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韩元吉是南宋前期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同时,韩元吉还是一位 伟大的文学家,文学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词、文均有可观 之处,在当时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本文试以作为文学家的韩元吉为 研究对象,以韩元吉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为中心,拟对其文学思想 和成因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论证韩元吉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应有地 位。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从时间角度切入,对韩一生遭际加以 描述,具体考察了元吉家世对其生平的影响,并勾画其求学、应举、 出仕等各个时期的交游往来和建树作为,藉以揭示元吉的个性特征以 及其身上所体现的宋代士大夫的优良品质。第二章则结合元吉的政治 活动,简单探究孝宗朝乾淳年间的政治特色、文化氛围与士风,展现 造就其思想、文学创作成果的大环境。第三章在前两章基础之上,致 力于对元吉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的阐释,可以见出其理学家、政治家 的定位以及具体风神。第四、五、六三章主要针对文学创作展开,除 继续深入探究学界已涉及的诗、词之外,对散文、文学思想在内的整 个文学创作加以关照,明确其价值和地位,揭示元吉虽身为理学中人, 但无论文学思想抑或创作实绩均不为理学所囿,得出元吉实为南宋 “中兴 文学之重要人物的结论。 关键词:韩元吉;南宋;诗歌研究;散文研究 a bs t r a c t h 锄y u 觚j iw a sa 铲e a ts t a t e s m a n ,i d e o l o 百s ti ne a r l ys o u t h 锄s o n g d y 蠢a s 哆。f 艇h f c ,l 羚 w a s鑫w e l l b l o w 稳w r i t e rw i m 鑫歉糯d e 藏t a c l l i e w n c n t si 王ll i t e r a 拶c 糙a t i o n h i sw o r k so fl i t e ! 姻t u f ea r er i c h 讯c o n t e l 眦 a n dv a r i o u si na n i s t i cs t y l e s ,a l lo fi l i sp o e 旬哆,p r o s e ,c za r ei m p r e s s i v e , w h i e hh a db e 镰h i 曲l yp f a i s e d 黼dh a dg r e a 耋i 藏f l 毽锄c e 髓l ep 印e rw i l l m a k e 强o v e f a l l 黻a l y s i so nh 嬲y u a n j i sl i 呻i d e o l o 蹦a n dt h ec a u s e s s oa st or e s u m cl l i sd u ep o s i t i o ni n1 i t e r a t u r ep h y l o g e n y ,c e n t e m go n f o c u s e so fh 被y u a n j i sl i t e r 呵c r e 撕。娃蠲l j il i t e r 羽y 也o u 曲t s 蠲a l i t t e r a e u r 。 1 1 1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c h a p t e r s mt 1 1 e6 r s tc h a p t e r ,a l lo f h a n sl i f e i sd e s 嘶b e 也恤l o u 曲t 量1 c t i n l e 黼g l em a i n l y c o n c r e t c 妞v e s 蛀黟t i 姐k s 玩正l y ss o e 主a ls 锄d i 鸺跹d 铷癍l y 舰d i l i o n 量l 鑫v i n g a f f e c t e da nm e1 i f e ,a n dd e s c r i b e sa l ll ( i n d so fa c t i o no ne v e 巧p a n i c u l a r p e r i o d ,s oa st od i s p l a yp e r s o n a l i t yo fh a n 鼢ds o m eg e n e r a l i t yo f g 铋砸e si ns 鳓gd 弘a s 移t h es e e o n de h 印鼢s i m p l y 狩s e 撤h s 妞 p o l i t i c a ld i s t i n g u i s m n gf e a m r e ,t h eo v e r a l l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ea t m o s p h e r c a n dg e n e r a lm o o do fg e n t 订e si nq i a n c h u ny e a r so fs o n gx i a o z o n g p 谢o d ,张i 珏l y 豫i i 魏g 越sp o l 斌s 趱瑟e 毽v e i e s ,凼s p l 鑫y s 毫ke 沁毽潞t 跹e e s o fh i st h o u g h ta n dw n t i n g r r h et h i r dc h 印t e rd i s c u s s e sp h i l o s o p l l i c a l m o u g h t ,p 0 1 i t i c a lm o u g h to fh a n ,m u st op e s e n th i si d e n t i 够a n dg o o d d i c m e 翘。疆o fa 弘越s 瓿t e 舛戳强di d e o l o 西文h 龇l a s 毫赴e cc h a p 妞, t h el i t e r a t l j r ew o r k sa r et a l k e da b o u tm o s n y ,e x c 印tf 0 r p o e t 拶a n da m o r o u g h l yp r o b i n gi n t ot h a ns o m e l e a n l e dm e nw h i c hh a v eb er e l a t e dt o , k e e p i n ga 芏le 弦o n 蠢lh i sl i 积蝻鹏w o 呔si n e l u d i n g 即s ea 薹l dl i t e 喇y i d e o l o g y ,s oa s 协m a k e d e 蠡芏l i t ev a l u e 缀dp o s i t i 强。f i n a l l yw ec 越血刑 s u c hac o n c l u s i o nm a ta l t h o u g hh a nw a sa ni d e o l o 百s to fl ix u e ,b u tt h e l i t e r a 叙1 粥w o r k s 锄dl i t e r a r yi d e 0 1 0 9 yw c r eb e 姗dt h es c o p eo fl ix u e , 董l ew a s 搬ei 强p 哦越tp 髓s o 琏a g eo fz h o n gx i l l gp e 砖o d 。 k e y w o r d s :h 黼y u 锄j i s o u t h c ms o n gd y n a s 够;p o e 卸s t u d y ; p s 趣d y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耋乃府哆年6 月6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吼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力巧月日期:刁年月g 日 导师签名:彭心邑氖日期:砷年6 月7 日 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 引言 韩元吉是南宋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相当突出,据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今存二十 三卷。宋史翼评价为“政事文章为一代冠冕 。朱熹说其诗文“有 中原之旧,无南方啁哳之音挣 陆游评价他的文章掰落笔天成,不 事雕饰。如先秦书,气充力足挎园。韩元吉在南宋前期声誉颇隆,对 当时文坛影响极大。他于政治上励精图治、不忘故土,于思想上融汇 儒道诸家,学识渊博。 有关韩元吉研究的情况大致如下:生平行迹方面,有韩酉山先生 的韩南澜年谱、韩元吉若干事迹补正,童向飞的尹焯、陈亮、 鍪祖谦、朱熹、周必大等与韩元吉交游考略,韩元吉仕历系年考 辨等;文学创作方面,有韩酉山的南涧词漫谈、李德辉的试 论南宋词人韩元吉及其词、厚实的韩元吉其人其词研究、易水 霞的韩元吉诗歌研究尊以上文章虽有一定研究成果,但还存在明 显不足。首先,从研究内容来说,仅着重其生平经历和诗、词的创作, 未将其他内容纳入研究视野。其次,从研究层蟊来说,大多放一个侧 面出发,并非全方位展开。总体而言,韩元吉的研究还停留在靠点 的层面,没有由个体上升到全局,由点到面,为我们呈现出韩元吉的 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与南宋前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社会层面的 联系。可见,韩元吉研究尤其是文学研究,还是很不够的。 本文拟对韩元吉进行较全面地考察,以期对他的文学成就进行新 的审视和较公允的评价。 ( 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5 3 7 页 尊( 清) 陆心源( 宋史翼) ) 卷二四【m 】,列传第一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1 4 6 页 曲( 清) 永珞等撰四库金书总留【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1 3 8 3 页 啦宋) 陆游。陆效翁全集卷辫一【羽,祭韩无咎尚书文,北京:中雷书菇出版社,1 9 8 6 年:2 5 6 夏。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韩元吉的生平经历 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宋史未列其传,仅宋史翼有 其传记,传记颇为简略,其中记载元吉为“开封雍邱人,门下侍郎维 之元孙 ;全宋诗卷二o 九三有其小传,称其“祖籍开封雍邱, 南渡后居信州上饶,维玄孙 圆;而元吉自称为颍昌、颍川或许昌人。 据韩酉山韩南涧年谱考证,韩氏一族至迟至韩亿始徙居颍昌,而 颍昌历代名称有异,所以有此差别 尊 第一节家世渊源 关于家世,韩元吉的诗文中称述极少,偶有涉及。韩氏一族在北 宋名望甚高。能改斋漫录记载:“韩子华兄弟皆为宰相,门有梧桐, 京师人以桐木韩家呼之,以别魏公也。子华下世,陆农师挽章云:棠 棣行中排宰相,梧桐名上识韩家。子华其家呼为三相公,持国为五 相公 。持国是元吉曾祖韩维的字。韩氏家族人才辈出,在当时大 多雄居高位,与魏国公韩琦一族并盛,因此被时人誉为“桐雕韩家弦, 以示区别。对家族显赫的声名,韩元吉引以为傲,自己著有桐阴旧 话一书,可惜已经佚亡。元吉好友辛弃疾的寿词水龙吟玉皇殿 阁微凉也提到了这显赫的家世:“高门画戟,桐阴合道,青青如旧”。 韩氏家族巨大的影响力,首先要追溯到韩元吉的五世祖韩亿。宋 史卷三一五将韩亿并其四子综、绛、缜、维合为一传,事迹记述甚 。清) 蹬心潦。寒史翼娶瞳】。北京:孛牮豢悬,1 9 7 7 年:l 霉6 夏。 岱北大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嘲北京:北大出版社,1 9 9 8 年:2 3 6 0 0 页 曲韩酉山韩南涧年谱【m 】,安微: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l 页 癣丁传靖辑,宋人轶攀汇编卷七【触引毙改斋漫录记载,北京:中华书局,1 9 s 1 年: 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 为详细。韩亿历真宗、仁宗两朝。韩亿释褐屠,任大理评事,知咏城 县,因治理有方得名,后升任殿中侍御史,除开封府判宫,出任河= l 匕 转运使。仁宗初年,韩亿进直史馆,判大理寺丞,曾弹劾三司一年不 交课税之事,使丞相以下官员受罚,后升为龙图阁待制,奉旨出使契 丹,应对得体,随机应变,传为美谈。景祜年间,韩亿拜相,历任德 军、澶州等地方宫,以太子少保致仕。韩亿为富有治声,善于决断民 闻诉讼;于国事敢于直言,不徇私情;处事沉稳,故谥为“忠宪尊 元吉高祖韩维“宝元间偕兄弟应进士举,预南省奏名而下第。士 子有韩家四子连名之嘲,盖其父忠宪见在政路也。时殿试尚有黜落, 有司因故黜之。公遂不复试,而兄弟皆再登科国,不肯应试,后因 父荫入仕,父死后闭门不佳。由此可见韩维清正自持的个性。英宗即 位,召韩维为同修起居注,迸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 三年( 1 0 6 9 ) 韩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韩维因与王安石 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绍圣二年( 1 0 9 5 ) 韩维被定为元佑党人,再次遭贬谪。韩维为政处事公正,注重原 则性。神宗曾与其讨论功名,韩维认为“圣人功名,因事始见, 不可有功名心。静圆韩维知制诰时,上书进谏恢复昌诲的宫职;谏 畜从国家利益出发,维护朝廷纲纪:曾指陈青苗保甲法的弊端。 韩维的其他几个兄弟也很有作为。韩纲为尚书水部员外郎, 韩综累迁至刑部员外郎、知制诰。韩绛历英宗、神宗、哲宗三朝, 封康国公。韩缜官居上述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靖康之乱时,众多世代定居淮河以北的名f j 望族被迫举族南迂, 财富、势力等大大削弱,韩氏家族也无法逃脱没落的命运。韩元吉的 曾祖宗文,父冕未试而卒,祖父瑶宫至朝奉大夫。韩氏家族到元吉这 代不复昔日辉煌,人丁稀落。元吉仅有一位兄长韩元龙。韩元吉在 ( 束) 周焊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羽,北京:中华书局,1 9 9 4 年:1 6 9 页 惩) 脱脱等鬟寒史卷曼一轰【羽,列黄第七+ 露,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1 0 3 8 5 页。 3 硕士学位论文 诗中感叹:“族绪凋零不计年,户曹一春更萧然。,“十年门户苦凋 零,屈指天涯几兄弟。羁旅可堪怀世事,典型谁与振家声? 。元 龙“以高祖荫补将仕郎性醇孝,未尝辄去其母左右。与弟元吉友 爱甚笃,俱数文学显 。元吉之子韩漉,字仲止,号澜泉尊韩漉有 文名于当世,成就稍逊于其父。 韩氏家族在北宋声名、地位显赫非常。而像韩氏家族这样一 门俊杰、人才辈出的家族还有很多,如人所共知的苏氏王父子、 洪氏父子等。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宋朝浓厚的崇文风气密不可 分,也不能忽视各个家族的门风。总体看来,韩氏门风有以下几 个特点:重孝道,尚文嗜学,积极入世,关注国计民生。韩亿、 韩维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北宋士大夫儒家人生观,他们是砥砺名节、 关心民瘼,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贤士大夫。正如宋史所评 价道:“王偶日:昔袁安未尝以赃罪鞫人,史氏以其仁心,足以覃 乎后昆。韩亿不悦搐人小过,丽君子知其后必大,皆盛德事也。亿有 子位公府,而行各有适。绛适于同,维适于正,缜适于严。呜呼,维 其贤哉! 。他们身上这种积极的淑世精神对韩元吉影响巨大, 青年时期他就“忠信平生自可期” ,“敢将名利期当世,直欲文 章似古人秽,立志报国。丽他的仕宦经历则十分曲折。 第二节仕富经历 韩元吉出生于徽宗重和元年( 1 王l8 ) ,卒于淳熙十四年( 儿8 7 ) 。 韩元吉的一生可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全宋诗卷二九a 航弟鑫广渭省坟金华律二绝訇送之:2 3 6 譬| | 页 9 全宋诗卷二o 九八送元修归广东:2 3 6 7 0 页 印韩酉山韩南涧年谱转引乾隆宁圈府志:5 页 孵晁说之秀韩维僖求装蒋公墓恋铭,英皆暑:。韩维) 有予宗文,束试瑟李,淡孝闻。 有子瑾,承忠孝之庆,少如成人”元龙、元吉侍奉母亲极尽孝道 。( ( 宋史卷三一五,列传第七十四:1 0 3 1 3 页 ”全宋诗卷二o 九八乘潮遇顺风:2 0 6 8 9 页, 。全宋诗卷二o 九a 病中放言:2 0 6 5 2 页 4 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 前期含青少年时期和初入仕途两段。元吉幼年失祛,依靠亲 友接济,勉强度日。靖康之乱后,韩元吉跟随家族为躲避战乱而 南迁,一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生活困顿不堪,甚至于寓居僧寺。 青年时期,元吉曾经入尹焯、张九成门下求学,在二人指导下,研 习经史、砥砺文章,打下了深厚的儒学基础。绍兴十五年、十八年, 元吉两次至悔安,应礼部试而落第元吉志在任途,一心举业,但时 运不济、命途多舛,巅三从吏选,仅为祖逖之先;五试词场,迄拜 孟明之赐,连蹇场屋,终其一生都以此为憾。直到十九年他才被 选为龙泉主簿,踏上仕途。元吉任建安知县时,因官署费用多,赋 税收入少,鉴于福建沿海地区产盐,而闽北山区销盐,便办起运 售食盐买卖,取利以弥幸 支出,不增加人民负担,为当地百姓造 福尊 中期分为在朝为官和出知外地两个阶段。韩元吉于绍兴三十 一年( 1 1 6 1 ) 以右通童郎入为司农寺主簿,孝宗隆兴元年( 1 1 6 3 ) 迁司农寺丞,隆兴二年兼淮西宣谕司参议官,后为淮西宣抚谕使 王之望以“招权妄作 劾罢,后除知饶州。乾道二年( 1 1 6 6 ) 元 吉进为左司员外妻墨,出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乾道四年( 王王6 8 ) 除直敷文阁权知建宁府,请求别路差遣,盾改知江州。乾道七年 元吉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贺金主生辰;乾道九年( 1 1 7 3 ) 返回临安,转为吏部侍郎,十二月除敷文阁待制出知婺州。淳熙元 年,在婺州任上为浙东提刑按劾,上自辩刹子,乞富观,不许。 后来改知建宁府。在任建宁府知府时,元吉勤子政教,多次作劝 农文,鼓励百姓重视耕作。 后期分为重返朝廷、外任婺州、求退致仕三阶段。元吉于淳 熙三年( 1 17 6 ) 除权吏部尚书,十一月进为吏部尚书,两年后请 辔( 宋) 韩元吉南谰甲乙稿卷一二【蚓袋谢司农簿启,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2 1 3 页 s 硕士学位论文 求外任,除龙图阁学士知婺娜。元吉因抑制豪强遭诽谤,论罢, 提举太平兴国富,淳熙七年寓居江西上饶,得祠禄,徙居南涧。 淳熙十三年( 1 1 8 6 ) 孝宗封元吉为颍川郡公。元吉于淳熙十四年 ( 1 1 8 7 ) 卒于信州南涧。 韩元吉的仕宦经历十分曲折,他长期沉沦下僚,担任主簿、 县令之类的微职。这种经历不仅使他对地方小吏的辛劳深有体会, 还令他能全面评量当时的旌政得失。因此,入朝为官后,元吉勇 于献言,指陈时弊。 第三节交游往来 早年求学漫游,担任地方官员的经历,不仅开阔了元吉的视 野,也让他有机会结交一批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友人。元吉平 生交游甚广,与曾几、陆游、朱熹、辛弃疾、陈亮等当代名流和一 爱国志士相善,多有诗词噶和,下面选取其中对韩元吉影响较深- 远者简要论述: 尹焊,宋史道学二中有其本传,他青少年时师事程颐,是 程颐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全祖望评价他,“和靖尹肃公于洛学最 为晚出,而守其师说最醇”。尹焯应进士举时,正值朝廷展开对“元 祜旧党的迫害,遂“不对而出 。宋钦宗靖康元年( 1 1 2 6 ) ,尹焯因 其声望被朝廷以“布衣召见,被授予“和靖处士 称号。高宗绍兴 年间,朝廷召尹薄为崇政殿说书,历任秘书少监、礼部侍郎等职。后 尹焯因反对“和议”而辞职,隐居平江,讲学终老。尹焯精予程颐的 易学,认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是程颐易传中最重要 的一个命题,也是研读伊川易传“最切要处,他以严守师说和笃 行践行著称,著作有论语解、孟子解、和靖集等。尹焯不以 。清 黄宗羲愿箸,全租羹补糁宋元学寨卷二十七f 孵和靖学案和靖学案序录,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1 0 0 l 页 韩元富及其文学研究 功名富贵为意,认为“学者切不可以富贵为大事! 富贵傥来之物,才 役心于此,则不可为学矣。元吉继承尹焯的学风,传承理学, 弘实笃行;操守志向取法老师,讲求践履圣道。 曾几,南渡诗坛名家,学识渊博,勤予政事,萧德藻、陆游 皆出入于其门下,后入将其列入江西诗派。陆游称他“治经学道 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丽诗尤工” 。韩元吉自建炎二十三 年任职于信州黄任荣幕府起,便与曾几交往密切。南宋中兴诗坛 的师承与文学史演进固一文中,曾维西l 、壬兆鹏将韩元吉的师承 定为曾几。 张孝祥是坚定的主战派,优秀的爱国词人。元吉与之交往始 于建炎二十六年( 1 1 2 7 ) ,次年元吉的兄长元龙娶张孝祥之妹为 继室。三入既是好友,又是亲戚。1 1 5 4 年孝祥进士及第,刚登上 政治舞台,就极力支持北伐,并用诗词表达强烈的爱国呼声。孝 宗隆兴元年宋军在符离战败,朝廷抗金意志动摇,主和派得势, 并派人至金议和,孝祥对此义愤填膺,即赋六州歌头表达悲 愤心情。于湖居士文集收录大量抒发忠愤爱国之激烈情怀的 词作。词学家缨钺说张词:“清旷豪雄两擅场,苏辛之际此津梁, 酒酣万象为宾客,肯向尘寰较短长”。张孝祥为人光明磊落,志 行高洁,“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 ( 念奴娇过洞庭) 是张孝祥心胸的艺术写照。建炎三十年,元吉到宣城会张祁、 张孝祥父子。张孝祥于隆兴五年去世,韩元吉作祭张舍人文, 痛悼好友英年早逝。韩元吉予隆兴八年应其子之托为张的诗集作 序,高度评价其人其文。 西宋元学案卷二十七联和靖说:1 0 0 4 页 镬陡游集卷三十二【蚓罄文清公薰恚键,北京:中华书悬,1 9 7 6 年:2 3 0 6 页。 零曾维刚。王兆鹂。南宋中兴诗坛的泽承与文学史演迸【j 】江西社会科学,2 0 0 5 年,第8 期:8 8 页 缪铖灵溪词说论张孝祥词【刚,上海:上海吉籍出版社,1 9 8 7 弗:3 7 l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陆游有着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诗歌中激荡着抗战复国的主 题。韩元吉入朝为宫履,与志趣相投的陆游交往密切,友情甚笃尊 两人仕途蹭蹬,有惺惺相惜之意:再加上个性都洒脱不羁,十分 投缘,正如陆游京口唱和序中道“风俗习坏,朋友道缺,士 之相与如吾二人者,亦鲜矣口韩陆二人是以道相交的挚友,往 来密切,彼此交流的诗、词、书信数目可观,元吉所作的有过 松江寄陆务观五首、送陆务观序、陆务观赴阙经从留饮、 陆务观寄著色山水屏等。在频繁的诗词唱和中,两人切磋诗 艺、词技,诗风、词风有相似之处。南涧甲乙稿和剑南诗 稿中都包含着悲愤激昂、抒写恢复山河壮志和闲适细腻、咀嚼 园常生活深永滋味的两类作品。 辛弃疾是南宋慷慨纵横的抗金英雄,也是宋代词坛最伟大的 爱国词人。辛弃疾寓屠上饶后与元吉交往密切。辛弃疾希望元吉 能够重新振作,东山再起,为恢复事业作出贡献。元吉也因稼轩 的豪放不羁而生知音之感。太常引君王着意履声间一词, 邓广铭题注为“寿韩南涧尚书,其中赞道:靠今代又尊韩,道吏 部,文章泰山。韩元吉所作水龙吟寿辛侍郎与辛氏和作水 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一扫当时俗套,相知相惜的友情与满 腔爱国热情相交织,是寿词中的杰作。正是在与辛弃疾的唱和中, 韩元吉词作纵横豪放的特色日益成熟。 陈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才气超迈,人称龙川先生4 陈 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书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并,痛斥秦桧奸邪,倡言 恢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陈亮为永康学派的代表,提倡“实事实 功 ,有益于国计民生,并对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蚪予以抨击。淳 熙六年,陈亮向元吉投书及文卷,其文与韩无咎尚书中有言: “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不幸三 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 四十年之间,废置不讲 ,称道元吉“合渡江诸贤所闻,而又浩然 自得于其间者,于今惟尚书一人,亮虽不言,尚书固自知之 ,“如亮 岂不顾从之学,顾筋力念虑己如此,恐不复锤炉耳 ,希望得到指点。 元吉答书赞陈亮“学力既博,笔力健甚,且于欧阳公文猎其精华而 咀之”,肯定陈亮的学识和文采。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韩元吉常与其在学术上进行探 讨。韩元吉在答朱元晦书中比较儒家与佛家的优劣,认为: “吾圣人妙处在合,故一以贯之。释氏之弊在分耳,余不足论也。刀 元吉对晦庵期盼殷切,隆兴九年,韩元吉举朱熹自代,在举朱熹 自代状中云:“( 朱熹) 气质端方,议论通亮,安贫守道,力 学能文臣实不如,举以白代”。朱熹也曾赞叹,“韩无咎文, 做着尽和平,有中原之旧,无南方啁哳之音,肯定了韩元吉的 大家风范。 吕祖谦南宋重要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创建了浙东“婺 学”,也称“吕学”。吕著古文关键首开南宋文章评点之先河, 编选的宋文鉴为理学家编选文学总集之滥觞。谢山高度评价 其治学之道,“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 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韩元吉十分欣赏吕的才华,先后 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吕祖谦英年早逝,元吉做诗沉痛悼念,“伤心 二女同新穴,拭目诸生续旧编。斗酒无因相沃酹,朔风东望涕潸 然”。 以上众人或是元吉的学问、人生之师,或是元吉以道相交、情谊 深厚的友人,或是元吉大力褒扬、荐举的后辈。在与众人的交往中, 。甲乙稿卷一三答陈亮书,第2 5 3 页 。转引( 清) 永珞四库全书总目,第1 3 8 3 页 ( ( 宋元学案卷五十一引谢山( 同谷三先生书院记1 6 5 3 页 宋元学案卷五十一引谢山同谷三先生书院记1 6 5 3 页 ( 甲乙稿卷五吕伯恭挽词,8 5 页 硕士学位论文 元吉确立立身处世的原则,奠定深厚学识,取得显著创作成果。 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彼此间的诗词酬唱,使元吉与张、陆、辛等人在创 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方面相互影响。而元吉广阔的交游又与他的人品性 情息息相关。 第四节人品性情 韩元吉堪称南宋士大夫典范。姜特立梅山续稿卷二闻常伯 韩公下世感赋有句:“逸轨高标不可扳,风流人物晋唐还。襟怀磊 落尘埃外,尊酒淋漓笔砚间 ,“后生不遇东坡老,前辈今无南涧翁 , 评价元吉有晋唐人物的风度,风流、高逸,胸怀磊落。赵蕃章泉稿 卷四寄韩仲止主簿四首:“| 霹来绝叹茶山行,今匿重悲南涧泉。儒 雅风流真不愧,两贤真可作三贤 ,则以风流儒雅概括元吉的名士之 风。元吉虽然身为理学名家尹焯的传人,且对大道、天理等亦有深刻 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但性格并不拘束,而是豪放洒脱。在南涧甲 乙稿中收录的不少诗作、词作,都展现了南涧的磊落胸怀、豪迈气 质,如“百年拼却身长醉,五斗由来计冒穷 这一类诗句显露了元 吉豪气四溢、不受羁绊的个性。 韩元吉襟怀坦自、待入以诚。元吉官至吏部尚书时,对向他请教、 投谒的士子热忱相待;对其中确有才干的佼佼者,大力奖掖、提拔推 举。“文入相轻,自古而然静的古习,在他这里却成了“文入相亲, 文人相许,爱才之心溢于言表。朱熹、陈亮、毛开、富修仲、沈明 远、姜特立等人都曾被元吉褒扬。 元吉乐观旷达、倜傥不羁,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能以随缘自适、 旷达洒脱的人生观消解烦忧。诗作中有不少篇章流露这种乐观洒脱的 心态,如俸金既尽,家人问所质物戏答:“十载栖迟榀具客,一生 审次韵予云途串觅罾,鬟金寨诗:2 3 6 7 l 页 1 0 韩元裔及其文学研究 憔悴废廖歌。典衣不为沽春酒,平昔无诗博饭箩。诗中以“十载栖 迟 “一生憔悴 概括生活的困苦,元吉惭愧不能以诗换取粮食,辛 酸中带着几许调侃,流露出苦中作乐的洒脱。 元吉性格直率、心口如一。淳熙三年朱熹推辞秘书郎的召命, 韩元吉两次作书劝诫他,“不应如此忿激 ,“至谓无用于世,非复士 大夫流,不知元晦平日所学何事( 答朱元诲书) ,言辞虽然激烈 而直接,却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切关注和殷殷期盼。韩元吉笃于友情、 生死不渝,如好友赵彦端去世后,家人生活难以为继,元吉伸出援手、 慷慨救助。 正是基于性情中的这些可贵之处,南涧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 朋友。和其他南宋文人样,元吉喜欢和朋友们聚会宴集,登高览胜, 分韵唱和。南涧甲乙稿中收录的诗歌结社唱和就有五十余首,而 题目为游玩某处风景名胜的不下六十多个牵 韩元吉性格刚直、正道直行,掌吏部尚书之职时,勇于进谏,指 谪君过。韩元吉多次利用进故事的机会,向孝宗进言,如九月进 故事以李绛故事为例,论证“自古小人之害言者,莫甚于谓其 植党而好名,盖植党则欲去其众,好名则使人君怒其谤己 ,提 醒君主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善恶,区分忠臣、奸臣。 元吉虽然多次因得罪权幸,而被弹劾,甚至遭外放,但他始终不改志 向,不放弃对人生价值的坚守。 即使处于南宋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特殊时代,韩元吉仍然具有高 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在他的文集中, 恢复中原,收复失地是恒常的主题。纵使是处于漂游江湖,漫游投谒, 衣食无着的境遇之中,元吉仍然关注国事,投书权臣,探讨时局。绍 兴= 十七年( 1 1 5 7 ) ,元吉上书建康知府张焘,认为朝廷“十数年来, 用事者所以借口而谢天下,不过息兵二字而已。政事日以不 硕士学位论文 修,风俗日以大坏,当政者要改变这种状况,“为之要者,莫若先变 天下之风俗 ( 上建康帅张尚书书) 拳担任主簿、县令之类的地方小 吏时,元吉兢兢业业,全力以赴,造福地方。退居南涧之后,元吉虽 只能寄情于山水,但仍不忘国事。 总的来说,韩元吉个性开朗,喜交游,重亲情友情;学问醇正, 学养深厚;淡薄名利,恬静自适。元吉于国事正直坚韧,敢予直言; 任职地方,事情无论巨细,区处得当;官居高位,更以天下为己任; 言事治政见才干远见、智谋勇气;且能奖掖后进,提拔人才。 韩元吉一方面刚正蛊率,积极进取,忠君爱民;一方面叹息直道 难行,年华易逝,向往归隐山林。元吉有着对理想的执着,对官场的 厌倦,对朝政的失望,对由林的向往,而这些情绪常常夹杂在一起, 汇成了一种复杂的心态。这种心态又正是南宋意图有所作为的士大夫 们所共有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 第二章韩元吉生活的时代 任何一种社会心态的形成都是诸多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改 朝换代的冲击力尤其巨大。在社会鼎革、时代巨变的时刻,文人 士大夫作为封建社会中触觉最敏锐的群体,个体命运和社会时代 的矛盾,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等诸多矛盾加之于其身,复杂的心态 便会凸显出来。靖康之变,宋室南渡,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 发生了变化,士人的心态也随之生变。 第一节两次和议到乾淳之治 靖康二年( 1l2 7 ) 二月,金灭北宋。同年五月,徽宗第九子 康王赵构( 高宗) 即帝位于应天府,改当年为建炎元年,重建宋 王朝,史称南宋。十:月,金军分路南侵。靖康之乱后,韩元吉 跟随族人南迁嚣当时朝廷下基,西北渡江的士大夫可以暂屠僧寺。 元吉与家人曾寄居僧人寺,次韵子云春日绝句其三:“日月 行天自汉家,十年京洛恨无涯。儿童不识乡园事,竞说江南春后 花”,诗作以儿童只知江南而不识中原之事,抒发了对京洛故园 的。环念和远离之恨。 建炎四年九月,为牵制金军主力以防再次渡江南侵,张浚指 挥西北宋军与金军主力会战于富平,宋军战败,史称“富平之战 。 江淮局势趋子稳定。绍兴元年( 王1 3 王) + 月,金军兀术部进攻和 尚原,为吴玢部宋军击败。绍兴八年十二月,南宋与金第一次议 和,南宋臣附于金。是年,南宋定都于临安,称“行在所。秦 桧独相,专主降金求和。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在奸相秦桧主持下, 南宋臣附于金,划淮为界,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给 硕士学位论文 金,史称“绍兴和议 。绍兴年闻秦桧一手遮天,打压主战派, 正如元吉指出的“十数年来,用事者所以借口而谢天下,不过息 兵二字而已 。 绍兴三十一年( 1 1 6 1 ) 九月,金帝完颜亮大举南侵。绍兴兰 十二年( 王王6 2 ) ,高宗让位于赵窨。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静,立 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 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 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 宗被迫予隆兴二年( 羔王6 4 ) 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 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孝宗“未尝一目而忘中原也,是以二 十八年之间,练军实,除戎器,选将帅,厉士卒,所以武备者,无所 不讲 (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九) 。 可以说,孝宗的出现让失望已久的爱国主战派看到了希望;有志 之士们期盼孝宗能有雄图大略,收复失地,光复山河尊韩元吉担任吏 部尚书后,曾经多次献言,劝谏孝宗要作“圣君 。宋孝宗是南宋历 史上较有作为的君主。从南宋政局整体来看,宋孝宗统治时期应该是 南宋吏治状况最好的时期,被后世誉为“乾淳之治”,南宋理学家真 德秀曾经慨叹:“乾道、淳熙闻,有位于朝者以馈及门为耻,受任于 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 宋史卷四三七,真德秀传) 。这虽有 溢美之意,但也确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孝宗朝政治较为清明。 l1 6 4 年,金世宗主动与宋朝议和。从此,金、宋双方休战约三 十年。金世宗也是有为之君,清朝入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弹 世宗在位时期金朝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金国国力强盛,加之南 宋没有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杰出将领,以及太上皇高宗的随时制约, 孝宗的恢复壮志始终无法实现,宋与金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总之, 这是一个诖人看到希望,又最终归于失望的时代。 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 第二节自由的学术风气 韩元吉的政治活动集中予孝宗朝“乾淳 之际。孝宗“卓然 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宋史卷兰十五) ,正如黄震所称许其 在位期闻拓正国家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 ( 慈溪黄氏圈 抄分类卷六八读水心文集) 。孝宗时期是南宋学术思想最为 活跃的时代,学术政策比较开放,形成了有利于各派自由发展的大环 境。 当时的主流学派是新学派和理学派,如谢廓然说:“近来掌文衡 ( 科举) 者,主王氏之说( 新学) 尚穿凿,主程氏之说( 理学) 则务 为虚诞(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五六) 。南宋是理学发展的高峰, 不仅理学人才辈出,而且许多派别形戚于此时,并得到发展尊理学家 之间以及理学家与事功派思想家之间的讨论、辩难,呈现鼎盛局面。 理学范畴、命题逐步确定下来,且涵义走向深刻、精密,这表明理学 发展高峰的到来。朱熹、张杖、吕祖谦三大家鼎足而立,其中朱熹成 就最大,享年长、弟子多,长期从事讲学、著述活动,形成了极有势 力的学派;昌祖谦则得中原文献之传,以史学见长,理学思想通过史 学著作表述。除此之外,心学大师陆九渊以“发明本心 为宗旨,奠 定理学中心学一派。还有陈亮、叶适以事功派的观点批评理学,对董 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汉书卷五十六,董 仲舒传) 进行破弃,反对空谈性、理,倡导事功之学。 韩元吉秉承尹焯学说,注重践履圣人之道,与事功派的观念不谋 而合,他的观念较朱熹等更开放,切合复国强兵的实际需要。 第三节乾淳之际士风 高宗在位期间任用秦桧向金求和,但由于金太宗有坚定豹消灭赵 宋政权的决心,高宗不得不且和且战,以求自保。随之而来的是秦桧 硕士学位论文 独相十八年,这期间秦桧控制朝政,迫害打压主战势力,实行“绍兴 党禁努,兴起文字狱,鼓励士人相互告讦。士人作为创作主体,在畏 祸惧罪的心理压力下,失去了北宋士大夫“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拶 ( 欧阳修镇阳读书) 这种以诗文来关注现实的精神风貌,呈现出 精神萎靡的状态。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高宗下令停息告讦之风。元吉作圣政 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酋抒发久受压抑,获得解脱的欣喜 之情,其中有言:“恶复凶终事久知,岂知圣断不途时。小儒未叹周 南滞,但喜逢入敢说诗静,诗句表达了从文字狱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 轻松愉悦。 前人有言:“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 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故其出师才遇少彻,满朝争论其非,屈己请 和而不能遂孝宗之志。惜哉! 这一论断总结了孝宗不能恢复山河的 原因,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基本反映了孝宗朝众多官僚士大夫的真 实心理状况。这种“屈己请和心理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高宗年寿 长,纵使已经退位,却仍然遥控朝政;另一方面是由于多年议和政策 消磨了士大夫们的恢复激情与信心,他们满足于偏安东南的安乐生 活,追求精致和奢靡的物质享受,害怕一旦发动战事将打破歌舞升平 的局面。于是,恢复的志气、渴望在这样的风气里渐渐消磨殆尽。 乾淳年间朝廷顺理成章地出现一反绍兴年间主战士大夫众多、主和官 员少的局厦,官员普遍主和,反对战争。朱熹对这种士风的批评颇为 精辟且有代表性:“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去为事”,“大率习为 软美之态、依阿之言,而以不分是非、不辨曲直为得计。下之事 上,固不敢稍怜其意:上之御下,亦不敢稍沸其情。惟其私意之所在, 则千涂万辙,经营计较,必得而后已。 ( 朱文公文集卷六九) 毋( 元) 刘一清钱塘遗事卷二f m 】,文渊阁暇库全书影印本:第4 0 页 1 6 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 以朱熹为代表的大批理学人士,以道德为标准批判当时风,徨 他们标榜道德而轻视事功,空谈“性命,实际上对当时士风也有一 定的消极负面作用。陈亮对这类理学中人予以针砭:“今世之儒士自 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 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 ( 龙川文集 卷一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孝宗也曾说“今士大夫微有西晋之风, 作王衍阿堵等语弦,“以趋利赴功者为狠俗,以矫激沾誉者为清高,浸 浸不已”(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 。韩元吉对这种 空谈而不切实际的风气深恶痛绝,多次作文指斥,如癸巳五月进故 事有言:“自周衰,道学不传,士之号为儒者,徒能诵说陈言,而 不达当世之务;故听其语若可行,责其实则罔效,且复处于优闲畏懦 之地,以苟幸世之富贵,所以动见厌弃,“今中国之所以未操胜算者, 正在人材太弱,士大夫虚名有余,而实用不足”。 孝宗在位的二十多年,宠信近习,先后重用曾兢、龙大渊、张说, 不少士人放弃儒家的价值标准,为了名利投靠在近幸势力门下。而标 榜道德的理学人士团结在一起,与这股势力展开斗争。韩元吉个性刚 直,屡次进故事,提醒孝宗矗亲贤臣,远小入,这已经为之所仇视; 加上元吉又是当时有名的理学家,身屠掌握官员选拔、任命的吏部尚 书之职务,因此受到更大的厌憎和排挤。淳熙五年,元吉不安于朝, 请求外任,出官婺州。在婺州任上,元吉遭到诽谤,罢官,其中缘故 正如谢放罢表所言:“稍知粗抑于豪强,不敢遽形于退避。明目 张胆,期法令之是行;销骨铄金,乃谤伤之遂积 ,是因抑制当地豪 强,而遭到报复。 总之,乾淳之际优越的物质条件,繁荣的社会文化,宽松的学术 政策为韩元吉的思想发展提供了优渥的条件,而此消彼长的政治斗争 左右着韩元吉的命运,致使元吉的思想不断深化、成熟。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韩元言思想述评 韩元吉出生于富有修养的读书世家,承袭了四代习文的家风;青 年时期,他在以严守师说和笃学践行著称的尹焯门下学习,这段求学 生涯奠定了他雄厚的儒学基础。元吉长年漫游各地,投谒权门,足迹 遍布东南,游览了众多名山胜水,结交了一批恚趣相投的炳友,这为 他文学创作的发展成熟作好准备。元吉又曾经多年担任主簿、知县之 类的地方微职,这一履历开阔了元吉的视野,增长了元吉的学识,深 化了他对南宋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体察,拓展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 胸襟。从南澜甲乙稿二二卷中,我们能归纳出韩元吉的哲学思 想、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为便于展开论述,本人将元吉的文学思想 敖入文学创作的相关章节再作阐述。 第一节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一个入做事为人的底蕴、背 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则人们的决策和行为。韩元吉的哲学思想可粗 分为对“道的论述和君子修养功夫两大块 首先试述元吉关于“道 的论述。“道 是中国哲学的最重要的 范畴之一。南宋时期,随着理学思潮发展,围绕“道静的探讨达到一个 新的高潮。理学家一方面继承宋初古文家的“道论,另一方面又对 “道作了新的解释。由于对“道 的理解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派: 一是张载等从气一元论出发,以“气解“道;二是程、朱从理一元 论出发,以“理解“道;三是陆九渊等从心一元论出发,以“心” 解“道 。各家学说既互相关联又相互对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哲学论 。侯赴庐等编。宋明理学史f 溯,北京:入民垄叛社,1 9 8 3 年:2 9 2 页 韩元吉及其文学研究 辩局面。韩元吉继承二程观点,以“理解“道”。 韩元吉在丁酉八月进故事先援引董仲舒论“大道之要”的文 句:“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乐而不乱,复而 不厌者,谓之道 ,“道万世无弊,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 。董认为“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是君王必须 掌握的统治工具;而且肯定“道”存在的客观性、恒常性。韩元吉认 为董仲舒的论述“反复天人之际,春秋之旨意,诚达于治道矣 ,“其 亦知道本欤 ,认同董仲舒的观点。接着元吉又述仲尼观点“志于道 , “吾道一以贯之”。他评价仲尼虽“未尝言何者为道 ,但“以其贯于 一,则无不在焉”,不仅肯定孔子取消“道 与“仁义礼乐”之间界 限的观点,还将“道”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扩展,认为阴阳、仁义、刚 柔是道在不同范畴的体现。元吉提出“自人而言,静而无为者道也, 动而有为者亦道也 ,意即动静皆道、动静一理,正是由上述观念推 衍而来。但由于人们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世但以治心养性者为道, 而以施于天下国家者为外物;以寂然不动者为道,而以视听言动者为 前尘”,这种以寂然养心为修道,视天下国家为外物的做法“可谓本 末不并行矣。文章通过对“道”内涵的阐释,批评当时士大夫对政 事内敛逃避的处世态度。 潘叔度可庵记一文则从人们普遍接受的两种养生观切入:第 一种是求仙学道之人乐生恶死,他们采用的养生办法是“求其气之所 自来,而保其神之所可至,呼吸运动,以规天地之造化,日:委形蜕 骨,可无死也 ,求仙之人以养气来保神延年。第二种是佛教徒“以 为人之生皆妄也,惟舍其身,然后见其不妄者存。是谓发真归元,而 得以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