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汇》PPT课件.ppt_第1页
《古汉语词汇》PPT课件.ppt_第2页
《古汉语词汇》PPT课件.ppt_第3页
《古汉语词汇》PPT课件.ppt_第4页
《古汉语词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汉语词汇,一、古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以单音词为主,母亲,母,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一般用单音词来表达:,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贫穷,贫,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而且,且,列子汤问:“且焉置土石?”,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常常是两个单音词:,贪婪,楚辞离骚“众皆竞进而贪婪兮”王逸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糟粕,说文米部:“粕,糟粕,酒滓也。”唐玄宗孝经序宋邢昺疏引释名:“酒滓曰糟,浮米曰粕。”,不要误将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当作现代的双音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张中丞传后叙:“不能通知二父志。”,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商君书更法:“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二、古汉语几种特殊的复音词:,1、叠音词(重言),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用来描摹声音或性状,是一种单纯词。,关关,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霍霍,木兰诗:“磨刀霍霍向猪羊。”,洋洋,姗姗,洋洋得意,喜气洋洋,姗姗来迟,2、联绵词(联绵字、连语),由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含义,不能分开解释的词。是一种单纯词。,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参差(cnc),倜傥(ttng),蹉跎(cutu),依稀(yx),跋扈(bh),浩荡(hodng),联绵词不能望文生训地分开解释:,犹豫,颜氏家训书证:“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礼记曲礼上“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猶與也”孔颖达疏:“说文云:猶,兽名,玃属。與,亦是兽名,象属。此二兽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猶與。”,犹与、容与、夷犹楚辞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游国恩纂义:“謹按容與即猶豫,亦即夷猶,踌躇不前之意。”,望洋,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望阳、望羊、茫洋、盳羊,狼狈,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朱熹集传:“跋,躐也。胡,颔下悬肉也。老狼有胡,进而躐其胡,則退而跲(ji)其尾。,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狼跋狼狈酉阳杂俎卷十六:“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于狼腿上,狈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3、偏义词(偏义复词),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义另一个音节只起填补音节作用的词。,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史记刺客列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注意准确把握偏义复词的意义所在,既然偏义复词是由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只吸收其中一个词素作为词义,另一个只作为一个音节陪衬,其意义不进入词义。鉴别方法:分别代入,看成立与否,可确定偏义复词的意义所在。,例1:礼记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例2:韩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例3: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例4: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例5:后汉书窦融传:“一旦缓急,杜绝河津。”,4、合音词(合词),诸,句中:之于,列子汤问:”投诸渤海之尾。”,句尾:之乎,孟子梁惠王:“武王伐纣,有诸?”,旃,之焉,杨恽报孙会宗书:“愿勉旃,毋多谈。”,叵,不可,居心叵测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三、古今词汇的继承与发展,1、原样保留的词,(常用),人、马、春、夏、星、云,2、已经消亡的词,(不用),朕、簋、尚书、箜篌,3、化为语素的词,(用于文言),观,惧,蹈,4、发生变化的词,(新生),今,绸,尔雅释天:“素锦綢(to)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九歌湘君:“薜荔拍(帕)兮蕙綢。”王逸注:“綢,缚束也。”,偷,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四、古今词义的异同,1、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古,菜,说文艸部:“菜,草之可食者。”,荀子富国:“然后荤菜百蔬以泽量。”杨倞注:“荤,辛菜也。”郝懿行:“荤菜,亦蔬耳。”,脸,韵会:“脸,目下颊上。”,昭君怨:“满面胡沙满面风,眉消残黛脸消红。”,皮,徐锴说文系传:“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韦。”,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傅。”,(2)词义缩小,古,今,宫,说文宀部:“宫,室也。”,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瓦,说文瓦部:“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3)词义转移,臭,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丈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古,今,暂,突然、一下子,暂时,广雅释诂:“暂,猝也。”,说文犬部:“默,犬暂逐人也。”,又穴部:“突,犬从穴中暂出也。”,汤,热水,汁多的食物,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涕,庄子大宗师:“其母死,哭泣无涕,心中不戚。”,领,孟子梁惠王下:“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2、色彩上的差异,(1)褒贬色彩不同,古褒今贬,复辟,明史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爪牙,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郑笺:“此勇力之士责司马之辞也”,喽罗,新五代史刘铢传:“诸君可谓喽罗儿矣。”,古贬今褒,锻炼,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古中今贬,谤,战国策齐策:“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左传襄公十四年“庶人谤”杜预注:“庶人不与政,闻君过则诽谤。”,诽谤,勾当,水浒传:“夫人处分付的勾当。”,古中今褒,牺牲,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客,卢纶送李瑞诗:“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2)轻重色彩不同,古轻今重,诛,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愤,说文心部:“愤,懑也。”,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古重今轻,感激,异苑卷五:“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饿,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病,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五、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其历史性,幣(币),(1)本义:丝织品,说文巾部:“幣,帛也。从巾,敝声。”,战国策齐策:“请具车马皮幣。”,(2)先秦:礼物,左传僖公十年:“幣重而甘言,诱我也。”,(3)秦汉:货币,史记平准书:“黄金以镒名,为上幣。”,(4)现代:化为语素,货币、人民币、金币、港币,2、要注意其细微性,水,古:河流;水,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好,古:女子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史记滑稽列传:“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3、要注意其复杂性,虫,本义:蛇,古时曾泛指一切动物,淮南子览冥:“狡虫死,颛民生。”,现代:昆虫,集韵:“虫,李阳冰曰:裸、毛、羽、鳞、介之总称。”,六、古今词义的异同举例,(一)贫、穷这两个字都有“景况不好”的意思。“贫”的反义词是“富”,指缺乏衣、食、财。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彭端淑为学)。“穷”的反义词是“通”或“达”。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穷”除了上述义外,还作“尽”讲,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列子汤问),(二)盗、窃“窃”是指“盗窃”,偷东西。如“窃货日益”(荀子修身)。“盗”相当于今天的“贼”;古书中的“盗”,多是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的奴隶或农民的称呼。如“岁凶荒,人饥为盗,河南尤甚”(旧唐书黄巢传)。“窃”除指“偷”以外,还表示“偷偷地,暗中”,如“窃载与之齐”(史记孙膑列传)。,(三)购、买“购”是指重赏征求。如“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旧唐书褚遂良传)。“买”指拿钱换东西。古代“购”和“买”不是同义词,“购”的东西往往不是商品,跟“买”的性质不相同。,七、怎样掌握古义,(一)从字形上分析勸:从力不从言,說文力部:“勸,勉也。”幣:从巾不从贝,說文巾部:“幣,帛也。”醒:从酉不从寝,說文酉部:“醒,醉解也。”,(二)从语境上分析再: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睡:打瞌睡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見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三)从反义词同义词分析反义词:进退:進出;貧富:众寡:治乱;高下;穷达同义连用:辅相;宫室;勤苦;饶益联合式复合词:书写;觉醒;寒冷;饥饿,(四)从今语中保存的古义考察款待:古款是诚恳捐躯:古捐是舍弃吊丧:古吊是慰问死者或遭遇不幸城池:城墙和护城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若即若离:即,走近,呼天抢地:触碰口诛笔伐:责讨并行不悖:违反走马观花:跑揭竿而起:举举世无双:全,八、思考與練習,一、辨析下列詞語的古今變化:去、勤、勸、河、睡、子、禽、穀、瓦、聞、恨、謗、賄、誅、怨、妃。,二、說明下列各詞的句中義,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卒1.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史記陳涉世家)2.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史記廉藺列傳)3.魯肅聞劉表卒。(司馬光赤壁之戰)4.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戰國策燕策三)5.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漢樂府焦仲卿妻),信1.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而)2.子皙信美矣。(左傳昭公元年)3.故明主任計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計。(荀子哀公)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5.(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間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莊子養生主)2.則醜美有間矣。(淮南子俶真)3.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史記項羽本記)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莊公十年)5.(漢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史記項羽本紀),徒1.舍車而徒。(周易賁(b)2.帥徒以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3.倒戟以禦公徒。(左傳宣公二年)4.是魯孔丘之徒與?(論語微子)5.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上)6.齊師徒歸。(左傳襄公二十五年)7.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孫丑上)8.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史記廉藺列傳),謝1.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戰國策趙策四)2.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願守代邊。(史記呂后本紀)3.因之出寥廓,揮手謝公卿。(李白留別金陵崔侍御)4.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否?”(古樂府陌上桑)5.安世嘗有所薦,其人來謝。(漢書張安世傳),三、辨析下列各組同義詞的詞義差別A.襲、伐、侵1.大叔完聚,善甲兵,聚卒乘,將襲鄭。2.公伐諸鄢。3.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B.觀、見、視1.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宣公二年)2.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史記韓非傳)3.目不能兩視而明。(荀子勸學),C.行、步、趨、走、奔1.行六十里,夜至張柴村。(司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戰國策趙策四)3.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史記蕭相國世家)4.兔走觸株,折頸而死。(韓非子五蠹)5.及下廷尉詔獄,平原吏人奔走諸闕訟之。(後漢書史弼傳),D.飢、餓、饑1.黎民不飢不寒。2.見靈則餓,問其病。3.年饑,用不足,如之何。,四、下列句中畫線詞的意義與今義有何不同。1.厲王虐,國人謗王。2.江東雖小,地方千里。3.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4.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5.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6.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二、說明下列各詞的句中義,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卒1.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步兵2.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终、终于3.魯肅聞劉表卒。死4.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通猝,突然5.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报答,信1.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2.子皙信美矣。确实3.故明主任計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計。用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相信5.(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使者,間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空隙2.則醜美有間矣。距离3.沛公已去,間至軍中。抄小路/私下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参与5.(漢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离间,徒1.舍車而徒。步行2.帥徒以往。众人3.倒戟以禦公徒。跟从的人4.是魯孔丘之徒與?弟子5.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6.齊師徒歸。白白地7.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但8.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只,謝1.入而徐趨,至而自謝。道歉2.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願守代邊。推辞3.因之出寥廓,揮手謝公卿。辞别4.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否?”告诉5.安世嘗有所薦,其人來謝。感谢,三、辨析下列各組同義詞的詞義差別A.襲、伐、侵1.大叔完聚,善甲兵,聚卒乘,將襲鄭。偷偷地进攻2.公伐諸鄢。大张旗鼓地进攻3.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不大张旗鼓地进攻B.觀、見、視1.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远看2.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看见3.目不能兩視而明。仔细观察,C.行、步、趨、走、奔1.行六十里,夜至張柴村。步行2.老臣今者殊不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