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对文学研究趋势的认定是使文学批评更加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在“理论的批评 化”和“批评的理论化”的争论中,认为批评实践更需要从传统文学理论的失语背 景上加以提倡,是“批评化”这一趋势认定的最初原因。研究者出于对批评的偏重, 提倡“理论的批评化”;而“批评的理论化”则是指研究者对具体批评中引申出的 理论问题更加重视。实用批评和理论批评的偏重问题深化为对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发展趋势的理解问题。当“批评理论”作为“批评化”和“理论化”的争论核心时, 对文学批评的探讨就涉及到应该如何评价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批评化”和“理 论化”成为了对“批评理论”进行定位研究的运作方式。 本文分别从批评理论的引入、“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阶段 分析、从接受的角度看待批评理论、文学性和“审美意识形态”、从批评理论探讨 “批评化”和“理论化”的意义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这场争论,并补充背景,加以总 结。本文认为,只有了解批评理论这一西方文学研究术语和现象,才能对这场“批 评化”和“理论化”的争论进行阶段分析。批评理论既有中国化的背景,也取决于 接受者的思维方式,这种接受角度由中国文艺界对文学性的界定来决定。基于此, “批评化”和“理论化”就不只是侧重于实用批评或理论批评的问题,更是对文本 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只有扩大批评对象,把所有的社会文本纳入文学批评中,才 能对批评理论进行恰当的定位,并深入理解“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 两种主张。 针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本文探讨了如下问题:第一,为什 么社会文本的批评化运作能够得以实现;第二,摆脱批评的文学感受能否实现的问 题;第三,对“批评化”和“理论化”的“游戏”特征的分析。以上分析区分了文 学存在方式和批评存在方式,并把社会文本和文学文本纳入到“批评化”和“理论 化”的范畴,明确批评与文学所要表达内容的差异,指出作为自我建构的批评理论, 是以“批评化”和“理论化”的方式来实现的。 关键词:批评理论化理论批评化批评理论文学批评 a b s t r a c t t h ef l s s u r r r l c eo f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e a r c ht e n d e n c yi sa l w a y sc a r r i e so nb yt h es c i e n c e m a n n e r , i nt h ea r g u m e mo f ”t h ec r i t i c i s m a n d 。t h et h e o r i z a t i o n “t h ec r i t i c sg i v e ”t h e c r i t i c i s m ”b e c a m et h e yt h i n kt h e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s h o u l ds t r e s st h ec r i t i c i s mp r a c t i c e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s u s p i c i o n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ya u t h o r i t yc a u s e st h ec r i t i c st o c h o o s et h i sk i n do fs t r e s s i nv i e wo ft h i sp o i 咄s o m ec r i t i c st h i n k ”t h ec r i t i c i s m ”j u s ti s r e p e lt h e o r yd e p t h , a n dt h e ye x p r e s s e dt h er e t o r tt ot h et w ot e r m i n o l o g i e s t 1 1 i ss t a g es t i l l l i m i t e di nt h eq u e s t i o np r o p o s e d a f t e rt h a t , t h e ”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 ”a sap h e n o m e n o n b e c a m et h ec e n t e ro ft h ea r g u m e n t , i n v o l v e sh o wt oa p p r a i s e s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ya n d 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 ”t h ec r i t i c i s m ”a n d ”t h et h e o r i z a t i o n 。鹪t h eo p e r a t i o nw a y o f ”c r i t i c a l t h e o r y ”e n t e r st h ef i e l do f t b ea r g u m e n t t h i sa r t i c l es e p a r a t e l yf r o mt h ef i v ea s p e c t st oa n a l y 瑟t h ea r g u m e n t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o f 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 , t h es t a g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a r g u r a e n t , t h ea n g l ew h i c ha c c e p t sr e g a r d st h e 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 , l i t e r a t u r em a d ”e s t h e t i ci d e o l o g y ”,a n da c c o r d i n gt o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d i s c u s s t h em e a n i n go f ”t h ec r i t i c i s m ”a n d ”t h et h c o r i z a t i o n ”t h e s ea s p e c t ss i n c es u p p l e m e n t e d t ot h i sa r g u m e n tb a c k g r o u n d ,a l s oi st h er e l a t e dq u e s t i o ni n v o l v e st ot h i sa r g u m e n t i n t h i sf o u n d a t i o n , 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m e a n sc h i n am e l t sp r o c e s sa n dt h er e c e i v e rt h i n k i n g m o d ea s s u r a n c e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c o m e sf r o mt h ea n a l y s i st ot h el i t e r a t u r ed e f i n i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a n da r tc i r c l e s i ns u m m a r y , ”t h ec r i t i c a l a n d ”t h et h e o r i z a t i o n n o to n l y m e a n st h es t r e s so f t h ep r a c t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a n dt h et h e o r yc r i t i c i s m ,b u ta l s om e a n st h et e x t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l i m i t sq u e s t i o n o n l yh a df i r s te x p a n d e dt h ec r i t i c i s mo b j e c t ,b o u g h ti n t o l i n ew i t l l a l ls o c i a lt e x tt ot h e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i n c o u l dc a r r yo nt h ea p p r o p r i a t e i o c a l i z a t i o nt ot h e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 , a n dt h et h o r o u g h l yu n d e r s t o o d ”t h ec r i t i c a l ”a n d ”t h e t h e o r i z a t i o n ”s u c ht w oo p e r a t i o nw a y t h ea n a l y s i si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c r i t i c i s m “a n d ”t h et h e o r i z a t i o n ”f i r s t l y , w h yc a nt h es o c i a lt e x tc r i t i c i s mo p e r a t i o nb ea b l et or e a l i ;,e s e c o n d l y , i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f e e l sc a nb er e a l i z e da sg e tr i do ft h ee r i t i c i s m f i n a l l y , ”t h ec r i t i c i s m ”a n d ”t h e t h e o r i z a t i o n ”h a v e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g a d m e r s ”g a m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a n a l y s e si sc a n y o nt h r o u 曲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e x i s t e n c ew a y l l l dt h ec r i t i c i s me x i s t e n c ew a y f r o mt h i sw a y , b r i n g st h es o c i a lt e x ta n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e x tc r i t i c i s mi n t o ”t h ec r i t i c a l ”a n d 硕士学位论文 m a 8 t er ,s t h e s i s ”t h et h e o r i z a t i o n ”w a y t h ec r i t i c i s mi se x i tb yt h et h e o r ye x p l a n a t i o nw a ya n di s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l i t e r a r y 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st h r o u g h 。t h ee l i t i e i s m ”a n d ”t h et h e o r i z a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c r i t i c i s m ,t h e o r i z a t i o n ,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 , 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s m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o r y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j 句嘭 1 日期:舛乡月细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 袖吁 日期:卯印年善月, o t a? :燃 蝴:印7 午6 月勿引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m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意逾塞埕銮厘溢卮;旦主生;旦二生;旦三生蕉鱼! 作者签名 徊峭 日期:细7 年6 月矽日 引言 从有文学以来,文学的研究活动就逐渐被纳入科学化的体系。在这个以普遍、 有效为宗旨的体系建设中,人们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种理解既包括对文学 作品的感悟,也包括对这种感悟所做出的比较客观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 文学批评活动和背后的指导理论之间的关系逐渐被提上日程。研究文学的创作、接 受和以及文本构成的内容与形式,从这些关系中审视文学,树立起传统文学理论的 研究方法和对象,并对提出这些关系所隐含的逻辑前提和理论渊源进行反思。它不 再是对现有文学理论的权威简单加以尊重,而是试图在理论的反思中,提出对文学 的更科学化的确定。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对批评实践与理论关系的探讨引发了人们 的争论。 这场围绕批评方法和批评研究的争论,从偏重批评还是偏重理论的研究逐渐进 入文学批评的内在研究。作为一种争论性意见,从最初提出“理论的批评化”和“批 评的理论化”开始,便对这种术语的意义和背景展开了深入探讨。如乔纳森卡勒 所指出的,“批评范畴不只是用以生产完美阐释的工具,更是有待通过文本与概念 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索的问题。这便是为何今天批评似乎如此理论化的一个原因:批 评家更乐意探究被他们分析的作品如何影响了批评范畴。”。在文学批评领域内,批 评实践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要提出“理论的批评化”这一说法? 在理论 问题的探讨上,已经有文学理论这门学科,为什么文学批评实践又要涉及到理论问 题,从而提出“批评的理论化”? 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文学批评的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令人耳目一新 的批评术语和华丽的文字游戏可以霸占批评话语的权利,批评只是少数批评家创造 时尚批评词汇的智力竞赛。由于批评活动中的推理、概括、抽象的过程脱离了作家、 作品,使得这些新概念、新名词、新术语缺乏深刻的思想而显得空泛在市场经济 背景下,由于文学作品成为文化消费品,使充斥报刊的文学批评被视为“炒作”、“捧 评”、“酷评”等等。若认同这些看法,只能让本来严格的学科研究消解。更重要的 是,这些看法虽然表明了一些现象,但指导这些现象的思想使理论探讨成为庸俗的 实证主义,嵌失批判现实的功能,失去了对现实的把握能力。一句话,文学研究的 深入发展在这些现象中完全消失了,批评的科学内涵正受到质疑。 。乔纳森卡助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 。陆扬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6 0 页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两个术语不是批评家跟风的术语创造, 而是他们力图把握现实所做的努力。本文意在对这场争论进行分析,思考其成因和 流变,从中总结出一些观点并进行反思。 2 一、“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概述: 第一个阶段:“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的提出 王一川教授于1 9 9 3 年发表了文艺理论的批评化一文,提出:“一味崇信体 系、系统,或恒定不变的理论,往往会牺牲对象的特殊、个别、具体或变化特 性。这时理论走向批评,从批评中吸取活的灵性,正是理论本身变革的必然要求”, 他还认为:“理论不再享有中心的权威,批评不再甘居边缘”。回这是对文学理论权 威质疑的回答,并为“理论的批评化”进行铺垫。在批评的理论化当前学理 批评的一种新趋势中,王一川从文学批评领域中的行业批评、媒体批评、日常批 评和学理批评的划分入手,针对学理批评提出了“批评的理论化”这一趋势,并从 批评的运作方式、基本要求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就运作方式,批评的理论化 是指:“在具体的现象批评过程中对于学理阐释的高度重视。批评不应当仅仅 作为直接的阅读印象的记录,而需要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学术框架或模型去加以 阐释”;作为基本要求,“不是指现有学理的照搬,而是指新的批评眼光的确立。 新的批评眼光,是指过去未有的新的文学问题的提出,新的文学概念、范畴和方法 的概括”;其目的“不再是引导作家写作或市民大众阅读,而是适应文化人的理解 或自我理解需要”,它要强调的是“在具体的现象批评过程中对学理阐释的高度重 视。圆 王一川在上述文章中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文学理论需要批评实践做补充; 其二,具体的批评实践具有理论特征,进而得出了“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 论化”的判断。 孔耕蕻在论理论的批评化中提出:“批评的理论化是对实践批评中脱离理 论的纯经验描述主义、主观主义的批判;理论的批评化,是对理论研究中脱离批评 实践的唯逻辑规范主义批判”。在论文中,他借鉴了艾布拉姆斯对批评的区分,从 理论批评和实用批评两个方面入手,指出:“批评为了阐释、评价文学的价值,就 不能局限于罗列一些具体的事例,重要的是,要对这些事例进行美学分析”。 作者 要表达的是“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合一的观点,认为科学化的文学 批评要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o 王一川:文艺理论的批评化) ,文艺争鸣,1 9 9 3 年第4 期 o 王一川:批计的理论化当前学理批计的一种新趋势,t 文艺争鸣2 0 0 1 年第2 期 o 孔耕旗:论理论的批评化 ,文艺理论研究,1 9 9 4 年第1 期 3 盖生教授的观点则有所不同,在质疑反“本质主义”并商榷“文学理论的批 评化”一文,他认为“理论化”和“批评化”作为一个对象两个方面被区分开来, 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做法。理论的批评化“在指实中因难以与言说的对象拉开必要 的距离,而使阐释流于琐屑和平庸”;相应地,批评的理论化“势必消解文学批评 赖以为基础的审美趣味,为概念化、取证式、学究化等批评提供可乘之机”。母王一 川教授在文艺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当前学理批评的一种新 趋势中提出的建议是,认清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把握这种趋势并较 好地进行批评实践。 批评实践并不是作为文学理论的某种现实现象出现的,认为批评化是对某种 “反本质主义”,盖生教授留意到这种把现象之后的本质搁置的做法丧失了基本的 理论指导。如孔耕蕻所言,注重批评实践中的理论批评,就会被要求树立比较科学 的文学观念,批判纯经验描述主义、主观主义:注重实用批评,需要注重对象的个 别性和具体性,并达到批判脱离实践的唯逻辑规范主义的目的。这里的问题是,能 否把纯经验描述主义,主观主义和唯逻辑规范主义就认定为某些趋势,实用批评和 理论批评的互有偏重而不曾引起问题,正是这些现象不是作为普遍趋势被提出,而 只是作为具体批评的选择。 争论的第一个阶段围绕着实用批评和理论批评两种方式提出问题。盖生教授的 观点是对争论中所暗含的某种趋势的分析,在他看来,这种“批评化”趋势并不能 否定文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思想、核心命题等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而且,“文学理 论只有在开放中坚守,在多元中自律,才能提高其外指性功能与有效性阐释。”国徐 岱教授在2 0 0 3 年的文学的“看法”与“见识”对一种“批评理论”的批评 一文中,以一种文学化的手法畅谈了他对文学批评理论这种阶段性现象的认识:首 先,文学批评理论的流行与科学化的背景相关;其次,对科学化的背景进行反思, 认为“文学研究的科学程度除了满足研究员的自我欣赏外,于实际的文学创作 与欣赏有何意义? ”; 最后,从文学的感受方式和批评的感受方式上对批评理论进 行反思。对批评化和理论化两种走向的区分,反映出徐岱教授所说的“看法”和“见 识”的差异,文学需要的是见识,而不是抽象出来没有审美效果的看法,只谈理论 将导致对文学的忽视。在同年的形式主义和批评理论一文中,徐岱教授把文学 性作为形式主义的研究进行分析,在他看来,批评理论的内溜因为未与形式挂钩而 。盏生:质疑反。本质主义”并商榷“文学理论的批评化,浙江礼会科学2 0 0 3 年第1 期 o 盏生:质疑反。本质主义”并商榷。文学理论的批 f 化浙江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l 期 。徐岱:文学的“看法”与“见识”对一种“批评理论”的批评,福或论坛 ( 社科版) 2 0 0 3 年第3 期 4 失掉价值,“因为在审美文化领域永远是形式优先”,。这种判断忽视了对批评理论 的定位研究,仍是从传统的文学理论出发来评价批评理论。与此不同,赖大仁在1 9 9 9 年文学批评的角色定位与价值定位一文中,分别从作者、读者,自我和社会四 个方面进行区分,指出文学批评在文学作品的分析阐释和理论建构两方面的创造特 性。正是继承了这种批评阐释和理论建构的明确区分,在2 0 0 6 年的 m 耻a s t 矩e r s t 敞h e s 。 习的趋势同理论的引进一样也具有一定的错位,跟在西方文学和文学研究后面的中 国文学和文学研究,与改革开放的总趋势一样,首先是开放,然后才能是改革。 但是,单纯从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入手,到底是不是西方的文学理论就能够 指导国内的文学批评,而中国的文学理论就不能指导自身的文学批评呢? 如果文学 理论真的可以一劳永逸的具有某种权威,西方的批评理论的现状其实就成了某种虚 幻。实际情况应该是,在整个人类的文学研究现状中,文学研究中出现的纷繁复杂 的批评理论并不突然,无论中西方,都面l 临如何认识文学的问题。对于这种错位的 理解还是要从理论的选择上入手,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西方的文学研究与中国的文学 研究取位不同,立足不同,就不能进行引进和改造。 问题又不是简单的两方面,在批评理论这一对文学研究的突破之中,我们留意 到的文学经典的重释问题和西方文学研究中的文学重释也有差距。从经济层面考 察,2 0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出与传统资本主义 的不同。作为大规模的、集中化的、注重功能的社会生产来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和 追求的传统资本主义,在战后这种满足渐渐趋向相对饱和,为了维持资本主义自身 不断发展的活力,一种在满足基本生存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的新思路展现出来。尤 其在7 0 年代之后,资本主义把跨国资本转向经济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以第 三世界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作为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依靠对象。社会生 产方式的这种转变,引起一系列地理上和文化上的变化。这种地理上的非中心、分 散以及文化上的多元、消费主义都一起构成某种“散”的格局。 从事文学研究的西方学者,他们在信仰、观念、学术训练等方面所秉承的学术 传统和一般中国学术传统有所不同:这也必然导致在考虑文学问题中所思考的某些 本质规律有所差异,如同宗教当中的崇高必然不同于世俗人所理解的崇高。这些差 异作为意识形态的一方面必须被涉及到,这种思路从多元、本土、边缘、他性等等 的倡导既是对理论的反驳,也是对某种理论的应用。在批评理论进入中国的过程中, 对这些差异保持客观的认识是必要的。 但是对文学的考察又是立足相同的某些方面,正是问题本身的相同,中西方错 位的现实只能是一个参考,而没有根本解决我们现在必须认识“批评理论”这一现 象的任务。 作为对批评的观照,批评理论把由文学作品而来的美的感受抛置一边,直接审 视这种美感从何而来,批评理论把批评文本和文学文本中由语言和结构框架等构成 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这里存在一种人类感知方式的区分。 在哲学的误区中,阿德勒指出“我们头脑里的观念并不是我们直接领悟的 东西,而是用来领悟不论什么我们所确实领悟的东西。”我们的观念不是具有意义, 它们不是获得意义,它们是改变、增加、减少意义。我们的每一个观念都是意义, 这就是全部所在。”。作为理论阐释的文学批评理论,它所要求的正是对观点的抽象 理解,要把握各种批评观念或者说文学体现的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作为理 论的实现,无论在文学批评中体现自己的理论,还是把理论直接通过批评方式体现 出来,都是以观点作为理论自恰的根本。要是不谈这种观点,批评理论就没有了那 种对批评的批评的说法。也正是从批评理论出发,作为整体表现的对象具有了可以 被抽象把握的方式。2 0 世纪以来,各种批评理论之所以让人有非常强烈的距离感, 就是因为它是只能以思考的方式把握的理论实体。而与文学作品的基本特性相背 离,“文学是作家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 术样式。”雪对文学的理解需要的是对形象的联想接受,而形象具有的首先是一种整 体感。 因此,这里就有了两种思维方式,按照阿德勒的说法“感觉和理智尽管是相互 依赖的,但却是两种相当不同的领悟客体的方式”,。这也是他之所以认为“康德没 有意识到经验概念与理论思维的产物之间的区别” 的原因,这个误区导致了康德 试图建立一个体系来纠正休谟自洛克以来的经验主义结论。而该书的结论也试图使 用这样的两分法来认识现象和实在这两个哲学的根本问题,或者说理解科学与常识 的区别问题,包括理解感觉和理智这两种方式的问题。 之所以在以上争论中,文学性的丧失被认为是批评理论的一个根本缺陷,作为 两种感知方式,批评理论和传统文学批评应该说是具有很大差异的。但是,作为一 个引申,正是因为理论的把握方式和文学感受的差异,就文学理论而言,希望以观 念的方式把握作为整体实现的文学形象就总是会有距离,会有片面性。这种片面性 尤其体现在希望对文学创作进行指导的文学理论内涵中,因为批评家虽然可以以 “艺术”的方式进入文学作品,但是,当他以理论的方式出来的时候,仍然想达到 的艺术效果就往往脱离了理论本身的限制。从这个角度而言,印象式的批评作为一 种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背离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式:希望以批评实现本来 山文学实现的效果。即使读者通过阅读批评同样达到了审美效果,这个效果也必然 不同于这个批评所针对的那个文学作品的效果。 综上所述,批评理论以完全理论思考的方式来进行分析,也正是对某些预设的 。哲学的误区【美1 马尔蒂莫j 阿德勒著,汪关盛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2 8 ,第5 1 - - 5 2 页 o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武汉:华中师范人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5 8 页 。哲学的误区 ,第4 7 页 o 哲学的议区第7 9 页 1 6 文学概念和关系的反思。但是要让批评理论完全为中国文学研究界接受,就需要把 文学研究的范围进行拓宽,需要对文学性做出合适的判断。 4 文学性和“审美意识形态” 在陶东风的文艺学知识的重建思路一文中,比较系统地谈论了当前文艺学 学科的具体问题,他提出要历史地理解文学艺术的自主性。把文艺作为独特的领域 和其他领域隔离开来的思路,在中国文艺学学科内有着具体的历史背景。从建国以 来,把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专门提出,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在学科教材上, 把8 0 年代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和建国后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 和十四院校的文学理论基础作为区别。对文艺的自主性或文学的文学性肯定, 一方面借助了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进入主流话语,另一方面通过淡化文艺的功利性、 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突出其自主性、自律性的方式来达到意识形态的目的。另一 方面作为“新的意识形态话语被转换成了科学,仿佛文艺的自主性是客观地存 在的永恒本质,以前的工具论文艺学遮蔽了这种本质,而新时期的文艺学则重新发 现这种本质。”而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的现今,随着市场化的逐渐普遍,文学活 动和市场的关系作为主导改变了先前的意识形态基础,现今文艺学“把文艺学研究 的范围局限于经典的作家作品,并且坚持把那些从经典作品中总结出来的文学特 征当作文学的永恒不变的本质与标准,建立了相当僵化机械的评估一筛选一排除 机制。? 这种外部的体制已经成为了局限文艺学发展的新的障碍。在审美性上,无 功利理论作为审美的根本特征也是历史的产物,“如果我们坚持无功利性是真正的 艺术欣赏的本质,那么,我们的艺术欣赏概念就只能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 无法与大众文化及其广大参与者对话。”“只有对自主性的社会条件进行历史的分 析,才能够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构成了自主性的条件与前提,从而为获得真正的自主 性提供知识论上的前提。”其次,这种历史性还包括文艺学知识本身的历史性,这 个历史性也包括具体的地域、民族性。忽略这种知识本身的科学性,随着外部体制 的逐渐定型,学科的体制就必然要干涉这种知识本身。作为理论教学的考试一评估 制度和方式,本应该建立在知识的科学逻辑的基础上,由于把文艺的自主性或审美 性作为一个僵化的前提,这一看法便和科学本身有诸多冲突。值得注意的另一篇文 章文学理论知识建构中的经验事实和价值规范中,陶东风教授指出:“我理解 的文学理论知识建构的合法性是一种程序合法性,它不询问某种关于文学本质的言 。陶东风:文艺学知识的重建思路,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6 年第5 期 1 7 说的具体内容是否合法,而只涉及关于文学本质的知识生产程序是否合法的问题。” o 在赖大仁的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意识形态与文艺一文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是不是说明和揭示了文艺的本质,他们在理论表述上究竟是把文艺归于社会 意识形式,还是社会意识形态,抑或意识形态的形式,其实都并不重要。”。在关 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中,他提出了文学的定义:“文学不过是人的 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人类( 或民族) 生存的审美表达方式,具体 说就是文学主体对自身、民族乃至人类生存状态审美观照与体悟的一种传达。” 正 如陶东风教授所提侣的程序合法性作为文学本质的实现渠道,在赖大仁的2 0 0 6 年 的论文中其实正是对这一渠道的外部背景的描述,这一渠道要求把唯物史观视野作 为根本,而他之前论文中提出的文学定义仅仅只是对这一背景进行了重复,而重复 中被忽略的“审美表达方式”和“审美观照”,不仅没有应用这种视野,还把它作 为了定义的背景,也就是说把实践活动和主体的社会背景纳入文学定义中来。这种 定义必然的和现今的许多文学理论教材一样,进入外部研究范畴,也就是陶东风教 授所说的历史的考察。在现今文学本质的定义中不是这种外部考察缺乏,而是内 在的逻辑或者说这种知识建构的合法性缺乏。 对文学作品的出现要总结出具体的动机,得出规律,审美性这一概念比较全面 的解释了这一活动。但是对审美性的理解作为意识形态的看法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审美性呢? 在李春青的文学理论还能做什么? 关于新世 纪文学理论生长点的思考中,他提到三点可以作为基础的看法,“第一,解释依 然是文学理论的最基本的功能。特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和各种文化因素会 碰撞出某一个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这种对解释的理解就是要认清我们这个时代 的主导价值观念是什么,并应用这种知识建构起解释的知识线索。“第二,关于关 于文学理论的评价性或价值介入问题。文学理论应该解释文学现象而不是规范 文学创作。”这个观点提出了价值的评价性维度,作为文学理论正是从这些摸得着 的地方入手的,丧失了基本的事实,而虚谈审美本质也是一种僵化的结果。“第三, 文学理论的解释对象问题。应该勇于面对千奇百怪的文学现象。这里特别值得 强调的是那些与传播媒介的发展相联系的新现象。对于那些电影、电视剧、网 络文学之类的文化现象,文学理论是有责任作出解释的。另外,文学现象有是 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文学理论决不能将目光局限于这些现象本身, 而应该关注与之相关的一切文化历史现象。”“第四,研究一些在特定文化历史 。陶东风:文学理论知识矬构中的绦验事实和价值规范) ,天津社会科学) 2 0 0 6 年第5 期 。赖人仁:唯物史脱视野中的意识形态与文艺,学习与探索,2 0 0 6 年第6 期 。赖大仁: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4 期 1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语境中的特定现象”。随着文学理论的某种权威受到质疑,对文学理论的信心丧失 也导致了比较低落的评价,但是这种评价却比较科学的划定了研究对象和方法,而 不是过去某种僵化的审美决定论。 只是在批评化和理论化的争论中,应该看到,要把文学理论的建设看成一个变 化的过程。以批评理论面貌出现的文学研究显现为批评化和理论化的内在运作方 式,必须促使这种对现实现象的各种批评实践在操作上首先得到认可,要提倡批评 化。这种批评化正如前面指出的,不是某一传统文学批评,而是对现今的社会文本 的批评化。但是对这一社会文本的批评也仍应按照原有文学理论的某些框架来理 解。作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在批评标准上,要坚持真实性、思想性和 艺术性,这个艺术性当然指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批评方法上,要把历史的考 察和心理的考察结合起来,把倾向分析和艺术分析结合起来,把综合的研究和比较 的研究结合起来。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要热爱文学、了解作家,要从现实生活出 发,要坚持公正、批判的态度,既要指出缺点,又要提出建设性意见。 从上述出发,即使扩大了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把诸多文化现象纳入到文学研 究的领域,基本的规范仍要遵守,这些原则也正是作为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 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文学理论研究中去,要牢牢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 如同冯宪光教授在2 0 世纪西马文论本体论的主要形态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一元化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展现出人类学文论、意识形态批评文论、艺术 生产文论与政治学文论等四种具体的理论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革 新,所要求的这四个方面仍然需要有所继承,也正是在这个具体的意识形态基础上, 我们才能更深刻的认识文学的审美本性。 5 从批评理论探讨“批评化”和“理论化”的意义 “批评化”被认为是对社会文本考察的批评普及化,而理论化是对这一批评化 的理论提升,在批评理论这一现象被认定为批评化的事实之后,必须牢牢把握批评 理论的学科领域。批评理论属于文学批评学的研究范畴,它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批 评本身、观念本身。在这一基础上,要把僵化的审美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参考,正如 前文所指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学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对文学审美本质的认定 。季春青:文学理论还能做什么? 关于新世纪文学理论生长点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2 0 0 3 年第3 期。 。冯宪光:( 2 0 世纪西马文论本体论的主要形态,外国文学研究 2 0 0 5 年镰4 期 1 9 上,以审美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几个基础范畴为研究对 象的文学理论是一种基础理论,而文学批评学所提炼的更多的是应用理论。在这几 个基本范畴中,对文学是否要研究文学创作,以及是否能指导文学创作仍然存在争 论,但是把审美本质探讨从文学批评学中排除开来是有道理的。因为具体的文本即 使具有某种审美本质,这种普遍结论也仍是从比较广泛的文本中提炼出来的,就文 学批评而言,这个任务不仅是太大了,也超出了自身的层次。 正是在应用层面,文学批评学中的批评理论虽然也思考理论问题,以及某些普 遍问题,但这种普遍性是从批评活动得出的结论。在这个层面上,对文学作品和读 者的交流以及表达这种交流的批评活动成为了主要的考察对象。在这种对象考察当 中,虽然也涉及到审美本质问题,但是对本质考察是从比较个别的批评活动中来, 把观念作为考察基础,而忽视了作为整体的审美感受。批评理论尽管在文学批评和 文学理论的学科交叉问似乎占有一席之地,但和文学本质的探讨存在距离,这种对 审美本质的距离感首先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如董希文在文学文本理论和文学形式研究中指出的“建构的文本观并不是 某一种文学观点或理论流派,而是2 0 世纪6 0 年代后西方文学批评所表现出来的一 种整体倾向。从其内部构成来看,一种是立足文本内部,从语言与结构的不稳 定性出发,揭示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建构生成过程。另一是立足文本自身, 但更侧重文本与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广泛联系及互动关系,从这种联系中揭示文本的 开放型、多元性和生成性。”。这种从文本自身出发的批评理论彻底揭示了文本的不 确定性,也打开了对文本分析的视野,呈现出各种批评样式,在具体操作上确实可 以称之为实用批评,在功能上这些文本分析都有比较明确的批评对象,只是这种对 象如解构主义的“逻各斯中心”和“在场形而上学”显得不同于以往的某些具体对 象,不是批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有时也不批评语言风格,这种批评 更基本,往往直达作品的结构、中心和构思方式。作为接受者的中国,这些批评对 象也历史地存在差异,不能简单接受。而这些批评对象也导致这种批评和某些理论 挂钩,需要直接反思文学批评中早就预设的某些前提,文学批评好似和文学理论的 界限完全模糊了,文学批评成了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理论又存在诸多漏洞,批评理 论作为文学研究又缺乏审美研究内容,一下子,就无所适从了。 2 0 0 2 年4 月美国批评探索召开的研讨会,探讨批评理论在2 1 世纪信息化 和全球化社会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扭出批评理论的四个阶段 的设想:“理论的最初阶段是探索这个概念的内部结构、内部差异或分歧。理 。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与文学形式研究江汉论坛2 0 0 6 年3 月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 t h e s i s 论的第二个阶段,即再现问题及其二难推论、辩证法、失败和不可能性。 第三阶段是政治的领域第四个阶段与创造共同的主体理论有关。”国作为对 这种思路的理解,可以看到历史把握的某种线索。作为一种启示,如果把批评理论 作为现今文本理论的代称,那么它和文学理论之间的差别显然是明显的,这种批评 理论可能逐渐的要进入到一个社会的应用层面,到那个时候,批评理论可能就真的 要从文学研究中脱离,而仅仅是文本理论。做出这样的推测并没有否认文学理论的 研究,作为文学批评学领域的批评理论如果在对文学批评活动的研究中具有客观意 义,在以文学作品的批评活动中扩大视野并不断深入,批评理论这种批评化对现今 的文学研究而言,就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正如前文王逢振提到的“今天不 是理论过剩的问题,而是需要发展,提高和深化的问题,如果不考虑或不联系 整个社会和文化现实问题,企图通过文学阅读来提高每个个人的素质以达到社会的 和谐发展,恐怕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空想。”。把文学研究单纯的作为文学作品研究和 把什么作品认定为单纯的文学作品,这样两种情况都不是绝对的,从文学的功能和 文学研究的功能而言,研究社会文本的批评理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 批评化的意义正是要扩大研究对象,扩大批评队伍,要把纷繁复杂的现实作为 对象,而不是简单的从“审美意识形态”出发来限定对象。 理论化的意义则更为重大,当批评理论最终成为了单一的文本研究,脱离出文 学研究的范畴,对这些总结出来的理论以文学审美的本质来重新界定批评理论,并 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合理的文学理论,正是文学理论的自新之路。 在这个层面上,认为理论的批评化,仅仅是学理批评的一种新趋势,不但把文 学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给否定了,还把这种科学以不同的服务对象区分开来。这里显 然有着某种意识形态作怪,似乎批评化所要的理论不再是文学理论,而是批评家理 论。在批评理论看来,对批评的批评属于对传统的反思,对边缘的关注,在这种反 思和关注上需要应用比较深刻的理论才能探讨这些问题。正是批评对象的深度决定 了这种理论的批评化,与此相反,行业批评、媒体批评和日常批评一般而言不对这 些问题发表意见,只有当问题本身变得复杂的时候,行业批评、媒体批评和日常批 评才会要求非常深刻的理论批评意见。这一点可以从中国8 0 年代“朦胧诗”的批 评来理解,1 9 8 1 年臧克家在关于“朦胧诗”中评价“现在出现的所谓朦胧 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一股逆 流。”期b 么这种结论到底是日常批评还是学理批评呢? 日常批评的琐屑和平庸就比 。见1 :晓群、王甜莉摘译批评理论的朱来,国外理论动态2 0 0 4 年第2 期。 。王逢振:r 理论过剩”说质疑文艺研究2 0 0 5 年第1 i 期 。臧克家关十艨胧诗) ,河北师院学报) 1 9 8 1 年第l 期 2 1 不上学理批评的这种奇怪结论了? 普通大众和专门理论家的判断从历史评价上来 看,显然出现了对立。问题在于,所有批评当然都是有理论的,也是理论应用于批 评的实例,难道学理批评领域的批评化就是琐屑和平庸吗? 这里的问题是,因为考 虑问题的不同,需要不同的理论来支撑,只是作为传统的“阶级斗争工具”或“审 美意识形态”在不同时期已经成为一种信念,甚至不需要进行任何的理论说理就可 以为所有人接受,从这种前提出发,批评化在第一个阶段的争论正是非常肤浅的许 多概念的纠结。而当批评理论这一事实被引进之后,为了理解批评对象,只有程序 合理的理论论证才能进行对传统的反思。理论的批评化正是和这一对象的特性紧密 联系在一起,并试图捕捉到符合历史要求的正确答案 摆脱了恒定的理论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