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极为独特的一个女词人。从性别诗学的角度而言,李清照 既被盛赞为位具有女性意识的诗人,又被评述为一位具有“男性化”特征的女 词人,这一点似乎构成了研究中的明显矛盾。当然,双性化理论引入之后,这一 矛盾似乎迎刃而解:然而如何从文本中解读或论证这一理论的适用性,俨然成为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综观李清照的诗词创作,性别角色张力的形成是其诗词魅力的重要构成及独 特源头。性别角色张力是词人双性化特质在其作品中的表现,其形式为对话、沟 通与冲突。简探李清照诗词性别角色张力形成的原因、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在其 诗歌中的表现及造成的影响,就能为李清照研究中的一些存疑作出合理的解释。 李清照其词主要被归入婉约一派;她的诗却笔力雄健,情辞慷慨。为免偏颇,则 必然要综观其诗词及其创作中表现出的不同风格,而不能对其作品任意加以取 舍,脱其本来i 再i 目。尤为重要的是对其词的研究,以及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 “词别是一家”的策略;进入到词的内部,表达方式和意象系列的选择,如何使 词人区别丁 其他词人的书写,而表现出“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傲性与自信,这也 是个必须阐释的问题。 本文从“词中的隐性对话”谈起,借用文本分析的方式得出李清照词中存在 男女性两个声音的结论。接着通过对表达方式和意象选择的分析,阐述李清照如 何用男性化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女性的生命意识。在意象选择的问题上,又特意 拈出“酒”意琢和“花”意象作为一对观照,阐明“酒”作为一种观照方式的工 具性与“花”与人同构异质的生命本体价值。因为其诗与训各表现出一定的反叛 策略,在最后一节则简单讨论了这一策略的f i f 司价值。 关键词:性别角色张力 双性化男陀化殳。p :卷谚 a b s t r a c t l iq i n g z h a ow a sa ne x t r e m e i yu n i q u ee x c e l l e n tf e m a l ep o e to fc h i n aa n c i e n tt i m e s s h e w a sa p p r a i s e da sap o e t e s sw i t hf e m i n i s m ,a l s ot ob ea p p 豫i s e da sa m a l e s t y l i z e d p o e t e s s ;i t sm a y b ea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o nt h es t u dy a r e r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b i s e x u a l t h e o r mt h i s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s e e m st ob es o l v e d b u th o w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a p p l i c a b i l i t y o ft h i st h e o r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h e rt e x t st h e nb e c o m e sa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i s s u e s t u d yt h e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o fl iq i n g z h a o ,g e n d e rt e n s i o ni sa n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 a n dau n i q u es o u r c eo ft h ec h a r i s m ao fh e r p o e t “e s g e n d e rt e n s i o ni s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p o e t e s s sb i - s e x u a ic h a r a c t e ri nh e rw o r k s ;i t sf o r mi s d i a l o g u e ,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c o n f l i c t r e s e a r c ht h ec a u s e so fg e n d e rt e n s i o no fl i q i n g z h a o s p o e t r i e sa n dt h ep e r f o m l a n c eo ft h em a l e s t y l i z e da n dt h ef e m i n i s mi nt h ep o e t r i e s ; m a y b ec a ng i v ear e a s o n a b l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s o m ep r o b l e m so ft h es t u d yo nl i q i n g z h a o l iq i n g z h a o sc im a i n l yb e l o n gt ow a n l es e c t ,b u th e rp o e t e sa r e g e n e r o u sa n du n i n h i b i t e d a o i db i a s i n g ;w em u s tc o n t r a s ta l lh e rc ia n dp o e t r i e s t h i s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df 而mh i d d e nd i a l o g u ei nl iq i n g z h a o sc i ,c o n c l u d e dt h a tt h e r e a r em a l ea n df e m a l et w ov o i c e si nh e rc ib yt e x ta n a l y s i s a n dt h e na n a l y s e s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i m a g e s e l e c t i o n ,i no r d e rt or e s e a r c ht h ep o e t e s sh o wt ou s et h em a l e e x p r e s s i o nt oe x p r e s st h e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f e m a l e f o rh e rc ia n dp o e t e sh a v e t h ed i f f e r e n t s t r a t e g y ,t h el a s t s e c t i o n sd i s c u s s c dt h ev a l u a t i o n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 s t r a t e 王;v k e yw o r d s : g e n d e rt e n s i o nb i s e x u a l m a l e s t y l i z c d f e m i l l i s l l l 海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是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降柳 日期:矿孑年月3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海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南大 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海 南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p 桶馏 日期:矿喈年c ,月多日 翱签名:驴以,九 日期:扣胡年石月岁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 文提交“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相关 权益。回重途塞握銮质溢卮:旦主生i 旦= 生;旦三生筮查。 论文作者签名:降捌f 趁 日期:形年么月弓日 翩签名扣一如u 眦莎粥予6 月) 日 序言 李清照,南宋时期苫名女词人。其词流传f 来的仪有四十余首,而其脍炙人 口,达到无一首不为精湛,无一字不似珠玑的境地。不唯如此,她还以一个词人 的亲身实践,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可考证的第一篇关于词的专论词论, 文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从而将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完成了阋 这一文体发展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奠基。她的词创作阶段历来有两种划分,一种观 点以会兵南侵为界分前后期,创作自,期多描绘大自然,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语侧新丽见称;后期则主要描写南渡后的痛苦生活,抒发内心深沉的爱国情感, 情调悲凉,风格凄婉。另一观点认为其创作分三个阶段,即爽朗活泼的少女时期, 夫妇唱和的少妇时期,独居凄凉的孀妇时期。本文主要采取第二种划分,而南渡 给其人z e 造成的重大转折,实则恰恰契合了其情感生活的转变,从而通过创作从 其个人生活得以折射,证见了诗词“以小见大”的特性。 讵如鲁迅先生所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他以陶渊明作为实例评述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 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便离真实。 关于李清照的研究也必然要综观 其诗词及其创作中表现出的不同风格,而不能对其作品任意加哕取舍,脱其本来 面目。李清照其词= = 要被归入婉约一派;她的诗却笔力雄健,情辞慷慨。同时由 于李清照不仅仅具备其在诗词领域的特殊成就,更作为一个女性词人承受着诗词 以外的种种议论,因此各种讨论虽多,有时反而造成丛丛迷雾,使人无从定论。 然而无论如何,历代学者们前承后继的努力,关于李清照z e 平及作品的收集、整 理及研究,终归澄清了许多辨疑,给予后来的研究者一个较为明晰的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正足建:立:在自,j 人已有的成果之上;并且本着文本为重的原则,尽管 也结合其身世及教肖7 芋景予以闸释,但更为主要的是借对其文本的分析,建立女 训人诗词世界的独特价值体系,解读在其诗词中所蕴藏的张力及其成因。 长久以来,李清照既被盛赞为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诗人,又被评述为一位具 有“男性化”特征的女词人,这一点似乎构成了研究中的明显矛盾。著名意识流 小说家弗吉尼哑伍尔夫曾绎在自己的作品罩写到:“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 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陀的力量,一个女。 ,# f 向力量。在男人的腑子罩男性胜过 殳阼,在女人的脑予吧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这两个力量在 一起和i 皆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 一问自己的屋予) 从而将双性同 弗上尼弧伍尔人:一问自己的屋了f m ,f 还( 译) ,北京三联书店1 9 8 9 年版,第1 2 0 1 2 l 负。 体意谚5 引入了文学评论领域。这一引入对我们研究李清照及其诗词的独特性显然 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把前【f i i 的矛盾给予解释并合理化了。考察李清照的作品及 其作品构成的整个体系,我们不可否认在这其中一直贯穿着男女性别意识两种声 音的并存。在李清照这里,女性意谚 和“男性化”是可以共存一体的,而这种共 存一体则有可能带来男女性别角色的微妙对话及潜隐矛盾。性别角色张力就形成 于此。性别角色张力,是指两种性别角色之问由于共处而产生的对话、沟通或冲 突;由此带来的既有不一致,也有和谐的可能,它既可以体现在文本内部,也可 以体现为外部关系。这种张力有可能妨碍对性别角色的判断,但同时又有助于性 别角色的建立。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的艺术构建较多地借用了这一张力。 怎样看待“性别角色”尤其是“女性”这一词的内涵? 法国著名的女性批评 家波伏瓦说:“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况是形成的。 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 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问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2 尽管这一论断 未免偏颇,但值得肯定的是,她注意到文化对性别的影响。事实上,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自己社会的男女模式,并且这一模式对所生 活在这一时代这一社会的男女进行着或潜或显的塑造,使其具备这些已被界定的 特点而得以区分。如果要建立这么两个集合,那么男性这一括弧内大概会出现以 下的词汇:力量,勇气,坚强,智慧,等等;在文学中则表现出阳刚,雄健之美; 女性与之相关的则有柔弱,顺从,细腻,及其相邻词汇。表现在文学中,则是相 对的阴柔婉约之美。对李清照“男性化”这一断语的提出,其实指的是她超出同 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异性”晶质,这些品质已不属于她所属的女性范畴,而是 跨入了对应的男性范畴。简言之,表现在她对传统女性意识行为舰范的叛逆中, 因为这一规范其实由男性社会所设定,所以这种叛逆,其实也就是向着男性的权 利范围进攻,这必然使她具有了很多男性化的东西。作为词人这一创作主体而言, “男性化”表现在她显性的爽朗率真的男性性情,和卓越自负的男性气概上;然 而若具体到其作品,则无论涛词内容,表达方式,意象系列,文体选择等,都能 看出女性意识和“男性化”共存一体所带来的独特张力。“男性化”与女性意识 并小矛盾的一个解释还在于,正是一些“男性化”气质的获得,使其敢于并善于 以自我及自我世界为主体,用自我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观照与对j l i 命价 值的体验,以一个女性的自觉去张扬关于生命、情感的感受和认识。 老子在道德经中很早就提出“知其雄,守其雌”的说法。尽管未必是有 意谚! 的关r 两性的学说,但也同样从潜意i ; 掣提示了男性和女性两种! 0 质存同 个体身上共存的现象,并且甚至意识到这一共存的优势而鼓励其“知”和“守”。 。波伏乩:第二性女人,湖南文艺版干f :,1 9 8 6 年1 2 月第l 版,第2 3 页 6 或f :在李清照这罩,f 是有着对自己男性传统里面文人身份的认同,以及对自身 女性身份意以的觉醒,所以她爿。既没有全然地“男性化”,也没有拒绝吸纳男性 特质单有利于女性意识表达的成分。 词中的隐性对话 在李消照一些前期词中,男性与女性两种声音往往同时出现,不同于其他女 性的单向诉求,也不同予男性诗人在书写女性时所产生的主观想象,这成为其词 性别角色张力最卣脱化的表现。尽管诗词这一文体不可能象小蜕一样容纳那么丰 富的对话内涵,但是李清照以其词的独特创作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其它诗人难以媲 比的价值。 试析其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一词,短短三十三个字,却出现了明湿的两个主人公,出现了毫 无隐匿的两种声音,从而构成了同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对话场景,这在其他 诗词中是极为罕见的。然而要知道,诗词不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复制,对李清照 此词的分析,也绝对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字面的理解。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历来对这首词的研究十分注重于对“卷帘 人”真实身份的探讨。而事实上,“卷帘人”的现实身份在某些时候似乎未必那 么重要。从整首词来看,词巾描绘的并不是实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酒”,起首二左j ,显然,是清晨醒来对前一晚的恍惚p 卜忆。因为有忆,所以有问; 因为对所得到的答案不满意,所以才有其后急切的重叠句式,“知否? 知否? ” 试图对前一观点进行纠i f 。那么词人心日中所认定的情状应是怎样昵? “应是绿 肥红瘦”。“应是”这一洌就说明,“绿j j 巴红瘦”之景不是当时所见,而是心中所 想。当然,心r ,所想之景,或许不是当时所见,而是之前所见,是记忆在脑海中 的沉积,所以,亦可是实景。假如李清照之前未见过“绿肥红瘦”,那么,从回 忆到联想,全词无一处落实,就显然不是写物状景之词,而是表达生命意识及内 心情感之感慨。既然无一处落实,则“卷帘人”自然也无须落实,其出现最晕要 的作用在于先抑后扬,用“依旧”的不当评价造成内心的不平,其后“绿肥红瘦” 这一真实情状则自然得到了强调和突 f 。而设若“绿肥红瘦”是实景,也即,t 司 人早已深悉m 后的场景,不问便可猜想( 凹忆) ,那么这一明知故问却义意味着 什么? 意味着所问非问,意味着作者关注的不是自然界的实景。然而问者有心, 答者无意;“卷帘人”粗疏的回答令词人既失望,又不满,词人只好自己道出真 相:绿肥红瘦,花捌瓣零。说剑底,这也是对女性生命形态的一种认识坪u 怜惜, 而决不是就景论景。这旱突出的更是词人自己的内心对话,而所i 胃“卷帘人”之 问,或者是词人有意的设置,或者不过碰巧成为一个机缘罢了。 须知,这首词还是写在李清照出嫁之前,是其闺情词中广受赞誉的一首。闺 情词中的对象,自然相对其婚后的爱情词要模糊些;甚至可以说,很难确定一个 具体的个体对象。与“卷帘人”的对话之所以出现在侧中,不过是要抒写自我的 内心体验和生命思考。与“卷帘人”那种认识的分歧,不可能是与一个具体对象 的简单冲突。如果说,对“绿肥红瘦”的体认是自我本体的生命认识,爿| 5 么“卷 帘人”则是一个他者。“绿肥红瘦”本身卸又代表了对整个女性世界的怜惜和理 解,这一相对的他者,舍男性世界而其谁? 因此故,“卷帘人”不管其性别男女, 是否存在,“海棠依旧, “依旧”之评却能代表男性社会对女性内心感受及生命 状态之隔。而接下来的回答,其语气显慷慨气概,肯定而自信,这是对“海棠依 旧”这一断语的否定;“知否,知否”之问,与其说是教人学知,不如看作一种 寻求沟通和理解的努力,而“绿肥红瘦”二旬,却又明白显露出男性文化对男女 不同意象的塑造,怜惜之气挥然纸上,正是欲挣未脱,欲舍还难。 李清照此词,历来受人激赏,人多以为仅“绿肥红瘦”四字的缘故。宋代陈 郁云便有赞语:“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藏 一话腴) ,明代的李攀龙,清代的王士祯,纷纷称赞说“语新意隽,更有丰情” ( 草堂诗余隽) ,“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花草蒙拾) 。即便到了今天, 马仲殊先生编写中国文学体系特意况此四字:“在可解不可解之问,真觉新 颖我以为连篇祟幅寓暮春的景色的,抵不上绿肥红瘦四字”其实仅 从其用语来看,虽然确有新奇之处,但也非无源头。象唐诗人齐几寄倪署郎中 有句:“风雨冥冥春暗移,红残绿满海棠枝”。用“红残绿满”,也几相似。李之 仪临江仙中“病里不知舂早晚,惊心绿暗红稀。”又进了一步。而“肥、瘦” 也多用:“桑叶肥”( 盛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叶l 作十三首( 十一) ) ,“花丌那 人共瘦”( :i 匕宋刘一止夜行船) 等难以尽举,以李清照之识j _ 。,不呵不疑其 受前人影响。而自李清照之后,“绿肥红瘦”更是频频出现在宋词中,却始终难 出其右。可见仅仅一字一词之奇,决不可能构成其词篇的独一无二。反而单此二 字,更有人做出“造句虽工,然非大雅 = 的评价,认为雕琢的痕迹仍然可见, 反失掉生命天然之意识。可见此处一如前文所分析的,“绿肥红瘦”之脱颖,除 _ 刀:词语本身的创新之外,更在于令词的抑扬关系所形成的张力,这不唯是其他诗 人难以馍仿的,便是李清照本人,或许也冉难创出模一样的训篇。 这掣- 还可以对比朱淑真的诗词做一个参照。朱淑真有一首生金子景状极 3 陈祖美:拿清照例新释缉评 m 北京:中国h 店,2 ( ) 0 3 年版,第i l 页 8 为相似:“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同是卷帘, 同是花落,这罩却独是词人伤身之感,不同f 李清照词中因兼纳两种认识而形成 隐性的对话、又囚其隐性的对话而带来河中内在的张力。李词敢于大胆设立一个 对话的对象,而朱词却不唯不能引入这一对象,即便自我的独自也显得谨慎含蓄, 欲语还休。和李词相似的一点是同样有一个“抑扬”的过程:已经道出“寂寞梨 花落”,之的却是一个“不忍”。“不忍”是一个设置审美障碍的过程,既“不忍” 卷帘,“看”或“未看”便成疑惑;“看”与“未看”不明,“寂寞梨花落”便又 悬空。这一处倒是极似李词中“应是”二字,或许种种情状,全在词人心中。 可见,李清照如梦令此词,既因其抑扬关系而形成张力,又因其隐含的 两种声音构成对话,层层递进,构成了词中不可仿制的内在结构。这一结构其审 美上的分析已尽如前述;这里仍要补充的还是两种声音的关系。文学作品往往和 作者的内在心理结构相关,显然,李清照所表现出来的,是对男性社会的清醒认 识和对自我生命感受的深刻觉醒,以及这两种思想的碰撞。可以说,这些认识和 觉醒在李同中处处都能找到例征,又如其闺情词中的另一首:“蹴罢秋千,起来 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 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在表现少女之娇怯活泼的同时,上i j 也流露出仍 然多少受到少女闲训的影响,因而与其内心自然萌发的情感冲动构成冲突和压 抑,其心理结构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是中国古代以来 “女子不可抛头露面”这一教训的潜在影响,“和羞走”则完全成了矫饰之语; 如果不是主人公内在情感的不可压抑,“倚门回首”则又成多余之举。而暴露这 一矛盾的细节只在于“却把青梅嗅”一句。“嗅青梅”原本是一掩饰的动作,准 想瞢梅未熟,嗅而无味,少女这一举动反而成欲盖弥彰。“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这一转折和矛盾真是极到好处。如果没有“和羞走”,就不会有后 面生命意识的反弹,就不可能形成关注,也就不可能因“走”与“留”的矛盾产 生张力。从外部来看仪是少女的羞涩,从内心分析却是礼教与情感的冲突。晓到 底,文化给予了一种价值评价,这种价值评价就要求了她必须“羞”;从内心却 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愿望,这种不可压抑的生命天然之愿望使她冒着被指责的危险 “叫首”。而她所能采取的避歹l :危险的唯一策略,是淳朴到近乎拙劣的“却把青 梅嗅”。可以院,在这里完全有两个声音在指挥着少女的行为,就是她的男性文 化教养和其女性生命意识。封建社会要求女性“下面壮i 逢,低头看顾”( 唐宋 若华、宋若h 1 :j 女沦语、学礼) ,这一点和“倚门吲首”构成了极:人的反差, 同样也能引起读者的不平和叹息。 如上种种,皆暗射出李清照身上男性烙印和女性意谚 同样清醒俘在的事实。 并且f 如这两首词中所表现出的,词人让两种声音都为渎者所听到,本身没有加 9 入很姒烈的反叛和过于明确的肯定,这种隐性对话的结构j 变得史加经人 l 且嚼, 耐人寻味。 如果说这些闺情词所表现的对象还过于抽象、广泛的话,那么李清j 鼠嫁与太 学士赵明诚之后,词中具体的男性与女性主人公则更有迹可循。 试看其一剪梅: 红藕香贱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准寄锦书来? 雁字刚时,月满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彳下眉头,却上 心头。 鸿雁传书,人候西楼。这一有来有往,有应有答的关系,其设置不可不说巧 妙。首句的愁苦尚未书尽独自的百无聊奈,后句直承上句,巧妙地将对象作了置 换这一置换先抛却了自己的相思,反而设想对方正思念着自己。词人心中之 “谁”,实已暗指丈夫赵明诚;雁寄“锦书”,所寄的就是丈夫的情二8 。词人不言 自己,反言对方,这决不仅仅是一般创作手法的应用。这一推及对方的表达,体 现出李清照夫妻感情之深之诚之厚,以及李清照对其丈夫的信任和理解。说到底, 其夫妇之间已是“心有灵犀”。这种灵犀贯穿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中, 实则早已如对面的相倾相诉了。 正如“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中所生成的经典对照,“花”与“水”竞成为 女性与男性的一对代名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不可不说接受了前人的影响,因 而这里在感叹自己青春如花般空白凋残的同时;同样隐含着某种轻怨,惋惜这种 青春独自消逝,丈夫却不能共享,反要远行。然而李清照毕竟不同于其他女子, 她有其女性的自傲和对丈夫的自信,因而随之而出的就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相思虽为一种,闲愁却在两处,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两个对话的男女主人公,但不 难看出,词中的相思之意已不再是单向的诉求,而是一种有网戍的平等的情爱对 答,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心心相印。前句的两个“自”原足一种看似互不相1 二的 并列关系,至后句一心之后反得以交义揉合,从尤情写有情,借独产 写对话,将 词人与丈夫之间既相互独立,义惺惺i h 惜的感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李清照之所以敢于自信地在其词中树立一个平等对话的形象,就在 于其丈夫赵明诚早已在其心目中形成一个投影,这一投影是以两人爱情相互忠贞 的常态作为根基,因此在李清照的浏中,自我形象和爱情对缘能够进行相互观照 和交流。江之淮在古今女史中的这段晤叮引之为证:“自占犬剪一l 喧删友之胜, 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干寸1 绝u 吕。”诗词中出现的平等刈话 的可能之一;就在于在现实中也存在一定的对话基础,使李清照对男性世界的态 4 褚斌杰:李清照资料? l :编 m 北京中华一8 局1 9 8 4 舨,籀5 5 负 l o 度不至于偏激地反抗,而是努力去寻求沟通和理解:或者,理性地希望发出些许 真实的声音,从而改变单种声音一统天下的局面。 也许前面所引例的两首词对话的对象还算明显,而在李清照的其他重要词作 中更多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在其减字木兰花中有语:“怕郎猜道、奴而不 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j 看似女子独自,其语痴且娇憨可掬; 然而细作推究,词人党已超越女性视角,而以男性眼光反观一己姿容,冈之词作 之中自成词人与情郎关于姿容的议论,夫妇之情浓意切已跃然纸上。另如“眼 波才动波人猜”( 浣溪沙) ,分明已是两人问的眉传f 1 送了。弭如“独抱浓愁无 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 。“灯花”这一意象,是古人所认为的亲 人至的预兆。灯花报喜,对象就很明湿;思妇之思有归处,有回应,这一剪弄灯 花的动作,就有与过去的对话( 回忆) ,与未来生活的对话( 憧憬) ,并且这些对话 都集中在一个对象身上,就是她的爱人。诗歌表现的对爱人深切怀念,急切盼望 的情感,通过灯花跳动这一意象,就使之打破了原先的单向性,获得了更为复杂 的交集和讨沦。后半句回应前句的 独抱无好梦”,似乎暗示了双栖的甜蜜和浓 情;愁浓而不轻怨,更显情真之中一份女子的傲性和独立。正是所谓亦即亦离, 这里并无古人诗词中怨妇对情人的那种依赖,极少对男性的依附性,因而凸显出 了女性的率真和价值。词中出现的往往不是单个的愁,而是有对象的思;在李清 照的众多思妇词中,往往不是女子独自的幽怨,而是设想出对方的回应,并且是 从积极的方面去设计这种对话,表现的是在爱情生活中的平等参与意识,不是被 动地爱,或等待被爱,而是积极地追求和主动地回应。本性而无依人之状,这是 很多女性难以做到的姿态,但李清照做到了。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 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 休休! 这i u l 去也,千万遍5 u 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 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很明显的一首离别之曲。仅从几句分析其中独特的视点:“念武陵人远,烟 锁秦楼”一句中,“武陵人远”是一视角,“烟锁秦楼”却是相对的另一视角:是 “武陵人”行远后蓦然的回望,却只见“秦楼”笼罩在重重纱雾之中。其后一句 同:“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 二| 凝眸”:“流水”看“我”,“我”看“流水”, 这一对视极有意思。这罩仍有“流水无情”的寓意,独添一段新愁的,刁i 过足“终 日凝眸”的词人罢了。因为“千万遍1 5 只关,也则难留”;即便“武陵人”p i 首见 “烟锁秦楼”,仍如流水般不顾而去。“武陵人”典出刘晨、阮肇,借指心爱之人; 5 刘搏i 刿:2 0l ! ! = 纪条规训 i j f 究的定量分析,中困韵文学刊,2 0 0 1 年第2 期 l l 秦楼,出列仙传。片h 传奋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风呜,秦穆公将女弄玉 配给他为妻,他夫妻筑风台( 义称秦楼) 并居其问,一天傍晚萧l 史吹箫引风,夫妻 乘风而去。这两个典故的并用,所表达的却是桐反的意义;心爱之人走远,留下 女主人公独自一个空守“秦楼”,不能不添新愁。关于此词所做时期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彼时赵明诚仍在,但有“纳妾姘娼”之嫌,词人借此词婉转表达挽留的 心意;“多少事、欲说还休”,正因对这种事情的议论难以启齿。另一种则晚词人 作词之时丈夫已然逝f 垃,是一科,追思之意。本文以为,采纳笫一种说法,固然对 词人与丈夫的爱情有所折损,但卸似乎更切合实际。这! 望先不谈史料,而从另一 首词中求证。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 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 折得,人问天上,没个人堪寄。 “吹箫人去玉楼空”,这单的“吹箫人”指的是萧史,依然是凤凰台上忆 吹策中所用的典故。和前首词不一样,这里是“人间天上,没个人士5 寄”,“肠 断与谁同倚? ”和盼期诗截然不同处在于,另一个声音消失了,隐性对话不复存 在,全然是词人的独白。这一首可确证是其丈夫去世后所写,彼时词人孀居楼阁, 凄寒、冷清之意使人动容。再回看前首词,虽同样写愁,却不似此词一般无望。 “阳关”之曲,更指明是生离而非死别。然而此词已不同于其早期词中那种自信、 爽直的女性形象,较之更为婉约,更加含蓄。显然,与男性世界的对话在这罩开 始遭遇转折,词人作为一个女性的不利地位凸显了出来,其词作为其整个生命形 态的表达也开始有了转变。 如果说少女时期尚可怀春,思妇时期尚可守爱,那么到李清照的晚年,饱受 打击的词人就确确然失去了对话的对象。域称断肠绝音的声声慢,其中只洋 溢着对话对象丧失之后的凄凉和绝望,是对从前词中幸福场景的一次解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 :)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且小说这卣州起首的妙处。从“沉醉不知p h i 路”、“浓睡1 i 潲戏洒”剑“东篱 把酒楚昏后,有暗香盈袖。”可见得,词人以前的愁绪在酒中多少得到些消解 和宽慰,而今天却已是不敌“晚来风急”。“雁过”,“是i l l 时相议”:想必读者也 能记得这一相识。这一相识,是“云中准寄锦书来”的相识,当时是“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今天却仅匆匆一“过”。便是“证伤心”三字,也能仆人猜 ,“雁 字”此过,再无逗留,再无锦书。从前花“瘦”“把酒黄昏后”,仍有“h 音香盈袖”: 今天堆积满地,却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深夜无眠之际,若“犹剪灯花”, 况明尚可候人;此时却独自守窗,黄昏已煎熬不住,又怎堪守到灭黑? 梧桐细雨, 点滴清晰入耳,仪仅一个“愁”字,又怎说得尽这许多感觉? 一如“武陵人远”与“吹箫人去”所生成的f j 订后对照,从声声慢l 】的绝 望,及词中与其他诗词的互文、对从f j 可生活的解构,恰恰可以折射出其他诗文存 在着一个倾诉与交谈的对象,而此时这些声音却完全消泯尽了,只剩词人独自的 衷声。或许这也正是一些研究者习惯以南渡为界划分词人创作阶段的一个原因, 凶为自丈夫丧亡之后,词人之创作转向更为向内的独白,词的性格f 一人的性格一 样,不再具备那种主动的外向性,不再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交流性。从这一层面上 来说,李清照后期词虽然艺术更臻于完美,语句更耐于咀嚼,但却不再具有那种 女性生命蓬发的积极动力。j 下囚为“一种相思”再生不出“两处闲愁”;独自一 人的承受,自然是“载不动,许多愁。” 综观整个文学史,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和女性涛人幽怨的独自,竟 表现出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和冶容取悦的姿态。j f 是这种 姿态的一致,使得诗词中往往只能有一个声音说话:这一声音足一种不真实的声 音,产生于男性的主观想象,生长于女性的被动迎合。在这些诗词中描写的总是 单向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思念;这些词中即便出现女性的声音,也往往是男性理 想的传声筒。李清照则以其词中独特的隐性对话,天真不无执拗地构建了男性和 女性对话的平台,也或多或少为女性声音的发出争得了一丝空隙。 二表达方式与意象选择 隐性对话的设置只能是李清照侧中的少数,词这种文体毕竟不州于小说,其 容量往往有限。当然,一个词人的艺术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李清照词之创作,更 多采用了其他的策略。这其中就包括了她在表达方式上对男性话语权利的进攻, 即采用了一种男性化“慷慨丈夫气”的表达。 大多数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意象选择都是和男性社会的规定同向的。也即,当 塑造男女性不同形象时,必然在表达方式、意象选择上都服从现有的t ) ( 寸i 别的舰 定。表达方式上,豪放、大气的表达往往用于刈男性形象的树立;婉转、柔弱的 表达则对应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同时,在意象的选择上,比如天、山、风、鹏以 及太阳等,一般默认为男性的象征,而花,水,月,泪则更多与女性相关。这些 不成条文的削则使得诗歌更具备一种创作的标准和评判的尺度,在大多数情况下 往往足遵从这一标准的作品能够得到肯定并得以传i 壁,不遵从标准的则被诋毁甚 至封杀。这不仅仅因为大多数诗人都是男性作家,同样因为女性在整体的社会范 式下对男性制定的舰则的驯从。李清照出现以前的词坛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世界 ( 女性作家也多是男性声音的传声筒) ,他们在作品中塑造着男性所认可的女性 理想形象,或者男性所理解的女性歪曲形象,在女性没有话语权的时代,这些认 识不但不能得到纠正,反而一代一代沉积下来,成为对后面女性进行塑造的模板。 李清照其诗渊一开始就是别具一格的。作为一个女性,她所选择的却足“慷慨丈 夫气”的表达方式,这一点让同时代的其他女i 司人望尘莫及。尽管在意象选择上 她仍然陷入了男性世界圈套,依旧引用男性世界对女性形象的规定:但她最终还 是以其艺术的独特构造区别开男性世界的形象模板,从而使其意象在诗词中表现 出不一样的特性。 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遵循一套规范,这是读者之所以能判别男性声音、 女性声音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也就意味着,女性的表达方式是有限制的、被规定 的,这种舰定性往往要求温婉、含蓄,要求隐蕴、朦胧。而李清照之所以会被冠 以“男性化”之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在于她在表达方式上其他女性不同。表达 方式具有性别,意象系列也具有性别。典型的代表女性的意象系列,就是自然中 娇弱柔美的“花”意象群。“花 意象在李清照词中出现较多,几乎占了一半以 上,从而成为其自我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意象具有历史承接的流传性, 也就意味着,李词在表达女性生命意识的同时,必然潜在地引用了男性的声音。 尽管如此,因为其表达的特殊性,最终它又突破了男性声音的局限,建立了一个 新鲜的女性世界。换言之,女性独有的生命意识,与男性化的表达方式,构成其 作品中性别角色张力的另一层面。 关于李清照在词创作中表达方式的“男性化”特征,清人沈曾植曾在茵阁 琐谈中这样描绘:“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苏、辛,非秦、柳出。”;“闺 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爿锋大露,被谤殆办因此。”梁启超也晓:“此绝似苏辛, 不类漱玉集中语”6 这些都是对她男性化特征的总结。率真、爽直,一直以 来被赋予了男性的标签,而李清照却在其词创作中采用了此种的表达方式,难怪 乎其词成就被赞许的同时其人本身却被滂殆。沈曾植对易安词还有一个读者角度 的评价:“自明以来,单情者醉其芬嚣,飞想者赏其神骏。”“芬馨”、“神骏”则 把人们所熟知的富于女性美的婉约的一而,和易安词富于“丈夫气”的豪放、俊 逸、倜傥的一而皆统合了起来。同是清代的陈延焯评武陵春春晚后半阕“又 凄婉,又劲直。”( 门粥斋词话卷) 这“凄婉”与“劲直”的一体使其女性 6 粱启超:艺旖馆训选乙卷,广东人民 i ;版i :,1 9 8 1 年1 2 月第1 版,第9 1 负 1 4 意i : 获得了独具生命力的表达。可见“男性化”的表面特征却是内在的女性生命 意识的一种表达策略。 如梦令中的表达一丌始就打破常规:“常记溪亭同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种男件似的放纵 形骸在其他女词人中其为罕见;更可显见的是从其少女时期丌始便己形成男性般 的豪爽气质。这种豪爽在其词中并不少见,如“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 起”( ) ,词中虽有对情感和心灵的追求,或者说有与男性世界对话的需 要,但其始终寻求的是一种独立的念度,是在对话中所能获得的沟通。要喝就来 喝一杯,我也希望如此;但若不来,那也罢了,我并不求你。爽快、干脆的表达, 这种既敢于期望,又决不依附的态度,正足许多其他女性诗人所无法做到的。更 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是单方而的探问,小心翼翼的软语温存,而难以琢李清照 这首词一样表现出爽快和洒脱。 最能与李清照形成对比,在表达方式上表现出不同性别特征的,是男性词人 秦观。秦观则是用男性h 界所规定的女性的表达方式,借助已构筑的女性意象系 列,最终建立诗词中的自我形象,因而除丌其男性身份,却难见其男性声音。现 代双性化理论认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两个维度,而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两极。 从类型的角度划分,则区分出男性化的女人、男性化的男人;女性化的女人、女 性化的男人;双性化的人,以及未分化的人这么六种类型。姑且不管其理论是否 具有普遍性,秦观在诗词中所塑造的,却纯然是一个女性,与李清照相比而言, 可以说前者是一个女性化的男人,而后者则是一个双性化的人。秦观或许可定义 为一个“女性化”的男人,而李清照则更多具备双性化的倾向,并因其在男性和 女性特质方面都同样明显的表现,产生一种独有的内在张力,冈而更具其研究价 值。 如果要评出一位最阴柔最具女性化的男性词人,可以说非秦观莫属。会元好 问论涛绝句评秦舰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 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其实秦舰词一如其“女自【j 诗”,同样被称作为“女郎 词”。“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是秦观诗作春同中的名句,其中 描写春色落笔轻淡,而所透露出的柔婉情韵一如女子之娇弱无力。敖陶孙评日: “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诗人玉屑) 。综观秦观的诗和词,其共同点是都表 现出一种柔婉纤弱的女性化趋向。这种“女性化”的特质是由其表达上的婉转、 含蓄、代言所决定的,是其性情的细腻和心理的脆弱在语词表达中的表现。这一 点与李清照在表达上“男性化”的爽直、_ i 脆是截然相反的。 王兆鹏在唐宋词史论中把秦李二人这两种不同的抒情范式分别归为“花 洲范式”与“东坡范式”。“花问范式主要是写普泛化的人类情感。创作主体 不是以自我的身份向人们讲话,吐雄心迹,倾诉衷肠,而常常是依托他人之 声态口吻台情抒志。”1 相对来说,前代的大多数婉约词人都采取这种方式,而在 秦观那罩堪称达到炉火纯青。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词人,反向成为婉约词人中的 特例,她在抒情范式上更倾向于苏轼所代表的豪放派,属于“东坡范式”,口| 直 接抒发独特的自我感受和人生体验,以自我的身份、自我的口吻进行自由的表达, 呈现自我的心灵世界、人格精神,塑造自己的独立形象。 李清照词论中对秦观也有一个评价:“秦即专主情敛,而少故实,譬如 贫家美女,虽极研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然m i 秦之词缺乏富贵态不单单因少 “故实”,也在于尽管秦观之词极写女性之情致,而其男性身份却限制了他的视 角,缺乏真实的体验,不能写出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他的女性化气质使他获得 了一种女性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却仍然不w 能赋予他真f 的女性心理体验。而只 能是从一些外在表现上去进行描摹。李清照的评价或许并不是有意识的女性的视 角,然而正是这种无意的切入却反应出一个普遍的事实:在男性作家为女性形象 大发怜悯之音的时候,缺乏的却是对女性的真j f 理解和深入;这一对女性描写的 “故实”的贫乏,则不仅仅是秦观个体的贫乏,而是整个男性社会都难以完成这 样一种“故实”的积累。 秦观的“女性化”不同于李清照的“男性化”之处在于:词人模仿女性的声 音,具备阴柔的女性特质;其男性身份被其女性气质所遮掩,而分辨不出其中的 异质和差异。秦观词不可能有男性和女性的对话空间,因为对话的存在必须具备 两大基础:第一是平等,第二是不能同一。同一则成为一个人的浼话,成为独白, 纯然是作者个人的想象,而不是真正具有主体意识的对象的声音。秦观的过于柔 弱的女性化气质更进一步显现出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认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 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便是一 个真正的女性也不会有他这许多泪、许多愁。冉如其代表作: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早斜刚磐。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邯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在这里,词评家往往认为作者是以女性形象出现的,作者本人或许也确实以 女性自拟,因则,这利,蹶而不振,愁绪无助成为了男性对女性的理解。一如前面 词句中n :现的“泪”和“愁”成为其词中对男性对女性理解的力能钥匙一般。因 此显i 斫易见的,在秦观的词中,无论从表达方式剑意象选择,都完伞是“女性” 这。范畴的,因而具备一种独特的柔弱美,却不刚十李清照洞中的内在复杂结构。 除丌“男性化”的表达方式以外,人量使用“花”意象是李清j i 洲一个最显 7 i i 兆鹏:唐朱例史论【m ,北京:人民文学版 f :,2 0 0 0 年版,第1 5 8 页 1 6 著的特征,她卜但有专门的咏花词,如咏梅的渔家傲( 雪犟已知春信至) 、咏 菊的多日f i ( 小楼寒) 、咏桂花的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等,而且在一般 的写景词中都会描写花,无论是“绿肥红瘦”的海棠、“香脸半,f :”的梅花,还 是“玉骨冰肌”的双银畲、“清芬酝藉”的白菊,都在词人的描摹下显得摇曳多 姿、惹人怜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课件
- 携程运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插画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总结
- 艺术教育专业小学美术教师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从泰山医院面试题及答案看岗位知识要求
- 提升求职竞争力:面试题公布时间及答案分析与求职策略
- 西部支教面试题及答案深度解读:教育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
- 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 第2版 课件 4.2 大模型技术发展与应用
- 社交高手必 备:降级面试面试题及答案精 编
- 教育行业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嘉定二中面试经验分享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二单词表
- 兽医临床病理学-深度研究
- 虚拟数字人表情真实性分析-深度研究
- 冰箱销售合同范例
- 2025年上海市劳务合同经典版(2篇)
- 2025年广东惠州市惠州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家庭教育中的家庭规则制定
- 2025届云南省高三高考备考数学模拟检测试卷(含解析)
- 健康体检医疗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护理的历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