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doc_第1页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doc_第2页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doc_第3页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doc_第4页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090410102专业:林学年级:xx级指导教师:范海兰教师职称:讲师 二O一一年十二月 一、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 第16周 周一:实习相关事项的讲解,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安全事项周二:外业,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周四:外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重要值的数据收集调查周三、五: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cm、150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 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在拓荒广场和和湿地公园,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1.50m),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二)温湿度的测定 与上述测定的地点相同,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1、大气温度的测定(1)群落内外温度差异观测 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群落外选取1.5m高处进行测量。(2)植株各部位温度观测 选择1-3株健康的全光照下生长的树木进行植物个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观测。观测部位包括树干、叶、芽、花等。使用手持式点温湿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定,填入表3。2、大气湿度测定 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1.5m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三)风速的测定 (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1.5m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 (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要求:1)三个地点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 2)每一个点测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3)每组上交一份原始数据 4)在实习报告中不出现原始数据,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经excel等软件处理形成直观 的表或图形,并针对图形或表而进行结果分析,运用所学的森林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 的解释。 (四)群落最小面积调查 1、基本原理:在做群落结构调查之前,通常是先做一个最小面积的调查,也就是说研究一下这个地区,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的样方面积至少应该多大合适。我们把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最小样方面积称作最小面积或者叫做表现面积。2、方法步骤: 调查方法是利用种类面积曲线法,即按一定比例增加取样的同时,记载与面积相应的植物种类、生活型类型和植物种累计数。在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后该群落的植物种类名录、群落生活型谱即可得出。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根据外貌特征和地形部位等选择典型地段。(本次实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木荷林为调查对象,选择典型地段) 2)、按巢式小区的几何系统的办法,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具体办法如图: A图1(A、B)B 1第一次取样面积。55m2 1+2第二次取样面积。252m1+2+3第三次取样面积。254m21+2+3+4第四次取样面积。258m(余类推) 3)、在不断扩大累积取样面积的同时,记载相应出现的累计种数和种的名录。并以直角坐标系的 X轴代表累计的取样面积,以Y轴代表相应取样面积上所累计的种数绘出种-面积曲线(见下图,表1) 表1种-面积记载表 样方数或取样次数累计取样面积(m2)新出现的种数累计种数 12533310051356 这样在最初的一些取样次数的相应面积中累计的种数上升较快,种-面积曲线表现较陡,随着取样次数的增加,累积的取样面积增大,则重复的种逐渐增多,新出现的种渐少,累计的种数变化较小,甚至没有变化,种-面积曲线趋于平缓。在这样的转折点,继续扩大取样面积已无意义。这就说明,转折点所对应的面积,对于表示该群落的种类成份已完全满足,这个面积称为该群落的最小面积(或表现面积)。 400800 2 2 1、植物名录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我们林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使我们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我们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实习时间:xx.08.20xx.08.22 实习内容:A.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B.森林群落组成结构调查 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 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本实验通过观察研究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特性,进而分析林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造途径和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法步骤:1.选取踏查样地 2.调查该样地树种基本特性3.调查样地林地生态环境因子 调查结果见下表:毛竹基本特性: 土壤要求既要求充裕的水湿条 件,又不耐积水淹浸 ,板岩砂岩等母岩发 育中的肥沃酸性的黄 壤分布多,生长良好 地形地貌要求在造林上应选择背风 光照要求其他毛竹属喜光树种, 应选择肥沃,湿润, 一 般在一定的范围排水和透气良好的 向南的山谷,山麓, 内,土光照强度越大,光 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壤条件 照 在50cm以上,酸性 时间越长,毛竹的生 砂质土的地方 长势越好 结果分析: 特点:该片样地的毛竹林分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 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林木发生病害,虫害等,毛竹出现断梢,叶片黄化等现象,且林下杂草丛生 成因:1.立地条件差,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土层浅,坡度陡的地区,这些地区岩石裸露,水土流失较严重,毛竹很难吸收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它的正常发育需求2.利用方式不合理 3.养护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盲目扩大毛竹林经营面积而忽略单位面积产量和经营效益,较大部分毛竹林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中(1)土壤复垦措施缺乏,(2)施肥不合理(3)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都是长期处于粗犷状态下 改造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发展,目前农业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服务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培育毛竹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加强政府调控,强化政府指导和协调 2.全面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养,我们应根据产地条件和生产经营条件确定利用类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来确定发展方向,根据劳动力成本确定经营方式3.调整林分,科学砍竹4.改良土壤 5.加强虫情监测,掌握防治主动权 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基本原理: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表现为生活型,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外贸特征,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群落的组成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等,而相对频率,相对多度等也是重要的参数指标 方法步骤:1.确定可选的样地,用四分法无3方取样方法2.按一定的等高距离,设置若干平行的样线 3.在每一个样线上做垂线,将样点所在的区划分为四个象限4.在每一个象限内调查林木的物件,该植株到样点的距离,胸径5.记录数据,并计算频率,相对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等调查结果分析 树种榉树灯台三叶槭马褂木野核桃鹅耳栎枫杨朴树厚朴板栗柳杉 频度13.332026.6740.024033.33206.67206.6713.33 相对多相对频度度3.333.5755.366.677.1410.0210.7213.3310.71108.9355.361.671.7955.361.671.7953.57 相对显著度1.36 5.822.1818.6319.036.673.572.222.261.139.01 重要值8.2616.1815.9939.3743.0725.613.935.6812.624.5927.34 君纤子紫玉兰华香白栎木豹皮樟天木木兰山拐枣木橿子山核桃杉木铁罗杉 树种四照花华东野核桃 杉木野核桃三叶槭枫杨华香灯台树栓皮栎山核桃山胡椒 13.336.6726.676.676.676.676.6713.3313.336.6713.33 13.331.67101.671.671.671.673.333.331.673.33 3.571.797.141.791.791.791.793.573.571.793.57 3.151.276.30.971.220.680.722.516.450.922.46 10.054.7323.444.434.684.144.189.4113.354.389.36 相对多度 26.676.67频度6.6786.6746.6726.676.67206.676.676.676.67 1.676011.676.671.6751.671.671.671.67 第二片样地相对频 相对显著度 度 10.816.012.735.1318.9210.812.78.112.72.72.72.7 2.5545.4811.045.550.9814.662.860.540.580.16 重要值23.496.92140.6141.6323.035.3527.777.234.914.954.53 结果分析:两片样地的群落分析见上表,由表可知,样地一的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较丰富,包括杉木,灯台树,三叶槭,枫杨,野核桃等树种,而样地二相对于样地一而言物种丰富度较单一,主要是杉木树种,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态,即为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方面的结构和生态方面的结构,前者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后者指层片结构,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只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度以及人与动物生物影响,在群落范围内,环境的微型变化也是群落形成的特有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组成的原因 实习感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经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对马鬃岭的部分植被样地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大体了解了马鬃岭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及植被分布和生长情况,对当地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为林业相关学科,如森林培育等的资料收集进行了联系和补充。另外,老 师还带领我们做了关于毛竹林低产原因的生态因子的勘测与探讨,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实习是对以前书本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回顾,在实践中我们尝试着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灵活变通。实习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林业相关工作的辛劳和广大林业工作者精神的可贵,作为林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我们的身心,同样的,更应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兴趣能提供动力,例如在实习中,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能充分调动了我们的部分积极性。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课程:森林生态学姓名:刘金国学号:100603031专业班级:10级林学指导老师:苏小青老师 福建农林大学 目录 目录.1一、实习目的.2二、实习地点和时间.2三、实习内容.2 实习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2实习二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7实习三群落物种多样性.9 四、实习体会.15 一、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部分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实习时间:xx.06.04xx.06.08。 小组成员:张婷婷,宝腾,张艺,梁晨,立坤,李司耘,刘金国,杨葳。 三、实习内容 实习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广场、及马尾松-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cm、150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 3、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