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以《启蒙浅学》1880为中心.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以《启蒙浅学》1880为中心.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以《启蒙浅学》1880为中心.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以《启蒙浅学》1880为中心.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以《启蒙浅学》1880为中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以《启蒙浅学》1880为中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 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毒i 釉 日期:细p 年厂月;l 百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 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 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 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 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l 釉 导师签名:压彩印 日期:矽j 口年j 广月;7 日日期:矽f 。年尹月孑f 日 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 以启蒙浅学( 1 8 8 0 ) 为中心 汉语言文字学 硕士生:刘颖昕 指导教师:庄初升教授 摘要 学术界很少有人基于一定的方言文献进行客家方言的用字研究,而对于海外 传教士编撰的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更是鲜有人关注。 本文以巴色传教会于1 8 8 0 年出版的客家书启蒙浅学汉字本( 罗马字 本出版于1 8 7 9 年) 为中心,系统地归纳了全书方言用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点, 评价其优势及缺陷,总结了书中生造方言字的几种方法,阐明该书在用字方面所 具有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同时,以启蒙浅学为参照,按照时间顺序,梳 理和研究了巴色会出版的其他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问题,从总体上概括出巴色会 客家方言文献的用字特点,并基于此类文献的用字研究,对客家方言的用字原则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巴色会;客家方言;方言用字:启蒙浅学;方言文献 c e n t e ro n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e d i t i o no fh a k k ar e a d e rf i r s tb 0 0 ko f r e 4 d _ g ,b a s e l ,18 8 0 ,t h i st h e s i sh a ss u m m e r i z e d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m a i nt y p e s a n df e a t u r e so nc h a r a t e r su s i n ga n dm a k i n go ft h i sb o o k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p o i n t e do u t t h ea d v a n t a g e ,l i m i t a t i o n , 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r e s e a r c ho fh a k k ad i a l e c ti th a s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f i r s tb o o k o fr e a d l n g 。w eh a v ea l s os t u d i e da n dt n t r o d u c e d t h eu s i i 玛o fc h a r a c t e r so no t h e rd o c u m e n t sp u b l i s h e db yb a s e lm i s s i o n a r ys o c i e t y i n t h i sw a yw eg e n e r a l i z e dt h eh o l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nc h a r a c t e r su s i l l go ft h ed o c u m e n t e d i t e db yb a s e l a n da l s o ,b a s e do nt h i s 咖d y ,w eh a v eg i v e ns o m ea d v i c e so nh o wt o u s ec h a r a t e r st ow r i t ea n dr e c o r dh a k k ad i a l e c t k e yw o r d st h eb a s e lm i s s i o n a r ys o c i e t y ;h a k k ad i a l e c t ;c h a r a c t e r su s i l 玛o f d i a l e c t ;f i r s tb o o ko fr e a d i n g ;t h ed o c u m e n ti nd i a l e c t 目录 第一章引言o oqo ooooo ( 1 ) 第二章启蒙浅学的方言用字( 6 ) 第一节启蒙浅学方言用字的基本类型( 6 ) 第二节启蒙浅学方言用字的基本特点( 1 2 ) 第三节对启蒙浅学用字系统的评价( 1 7 ) 第三章巴色会其他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 2 7 ) 第一节客话圣经的用字研究( 2 7 ) 第二节白话教科的用字研究( 3 1 ) 第三节客话读本和医界客话读本的用字研究( 3 3 ) 第四章结语( 4 0 ) 第一节对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用字的总结( 4 0 ) 第二节对方言书写和记录的一些建议( 4 1 ) ) ) ) 4 5 3 “6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献一 一 文 一 考录记参附后 第一章引言 巴色会及其传教情况概说 巴色会( t h eb a s e lm i s s i o n a r ys o c i e t y ) x 称为“巴色差会 或“巴色传道 会一,总部设于瑞士北部与德、法接壤的巴色城( b a s e l ) ,其传教士多为基督教新 教信义宗及长老宗等派的成员。 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各教派纷纷派遣传教士来华,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为起点,传播基督福音。1 8 4 7 年3 月1 9 日,巴色会的黎立基、韩山明两位牧师 抵达香港,揭开了该会在南中国传教活动的序幕。巴色会传教的主要阵地是华南 地区以香港为中心的客家方言区,主要传教对象是客家族群。在1 8 4 7 年以后的 一百多年间,巴色会的传教活动逐渐从香港及香港周边地区( 如宝安的李朗、布 吉、沙头角、惠阳) 传播并渗透到粤东的河源、紫金、龙川、兴宁、梅县和粤中 的龙门、新丰等地,无论在宗教、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对广东地区的客家族群有 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和其他教会一样,巴色会为了方便传教活动的开展,在其福音所及的客家地 区开办了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为当地医疗、文 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同时,为克服中西语言及文化差异对传 教所造成的困难、进一步深入客家社会,巴色会来华传教士翻译和编写了大量以 客家方言口语为基础的宗教文献、启蒙读本和工具书,详细、生动而较为科学 地记录和描写了一百多年前以香港新界为中心及周边地区客家方言的基本面貌, 对今天客家方言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语料价值。 二、巴色会出版的客家方言文献 东京大学的柯理思( c h r i s t i n el a m a r r v ) 曾将保存于巴色会图书馆( t h eb a s e l m i s s i o nl i b r a r y ) 的巴色会方言文献做了大致的分类和梳理,整理出一个比较详细 的目录,并作了一些简介( e a r l yh a k k ac o r p o r ah e 埘6 1 ,t h eb a s e lm i s s i o nl i b r a r y :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在这份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存的由巴色会编辑出版的方言 文献主要包括宗教文献、教科书和工具书三大类。其中宗教文献以圣经译本为主, 还有一些问答书、祷告文和赞颂诗集;教科书则包括圣经故事和各种读本 1 限e a d e r ) ,这些读本中一部分是教导儿童的启蒙读物,另一部分是供传教士学习 方言所用的白话读本,还有一部分是为普及医学、数学等知识而编写的专业入门 读物:工具书包括方言词典和一本用德语写成的语法书。除语法书是用德语写成 以外,其他文献基本上都是客家方言的罗马字本和汉字本,有不少文献,特别是 圣经和各类读本,还带有罗马字注音,或直接编写了相对应的罗马字版本。 在今天看来,这些方言文献反映了1 9 世纪中叶到2 0 世纪中叶这一百多年来 被巴色会传教活动所覆盖的以香港新界为中心及周边地区的语言、习俗、思想观 念、拙会状况等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庄初升( 2 0 1 0 ) 指出,早在1 9 1 3 年j o h a n nh e i n r i c hv 6 m e l 在德国莱比锡大 学的博士论文d e rh a k k a - d i a l e k t 中已经注意到巴色会图书馆的这批客家方言文 献。当代的学者中,柯理思教授较早地注意到巴色会方言文献在客家方言研究方 面所具有的学术价值,除了前文提到的目录之外,她还对巴色会的方言圣经和读 本做过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方面,如客话( 新约圣书) 以及( 客家社会 生活对话) 两书所见的动词后置成分“倒”( 上声) ( 1 9 9 5 ) 、客家话里表示“暂 时v p 吧 ,“先v p 再说 的旬末形式“正”( 2 0 0 2 ) 、十九世纪客家话文献 启蒙浅学) 所见的趋向补语( 2 0 0 4 ) 等。在柯理思之前,一些学者,如桥本万 太郎先生在他的著述中也提到过巴色会的文献,但并没有对文献中的方言研究问 题做出专门的探讨继柯理思之后,庄初升教授也从各方面系统地对巴色会文献 进行梳理和研究,概述性的文章如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 2 0 0 2 ) 、清 末民初西洋人编写的客家方言文献( 2 0 1 0 ) ,分别从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角度 阐述了传教士所编写的方言文献的价值。语音方面有与张双庆教授合作的 一百 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音系的演变( 2 0 0 3 ) 以及与罗秋平合作的一百多年前新晃 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 2 0 0 9 ) :词汇方面有 一百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名词性词 语的演变( 2 0 1 0 ) :关于语法方面的内容最多,通过巴色会的方言文献,对一百 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语法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和探讨, 如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的反复问句( 2 0 0 3 ) 、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 的体标记“开 和“里一( 2 0 0 7 ) 、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带“得 的可能 式( 2 0 0 8 ) 等。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重心 在广东三大民系的三大方言中,客家方言的书写系统出现较迟,也不如粤、 闽两大方言发达。庄初升、刘镇发( 2 0 0 2 ) 指出:“相比之下,客家方言汉字书写 系统的出现要迟一些。巴色会传教士编写的客家方言字典和汉字本的其他著作, 收录了大量的方言用字,包括方言的本字、民间的俗字和编者的生造字等等,可 能是比较早的客家方言汉字书写系统。韩山明牧师编写的客英字典,比客籍 人士温仲和等编纂的嘉应州志卷七“方言 和杨恭桓编纂的客话本字要 早大约半个世纪。通过巴色会传教士的汉字本著作,我们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 1 9 世纪中叶以来客家方言用字的基本情况,为客家方言的历时研究提供一方的 证据。刀n 1 相对于巴色会的其他出版物来说,于1 8 7 9 年出版的、以一百多年前香港新 界客家方言口语为基础而写就的客家书启蒙浅学rb o o ko f r e a d i n g ,汉字本出版于1 8 8 0 年) 口语化程度最高,内容也最为丰富。由于它描 绘的是1 3 0 多年前香港新界地区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基本面 貌,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且有罗马字和汉字两种版本相互对应比照,具有相当 高的研究价值。书中使用了大量口语化的方言词语,为了书写这些词语,编者运 用借音、训读、新造方言字等方法,造就了一套切合客家方言实际的、基本成熟 的汉字书写体系。单从用字方面来说,启蒙浅学比我们所能见到的其他巴色 会文献都要完善、科学和系统。本文的研究目的即以:启蒙浅学一书的汉字本 为中心,结合巴色会的其他客家方言文献,探讨和分析方言文献编写过程中的用 字问题。 除启蒙浅学之外,我们手头上还有十几种巴色会出版的汉字本文献,从 用字角度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和代表性考虑,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文献进行用字研 究: 1 圣经书节择要 客话圣经译本是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在所有巴色会的 文献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客话圣经译本之于巴色会文献的方言用字研究 是必不可少的。 圣经书节择要于1 8 8 4 年( 光绪十年) 由香港和盛印字馆出版,列出了 圣经的目录,并选录了各本客话圣经中的语句片段,每个字下面都有罗马字注音, 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唯一一部汉字、罗马字对照的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 由于圣经书节择要是客话圣经的片段摘抄,总合了巴色会各客话圣经译 本的内容,最具代表性,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材料,来进行这类文献的用字研究。 t l 】庄初升、刘镇发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 ,韶关学院学报 2 0 0 5 年第7 期。页8 3 2 医界客话读本( h a k k a l e s e b u e h ) 1 9 3 1 年6 月初版,梅县德济医院编。这本医用教科书既带有梅县话口语的 特点,又带有新界客家方言口语的特点,可能是编者不太能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 医界客话读本的口语化程度并不高,在遣词造句方面夹杂了书面语和口 语两方面的特点,总的来说研究价值远不及启蒙浅学,但由于它是比较少见 的、带有梅县客家方言成分和特点的巴色会文献,其用字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客话读本( k l i p p e r sh a k k al e s e b u e h ) 有1 9 2 9 年和1 9 3 6 年版的两种,内容不同。前者分三册,后者只有一册,读 本的内容与 启蒙浅学类似,都是用客家口语记录的各种常识和故事,但不论 是词句的口语化程度还是内容的生动性都不及l :启蒙浅学。值得注意的是,我 们所引用的两种“客话读本( 医界客话读本和客话读本) ,不仅出版年份 相近,在用字上也有许多相合之处,为了更好地对比印证,我们把两者都纳入了 研究范围。 4 j 白话教科 一共有5 卷,在柯理思的目录中,标题上标的年份是1 9 1 7 1 8 7 ,但随后介绍 中又说标注的年份是1 8 1 7 1 8 7 ,考虑到巴色会是在1 8 4 7 年以后才进入客家地区 并接触到客家方言的,且目录本身引用的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最早的出版年份是 1 8 6 0 年,所以标题上注明的年份应该更接近该书出版的真实年份。由此看来,白 话教科的年份可能介于圣经书节择要和两种客话读本之间,因此,我们也 将它列入研究范围,以填补上述几种文献之间4 0 多年的时间空白。 四、对巴色会文献进行用字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早在清朝中后期,已有一些传统文人在其著述中有意识地进行客家方言词汇 和用字的考释,从1 9 世纪中期黄征的石窟一征( 1 8 6 3 ) 卷七、卷八“方言”, 到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温仲和的光绪嘉应州志“方言”( 1 8 9 8 ) 和杨恭桓的客 话本字( 1 9 0 7 ) 等。民初文人罗翩云的客方言是这些文献中篇幅最大,内容 也最为全面的一部,在考释本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些文人著作基 本上是用共同语的书面语写成的,并不能很好地展现当时客家方言的本来面貌, 在用字数量和用字类型上都有一定的局限,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很难作为用字研 究的基础材料。 时至今天,学术界关于客家方言用字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本字的考证上。 对于方言俗字的研究,由于资料的收集和调查方面的难度较大,成果少之又少。 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的张屏生教授调查了客家方言地区的常见方言用字,在客家 话用字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总结了客家方言用字的几种类型,并针对台湾地区 客家方言书面化的问题,提出了客家话用字的几个原则:( 一) 用本字;( 二) 用 惯用字;( 三) 学童易学;( 四) 资讯流通。这固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 由于资料来源的开放性和随意性较强,始终难以有更加完整和严密的方案。 目前,学术界很少有人通过具体的文献资料对客家方言进行用字研究,至于 海外传教士所编撰的方言文献的用字研究,更是鲜有人涉及。巴色会的客家方言 文献,以启蒙浅学为代表,整体上反映了客家方言口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特点,且引入了西方的罗马字拼音方案,在内容、口语化程度、通俗性和科学性 上来说,都比上述传统文人的文献著述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然而,在第二部分 提到的几位学者的研究中,并未曾涉及到用字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文拟从用字 的角度入手,对巴色会的客家方言文献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归 纳与总结方言文献的用字问题。 第二章启蒙浅学的方言用字 启蒙浅学汉字本的字音以1 8 7 9 年出版的罗马字拼音本为依据,其中t s 、 t s h 、s 表示舌尖前音】、1 、【s 】,岱、岱h 、吾表示舌叶音 蜘、【们、响,a 表示 舌根鼻音阳】, - y 】表示【i 】介音。为了阅读的方便,本文将罗马字拼音本中的标调 法改成数字调类,对应如下: 1 阴平;2 阳平;3 上声;4 去声:5 阳入:6 阴入 由于文献缺乏对应的语音材料,我们无法确定所记录方言单字的具体调值, 因此一律不标调值。 第一节启蒙浅学方言用字的基本类型 和我们所见到的其他大多数方言文献一样,启蒙浅学用字的基本方法可 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1 使用本字( 音义皆相合) 2 书写同音字或近音字( 音合义不合) 3 使用训读字( 义合音不合) 4 书写借用字( 音、义皆不合) 5 使用方言俗字 根据书中用字在各类小学工具书的出现情况,本文将启蒙浅学的方言字 总括为正字和俗字两种情形来讨论。正字指的是在历代共同语字书中有迹可寻 的、已受到语言使用者承认的字儿:与之相反,俗字则是由各种方言文献的编写 者为书写方言词汇而新造的方块字。 一、 启蒙浅学中的正字 结合上面归纳的用字方法,启蒙浅学中的正字有本字、同音或近音字、 训读字和借用字四种类型: 1 本字 受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及族群心理等因素影响,客家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 汉语词汇,许多情况下,启蒙浅学是使用与主流汉语出于同源、音义皆合的 字,来书写这类方言词汇的,如: b 0 0 1 筒 k a i 4 】助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也用作远指代词“那” 如:人手做筒柬西晤僚生成筒,保用上帝造倒茴物件柬做筒。第一讲 集韵 去声歌韵居贺切:“枚也,或作个、介。”隋炀帝赠张丽华:“做来生百媚, 实个好相知。 ,“实个 即“真的 ;又唐韩俚赠渔者:“个侬居处近诛 茅,枳棘篱兼用荻梢,“个侬 即“那入 。 b 0 0 4 牯【l ( u 3 】雄性动物。如:牛牯就用柬耕田,牛龌好捋螭束食。第六讲 集韵上声模韵果五切: “牛名。 温美姬( 2 0 0 6 ) 提到: “玉篇牛部: 牯,牝牛。此义季少峰( 1 9 9 4 ) 、周云汉( 1 9 9 9 ) 和邵则遂( 2 0 0 3 ) 均己指出玉篇 释意有误,牯当指牡牛。明李实蜀语: 牡牛日牯。梅膺祚字 汇牛部:牯,公户切,音古,牡牛。”乜1 客家方言中将“牡牛 之义引 申为各种雄性动物。 b 0 0 5 捋【l o 旬( 1 ) 手握着东西向一段抹取。如:牛牯就用束耕田,牛蝗好 捋照柬食。第六讲;( 2 ) 来去,指动物在水中或陆地上快速移动。又如:焦有鳞, 有旗菰,有翼,有尾,嘧水底捋束捋去。第三讲集韵入声末韵卢活切:“取 易也”。本义指手握着东西向一段抹取,水浒传:“武松捋起双袖,握起尖 刀。 ,从中引申出“快速移动貌” b 0 0 9 晡【p u l 】傍晚、夜晚。如:野默尊朗夜晡辰出来封食。第十六讲 广 韵平声模韵博孤切:“申时。”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傍晚时分。客家方言 中称晚上为“暗晡 ,由此义而来。 b 0 1 3 墟 1 a k 6 】沟、洼下去的地方。如:焦保唯河、海、坑墟、水湖袒生 筒。第三十四讲 集韵入声锡韵狼狄切:“墟,坑也。 李如龙( 1 9 9 6 ) 指出: “来母字不少读阴入,音合。客家人多开荒山而居,自多坑寝,小溪更是沿山坑 而下,义亦合。 3 1 b 0 1 0 界 k a i 4 分隔。如:霎石傺界朋成堍束又磨滑但,都做得棹面、橇 板。第五十六讲“界作动词时有“划分、分隔”之义。孙卓游天台山赋:“瀑 布飞流以界道。 b 0 2 5 甏罂 a a l 】瓶。如:烧陶傍就做缸瓦、甏公、钵颈、杯碗监碟挟各 檬筒瓦器。第九十四讲 广韵平声耕韵乌茎切:“罂,瓦器。” 嘲温荚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页2 1 5 纠李如龙客家方言本字考,方言与音韵论集 ,页3 4 3 7 - b 0 2 7 暹 1 a 2 】探望。如:两檬雎然晤傈同姓茴,也僚规瓶戚戚,你柬遥俚, 侄柬暹你,畴畴柬往。第一百零七讲说文解字:“逻,巡也。从是罗声。 客家 方言中取其“巡视 之义,引申为探望。 b 0 2 8 舐睛e 1 】舔。如:人僚揍但挠,惜吓子但,但就好得意,跳上人茴皖 身袒乘舐人筒手檬嚼。第一百卅四讲 广韵上声纸韵神纸切:“踢,以舌取 物。 “舐 为“踢”之异体字。康熙字典引正字通:“舐,锡酏同。 b 0 3 9 眠【m i n 2 】躺、睡。如:佰食吓阴就缵落晾眠床去。第一百八十五讲古 本字应为“瞑 , 玉篇目部:“眠,同瞑。一说文:“眠,翕目也,或 作瞑。 广韵平声青韵莫经切:“合目。 音、义皆相合。 2 同音或近音字 对于某些本字未明的方言词,如果同一方言( 或邻近地区的方言,如粤语) 中 存在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合的字,编写者经常使用它来代替本字,这一类 字就是同音或近音字,如: t 0 0 1 刳l t h e u 3 】呼吸。如:取有生物都啥抖氟、行勤。第三讲本字是“敲 。 t 0 0 9 企 k h i l 】站立。如:熊家力大,成吓用晾两复後脚企起柬行,接人 等,晾前脚箍得人死。第十讲本字是“犄”。 t 0 2 4 博【p o l 向接、嫁接。如:人獯树木有栽檬束獯,有靳倒树啭东博茴。 第四十九讲本字不明。 t 0 2 7 m e n 2 】软、碎。如:棉布蔗布傺斓阴有用就有人收倒磨泯但束做 纸。第六十三讲本字是“绵”。 t 0 3 7 掺 s e m 3 】撤( 粉状物) 。如:蔓蔻、丁香、胡椒、八角、桂皮、芫 荽、葱、蒜保香料,俾人掺落菜袒去接竟东食筒。第九十一讲本字是“糁 。 t 0 4 5 犁 1 a i 2 】吐舌貌。如:因属噫袒麓竟苦,俾火烧吓舌犁犁。s - g _ - + 讲本字不明。 t 0 4 9 焱 p y a u l 】跳。如:有埘琵噫堡象俾人啉麓袒就放势焱竞走,人看倒但 焱竟柬,傍傍都走命。第一百廿四讲本字是“趣”。 t 0 6 7 蔫舾e n 4 】用力蹬。如:但保走就用後脚一蔫,咐檬跳竞走。第一百四 七讲本字不明。 3 训读字 当方言词的本字生僻难写、或考证不出的时候,以读音不同、但意义相同或 相近的字,i l p - i i q 读字来书写方言词,也是 启蒙浅学的用字方法之一尽管使 用训读字,但是罗马字拼音本中的注音仍然是方言词的读音。 启蒙浅学里训读字占用字总数的比例不高,下面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 训读字: x 0 0 2 罅【l a 4 】缝隙。如:熊家筒脚有掌。属蹄有分罅。第十四讲 集韵 去声麻韵虚讶切:“裂也。引申为“缝隙”义,与罗马字本中的注音“ 1 a 4 不符,应为训读字。 x 0 0 3 薮 t e u 4 动物的窝。如:水獭保唯河避袒打窥作薮东歇茴。第十七讲 集韵上声侯韵苏后切:“大泽也。”引申为“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罗马字 本中的注音为“ t e u 4 1 ”,意义相近,但读音不符。 x 0 0 4 范l o h u 4 1鸟孵蛋。如:生倒桶晓范子筒喊做鹏。第二十四讲集韵 去声豪韵薄报切:“鸟伏卵”,义同音不合。本字应为“伏 。关于“伏 的本字, 及其与“抱”、“苑的关系,可参考庄初升粤北土话及其他汉语方言表“孵 化 义的词源一文。 x 0 0 5 胲 k o i i 】脖子。如:有唬简嘴好利,有吮茴胲下有膝,有唬又有。第 二十四讲 集韵上声哈韵己亥切:“颊下日预,或作胲媵。”意义相近,声调 不符。 x 0 0 8 燥 t s a u i 】干燥。如:也有俾人晒燥筒,好比燕花菜、菩提子、柿子、 蕨果。第四十三讲 集韵上声豪韵苏老切,又先到切:“干也。 本字是“熠”, 广韵平声豪韵作曹切:“火余木也。一说文:“焦也。一“焦 亦有“干 燥”义,音义相合。 x 0 1l 合夹【k a p 6 】合。如:一直通落海,接海水合埋,咐茴喊做江河。第 l i l = 0 :本字为“恰”,集韵上声合韵渴合切:“合也。 x 0 1 2 燕【l a t 6 】 ( 太阳) 毒辣。如:天氟熟日颈熟,水就啥化作氟。第五十 四讲 【n a t 6 】烧伤、烫伤。如:出石灰茴畴爱好小心,晤好棍漯手束摸但, 狂怕反火熟倒人。一百五九熟,广韵入声薛韵如劣切,日母。说文: “烧也。 x 0 1 3 锅【w o k 5 】锅。如:人保扶唬水唯纲顽袒责得久,菌唬水也啥化做氟, 啥有得阴。第五十四讲本字是“锺”,广韵入声铎韵胡郭切:“鼎镬。 周 礼大宗伯:“省牲镬。一郑玄注:“烹饪器也。 x 0 1 6 莉 n e t 6 刺。如:故此俗瑟有耩:“摘玫瑰花爱撞玫瑰莉。 第一百五 十讲本字是“努”,广韵入声职韵林直切:“赵魏间呼棘,出方言。 引申 为“刺”义。 x 0 1 7 擘 m a k 6 掰开。如:晾後脚爪有堍膜拿竟晾脚趾,擘网脚趾茴堍膜 就好啥泅水。第一百四十七讲集韵入声麦韵博厄切:“捐也。 说文:“捐, 裂也。 与客家方言中“掰开 义相近。 4 借用字 启蒙浅学中还有少量的一部分正字被借用来书写方言词,其读音及意义 都与原词不相符,这类借用字多数可能来自同时期粤方言的文献,如: j 0 0 3 俾 p i n l 】给。如:猪有肉,俾人做菜。第七讲这是借用粤方言中给 予义动词“ p e i l 3 】 的常用字,音、义皆不合 j 0 0 4 咐 k a n 2 】这么。如:噫件事唔傣随便生倒咐檬筒,保造但傍安排爱 造但咐檬。第二十五讲集韵平声衔韵乎监切:“口有所衔也。 音义不合。 j 0 0 5 揭 w u n 4 】蹭。如:但常常去揭坭浆,但嗉噤哦爱比但挟哪遐等? 第八 讲 集韵去声元韵丘言切:“举也。 音义皆不合,应为借字。 j 0 0 7 - o , m a k 6 什么。如:人日日食筒水僚有色有味茴清水,鼻都唔鼻得 乜筒味道出筒,咐茴水就好食。第二十三讲 j o l o w u n 4 】关。如:好多人捉倒鹏仔俾叟箱韫竟但来喂。第一百四十讲 集韵上声欣韵委陨切:“藏也,影母,音义不合。 j 0 1l 由 1 ( h u t 5 】 秃。如:晾嘴僚短又保由筒。第一百五三讲集韵去声 微韵方未切:“鬼头。一,音义不合。 二、启蒙浅学中的俗字 当方言词汇本字不明或不可考、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正字来代替的时候,人们 往往会新造一些新的方块字来书写所要表达的方言词。 l :启蒙浅学一书编写之前,在客家方言区及邻近的粤、闽方言区里已经出 现了一些由西方传教士或文人编撰的方言文献,这些文献中新造出的方言字,以 及一些在各方言区流传已久的俗字,有一部分被编写者收录,为启蒙浅学所 用,如: s 0 0 8 有 m a u 2 】没有。如:有唬有脚有翼茴;有唬有脚有翼筒:也有魄脚 逵翼都有茴,好比蜥茴唬就保。第三讲本字是“毛 。 s 0 1 2 1 蝇, m a 2 】特指雌性。如:牛牯就用柬耕e e l 牛龌好捋域柬食第三讲应 为粤方言俗字,读音“ n a 3 5 】 ,同指雌性生物,但与客家方言读音不同。 s 0 7 4 磕【l a i 4 】儿子。如:善侄筒就喊做亚爸,侄蓄倒笛就喊做嚷磕子。第 一百零六讲粤、闽等地将老年所生幼子称为“磕”, 启蒙浅学借用此字表示 “儿子 义。 启蒙浅学中还有一大部分方言字,未见于古今各字书,亦未见于早于它 的其他方言文献,这类方言字应为编写者所新造,用于书写生僻难考的方言词汇, 如: 蝇【n e n 4 】奶。如:取有走猷出倒世受食峨正大得茴,就喊做食蝇筒默。第 五讲 晰 p y a 铲】躲藏、藏匿。如:野猷喜门夜晡辰出柬衬食,日辰颈就在树山 石廒袒嘲竟唔出。第十六讲 啦【l a 2 】蟒 k h y a 2 】蜘蛛。如:取有晚曛茴就有六筒脚,晤畹魄筒好比啦蟒、墩 蛇笛吮,但有八复脚。第三十六讲 展 s i t 6 屁股。如:人晤算手脚、顽吟、颈柄就喊做身胚,印保自肩颈算到 展臀,人都喊但身胚或者皖身,背腠、腰骨、胸膈、肚腋畹吓都在内。第七十三讲 耀 p h a f l l 】 吹胀。如:f 巨嗷晾胲下两造就耀复大鳔,又皖溧又皖消茴,使嚎 聱嗷得好嗑倒。第一百四十七讲 三、启蒙浅学各类型用字的大体比例 根据附录中的启蒙浅学方言用字表,我们统计出了启蒙浅学方言用 字的大体比例,如下表: 表l启蒙浅学各类型用字比例 用字类型用字数量百分比 本字4 51 2 9 同音或近音字9 5 2 7 4 训读字2 05 8 借用字1 23 5 俗字1 7 55 0 4 在制作用字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启蒙浅学的方言用字很明显受到了 粤方言的影响。把 启蒙浅学里的用字与同为西方传教士编纂的粤方言字典 ( 彳c h i n e s ea n d e n g l i s hd i c t i o n a r y ,w l o b s c h e i d 编,出版于1 8 7 1 年,比启蒙 浅学罗马字本早了8 年,基本上属于同一个时期的文献) 相对照,除去一些明 显出自同源的本字,两书中一致的用字如下: 表2粤方言字典与启蒙浅学一致用字对照表 用字启蒙浅学中的音、义及出处 粤方言中的意义 范 【p h u 4 】鸟孵蛋第二十四讲 孵 捶 1 0 1 卜食佬讨第一百廿八讲 拿;取 脖 t s a n l 】( 手) 肘; ( 脚) 跟第七十四讲肘;跟 有 m a u 2 】没有第三讲 没有 嗅 1 e u 4 】引诱、邀约第一百卅五讲 邀约 翕 p h 0 1 】量词,棵第一讲 棵 咐 k a n 2 】这样:那么第七十七讲 这么:那么 荚 b a n l 卜精精瘦弱、瘦小第一百五二讲小;瘦小 磕 1 a i 4 卜子儿子第一百零六讲 最末 争 t s a i l l 】差第九十一讲 相差 蔗 t s e n 4 ( 用脚) 蹬第一百四十七讲 垫 保 h e 4 】是第一讲 是 绚 t h a u 2 捆;拴第一百四三讲 ( 用绳子) 捆绑 蓐 瞒i 4 卜禾插秧第四十四讲 插秧 揸 t s a l 】拿;抓第八十二讲 拿;抓 ( 1 ) 顺着方向抚摸 撒 【n a p 6 】尾指小指第七十四讲 ( 2 ) 拨拢、揽取 【n e m 2 】虫一子幼虫第三十七讲 脸( 食物) 烂熟 1 e m l 】软第四十二讲 唪 1 u k 5 】光一形容词,光秃秃第一百廿六讲 瞪 企 k h i l 】站第十讲 站 啥 f o i 4 】会 字俗写第三讲 懂得 用在动词后,表动作短 吓 【h a l 】“下 字俗写第十讲 暂 俾 p i n l 】给第七讲 给 劁 p h a i l 削第一百四五讲 削 晾 s o t 5 】吸气第七十八讲 吸饮:深吸气 t h e u 3 】( 1 ) 休息第七十九讲; 抖 休息 ( 2 ) 一气呼吸第三讲 j 子 【p a l 】背第一百五五讲 背、负 措 m a n 3 】拔、拉第一百八十二讲 抓牢、扶 扰 【t e u l 】托:抬第二百十二讲 从底下托 暾 【t s e p 6 】量词,撮第一百廿五讲 把;撮 叨 1 a i l 】拖;拉第一百四九讲 连带;拖带 乜 m a k 6 1 一茴,什么第二十三讲 什么 趄 m a 2 雌性动物第六讲 母的 藕 t 量h u n l 】蛋第七讲 蛋 疳 k h o i 4 】累;疲劳第七十九讲 疲倦 笪 t a t 6 】一块( 地) 第一百廿四讲 用于有一定面积的东西 聪 【t s h a n 4 】赚( 钱) 第一百七八讲 赚钱 厶 k a p 6 】聚集第五十三讲 凑齐;聚集口 擘 m a k 6 】掰开;分开第一百四十七讲 撕 这些字以相同的字型出现在两本基础方言不同的文献中。实际上,即便是相 同的用字,也还是包含几种不同的情况。下面分别讨论。 1 用的都是本字,且出自同源,如: 脖 t s a h l 】肘;( 脚) 跟。如:上嘲挟下唿相逵茴叟铰一向喊手坳,一向喊 手脖。第七十四讲集韵平声耕韵留茎切:“足筋。 引申为“肘 或“( 脚) 跟义。粤方言中同样也有这个词。 争 t s a a l 】差;相差。如:喾傺爱食馘筒就爱落墟正好食,喾僚受食甜筒就 受放糖正好食,受食酸茴就爱落醋,争在人合嘹檬筒口味。第九十一讲唐杜苟 鹤自遣:“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 ”即为此义。粤方言中有“争 啪 一词,系出同源。、 绚 t h a u 2 】捆绑、拴。如:狗赐狂留倒俚,今下侄绚竟袒但。第一百四三讲 尔 雅释言:“绚,绞也。 “掏”指绞绳索。又有广雅释器:“掏,索也。一 “绚”即绳索。宋濂五泄山水志:“第四潭咸不敢往,或以绚围腰,系巨绚,俯 崖而瞰。 引申为“捆绑”义,粤、客同源。 2 用的都不是本字,但所表示的方言词也是出自同源,如: g l d h 0 1 】,粤语读音“ p h 0 5 5 】 ,都表示量词“棵的意思,应为同源词。 企 k h i l 】,粤语读音“ k h e i l 3 】”,都表示“站 的意思,同源。 攀- - - t h e u 3 ,粤语读音“ t h v a 3 5 】”,都有“休息 的意思,同源。 i l t 宴 1 e u 4 】,粤语读音“ 1 9 u 3 3 】 ,都有“邀约 的意思,应为同源词。 3 用的不都是本字,所表示的方言词非出自同源,如: g p h u 4 ,鸟孵蛋,本字是“伏”,粤语读音“ p o u 2 2 】 ,本字即“范”。 4 用的都不是本字,所表示的方言词亦非出自同源,如: 咐 k a n 2 】,这样;粤语读音“【h m 3 3 】,也表示“这样、那么 ,但读音不相 合。 俾【p i n l 】,给;粤语读音“ p e i l 3 】 ,也表示“给 ,但读音不合。 肝【p a l 】,背、背负;粤语读音“ m e 5 5 】”,表示同样的意义,但读音不相合, 不是同一个词 乜 m a k 6 ,什么;粤语读音“【m o 】,表示同样的意义,但读音不合。 t 蜢 m a 2 ,雌性动物;粤语读音“ n a 3 5 】 ,也表示“母的 ,但读音不合。 磕【l a i 4 】,儿子;粤语读音“【l a i 5 5 】 ,指最末,“仔 ,最小的儿子,读音 及意义皆相近,但可能并非出自同源。 i i g t s e n 4 】,用脚蹬;粤语读音“ t s i n ”】”,表示“垫 的意思。 启蒙浅学所记录的是香港新界一带的客家方言,因为靠近粤方言区的缘 故,其词汇系统受粤语的影响较大,上面的一些所谓同源词,如“翕”、“擐”、 “暾、“荚 ,还有表格中未出现、但常见于其他粤语字典及文献的方言词如 “副 ,都可能是词汇上首先受到粤方言的影响,从而相应地,字型也变得与粤 方言相吻合。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第三、四种情况,第三种情况中的“苑 本 来是粤方言中“ p o u 2 2 】( 鸟伏卵) 的本字,从罗马字本的注音“ p h u 4 1 上看 来,启蒙浅学里这个词的本字应该是“伏 ,“范 字有可能是从粤方言中 借用过来以作为“ p h u 4 ( 伏) 的训读字的。而第四种情况中的“咐”、“俾”、 “乜”、“野 、“监、“磕 等都是粤方言中常见的借字或俗字,和启蒙 浅学中的方言字意义虽然相同,却并非出自同源,可以说是编写者以训读的方 式,借用粤语常用字来书写客家方言中字义相同的词汇,从中可以看出粤方言用 字、特别是俗字和一些常见的借用字对启蒙浅学用字系统的影响。但还有一 些不同源且字型相同的如“蔫 和“撤 ,则有可能只是用字上的巧合,因为二 者在意义上基本毫无关联。 另外,表格中列出一个颇具特色的会意俗字“耦”,字型未见于启蒙浅学 前期的各类字书及客家方言文献,应该也是受粤方言影响的方言用字之一。 综合表格中相同字型的数目,从用字类型、同源或非同源关系来讨论,再考 虑到这是两本基础方言不同的文献,启蒙浅学和汉英字典两书在用字上 还是有不少相合之处的。由于汉英字典出版日期较早,影响度也较大,再加 上它也是由传教士编撰的方言字典,我们可以推断,在启蒙浅学的编写过程 中,曾经参照过类似汉英字典或相关的粤方言文献,因而在不少用字上留下 了这些粤语文献的痕迹。 除此之外,启蒙浅学中也还出现了另外一些常见的粤语用字,如“函 、 “剖”、“韫”、“剖 、“甩 等,有些是借用粤方言的字型来表示意义相同 或相近的客家方言词汇,有些是在词汇上受了粤方言的影响,其基本情形都和上 面所讨论的相同。 四、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顾名思义,启蒙浅学是供“亚僬( 儿童) 学习知识、开启智慧的启蒙 读物,因此,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从而能够激起儿童的阅读欲望,是它必须具 备的特点。这个特点在用字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书中方言字虽然多,却很少使 用过于生僻难写的字眼,有些比较难懂的本字和俗字,在汉字本的课文末尾都有 反切注音。此外,借音字、训读字以及编写者新造的方言字,借助对照罗马字本, 都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并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 由于口语化程度高, 启蒙浅学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声词和形容词生动式, 这些方言色彩及口语色彩极其浓厚的词语,通常是用同音、近音字和新造俗字来 体现的,如: 光哮哮 k o f f ll u k 5l u k 5 】光秃秃。如:今下花揍蕖都俾蛊食冈,筒唬荣木也 光啤哮袒。第一百廿六讲 叫唧碱【洒矗1f i o 矗lt 蓉u n l 】抖动貌。如:狮就作力一麓就麓出来,删鬈起 毛束咐檬话。第一百三十讲 值曲袒 p o t 5p o t 5i i 2 】物体下落貌。如:僵括冬天一到,噫蘖就啥鲍豳袒跌。 第一百卅三讲 启蒙浅学的造字系统也同样体现了它通俗、生动、形象的特点,具体内 容将在本章第三节进行分析。 第三节对启蒙浅学用字系统的评价 一、显著的优点 作为一本由西方传教士编纂的、以新界客家方言口语为基础方言的启蒙类读 物,比起同期乃至后期的巴色会文献来,启蒙浅学在用字方面有着相当突出 的优势。甚至是在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所有客家方言文献中,它的先进之处都是 显而易见的。 1 内容丰富,口语化程度高 确切说来,这是启蒙浅学全书整体上表现出来的显著优点。这不仅有助 于我们了解1 3 0 年前香港新界地区客家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本面貌,同样 地,对方言用字的研究也有着极高的价值。因为该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阔,所以 所用到的方言词汇丰富多样,这就从根本上增大了方言用字的数量,从而使得启 蒙浅学的用字比其他的方言文献更为多样化。另外,口语化的程度高则保证了 书中用字所表现的是地道、俚俗的客家方言口语,同时增加了用字的数量,提高 了生动性和形象性,为方言用字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语料。 2 用字准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用字准确、巧妙,是启蒙浅学用字系统的一大优点。这一优点最突出地 体现在本字的使用上。对比其他的客家方言文献,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页1 3 1 - 1 8 - b 0 1 6 焰 p i t 6 ( 1 ) 指酿酒时发酵的过程。如:米也焰得酒倒。第四十四讲 ( 2 ) 烘、烤。如:一同房保烧得火多,就蝠走天氛( 空气) 。第八十五讲蝠,集 韵入声职韵弼力切:“以火干肉。 是“费”的俗写,客家方言取其“用火烘 干 之义,引申为“文火焖煮或“烘烤的意思。( 1 ) 中提到的酒发酵的过程 用“煽,应该也是由相同的意义引申过来。 b 0 3 8 绚【t h 硼2 】捆绑、拴。如:狗赐狂罄倒偃,今下健绚竞袒但。j g - g i l 四 - i # 尔雅释言:“绚,绞也。绚 指绞绳索。又有广雅释器:“绚, 索也。 “掏”即绳索。宋濂五泄山水志:“第四潭咸不敢往,或以绚围腰,系巨 绚,俯崖而瞰。 引申为“捆绑”义 b 0 4 0 攒【s u f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