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陆游之梦诗.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陆游之梦诗.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陆游之梦诗.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陆游之梦诗.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陆游之梦诗.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诗作众多,其中写梦的诗歌非常引人注目。这些梦 诗数目大、表现内容广、艺术成就高,是我国古代诗坛一块熠熠生辉的瑰宝,在 中国古代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使我们不容忽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 析。本论文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陆游梦诗和其他诗人的梦诗在思想内容、艺术 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用发展的眼光,把陆游梦诗放在中国古代梦文学史的背 景下分析;并将文学研究与社会、历史等方面结合,将诗人的作品与诗人的心理 因素结合,将中西方梦理论结合,全面科学地探讨陆游的梦诗,从梦诗这一特殊 的角度对陆游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陆游,梦,梦诗,梦文学史,梦理论,思想内容,描述形式,影响 a b s t r a c t l uy o u ,f a m o u sp a t r i o t i cp o e to fn a n s o n gd y n a s t y ,h a dl o t so fp o m e s l e f t a m o n gt h e m ,t h ed r e a m - d e s c r i b i n gp o e m sc a t c ho u re y e s b e c a u s eo f t h e i rl a r g eq u a n t i t y ,a b u n d a n tc o n t e n ta n da r t i s t i c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t h e y a r eg l e a m i n gj e w e li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p o e t r ya r e aa n dv e r yi m p o r t a n to n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d r e a m - d e s c r i b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s ow ec o u l dn o t i g n o r et h ed e e p l yr e s e a r c ha n da s s a y t h i sa r t i c l ei sa d o p t e dc o n t r a s t r e s e a r c h i n g t h e p a r i t y a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l uy o u s d r e a m - d e s c r i b i n gp o e m sa n do t h e rp o e t s s u c ha s c o n t e n t so ft h o u g h t , s t y l eo fp o r t r a i t a n ds oo n i ti se x e r t e dd e v e l o p e dd i s c e r n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i n gl uy o u sd r e a m - d e s c r i b i n gp o e m sa t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d r e a m - d e s c r i b i n g1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b ym e a n so fc o m b i n i n g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 ,f o ri n s t a n c e s o c i e t ya n d h i s t o r y ,c o m b i n i n gl uy o u sp o e m sa n dh i sm e n t a l i t y ,c o m b i n i n g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t h e o r i e so nd r e a ma n dt h ew e s t e r n s w ec o u l dp r o b el uy o u s d r e a m - d e s c r i b i n gp o e m s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a n dw ec o u l dm a k e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i nl uy o uf r o mt h i ss p e c i a la n g l e k e yw o r d :l uy o u ,d r e a m ,d r e a m d e s c r i b i n gp o e m ,d r e a m d e s c r i b i n g 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t h e o r yo nd r e a m , c o n t e n t so ft h o u g h t ,s t y l eo f p o r t r a i t ,i n f l u e n c e 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毒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彳全艋g 盏 日期: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创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张徐怃忆导师橼瑾坤 日期:盥弘一 日期:兰望竺:三工 绪论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数量最丰富的诗 人,其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1 今剑南诗稿就收录有九千三百多首。他 的诗歌表现内容丰富,差不多涉及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清入柴升在放 翁诗抄序中云:“今读其全集,知先生于诗独力。大者丛丛,细者喁喁,乐者 于于,忧者恻恻。大约身之所历,目之所寓,梦寐之所怀思,靡不有作,日有课, 月有程,逮年八十余不少废,故为诗以万计,前此诗人未有也。”陆游韵“名” 和“字”由一个梦而来,其母在生他的前一天晚上梦见了诗人秦观,其父便取秦 观的字为名,又取秦观的名为字,所以他名游,字务观。陆游从一出生就与梦有 关联,似乎预示着他以后的人生和命运与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现存的陆游 诗歌中,梦诗占很大比重。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作过这样的统计:“即 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2 其实,除了这些以“梦”为题或通篇记 梦的诗作外,篇中写梦的诗歌远远多于九十九首,笔者从诗稿中摘选出来, 并统称为梦诗。这些梦诗数目大、表现内容广、艺术成就高,是我国古代诗坛一 块熠熠生辉的瑰宝,在中国古代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后人理应对其进行 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陆游作为爱国诗人,在上世纪初就受到世人重视。清末民初,梁启超、柳亚 子对陆诗的思想性评价很高,同光体诗人的代表陈衍更重视对陆诗艺术的品评。 三,四十年代,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不仅肯定“陆游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 而且对其诗亦有中肯的分析。钱锺书的谈艺录对陆游的诗歌艺术特征作出了 较为公允的评论。解放后三十年间,陆游不仅作为爱国诗人,而且被视为现实主 义诗人,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诗歌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创作道路及创作分期的探 讨上,年谱和传记类著作收获颇丰,对陆诗的艺术研究以风格描述为主,如朱东 润的陆游研究等。八、九十年代学界开始将讨论的范围扩展到陆游的山水诗、 田园诗和纪梦诗,出现了童炽昌的铁马冰河入梦来读陆游的记梦诗、段 晓华的陆游记梦诗初探和车永强的试论陆游“写梦诗”的思想价值与艺术 特色等讨论陆游纪梦诗的专文。但是在梦诗的分类、梦理论的运用等方面存在 分歧,本论文就是希望在中国古代梦文学史的背景下,结合中国古代和西方的梦 理论对陆游的梦诗进行分类解析,从梦诗这一特殊的角度对陆游作进一步研究。 本论文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陆游梦诗和其他诗人的梦诗在思想内容、艺术 - 小饮梅花下作,剑南诗稿校注卷四十九,( 宋) 陆游著,钱仲联校注,上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版( 以下所引剑南诗稿中诗均出自此版本,不再注明) z 瓯北诗话卷六,( 清) 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8 0 页 l 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用发展的眼光,把陆游梦诗放在中国古代梦文学史的背 景下分析;并将文学研究与社会、历史等方面结合,将诗人作品与诗人心理因素 结合,将中西方梦理论结合,全面科学地探讨陆游的梦诗。 本论文的第一章探讨梦的本质界定、梦的特殊性质、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中国古代梦文学的发展等问题。第二章按诗歌的思想内容对陆游梦诗进行分类分 析。第三章按梦诗中梦的功能进行分类。第四章解析陆游梦诗的艺术特色。第五 章论述陆游梦诗的影响和研究意义。 2 第一章梦与文学 第一节梦 梦是一种人人都曾经有过的体验,梦的本质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特性,人 又为什么会做梦? 显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是我们对梦诗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前 提。古今中外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梦的本质进行科学的探索。孟子说:“其寐 也魂交。”苟子说:“心卧则梦。”都揭示了人在睡眠时会做梦。不过,他们都 没有从正面给梦一个说明。墨经经上对梦作了一个朴实的判断;“梦,卧而 以为然也。”梦是人在睡眠中以为自己看见什么,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东汉许 慎说文日:“梦,寐而有觉者也。”对梦的界定有所前进。南宋朱熹在答李 安卿中认为:“梦者,寐中之心动也。”他的观点是,人在清醒的状态下,“心 体”总的说来处于动的状态,但人有时候思虑,有时候不思虑,因此,在动中仍 有动静之分。同样,人在睡眠时,“心体”总的说来处于静的状态,但人有时候 做梦,有时候无梦,因此,静中也有动静之分,做梦就是静中之动。他说:“若 夜间有梦之时,亦是此心之已动。”朱熹的这种思辨分析比前人深刻得多。奥地 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指出:“一切梦的共同特性,第一就是 睡眠。梦显然是睡眠中的心理活动。以上诸家对梦的界定都抓住了梦的共同本 质,即梦是人在睡眠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属于精神范畴。 人会做梦,究其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生理病理的原因,一是指睡眠 时外界因素包括风雨寒署、四时节气等对肉体的刺激而产生梦,如热则梦火,寒 则梦水。二是指由体内脏腑盛衰虚实的内感因素而致梦,如“饥则梦取,饱则梦 与”,“气轻而畅则梦天游,肥滞而浊则梦身欲飞扬而复堕”。中国古代医学非常 重视梦,把梦看作是脏象的表现,是疾病的一种证候,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 做梦的另一个原因是精神心理原因,关于这一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了精彩的 观点。战国时慎到曾说:“昼无事者夜不梦。”2 “昼无事者”,就是白天所进行的 活动没有留下清晰的印象,没有产生深刻的感受,即没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则“夜 不梦”,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梦境、梦象。反过来,“昼有事”者,即对某些事情 白天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受,夜间就会进入梦中。这一精辟的论断, 道出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的感触,并把梦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东汉哲学家王充提出了“精念存想”的著名观点,他认为做梦的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精神思念欲想所致。论衡订鬼篇日:“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 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版,第6 1 页 :养性延命录,云笈七签卷三二,( 宋) 张君房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2 4 3 页 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说文曰:“念,常思也。”“精念”即精神上的 种思念和思索。“存想”,即总是想着某种东西。“精念存想”作为一种精神心 理活动,外化为五官的感官功能,其表现则是白天可能“活见鬼”,晚上则会梦 见白天老是想着的东西。 西晋的玄学家乐广则有“想因说”,提出了“想”和“因”两个范畴。世说 新语文学记载:“卫玢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说文:“想, 冀思也。”冀思即欲想,也就是人们希望干什么、打算做什么的一种想法。“想” 还包含有想象、想望、思想之意,实际上泛指一切精神心理因素。乐广还把一切 肉体的生理因素称之为“因”,具体指精神凭借肉体对外界事物有所感受,以及 通过感受而留下印象。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对梦因分析最深入细致的是明代哲学家王廷相。他提出 “魄识之感”和“思念之感”,以及“因衍”的概念,把两种梦因联系起来探索, 标志着中国古代梦因认识的最高水平。在论述“思念之感”时,他是这样说的: “道非至人,思扰莫能绝也。故首尾一事,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则为梦。 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推此类也,人心思念之感著矣。”他指的“思念”, 不是我们狭义上讲的想念,而是包含着人的喜怒哀乐、忧思愿欲在内的广义上的 心理活动。因为人总是受到各种思念因素的干扰,所以当人未睡之前,意识的活 动表现为种种思念的活动,当人入睡之后,这种思念则转化为梦境或梦象。由于 思念同睡梦都属于人的心理活动,王廷相把它们统一到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头和 尾,并且强调“梦中之事即世中之事”。王廷相的“思念之感”是对做梦的精神 心理原因的一个新的综合和概括,比起前人的论述更加深刻鲜明,为中国古代梦 因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外国的学者们也对梦的精神心理原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弗洛伊德认为, 梦是一种潜意识活动,是梦者在不清醒状态时精神活动的延续,揭示了人的精神 活动是梦的诱因。德国著名科学家卡伦荷妮在自我的挣扎中说:“在梦中, 我们将会更接近真实的自我,梦乃是代表我们正在努力地解决我们的冲突。不 仅指出梦产生的精神心理原因,而且清楚地表达了梦所反映的内容和梦境的来 源。对于梦的本质和梦因的研究,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相互之间可 以融会贯通、互作补充,完善梦的理论体系,为人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梦奠定了理 论基础。如“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此梦例用以上诸多理 论皆可解释。 梦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性。 - 我的挣扎,( 德) 卡伦荷妮著,李明滨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 9 8 6 年 版,第3 4 6 页 2 梦具有虚幻性。梦是人入睡后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有别于正在发生的现实存 在。人在睡眠中,潜意识还不自觉地运用大脑中积累的印象材料,进行联想、想 象和构思,把材料无所约束地拼接起来。这样,人在梦中便常常浮现出一些离奇 怪诞的形象,构成虚幻的梦境。如在梦中我们可以“悉睹鬼神之变,怪则蛇头而 四角,鱼首而鸟身,三足而六眼,龙形而似人”。梦又具有真实性,正如弗洛伊 德所说,“一方面表现为梦与真实的实际生活的严格分离或隔绝,另一方面,表 现为后者对前者的持续不断的影响及前者对后者的永久依赖。无论出现什么 样的梦,它的材料都来源于以这个现实为中心的精神生活。无论梦看来多么怪异, 它也从来不能脱离世界,它的最崇高的与最荒谬的东西必定总是从我们所观察到 的外部世界或已经存在于清醒意识中的思想里借取素材;换言之,它必定来自我 们己客观地或主观地体验过的事物中。”2 人作为社会性的高级动物,在其漫长的一生中,总是有着各式各样的愿望, 完全没有任何一点愿望的人是不存在的。在清醒的现实生活中未能满足和实现的 愿望,就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转换到睡梦中去实现,所以梦具有满足性。关尹子c 柱篇:“天下之人,盖不可以亿兆计。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 有人有物,皆思成之。”此处“思”,便指人的愿望。弗洛伊德认为,“梦因愿望 而起,梦的内容在于表示这个愿望,这就是梦的主要特性之一。”3 梦又具有不由 自主性,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愿望一定能在梦中实现,有梦无 梦,梦见什么,并不由做梦人自己支配控制。 梦者在梦中具有时空性,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于什么事情。但 与清醒时的时空感觉不同的是,梦中的潜意识基本上同外界没有交往,因而其时 空体验不受现实时空的限制,具有特殊的超越性。首先,梦的时空体验具有浓缩 性。如关尹子五鉴篇云:“夜之所梦,或长于夜,心无时。”指出了梦中时 间的浓缩性。鲍照梦归乡日:“寐中长路近,觉后大江违。”“长路近”说明 空间的浓缩。岑参春梦日:“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说明梦中 的时空都缩短了。其次,梦的时空体验具有无隔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清楚 地感觉到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有一定的间隔,而在梦中却可以无隔。虽相隔数 十年,老人在梦中会“看到”儿时玩耍的场面,虽相距万里,外地游子的梦中则 常出现故乡的山川和亲人。梦的时空的无隔性,使人们能够思接千载,心游万里。 t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王延寿梦赋,( 清) 严可均辑,中华书局 1 9 8 7 年版,第7 9 1 页上 :梦的释义,( 奥) 弗洛伊德著,张燕云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 8 页 ,精神分析引论,( 奥) 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第9 5 页 再次,梦的时空体验具有跳跃性。关尹子五鉴篇指出,人在梦中“心无定 方”,即思绪没有确定的空间位置,梦象活动忽此忽彼,忽古忽今,时而上天, 时而入地,跳跃得频繁。方以智东西均尽心日:“人心幽而烈俄顷而 腾九霄,极九野,上下千年,其旋不休。” 梦的这些特性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存在于梦这一矛盾体之中,使梦境绮丽多 姿,焕发出瑰丽动人的光彩。 第二节梦与文学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上,梦文学的创作者们非常重视梦,认为梦能够激 发作者的灵感,把梦作为创作素材写入作品,甚至在梦中进行创作活动。梦文学 作品层出不穷、绵延不绝,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那么,为什么梦与文学能够结 合在一起,梦这一题材为什么对创作者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昵? 下面,我们就从梦 与文学的关系的角度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一从表现的内容上看,梦与文学同源,它们都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 活的反映和再现。梦是梦者愿望的满足,文学是作者情感的浓缩,二者都是人们 借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的方式。 梦与文学都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再现。文学是作者创作活 动的产物,创作是作者从独特的角度去将普遍的人生体验加以艺术化的一种心理 现象。所以,文学是以普遍的人生体验为基础的,其反映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 梦作为一种普遍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也是以一定的人生体验为基础,是普遍的人 生体验的特殊表现形式。梦的材料并非“天之所予”或“我固有之”,而是来自 人脑后天储存的意象库。梦境中的一些梦象常常由于千奇百怪变幻无常,觉得好 象是凭空出现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认真地仔细地分析自己那些奇怪的梦象, 其中没有一样素材不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梦的释义中说: “梦的内容总是或多或少地由性格、年龄、性别、生活地位、教育和习惯所决定, 并且为个人过去全部生活中的事件和体验所决定。”梦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客观世 界,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本源上与文学同一。并且梦作为人生体验的一种特 殊表现形式,可以作为文学创作所反映的对象,从而渗入到一切文学形式中,为、 文学提供素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梦与文学都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情感在梦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很 多学者都有所体验和论述。李泰伯在潜书中说:“梦者之在寝也魂之所 游则或羽而仙、或冠而朝、或宫室舆马、女妇奏舞兴乎。其间忽富骤荣,喜乐无 t 梦的释义,( 奥) 弗洛伊德著,张燕云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7 页 4 有限极。及其觉也,抚其躬,无毛发之得,于是始知其妄而笑。此无他,独其心 溺焉耳。”1 陈士元梦占逸旨曰:“何谓情溢? 过喜则梦开,过怒则梦闭,过 恐则梦匿,过忧则梦嗔,过哀则梦救,过忿则梦詈,过惊则梦狂。此情溢之梦, 其类可推也。”2 关尹予四符篇就曾指出,梦中之身“随情所见”,梦中之 物“随情所见”。这些观点都说明人们会因怀抱某种情感而产生梦,梦是情感的 升华。文学是作者将心中情感凝诸于笔端,通过作品来表现内心感情。所以,文 学是情感的浓缩,是情感的升华。既然梦与文学都是情感的升华,作者便可以此 为契机,创作出表现梦之情的文学作品。 梦与文学都是人们表达理想和愿望的方式。梦具有满足性的特性,弗洛伊德 认为,梦的本质是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满足,因此梦所表现的内容常常超脱 世俗,呈现出一种理想性,“它按照一种特殊的理想来看待世界,并通过对现实 基础的最独特的理解而加强了它的影响。它们在一种真正的天国的光辉中向我们 展示出尘世的美丽,展示出最高尊严的顶点”3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未能满足 和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梦中得以实现。所以,三国时曹植日:“丹诚之至愿,不 离于梦想也。”人的理想和愿望可以通过梦来表现。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其 实质内容表达了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作者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释放到文学作品 中,用文学这一特殊的精神心理活动来表达。当读者阅读作品时,就可以完成与 作者心灵的对话,从而透析作者理想和愿望。所以,梦和文学都是人们表达理想 和愿望的方式,梦与文学联系密切,常作为文学创作的对象而进入作品。 二从形式上说,文学创作所需要具有的人物、对话、情节、场景等因素, 梦中都能具备。而且梦也具有文学的美学特征,梦是心灵的折射,它可以立足于 现实生活,演绎出无数神奇的故事,表达出任何一种思想感情。 梦虽然不能等同于现实,但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再现,梦中不乏鲜明生动 的人物形象,精彩的对话,惊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具有不同特色的场景。所以, 梦与文学在基本构成上具有同一性,“在梦中可以找到艺术的所有本质的因素”, 梦能够为文学提供素材。作家受到梦的启发进行创作,或直接把梦写入作品中, 甚至把在梦中创作的作品记录下来,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文学创作根本的特点是想象,即虚构、夸张、比喻、象征等,都是想象的表 - 李觏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2 1 4 页。 :梦占逸旨卷二,( 明) 陈士元著,续修四库全书术数类丛书,上海古 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十七册,第4 3 0 页 ,梦的释义,( 奥) 弗洛伊德著,张燕云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 5 7 页 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 意) 克罗齐著,王天清译, 袁华清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5 9 页 现形式。想象贯穿于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想象力是作家最基本的能力。从这个意 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作家,没有文学创作。梦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具有 虚幻性、时空体验的超越性等特性,无论多么奇怪荒诞,归根到底是一种特殊的 想象。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说:“做梦最能使我们懂得,想象力是什么一 种东西。在他看来,做梦就是一种想象,或者说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在梦文 学作品中,无论是梦的想象或想象的梦,都是创作所需要的心理能力,梦与想象 在作品中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了。梦与想象一样,天马行空,视通万里,其作为 表现方法,有极大的适应性,广泛的应用性和无穷的可变性。它象一块神奇的魔 方,折射着心灵的光辉,变换出无穷的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和再创造, 能够适应任何一种内容和风格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在欧洲文艺发展史上,超现实 派作家最重视梦的作用,他们视梦为创作的源泉,在自己的创作中,充分发挥想 象力,有意追求梦幻般的意境和艺术风格。端希尔特说过,“梦是一种不自觉的 诗的艺术。”他的话不仅把梦看作是一种艺术,而且把梦与诗也紧紧联系在一起 了,梦中的想象是丰富的、奇特的、“不自觉”的,具有诗一样的特点和气质, 难怪自古以来诗人多梦,诗与梦结下不解之缘。 梦与文学具有相似的美学特征。文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和概括,从本质上说, 它是化实为虚,以虚指实的艺术。创作实践证明,实而实是不会有艺术的,只有 实而虚,才能概括更多的实,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引起普遍的共鸣,取得 高超的艺术效果。梦是一种特殊的想象,梦境具有虚幻的、朦胧的、跳跃的美, 让人琢磨不透,值得玩味,这与文学的美很相似。“伟大的艺术作品就象梦一样: 尽管表面上一切都明明白白,然而它却从来不对自己作出解释,从来都是模糊暖 昧的。梦绝不会对我们说你应该或这就是真理。它就像大自然赋予植物 以生命一样地表现出一种意象,我们对此只能自己作出结论。”2 荣格以梦为喻, 指出伟大作品与梦一样,都具有模糊性,需要人们自己去解读和领悟,来探求它 们的神秘意旨。, 梦的本质和特性决定了在表现内容上,梦与文学同源,在表现形式上,梦与 文学同一。梦是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现实的刺激产生的,梦又给作家以刺激, 使之产生创作的冲动,突发创作的灵感。梦不愧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 人类的由来,( 英) 达尔文著,潘光旦、胡寿文译,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 第1 1 2 页 :心理学与文学,( 瑞士) 荣格著,冯川、苏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1 9 8 7 年版,第1 4 3 - 1 4 4 页 6 第三节中国古代梦文学源流 梦的本质特性及其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使得梦作为一种题材深受文学 创作者的眷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无论什么时代、什么风格的作家,无论什 么体裁、什么形式的作品,都有大量有关梦的描写。这些作品风格多样,体裁齐 备,共同建构起中国古代梦文学的主体。梦文学早期是怎么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梦文学这一大厦的基石是什么呢? 下面就来简要梳理一下中 国古代梦文学的源流。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首篇关雎中,有“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 之不得,寤寐思服”。“寐”字虽然作“睡着”解,其实正是“梦中”的意思。诗 中运用了梦来表现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男子对那位温柔漂亮的女子的思念和热 恋,达到了连做梦都在追求的程度。这是中国爱情诗的源头,也是古代梦诗的源 头。 : 除了爱情诗之外,诗经中的斯干、无羊两篇则是以占梦为主题 的诗歌。由于当时的人们对梦还没有科学的认识,他们对梦怀有崇敬的心情,用 梦占卜。占梦最初起源于初民幼稚的梦魂观念,梦被视为神圣的东西,是鬼神为 了把自己的意志通知人们最常用的方法。他们以为做梦是灵魂离身而外游,而灵 魂外游又为鬼神所指使,由此梦被归结为鬼神对梦者的启示,梦境、梦景和梦象, 都是神意的表现,进而根据梦象体察神意而预卜吉凶。在殷周奴隶制时代,占梦 是观察国家吉凶、决定国家大事的一个重要方式,这在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中也 表现很明显。 屈原的离骚实际写的是“白日梦”,九章之借诵,九歌之湘 君等都是含有写梦的作品。九章抽思云:“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 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是 由相思入梦的体验生发出来的“魂游”描写,这些作品是中国古代辞赋中写梦的 源头。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形成了梦幻主义文学的特色。汉代王延寿 的梦赋,是中国最早专门写梦的名作。 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有梦的影子。孔子“不复梦见周公”之叹,是先秦诸子 中对梦的最早记述。庄子是中国古代梦文学理论和梦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创作 的寓言故事不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且包含许多梦意象,庄周梦蝶就是其中的 代表,梦意象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强度,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深刻的哲理,使 故事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历史散文左传中记梦、占梦的数量为先秦史籍之冠,涉及的内容广泛 丰富,文学色彩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有特色,结构完整,使其成 为历史散文写梦的典范,对以后历史散文的创作影响极大。先秦另两部重要史籍 国语和战国策中也有大量的梦描写。左传中梦的记载,主要目的在 于申天命之所在,明鬼神之意,以扬善抑恶,戒劝世人,行明君圣人之道,即“神 道设教”。 史记继承了先秦历史散文写梦的艺术特色,并对梦的描写进行加工和 改进,使其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和道理阐发中,完善了梦在作品中的表现功能。 史记开创了后世史传文学写梦的先河。 汉代的徐淑是第一位以梦写夫妻别情的诗人,她的答秦嘉诗写道:“思 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思念丈夫百感交结,日思夜想,梦里便出现了丈夫的 容颜。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云;“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 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对远入的思念深切绵长,甚至于 延伸到梦境之中,梦中依偎在旁,醒后方知是梦,远人依然在他乡,梦中醒后强 烈的对比,形成心理落差,倍觉凄凉,更加深了思念的情绪,真不愧是文人乐府 写梦的不朽之作。古诗十九首的凛凛岁云暮是纪梦诗的典范之作。另有 蔡琰胡笳十八拍的梦儿等作品,也是感情真挚的佳作。 汉之后,写梦诗相继增多,蔚为大观,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著名诗 入均有写梦诗流传。梦成为深受诗人青睐的描写对象和普遍采用的描写方法。对 梦境的追求简直就是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艺术境界的追求,梦的艺术化、诗化,是 他们艺术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宋代诗人陆游吸取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形成 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一位写梦高手。 唐传奇中,有大量梦的描写,如枕中记所写,即著名的“黄粱美梦” 故事。南柯太守传的命意与枕中记略同,记述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 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治。孰料祸福 相倚,先是与邻国交战失利,继而公主又罹疾而终,遂遭国王疑惮,被遣返故乡。 这时他突从梦中醒来,方知前之荣耀蹉跌悉是醉后一梦,而所谓“槐安国”者, 实乃庭中大槐树穴中的一个大蚁巢而已。作者把梦中的一切情景写得真切别致、 饶有趣味,其情节丰富、细节详赡,有力地烘托出现实人生与梦幻无异的主题, 渲染了幻中有实、似梦非梦的氛围,对后世的小说和戏剧的发展以及诗歌的主题 有着深远的影响。之后在宋话本、明清小说中,梦在作品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越来越娴熟。 元代的戏曲成就斐然,梦在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关汉卿的西蜀 梦写关、张死后托梦刘备,为其报仇,窦娥冤写窦天章梦见窦娥鬼魂而为 之申雪,梦作为“外力”,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不少梦的 描写,其中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尤为动人。白朴的梧桐雨,写唐明皇梦 见杨贵妃,情调凄楚,语词优美,堪称绝唱。 8 第二章陆游梦诗的思想内容分析 晚清潘德舆有篇驱梦赋,其中说到“不蹈梦区,不烛一i i , 境”,意思说,不 分析一个人的梦境、梦象,就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心理。从梦的本 质和梦因学的理论来看,梦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精神心理活动,是一个人的内 ,1 1 , 世界的全部暴露,梦与人的情感、欲望、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 度上能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默契,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往意识的捷径”, 梦的分析对于认识和了解人的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在 游执中墓志云:“夜考之梦寐,以b 其志之定与否也。”陆游孤学诗云: “家贫占力量,夜梦验工夫。”勉学诗又说:“学力艰危见,精诚梦寐知。”梦 与文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文学作品是梦的载体,那么, 我们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梦境和梦象,便可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梦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广泛,表现手法多 样,以其特有的风韵独领风骚。从梦这一专题探索陆游的诗歌,对陆游诗歌中的 梦诗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使我们以独特的视角了解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 为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分析他的诗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陆游的梦诗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具体的分类。酋先,从梦诗反映的思想内容 来分类,具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节理想梦 在陆游生活的时代,宋王朝的半壁河山已经沦于异族的统治之下,北方广大 人民遭受民族压迫,而金兵继续南侵的威胁也始终存在。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 的抱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作为一个爱国诗人,陆游终其一生,无时无刻不在 忧虑着、关切着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正如钱锺书先生说:“爱国情绪饱和 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 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 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 去。陆游“梦”诗凝聚着厚重的爱国情结,寄托了伟大的报国理想,其理想梦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一追忆往昔战斗生活之梦 清人王廷相在论述梦因时认为,梦因之一日“缘习之感”,即人在睡眠时, “旧之所履”所得的事物印象,会在潜意识活动中再现,梦象活动的材料只能“缘 旧”而来,是凭借原来旧的印象和过去储存的信息进行联想和拼接,梦具有再现 宋诗选注,钱锺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1 7 2 页 9 过去生活体验的惊人能力。陆游一生到过多处作地方官,往昔战斗生活的场景常 在他的梦中出现:“唤起十年闽岭梦,皴桐花畔见红蕉。”“梦里都忘闽峤远, 万人鼓吹入平凉。”“风景不殊人自老,忽惊作梦到临川。”3 乾道六年( 1 1 7 0 ) ,陆游入蜀任夔州通判。入蜀后,陆游诗歌的风格发生了 明显变化。清人赵翼说:“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4 火 热豪宕的战斗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展了他诗歌的表现领域,并使其 领悟到“诗家三味”。5 他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 题材,开拓诗境,形成他的宏肆博大的风格,以适应表达爱国感情的需要,更好 地反映时代的脉搏。这是陆游诗歌成熟的关键时期,自此,他的创作产生了质的 飞跃,诗寄托了诗人驰骋沙场、抗金救国的壮志豪情。 在陆游追忆战斗生活的梦诗中,反映川陕生活,尤其是南郑岁月的诗歌占很 大比重。乾道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他为干办公事,襄赞军务,他从夔州府 到了前线南郑。南郑又名汉中;因在终南山之南而得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 置,“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郑,西控秦、陇,形势最重”,6 且南郑 民气豪壮,物产丰饶,宋室南渡后,南郑更成为了宋、金两国的必争之地。与空 谈家不同的是陆游的爱国是见诸于行动的。他来到南郑后,很是振奋,换上戎装, 戍卫大散关,来往于前线各地,接触爱国民众,考察南郑一带的形势,为收复失 地出谋献策,作出不懈的努力。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之二写道: 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 雪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7 此诗是陆游六十二岁在严州任上的作品,此时距他在南郑生活的岁月已经1 4 年了,仍频频梦见。诗人在梦中又回到了魂系的南郑、小益,登上梁州西北的高 台,向四方眺望,透过“雪云”,只见从遥远的骆谷传来一点报告平安的烽火, 不禁慨然感怀。短短四旬诗,静穆而紧张的战地气氛、威武而从容的将军风度跃 然纸上。如此一梦,体现了梦的时空体验的无隔特性,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战 斗生活的怀念之情。从军南郑,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前线,那段时光是现实离他 1 思政堂动轩偶题, 剑南诗稿校注卷三 2 建安遣兴第五, 剑南诗稿校注卷十一 3 六日小饮园中光景暄妍红梅已拆恍记在果州时偶得绝句, 剑南诗稿校注 卷十二 4 瓯北诗话卷六,( 清) 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7 9 页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剑南诗稿校注卷二十五 6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陕西五,( 清) 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 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2 6 6 0 页 7 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之二,剑南诗稿校注卷十八 1 0 的报国理想最贴近的时光,也是他始终不能忘怀的人生经历。在之后的日子里, 每每不为世用、期望严重受挫时,过去的征战生活就会成为他内心最激动、最留 连的回忆,以至在梦中都会出现往昔从军生活的情景。为了纪念这段有意义的生 活,后来他把自己的诗集题名为剑南诗稿。 二对现实状况的失望之梦 为了早日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陆游积极参加主战派活动,但由于宋高宗赵 构的腐朽软弱,听信主和派的蛊惑,只图苟且偷安,陆游因此而被罢官。孝宗即 位之初关心武事,有收复失地的意图,他赐陆游进士出身,起用深孚众望的张浚 为江淮宣抚使,筹划北伐事宜。但由于准备不够,北伐失败,孝宗信心顿失,主 和派借机攻击主战派。陆游上书二府请求移都建康,意在为今后恢复大计打下基 础,“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1 ,并且主张抑富济贫、选拔人才, 积极备战,他所提出的方略,都很有可取之处,但孝宗已无心迸取,在主和派的 操纵下,南宋与金订立了“隆兴和议”,并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 浚用兵”的罪名罢免了陆游的职务。 孝宗在南宋皇帝中算较清明的一个,其对中原沦陷的沉痛和恢复中原的志向 与陆游有共通之处。他对陆游是赏识的,但这种赏识不是从政略战策方面着眼, 而是仅把他当作才华横溢的文学侍臣看待,就像玄宗对李白,招之即来,挥之则 去。朱东润一针见血地指出:“陆游对于孝宗,不能没有一些知己之感的,可是 孝宗对于陆游,始终只把他当作一位诗人,从早年周必大所提出的小李白之 称,直到这一年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其实出于同一思想来源。”2 本来 陆游对孝宗是满怀希望的,可是事已至此,陆游能不失望吗?“万里不通京洛 梦,一春最负牡丹时”3 ;“回首觚棱渺何处,从今常寄梦魂间”4 ,直接地表现 了诗人远离朝廷、不被重用、虚度光阴的苦恼和焦虑。 从军南郑让陆游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满以为恢复国土胜利在望,燕云之志 唾手可得正当他意气风发,沉浸在自己的理想即将实现的美梦中时,王炎被朝 廷招回,他也被调到后方,美梦破碎了。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 翅膀,落地呻吟,其深恸大悲,无以言喻。他不希望后人仅仅把他看作一个诗人, 他把理想的实现寄于从戎,但是现在,他却没有运筹之所、征战之地了。他的读 杜诗说:“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 庙非唐诗。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 ”明写杜甫,实写自己, 他也是壮志难酬才“空回英概入笔墨”的。清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写道: 记梦,剑南诗稿校注卷二 ,陆游传,朱东润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4 7 2 4 8 页 ,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剑南诗稿校注卷三 4 蒙恩奉祠桐柏,剑南诗稿校注卷七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汉王符潜夫论梦列篇云:“人有所 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诗人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和理想抱负却得不到 施展,岁月催人却壮志未酬,面对祖国河山和失地人民渴盼的目光,陆游不禁把 这种失望之情表现在梦诗中。“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途穷贫 入梦,身老病欺入。”2 “匡庐入我梦,行已寄瓶钵。”3 卧病书怀云: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 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 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岁月流水般一去不返,亦如报国的理想。报国无门,理想渐行渐远,诗人在 失望与沮挺中愁白了头。病中的诗人只想用酒来麻醉自己,一醉方休,可是在梦 中仍摆脱不了痛苦,逢人就说愁。诗的尾联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惜,令 读者读来深感悲凉。! 三幻想未来胜利前景之梦 陆游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远大志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 希望恢复失地,统一祖国,但是这些都不能实现。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相背离, 个人理想和社会黑暗的矛盾,导致他的精神苦闷和心理失横。荣格认为梦的功能 主要是一种“补偿”:“梦的一般功能是企图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中的 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和均势。”5 尼采亦说:“梦是白天失却的快乐与 美感的补偿。”6 列子书上讲述一个老役夫,终日辛苦,疲惫不堪,可是上床 则“昔昔梦为国君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苏轼也曾描述过贫苦 的牧羊人梦见“曲盖鼓吹,身为王公”。这都是白天不能实现的欲望在梦中得到 了满足。西晋左思咏史诗亦日:“梦想驰良图。”把人的志愿、与梦想联系起 来了。唐柳宗元日:“意有所极,梦亦同趋。”宋张载日:“从心莫如梦。”进一步 说明梦的趋向可以按照意欲的方向发展。在救国救民政治梦想和社会理想在现实 中不能成真,得不到别人理解,反遭打击和排挤,壮志难酬、济世无助的情况下, 陆游也就不由自主地借梦境在无意识状态下求得心理的寄托。陆游将其满腔热忱 与高昂志气都以梦意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胜利的情景在他的梦中一而再再而三地 1 秋夜闻雨,剑南诗稿校注卷十八 2 薄醉遣怀,剑南诗稿校注卷十九 3 老境,剑南诗稿校注卷十九 卧病书怀,剑南诗稿校注卷十三 5 人及其象征,转引自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三联书店1 9 8 7 年版,第1 7 5 - - 1 7 6 页 6 释梦,( 奥) 弗洛伊德著,赖其万、符传孝译,志文出版社1 9 7 3 年版,第1 9 页 1 2 编织着。梦诗记录了诗人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渴望和满足。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辕。 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1 这首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生动逼真地描 写了梦中出现的激烈的战争场面,以及胜利后将军猛- 士l f l 斗志昂扬的气势。场景 不断变换,体现了梦的跳跃性,给人警觉而紧凑的感觉。“将军”实为陆游幻想 成为的对象,在梦中陆游以将军自比,征战杀场,忠君报国,感情充沛,使千百 年后的我们在阅读这首梦诗时犹如亲临战场,亲见其汹涌激荡的情怀。难怪清末 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吉男儿一 放翁! ”2 诗人在梦中实现了他的崇高理想,正如朱东润先生在评这首诗时说的: “陆游在嘉卅i 任内,无法实现他的希望,只有把收复失地的意图,寄托给不能实 现的幻梦我们必须从欢乐中理解他的悲哀,同时也必须从他的幻梦中玩味他 的理想。”3 宋孝宗淳熙七年( 1 1 8 0 年) ,陆游于抚州( 今江西抚州市) 任上,作五月 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去“西凉府 也”。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