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 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 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 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 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 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 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 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 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 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 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回答,总结。 (见下面板书) 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 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从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 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七、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 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 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 数据意义 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上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主要 三 次要 空间上 时间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 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纬度因素)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差异) 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 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 值。 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 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 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 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 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 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 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 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主要 上 次要 空间 I 时间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刘英) 教学设计(B)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 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 知识的说明文。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鬓毛连翘翘尾巴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播种耕种 落叶一丢三落四落枕 萌发翩然孕育簌簌 销声匿迹风雪载途 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 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 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 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单本朋友谷仔几次单件改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 丽画卷,美不胜收。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 象。 “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 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 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 接。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 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 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 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 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 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 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 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 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H、学习第4至第,12自然段。 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 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自学思考题:(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 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学生自学15分钟,讨论、交流10分钟,派代表讲课15分钟,教师归纳小结5分 钟。 (一)概括段意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i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二)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 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 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 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4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 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 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三)说明的顺序。 间的顺序来说明的,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邢台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摸底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给排水预埋施工要求
- 什么是阅读教学设计
- 公共营养师测试题+答案
-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
- 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
- 化工总控工模拟题与参考答案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德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
- 河湖治理工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考核试卷
- 农产品加工设备能耗评价与节能考核试卷
- 2025至2030中国射频芯片市场趋势展望及需求前景研究报告
- 《词汇构建法:课件中的词根词缀解析》
- 应急急救知识课件
- 文综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鼠伤寒沙门菌护理查房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Unit 7 第1课时 Welcome to the unit【基础深耕】七年级英语下册高效课堂(译林版2024)
- 2025年第33批 欧盟REACH 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247项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K30自动生成及计算试验记录
- 2024-2025春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化学初中八年级全一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控制《第二节促进燃烧与防止爆炸》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