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饮食文化实践报告大一生活转眼即逝,我们也从一个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高中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为新鲜的人和事忙碌着,并没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来临之际,我决定真正的参加到社会实践当中,因为对于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假期实践是一件很难得的机会。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充分的应用,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而在校大学生能参加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会好好把握这难得的机会,把所学引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七月五号,暑假刚开始,我们西安饮食文化社会实践队一行五个人便奔赴实践地进行实践。由于时间地分散和实践期间出了些状况一些,我们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我们调查的是西安的饮食文化,所以要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西安美食,便来到了回民街,品尝了一些代表性的食物。我们先去了老米家羊肉泡馍店。吃的时候才了解到吃牛羊肉泡馍也是有讲究的,掰馍有掰,撕,掐,揉,搓等12种手法,大小如蜂头(其实隔夜馍馍比新鲜的更好),掰好后要告诉伙计你的口味要求,口重-口味偏重,口轻,干拌汤较少,口汤吃完馍碗底剩的汤刚好一口,水围城汤较多。泡馍端上吃的时候,讲究蚕食,忌使劲搅和,为的是从头到尾,口味始终如一。搭配糖蒜和辣酱,真正的吃家开始是不吃这些的,影响口味,吃到一半,感觉有些腻的时候,吃一颗糖蒜,挑一点辣酱拌在馍中(拌的量以一两口吃完为宜),然后用送的汤清清口,然后继续吃,这样才不影响口味。味道好的泡馍油很少,主要是汤的香味,吃着也不腻。与快餐相比较,牛羊肉泡馍无疑属于“慢餐”,然而很有品位。古时候很多人是一边听戏或者一边会客,一边细细地掰馍。如今在大大小小的泡馍馆里,还能看见口袋里装着小收音机的老者和香鬓边上插着耳机的漂亮姑娘同挤一桌,所有的手都在干同一件事:掰托托馍。若就休闲旅游而言,西安人总要对外乡客人招待一回引以为自豪的牛羊肉泡馍,这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泡馍从煮汤到掰馍都是一个慢活,整个掰馍的过程就可以叫外地人磨蹭半天,既可以在旅途中权作休息,又可以浏览市井风貌。这其实是一种休闲餐。牛羊肉泡馍吃起来实惠,场面上相对节俭而不失礼节。从劳作的角度讲,牛羊肉泡馍最适宜补充能量,在从前西部荒凉的岁月里,吃泡馍首先是为顶饱,最早是贩夫走卒垂涎欲滴的美食。而且很耐饿,吃完饭两三个小时过去,还像刚吃过那样饱。从招待宾客的角度讲,吃牛羊肉泡馍不适宜于举行盛宴,甚至连四菜一汤的俗套都可以免去,享用“天下第一碗”足矣。接下是凉皮。凉皮,原是陕西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故称陕西凉皮。陕西凉皮分为大米面皮和小麦面皮两大类,以大米面皮最受欢迎 ,故又称米皮,一般人们提起凉皮就指的是大米面皮,而且专指陕西凉皮 、西安凉皮 、户县米面凉皮 、秦镇凉皮。这是因为陕西户县秦镇是大米面皮子的发祥地,尤以薛家老店历史最为悠久 ,凉皮历史久远,凉皮传说源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有一年陕西户县秦镇一带大旱,稻谷枯萎,百姓无法向朝廷纳供大米,有个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面粉,蒸出面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每天制作食用,形成了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秦镇大米面皮子。西安凉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全国,特别是在炎炎夏季,假如你到西安街头走走,就不难发现,不论男女老少,凉皮都以它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每一个人,无论大小凉皮摊上,时刻都是人潮拥挤。再后来是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据说是西北地区(尤其在西安)的一道居家小吃。 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也算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麻食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小馋虫麻食作为这一古老美食的传承者,在继承传统面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对于膳食结构搭配及营养健康的诸多要求,精选数十种绿色蔬菜、豆类及秘制香料,制作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小馋虫”麻食系列产品。麻食是很乡土很有历史的食物,但也是很开放的食物。只要是你喜欢的菜,差不多都能加进去。麻食绝对不要墨守成规,可以说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麻食的做法。所以现在还有了鲍鱼麻食。最后是肉夹馍和锅盔,个人认为,他们可以当副食,因为吃完米后,换下口味。先是肉夹馍。陕西腊汁肉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入口即化。素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含油”的赞语,用白吉馍夹腊汁肉,更是别有风味。故又俗称腊汁肉夹馍。我们队员中有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都认为是病句,肉怎么能夹馍?老板这时开口说,这就是与古汉语有关了,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老百姓无需文绉绉地讲之乎者也,加上陕西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便当,就像吃面不嚼一样,有快就有慢,闻名天下的羊肉泡馍,吃时就不能着急,掰馍时正是与朋友叙旧聊天的机会。馍讲究是掰的越小越好,掰馍不要用机器,这样汁汤调味方可入馍,吃时不能用筷子来回搅动,否则鲜味大减,也不易保温,讲究的吃法从周围一层一层一点一点“蚕食”,佐以香菜、糖蒜和辣酱能提味调鲜。夹馍遍及西安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松脆,其内绵软的白吉馍。满嘴香醇可口的腊汁肉和白吉馍的诱人味道,不由你不满口生津,真是人生一小快乐。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回味无穷,为老陕钟爱。吃饭期间,有人说身居长安,随处可见,不觉其可贵;人在异乡,最勾魂的却是这满口留香的肉夹馍。接着是锅盔。人常说,“乾县有三宝,锅盔、挂面、豆腐脑。”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锅盔象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 说到锅盔的益处,就是为身体提高热量,它所含的含碳水化合物,糖类,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均衡营养。还有就是它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中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名“锅盔”。这不由得让我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以及山西人们古朴厚实的性格。从店中走出来,我们的社会实践算是暂时结束了,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们尝到了西安的美食,大饱眼福,也深深领略到了西安那浓重的厚实,朴素的民风习俗。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队队员一直互相照顾,大家齐心协力,各展所长,顺利完成了实践,虽然其中走错过道路,店主人不愿意接受我们在那实践调查,逼不得已改变地方,但我们都克服了,也由此得到教训,要充分了解时间地的交通与路线,虽然之前有大略的查阅过路线,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们,也培养了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形式,使我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长,同时,社会实践也成就了我们,不论获奖与否,社会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冶萃取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焙烧炉焙烧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油品装卸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充填回收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合金炉外法冶炼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蒸馏炉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地理信息应用作业员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铸管精整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育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 中药药剂员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玉石床垫讲稿课件
-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红岩魂走进歌乐山
- 栈桥修复方案(全文)
- 某五星级酒店单项工程经济指标
- 交通标志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版)
- 【课件】《红烛》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申请书模板
- 电气一次设备吊装搬运施工方案
- “一机一档”范本(共12页)
- 长输管道施工工序
- 公司法实施条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