉代的古文经学才是治经之正途,自称“平生颇尚汉学,而独崇朱子o ,这 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和三吴汉学的影响有关。叶德辉少承庭训,“一生学业之成,尤得 力于祖先诸集,伺读有年,略窥先世父所秉承于祖先者,可得而述焉 。他的学生也 说:“有清一代经学考据之盛莫甚于吴中,而以昆山亭林、吴县惠元龙、惠天牧、惠定 宇祖孙父子一家为开山初祖00 吾师先世居吴县洞庭西山,与诸老声气相接。太夫子雨 村封公避粤寇之乱,懋迁湘省,楹书世守,于诸儒遗著郑重收藏。吾师读之,先入为主, 此其所以笃守汉学,终身由之,不为外惑摇动也 。他主张通过声音训诂等小学途径 以通经明道,对空疏的义理之学则甚为反感,叶德辉在1 9 1 5 年编写的经学通诂一 书中,盛赞治许、郑之学的乾嘉学者,而暗中否定龚自珍、宋翔风、廖平、康有为等人 的今文经学,认为这些人是造成当时经学晦亡的祸首。 在具体的经学主张上,比如关于春秋三传的见解上,叶德辉推崇左传,而排斥 翼教丛编1 2 7 页、1 2 9 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2 年1 月 翼教丛编1 6 7 页 翼教丛编1 6 8 页 叶吏部答友人书见翼教丛编1 7 5 页 翼教丛编1 6 9 页 叶吏部答友人书见翼教丛编1 7 5 页 经学通诂卷一 郎园先生全书序 郎园学行记1 2 5 页 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羊学说,“吾师于三传不喜公羊、毂梁,尝言公、毂皆文章家,非传说家,惟左 氏文章传记兼尽其能,于圣人笔削褒贬之心可因事证明得其微旨” 。他尤其反感康、 梁等公羊学倡导者把学术做为政治工具的做法。“公羊之学,以之治经,尚多流 弊,以之比附时事,是更启人悖逆之萌 。“今之为公羊学者乃欲比附影射附入经传之 中,名为尊经,实为巫圣” ,他认为廖平、康有为借经术喻政事,是虚诞陋儒,不足 以言学。至于人们喜学公羊的原因,叶德辉认为是读书人的一种畏难和取巧情绪, “大抵公羊之学便于空疏,沈文起所谓书短而易习,义浅而易推者,两汉公羊大师 均不能出此评论。近世所谓微言大义之说者,亦正坐蹈斯病。家无藏书,而欲使海 内学人同安于固陋,生已盗名,而欲使天下后世共趋于欺罔,一人唱,百人和,聪颖之 士既喜其说之新奇,尤喜其学之简易,以至举国若狂,不可拾 。 这些学术上的坚持,是叶德辉在政治上表现反动的深层原因。叶德辉一生本对仕途 和政治向来不感兴趣,当然他也从不想在政治史上留名,更别提是骂名,相对于政治其 实他更醉心于学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叶德辉有那么大的勇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甚至多次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与当时处于发展壮大阶段的各种新派为敌做对呢? 深层的原因便是他作为旧时的封建学人,对于本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立场的坚持。叶德 辉的这些主张和言论,虽然在当时是很不合时宜的,但在今天看来,特别是从学术的角 度看,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固 过去人们往往把叶德辉斥为反动和保守,其实他也是个“旧中有新 的人物。比如 对于西学,他便是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主张者,他主张学习西方,“于学之有 益于己者,当博观而约取之;于学之有用于世者,当兼收而并蓄之。用夏变夷,则必入 虎穴以探虎 。他认为西人先进之处便是在于他们的技艺,“西人之胜我者,轮船也, 枪炮也,制造也 o 。因此他主张在坚持传统体制的基础上学习西人的技艺。但在文化 上他有着明确的“夷夏之防 ,反对维新派的通教合种之说,他担心变法是对孔教的变 乱,所以特别反对维新派的今文经学学说。如果我们能理解他的初衷和特定的思想背景, 那么对他一生的行为和保守的政治立场便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那么也不至于在历 史上留下消灭了“读书种子的遗憾了。 郎园学行记1 1 1 页 与石醉六书见翼教丛编1 6 4 页 郎园学行记1 1 l 页 与石醉六书翼教丛编第1 6 2 页、| 6 3 页 参见罗致田先生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再思历史研究1 9 9 8 年3 期 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先生书翼教丛编1 6 4 页 同上 8 一、叶德辉生平及学术 ( 四) 平生著述及学术成就 叶德辉虽然政治上保守,但学问极其渊博。作为一名传统学者,他不乐仕进,一生 致力于收藏和刊布古书、潜心从事版本目录学、校勘学、史学、经学和文字学的研究, 并取得很高的学术成就。近代著名学者李肖聘曾这样评价叶德辉:“论者谓湘州百年以 来文儒相望,而甄微广述,孤诣致精,撰集穷乎众流,徒人及于域外,未有若先生者也 。叶氏的学生刘肇隅在郎园读书志序中说:吾师著作等身,于经学、小学、乙部、 百家之书,无不淹贯宏通,发前人未发之蕴。而于目录版本之学寝馈数十寒暑,储藏既 富,闻见尤多,故于各书,一目了然,偶然随笔所书,动中簌蔽 。故学者杨树达说 叶德辉:“于经学,能推本雅故,弛贯众家,追迹段( 玉裁) 、王( 筠) ,自标独得;到了 晚年又一心研究文字学,熟黯众家史糟;他精通目录版木学,凡雕刻源流,传本真质, 他都一清二楚,莫不骄列在胸,指数如画;对于子部书,他能深研星命,推本汉师,能 游心艺术,对书画、古币研究精深;其于诗文,早年攻俪体,壮年崇尚古文,其诗作为 一时绝响 ,的确是“其博洽渊如西庄( 王鸣盛) ,逊其专诣,信学林之伟业,旷代之鸿 儒也” 。 叶德辉一生著作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各类著作9 0 3 6 4 卷,遍及经、史、子、集、 小学、书画等: 于经有( ( 周礼郑注改字考六卷、仪礼郑注改字考十七卷、( 礼部郑注改字考 二十卷、春秋三传地名异文考六卷、春秋三传人名异文考六卷、经学通诰附 ( 经学绪言六卷、孝经述义三卷、( ( 天文本论语校勘记一卷、孟子刘熙注一 卷; 于小学有六书古微十卷、同声假借字考二卷、释人疏证二卷、说文读 若考八卷、说文籀文考i v - ) ) 二卷; 于子有辑傅子三卷订误一卷、鬻子二卷、孙柔之瑞应图记一卷、淮 南万毕术一卷、星命真原十卷; 于史有隋书经籍志考证六卷、( 汉律疏证六卷、辑山公启事一卷、山公 佚事一卷、宋赵忠定奏议别录八卷、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考证二卷、 四库全书总目板本考二十卷、观古堂藏书目录四卷、( 郎园读书志十卷、书 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第2 1 8 页钱基博李肖聃著岳麓书社1 9 8 5 年 郎园读书志邮园全书第一册 杨树达郎园全书序郎园全书第一册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林清话十卷( ( 余话二卷、藏书十约一卷、书目答问斛补和书目答问斟补之 馀各一卷。 于集有古泉杂志四卷、消夏百一诗二卷、观画百咏四卷、( ( 和金桧门观 剧绝句一卷、昆仑醑咏二卷、南游集一卷、书空集一卷、岁寒集一卷、 汉上集一卷、于京集一卷、还吴集四卷、北征集四卷、浮湘集一卷、 山居文录四卷、北游文存二卷、翼教丛编六卷、觉迷要录四卷、( ( 鞘轩今 语评二卷o 此外还有部分书信和日记,如郎园书札一卷和寓日记( 未刻) ,还参与修有 表谱,如吴中叶氏家谱。叶德辉平时非常注重辑佚,他一生共辑佚书籍约二十多种, 除开上面的列举中包含的部分书籍之外还有月令章旬、说文段注三种、素女方、 素女经、洞玄子、唐人小传三种等数种。 除了自己编书、著书,叶德辉一生还致力于刻书事业,根据杜迈之、张承宗叶德 辉评传后附的详细清单,发现叶德辉刻书约1 5 0 种,其中除了个人作品之外,还包括 一些稀见的书籍,涉及的范围包括经学、史学、小学、游艺、版本目录学以及家集等。 李肖聃称“其所刻观古堂、丽廑丛书、书目丛刊,又都几百卷。贤子启倬总为郎园全 书 ,如观古堂汇刻书、丽娄丛书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四部丛刊的编印过程中,叶德辉也居功至伟。四部丛刊 是近代著名的善本丛书,他是在著名出版家张元济的号召和主持下,在学术版本目录名 流的积极参与和帮助下完成的一套大的丛书。叶德辉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积极参与者, 在这部书从筹备到成书的过程中,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他积极响 应和支持张元济的这一倡议,和张元济商量刊印该书必须遵守的事项和原则,为了使这 套书所收的是最完善的本子,他不仅将自己的藏书奉献出来做影印之途,还四处向别的 藏书家借善本书。参与四部丛刊选择底本的工作,并为这部书起草了例言。叶德辉 在四部丛刊的编撰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个我们不该遗忘的功臣。 总之,叶德辉一生致力于学术和图书事业,真可谓“淹贯宏通 ,“著作等身 ,为 我国的学术和图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见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李肖聃岳麓书社1 9 8 5 年 同上 参见沈俊平叶德辉与 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2 年3 月第2 期 1 0 二、书林清话的成书情况 二、 书林清话的成书情况 ( 一) 编撰缘起 叶德辉是藏书家和刻书家,对于书比一般读书人有更深厚的感情,对于古书的聚散 颇有感慨,“风气二三十年而一变,古书也二三十年而日稀 ,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平 时对书林的相关史事也比较关注和重视,他曾主张“使有史家好事,当援货殖传之 例增书林传矣”圆。书林清话的写作直接启发于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虽然他 对藏书纪事诗推崇倍至,但又认为其书限于体例,仅仅缀述历来藏书家的遗闻轶事 而无出版方面的资料,叶德辉之前曾作过藏书十约,但也只是大纲,并不详细。因 而他遍检史书,博阅诸家藏书目录和题跋之作,广采四部典籍及佛、道藏等书,搜集大 量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多年来藏书刻书的经验体会,而作书林清话。正如他在书 林清话叙中说: “往者宗人鞠裳编修昌炽撰藏书纪事诗七卷,于古今藏书家,上至天潢,下至 方外、坊估、淮妓,搜其遗闻佚事,详注诗中,发潜德之幽光,为先贤所未有。即使诸 藏书家目录有时散逸,而姓名不至灭如,甚盛德事也顾其书限于本例,不及刻书源流 与夫校勘家掌故,是固览者所亟欲补其缺略者。吾家累代楹书,足资取证。而生平购求 之所获,耳目之所接,既撰( ( 藏书十约,挈其大纲,其有未详者,随笔书之。积久成 帙,逾十二万言,编为十卷”。 如果说藏书纪事诗如陈垣所说“找了这么多材料,却用诗表现出来,未免减低 了价值。那么书林清话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用新的编排体例,客观上 可以说达到了“补其缺略 的效果,我们也可把书林清话算作是他本身欲作书林 传的一种准备和尝试。 此外,叶德辉写书林清话还有他深层的目的和苦衷。叶德辉所处的时代正是中 国天翻地覆之时,经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变革,人们 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叶德辉站在封建知 识分子的立场,一向反对变革和革命,特别对当时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地位的动摇,读 书林清话卷七叶德辉书话1 9 2 页注:论文中参考的 叶德辉书话为书林清话与书林余话合刻 本,以下皆同。 书林清话卷五叶德辉书话1 4 7 页 书林清话叙叶德辉书话第1 9 页 转引自叶德辉评传9 0 页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人的学风变化和社会风气的转移深感忧虑,曾言:“古今艺术之良否,其风气不操之 于缙绅,而操之于营营衣食之辈。然则今之昌言改革大政,变更法律者,吾知其长此扰 攘,不至于礼俗沦亡,文字消灭未已也”。他在书林清话书中盛赞历史上那些在 动乱时代却仍然坚持藏书刻书的人,其目的也是想当代的读书人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如卷一“刻板盛于五代中写到:“当五代兵戈傲扰,禅代朝露之际,而其君若臣犹能 崇尚经典,刻板印行,不得谓非盛美事也 。卷六“南宋补修监本书”一节中又对南 宋高宗坚持刻书大加赞赏:“绍兴南渡,军事倥偬,而高宗乃殷殷垂意于此,宜乎南宋 文学之盛,不减于元祜也 。 他在书林清话序末尾说:“嗟乎! 五十无闻,河清难俟,书种文种,存此萌芽。 当今天翻地覆之时,实有秦火胡灰之厄。语同梦呓,痴类书魔,贤者闵其癖好而纠其缪 误,不亦可乎”。企图以保存书种文种来对付天翻地覆,说出了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编 撰此书的意图。 ( 二) 成书经过及版本流传 书林清话成书于1 9 1 1 年,时值兵燹,刻而复停。叶德辉的侄儿叶启盏“因据 稿本,取校原引各书,漏载者补之,重衍者乙之 ,又请叶氏亲自“鉴定 ,从弟康侯、 定侯“检校”,于1 9 1 9 年付梓行世。撰成书林清话后,叶德辉在读书刻书的过程中 又发现了很多为前书所无的刻书掌故和锁记,于1 9 2 3 年又作书林余话2 卷。恰如他 在书林余话序中所说:“余撰书林清话刻成后,以前所采宋、元、明人及近今 诸儒说部、笔记涉于刻书之事者,未得编次收入。又己所论述为前所遗者,拉杂存之书 簏。其中或有裨掌故,或足资谈助,既不忍割弃,又不成条例,于是略事理董,分上下 二卷,名日余话。谓不足以续前话也” 。虽然不成条例,但也补充了一些新的资料 和史实。书林余话是叶德辉的遗稿,1 9 2 8 年有其侄叶启盔在上海刘肇隅所设詹园印 书馆用活字排印5 0 0 部,这便是二书较早的版本。 之后又相继有民国石印本书林清话,年份不详;1 9 2 0 年长沙叶氏观古堂刻本书 林清话十卷,为丛书观古堂所著书中的一种;1 9 3 5 年由长沙的中国古书刊印社 书林清话卷二叶德辉书话5 2 页 书林清话卷一叶德辉书话3 9 页 书林清话卷六叶德辉书话1 5 0 页 书林清话叙叶德辉书话1 8 页 书林清话跋叶德辉书话2 7 8 页 书林余话序叶德辉书话2 8 1 页 1 2 二、书林清话的成书情况 书林清话,是丛书郎园先生全书中的一种;1 9 5 7 年1 月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 林清话附书林余话,据1 9 2 0 年观古堂刻本排印;1 9 8 7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书林清话, 附李洙书林清话校补据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影印;1 9 9 0 年1 2 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的民 国丛书第二编第五十册书林清话、书林余话,据观古堂刻本影印;1 9 9 8 年3 月 刘发等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1 9 9 8 年7 月李庆西标校,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叶德辉书话( 含藏书十约、书林清话和书林余话三 种) ;1 9 9 9 年4 月岳麓书社出版的旧籍新刊书林清话书林余话,附李洙书林清话 校补;1 9 9 9 年1 0 月紫石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书林清话( 外二种) ;1 9 9 9 年延 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林清话,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丛书第五十五辑。这些便 是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本子,现在比较常见的是1 9 5 7 年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中华书局、 和1 9 9 8 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本子。 由于书林余话多附在书林清话后与书林清话一起印行,所以后人提到 书林清话的时候总是会包括书林余话。 ( 三) 书林清话的成书背景 1 、清代目录、版本之学的兴盛 清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图书事业非常发达,特别是私人藏书在清代异常繁荣, 目录学非常兴盛。不仅官修目录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有重大影响的大型目 录四库全书总目,私家目录也异常兴盛,而且种类丰富,有私藏目录,如钱谦益绛 云楼书目、徐乾传是楼书目、范懋柱辑天一阁书目、傅增湘双鉴楼书目等; 有私撰书志目录,包括提要和提识,提要如钱曾读书敏求记、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等,题识如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黄丕烈百宋一 廛书录、士礼居藏书题跋记、顾广圻思适斋书跋等;有丛书目录,如顾修汇 刻书目初编、杨守敬原编、李之鼎补编丛书举要;此外还有禁书目录、举要目录。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私人藏书特别注意版本鉴定和收藏,因此清代的藏书目录非常注 意版本,还出现了专门的版刻目录,如郑德懋汲古阁校刻书目及补遗、罗振玉 宋元释藏刊本考、王国维五代两宋监本考、两浙古刊本考、陶湘明代内府经 厂本书目、明吴兴闵板书目、武英殿聚珍版书目等。 上述分类参见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1 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学和版本学的的发展不仅服从于藏书的需要,也服从于治学的需要,清代版本 学、目录学的兴盛与清代学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清代学术以考据为中心,乾嘉朴学 盛极一时,“乾隆以来,家家许郑、人人贾马,“乾嘉之间,考据学几乎独占学界势力”。 考据学要求立论要有文献根据,所选用的文献必须是没有讹误的可信赖的善本,并要求 对图书著作所叙书名、篇次、撰者、著书背景、学术源流、版本异同,等都进行详细的考 察和校勘,所以版本目录之学在清代大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叶德辉在书林清 话中感慨到:“盖自乾嘉至光宣,百年以来,谈此学者,咸视为身心性命之事,斯岂 长恩有灵欤? 何沆瀣相承,不绝如是也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叶德辉以他深 厚的版本目录方面的学术功底,写出了书林清话这样一部在中国版本目录学史上有 深远影响的著作。 2 、丰富的藏书 叶德辉是清末著名藏书大家,与北京的傅增湘齐名,当时二人并称为“北傅南叶”, 他藏书的地方取名为“观古堂,“丽麈 ,当时长沙观古堂、道州何绍基的东洲草堂、 湘潭袁芳瑛的卧雪庐及岳阳方功惠的碧琳琅馆为湖湘四大藏书楼,可见其在藏书界的地 位和影响。 叶德辉出生子藏书世家,其先祖中就有很多比较有名气的藏书家,“其先世自祖以 上,本江苏人,江苏叶姓为华族,自宋叶梦得,元叶颓,明叶盛,清叶树莲、叶林宗、 叶方蔼、叶奕苞、叶燮,皆以藏书、著作名重当时”圆。叶姓先祖的藏书到他小时候已 经所剩不多,仅有数笑了,但叶德辉继承了这种藏书渊源,从小便耳濡目染,养成了嗜 书之癖。还在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所得的奖金就全部积累下来买了书,后又多方搜求, “北览燕云,东游吴会” ,“竭四十年心力,凡四部要籍,无不收罗宏富,充栋连橱 。 以至“藏书万卷,举室缥缃固。据其观古堂藏书目序所载,其大规模收集 藏书有四次: 光绪十一年( 1 8 8 5 年) ,叶德辉中举后“偕计入京”,在北京厂肆搜访,其中有皇 清经解中专本、单行之本,亦有初印佳本。 光绪十二年( 1 8 8 6 年) 、光绪十三年( 1 8 8 7 年) ,叶德辉在湖南省会长沙,收罗到 书林清话卷一叶德辉书话2 7 页 许崇熙郎园先生墓志铭 许崇熙邮园先生墓志铭 刘肇隅郎园读书志序转引自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