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1 i ii iiiii i ii ii i l t l l l p i ip p i i i i 17 2 8 2 7 1 本文从方言研究的角度,将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进行分门别类的爬梳整理, 客观描述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通行于哪些地区和至今与普通话逐渐融合的情况, 着力筛选出西游记里最富狭隘区域性而不为其他地区所理解的方言词语,如实解 读和系统论证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总体上应归属于江淮方言区中的淮海方言语系。 本文尽管参阅了明、清以降直至“文革 之后的前辈、时贤的有关说法,但与所有这 些学者以西游记方言旁证西游记作者的文学研究角度不同,因而不抱任何先 入之见,不唯任何西游记研究名家的说法是从,完全消除只凭感觉走的主观随意 性,而富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得出结论的客观科学性。 本文的独创性在于:完全遵循方言研究的途径,以尊重西游记原文实际、尊 重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实际、尊重方言的调查研究实际为三大原则,将全国方言 志系统研究作为参照,对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做了独辟蹊径的描写研究、历时研 究和比较研究,既解决了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语系归属问题,又指明了其中最富 狭隘区域性的淮海方言词语。这在全国的西游记方言词语的研究方面属于首创, 即使对于西游记作者的研究也提供了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西游记,方言词汇,江淮方言,淮海方言,比较研究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d i a l e c tr e s e a r c h , t h ep a p e rc l a s s i f i e st h ed i a l e c t si n ”j o u r n e yt ot h e w e s t ”,o b j e c t i v e l yd e s c r i b e st h ea r e a sw h e r et h o s ew o r d sh a v ep r e v a i l e da n dt h es i t u a t i o n o ft h e i rg r a d u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w i t hm a n d a r i nu n t i ln o w i tt a k e sg r e a tp a i n st os c r e c l lo u tt h o s e d i a l e c t sw h i c h h a v et h em o s t n a r r o wr e g i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a r ed i 伍c u l tt ob e u n d e r s t o o db yo t h e ra r e a s p e o p l e ,a c c u r a t e l yu n s c r a m b l e s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st h a t t h o s ed i a l e c t si ng e n e r a ls h o u l db ea t t r i b u t e dt ot h eh u a i h a id i a l e c tf a m i l yo fj i a n g - h u a i d i a l e c ta r e a a l t h o u g ht h ep a p e rr e f e r st ot h es t a t e m e n t so ft h o s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f i o mm i n g , q i n gd o w nt ot h e ”c u l t u r a lr e v o l u t i o n ,i td i f f e r sf r o mt h e mw h ow e r et r y i n gt og i v e c i r c u m s t a n t i a le v i d e n c eo ft h ea u t h o ro f ”j o u m e yt ot h ew e s t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i td o e sn o th o l da n yp r e j u d i c e ,d o s en o td r a wa n yh a s t yc o n c l u s i o n s ,a n d e l i m i n a t e st h es u b j e c t i v ec a s u a l n e s s ,t h u si t sf u l lo fo b j e c t i v es c i e n t i f i c i t yw h i c hi s p r o c e e d i n gf r o mr e a l i t yi na l lt h i n g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h r e ep r i n c i p l e sw h i c ha r et or e s p e c tt h eo r i g i n a lt e x to f ”j o u r n e yt o t h ew e s t ”,t or e s p e c tt h e a c t u a l d i a l e c t si nt h eb o o k , t or e s p e c tt h ef a c to fd i a l e c t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h ep a p e ro r i g i n a l l yf o l l o w st h ew a yo fd i a l e c tr e s e a r c hc o m p l e t e l y , c o n s u l t s t h e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o ft h en a t i o n a ld i a l e c t s ,m a k e st h eu n i q u ed e c r i p t i o ns t u d y , l a s t e d s t u d y , 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t h ed i a l e c t si nt h eb o o k i tn o to n l ys o l v e st h eq u e s t i o no f w h i c hl a n g u a g ef a m i l yt h ed i a l e c t ss h o u l db e l o n gt o ,b u ta l s op o i n t so u ti ti st h eh u a i h a i d i a l e c tt h a th a st h em o s tn a r r o wr e g i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i si st h ei n i t i a t ei nt h ec o u n t r y s d i a l e c tr e s e a r c ho f ”j o u r n e yt ot h ew e s t ”,a n dp r o v i d e sas c i e n t i f i ca n dc o n v i n c i n g 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s t u d yo nt h ea u t h o ro ft h eb o o k k e yw o r d s :j o u r n e y t ot h ew e s t , d i a l e c t ,j i a n g - h u a id i a l e c t ,h u a i h a id i a l e c t , 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l l 第l 章 两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概述 第1 章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概述 在明代“四大奇书 中,除了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而少用 方言词语以外,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都带有“说话艺术多用方 言俚语的浓厚特色。西游记与水浒传、金瓶梅明显不同的一点,则在 于它借诸方言俚语写其主要角色孙悟空、猪八戒的话语和行动,能融铸出诙谐幽 默、妙趣横生的独特语言风格,成为一部运用方言词语非常丰富生动、艺术成就 最为杰出的神魔小说。近四百多年来,西游记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乃 至风靡海外,载誉全球。 1 1 研究的缘由、基础和目标 正因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比比皆是,刻画形象、描摹声口又是那样微妙 微肖,奠定了全书近乎口语、滑稽俚俗的基调,显示出本书的作者不仅熟悉而且 善用这些方言词语,于是便有众多学者文人从各个角度谈及、探讨、评论这些方 言词语的性质和价值。尽管各家所论并不相同,结论也莫衷一是,但究其论及的 内容不外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方言研究出发,将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归属于 哪个地区的方言语系;二是从文学研究着眼,以西游汜里的方言词语论证西 游记小说的作者和语言的风格。我们既已确认西游记这部名著罩的方言词 语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不仅可以从其体现的明代某个方言做好描写研究、历时 研究和与其他方言的比较研究,找出它和现代普通话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弄清西 游记民俗色彩浓厚、语言诙谐幽默的由来,旁及西游记作者究竟应是何方 人氏的探讨,所以我们特选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当然,一切具有科学性的研究,必须以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只有站 在前人的肩膀上,方能登高望远,辨明方向;也才能避免盲从,失去准绳。为此, 我们不妨对前人和时贤的有关论述作一简要的回顾。 早在清初,金陵( 南京) 学者黄太鸿曾说:“篇中多金陵方言。 n 1 乾隆年间 的山阳( 淮安) 学者吴玉播则首倡:“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乜】 嗣后山阳人阮葵生更进一步说:“观其中方言俚语,皆淮上之乡音街谈,里巷市 井妇孺皆解,而他方人读之不尽嘹( 了) 然,是则出淮人之手无疑。d 1 其后山 阳人丁晏( 见其石亭记事续编) ,乃至桐乡人陆以恬( 见其冷庐杂识) ,均 袭吴、阮之说。但是,他们都只笼统地说书中多其乡( 淮安) 方言,而没有具体 指出他方人读之不尽理解的方言词语。 “五四 以后,鲁迅根据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及十九、光绪淮安府志 第1 章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概述 贡举表考证h 1 ,认为百回本西游记小说出于山阳( 今淮安) 人吴承恩之手。 胡适紧随其后,以 考证极力肯定是说。虽有俞平伯等家对此持保留 的怀疑态度,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所主之说却影响深远,几乎成为定论。因 此,西游记里的方言,按理似乎就是淮安方言了,此后无人再为西游记 里的方言究为何地方言这个问题赘言。 “文革 之后不久,章培恒先生发表百回本( 西游记) 是否吴承恩所作 1 一文,具体论证了“仅仅根据淮安府志还不足以证明吴承恩是百回本西 游记的作者。 从根本上对鲁迅、胡适所主之说提出了颠覆性的否定;并在其 文第三部分中,专就西游记中的方言词语举例辨析,认为西游记里的方 言“不能仅仅作为淮安方言”,“实是长江北部地区的方言与吴语方言并存 。因 此,学术界便引发了对于西游记作者是否应是吴承恩的争论,自然也就导致 了西游记里的方言是否属于淮安方言的争论。苏兴先生等一派学者针锋相对 地展开论辨,认为章氏“对百回本西游记为吴承恩作的说法持保留态度 “是 不必要的 嗍。淮安学者刘怀玉则专从方言角度举例论证,颦持认为“西游记 中运用了大量的淮安方言( 笔者按:并未指认为淮安方言所独有) ,这是证明吴 承恩是这部书的作者的重要证据之一。川7 1 其间,章培恒先生更发表了“再谈川引、 “三谈川们等文章,将争论的问题引向深入,因而招来了不少学者对于百回本西 游记作者的新探讨,提出了不无可能的是许白云n 们、李春芳1 、陈元之n 妇、邱 楚基n 卵( 不是指假借虞集之名写的西游证道书序所述的元代道士丘处机) 等 说,对于西游记罩的方言自然也就有了属于盱眙n 引、海州n 习乃至山西晋南 或者内蒙西部语系n 剐的多种说法了。 所有这一切,汇总而成我们研究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的起点。 尽管前人和时贤对于西游记的作者和方言的论述各持一端,至今尚无定 论,但是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必会越辨越明,终有一天能找到j 下确的答案。我们 不想从文学研究的角度,去探讨西游记里的方言现象和作者地域,只是从方 言研究的角度出发,遵循方言学指导的必要途径,将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作 为研究的对象,既要了解前人和时贤对于这个问题的有关说法又不抱任何先入 之见,不唯任何西游记研究名家的说法是从。我们认定并始终坚持:参照全 国方言志系统研究,以尊重西游记原文实际、尊重西游记罩的方言词语 实际、尊重方言的调查研究实际为三大原则,客观描述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 通行于哪些地区和至今与普通话逐渐融合的情况,着力筛选出西游记里最富 狭隘区域性而不为其他地区所理解的方言词语,如实解读和系统论证西游记 里的方言词汇总体上应归属于哪个方言区的方言语系,力避主观臆测的随意性, 达到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性。这便是我们进行这个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主攻方 2 第1 章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概述 向和独创之处。 1 2 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的历史背景 从清初至今,前人和时贤论及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说成“多金陵方言 有之,说成“多吾乡( 淮安) 方言有之,以至说成是盱眙方言、海州方言、沭 阳方言、吴语方言亦有之,乃至说它存于宁波方言、绍兴方言、辽宁方言中n 利, 甚至还说它“属于山西晋南或者内蒙西部系统”【1 8 】。一部明代的百回本长篇章 回体白话小说,能用这么繁多、这么复杂的方言词语进行创作吗? 显然是不可能 的,因为那个时代无法提供一个文人能如此纯熟地运用这么多地区方言词语写成 巨著的条件。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由于西游记的巨大影响,导致书中的方言 词语在几百年的社会发展、人际交流过程里有一部分逐渐融合到社会通行的“官 话”系统,以致生活在相隔遥远、语音难通的地区人竟然都以为西游记里的 方言词语属于他们地区的方言系统。 这里必须要明确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方言的标准。现代汉语词典解 释“方言 说:“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 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这就启示我们: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在明代跟当时 的标准语“官话”有区别且只在一个地区使用,但在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其中的 有些方言词语已逐渐融入当今的标准语“普通话 中了,也就不一定只在一个地 区使用了。因此,在指出这些方言词语的历史属性之外,还需说明它们已经或者 正在纳入现代标准语“普通话 系统的现状,即是说,这类方言词语已经或者j 下 在不具有方言词语的特征。这才是对这类方言词语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描述。 我们如果探究一下上述的前人和时贤对于西游记中方言词语的说法,便 会发现他们统统是为了给西游记作者提供旁证而论及这本书的方言,其中并 无一人是真正研究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应归属于哪个方言语系的语言学家。 因此,从清初到现在的那些前人和时贤,尽管对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说法不 同,见解各异,甚或相互对立,但都没有做过方言学家必做的调查研究工作,所 得结论难免就有偏颇之处。 1 3 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流行地区 我们发现,全国各省地方志中只有江苏省志方言志明确收录西游记 里的方言词语,并在其志的“序言 中郑重申明:“作为最富地方特色的方言必 须重新调查,编写出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报告,收入新志中。n 们因此,这部方 言志所描述的西游记里的方言词汇,以及这些方言词汇究竟应归属于哪个方 言语系,就少有只凭感觉走的主观随意性,而富有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客观 第l 章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概述 科学性。全国其他各省省志的方言志,都不说明其志中收录有西游记里的方 言词语,也就从侧面衬托出江苏省志方言志独收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 是合乎江苏方言实际的,具有相当可信的真实度和科学性。 江苏省志方言志在其书“第一章江淮方言区关于方言词汇特点的表 述中,先用甲、乙两份“本区通用词表”列举出“这些方言词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大多数也是北方各官话区所不了解的。川矧并且指明所列举的这些方言词,其中 不少是首见于西游记;后说“本区方言词另一特点是不少词语可以追溯到元 明时代的白话小说语言。这些词语没有进入普通话而保存在江淮方言中。一并在 具体点明见于“本区通用词表”中这样的一些词语之后,又说:“下面是流行范 围比较小的一些词语。它们多数见于西游记,少数见于水浒、三言。 比u 江苏省志- 方言志编者,纯粹是从方言语言学角度,特意列出江淮方言 区的“本区通用词表 ( 甲) 、( 乙) 和“流行范围比较小的一些词语 ,指明“通 用词表 中的方言词“保存在江淮方言中 ;而“流行范围比较小的一些词语 则是表明“保存在江淮方言中 “流行范围比较小的 方言区。具体说来,江苏 省志方言志编者认为:列入“本区通用词表的方言词语一一孤拐、消 停、浇( 消) 、作兴、孤老、落、墩、土工、搌布、黄病、把给、把滑、褒贬、 告诵、霍闪、扳罾、了事、张、熬糟、村、雷堆等等一一都是“没有进入普通话” 的道地江淮方言词语( 事实上这些方言词语绝大多数见于西游记) ;列入“流 行范围比较小的一些词语”一肉坨( t u 6 ) 子、倒踏门、样范、今番、巴斗、 掭( t i a n ) 子、烂板凳、榔檬、没答煞、磨、夯、趁脚跷、决撤、情、沃、聒 噪、刺闹、不消、上溜头、没脚蟹、撞撞、栽害、复三复山、( 不) 当人子、没 脊骨、没头蹲、蹊跷跷蹊、耍子、拗 a o 、蹲、撮、怵醋、莫、是必、不曾、 通等等一则是江淮方言区内流行范围比较小的某些方言区的方言词语。 我们曾在南京、苏州、常州、南通、泰州、盐城、扬州、淮安、盱眙、海州 ( 连云港市) 、灌云以及徐州、赣榆等地进行过方言实地调查,被问及的退休干 部、教师以及老年市民对 江苏省志方言志所列举的这六十多个方言词语有 两种鲜明不同的反映( 见表2 1 ) 。 属于江淮方言区的南京、扬州、盐城、淮安、盱眙、灌云、海州等地的人, 对这些方言词大多是耳熟能详;属于吴方言区的苏州、常州人和属于北方方言区 的赣榆、徐州人,对这些方言词语则感到陌生,特别是对其中的“雷堆 、“榔棣”、 “没头蹲 、“沃 、“复三一等方言词更不知所云、无法理解了。这也证明,江 苏省志方言志将这些见于西游记的方言词语归属于“江淮方言区或“江 淮方言区 中“流行范围比较小”的方言词语,而不说是“江淮方言区 中的淮 安方言词,更不说是“吴语方言区或“北方方言区 的方言词,是符合方言调 4 第l 章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概述 查的实际情况的,也与我们的方言实地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表2 1 西游记中方言词语调查情况表 翅 南苏 常 南泰 盐扬镇淮盱金 灌 海 徐赣 区 人群 尿州州通州城州江安眙湖石州州榆 教师 1 8663 6 31 56992 469 学者 69639 市民 6 91 81 5 老农 1 291 2 干部 66691 56 合计通过书面咨询共2 3 8 人,通过口头访谈4 4 人,总计2 8 2 人。 我们检索西游记中的方言词语,根据实地调查得来的这些方言词语流行 的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四种类型。一、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词汇的方言词语; 二、仅通行于江淮方言区的方言词语;三、仅通行于吴语方言区的方言词语;四、 仅通行于江淮地区的淮安、海州一带的方言词语,乃至仅通行于淮安或仅通行于 海州的方言词语。 1 4 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的总体特征 西游记中的方言词语呈现出如此复杂的情况,自有其历史原因、社会原 因和地域原因。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文进行分析和阐明。关键在于,必须先要做 好对以上所说的四种类型的描述、分析和论证。根据我们调查的实况可以确定: 除了本在江淮地区流传现已融合到普通话词汇的方言词语( 我们列举1 8 5 个) 以 外,西游记中有相当一部分仅通行于江淮方言区的方言词语( 我们列举8 5 个) ;仅通行于江淮方言区的淮安、海州带具有狭隘地域性特征的方言词语数 量虽不很多,却能显示西游记方言词语主要应属于淮海方言词语的总体特征 ( 我们列举4 4 个) ;仅通行于吴语方言区并具有狭隘地域性特征的方言词语为数 最少( 我们辨析确定只有5 个) ,虽不能构成西游记方言词语的总体特征, 却是西游记方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说明: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 主要流行于江淮方言区内的淮海地区( 我们汇总举出3 1 4 个) ,特别是淮安地区 ( 我们特举1 1 个唯淮安人说的方言词语) 和海州地区( 我们特举1 0 个唯海州人 说的方言词语) ,也涉及了吴语方言区的少量方言词,却没有江苏三大方言区之 一的以赣榆、徐州方言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区中具有狭隘地域性特征的方言词语。 下面我们就将西游记里的四种类型方言词语分别予以描述、分析和论证。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2 1 成类原因及其意义 大家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南京在当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话也就因之取得官话的地位,成为全国性的通语。官吏、商人和文人必须学 会官话,才能较好地到外地进行语言交际。因此,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方言词 语也便随之而流传到全国,特别是随着帝王都邑的北移,传向以北京话为代表的 北方官话区,则是势所必然的。直到明末,西方传教士利玛窦、金尼阁等还认为 当时南京话就是官话。清初学者黄太鸿说西游记“篇中多金陵方言”,即是指 书中多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方言词语,由于这些“金陵方言 都已体现在江淮方 言中,黄太鸿也就指不出一个具有狭隘地域性特征的南京方言词语来,原因就在 这里。 另外,由于宋金、元末以来战争频仍,江淮地区是主要战场,明太祖曾采取 大规模迁民和屯垦政策,史称“洪武赶散 ,使得人口变动的情况加剧,促成语 言的交流和发展。再加上明初之后运河漕运频繁,官吏、商人和文人由镇江、扬 州、淮安一线南来北往,方言错杂,向外扩散。经过由清至今三百多年间政治军 事的动荡,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口语言的变化,不仅使江苏省内的江淮方言 与吴语方言交互影响,竟然能出现一县双语的现象( 例如原本在吴方言区的溧水、 金坛两县) ,而且原本仅属江淮方言区的方言词语,如今竟然融入到普通话词汇 中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下面列举和分析1 8 5 个留存于西游记里的方言词语,意在表明:1 尚未 列举的这一类词语还有一些,它们原本只是通行于江淮方言区的方言词语。2 由于历史的沿革、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变动、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西游记的 四处传播,这一类方言词语四百多年来都已广泛流传并且逐渐融合到今日的普通 话词汇中,尽管它们仍然是江淮方言词语,却已不再具有地域的唯一特殊性。3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其他方言区也就或多或少地吸纳了这些词语,以致南至绍 兴、宁波北至山西、内蒙、辽宁也能理解甚至使用着这一类本属江淮方言语系的 词语。 2 2 列举和分析18 5 个例词 现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1 9 9 7 年1 0 月重印注释本,列 举实例予以说明。由于西游记里的这些方言词语已经不再局限在江淮方言区 6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通行运用,对于本课题研究而言当然不属于中心论题。不过,这一类江淮方言词 语面广量大,却也缺之不可,现仅选择十个这样的方言词语进行重点解说。引述 西游记中的例句,一律在句后用括号标明见于百回本西游记第几回。 1 闪 例句一:他闪过,拿起那板大的钢刀,望悟空劈头就砍。( 第二回) 例句二:怎么一去许久? 把我们俱闪在这里。( 第二回) 第一句中的“闪 是躲闪、闪避之意;第二句中的“闪是甩下、撇下之意。 闪避之“闪,早已融入官话,现已成为普通话词语;“撇下 之“闪,如今仅 通行于江淮方言区,正在向普通话词语转化过程中,但仍属江淮方言区的方言词 语,所以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下同) 把这个“闪 字仍注为 。 2 绰 例句一: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 第二回) 例句二:我随到南海菩萨处诉告,不知那妖精怎么就绰着口气,假变作我的 模样,。( 第五十八回) 第一句中的“绰是抓取之意,是就着轻而易举地弄到而言( 第四十回“把 人元神绰去 也是此意) ;第二句的“绰”有随机利用之意,表示随顺着听到的 话音或看到的苗头趁机钻空子。抓取之“绰 早已融入官话,现已成为普通话词 语,如“他随手绰起一根棍子 ;而“绰着口气 ( 第三十五回作“绰了他口气”) , 同西游记中还有的“绰着经儿”、“绰空子 等一样,如今只通行于江淮方言 区的淮安、海州一带,是道地的淮海方言词语。 3 磨( 蓦) 例句一:又见那洞前有一个小妖,把个令字旗磨一磨,撞上厅来。( 第二十 一回) 例句二:这行者变作一个攒火的鹞子,飞入烟火中间,蓦了几蓦,却就 没了沙灰,烟火也息了。( 第七十回) “磨 ( m 6 ) ,在江淮方言中,表示掉转、转动、挪动之意,有时也写成“蓦 。 第一句中,“磨 表转动之意;第二句中“蓦”表掉转之意,纯为“磨的同音 假借,这种用同音字代替的做法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表示这种语义的“磨 , 已经融入官话,变为普通话词语了。 4 展( 搌) 例句一:不一时,将宝瓶抬出,放在三层门外,展得干净。( 第七十五回) 例句二:老儿十分欢喜,才教展抹桌椅,摆列斋供。( 第十八回) 这两句中“展 都是“搌 的同音假借。在西游记中也用“搌字,但 7 第2 章 两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多数写成了“展 字,意思是轻轻揩擦或擦抹。这个通行于江淮方言区的词语, 早已融入官话,成为普通话词语,不过现代语只能写成“搌 而已,如“搌布 之类。 5 骨冗 例句:用手摸时,似有血团肉块,不住的骨冗骨冗乱动。( 第五十三回) “骨冗 一词,通行于扬州、盐城、淮安乃至海州等广大的江淮方言区,不 仅形容婴儿在母腹内蠕动,凡是虫、蛆之类的蠕动都可称“骨冗 。此词已融入 官话,在普通话中写作“咕容,乃是同音假借。现代汉语词典注为“ 蠕动。 正表明这是个江淮方言词,并且正在融入普通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作 注为“淮安方言”,其实在盐城、扬州、海州等地都通用此词。章培恒先生在百 回本 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中怀疑它并非是淮安独有的方言词,完全合 乎实际。 6 敢莫是 例句一: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 出现,遇此圣也? ( 第三回) 例句二:三藏道:“袈裟何在? 敢莫是烧坏了也? ( 第十六回) “敢莫是”是江淮方言区流行的疑问之词,表示莫非是、难道是之意。此词 已融入普通话,或说成“敢是,其意相同。 7 顶缸 例句一:只苦了我们不会变的,便在此顶缸受罪哩。( 第二十五回) 例句- - :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 第二十七回) “顶缸”是江淮方言区流行的方言词,比喻代人承担责任。如今已经融入官 话,成为普通话中习见的口语。 8 嚼舌根 例句:哥啊,我不曾骂你;若骂你,就嚼了舌头根。( 第三十一回) 这里的“嚼了舌头根”是自咒在胡说八道。这种说法,是江淮方言区流行的 “嚼舌 、“嚼舌头 、“嚼舌根 的衍化。“嚼舌根 ,比喻信口胡说,搬弄是非, 或是比喻无谓地争论,早已融入官话,如今已成普通话中的词语。 9 粘涎 ( n i a n x i a n ) 例句一:那怪见他摔耳朵,喷粘涎,舞钉钯,口里吆吆喝喝,也有些悚惧。 ( 第三十二回) 例句二:你看他眼泪汪汪,粘涎答答的,哭将起来。( 第三十九回) “粘诞 是指人嘴里的粘液,有时还用来比喻说话、动作、表演等之不爽快, 或冗长而无味。这本属江淮方言词,表示前一语义时往往说成“粘涎子。这两 8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个例句中的“粘涎,也都只表达前一个语义。如今已融入官话,成为普通话的 词语。 1 0 富胎 例句:形比哪吒更富胎。( 第四十一回) “富胎 是江淮方言区流行的方言词语,“胎 字读轻声,意思就指身体胖, 而婉辞称之。红楼梦中已称薛宝钗“富态 ,实是同词同义。此词早已融入官 话,如今已成为普通话的词语。 西游记本属江淮方言词而今融入普通话的词语还有很多,数不胜数。为 了节省篇幅,更为了突出重点,下面仅将这一类词语择要点出,标明回数,以备 检索和探讨: 1 1 赶闲无事 趁着消闲。( 第一回) 1 2 上溜头 靠近急速水流的上游处,“溜”读去声。( 第一回,另见第十五 回、四十三回、四十九回、八十六回) 1 3 耍子 玩儿。早已多见于早期白话。( 第一回,另见第二回,第二十五 回,第二十六回) 1 4 家当 家产。( 第一回,另见第二回,第十六回) 1 5 把戏 杂技;花招。( 第一回) 1 6 一发 更加。( 第一回,另见第二回,第三回,第十四回) 1 7 一进进 一排又一排。( 第一回) 1 8 一行 一径,一向,一直。( 第二回,另见第三回) 1 9 连扯 一个接着一个。( 第二回数处可见) 2 0 剥皮锉骨 发狠的骂人话。( 第二回) 2 1 吆吆喝喝 大声喊叫。( 第三回,另见第十回,第三十二回) 2 2 随高就低 随意将就。( 第三回) 2 3 聒噪 吵闹,打扰。( 第三回,第八十四回) 2 4 躐踵 ( 1 6 n g z h 6 n g ) 立足不稳要跌倒、接连抢步支持站住的动作。( 第 三回、第六回) 2 5 挖授 象声词。三十回作“挖咋 ,三十二回作“挖揸 ,形容东西折断 的声音。( 第四回,第五十二回) 2 6 劈头 猛然照着脑袋。( 第四回,另见五十五回,八十二回) 2 7 穷忙 事情繁杂,非常忙碌。( 第五回) 2 8 咨牙傈嘴 即现代语“龇牙咧嘴。( 第五回,第十八回) 2 9 下溜头 靠近急速水流的下游处。( 第六回,第四十三回) 3 0 滴流流 即现代语“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 第六回,第七回) 9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3 1 亡人 犹言死鬼,骂人的话。( 第六回,第六十九回) 3 2 倒栽葱 形容跌得头朝下。( 第七回,第七十二回,第七十三回) 3 3 跟脚 底细。( 第七十七回,附录) 3 4 捉摸 猜测,预料。( 第九回,第六十九回) 3 5 阴山背后 极言阴森可怕之处。( 第十回,另见五十八回,八十二回) 3 6 花狸狐哨 指装璜过分炫耀,或形容颜色杂乱。( 第十一回) 3 7 咽啤 象声词,形容吞咬食物的声音。( 第十三回,第二十四回) 3 8 徉徜 大模大样地离开的样子。现代语作“扬长。( 第十三回) 3 9 薅( h d o ) 草 拔草。( 第十四回) 4 0 自在 随意,无拘无束。( 第一回,第十四回) 4 1 将就 虽不满意也勉强适应。( 第十四回,第二十回,第二十九回) 4 2 绪绪叨叨 形容说话罗唆。现代语作“絮絮叨叨。( 第十四回) 4 3 绪唔 意同“絮叨。现代语作“絮聒 。( 第十四回) 4 4 海口 形容嘴巴大吹。( 第十五回,第十七回) 4 5 脓包 比喻无用之人。( 第四回,第十五回) 4 6 冲撞 话语卤莽得罪人。( 第二回,第十六回) 4 7 一骨鲁 形容翻身一滚。现代语“骨鲁”作“骨碌”。( 第十六回,第十 九回,第七十六回) 4 8 相应 便宜,合算,划得来。( 第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第三十三回) 4 9 作死 自找死路。( 第十七回,第三十五回) 5 0 眼儿巴巴 形容急切地盼望。现代语作“眼巴巴 。( 第十七回,第二十 八回) 5 1 撑门抵户 撑持门户。( 第十八回) 5 2 云来雾去 形容来去迷离,令人看不出真相。( 第十七回,第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5 3 巴家 一心为家着想。( 第十九回) 5 4 俊刮 俊俏,刮净,利落。( 第二十回,第九十三回) 5 5 跎蹬蹬 形容突然受惊心跳的声音。现代语作“咯噔噔 。( 第二十回) 5 6 横竖 反正,不管怎样。( 第七回,第二十回) 5 7 滑辣 象声词,现代语作“哗喇”。( 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 5 8 家长里短 家庭日常生活,第四十二回写作“家长礼短。( 第二十三回, 第七十四回) 5 9 停停当当 齐备,完毕。( 第二十三回,第四十一回) 6 0 没大没小 不分大小,指不讲礼数。( 第二十三回) l o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6 1 捣鬼 暗中使用诡计。( 第二十四回,第二十五回) 6 2 昧心食 吃了却说没吃的食物。( 第二十五回) 6 3 燎浆大泡 由于烫伤,在皮肤表面形成的大水泡。现代语作“燎泡 或 “燎浆泡。( 第二十五回) 6 4 缝缒 可以搭在肩上的长方形口袋,中央开口,两端各成一个袋子。现 代语作“褡裢 或“搭连。( 第二十五回) 6 5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俚语,“巴是“挨着 的意思,“着 是“紧靠 的意思。( 第二十七回,第五十六回) 6 6 窝铺 供睡觉的窝棚。( 第二十七回,第五十二回) 6 7 五黄六月 指农历五月、六月问天气炎热的时候。( 第二十七回) 6 8 圆房 指童养媳与未婚夫开始过夫妇生活。( 第二十七回) 6 9 晦气 倒霉。( 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 7 0 撺唆 怂恿挑拨。( 第二十七回,第三十一回) 7 1 定盘星 比喻一定的主张。( 第二十七回,第五十一回) 7 2 哭丧棒 旧俗出殡时孝子拄的棍子。( 第二十七回,第七十五回) 7 3 一窝蜂 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第二十八回,第三十 回) 7 4 下处 出门人暂时住宿的地方。( 第二十八回数处可见) 7 5 出恭 大便。( 第二十五回,第二十九回) 7 6 放赖 撒泼胡来。( 第三十回,第四十回) 7 7 食肠 指食量。( 第十八回,第三十回) 7 8 散火( 团体等) 解散。现代语作“散伙 。( 第二十五回,第三十回) 7 9 贼头鼠脑 形容长相不像j 下经人。( 第三十一回) 8 0 估倒 反复摆弄。现代语作“鼓捣。( 第三十一回) 8 1 抓耳挠腮 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 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十一回) 8 2 老婆舌头 形容搬弄是非。( 第三十一回) 8 3 三停 总数分成几份,其中三份叫三停。( 第二十九回,第三十二回) 8 4 捉弄 戏耍。( 第三十二回,第三十八回) 8 5 狗吃屎 形容头抢地。( 第三十二回) 8 6 护短 袒护自己或与自己有关人的短处。( 第三十二回,第三十八回) 8 7 伤食 消化不良。( 第三十三回) 8 8 一时三刻 形容时间不长。( 第三十三回) 8 9 动耽 微微活动一下。现代语作“动弹”。( 第三十四回) 9 0 稀漓呼喇 形容液体响动的声音。现代语作“稀里呼啦 。( 第三十四回)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9 l - 打觑 现代语作“打趣。( 第三十五回) 9 2 就地 就在原处。( 第十八回,第三十五回) 9 3 油嘴滑舌 说话油滑,善于狡辩。( 第三十六回) 9 4 冒冒实实 鲁莽。现代语作“冒冒失失 。( 第三十六回) 9 5 作践 糟塌,折辱。( 第八回,第三十六回) 9 6 小解 小便。( 第三十六回) 9 7 夜游神 比喻喜欢深夜在外游荡的人。( 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 9 8 务脚 现代语作“焐脚9 1 p 。( 第三十七回两处出现) 9 9 就筋 抽筋,筋络痉挛。( 第三十八回) 1 0 0 帮寸 现代语作“帮衬 ,帮忙,帮补之意( 第三十八回) 1 0 1 负水 现代语作“凫水”,游泳。( 第三十八回,第四十三回) 1 0 2 涕喷 咳嗽时鼻涕喷出。( 第三十九回,第八十六回) 1 0 3 搭拉 形容下垂的样子。( 第三十九回) 1 0 4 痴聋痦痖 形容人痴呆耳聋失声口哑。( 第三十九回) 1 0 5 骟 阉割,指对禽兽而言。( 第三十九回) 1 0 6 解手 大小便。现代语作“解溲”。( 第四十回) 1 0 7 不得安生 无法安宁度日。( 第十八回,第四十回) 1 0 8 高作 现代语作“高着”,本指走棋好,借指技艺高明。( 第四十二回, 第七十回) 1 0 9 形容动静 外貌举动。( 第四十二回) 、 1 1 0 克剥 现代语作“刻薄”。( 第四十二回) 1 1 1 拙口钝腮 比喻不善言辞。( 第四十三回,第八十八) 1 1 2 不消 不需要,不用。( 第六回,第四十三回) 1 1 3 懵懂 昏庸糊涂。( 第二回,第四十三回) 1 1 4 消食 帮助消化。( 第四十四回) 1 1 5 混赖 胡乱狡赖。( 第四十五回) 1 1 6 栽害 故意陷害。( 第四十五回,第九十七回) 1 1 7 匾食 饺子。现代语作“扁食 。( 第四十六回) 1 1 8 馍馍 馒头。现代语作“馍 ,也叫“馍馍 。( 第四十六回,第四十八 回) 1 1 9 鹅卵石 光滑像鹅蛋的石头。( 第二十回,第四十七回) 1 2 0 撒泼 大哭大闹,不讲道理。( 第十九回,第四十七回) 1 2 1 不终 不成,不好。现代语作“不中”。( 第三十八回,第四十七回) 1 2 2 磕头撞脑 因害怕而跌跌爬爬的。( 第四十七回) 1 2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1 2 3 七大八小 很多大小不的人或物。( 第四十七回) 1 2 4 打战 发抖,打哆嗦。现代语除了“打战 外,又作“打颤9 9 0 ( 第四 十八回) 1 2 5 顶嘴 对吵。( 第二回,第四十八回,第四十九回) 1 2 6 赶面杖 擀面用的木棍儿。现代语作“擀面杖 。( 第四十九回) 1 2 7 花骨朵 花蕾。( 第四十九回) 1 2 8 是必 现代语作“势必。( 第十一回,第十二回,第四十回,第四十 九回) 1 2 9 耳刮子 耳光。( 第五十二回) 1 3 0 胎气 妇女在怀孕期间的恶心、呕吐等现象。( 第五十三回多处出现) 1 3 1 变卦 已定的事,忽然改变。( 第五十四回,第七十六回) 1 3 2 手脚 指举动或动作。( 第六回,第二十回,第二十五回,第五十五回) 1 3 3 抓乖弄俏 卖弄乖巧讨好人。( 第五十六回) 1 3 4 小畜生 骂人的话。( 第四十一回,第五十七回) 1 3 5 吆天喝地 大声吵嚷。( 第五十八回) 1 3 6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事态更加严重。现代语又作“火上加油 。( 第四十 一回,第五十九回) 1 3 7 悠悠荡荡 形容摇摇晃晃或飘浮不定。( 第五十九回,第七十八回) 1 3 8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第十五回,第六十回) 1 3 9 怡颜悦色 现代语作“和颜悦色一。( 第十六回,第三十回,第六十一 回) 1 4 0 遭罪 受罪。( 第六十二回) 1 4 1 虎口瞬狼吞 形容迅急地猛吃。现代语作“狼吞虎咽 。( 第六十二回) 1 4 2 哼哼责赍 低声说话,语音不清。现代语作“哼哼唧唧。( 第十八回, 第五十五回,第五十七回,第六十六回) 1 4 3 护疼 感到疼痛。( ,第四十九回,第六十七回,第六十九回,第七十 六回) 1 4 4 t 卷子 一种面食品,和面制成薄片,一面涂上油盐,再卷起来蒸熟。 苏北地区也指称馒头。( 第六十八回,第八十四回) 1 4 5 扯淡 闲扯,胡扯。( 第六十九回,第八十回) 1 4 6 小便 ( 人) 排泄尿,或指人尿。( 第二十五回,第三十二回,第四十 五回,第五十三加,第六十九回) 1 4 7 不知好歹 分不清好坏,比喻没见识。( 第三回,第二十六回,第二十 九回,第四十回,第七十回) 1 3 第2 章西游记里已流传并融合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语 1 4 8 跷蹊 蹊跷 奇怪。( 第二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第七十一回, 第九十六回) 1 4 9 烧了断头香 比喻不吉利。( 第七十一回) 1 5 0 含忖 丢脸,不体面。现代语作“寒碜”,也作“寒尘、“寒伧。( 第 七十一回多处出现) 1 5 1 消灾 生灾反义词。( 第十八回,第二十回,第四十四回,第七十一回) 1 5 2 顺手牵羊 比喻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 第十六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双方协商解除租赁合同答辩状
- 护理绩效考核与管理
- 石场与农户合同范本
- 京东企业并购合同范本
- 网络改造合同范本
- 房子出兑合同范本
- 2025转让合同附义务范本
- 过期食品购销合同范本
- 护具用品订购合同范本
- 退休返聘合同范本2017
- 建筑公司分包合同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苏打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秋季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 2025-2030中国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与服务质量监管报告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科目高考真题+(答案解析版)
- 2025年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国税编制管理办法
- 特种畜禽管理办法
- 消防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教学
- 医院学术委员会组织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