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汉书》校读札记.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汉书》校读札记.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汉书》校读札记.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汉书》校读札记.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汉书》校读札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汉书校读札记 邓晓艳 摘要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两部重要的史书,记载着汉代及其以 前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这两部书不仅是我国语言文化的宝库,同时也是我国文 学史上的宏篇巨制。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五种体例组成:十二本纪、十 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种体例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记事断限,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 记事内容极为丰厚广博,对我国古代三千年的历史,作出了伟大的总结,因而被 人们视为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史记亦是中国文学语言的宝库,它把叙 事语言和人物语言融为一体,以畅达、自然著称于世,对中国文学语言产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首先是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种语言,以后的传记也大多学习、 延用这种语言。史记是历代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其体裁承袭史记而略作变更,改“书” 为“志”,去掉“世家”而并入列传,从而进一步整齐了纪传体的体裁为纪、表、 志、传四个部分。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共一百篇,记 载了汉高祖元年( 前2 0 6 年) 到王莽地皇四年( 2 3 年) 计二百三十年的历史。 史记与汉书用字各有特点,史记喜用当时的俗语、今字,而汉 书则多用古字。句子上,汉书常会删改史记中的部分字、词,使得句意 有时不够清晰、明确。 对史记和汉书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找出两部书的不同之处,更重 要的是能对史实作一些有益的补充,一些校例会对语法研究和辞书编纂提供引玉 之砖。 本文通过先运用对校法和他校法校读史记和汉书中的相关篇章,找出 两部书中的异文和不同之处,然后用训诂学、音韵学及古代汉语知识等对两部书 中相关部分中的异文( 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时所使用 的不同文字,都叫异文。) 、用词及语法现象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有助于古籍研 究、整理工作,同时也为语法、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辞书编纂等研究工作 提供一些佐证。 本文分三部分来论证,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说明为什么选史记、汉书 作为校读、研究对象,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现在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第一章 写史记与汉书中的单字异文,从语法学角度来分析单字异文,包括实词 异文和虚词异文;从文字学角度来分析单字异文,有通假字、异体字和古今字。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特别是通假字部分,我们将史记和汉书中的通 假字分为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通假的方式,按下来写造成异文的原因。第二 章写史记与汉书中的其他不同之处,如宾语的有无,虚词的有无等;第 三部分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通过校读史记、汉书 中的相关篇章,我们认为,叙述同一事物或周一事件时所使用的不周句子、不同 词( 异文) ,不仅在语法、训诂研究方面,还在语法教学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史记汉书异文通假字 n r 姐d m gn o t e sa b o u t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 a n dh a n s h uc a l i b r a t i n g d e n gx i a o y a n a b s t r a c t :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a n dh a n s h ua r et w o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 r e c o r d so f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 w h i c ha r en o to n l yt r e a s u r eh o u s eo fo u rl a n g u a g ea n d c u l t u r e ,b u ta l s os p l e n d i dw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a n d h a n s h ur e c o r d e dt h ep e o p l ea n dt h i n g so f t h eh a nd y n a s t ya n db e f o r et h eh a nd y n a s t y 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i st h ef i r s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h i s t o r ya n dh i s t o r yp r e s e n t e di na s e r i e so fb i o g l a p h i e so fc h i n a i t s c o n t e n ti sv e r ya b u n d a n ta n de x t e n s i v e ,b e s i d e st h e p e o p l ea n dt h i n g s ,s oi ti sr e g a r d e da st h ev a l u a b l ee n c y c l o p a e d i ao fa n c i e n t r e c o r d so f t h eh i s t o r yi st h et r e a s u r e h o u s e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t o o ,i ti sw e l l k n o w nt h a ti t sc o n c i s e f l u e n ta n dn a t u r a la n dt h e r ei si m p o r t a n te f f e c t m e a n w h i l ei ti si m p o r t a n to b j e c tb y l i n g u i s t s h a n s h uo fb a n g ul e a r e o e dt h el a n g u a g ep a t t e r n a f t e rt h i s ,m a n yb i o g r a p h i e s d i ds o 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yi st h et r e a s u r e - h o u s eo ft h el a n g u a g ef r o mt h ea n c i e n tt o n o w m a n yl i n g u i s t sl e a r n e da n ds t u d i e d i t 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ys t a r t e dt h eh u a g n d i ,e n d e de a r l yt i m eo ft h eh a n w u d i ,i t s u m m e du pt h e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o ft h r e et h o u s a n dy e a r so fc h i n a t h et h e m eo fh a n s h u f o l l o w e d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ya n ds l i 曲t l yc h a n g e d ,f o re x a m p l e ,c h a n g e d “s h u ”t o “z h i 一g o tr i do f s h i j i a t h e nm e r g e di ti n t o “7 _ h u a n ”, w h i c hm a d et h et h e m eo f h i s t o r yp r e s e n t e di nas e r i e so f b i o g r a p h i e sn e a ta n dh a n s h uc o n s i s t e do f j i 、b i a o 、z h i 、 z h u a n h a n s h ui sc o m p o s e do ft w e l v ej i 、e i g h tb i a o 、t e nz b i 、s e v e n t yl i e z h u a n ,i na l l o n eh a n d r e d p i e c e s 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ya n dh a n s h uh a v et h e m s e l v e s c h e r e e t e r s ,t h ef o r m e rl i k e d t ou s et h es y i n g sa n dw o i so ft h a tt i m e ,b u tt h el a t e ru s e da n c i e n tw o r d sm o r e a b o u tt h e s e n t e n c e s ,t h el a t e ro f t e nd e l e t ea n dc h a n g et h ew o r d so ft h ef o r m e r , w h i c hm a d et h e m e a n i n g so ft h es e n t e n c e su n c l e a rs o m e t i m e s t h i sp a p e rc o n t r a s t st h er e l a t e dp a r t so ft w ob o o k st h o u g h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 、 e x e g e t i c s 、p h o n o l o g y , b r i e f l ya n a l y s e s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s ( t h ed i f f e r e n te d i t o r so ft h es a m e b o o ko rt h e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st h a tt h ed i f f e r e n tb o o k sr e c o r d e dt h es a m ee v e n t sa r en a m e d y i w e n ) ,s e n t e n c e sa n dg r a m m a r so ft w ob o o k s ,m e a n w h i l ep r o v i d e sw i t hs o m eu s e f u l p r o o ft oc o m p i l et h ed i c t i o n a r ya n ds t u d yt h eg t a l t l m e ra n ds oo n t h i sp a p e rd i v i d e s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 p a r ti st h ef o r e w o r d ,b r i e f l y i n t t 0 d u c t sw h yt oc h o o s ea n ds t u d yt h e s eb o o k s ,b r i n g sf o r t hn e wi d e a so ft h i sp a p e r i i 【 a n dr e s e a r c h i n g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w ob o o k s ;i h es e c o n dp a r ta n a l y s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t w o r d so ft w ob o o k s ,t h er e a s o n so fc a u s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sa n dt h et y p e so ft h e 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s ;t h el a s tp a r t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t h e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sa n d s e n t e n c e so fn a r r a t i n gt h es a m et h i n g sa n de v e n t st h r o u 曲c a l b r a t i n gt h er e l a t e da r t i c l e o ft w ob o o k sh a v eh u g ee f f e c ti ng r a m m e rr e s e a r c h i n ga n dt e a c h i n ga n ds oo n k e yw o r d s :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y h a n s h ut h e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s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y 9 0 0 7 3 4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墨乏姿坠主鲨,日期;兰丝乏丝 引言 史记、汉书不仅是我国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辉煌 巨著,同时也是我国语言词汇的宝库。史记、汉书记载着汉代及其以前生活 中的人与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用五种体例组织面成:十二 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1 3 0 篇。五种体例相互配合,互为 补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史记的史体,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宋代史学家郑樵说过:“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通志总序) 此书记事内容极为丰厚广博,除人 物事件外,上白天文,下至地理,以及职官典制、经济文化,医药科技、风土人 情,各种物产,包罗万象,因而被人们视为我国古代珍贵的百科全书。( 史记的 记事断限,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 公元前1 0 4 至公元前1 0 1 年) , 描绘出了一幅脉胳清晰的中国上古史画卷! 其涉及时代之远,包含范围之广,语 言学、语法学、修辞学、训诂学、史学、文学、价值之高,都是空前的。 汉书体裁承袭史记而略作变更,改“书”为“志”,去掉“世家”而 并入列传,从而进一步整齐了纪传体的体裁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全书由 十二本纪、八表、十志i 七十列传组成,共1 0 0 篇,记载了汉高祖元年( 前2 0 6 年) 到王莽地皇四年( 2 3 年) 计2 3 0 年的历史。汉书的十志,贡献较为突出。地理 志为班固所创立,沟洫志详于史记河渠书,食货志系统记述了自西周 以至王莽时的农政、钱法;艺文志不仅反映了西汉官府藏书的基本情况,更重 要的是还为研究学术发展史上各个学派的源流,盛衰及长短得失提供了重要资料。 汉书的贡献还在于扩大了对少数民族和邻国历史的记载。汉书在搜集和保 存重要文献方面表现十分突出,许多重要的学术、政治文献,都是通过它而被保 存到今天。 史记是中国文学语言的宝库,其语言以简约、畅达、自然著称于世。因 司马迁作了古字今译的工作,因此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史记把叙事 语言和人物语言融为一体,首先是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种语言形式,以后的传 记也大多学习、延用这种语言形式。 史记、汉书自问世以来,始终是读书人学史学文的典范。两书非但对 韩、日等东方学术有所影响,而且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于西方,亦颇受 重视,终成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因而对史记、汉书进行比较研 究,是很有必要的。 史记与汉书这两部书从刘邦建国( 公元前2 0 6 年) 到汉武帝太初末 年( 公元前1 0 1 年) 这一段史实不但在时间上重合,而且班固在处理这段重合的 史料时,没有进行重新编写,而是不避嫌疑地直接袭用或做少量更动,这样就使 史记与汉书在部分章节上有了可比性。 史学家、文学家常把史记、汉书的思想观点、编纂特点、文章内容等 方面的异同作为研究重点,并做了大量的论述。古人研究马班思想的分歧,主要 集中于彪圃父子批评司马迁的三点: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 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从晋代起便有人对史记、汉书 进行比较研究。吟日所见资料中,最早而且较为具体地论及史记汉书者, 当推晋张辅之名士优劣论。自东汉至唐,此时期之一般论调,可谓倾向于甲班 乙马;论者所提之比较标准,虽或有所偏重,也或不尽中肯,但能提供后人更深 入研究之基础。自宋至清,班马异同得失论大盛,不但在史评、笔记、文集、类 书等所载短评文颇多,且写班马异同等的不少专书也出现,明代尤多;其立论立 场与比较标准也颇为多样化。其论调可谓基本上以有得有失论为主,但多倾向于 扬马抑班,其中亦有不少中立之论。 自民国至今,较倾向于整体性、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多以不判马班之优劣 为目的而以判异同为目标。 在语言研究方面,虽然也发表了一些论文,但是大多数都是研究其词义的。 如郭芹纳先生的史记词诂、赵彩花的( 史记) 、汉书) “家人”解、日本牛 岛德次的( 史记) 、( 汉书) 中的数词等。目前,国内外就二书的词语进行对比 研究的论文尚不多见。我们仅看到相宇剑和王海平合写的( 史记) 、( 汉书) 用字 异对应分析一文。该文认为史记、汉书中的异文多反映的是字的对应关 系,这种对应关系多表现为形关系、音关系、义关系。该文虽注意到了异文现象, 但证据略显不足,且重点不在分析通假字、异体字及古今字。徐朔方史汉论稿 ( 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4 ) 比对了史记、汉书用字的不同,但是文章中没 有涉及到训诂学、音韵学内容,只是简要说明了史记与汉书用字的不同, 没有进行分析,并且没有把全文用字的不同罗列出来。周俊勋的( 史记) ( 汉书) 校读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0 年第2 期) 通过对史记、汉书对 比后,对两书中的一些讹误进行分析。 由以上信息可知,翦人的研究固然丰富,但也有尚未加以比较研究之处,或 者有涉及,研究却未深入的方面,况且综合性,整体性的文字研究亦不够,而且 以前的研究多在文学、历史方面,对文字的研究比较少。近年来,有一些对文字 的研究论文,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综合性、全面性的研究。我们将史 记、汉书中所有相关的篇章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对于训诂学有较大的意义, 而且对于文献学、通假字的研究以及词书的编纂也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9 5 9 年北京中华书局出了新点校本史记,简称“中华本”,是现代展通行 的史记读本。我们将1 9 5 9 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的新点校本史记( 简称“中华 本”) 和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出的新点校本汉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史记、 汉书中重复部分加以比较,对照其用字、用词的不同,句子的不同,作为研 究对象,以辨明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同时也为语法研究和辞书编纂提供一 些佐证。 关于“校读”,自古以来各家的定义不同,具体方法也有区别,如汉刘向认 为“校读”即是罗列各种本子,比勘文字异周,正其讹误,以复古书之真。推寻 本书句例,或参校群书相关篇章,通过对互文、异文等材料的分析以求得一书 的正确理解,这种校读方法略见于郑玄的周礼注、诗笺。宋代考异之学 渐行,校书家的校勘走向读书家的校勘。清代继续发展,校读法的应用范围更加 扩大。古书校读与古籍整理、语法分析、训诂学、音韵学及辞书编纂工作有着密 切的关系:一方面,古书校读有赖于语法分析、训诂学、音韵学及辞书的已有成 果;另方面,古书校读的成果又可以丰富以上诸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古书 校读作为一种读书方法,是校勘学方法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推广应用,是一种运 用校勘的方法、手段发现古书中的音韵、文字、词汇、语法等现象的读书法。我 们以对校法与他校法对史记与汉书中的相关篇章先进行对比,找出两部 书中的异文和不同之处,然后再对其中的异文及不同之处用所学的古代汉语知识、 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知识,参考现代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进行简要的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本文主要分两部分来阐述史记与汉书的不同之处。第一部分为史 记与汉书中的单字异文;第二部分为史记与汉书中的语法、用词 的不同。 3 第一章史记与汉书中的单字异文 什么是异文? 一般认为,“异文词有广义与狭义之说:狭义的“异文”是文 字学方面的名词,是对正字而言,是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广义的“异文”则是校 勘学方面的名词,t 即“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时所使用的 不同文字,都叫异文。”。 本文所讨论的,是广义的异文。异文是考证上古声母及韵部分合异同的重要 证据,是训释词义的重要途径,是辞书编纂的重要依据。 异文存在于三种情况之中:第一种是存在于同一部书的不同传本、版本之中; 第二种是记载同一事物的各种资料之中;第三种是存在于具有引用与被引用关系 的文献之间。史记与汉书的异文主要存在于后两种。 史记、 汉书中的异文现象非常多。从语法学角度来分,异文有实词 异文和虚词异文;从文字学角度来分,异文有通假字、异体字和古今字。史记、 汉书中的异文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音相近、形相近、义相近以及因 避讳而造成的异文。本文中的单字异文主要指同义实词异文和单字虚词异文。 一、从语法学角度来分的异文 从语法角度来说,异文有实词异文和虚词异文。异文之间,形虽有异,义实 相通,以甲释乙,正中鹄的,实为训诂学中的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异文中既有 实词异文,亦有虚词异文。虚词异文中既有“同义异文”,也有的仅是用字不同。 ( 一) 实词异文 古代的实词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1 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史记封禅书第0 1 3 8 4 页 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汉书郊祀志第0 1 2 1 6 页 此处“子”、“乳”为同义异文。子与乳皆为产子的意思。 2 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先,以为欲说,折其辩。史记匈奴列 传第0 2 9 1 3 页 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生,以为欲说,折其辞辩。汉书匈奴 传第0 3 7 7 3 页 此处“先”与“生”为同义异文,是“先生”的省称。 集解先,先生也。生,儒生,先生的省称。司马贞索隐:“云生者, 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 3 悉召故秦祝官,复爱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史记封禅书第0 1 3 7 8 页 。郭芹纳v 1 l 诂学【嗍j 七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9 7 悉召故秦祀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汉书郊祀志第0 1 2 1 0 页 此处“祝”、“祀”为同义异文。祝、祀皆与祭祀有关。祝官,古代掌管祭祀 祝祷等事宜之官。祝,祷告,向鬼神求福。祀,本义为祭祀天神。 4 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史记平准书第0 1 4 4 1 页 弘羊又请令民得以粟补吏,及罪人赎罪。汉书食货志第0 1 1 7 5 页 此例中“官”与“吏”为同义异文,“官”指官吏。“吏”是古代百官的通称。 说文:“官,吏事君也。”说文:“吏,治人者也。”吏,本义官吏。吏是古代官 员的通称。汉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员或吏卒。 5 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 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史记匈奴列传第0 2 8 9 5 页 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史记匈奴列 传第0 2 8 9 8 页 自是之后,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史 记匈奴列传第0 2 9 0 4 页 于是高硅璁之,乃使交响滓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汉书匈奴传第0 3 7 5 4 页 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单于,遣翁主如故约汉书匈 奴传第0 3 7 6 4 页。 如淳日:“公羊传日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 公主。百官表列侯所食日国,皇后、公主所食日邑。帝姊妹日长公主,诸 王女日翁主。” 师古日:“如说得之。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日 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高祖答项羽日 吾翁即若翁也。扬雄方言云周、晋、秦、陇谓父日翁。而臣瓒、王桥 或云公者比于上爵,或云主者妇人尊称,皆失之。此例中,“公”与“翁”义同, 指父亲。 6 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4 7 页 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汉书高帝纪第0 0 0 0 7 页 “径”,师古日:“径,小道也。”“道”,道路也。“径”与“道”义同。 7 于是沛公乃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币。史记高祖本纪 第0 0 3 5 9 页 于是沛公乃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币。汉书高帝纪 第0 0 0 1 9 页 此句中“兵”与“军”为同义异文,都是“士兵”的意思。兵,士卒。资治 5 通鉴义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军,士兵。史记淮阴侯列传军皆殊 死战。 8 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史记黥布列传第0 2 5 9 7 页 人有闻者,共戏笑之。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第0 1 8 8 1 页 说文:“俳,一戏也。”段注:“以其戏言之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 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说文:“戏,三军之偶也,一日兵也。”“俳”、“戏” 为同义异文。 9 乃窬城见沛公,日:“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 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史 记高祖本纪第0 0 3 5 9 页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6 2 页 乃逾城见沛公,日:“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 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汉书高帝纪第0 0 0 1 9 页 吏民皆按堵如故。汉书高帝纪第0 0 0 2 3 页 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汉书高帝纪第0 0 0 2 5 页 “人”与“民”为同义异文,都是“百姓、平民”意,人,民,百姓。民,古 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宫对称。此处用“民”疑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用 同义词“人”来替代。窬,定母侯部;逾,定母侯部,逾通窬,属同音通假。 1 1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6 2 页 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汉书高帝纪第0 0 0 2 3 页 “偶”与“耦”为同义异文,偶,襁对口缮手子修身偶视也先俯。耦,对也。 1 2 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史记高祖本纪 第0 0 3 6 5 页 背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汉书高 帝纪 “负”与“背”为同义异文,“违反、违背的意思”。负,背弃,违背。史记项 羽本纪田荣者,数负项梁。背,反叛:背弃:违背。史记项羽本记言沛公不 敢背项王也。汉书李广苏建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1 3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 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 记高祖本纪第0 0 3 8 1 页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 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 下也。汉书- 高帝纪第0 0 0 5 6 页 “予”与“与”为同义异文。予,本义为授予:给予。苟子怒不过夺,喜不 过予。与,本义为赐予,旌予,给予。 1 4 上使辟阳侯迎绾,绾称病。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9 l 页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一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9 1 页 病甚,吕后迎良医。史记- 高祖本纪第0 0 3 9 1 页 医日:“病可治。”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9 1 页 上使辟阳侯审食其迎绾,绾称疾。汉书高帝纪第0 0 0 7 7 页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汉书高帝纪第0 0 0 7 9 页 疾甚,吕后迎良医。汉书高帝纪第0 0 0 7 9 页 曰:“疾可治。”汉书高帝纪第0 0 0 7 9 页 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 亦病也。”“疾”、“病”为同义异文。 1 5 徒属皆日:“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史记陈胜 世家第0 1 9 5 2 页 徒属皆日:“敬受令。”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望也。史记陈胜 世家第0 1 9 5 2 页 说文:“命,使也。”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 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令”为同义异文。望,希望,期望。欲,想 要;希望。望、欲为同义异文。 ( 二) 虚词异文 虚词与词序是古今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两种主要手段,而古汉语虚词的情况 又特别复杂,不但数量多,而且用法也极纷繁,以致前人有“实字易训,虚词难 释”的感慨。因此,对于虚词的研究,在今天也仍然是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 方面。而异文正是在虚词研究上有重要作用,举例如下: 1 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4 6 页 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汉书- 高帝纪第0 0 0 0 4 页 此例中,“乃”与“即”为同义异文。“乃”用在判断句中,表示“即”。 2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史记高祖本纪 第0 0 3 4 7 页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旨解纵所送徒。汉书高帝纪 第0 0 0 0 7 页 此例中“乃”与“皆”为异文。 7 3 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6 5 页 本定天下,诸将与籍也。汉书高帝纪第0 0 0 2 7 页 “及”和“与”为同义异文。 4 己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史记高祖本 纪第一0 0 3 9 1 页 吕后问日:“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 ” 汉书高帝纪第0 0 0 7 9 页 既,说文:“既,小食也。”罗振玉日:“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 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即,说文:“即,就食也。”本义为走近去吃东西。今按: 既与即古音不同,既,见母微部;精母职部;声远微、职韵部通转。此处疑为 形近而讹,按史实,应为“即”,因为此时萧何还未死。 5 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遁遣朱虚侯谓日:“急入宫卫帝。”史 记吕太后本纪第0 0 4 1 0 页 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乃谓朱虚侯章日:“急入 宫卫帝。”汉书吕后纪第0 0 1 0 2 页 今按:通,泥母之部;乃,泥母之部。遁通乃,属同音通假。诵,邪母东部; 讼,邪母东部。诵通讼,属双声叠韵通假。邓展日:“诵言,公言也。” 6 信矣,毋可疑者。史记孝文本纪第0 0 4 1 4 页 信矣,无可疑者。汉书文帝纪第0 0 1 0 6 页 今按:毋,微母鱼部;无,微母鱼部。音同义同,都是“没有”的意思。 7 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史记孝文本纪第0 0 4 1 5 页 昌至渭桥,丞相已下皆迎。史记孝文本纪第0 0 1 0 7 页 今按:以,定母之部,己,定母之部,已通以,用于“已上、已下”等语里。 8 愿请楚王计宜者,寡人不敢当。史记孝文本纪第0 0 4 1 6 页 愿请楚王计宜者,寡人弗敢当。汉书文帝纪第0 0 4 1 6 页 不,副词,表否定:弗,不。“弗”、“不”为同义异文。 9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史记孝文本纪第0 0 4 3 3 页 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宫。汉书文帝纪第0 0 1 3 1 页 今按:於,影母鱼部;于,喻母鱼部。“于”、“於”音近可通假,古通用。 l o a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失f i 也。”史记高沮本纪第0 0 3 9 2 页 吕后复问其次,上目:“此后亦非乃瞰口也。”汉书高帝纪第o 0 0 7 9 页 b 景帝怒日:“是而所宣言邪。”史记外戚世家第0 1 9 7 7 页 帝怒日:“是乃所当言邪。”汉书外戚传第0 3 9 4 6 页 c ,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史记曹相国世家第0 2 0 3 0 页 女归。试私从容闯乃父汉书曹参传第0 2 0 2 0 页 而,你:你的。左传昭公二十年余知而无罪也。乃,你,你的。 11 汉五年,既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史 记萧相国世家第0 2 0 0 8 页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汉书萧 何曹参传第0 2 0 0 8 页 既,已经。已,已经。既与已为同义虚词。 1 2 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史记曹相国世家第0 2 0 2 9 页 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汉书萧何曹参传笫0 2 0 1 8 页 且,将近几乎。列子汤问:“年且九十。”将,就要,将要。左传隐公年: “六君将若之何? ”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且,将为虚词同义异文。 1 3 今撇,好人安所容也? 吾是以先之。”史记曹相国世家第0 2 0 2 9 页 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乎? 吾是以先之。”汉书萧何曹参传第0 2 0 1 8 页 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乎, 表示疑问或 反诘。 1 4 前问日:“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 ”史记曹相国世家第0 2 0 1 8 页 前问日:“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 ”汉书萧何曹参传第0 2 0 1 1 页 何,什么。文选宋玉高唐赋:“何节奄忽,蹄足洒血? ”注:“何,问辞也。” 胡,何,什么。广雅释诘三:“胡,何也。”胡、何为同义异文。 1 5 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史记佞 幸列传第0 3 1 9 1 页 此两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贵幸,汉书佞幸传第0 3 7 2 1 页 今按:徒,定母鱼部;但,定母元部。徒,但、仅。但,只是、只。“徒”、“但” 为同义异文。 二、从文字学角度来分的异文 ( 一) 通假字 从文字学角度来分析,通假字也可以说是一种异文。通假字与“本字”相对, 是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古人在书写过程中,往往有写同音别字的情 况。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吉音相同或相近,或声韵相同。或为双声,或为叠韵,或 声韵仅相近。古籍多通假,本文从史记汉书的异文中发现了大量通假字。 本文古音的依据,是王力先生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所用的部类,但是将喻二归 马文熙,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f m j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6 :6 3 匣,喻。归定母,照;归章母。本文将通假字分为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凡两字音 韵皆同的归为同音通假;阿字用字声同韵近或声近韵同、或声韵皆近的通假字归 入音近通假;另有一些人名、地名的异写字归入互通的通假字。古书中由于使用 本字与使用通假字的不同或者由于分别使用了不同的通假字而形成异文的例子 很多,现举例如下: 1 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伪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至即杀 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0 3 0 9 2 页 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为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至即杀 之。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0 2 1 5 0 页 今按:为,匣母歌韵;伪,疑母歌韵。为通伪,匣、疑旁纽、歌部叠韵,属 音近通假。此例汉书用借字,史记用本字。 2 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间阑出物与匈奴交,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 史记匈奴列传第0 2 9 0 5 页 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问阑出物与匈奴交易,阳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 汉书匈奴传第0 3 7 6 5 页 今按:详,喻母阳韵:阳,喻母阳韵。详通阳,喻母双声,阳部叠韵,属同 音通假,“阳”、“详”通“佯”。二者都是借字,其本字为“佯”。此例为史记、 汉书皆用借字。 3 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史记西南 夷列传第0 2 9 9 5 页 上罢西夷,独置南夷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保就。汉书西南夷两粤 朝鲜列传第0 3 8 4 0 页 今按:葆,帮母皓韵;保,帮母皓韵。葆通保,帮母双声,皓部叠韵,属同 音通假。此例为史记用借字,而汉书用本字。 4 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史记高祖本纪笫0 0 3 4 6 页 乡者夫人婴儿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汉书高帝纪第0 0 0 0 5 页 今按:以,定母之部,似,邪母之部,以通似,定邪邻纽,之部叠韵,属音 近通假。史记用本字而汉书用借字。 5 秦始皇帝常日:“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厥之。史记高祖本纪 第0 0 3 4 8 页 秦始皇帝尝日:“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默当之。汉书高帝纪 第0 0 0 8 页 今按:常,禅母阳部;尝,禅母阳部。常通尝,禅母双声,阳部叠韵,属同 音通假。厥,影母叶部;默影母谈部。献通厥,影母双声,叶、谈对转,属音 近通假。 6 a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人所侵暴,无恐。史记高祖本纪第 0 0 3 6 2 页 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入所艮暴,毋恐。汉书高帝纪第o 0 0 2 3 页 b 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6 4 页 毋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汉书高帝纪第0 0 0 2 4 页 c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日:“沛公欲王关中, 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6 4 页 沛公左司马曹毋伤闻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日:“沛公欲王关中,令 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汉书高帝纪第0 0 0 2 4 页 今按:无,微母鱼部:毋,微母鱼部。无通毋,微母双声,鱼部叠韵,屑同 音通假。 7 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史记黥布列传第0 2 6 0 0 页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第0 1 8 8 4 页。 今按:盟,明母阳部;明,明母阳部。明通盟,明母双声,阳部叠韵,属同 音通假。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明、盟古通用。” 8 其明年,天子始巡郡国。东渡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辨,自杀。史记平 准书第0 1 4 3 8 页 其明年,天子始巡郡国。东渡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辩,自杀。汉书食 货志第0 1 1 7 2 页 辨,并母元敝辩,并母元部。辩通辨,并母双声,元部叠韵,属同音通假。 9 其外西白同师以东,北至襟榆。史记西南夷列传第0 2 9 9 1 页 其外西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汉书西南夷粤朝鲜传第0 3 8 3 7 页 今按:同,定母东部:桐,定母东豁。同通桐,定母双声,东部叠韵,属同 音通假。棵,喻母叶部;叶,喻母叶部。榛通叶,喻母双声,叶部叠韵,属同音 通假。 l o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史记高祖本纪第 0 0 3 8 1 页 填国家,抚百姓,给饷照,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2 又书高帝耋己:第0 0 0 , 5 5 页 师古日:“填与镇同。镇,安也。髋亦馈字。”今按:填,定母真部:镇,章 母真部。填通镇,定、章准旁纽双声,真部叠韵,属音近通假。 1 1 a 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日:“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 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 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5 0 页 高祖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日:“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 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室家完。” 汉书高帝纪第0 0 0 0 9 页 b 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0 2 7 2 0 页 人臣无将,将则反,罪死无效。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第0 2 1 2 4 页 c 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史记陈丞相世家第0 2 0 5 5 页 诚各去两短,集两长。天下指麾即定矣。汉书张陈王周传第0 2 0 4 2 页 今按:即,精母职部;则,精母职部。即通则,精母双声,职部叠韵,属同 音通假。 1 2 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史记游侠列传第0 3 1 8 5 页 解为人静悍。汉书游侠传第0 3 7 0 1 页 今按:精,精目耕部;静,从母耕部。静通精,精、从旁纽,耕部叠韵,属音近通假。 1 3 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心常快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 下不安。史记高祖本纪第0 0 3 9 2 页 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