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集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集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集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集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集韵》反切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韵、集韵反切比较研究 赵宏涛 摘要广韵是宋真宗时陈彭年、丘雍等奉诏编写的一部官修韵书,它全面 地继承了切韵的语音系统。集韵成书于广韵颁行3 1 年之后。二书在 韵部数目、韵部用字等方面相同,但在反映语音系统的反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考察广韵、集韵两书反切的异同对于中古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广韵、集韵成书相距只有3 1 年,短短3 1 年语音不可能发生明显的变 化。也就是说,广韵、集韵的作者所使用的语音应该是一致的,但二书小韵 数的不同说明其语音存在差异。本文即针对这种差异,采用反切对比法,全面比 较二书的反切。通过比较,发现广韵所反映的语音与北宋的实际语音相比, 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它不是北宋语音的真实体现。而集韵则不然,它变动 广韵的小韵,增加、合并、转移、删除,更类隔切为音和切,其目的主要在 于反映时音。 集韵由广韵的三千八百七十四个反切增至四千四百八十五个,其语 音系统与广韵相比,存在哪些方面的重要不同? 本文通过二书反切的整理、 比较,得出集韵音切反映语音的特点。 1 、集韵将部分不同声纽的字进行了合并。这种合并,虽是个别改变声母 的实例,不类轻重唇互切改为分切,与系统音变无关,但语音的变化一般都是从 个别音开始的,集韵反切这种细微的少量的变化正说明汉语声纽从中古到今音 的变化早在宋代初年已经丌始。 2 、集韵将部分不同韵母的小韵进行了合并。在集韵合并的部分小韵 中,有些完全是因为韵母由不同变为相同而被合并的,这说明中古的一些韵母至 少在宋代初年时就已发生了合并。 3 、部分字韵母的开合发生了转变。在集韵转移的小韵中,有些是由于其 开合发生了变化。或者由开i s l 变成了合口,或者由合口变成了开口。这种现象说 明在宋代初年汉语部分韵母的开合即发生了转变。 4 、小韵的数量发生了变化。集韵之所以与广韵的小韵数量存在如此 大的差异,是由于其删减小韵、合并小韵、增加小韵所致。这种现象说明中古汉 语通语的音节在北宋初期发生了合并、消失和新增等重要变化,变化的结果是集 韵的小韵总数有所增多。 此外,集韵一书的编纂原则是“务从赅广”,它不仅继承了广韵兼收 古今异读,南北方音的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又依据不同的方音或综合不同韵书 中的小韵,大量增加了反映古音及方音的音切,可以说是前代字书、义书、韵书 切音之集大成者。 总之,集韵一书,不仅收音多,兼容并包,而且具有一种革新精神,尽可 能地符合了时音,说明了当时学者审音水平的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 语语音在北宋初年的重要变化,为我们研究整个汉语语音史提供了丰富的珍贵的 语音资料。 关键词:广韵集韵小韵考察 i i a 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 o nf a n q i eo fg u a n g y u na n d j iy u n z h a o h o n g t a o a b s t r a c t :g u a n gy u n w a sa no f f i c i a l l yo r d e r e dp h o n o l o g i c a lb o o kc o m p i l e db y c h e n p e n g n i a n a n d q i uy o n g d u r i n g t h e p e r i o dg o v e r n e db ye m p e r o rs o n g z h e n z o n g ,w i t ht h et h o r o u g hi n h e r i t a g eo ft h ep h o n e t i cs y s t e me m p l o y e di nt h eb o o k q i ey u n ,w h i l ej iy u nc o m ei n t ob e i n ga f t e rg u a n gy u n g o tp u b l i s h e df o r3 1y e a r s t h e t w ob o o k sh a v es o m es a m e n e s so nt h en u m b l eo fc o n s o n a n t sa n dt h e i ra p p l i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c e so nf a nq i ed oe x i s t t h e r e f o r eo b s e r v i n gg u a n gy u na n dj i y u n s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i nf a nq i em a k e s g r e a ts e n s e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 s o u n d s y s t e mi na n c i e n t c h i n a t h e r ei s o n l y3 1y e a r sb e t w e e nt h ec o m p i l e t i o no ft h et w ob o o k s b u ts o u n d s c o u l d n t c h a n g ed r a m e t i c a l l y i ns u c has h o r t p e r i o d t h a t i st o s a y ,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s p e a k i n g ,t h et w oa u t h o r ss h o u l dh a v ea p p l i e dt h es a m ep h o n e t i cs y s t e m a c t u a l l y , d r a s t i cd i s t i n c t i o ne m c e e si st h e m t h i sp a p e rh a sd o n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o m p a r i s o n a n dc o n t r a s ts p e c i f i c a l l yt ot h o s ed i f f e r e n c e s t h u s ,w eg e tt ok n o wt h es o u n ds y s t e m r e p r e s e n t e di ng u a n gy u nv a r i e sf r o mt h ea c t u a ls o u n ds y s t e mu s e di n t h ep e r i o do f n o r t hs o n g w h i l ej iy u nc h a n g e ss o m ex i a oy u ni n t oc o n s o n a n t sa n dv o w e l s o nt h e b a s i so f g u a n g y u n b yw a y o f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t r a n s f e r e n c ea n dd e l e t i o nt o p r e s e n tt h ep r a c t i c a ls o u n d u s e s g u a n gy u no n l yh a s3 8 7 4f a nq i e j i y u nh a sa d d e du pt o4 4 8 5 t h e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i nd e t a i l sa n dg e t st h ef e a t u r e so ff a n q i ei nj iy u n 1 j iy u nh a sc o m b i n e ds o m ec o n s o n a n t s ,w h i c hp r o v e dt ob eaf u n c t i o n a lw a yo f a l t e r i n gs o u n ds y s t e m t h es m a l lc h a n g e si nj iy u n s h o wt h a ts o u n de v o l u t i o nt h r o u g h a n c i e n tt i m e st i l lt o d a yh a ss t a r t e df r o mt h eb c :g i n n i n go fs o n g d y n a s t y 2 j iy u nc o o r e l i n a t e sx i a oy u ni ns o m ev o w e l sw h i c hm e a n ss o m ev o w e l sm e r g e d w i t ho t h e r sf r o m s o n gd y n a s t y o n 3 s o m ec h a n g e so nt h eo p e na n dc l o s ev o w e l sh a p p e n o p e nv o w e l sb e c o m e s c l o s eo n e s0 1 v i c ev e r s a t h i st r e n da l s os t a r t sf r o m s o n gd y n a s t y 4 t h en u m b e ro fx i a oy u nh a sb e e ne n l a r g e d ,c h a n g e si nv o w e l sa n dc o n s o n a n t s r e s u l ti nt h e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o fx i a oy u n b e s i d e s ,f o l l o w i n gt h er u l eo f t ob ea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sp o s s i b l e j iy u nn o to n l y s u c c e e d e dg u a n g y u n ,b u ta l s oi n c l u d e dal a r g ev a r i e t yo f d i a l e c t so f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a n d a r e a s s ot h a tt h ex i a oy u nh a sb e e ne n l a r g e d i ti sab o o ko fb o o ki ns o u n ds y s t e mi n 1 1 1 c h i n a a l li na l l ,j iy u ne m b o d i e st h ei n n o v a t i o n s p i r i ti ns o u n ds y s t e md e p i c t i o n i tk e e p s g o i n gw i t ht i m ea n dt o i l e ,w h i c hp r e s e n t st h eq u a l i f i e da c a d e m i cs t a n d a r dt h a te n a b l e s t h ea u t h o rt oc a p t u r e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n g e si ns o u n d s y s t e m t h eb o o k t u r n so u tt ob ea r i c ha n dv a l u a b l e p h o n e c t i c m a t e r i a lf o rl l st os t u d y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 p h o n e t i c s k e yw o r d s :g u a n g y u nj iy u nx i a oy u nr e s e a r c h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y7 2 8 5 5 0 本人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亟毫这日期:2 坚垂釜蛆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陕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女坚立渣 日期: 概说 1 、广韵、集韵的产生过程 切韵是隋代著名语言学家陆法言于隋仁寿元年( 6 0 1 ) 撰成的一部韵书。唐 时被定为科举考试标准韵书,诸家为其添字加注增音者迭出。宋真宗时,陈彭年, 丘雍等人奉诏修订切韵,该书于景德四年( 1 0 0 7 ) 完成,于大中祥符元年( 1 0 0 8 1 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韵书,也是切韵最重要 的增订本。切韵系韵书发展至广韵,是一个高峰,广韵产生后,不仅替 代了切韵和唐代各种增订本,而且比以往的各种韵书流传更广,影响也更大, 更深远。 广韵颁行3 1 年后,即宋仁宗景祜四年( 1 0 3 7 ) ,宋祁、贾昌朝等人奉诏对广 韵加以修订,修订本予宋仁宗宝元二年( 1 0 3 9 ) 纂成刊行,皇帝赐名集韵。集 韵在定程度上摆脱了广韵的影响,增加小韵,改订反切等,是一部具有 革新精神的韵书。 2 、广韵、集韵的体例 广韵与集韵是同一朝代不同的学者所撰成的两部大型官修韵书。两书 从韵部数目,排列顺序,韵目用字,编写体例,独用同用规定等方面大同而微异, 它们同为切韵系韵书。 广韵共五卷,收字2 6 9 1 4 个。平声字多,分上、一f 两卷,上平声二十八韵, 下平声二十九韵,上,去,入声各一卷。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 四韵,共二百零六韵。每个韵部中将声韵相同的同音字排列在一起,形成同音字 组。集韵修订的宗旨是“务从该广”,。只要有据,各种异体统统收入,所以它 收字多达5 3 5 2 5 个。也按平、上、去、八四声分卷,由于字多,分为十卷。集韵 完全沿袭了广韵的二百零六韵及韵部下辖小韵的排列方式。 在韵目的选字上,两书只有仙僖;肴爻;添沾;恩困;酽验;物勿;结萋等几 组用字不同。 在韵目次序上,集韵将平声的严韵调整到咸衔韵之前,将入声 的业韵调整到洽狎韵之前。 在独用同用的规定上,集韵将广韵去声废韵 【宋) 丁度、李淑集韵韵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 不包括同一字头卜的古今字、异体字或通假字往内。每组字中前字为广韵用字,后一字为集韵 用字。 参见表一。 盐添咸衔严凡( 举平以赅上去入) 几韵中广韵和集韵的韵目排列顺序及 独用同用规定互有参差,没有形成整齐的对应规律,现列表对比如下: 表一 中古四声 平声上声去声 入声 广集广集广集广 集 盐添尉用盐与添琰忝俨琰与忝艳栝酽艳与椿叶帖同用叶与帖业通 严通同用俨通同用酽通 添添忝忝棒椽帖帖 严 俨俨酽 酽业 威衔同用洽狎同用 衔狎 成与衔赚槛范赚与槛陷继梵陷与箍洽与狎乏通 凡通同用范通圆用梵遭 衔槛槛 鉴鉴狎 严川目用 业乏同用 凡凡范范梵梵乏乏 3 、广韵、集韵在汉语语音史上的重要地位 东汉末,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受梵文字母影响,产生了一种新的注音方法一 反切法。南北朝时,汉语里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区别被发现,此后就出 现了别四声、分韵类、用反切注音的韵书。文学上的讲求声律,促进了韵书的大 量涌现,而其中最重要的首推隋代八人同撰集,陆法言执笔的切韵。此书一出, 不但前代韵书湮灭无闻,后代韵书也多以此为蓝本。可以说,这是一部承前启后 的重要韵书,可惜亡逸,只留有一些残卷。但它的音系却完整地保存在宋代第一 部官修韵书广韵中,给后代学者了解隋代的语音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料。 陆法言切韵序中云“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 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由此可见,切韵具有很明显的存古性 质及方音成分,其音系对于汉语语音史和中古音的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广 韵完整地保留了切韵音系,所以广韵是研究古音学的阶梯,并可由此 上推古音。同时它又是研究等韵学的必备之书,以此与等韵图相对照,辨别差异, 方可具体得出中古的语音系统。而且后代研究各地方音也可在此找到源头。如今 天的粤方言中还完整地保留着广韵所反映的中古音系。 2 集韵由广韵增订而来,以广韵为参照音系,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 创新。它收异读音多,一字数读,基本上前代音书、字书、义书的音切全都收录, 又增收大量小韵,改变广韵的音切,更类隔为音和,反映了宋代的实际语音。 从这部韵书当中,我们不仅可以考求古今异读,各地方音,还可以根据书中的大 量反切,考求当时的实际语音系统。并参照等韵图,以此为枢纽上推下演,逐 步探索整个汉语语音史的发展变化。因此韵书以集韵为最完备。 由上观之广韵、集韵这两部相隔仅数十年的官修韵书在汉语语音史上 的重要地位非比寻常,是研究整个汉语语音史的桥梁。本文即想通过二书反切的 对比,期望找出它们在反映语音方面的些许异同。 4 、广韵、集韵的版本流传情况 在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广韵产生了繁本,简本两种体系。繁本是原书, 简本是元人的删节本,其删节处主要在注释方面,对所收字数也有一定删削。 由于广韵是承袭切韵而来,其声韵类别所代表的是中古的语音,研究 汉语中古语音必须以广韵为基础,还可由此上溯古音,下演今音,所以历代 学者对广韵的研究都集中在繁本上,而只以简本来参校繁本。现将繁本的版 本流传情况列表如下: 表二广韵繁本流传情况简表 种类版本 傅氏双鉴楼所藏本 北宋监本( 注:缺下平、入二卷) 日本金泽文库所藏本 官刻本 高宗本( 绍兴浙刊本) 南宋监本宁宗本 巾箱本 钜来本:宋孝宗乾道五年( 11 6 9 ) 福建路建宁府黄z i 自f f 书铺刊本 私刻本 ( 注:缺去声一卷) 明人所见多为略注本,详注本流传甚少。 及至清代,学术之风大兴,传统小 学的研究呈现出鼎盛繁荣的局面。其间刊刻、校勘广韵者众多,其原书面目 始为世人所见。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类: 黄侃、黄焯,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7 2 页。 周租谟,广韵校本序,中华书局,2 0 0 4 年6 月第三版,序第1 页。 3 表三清代重刊广韵繁本情况简表 、版本 其继 泽存堂本古逸丛书本巾箱本 刻者张士俊黎庶昌商务印书馆影印 印行时间康熙四十三年( 1 0 7 4 )光绪年间民国初年 祖本为南宋临安国子监 祖本为杨守敬在日本访宋本原貌,缺页甚多。 祖本刻本,即高宗绍兴浙刊 得的宋宁宗年间本,参祖本为宋孝宗年阃婺 照泽存堂本作了校勘,州浙刊本,因此与钜 本。自加校改,刊刻印行。 收入古逸丛书。宋本相近。 据泽存堂本刊刻的广韵有小学汇函张氏本,新化邓氏重刊张氏本, 莱薰阁1 9 3 4 年影印本等。北京市中国书店1 9 8 2 年6 月以莱薰阁印本为底本重加 影印。周祖谟先生曾以此本为底本参阅宋监本,坊刻本等各类版本重加校刊,作 广韵校本( 附校刊记) 。香港学者余延永先生同样也以此本为底本作新校互 注宋本广韵。所以此本流传最广,在目前的学术界使用最多,影响也最大。因此 本文在反切的对比过程中即以1 9 8 2 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所出宋本广韵为主。1 9 8 4 年4 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宋孝宗乾道五年( 1 1 6 9 ) 福建路建宁府 黄- - ) k n 书铺刊本影印了钜宋广韵,所缺去声一卷据四部丛刊巾箱本补齐。 本文同时参考钜宋广韵,并根据周祖谟及余题永两位先生的研究成果,改正此 本反切的用字错误。 集韵是广韵的增订本,它较广韵收字多,字音全,释义合理,有 着广韵所不具备的较多优越性。那么,这部随时代应运而生,集当时许多著 名学者的智慧于一体的大型官修韵书的命运如何? 近千年的流传情况又是怎样? 是否亦如广韵,被历代官府与学者奉若瑰宝? 我们可以从它的刊行与流布情况 得出结论。 集韵作为宫修韵书,刊行甚少,流传不广,这从它存世的版本及后代刊印 情况可见斑。“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1 1 8 7 ) 田世卿陕西安康金州军集韵刻 本的跋文说:卿旧闻集韵收字最为赅博,搜访积年,竞未能得,皆云此版久 已磨灭,不复有也。世卿前年蒙受恩将屯安康,偶得蜀本,字多舛误,问亦脱漏。 继得中原平时旧本重校,修改者一百五十五字。旧本虽善,而书字点厨亦有谬误。 复以说文、尔雅等书是证,改定凡五百十五字。因令锓板,以广其传。 自淳熙乙巳九月至丁未五月,仅能毕工,亦庶几不作无害有益之义也。”。以此观 之,集韵颁行百余年之后,仅到南宋孝宗朝,已属罕见。至明耒清初,此书儿 张渭毅,集韵研究概说,语言研究,1 9 9 9 ,2 ,1 2 9 页。 4 乎湮灭无闻,其状况大约是科考者未之用,治学者亦末获睹。清康熙年间,朱竹 姹始从毛氏汲古阁得传钞之宋本属曹楝亭刻于扬州。( 即曹寅在康熙丙戌九月 ( 1 0 7 6 ) 刊刻于扬州的使院本集韵,也就是令之言檬亭本集韵) ,此种状况 才得到改观。这次刊刻之后,又百余年,即清嘉庆十九年( 1 8 1 4 ) ,又有版本学家 顾广圻将曹楝亭本修补重印。至此时,集韵一书已失宋本原貌。其后又有姚觐 元重镌集韵,也以此为底本。这系的刊刻皆源于毛氏汲古阁的南宋明州本集 韵,而其祖本则为北宋庆历原本。与毛氏汲古阁来源- 青人钱曾所藏相同 的钱氏述古堂影宋抄本,由于未经修改,当更近宋本原貌。“今就毛钞与钱钞言之, 两本版式行款,完全相同,应为从同一底本所出,但钱钞字画不完,缺漏空白, 面毛钞则否,何也。窃谓缺字缺画,审系原雕板片之漫漶,非印本纸张之残损。 毛钞已经重修,所以不缺不残。段校云:。但其版心每叶皆云某人重刊,某人重 开,某人重刁,则亦非最初版矣。谛审钱本缺字,及残存笔画,以意度之,钱本 尚出於修补以前之印本。”。至于上文提到的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田世卿刻本,则 今之所称南宋淳熙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5 月据上海图书馆藏述古堂影宋 钞本集韵影印( 附四角号码索引) 出版。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本文在反切对 比过程中即以此本为主。至于漫漶与缺字缺画之处,则同时参考1 9 8 3 年7 月北京 市中国书店据扬州使院重刻本影印的集韵( 上中下三册) 。北京图书馆所藏的 南宋淳熙覆本,中华书局1 9 8 9 年5 月出版以此本为底本的影印本( 附四角号码索 引) ,也作为此文写作过程中的参照本。本文同时据清代方成硅的集韵考正和 邵荣芬先生的集韵音系简论的研究成果,改正集韵反切的用字错误。 5 、历代研究广韵、集韵反切的概况 广韵产生至今,研究者甚众,小学名家辈出。而关于其反切或语音系统 的研究,当首推清代小学名家陈澧。他在切韵考一书中使用反切系联法将广 韵4 5 2 个反切上字和1 1 9 5 个反切下字系联为一定的声类和韵类,再由此考订出 了广韵的语音系统。其次还有清代梁僧宝的切韵求蒙、四声韵谱,书中 他除注明广韵的反切及音韵地位外,还注意到了集韵转移小韵的问题, 同时注明在集韵中这些小韵的韵部归属,并将其列入按摄分类的韵图中。瑞 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第一次将西方的语言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全面运用历史语言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汉语音韵,用现代汉语方言、日语吴音、 顾廷龙,集韵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5 月,第7 9 3 页。 段玉裁曾据毛晋汲古阁影宋抄本校曹刻。 顾廷龙,集韵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牛5 月,第7 9 5 7 9 6 页。 5 日语汉音、高丽译音和安南译音,系统构拟出了中古汉语语音的音值。此外还有 李荣的切韵音系、邵荣芬的切韵研究,全面研究了广韵的语音系统。 沈兼士的广韵声系重新排比广韵,系统研究了广韵的声类。丁声树、 李荣编撰的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郭锡良的汉字古音手册、周祖谟的 四声韵字今音表系统研究了广韵字音的今读。论文如黄淬伯的讨论切韵 的韵部与声纽,自涤洲的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陆志韦的证广韵五十一声 类等等。1 9 3 9 年,陆志韦发表三、四等及所谓“喻化”一文,首先对高本汉 构拟中古语音音值的不科学之处发起批评。其后,1 9 4 1 年赵元任作中古汉语的 语音区别,指出一、二、四等有用三等做反切上字的,三等也有用一、二、四等 做反切上字的,其间无严格区别,指出了高本汉的错误。 集韵一书由于其久未通行,流传不广,所见者少,因此研究者亦为数不多。 真正开始集韵的研究,己至清代楝亭本集韵刊布之后。由于其修补重印, 已失宋本原貌,所以从清代至民国初年,集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勘问题上。 其中最重要的当为清方成硅的集韵考正十卷,订正了注文和反切的许多错误。 其次版本学家顾广圻校本也颇为重要,底本为曹刻本,有段玉裁校跋。此外还有 陈准集韵考正校记,对考正又加辨证。陆心源的集韵校等。而关于音 系的研究则始于民国时期旌则敬的集韵表,这是以韵图的形式展示集韵语 音系统的开创性作品。其后发表于1 9 3 6 年的黄侃的集韵声类表,同样以图表 方式展示集韵的语音系统,由于其未加文字说明,因此理解不易。对集韵 声类系统进行大规模考订和归纳的,白涤洲的集韵声类考最为著名。邵荣芬 的集韵音系筒论则系统论述了集韵的声类、韵类、等呼、开合、声韵配 合情况等多方面的问题。 6 、研究方法 自广韵5 5 产生后,关于其声类和韵类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清人陈澧第一个 找到了归纳反切上下字的方法系联法。他在切韵考中依据反切的基本原 理,将系联的条例分为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以此来归纳广韵的 声类和韵类。后代学者认为陈澧没有严格贯彻自己所定的原则,故结论不可信。 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白涤洲先生在分析广韵声类时,曾用 到分等统计法,根据切上字在一、二、四等韵与三等韵前出现次数的多寡给以统 计,分为两类。 集韵5 5 一书,创新颇多,分等统计法不能将纷繁复杂的切上字明显地区分为 两类,故不可用。且选择反切上下字的随意性,同声同韵的字往往不能相系联, 6 这就给系联法带来了困难。用又音或同义异音的字来弥补,像陈澧和自涤洲所做 的那样,就不免使系联法的科学性降低了。集韵是广韵的增订本,两书 语音系统相去不远,拿集韵来跟广韵相比较,从比较中求出集韵的 声韵类别,不仅是方便的,而且也是科学的。 因此本文采取了反切比较法,对同 韵部中两书的各小韵、通用韵中的转移小韵以及广韵未收、集韵增收或广 韵收录、集韵未收及合并了的小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二、广韵与集韵反切比较 广韵以平上去入四声统韵,按韵部收字,把同音字放在一起,把同韵不同 声之字隔开。即每韵之下分立小韵,以圈隔之。每- - , j , 韵起首字为代表字,用反 切的形式注明音读。学习研究汉语音韵学必须首先学习和研究广韵,而研究广 韵的重点则在于反切,广韵的反切共有三千八百多个,中古的声类和韵类就 包含在这近四千个反切之中。 集韵晚于广韵三十一年,且是在广韵的基础上编成。但它改变了 过去的沿袭之风。既然宋祁、郑戬等人认为陈彭年、丘雍主编的广韵“多用旧 文,繁略失当”,。他们自会在自己主持编写的这部韵书中作一改革。可以说,自 集韵始,韵书才走出了切韵音系所反映的隋唐语音的声韵之例,沿着时 音方向迈步向前。这可以从集韵之后的韵书,如五音集韵( 并韵为一百六 十)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并韵为一百零七) 、平水韵略( 并韵为一百零六) 、 古今韵会举要、( 分韵为一百零七) 等中窥见其端倪。 集韵既与以往的韵书有别,那其“别”之处何在? 换言之,集韵较之 于广韵,其一改沿袭之风究竟从何体现? 除前文提及的1 3 处同用独用规定有 异,释义方面的注释繁简不同之外,最重要的是:二者在反映语音的声韵方面存 在一定程度差异,而这些差异同样包含在集韵为四于多个小韵所注的反切之 中。 集韵是修订广韵而来,是广韵基础上的修、改、删、并、增等。 因此研究集韵的反切必须以广韵反切为基础,将二书的反切详加对比, 证其同,辨其异,方可得出两书的语音系统究竟有何差异,集韵的编纂者倒底 在多大程度上修改了广韵的语音体系。 本文以张氏泽存堂本广韵为底本,对其小韵数进行了统计,共得小韵3 8 7 4 邵荣棼,邵荣芬音韵学论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补,1 9 9 7 年7 月,第3 5 1 页。 邵荣芬,邵荣芬音韵学论集,首都师范大学f l l 版 l 1 9 9 7 年7 月第3 5 l 页。 ( 采) 丁度、李淑,集韵韵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 7 个。其中包括上声四十二拯韵当中的拯小韵,注音为“无韵切,音蒸上声”,去 声五十九毓韵当中的g 竣小韵,注音为“黯去声”。同时以述古堂影宋钞本集韵 为底本,对其小韵数进行统计,得出的数字为4 4 8 5 个,其中包括与广韵相同 的四十二拯韵当中的拯小韵,“旧说无切语,音蒸上声”。通过比较发现,集韵 比广韵共多出6 1 1 个小韵。那么,这六百多个小韵是否全部新增? 是否集 韵全部囊括了广韵的三千八百多个小韵? 抑或广韵的部分小韵集韵 未收,或是进行了删并? 本文首先将广韵与集韵同韵部中的所有反切进 行了对比,根据反切上字声母是否相同( 包括切上字类隔更音和) ,反切下字开合 是否相同,韵等是否相同的情况及各小韵内所收字大体是否相当的原则将二书的 反切进行对比,得出每韵部的小韵总数具体如下: 表四广韵、集韵同韵部小韵总数对照表圆 i中古四声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韵广 集韵广集韵广集韵广集 部小韵数 小韵数部小韵数 小韵数部小韵数小韵数部小韵数小韵数 一东3 43 9一董1 41 6一送2 72 9一屋4 64 7 一是 1 01 2二来58二沃1 51 8 三钟2 42 8二肿2 22 3三用1 71 9三烛 2 22 8 四江1 81 8三讲71 2四绛91 3四觉1 91 9 五支5 76 7四纸5 15 2 五寞 4 75 4 六脂4 24 6五旨3 53 9六至5 46 0 七之2 52 4六j t2 53 2七志2 42 7 八微1 51 8七尾1 31 8八来1 61 9 九鱼2 42 5八语2 72 6九御2 52 5 十虞2 82 9九麈2 32 4十遇2 62 9 2 0十姥1 81 8 十暮1 9 2 2 十二齐2 62 9十一荠1 72 0 十二:= 霁 2 32 4 十三祭3 8 4 4 十四泰 3 13 2 十三佳1 72 1 十二蟹1 5 2 4 十五卦1 9 2 1 十四皆2 43 3十三骇4n十六怪1 92 6 十七央1 82 0 十五灰1 91 9十四贿 1 72 3十八队1 92 2 十六咱1 82 1十五海2 12 2十九代2 01 6 二十废 71 3 张氏泽存堂本广静共收小韵3 8 7 4 个,周祖谟以此奉为底本重加校们,在下平声凡韵当中增加一个丘 凡切,共计3 8 7 5 个小韵。 表中广、集分别为广韵、集韵的简称下同。 十七真3 32 6十六轸 1 85二一震2 34五质3 85 3 十八谆1 83 9 卜卜七准 1 54 2 一缱 73 8六术1 41 3 十九臻3 4 i 七栉 34 二十文9 1 2十八吻8 4二三问94八物1 14 二一欣5 6 十九隐 81 2二四掀51 6九迄51 5 1 4 1 8二十阮1 52 2二五愿1 7 1 9十月1 62 2 二三魂1 9 2 1二一混1 71 9二六恩1 8 6十一没2 02 2 二四痕5 4 一一耨 36二七恨 4 2 1 二五寒1 51 6二三早 1 14二八翰1 56十二曷 1 51 5 = 六桓1 7 1 9二四缓1 73 0二九换 1 92 8十三末 1 81 8 二七删1 5 1 7二五潸1 41 5三十谏 1 71 9十四黠 2 12 5 二八山2 12 5 二,i 产1 01 3三一裥 91 1十五辖2 1 2 4 一先2 32 3二七铣 1 72 2三二霰2 12 6十六屑 2 42 5 二仙5 0 5 4z a 弥4 55 7 = = :缱4 2 5 0十七薛 4 95 4 三萧1 0 1 3二九篌 1 21 4三四啸1 11 3 四宵 2 93 0三十小 2 32 6三五笑2 22 8 五肴1 9 2 1三一巧1 41 5三六效 1 81 8 六豪1 9 1 9三二皓1 81 9三七号 1 72 1 七歌1 4 6= = 杆1 41 4三八筒1 2 1 4 八戈2 73 7 三四集1 92 0三九过 2 22 1 九麻 3 94 3三五马 3 64 2四十杩3 43 7 十阳3 2 3 4三六养3 23 2四一漾 3 23 4十八药 3 03 3 十一唐 2 42 6三七荡 2 32 3四二宕2 1 2 3十九铎2 6 2 7 十二庚2 8 3 0三八梗2 23 0四三映 2 33 0二十陌 3 03 3 十三耕1 92 0三九耿 56四四诤 66二一麦2 3 2 8 十四清2 3 2 9四十静1 62 2四五劲 1 82 2 一一普 2 3 3 6 十五青1 5 2 5四一迥2 12 3四六径 1 21 8 一。锡 2 2 2 4 十六蒸2 3 2 8四二拯49四七证 1 62 0二四职3 1 3 2 十七登1 7 2 2四三等 4 1 1四八嶝 1 21 4二五德2 1 2 1 十八尤3 t3 1西西有 2 82 9四九宥 3 03 t 十九侯1 71 8四五厚 1 92 】五十候1 8 1 8 二十凼1 11 5四六黝 34五一幼 46 二一侵2 72 8四七寝 2 82 9 五- - i ;b1 92 7二六缉 3 0 3 0 一一鼋 1 51 8四八感 1 51 8五三勘 1 41 8 一十:畚1 71 6 二三谈1 22 0四九敢 1 31 4五四阚 1 01 3二八盍 1 6 1 6 二四盐2 52 8五十琰 1 92 4五五艳 1 51 2二九叶 2 1 2 9 一:五添9l l五一忝 1 01 2五六丰蠡1 2 1 0三十贴 1 31 6 二六咸1 0 1 5五二谦 1 41 5五七陷1 0 1 1三一洽1 3 1 6 七衔81 3五三槛 78五八镒 91 1三二狎 68 二八严4 9五四俨36五九酽 41 1 一、i p 7 9 二九凡25五五范 69六十梵 53 三四乏6 7 9 从表四所列广韵和集韵每一韵部内各小韵数量对比看,不外三种情 况:一种是占绝大多数的韵部如此,即集韵比广韵多出一些小韵,共1 6 8 韵,占全部2 0 6 韵总数的8 1 6 ;一种是二书的某些韵部小韵数目相同,这些韵部 有平声江、灰、先、豪、尤等五韵;上声姥、哿、养、荡等四韵;去声御、效、 诤、候等四韵:入声觉、曷、末、德、缉、盍等六韵,共1 9 韵,占全部韵部总数 的9 2 ;再一种就是集韵的小韵数少于广韵的小韵数,这些韵亦为数不 多,平声之、真、痕、歌等四韵,上声语、轸、吻、旱等四韵,去声震、问、恩、 翰、过、艳、桴、梵等八韵,入声术、物、合等三韵即是如此,共1 9 韵,占所有 韵部总数的9 2 。 从各韵内部或通用韵中各小韵的反切对比来看,集韵与广韵反切的差 异主要集中在删减小韵,合并小韵,转移小韵,新增小韵四个方面。 首先来看删减小韵。这一类是广韵收录、集韵失收的字音,为数不多, 所收字也多为生僻字,或常用字的冷僻读音。小韵内字数极少,注释也极简略。 这些小韵可能是古音或方音的留存。这些小韵是: 表五集韵删减小韵表 韵部序数韵部小韵代表字广韵反切小韵收字总数声母 董强奴动切1泥 五支 | 疲匹支切ol 滂 五蹄止姊切1 童 七之拄丘之切1溪 九 御履徐预切o1邪 一卜二 蟹镑求蟹切2群 十九隐傣仄谨切2庄 十一没 受土骨切 l 透 十七薛啜殊雪切1禅 三十九过措千过切。 2 清 九麻 集 乞加切1溪 三十五马坐且唑瓦切1庄 三十六养骠4毗养切1 泰 二十陌疆乙白切1影 四十四 净靼 五诤切。 2疑 蘖之役切l 童 五十一幼谬靡幼切2明 二十七逵七合切。 1 清 白涤洲集韵声娄嚣认为,此小韵集韵并入了攀糜切“铍”系中,“镀”广韵敷羁切,其中本 有“ 窿字,集韵遂合并为一了。见史语所集刊3 本2 分,第1 8 8 页。 集韵中有唰韵川声母的祥豫切,只收一字“姐”,与广韵中的徐预切收字不同,故为不同小韵。 周枢谟广韵校小“与判字惫卧切音同。本组闸音之描字集韵入筒韵,音千个切。”第4 5 5 页。 广韵本作五争圳误,蒯祖谟校本改为五诤切。 广韵本作士台吲士属崇母,周校本改为七台切,清母。 】0 四十九敢 黪仓敢切1 清 五十琰 贬方敛切2 非 三十贴 谍呼牒切o4 晓 五十三槛 颊f 亡槛切1 溪 五十七酽 菱亡剑切l 微 二十九凡芝 匹凡切。 2 滂 三十四乏熊 孚法切l敷 其次,集韵合并了广韵中相当数量的同音小韵。丁度等在集韵韵 例中云:“凡通用韵中同音再出者,既为冗长,止见一音。”此即集韵在一 定程度上根据时音编撰时把同韵或通用韵中两个广韵重出的反切看作同音而 加以合并。这种合并可析为两类: 一类是广韵同韵或通用韵中两个同声母小韵,集韵合而为一,并将两 小韵内所收字也完全归并。表面看似乎集韵漏收了广韵的某些字音,实 则不然。同音小韵的合并,正反映了集韵在收字归音上遵照时音的特点,为 我们研究北宋时期的语音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现将这类合并小韵统计如下: 表六集韵合并广韵同声母小韵表 广 广 j “ 集 集 被并 韵部小韵 反切 小韵 反切 声母小韵说明 代表字代表字收字 总数 四纸象力委切6力委切与力轨切并为鲁水 五旨曼力轨切量鲁水切 桌 切,“纸旨”通用韵 十三祭绦呼吠切 l 呼吠切与许秽切并为许溅 二十废喙许秽切喙 晓切,吠本废韵字,广韵误收 许瀛切入祭韵中 十三祭 链 丘吠切1 丘吠切并入废韵新增小韵 溪去秽切中,吠本废韵字,“韵 二十废 豫 去秽切误收入祭韵中 暖七外切 l 十四泰清七外切与麝最切并为取外切 榻赢最切褪取外切 群方卖切 非 1 十五卦 虚 h 卦切 方卖切与方卦切并为h 卦切 痹方卦切 十七央牿古喝切 见 2古喝切与古拜切并为居拜切 十六怪诫古拜切戒居拜切“央”“隆”通用韵 虫斤胡辈切。 l 十八队匣胡辈切与胡对切并为胡对切 溃胡对切溃胡对切 集韵本有与之间声同韵的呼帖切,因其两小韵内收字不同故将此切列入集韵失收宇音中。 周校此处新增小韵丘凡切小韵内收字总数改为“l ”。 白涤州集韵声类考认为此小韵是广韵收录、集韵失收的字音。 否普乃切2 十五海滂普乃切与匹恺切并为普亥切 刑e 匹恺切啡普亥切 毽而尹切1 十七准日而尹切与而允切并为乳尹切 蟆而允切鼷乳尹切 六术微许聿切 晓 4 许聿切与况必切并为休必切, 五质猬况必切 蟊 休必切“术质”通用韵 秆可颜切 2 二十七删溪可颜切与丘蠢切并为丘颜切 鼾 丘蠢切 i :f 丘颜切 超起嚣切 4 四宵溪起嚣切与去遥切并为丘袄切 踽去遥切跷丘袄切 丽 於小切 9 三十小影於小切与於兆切并为於兆切 夭於兆切夭 於兆切 三十小缭力小切 9 力小切与卢鸟切并为朗鸟切, 来 二十九绦了卢鸟切 了 朗鸟切 “小禳”通用韵 颓初丈切 2 三十六养 初初丈切与初两切并为楚两切 硖初两切姬楚两切 狨居往切 1 三十六养 见居往切与俱往切并为俱往切 弊俱往切拜俱往切 十三耕浜布耕切 帮 3布耕切与甫盲切并为晡横切, 十二庚 醐 甫盲切 鬃 晡横切“耕庚”通用韵 怖去秋切 3 十八尤溪去秋切与去鸠切并为祛尤切 丘去鸠切 北 祛尤切 照钦锦切2 四十七寝 溪钦锦切与丘甚切并为丘甚切 妗丘甚切蛤匠甚切 唱乌苔切 1 二十七合影乌苔切与鸟合切并为遏合切 始 鸟合切 始 遏合切。 五十琰颁鱼检切 疑 7 鱼检切与鱼埯切并为鱼检切, 五十四俨俨鱼埯切。俨鱼检切“琰俨”通用韵 穴十梵俺於剑切 8於剑切与於验切并为於赡切, 五十五艳 ,障 於验切博 影“梵艳”本不通用,此处却 於赡切加以合并 2 去剑切与丘酽切并为击剑切, 六十梵 欠去剑切 溪“梵”“酽”本不通用,此处却 五十九酽锬丘酽切欠 去剑切加以合并 趋 纪念切 1 五六 忝见纪念切与古念切并为吉念切 兼占念切兼吉念切 遵先颊切 l 三十帖 心先颊切与苏协切并为悉协切 燮苏协切燮悉协切 遏台切 邵荣芬 鱼埯切 宋钞本集韵作遏合切、使院本,未刻奉均作曷合切,曷属匣母,误,此据集韵考正及 集韵音节表改。 广韵本作鲁掩切,此据州校奉改。 1 2 五十七陷侥仕陷切3仕陷切与士做切并为仕僦切 g 五十八缓镑士傲切绩仕僦切 _ “陷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