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pdf_第1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pdf_第2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pdf_第3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pdf_第4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寸桶再 l j i 入 德国自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今的教师资格制度是使其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措施。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和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两次国家考试都极具特 色,对丰富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理论体系而言是有益的借鉴来源。 本文通过对大量德语文献资料的研究构建了论文的理论体系。为提高德国教 师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渗透性和国际竞争力,德国自1 9 9 8 年实行了对教师教育 的改革,种革新后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现已被绝大多数联邦州采用。首先 对于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而言,其培养目标是能胜任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 工作的职业学校理论教师,该体系仍采取两阶段的培养结构,第一阶段的大学学 习实行了连续的分阶段的5 年制的学士一硕士培养模式,大学课程体系涉及第一 专业、第二专业和教育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并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学实践的比重; 第二阶段为预备实习,是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师 教育改革之后在6 个联邦州内已将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预备实习期限从2 年 缩短至一年半。 其次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体系也采取了两阶段的结构,一 是大学学习结束后实行进入预备实习的资格考试一第一次国家考试,教师教育 改革之后硕士毕业考试取代第一次国家考试成为进入预备实习的资格考试,这一 阶段的考试通过笔式、口试、论文撰写的方式对进入预备实习所必需掌握的专业 技能和教育技能进行了考核;二是预备实习结束后实行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 第二次国家考试,考试的方式有教学论文撰写、两个专业方向各次试讲、一次 综合性的口试,以对教育教学能力和是否能独立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进行考核, 若通过了第二次国家考试则意味着具有了职业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 最后论文通过对德国和中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进行比较,提出了在我国 实行综合性大学参与的注重实践的5 年制的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和以专业化 为导向的注重对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国家考试:教师资格制度;专业化 a bs t r a c t t h e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t e a c h i n gp o s t sh a sb e e ni m p l e m e n t e di ng e r m a n y s i n c et h e19 廿1 c e n t u r y 。t h i si sa n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f o r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 o no f t e a c h e r s t h e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t e a c h e r si ng e r m a n y i sw o r l d w i d er e n o w n e da n du n i q u e t h e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w i l lb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b y s t u d i e so fa c a d e m i c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t h e s i sw o r k a n a l y z e st h ec u r r e n te d u a c t i o n s y s t e m i ng e r m a n ya n da t t e m p t st ot r a n s f e rt h ep o s i t i v ea s p e c t so ft h eg e r m a n 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i n t oac h i n e s eb a s e dv e r s i o n , t op a v et h ew a yf o ra l l i m p r o v e dq u a l i t yf o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 t h er e f o r m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i ng e r m a n yh a sb e e ni m p l e m e n t e ds i n c e 19 9 8t oi n c r e a s ef l e x i b i l i t y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tt h em o m e n tn e w 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p r o c e d u r e sf o rt e a c h i n ga tv o c a t i o n a ls c h o o l sa r ei n t r o d u c e di nm o s t p r o v i n c e s f i r s t l y , t h ee d u c a t i o nf o rt e a c h i n ga tv o c a t i o n a ls c h o o l si sd e s i g n e df r o m b o t ha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s e p e c t i v ea sw e l la sas u b j e c td i d a c t i c sp e r s p e c t i v e ,i np a r t i c u l a r t e a c h e rt r a i n i n ga n d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t h e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sb a s e do n ac o n t i n i o u s 5y e a rb a c h e l e o r - m a s t e rm o d e l t h ep r o g r a mt e a c h i n ga tv o c a t i o n a ls c h o o l si sb a s e d o na2 - s u b j e c ts c i e n t i f i ce d u c a t i o na n dap e d a g o g i ce d u c a t i o n t h eo b j e c t i v ei st h e 2 - s u b j e c tt e a c h e r , i e at e a c h e rw h ot e a c h e st w od i f f e r e n ts u b j e c t s a ts c h 0 0 1 f u r t h e r m o r et h er e f o r mi n c r e a s e s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t h ep r a c t i c a lt r a i n i n g h o w e v e r , i n 6o u to ft h e16p r o v i n c e si ng e r m a n yt h ed u r a t i o no ft h e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h a s c h a n g e df r o mt w ot oo n ea n dah a l fy e a ra f t e rt h er e f o r m s e c o n d l y , t h ee d u c a t i o nf o rt e a c h i n ga tv o c a t i o n a ls c h o o l sr e g u l a t e st h ef i n a l e x a m sa f t e r a c c o m p l i s h i n gt h eu n i v e r s i t y c o u r s e s t h es oc a l l e df i r s ts t a t e e x a m i n a t i o ni s ap r e r e q u i s i t ea n dl 【i n do fq u a l i f i y i n ge x a m i n a t i o nf o rt h e s u b s e q u e n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d u et ot h er e f o r m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t h en a t i o n a l f i r s ts t a t ee x a m i n a t i o ni ss u b s t i t u t e db ya l le u r o p e a na c c r e d i t e dm a s t e rd e g r e e w r i t t e n a n do r a le x a m s ,a sw e l la st h em a s t e rt h e s i s ,v e n f yt h en e c e s s a r ys k i l l so ft h et e a c h e r c a n d i d a t ef o rt h e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a f t e rt h e 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t h ee d u c a t i o ni s c o m p l e t e db yt h es e c o n ds t a t ee x a m i n a t i o n t h ep r o c e d u r ef o rt h es e c o n ds t a t e e x a m i n a t i o ni n c l u d e sas c i e n t i f i cw o r k t w oo b s e r v e dl e c t u r e sa tt w os u b j e c t sa n da l l o r a le x a m t h es e c o n ds t a t ee x a m i n a t i o nv a l i d a t e s ,i ft h et e a c h e rc a n d i d a t ei sa b l et o f u l f i l l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t e a c h i n gp o s ta tv o c a t i o n a ls c h o o l si ng e r m a n y t h e s e c o n ds t a t ee x a m i n a t i o ni st h ea p p r o b a t i o na n d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t e a c h i n gd e g r e e 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c o m p a r et h e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v o c a t i o n a ls c h o o lb e t w e e n c h m aa n dg e r m a n y i np a r t i c u l a r , a5y e a rp r a c t i c e o r i e n t e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o g r a m , c o m b i n e dw i t ha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d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i sf a v o r e d s u m m a r i z i n g ,t h i sm a s t e rt h e s i sw i l lp r e s e n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f o ri m p r o v i n gt h e 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t e a c h e r sa tv o a c t i o n a ls c h o o l si n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g e r m a n y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t e a c h e r s ; s t a t ee x a m i n a t i o n :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苤鲞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夸,j 、诗签字日期:尹9 年;月弓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墨鲞盘茔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丕壅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季小丹 签字日期:2 矿口7 年3 月弓日 别磁氢爵卅 签字日期加7 年3 习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绪论 1 1 1 课题的提出 自2 0 世纪6 0 年代教师被确定为一个专门职业以来,教师专业化就一直受到人 们的注意,当前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而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促进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对我国建设一支高素质、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1 9 9 4 年我国首次在教师法中以法律 的形式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1 9 9 5 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 0 0 0 年教育 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但直至2 0 0 1 年才开始在部分省份开始实施教 师资格认证工作,这一进程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起步晚, 体系仍不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虽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也跃上了一个更高的阶层,职业教育在近几年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职业教育的规 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得以很大改善、积极探索人才培训模式,但职业教育在我国 教育体制中仍是薄弱环节,教师素质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从数量上看,2 0 0 7 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8 2 9 6 万人,在校生1 9 8 7 0 1 万人,师生比为l :2 4 n 瑚, 在2 0 0 8 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上指出职教师资仍缺口近4 0 万人 口3 ;从教师学历上看,到2 0 0 3 年我国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 9 3 9 ,中等 专业学校专任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者占7 7 8 1 聆1 。上述统计数字说明,我 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仍处在追求学历合格率和满足数量的状态,我国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认证工作还处于起步 阶段,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体系的理论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对于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认证的标准,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的实施等方面还 较少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研究国外先进的职业学校教 师资格制度对于促进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彰显时代意义。德国从十九 世纪初就开始推行教师资格制度,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非常严格,是德国教师高素 质的有效保障措施。德国将教师资格类型分为小学和完全中学教师、实科中学教师、 职业学校教师、文理中学教师和特殊学校教师,针对每一类教师形成了相应的教师 培养体系和考核体系,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从教师培养到资格考核都具有明 显的特点和优点,简而言之,可将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资格制度概括为“两 第一章绪论 阶段培养和两阶段考核”,即“大学教育”“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第一次 国家考试 “预备实习”“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第二次国家考试”。 本文致力于系统分析研究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为我丰富我国职业学校教师 资格制度的理论体系提供参考资料和为改善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提出 适当的经验借鉴。 1 1 2 课题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丰富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体系 如果说德国双元制的培训模式是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那么可将 优秀的职教师资称之为这一“秘密武器”发挥功效的引擎,而其具有特色的教师培 养体系和教师资格制度是生产这一“秘密武器”的强有力保证。早在1 7 6 3 年普鲁士 政府就颁布了初等学校通则,对初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和责任等作了全面、详尽 的规定。1 8 1 0 年德国开世界教师资格制度之先河开始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 4 1 。发展 至今德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居于世界前列。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从 其培养体系到考核体系都发展相对完善且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我国对于德 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这一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研究的 深度不够,研究的层面大都停留于对德国师资培养体系的概述,对针对教师资格的 两次国家考试内容及形式的描述,研究还不深入和系统。本文从德国的政治,经济, 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进行深度剖析,总结其特征及优缺点, 并进一步提出了借鉴措施,这为建立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理论体系开辟了一 条有益的借鉴源泉。 2 实践意义有助于改进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 在我国虽自2 0 0 1 年正式推行教师资格制度,但至今仍未形成针对不同教师类型 的专业化的教师资格制度,即在职教师资领域还未形成一个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 与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相互衔接的体系,这对于我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 发展来讲是一大弊病,而在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体系中,其教师培养和资格考核 紧密相连,国家组织的针对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范围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对教 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可称之为德国教师资格考核的明显特色。鉴于我国现今积极探索 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 学习了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因此在推行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模式上借鉴 德国经验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在大量研究德国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在综合分析两国不同国情的基础上提 出若干具有可行性的借鉴意见。这对于我国改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具有 第章绪论 很强的指导意义,具并有很强的实践可行性。 1 2 研究现状分析 1 2 1 德国相关研究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各国都在 积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以使本国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比 性和渗透性。德国l9 9 8 年8 月2 0 修订通过的高等教育框架法案就规定,除传统的 学位体系之外推行一个新的分阶段实施毕业考试的学位体系( 学士和硕士学位) 。 欧洲教育部长会议在1 9 9 9 年6 月的博洛尼亚宣言中确定了使欧洲高等教育和毕业证 书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和可比性这一目标【5 】:通过欧盟各成员国共同采用分两个阶段 的学位体系( 学士和硕士学位) ,推行一个按e c t s ( e u r o p e a nc r e d i tt r a n s f e ra n d a c c u m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 ) 模式建立的学分体系促进欧洲合作,扩建欧洲层面的高等教 育,并计划到2 0 1 0 年在欧盟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博洛尼亚宣言 的目标与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在过去几年提出的关于德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和增强 其国际化魅力这一目标相一致。当前在德国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和针对公共事业的国 家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各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主管教育,科研、文化事宜的 文化部的部长和参议员参加的常设会议( k u l t u r s m i n i s t e r k o n f e r e n z ) ( k m k ) 和德国最 重要的科学政策的咨询机构“联邦科学理事会( w i s s e n s c h a f t s r a t ) ( w r ) 对此都提 出了系列的改革建议,如w r 的关于采用新的大学学习结构和毕业考试的建议, 关于国家考试改革的建议,关于未来的教师教育结构的建议,k m k 的教 师教育的标准,对德国针对教师教育的学士一硕士方案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对 高中( 职业科目) 或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考试的框架协议。这一系列文献对德国 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培养结构特点,考试体制及师资要求做了系统的总结分析, 同时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要求,对教师教育改革,针对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改革( 特 别是第一次国家考试改革) 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和制定了新的法律规范。在德 国各联邦州具有文化主权,因此各联邦州均立法规定本州的教育事宜。在k m k 规 定的教师培训的框架协议下各联邦州也颁布了各自的教师培养和考试法律或规章。 这些法规在各州间不尽相同,但都是符合k m k 规定的教师培训的框架协议,因此 各联邦州的教师资格证书在德国境内均具有可比性和适用性。德国在高等教育改革 中国家将第一次国家考试更多的自主权下放给高校,因此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所获 得得的成绩在针对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体系中也得到了承认。目前部分联邦州用硕 士学位考试取代了第一次国家考试,部分联邦州在学生通过硕士学位考试后还组织 第一章绪论 了一次口试,并将这两次考试的成绩加以综合作为针对教师职务的第次国家考试 的成绩。因此可以说目前各州文化部颁布的关于针对教师职务的第一次国家考试的 规章和高校颁布实施的针对教师职务的硕士毕业考试规章对针对教师职务的第一次 国家考试进行了规范。教师培养体系中的第一阶段“大学教育”及与此相衔接的第 一次国家考试是德国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自1 9 9 8 年开始各 联邦州文化部均对教师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和制定了相应的 法规。承担教师培养任务的各高校也按照k m k 颁发的教师培养的框架协议和本州 文化部颁布的针对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规章制定了出具体的的学士和硕士阶段的学 习规则和考试规则,以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可比性。本文通过对萨克森一安哈特州 的针教师职务的第一次国家考试规章和马格德堡大学的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 务的学士课程体系的考试规则和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硕士课程体系的考试 规则进行比较研究,对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传统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和新 实行的分阶段的连续的学士一硕士模块化考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提出的众多关于 教师教育改革建议措施中对教师教育的第二阶段“预备实习 及与此相衔接的第二 次国家考试涉及较少,对此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缩短预备实习的期限。本文在对针 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第二次国家考试的研究中选取汉堡直辖市为例,在汉堡教师教 育和学校发展研究所的( 2 0 0 8 年见习生指南中详细地介绍了针对教师职务的预备 实习的结构、内容及方式。在汉堡教师教育和进修学院关于执行针对教师职务的 第二次国家考试的指示中具体描述了针对教师职务的第二次国家考的考试方式, 考试内容和对考试的评估标准。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系统地规定了在教师培养的第二 阶段“准教师 应获得的专业技能,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期限,考试内容, 考试结构及考试方式。 通过对以上一系例德语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的研究构建了论文的理论基础,但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时间及精力的限制和资料搜集的困难,不能对德国每个联州 的教师培养体制和考试体制进行均进行系统研究,因此只选择了典型的联邦州的职 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作为研究重点。 1 2 2 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起步较晚,不论从理论建设和实施程序角度来讲仍处于 摸索阶段。以相关法律为线索1 9 9 3 年颁布的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教师 的专业位,1 9 9 5 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教师资格进行了分类,同时 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进行了规范,2 0 0 0 年颁布的( 教 师资格条例) 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随后各省( 区、市) 4 第一章绪论 制订了本地区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这就是我国目前形 成的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体系。我国自2 0 0 1 年开始正式推行教师资格制度至今,在 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制度仍 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刘明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现状探析一文中就对我国教师 资格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是对教师学历 的认定,而不重视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且在全国范围内仍未形成统一资格认定 标准和考核程序,这样就难以保证各省市颁发的教师资格具有等价性【6 j 1 。在学习借 鉴国外教师资格制度建设的经验方面,德国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称得上是教师教育 研究领域的热点,如徐朔在德国职业教师培养的源与流一文中对不同历史时期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勾划出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历史 进程及主要模式【7 】。姚文君在德国职教专业理论课师资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一 文中介绍了德国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师的三种培养模式降】。在杨晓新德国、美国 教师资格证书比较研究的硕士论文中以时间为脉络对德国十九世纪初教师资格制 度的确定,二十世纪初至二战前德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二战后至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德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进行了介绍【9 l 。但是对国内众多相关的论文资料进行 研读后发现,对德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领域目前仍停留于对德国教师培养体制和 针对教师资格的两次国家考试的概括性描述,并未对德国教师资格制度随着德国的 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而不断发展、改进和完善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国内对德国 自1 9 9 8 年开始实行的教师教育改革和国家考试改革的研究甚少,即对近十年来德国 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变革和发展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这说明我国目前对德 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从时间上讲具有滞后性,而这段时间正是我国教师 资格制度开始实施和普及的重要阶段,因此论文对德国现行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 度的研究弥补了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改进我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模式和资 格认证模式具有时代意义。 1 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1 3 1 论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进行研究为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制度的实施和改进提供理论借鉴,具体的研究思路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重点 研究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的范围包括德国教师资格制度产生的历史背 景、结构特征、优点和不足、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的法规、考试内容、 考试方式;第二步,对中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进行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教 第一章绪论 师资格制度的发展、教师资格认定的条件;第三步,对德国和中国的职业学校教师 资格制度比较,比较的角度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针对教师资格制度的法规、 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第四步,提出若干改进我国现行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 度建议。 1 。3 。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在大量搜集德文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 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和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理论 体系。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中德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 我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这是本论文研究的关键和重点所在。 3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基地马格德堡大学职教学院的部 分教授和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资格证书考核模 式有了更科学、全面、合理的认识。 1 3 3 论文的主要内容 论文在第一章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内容及 方法进行了阐述,在第二章对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首先介 绍了德国教师资格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结构特征,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学校教师 培训体系,然后分析了德国传统的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体系的不足, 并对目前在德国进行的教师教育改革进行了介绍。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对德国针对职 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和第二次国家考试从考试内容到考试方式和相关 法规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将其定位为论文的重点无须 置疑,将这一部分定为论文的难点理由如下:首先,德国教师资格制度非常严密, 可以用“复杂 来形容:它有最长的培养期限,针对教师职业的资格考试既牵涉到 大学培养阶段的考试也牵涉到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因此其组织管理非常复杂:其 次,目前在德国正进行教师教育改革和针对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改革,在这段改革 期间各州都在探索新的教师资格体制,迄今为止对改革还没进行统一的分析总结和 利弊分析,这就使本文的研究的对象更为复杂。在第五章对德国和中国的职业学校 教师资格制度从培训体系和资格考试体系这两个分支进行了系统地比较。论文的第 六章是“点睛”之笔,通过借鉴德国的经验对我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职业学校教 师资格制度的发展和改进提出了若干意见,以促进我国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对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的研 6 第一章绪论 究,特别是对德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国家考试改革理论的研究分析,填补了国内对这 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因此在理论意义上有所创新,这有助于丰富我国职业学校教师 资格考试的理论体系和提高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水平,促进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 和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7 第二章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综述 第二章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综述 2 1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德国针对国家考试的大学教育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 8 世纪。【l 叼3 5 那时的德国大 学教育与政权紧密相关:大学的举办是以为国家服务为导向的, “高级别的的神 学,医学和法律学院提供大学的职业培训,从而为开展符合国家广泛的政治和社会 利益的行为活动作准备。这些大学职业培训涉及司法机构的律师及医生( 医生作为 承担警察医疗任务的和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控,对医院机构进进监管的国家公务 员) ,涉及与自然科学相关的药剂师( 其职责作为一个在公共服务部门工作的医务 人员) ,也涉及教师( 在公立学校机构对开展对教师的培训也有助于国家的统治) 。 鉴于1 8 和1 9 世纪联邦国家的形成正需要创立一个统一的,受过培彭l l 的,并对国家 忠诚的精英团体,以促进国家一体化,因此大约1 9 世纪末在整个德意志帝国内对律 师、医生、药剂师和教师职业采用普鲁士的实习制度和国家考试制度。建立国家考 试和与此有关的实习有助于对公务员和将来的“自由职业人员”的招聘,还能确保 针对律师,医生,药剂师和教师的职业培训的质量。 最初国家考试并不是设计作为大学教育的毕业考试,它履行的是对国家公务员 的甄别考试( 资格考试) 的职能,这一职能从形式上是与大学教育相脱离的。大学 毕业学位在实施国家资格考试的时期内并不是很普遍;此外国家怀疑高校自主的大 学考试制度的质量,因此自己实施对在国家部门工作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资格的控 制,从而引入国家考试制度,国家这样就使自己不依赖于大学。后来国家考试逐渐 发展成为真正的大学毕业考试:自1 9 世纪末以来第一次国家考试从形式上不仅是正 规的大学毕业考试,也是针对进入预备实习的甄别考试( 资格考试) 。 2 2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一般结构特征 2 2 1 职业模式 教师培养的目标是使教师获得在公共学校从事教师职务应具有的能力。在德国 大多数联邦州内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划分与学校的划分相符合,共分为五类:小学和 完全中学教师、实科中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文理中学教师和特殊学校教师,即 在德国形成了专门针对某一类教师职务的培养体系,例如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 8 第二章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综述 培养目标是针对在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应具有的能力。西格里德布莱梅克( s i g r i d b l o e m e k e ) 认为作为一名专业的职业学校教师不仅应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教学法知 识、教育学知识,还应具有职业经验和价值信仰,并认为教师的价值信仰在教学的 计划、组织、和实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履行教育教 学职责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要求,是教师资格认定的关键,雷娜特戈尔 梅斯( r e n a t eg i r m e s ) 将一名专业教师应具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分为诊断能力、组织 能力、教学能力、方法能力、个人文化能力、反思和评价能力( 见表2 1 ) 。 表2 11 1 2 教师专业化需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诊断能力 1 发现和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可能性 2 明确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社会前提条件 组织能力 3 明确教学机构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的教育领域,并 4 有责任地参与创设和组织学习环境学习空间 教学能力 5 符合实际情况地、以能力为导向地明确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计划 6 符合实际情况和因材施教为导向地设计教学任务和制作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 方法能力 7 从思想上、物质上预先计划教学过程并对教学步骤作出合理安排 个人文化能力 8 在学习情境中相应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意图和原则 9 具有自己的角色准则和与学习者( 学生) 相对比的立场( 态度) 反思和评价能力 1 0 通过伴随学习过程的调查和与结果相关的调查等形式对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改进工 作;利用相应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 2 - 2 2 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的相关法规 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是一种在国家主权下实施的考试。在德 国各联邦州具有文化主权,因此每个州都颁布了各自的针对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的 规章,具体来讲每个州均颁布了一个针对教师职业务的第一次国家考试的规章和一 9 第二章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综述 个针对教师职务的预备实习和第二次国家考试的规章,这两个规章作为基本的法规 规范了针对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由于各个州不同的社会和经济背景,这两个规章 和国家考试的统一程度在各联邦州间不尽相同,为了保障针对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 在各联邦, k t l 间具有可比性和认可性,k m k 颁布了一个“针对教师职务的培养和考 试的框架协议 ,这一框架协议统一规范了德国针对教师职务的培养与考试的基本 标准。例如通过k m k 颁布的对高中( 职业科目) 或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考试的 框架协议就统一规范了德国各联邦州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培养结构和考试标 准。在德国只有按这一框架协议进行的对教师的培养和资格考试才能在各联邦州问 得到承认。德国与国家考试相连的教师培养体系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培养过程中国家 的高度干预,这涉及到针对教师职务的考试制度以及培养的结构和内容。通过针对 教师职务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国家进一步规定了大学教育的内容和考试要求,此外针 对教师职务的第一次国家考试使大学毕业考试与针对预备实习的资格考试联系起 来,第一次国家考试设计成为预备实习的资格考试。在国家考试系统中不涉及一个 高校毕业考试,并且它的通过不与大学学位相联( 区别于学士和硕士学位考试) 。 根据颁布1 9 7 6 的高等教育框架法律如果学生成功地通过了第一次国家考试,高 校也能授予其学士文凭。从教师的专业技能角度来讲第一次国家考试需要通过第二 次国家考试进行补充。第二次国家考试是对职业实践培训( 预备实习) 阶段的圆满 完成的证明,并授予其一个职业资格。它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因此也可以 将针对教师职务的第二次国家考试视为教师职业资格考试。 2 2 。3 两阶段的培养结构 针对教师职务的培养体系包括专业科学的培训( 大学学习) 和职业实践的培训 ( 预备实习) 两个组成部分,基本上它们是作为连续的阶段进行组织的:在大学实 施的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的培养之后就接着由国家负责的一到二年的职业实践培训。 另需要指出的是,在德国针对教师职务的国家考试的要求权威性地反作用于大学课 程体系的组织和学习行为上。针对国家考试的大学课程体系在结构上是根据作为毕 业考试设计的国家考试而组织的,在内容上课程安排按照国家行政机关规定的考试 材料进行组织。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的成绩对国家考试成绩而言并不重要。 2 3 对德国传统的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制度不足的分析 l o 第二章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综述 鉴于当前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针对律师、医生、教师职业极具德国特色的 国家考试制度遭到了质疑:面对高等教育策略性的挑战,国家考试是否仍适应作为 法律,医学,师范专业常规毕业考试和它是否仍能符合学生和劳动力市场的利益及 对高校的新要求。w r 在关于采用新的大学学习结构和毕业考试的建议中对传 统的国家考试制度的不足作了详尽地分析,可综合为以下几方面【l o 】6 3 7 3 : 2 3 1 就业的资格问题 w r 在对其提出的对高等教育与就业系统的关系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在从结 构上和内容上设计其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需充分重视毕业生就业的可能性和适应未来 技能资格要求的变化。按w r 的观点,传统职业生涯的解体,快速变化的职业结构和 公共事业中就业机会的减少要求学习过程和毕业考试的多样化。最近几年参加国家 考试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变化越来越大。当传统的特别是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趋于萎 缩时,形成了许多全新的就业领域,这一事态发展的后果是:许多就读律师、医生 和教师职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在新兴的专业领域从事工作,这不必要求他们获得法官 资格,教师职业许可或医生开业许可。对律师、医生和师范毕业生来说面临的一个 特殊问题是,他们若只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没参加大学后的第二阶段的培养和参 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就不能获得一个大学文凭。对师范教育的毕业生而言在法律上 要求他们参加预备实习,否则就不能获得职业资格毕业证。 2 3 2 教育市场的国际化 目前的形势是德国高等教育必须越来越多地在全球教育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中经 受考验,高等教育所提供的学习课程( s m d i e n a n g e b o t ) 、在校学生和毕业生都要进入 世界范围的竞争中。为此,除了加强教学和研究内容国际化导向,具有国际性的、 合适的大学课程体系和毕业考试是德国大学和毕业生参与国际竞争必不可少的前提 条件。而在德国,针对教师培训的大学课程体系和考试体系具有明显的德国特色, 并与国际水平不衔接,这是一个严重缺陷。 2 3 3 教育的灵活性,渗透性和效率 w r 在过去主张按学生的愿望,兴趣和能力设计大学学习,并主张一种灵活的 毕业考试。与此相反在针对国家考试的大学课程体系中过多的法规导致了学生在确 定专业重点和计划学习时间上很少有个人设计的余地。传统的大学课程体系妨碍了 在技能获得和就业市场之间进行灵活地协调,因此让从业者很少有机会重新接受大 学学习,以补充某些实质性任务或特定专业资格所需要的技能。w r 赞成伴随大学 第二章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综述 学习过程的考试制度,在这考试制度中大学学期结束或学年结束时有一次考试, 各门考试针对各门学习课程。而在传统的国家考试中并不存在这种教学和考试的结 合,国家考试促进的一种考试文化是教考分离。在大学其间所获得的成绩对国家考 试来讲并不重要,整体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在国家考试中所获得的成绩。其结果就 是学生对这种教学活动兴趣的减少。w r 认为针对教师培养的大学学习阶段在校学 生的后期辍学很令人担忧。高辍学率不仅表示对公共资金的低效利用,在负责任地 使用年轻人的一生这一点上也成问题,特别是后期的辍学常伴随着就业机会或其他 学习和培训前景的恶化。在针对国家考试的学习过程中早期的辍学比例相对较低, 大部分辍学出现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与国家考试制度密切相关。相对较晚的辍学 往往是学生对纯粹选择性的毕业考试不堪重负了。对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而言由于必 需进行与大学学习相连的专业实践培训( 预备实习) ,与不谋求“规范职业 的毕 业生相比他们的培训期限和就业年龄就显得太长或太高。 2 3 4 国家和大学的关系 w r 认为,对大学而言绩效导向和对新情况和面临的挑战迅速而灵活地作出反 应是其成功运作的关键参数。为在国内国际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对高校来说其特色 塑造非常必要。对此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加强高校在设计教学过程和考试时的责任 感和扩大其行动的空间。为能提供一个更加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的大学教育,大学 需要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大的灵活性。而这与德国受国家高密度调节、被大量外部法 规规定的培养模式相背离。在德国国家规定的考试体系对高校教学活动和学习行为 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这也严重地影响到教学的自由。国家通过国家考试规定大学在 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获得何种成绩,这使得大学院校难以对劳动力 市场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和塑造出自己清晰的特色,也使各“受调节的专业 ( 律 师、医生、教师) 难以成功地参与国际竞争。 以上四点充分说明了德国传统的国家考试体制已不适应目前的大学策略性的挑 战,德国实行国家考试体制的改革实为必要而相迫切。 2 4 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大学课程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从1 9 9 8 年开始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