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摘 要 生命与历史性是马尔库塞早期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这对概念在一定程度上 构成了他整个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所谓历史性就是历史过程的本质,马尔库塞把 历史过程理解为个体生命在社会整体中的自我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个体 生命获得了自身与他人以及自身与对象世界的统一,那么它就获得了自由。历史性 概念就是要说明个体生命在过程中实现着的这种自由。 本论文力图在对马尔库塞早期思想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梳理出历史性概念所表 达的深层涵义。结合他后来思想的发展,进一步论述生命与历史性这对概念所具有 的理论意义。文章分五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生命与历史性这对概念提出的理论背景。 马尔库塞是在与 “科 学马克思主义”相遭遇,为了反对物化,在批判吸收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理 论研究的。这一研究的目的就是为激进革命寻找理论基础。 第二、三部分以马尔库塞早期英译本著作黑格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为 基础,对其中生命与历史性的主题进行梳理,揭示历史性概念所表达的几层涵义, 以及它在反对“科学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作用。作为自我意识的生命经历了欲望、 主奴关系、理性的阶段后,最终在精神中实现了自身的统一,这是一种在相互斗争 中实现着的统一。 第四、五部分:主要是分析马尔库塞后来生命概念与历史性概念的变化,结合 他面对发达工业社会对自身理论做出的修正,进一步论述其理论的意义。在此基础 上,揭示他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物化的批判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 生命 历史性 科学马克思主义 物化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life and historicity are two very important concepts in marcuses early thought, which compose one of 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his whole thought in a certain extent. historicity is the essence of historical process. marcuse thinks history as the process of self-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life in society. during this process, it will get freedom if individual life has the unity of itself and others, itself and objective world. the concept of historicity is about to explain this freedom, what individual life fulfilling in historical process. the thesis tries to explain the deep meaning of historicity,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cuses early thought. then, i will combine the developing of his late thought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of the concepts of life and historicity. 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is thesis. part i primarily introduce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marcuses research about life and historicity. marcuse began his research for rejecting reification when he met scientific marxism, based on criticizing and absorbing heideggers thought.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dical revolution. part ii and part iii are grounded on marcuses early german-to-english work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thesis will clarify the concepts of life and historicity. then, i will figure out several meanings of historicity and its function of reject scientific marxism. life, as self-consciousness, has undergone the phrases of desire, the relationship of lord and slave, reason, finally actualizes the unity of itself in spirit. this unity must be carried out through mutual fight. part iv and part v primarily analyze the change of marcuses concepts of life and historicity, and refer to the revises of his theory when he faced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in his late period, the thesis will continue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his theory. grounded on it, i will clarify the practical value of marcuses social ideality and his criticism about reification. key words: life, historicity, scientific marxism, reification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前 言 前 言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之一,也是一位思想独特的学者,对个人自由与幸福的追求是他一生不懈奋斗的目 标,他本人的思想包含着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弗洛伊德的因素,一生的 著述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爱欲与文 明 、 单向度的人等著作的发表,马尔库塞一时间获得了世界声誉,成为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初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有人甚至将他与马克思、毛 泽东列在一起,称他们为震撼资本主义社会的“三 m(marx,mao,marcuse) ” 。 马尔库塞往往是以激进的、不妥协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的,他对发达工业社 会的批判以及他对个人自由的重视,都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吸引力。马尔库塞认为, 当代的发达工业社会是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其特征不在于是否施行暴力,而在于 已经不再允许对立意见、对立立场的存在。该社会成功地压抑了人们内心否定性、 批判性的向度,成为单向度的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也丧失了否定、超越和批判的 能力,不再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成为了单向度的人,在这样的趋 势下,整个社会都变成了压抑性的社会、消费性的社会。马尔库塞本人也毫不掩饰 自己的激进立场,他曾这样阐释自己对当代社会中批判理论重要性的理解:我们今 天总是把批判理论称作马克思主义,如果批判理论不想坚持改变可怕的现实,它就 必定会把极端的自由、剧烈的分化等纳入自身的框架。正是基于自己对压抑的不满, 他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不顾风险这样来定义自由:即自由从来还没有出现过,还没 有被认识到。 马尔库塞很容易让人感动,但另一方面又让人觉得不能接近,仿佛他所说的都 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人们对他本人思想的研究兴趣。马 尔库塞的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目前国内的研究已有很多:有以人的异化和技术批 判为中心的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如王凤才著的批判与重建 ;有以爱欲为中心的人 类解放理论研究,如张和平著的试析马尔库塞“革命新理论” ;有以否定性思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为特征的思想研究,如程巍著的否定性思维 ;也有以理性与感性为主题的研究, 如范晓丽著的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 ;此外还有一批质量较高的 研究论文、专著和译著。 本论文在对马尔库塞早期思想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对其早期英译本著作黑格 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部分章节中生命与历史性这对概念进行集中梳理。论文 力图以这对概念在马尔库塞思想中的内在展开为线索对其思想进行初步探讨,进而 阐明这一主题在他思想发展中的变化并揭示其理论意义。 论文中所界定的马尔库塞早期思想是指他 1933 年加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之前的思想发展。这期间他在弗莱堡大学师从于海德格尔学习哲学,其著作主要以 专题论文为主,如 1928 年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现象学的贡献 ,1929 年的论具体 哲学以及辩证法的问题等, 黑格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是马尔库塞 1932 年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他申请弗莱堡大学讲师职位的资格论文,该著作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早期思想的集中表达。本论文立足于对马尔库塞早期思想理解 的基础上,最终以黑格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为中心来展开论述。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1 困境与选择 困境与选择 1.1 早年马尔库塞面临的困境早年马尔库塞面临的困境 1898 年,马尔库塞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1917 年,他加入了 德国社会民主党,并积极参与柏林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运动,然而,第二国际对马 克思主义的机械理解,社会民主党在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教条性和妥协性,都与作为 革命社会变革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相违背,也让马尔库塞感到深深的不满。不多久, 他就脱离了柏林的革命,脱离了社会民主党,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意识的马克思主义 者。 当时,马克思主义总体上被第二国际理解为一种具有“科学性”的社会学说, 科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发现了支配人类社会的规律。德国社 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施坦认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有组织地”发生, 无产阶级要做的就是等待资本主义终极危机的出现,因此,主动进行变革的革命行 动就变得多余。从现实状况来看,这种解释确实在很多方面描述了当时欧洲工人阶 级运动的状况,工人们要求得到更高工资、实现更好工作条件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部 分胜利,在自身的经济要求已经实现的情况下,他们确实越来越不革命,越来越满 足于自身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科学马克思主义正是这一状况在理论上的 反应。要求激进革命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在此面临着严重的理论困境。 在 20 世纪 20 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危机引起了许多著名的理论回应,其中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带来的影响尤为突出,在这本著作中卢卡奇追溯了马克 思主义的黑格尔根源,他认为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就会退回到对资本主义进 行肯定的立场上去。研究对自然的支配是科学的首要目的,为了使研究对象服从客 观规律,科学必须把它的每一个研究对象都进行物化,在科学的态度中主体与客体、 人与他的劳动对象是相互脱离的。用这种态度来考察社会,就会无视资本主义社会 中人自己的劳动产品与人自身之间的对立,就会把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到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的剥削和压迫看成是历史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异化转变为一 种永恒的人类状况 ”1。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工人阶级代表了一种力量,它能够把整个分裂与物化 的社会重新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马尔库塞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他说: “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要旨在于它关注的是激进行动的历史可能性,这种行动将会带来一个必然 的、全新的现实,它使整全的人的出现成为可能。它的行动者是具有历史意识的人。 它唯一的领域是历史,历史是人类此在的基本范畴。这种激进行动将成为由阶级 来完成的革命性的、历史性的活动”2,马尔库塞坚信无产阶级在历史中会把物化的 社会重新变革过来,与卢卡奇不同,他是通过对海德格尔哲学的研究来寻找自己的 理论基础的。 1.2 为激进革命寻找理论基础为激进革命寻找理论基础 1927 年,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出版,正是这本书的发表把马尔库塞吸引 到了弗莱堡,在那里他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涯。马尔库塞对其通往弗莱堡之路作了 这样的描述: “对我和我的朋友而言,海德格尔这本著作的出现是一个新的开端:我 们把他的书(以及那些我们握有原稿的讲座)作为一种具体哲学来加以体验:他在 书中谈论了生存,讨论了我们的生存、焦虑、操心、无聊,等等。而且,我们经历 了另一场学术解放:海德格尔对希腊哲学与德国唯心主义的解读使我们对死气 沉沉的文本产生了新的见解”3,但是,即使在跟随海德格尔学习的过程中,马尔库 塞还是与海德格尔保持着距离,他只是相信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 的目的服务。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要探讨存在的意义,他认为整个的存在,单纯 的“在世存在”才构成了哲学正确的出发点,但事实上,他的整个讨论是以一个特 殊形式的存在者,即人生此在为中心来展开的,他认为人并不是外在于他的世界。 1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04 年版,第 19 页 2herbert marcuse, contributions to phenomenolog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heideggerian marxism, edited by richard wolin, john abromeit,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5, p.3. 3herbert marcuse, postscript: my disillusionment with heidegger. in heideggerian marxism, edited by richard wolin, john abromeit,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5, p.17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这个世界是由意义而不是由自然法则来理解的,世界本质上是意义的世界,在对人 生此在“本己本真性”的探讨中,海德格尔表达了这样的道德律令:在本己本真性 中,既不能把自己,也不能把他人视之为物1。 相对于日常生活的公共被抛性,海德格尔提出“本真存在”的可能性取决于实 际“操心”着的个人所做出的决断,当人生此在有勇气信赖自己,真正从“常人” 和物化的状态回到自身时,人生此在就获得了本己本真性。海德格尔使马尔库塞坚 信:革命性的激进行动必须从行动者自身产生,必须出之于行动者的内在需要, “激 进行动不是从外部强加给行动者的,行动者必须把它理解成一种内在的需要,因为 行动正是他真正存在的一部分”2。 但是在马尔库塞看来,海德格尔对社会历史的考察却过于形式和抽象。按照海 德格尔的观点,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人生此在的存在论结构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马尔库塞想要通过对现实社会历史的考察来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找理论基础,就不能 仅仅停留于存在论的结构分析,而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具体的历史内容。 第一,马尔库塞反对海德格尔不加区分的“意义世界” 。他认为, “不同文明地 域和不同文化组织之间的意义世界各不相同,在不同的世界之间存在着意 义的鸿沟”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世界”和无产阶级的“世界”是不 可能相等同的,而马克思主义优于存在主义的地方正在于它把握历史的超常能力,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分析并不局限于人类存在的固定结构,而是充满了具体的历史 斗争。 第二,马尔库塞虽然认同海德格尔的观点,认为激进行动必须立足于个体的内 在需要,但是,他又拒绝海德格尔自我发现、自我救赎式的个体解放之路。马尔库 塞所主张的激进行动是一种集体行动,他明确指出: “我们必须反对海德格尔那种不 是以行动为基础而是以孤立此在为基础的意图,这种行动的目的是要在所有领域产 1这里对海德格尔的理解参照了 peter lind 在其著作 marcuse and freedom 中对海德格尔的说明,见马库色的自 由理论 (彼得林得, 马库色的自由理论 ,关向光译,台湾远东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版) ,第 73 76 页,虽然 peter lind 不是专门的海德格尔研究者,但是他对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之间关系进行了论述,在此 借鉴其观点。 2herbert marcuse, contributions to phenomenolog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heideggerian marxism, edited by richard wolin, john abromeit,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5, p.5. 3同上书,第 16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生一种全新的公共生活”1。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把海德格尔对个体的重视带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变革的 目的之中,就要求马尔库塞对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做出更进一步的说明。他 本人把这一问题归结为所谓“历史性”的问题,对“历史性”主题的说明正是马尔 库塞黑格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这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 在黑格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中,马尔库塞一开始就提出他写“这本书 是为了揭示历史性的基本特征。历史性用来定义历史并把它和自然与经济 区分开来,在我们试图说某事物是历史的时,历史性表明了我们的意图”2,历 史性概念所要揭示的正是历史过程的本质, 在这本书中, 马尔库塞通过对黑格尔 精 神现象学的解读来说明历史性的主题。生命与历史性是本书的两个重要概念,马 尔库塞的生命概念强调的是个人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个体生命通过“主观性与客观 性相统一”的方式来实现自身,而历史正是个体生命在社会整体中自我实现的能动 过程。在黑格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中,马尔库塞把个体生命等同于自我意 识,通过对自我意识实现过程的分析来说明人类历史的基本特征。 1同上书,第 16 页 2herbert marcus,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mit press, 1987, p.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2 生命及其实现过程生命及其实现过程 2.1 马尔库塞对生命概念的说明马尔库塞对生命概念的说明 在精神现象学中,生命概念是以普遍性的方式出现的,普遍性的生命在自我 意识中获得了归宿,生命的实现过程最终就成为了个体自我意识走入人类精神的过 程。 普遍性的生命是自我展示的纯粹过程, 它内在于所有有生命的存在者中; 各种相 互区别的存在者在普遍生命的活动过程中得到了统一,成为了普遍生命的“内在差 别” 。普遍生命自我展示的能动过程通过各种相互区别的形式来实现,它自身正是各 种差别的内在统一性。 黑格尔这样说明普遍性的生命: “生命的本质是扬弃一切差别的无限性,是纯粹 的自己轴心旋转运动,是作为绝对不安息的无限性之自身的静止,是运动的各个不 同环节在其中消融其差别的独立性本身”1,生命是独立性自身,生命活动构成了它 自身的“无限性” 、 “整体性”以及“普遍性” 。在这种独立性中,生命与存在者的整 体相对立并把它们统一在自身的运动过程中,因此,生命在自身的运动中就把所有 的差别吸收和消融进了自身。生命通过把所有的差别包含进它的独立性之中,通过 把它的独立性变成所有差别围之旋转的“轴心” ,生命就成了黑格尔所说的“普遍的 媒介” 、 “普遍的流动性” ,所有存在者的“简单流动实体” 。 作为“普遍媒介”的生命是一种自我展示的能动过程,也是一种对所有差别进 行统一的活动过程,是诸多差别形式的“实体” ,因此,生命就成为了“一种赋予生 命的存在,所有的差别形式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生机”2。同时,因为生命不 是外在于这些差别而是差别自身的实体,所以“每一个持存形式对差异的无限性的 隶属” ,就仅仅是在实现与这些差别形式自身相适应的活动过程,不仅作为一个整体 1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上册第 117 页 2herbert marcuse,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mit press, 1987, p.23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而且在每一个个体中生命都是对无限差别进行统一的能动过程。 这时, 黑格尔说:“它 (自为的个体)走出来反对那普遍的实体,它否认这实体的流动性和它同这实体的 连续性,并且坚持他自己不被消融在这普遍的实体之中,反而企图通过脱离它的这 种无机的本性,并且通过消耗它的这种无机本性以保持其自身”1,就这样,个体走 出了普遍性的生命, 对个体来说, 外在的实存是一个 “他者” , 是个体的 “无机本性” , “个体的自我性(selfhood)在于它的有机化活动,它为了适应无机而去创造自为的有 机”2。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个体的他者,这种无机本性也是普遍生命、普遍实体活 动的样式,而个体仅仅代表着一种在部分上存在着的差别。个体通过把无机本性吸 收进自身,同时就把生命吸收进了它的个体性,普遍性的生命“现在为那差别而存 在着,而这差别本身却是自在自为的东西,因而是无限的运动(那个静止的媒介是 为这无限的运动所消耗着) ,亦即是作为活生生的过程的生命” 3,个体变成了生 命活动的主体并且使自身成为了存在者的“普遍媒介” ,在这里,生命就成为了个体 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生命自我展示的能动过程由普遍性的生命转变成了个体性的生命,在此,马尔 库塞借用黑格尔的话强调指出: “这种颠倒过程因而也就是(事物的)颠倒性本身” 4。个体性是与普遍性相并列的个体性,反过来看,普遍性就成了个体性的“本质” , 个体生命通过与普遍生命不同的“类”来实现自身的普遍性,个体生命处于一种由 自我封闭式的循环运动所构成的整体之中。就个体而言,既不是各种相互区别的个 体环节也不是它们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在过程中分裂自身并重新统一自身的活动 过程才构成了个体性的生命。黑格尔这样表达个体性的生命: “生命乃是自身发展着 的、消解其发展过程的、并且在这种过程中简单地保持着自身的整体”5。 个体生命通过在差别中自我等同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统一性,这是一种从差别 “返回自身的统一” ,由这种统一所构成的整体是“简单的类,这个类在生命自身的 1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上册第 118119 页 2herbert marcuse,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mit press, 1987, p.234. 3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上册第 119 页 4同上书,第 119 页 5同上书,第 120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运动过程中不是作为这种简单的类而独立存在;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指向着一 个它自身以外的他物,亦即指向着意识,对于意识生命是作为这种统一或类而存在 着”1。因为个体生命的统一性只有通过它在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整体来实现,所以 这种从差别“返回自身的统一”必须是对象性的,它要将对象吸收进自身,就必须 有多样性的差别在它面前让它来统一。生命所指向的意识就具有这种对象性的特征, 意识总是对某一对象的意识,它通过对对象的认知来把对象吸收进自身。 类的概念表达了作为“返回的统一”的生命特征,个体意识要从对象返回自身 就必须成为具有自为性的自我意识,马尔库塞强调说: “就生命是一种自身等同 (equality-with-self)之过程的、普遍的和自身统一的结构而言,它是简单的类;就生命 以意识的形式实现这一过程而言,它变成了自我意识 ”2。生命概念最终在自 我意识中实现,生命自我展示的能动过程就成了个体意识自我认知的认识过程,在 黑格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中,马尔库塞正是以自我意识概念为基础,通过 对其实现过程的分析来说明历史过程的本质。以下就是关于这一本质的说明: 自我意识的运动以欲望开始, 自我通过欲望要把那个与它相遭遇的世界扬弃、 否 定、吸收进自身,因此,自我把他者看成是“不存在,它肯定不存在本身就是对方 的真理性” 3。但是, “欲望和由欲望的满足而达到的自己本身的确信是以对象的存在 为条件的,因为对自己确信是通过扬弃对方才达到的;为了扬弃对方,必需有对方 存在”4 ,在欲望环节自我意识本来是要实现自身与对象世界的统一,但是它却经验 到了对象世界的独立性。 自我意识在“欲望”中认识到对象是独立存在的, “由于对象的独立性,因此只 有当对象自己否定自己时,自我意识才能获得满足”5,它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 从对象上确认到自身,即自己对对象的否定同时又必须是对象的自我否定,只有这 样,它才能认识到自己对对象的否定是否有效。自我意识不仅不能在对象世界直接 获得满足,而且“不必在对象上寻求满足,而是作为在另一个自我意识存在中的自 1同上书,第 120 页 2herbert marcuse,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mit press, 1987, p.238. 3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上册第 120 页 4同上书,第 121 页 5同上书,第 121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我意识来存在”1。 。自我朝向对象世界的“欲望”态度现在变成了两个相互区别的自 我意识之间的斗争,自我意识只有在另一个自我意识中才能获得它的满足,只有在 相互“承认”中,在两个不同的自我意识“相互对立并为对方而存在” (being-for and against each other)的状况下个体自我意识才能实现它的统一, “一个自我意识对一 个自我意识,这样一来,它才是真正的自我意识;因为在这里自我意识才第一次成 为它自己和它的对象的统一”2。在这种由相互“承认”而达到的“双重自我意识” 中个体自我意识才真正获得了普遍性,这种“双重自我意识”是精神概念的本质, 黑格尔说: “精神是这样的绝对实体,它在它的对立面之充分的自由和独立中,亦即 在互相差别、各个独立存在的自我意识中,作为它们的统一而存在:我就是我们, 而我们就是我”3,这种不同自我意识之间的统一是在个体自我意识中完成的,精神 过程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实现这种统一的过程,它既是自我意识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 又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整体实现过程。 在黑格尔的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中,马尔库塞也是把个体生命与自我意识 相等同,对生命活动的说明就进入了人类活动的领域。个体生命向普遍生命的返回、 个体性向“类”的普遍性的复归,就成了个体自我意识走入人类精神文化的过程。 在精神中,个体自我意识不仅获得了普遍性而且实现了自身与对象世界之间的统一, 随着对精神想象学的进一步考察,马尔库塞通过对劳动的分析来说明这一过程。 2.2 生命在主奴关系中的实现过程生命在主奴关系中的实现过程 两个不同自我意识之间的统一是以相互对立开始的,每个个体都希望能从对方 来确证自身,都希望能看到自己对对方的否定能成为对方的自我否定,进而在自身 与对方的统一中来获得自由。这种自由只有通过自我证明才能达到,只有通过不断 的自我定位、自我维持、自我挑战,自我意识才能获得自由;它必须显现、挑战自 己,必须“在生死斗争中证明自己” 。自我意识的自由是“绝对的否定” , “绝对否定 1herbert marcuse,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mit press, 1987, p.245. 2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上册第 122 页 3同上书,第 122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性的自我把自身显现(show)在另一个人身上,每一个个体都寻求对方的死亡并且 冒生命危险来达到这个目的”1。 但是,通过“生死斗争”所获得的自由却变成了不自由,因为在被欲望驱使而 进行的自我意识之间的斗争中,对方不是被扬弃而是被简单地消灭了, “通过对方的 死亡,个体所获得的自由和统一性相应的也是死的 ,为了使它成为活的 ,自 我的对象必须保留”2,个体必须相互地、有意地让每一个他者自由,必须“承认” 每一个他者。生命的自由和真正的独立性只有在这种为他存在中,并通过这种为他 存在来实现自身,两个有区别的自我意识不再在生死斗争中相互对抗,而是承认他 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马尔库塞说: “生命过程就这样在独立的和依赖的个体之间以 自为存在和为他存在的形式继续着,这两个个体一个是纯粹自为,另一个是为他存 在:这就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3。 在主奴关系中,实现了不同个体自我意识之间,以及自我意识与对象世界之间 的初步统一。 第一,主奴关系带来了对象世界的生机。通过奴隶的劳动,劳动对象的物性被 克服了,它们以劳动产品的形式被自我意识认识和使用,对象世界被纳入了生命运 动的过程。奴隶的存在是在与物的对象性关系中实现的,奴隶意识的“本质在于它 隶属于一个独立的存在,或者说,它的本质即属于一个一般的物”4,在与物的关系 中奴隶是依赖性的,奴隶不能“克服”物,既不能“毁灭”它也不能“享受”它, 而只是把物作为劳动的对象。马尔库塞强调说: “劳动就成了自我意识与物性的基本 关系,物的纯粹对象性被扬弃了并且获得了生机,物性在这种(被赋予的)生机中 获得了它的实存 ”5。 第二,欲望的直接性在主奴关系中也得到了调节, “主人把奴隶放在物与他自己 之间” ,并以奴隶作为媒介来与物发生关系,物在奴隶的劳动中获得了生机,它作为 非独立的对象被提供给主人,主人“享受”物。 1herbert marcuse,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mit press, 1987, p.255. 2同上书,第 255 页 3同上书,第 256 页 4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上册第 127 页 5herbert marcuse,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mit press, 1987, p.25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第三,在主奴关系中,两个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调节,主人和奴隶不再 在“生死斗争”中来直接面对对方, “主人通过独立存在(物)间接地使自己与奴隶 相关联”1。通过对物的克服主人使奴隶服从于自己,主人在与奴隶的关系中确证自 己是自由的自我意识,同时主人在奴隶的依赖性上承认他,他不再消灭奴隶而是依 靠奴隶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虽然以奴隶的劳动产品为媒介实现了两个自我意识之间的初步统一, 但是, 两个 自我意识相互对立并为对方而存在、自为存在与为他存在相统一的状态还远未实现, 自我意识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一方面,奴隶只是把自身放在为他存在的位置上, 否认他自身的独立性而仅仅承认主人的真理和权力,奴隶生活在对主人的依赖之中, 因而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另一方面,主人并不承认奴隶是独立的自为存在,奴隶 只是在其缺乏独立性上为主人而存在,因此,主人实现的只是一种非本真的自由。 自由最终只能在奴隶的劳动中实现, 劳动为主奴关系带来了转机, 劳动的积极意 义正在于能使奴隶获得它的自由,黑格尔说: “奴隶在它自身完成的过程中也过渡到 他直接的地位的反面。它成为迫使自己返回到自己的意识,并且转化自身到直接的 独立性”2。正是在这种极端的非自由中奴隶将经历绝对的自由,而这正是在为主人 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在主奴关系中, 对物的否定仅仅在主人的享受中实现, 因为只是对物进行直接的 享受,主人欲望的满足就成了“本身只是一个随即消逝的东西,因为它缺少那客观 的一面或持久的实质的一面。与此相反,劳动是受到限制或节制的欲望,亦即延迟 了的满足的消逝,换句话说,劳动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 并且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西”3。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对象具有一种独立性,这种 独立性并不会在对劳动对象的享受中消失,因而,劳动者就在它的劳动对象上获得 了一种独立性, 黑格尔说:“那劳动着的意识便达到了以独立存在为自己本身的直观” 4,通过对劳动对象的陶冶,劳动者创造了事物的现实性,相反主人的欲望仅仅破坏 1同上书,第 128 页 2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上册第 129 页 3同上书,第 130 页 4同上书,第 130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这种现实性。事物的现实性正是由劳动者的“陶冶活动”所建构起来的,在劳动过 程中奴隶的意识最终“在劳动中外在化自身,进入到持久的状态”1,劳动者不仅通 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主人的欲望,而且在劳动对象上认识到了自身的独立性。 通过劳动奴隶冲破了主人的外在权力,劳动者克服了他曾经为之发抖过的否定 者,劳动者“摧毁了这个异己的否定者,并且在持久的状态下把自己建立为一个否 定者,因此它自己本身便成为一个自为存在着的东西”2,劳动的对象不再是一个异 在的“他者”而是他自己的作品,是他所实现的现实性,他在其中重新发现了自身。 奴隶的生命“正是在劳动里(虽说在劳动里似乎仅仅体现异己者的意向) ,才意识到 他自己固有的意向”3,奴隶意识到他不仅作为依赖性的意识为主人而存在,而且在 劳动中他是独立性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生命自我展示的能动过程在劳动中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 第一,劳动使“生命获得了它现实性的第一个直接形式,作为普遍的媒介和 实体的生命在劳动中实现”4。生命是一种“赋予生命”的存在,事物是在生命 活动中来获得它们的“持存性”和“持久性”的,劳动对象也正是在劳动过程中获 得了它们的现实性,并且以劳动产品的形式来保持这种现实性。生命是一种自我展 示的能动过程,这是一种“自我证明、自我冒险以及自我维持”的过程,自我意识 也正是在劳动中实现着“认知与行动的统一” ,在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这种展 示活动将个体自我意识的内容转化成对象的要素,并且使自身获得了与其他自我意 识相统一的普遍性,那时,普遍性的生命才最终在自我意识中实现。 第二, 劳动 “揭示出了不同自我意识之间相互承认的根源, 揭示出生命活动的 我 们特征”5。以奴隶的劳动产品作为“媒介” ,主人和奴隶的自我意识获得了统一, 正是劳动使个体自我意识获得了普遍性。 但是在主奴关系中, 自我意识与对象世界之间的统一, 以及不同个体自我意识之 间的统一都不是真实的统一。 1同上书,第 130 页 2同上书,第 131 页 3同上书,第 131 页 4herbert marcuse, 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 the mit press, 1987, p.261. 5同上书,第 262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在自我意识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方面:虽然奴隶的劳动构成了对事物的陶冶并且 使对象世界获得了生机,但是奴隶只有依赖劳动对象才能认识到自身的独立性,它 并不能否定这个对象;虽然主人可以通过对劳动产品的享受来否定事物,但是它仅 仅是依赖对象来满足自身的欲望,对象世界对于它来说具有独立性。马尔库塞强调 说: “对于作为自我意识的生命来说首要的是它与世界相对立的独立性和自由 ” 1。 在主奴关系中,主人和奴隶对对象世界都持一种依赖性的态度,因此,欲望对对象 的享受和劳动对对象的陶冶都不能真正把对象扬弃在自身之中, 都不能从对象上 “返 回自身” 。 在不同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方面:主人只是享受劳动对象而不为奴隶提供劳动 产品,它的为他存在是不真实的;奴隶只是为主人提供产品而自己却不能享受劳动 产品,它的自为存在也是不真实的。 “主奴关系保留着一种本质的不平等 ,在不 同的个体中自为存在和为他存在仍然是相互分离的”2,因为只有在不同个体自我意 识相互对立并为对方而存在、自为存在与为他存在相统一的状况下,才能真正实现 自我意识的普遍性,所以在主奴关系中仍然不能达到不同自我意识之间的统一。 2.3 生命在理性与精神阶段的实现过程生命在理性与精神阶段的实现过程 前面的综述中我们知道:普遍生命是一种自我展示的能动过程,它通过在差别 中自我等同的方式来维持与展示自身,在生命指向意识之后生命过程就变成了自我 意识实现自身的过程,自我意识只有在与另一个自我意识相互对立并为对方而存在 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从对方返回到自身,才能实现自身与对象世界,以及自身与另 一个自我意识之间的统一;以奴隶的劳动产品作为媒介,这一过程最早在主奴关系 中实现。但是, “在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中生命仍然不能达到真正的在他者之中的自身 等同” 3,自我意识在劳动中仍然是直接与对象世界相遭遇,为了实现自身的自为性, 它就必须克服对象世界。自我意识只能与对象世界相对立来寻求自身的自由,由于 1同上书,第 263 页 2同上书,第 263 页 3同上书,第 265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在它与对象世界之间没有媒介,所以它并不能扬弃他的对象,自我意识最终只能从 对象世界返回自身,返回到自身的“思维”之中。这时,黑格尔说: “在思维里,对 象是以一个异于意识的自在存在的身分直接地作为意识的对象,但又与意识没有差 别”1。 就这样,自我意识试图从对象世界中使自身获得自由,它把自身揭示为一个对 象并进一步认识这个对象,这只能使它获得一种“抽象”的自由。自我意识由对于 对象世界的否定态度转变为肯定的态度,黑格尔把这一转变描述为由作为自我意识 的生命向作为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德州一中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二班级班主任新学期教学工作方案
- 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
- XX年七夕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四川绵阳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重庆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东莞市三校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 尾矿库作业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司机三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卷(附参考答案)
-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液化气安全知识培训
- 语音主播协议合同
- 河道人工保洁作业指导书
-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考试题库大全-上部分(600题)
- 指向数学理解的初中数学微项目化作业设计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地下矿井冷却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Codesys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核电站安全生产培训
- 甲方业主项目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