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基础,以吉林省为 研究区域,构建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吉林省石化产业的可持 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对石 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从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型的建立出发构建适合吉林 省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吉林省石化产业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战 略措施:一是加大吉林油田勘探开发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三是提高产 业关联度,延伸产品链;四是调整产业结构,系统优化产业政策。同时抓好以下保障 措施的落实:提升“三种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构建节约 型企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和请求国 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循环经济、因子分析、可持续发展 a b s t r a c t f h i sa n i c l eb a s e do n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 , c i r c u l a t i o n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va i l d s c l e n t l f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 , t a k et h ej i l i np r o v i n c ea sas t u d yr e g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t r 锄eo fo i li n d u s t r y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st h es y s t e m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o i l1 n d u s t r y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a r g e ta p p r a i s a l ,u s e st h ef a c t o r i a l a n a l y s i sa i l dt h e r e t u ma l i a l y t l cm e t h o dc a r r i e so n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t ot h i si n d i c a t o rs y s t e m ,c a 玎i e s o n t h eq u a l i t ys y n t h e t i ce v a l u a t i o nt oo i l i n d u s t r y s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e m b a r k s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r o m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g r o w t hp a t t e r n s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t os u i tt h e j i l i np r o v i n c eo i li n d u s t r y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c i r c u l a t i o ne c o n o m i ct y p e t h ej i l i np r o v i n c e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i n d u s t r ye n t e r p r i s eg o i n g t o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m u s tb e 黟nf r o mt h eb e l o wa s p e c tt od r a wu p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s t r o n g s t r a t e g i cm e a s u r c :f i r s t 1 n c r e a s e st h ej i l i no i if i e l d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d y n a m i c s ;s e c o n d ,d e v e l o p st h ef i n e p r o d u c to fc h e m i c a li n d u s t r yv i g o r o u s l y ;t h i r d ,e n h a n c e st h ei n d u s t r i a l i n t e l l r e l a t e d n e s s e x t e n d s c h ep r o d u c tc h a i n ;f o u r t h ,a d j u s t m e n t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y s t e mo p t i m i z a t i o n 1 n d u s t r i a l p o l i c y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p a y ss p e c i a la t t e n t i o nt ob e l o ws a f e g u a r dm e c h a n i s m r e a l i z a t i o n :t h ep r o m o t i o n “t h r e ek i n do fa b i l i t i e s ”,t h ec o n s u m m a t i o ns c i e n t i f i ci n 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t h es t r e n g t h e n e de n t e r p r i s em a n a g e m e n ta n do p e r a t i o n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a v et h e e n t e 印n s e , t h e p r o m o t i o n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w i t ht h e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o r d l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p o l i c y s u p p o r tw h i c he a r n e s t l yt h ep a r t yb u i l d i n g a n dt h ei d e o l o g yp o l i t i c a lw o r k sa n dt h e r e q u e s tc o u n t r yg i v e k e y 帅r d s :c i r c u l a t i o ne c o n o m y 、f a c t o r i a l a n a l y s i s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曲t h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通化医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 究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 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豁型丝掣年月野 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 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中国优秀博硕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c n k i 系列数据库及其它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理工大学可以将 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储躲兰垄主孥年上月野 艚翩龇鱼整垮蔓月必 第一章绪论 1 1 引言 石油化工产业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 大贡献,但是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多污染。就当前所有产业来看吉林省石油化工产 业污染物排放量最大,不管是废水排放、废气排放量都远远超过现有的标准,严重破 坏了生态环境。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控制污染的根本在于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使用率,生产过 程科技含量提高将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率。另外,石油资源属于非再生性资源,为了实 现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资源的开采、炼化采用新 的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循环经济控制现有资源的使用速度,从根本上解决石化产业 可持续发展问题。 1 2 研究对象的界定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产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很多生 产部门,如农药行业,化肥行业,橡胶助剂行业,合成材料行业等,在中国国民经济 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中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本文以石油的炼化为主要研究部 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石油化工产业的中的中游部分。 以中游作为主要研究部分是因为,石油化工产业中炼化部分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 环节,废气、废水的排放在整个石化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一环节采用循环经 济将有效降低整个石化产业的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3 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吉林省石化产业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重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可持 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此,如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使吉林省石化产业早日进入良 性的轨道,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尤其在石油化工产业国内外的研究还处于 初始阶段。原有的一些研究远不能满足现有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内学者对相 关领域的研究更是很少见诸报端,这样对吉林省这样一个人均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对 石油资源的依赖又相当大的省份来说,研究我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尤其具有意 义。 1 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 4 1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石化产业资源有效利用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提出了循环经 济综合运行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 、提出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给出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对循环经 济的概念、起源、内涵、主要特征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述,指出循环经济的实 现途径是清洁生产; 2 、通过对各个产业发展演变的分析,指出了吉林省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 性和可行性,并对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3 、通过对石油企业生命周期动力学模型以及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说明石 油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实现可 持续: 4 、建立了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 分析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说明石油资源如何与其他子系统进行物质流量和相 互影响,建立可持续发展方程式,从而对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及协调 性分析。 5 、构建石化产业资源有效利用与循环经济综合运行的模式图:将吉林石化产业打 造成完整的循环流动的“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狂架体系,打造工业生态圆区模式 图、油气开发产业链,让石化产业发展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封闭流程: 6 、最后,提出支持石化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1 4 2 主要研究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采用因子分 析发对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期望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找到影 响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实际情况,对我省石化产 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2 、应用统计学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进行了定量分析。 第二章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 1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其 实质就是绿色经济,企业需要进行绿色生产,也就是可持续生产。在一定意义上说, 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是提高资源与能源效率的竞争。循环经济的实质是通过 采用高新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必须对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做出重要 调整,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 2 1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广泛涵盖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 方方面面,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幢1 。 刘东辉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源分配,即包括在不同时代之间的时间 上的分配,又包括了当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群间的分配。 王宏广认为,可持续发展同传统发展观主要有五个不同点:1 在生产上,把生产 成本同其造成的环境后果同时考虑;2 经济上,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综合考虑,在 计算经济成本时,把经济损害程度作为成本计算在内;3 在哲学上,选择了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4 在社会上,认为环境意识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文明,要通过法 律、法规等多种途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5 在生产目标上,不是单纯以 生产的高速增长为目标,而是谋求供求平衡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张坤民认为,可持续发展把发展与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基本内涵:1 可 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要注意如何推动和实现 经济增长;2 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3 可持 续发展的实施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4 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 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5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应的政策和 法律体系为条件。 布鲁克菲尔德( h c b r o o k f i e l d ) 在1 9 9 1 年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运用资源 保护原理,增强资源再生能力,引导技术变革使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成为可 能,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使资源利用趋于合理化。 维托塞克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够不消耗资源存量,而且 是人类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能够防止地区或全球发生不可控制的、不可预见的和有害 的改变。 2 1 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 9 9 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制定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深入开展从不同侧面丰富 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内涵,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自“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和内涵被提出,可持续发展指标( 体系) 的建立和测度,被认为是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受到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和不少政府的高度重视,因 而成为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 一种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此,国际社会达成了普遍共识: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能够反映国家发展真实情况的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助于判断和 分析发展过程中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质量,为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以及有的放矢地协调 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的评估技术支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u n c s d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以经济、社会、环境、 制度的四维结构及“驱动力一状态一响应”( d f s r ) 模型构建的指标体系。1 9 9 6 年提出的 初步指标体系有1 3 4 个指标。经过2 2 个国家( 非洲5 个国家、亚太地区4 个国家、欧 洲7 个国家、美洲6 个国家) 的应用、检验和评价,该指标体系被调整为由1 5 个主题, 3 8 个子主题和5 8 个核心指标构成的主题一子主题一核心指标体系,其中社会指标1 9 个、环境指标1 9 个、经济指标1 4 个、制度指标6 个。u n c s d 的主题一子主题一核心指 标体系为所有国家提供了一套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对2 0 0 5 年以后各国 开发国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核心指标体系克服了u n c s d 的初 步指标体系存在的指标重复、缺乏相关性和明确含义、缺乏被广泛接受的计量方法等 弊病,清楚的反映了国家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优先性,体现了与国家政策制定、 实施和评价密切相关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之间的较好平衡,为各国发展各自国家的指标 计划及指标检测进程提供了坚实基础,并且为各国政府向国际组织提供满足国际报告 要求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了一套共同工具,其被广泛采纳和使用,将有助于改 进国际范围可持续发展信息的一致性。用来跟踪和预测未来趋势,可以应用于决策。 依据中国的国情,以中国2 l 世纪议程和纲要为蓝本,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转换成统计指标并构成指标体系,是设置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的基本原则和可行方法。 我们目前所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其目标和组成结构上看,分为两个部 分:一是描述性菜单式指标体系,以基础指标为主;二是评价性指标体系,以相对指 标为主。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1 、描述性菜单式指标体系及其作用如前所述,我们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设置可 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既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各项统 计的指标,又不可能完全抛弃它们另行搜集统计数据,因此,必须在充分利用已有统 计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发展和创新。因而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时必然首先总 结和回顾以往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这是建立、形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工作。 描述性指标体系j 下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而设置的。它按照一定的体系汇集了以往各项 统计中能为我所用的各项指标,因而具有以下四种基本功能: ( 1 ) 它汇集了描述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基本数据,可以全面、详实地反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状态。 ( 2 ) 它是形成评价指标的基础,同时又是这些指标的数据来源。 ( 3 ) 它是搜集可持续发展数据的框架。 2 、评价性指标体系及其作用 评价性指标体系的作用相对单一,主要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但是评 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创新性,从而可以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精辟地 洞察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脉络和趋势。 评价指标体系在设置和应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 ( 1 ) 指标的选择问题。仅用从描述性指标生成的相对指标是不够的,必须从可 持续发展的新的要求和中国国情出发,全面考察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探索出一些 创新指标、综合指标和系统指标。 ( 2 ) 各个指标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进行评价时,必须赋予 不同的权数。各指标的权数,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意见来确定,也可以用层次分析法等 数学方法,但最好是两者配合。这样可以较全面地、客观而现实地反映国家可持续发 展的总体状况和特征,为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 3 ) 可持续发展评价需要一定标准。但其标准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 相对的、不断发展着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域的不同,实际情况不同,标准也 应做相应的变更。例如环境资源承载力这个相对概念,随着科技进步,环境资源承载 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判断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标准,必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高速、高效发展的持久性;资源开发利用的持久性;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社 会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性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性。 可见,描述性指标体系侧重于描述、解释的功能,而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评价、 监测和预警的功能。这两部分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不可分 割的统一体,共同构成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使整个指标体系具有五项功能: ( 1 ) 描述功能:反映经济、社会、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现状,是开展统计 调查搜集统计数据的框架和依据。 ( 2 ) 解释功能:提供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变化原因的逻辑线索。 ( 3 ) 评价功能: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标准,对实际发展情况做出评价。 ( 4 ) 监测功能:通过统计,对客观发展进行监测和干预,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提供必要的依据。 ( 5 ) 预警功能:为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 供预测和可行方案。 随着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理论研究和统计实践的发展,它们可能会逐步融合在一 起,通过矩阵、平衡表和方程式而展示其内在的复杂内容和有机联系,进而会充分显 示和发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各种功能。 归纳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方法,可概括得出以下两点: ( 1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同渐成熟和完善:系统类指标体系几乎涵盖了 自然环境、经济和人文系统等多个方面;分项类指标体系则从不同侧面对可持续发展 进行定量度量。 ( 2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都力图能够充分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导致 指标过于庞杂,很多指标难以量化甚至不能量化,可操作性低,难以投入实际应用; 采用测重某个方面的单一指标或单一模型来测量可持续发展是不全面的。 2 1 3 循环经济的内涵 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不同的文献有着不同的表述。目前,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 阐述b 1 : 1 生态学意义上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资源的综合利用融为一 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 经济活动。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 动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2 物质运动意义上的内涵: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 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一产品一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 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一一产品一 再生资源”。 3 环境保护意义上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级和闭路循环利用为特征 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的根本任务就是保护 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 用和生态设计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 态经济。 4 资源再利用意义上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对资源及其废弃物,乃至对“死亡” 产品的“遗体”进行综合利用的一种生产过程。这一生产过程的实施,可以实现最大 限度地“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目的。“循环经济”理论,反对一次性消耗资源,提 倡资源的重复使用或多次重复使用,提倡对己经达到生命终点的产品实现再生,使其 变废为宝,达到变废弃物为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的目的。 由以上可知,所谓循环经济是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旨在保护环境、维 持生态平衡,且相对于传统的开放经济形式而言是一种闭环流动的经济形式,使经济 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单一线性流程转变为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 资源 的反馈式流程,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即3 r 为原则,来缓解资源、环 境的有限性与发展无限性间的矛盾,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等问题。其目的是建立起以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特 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政府、民众等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来保持经济、社会、自然 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 1 4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因此,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是生态经济理论。生 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 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 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 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 以环境好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 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 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 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生态计量经济学 生态经济最重要的内容是生态计量经济学。生态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生态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即绿色g d p 。1 9 9 3 年联合国有关统计机构正式出版的综合环境与经济 核算手册s e e a 中,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出e d p 的概念,e d p 就是“绿色g d p ”,即从现 行g d 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 g d p 能较准确地说明个国家的经济总产出量,较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国家总体的国 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g d p 主要有两种统计方法,一 是收入法,它将全部要素所有者收入( 如工资、利润、利息等) 加总求和;二是支出法, 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支出( 如消费品、投资品、净出口等) 的支出数额之和。但是,正 如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所说: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 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我们从g d p 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 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 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所说:现有的经济核算和统计方法中,没有 把环境的投入计算在内,因此得出的经济数据是不准确的,远远高于实际。我国各省 市、各部门乃至全国公布的g d p 数字中,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很可能使我们对全国的 经济形态得出偏高、偏乐观的估计。在这样的g d p 数字上所作的政策决策,很可能会 发生较大的偏差。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了促进企业、 行业乃至全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和发展,我们必须尽快推行“绿色g d p 制度,摒弃不将 环境投入计入成本的现行的g d p 的核算和统计制度。 2 1 5 循环经济的三重循环 循环经济实际上有三种意义的循环陋1 : 第一重循环是企业层循环。一个企业投入原料、制造产品、排出废物和废弃物再利 用的企业生产循环,如图所示: 第二重循环是社会经济层的循环。即生产者通过资本和技术把资源和劳动变成产 品,由消费者进行消费,再由生产者进行分解后又成为原料的产业生态系统循环,如 图所示: 第三重循环是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这三大系统中构成的物质流、 能量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和人才流的大循环,如图所示。 2 1 6 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以工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牵涉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从 其构架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生态工业链。生态经济循 环圈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主要是通过经济循环圈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而循环经 济以“三r 原则作为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准则,来强化生态经济圈的循环转换功 能,通过强化生态循环圈和经济循环圈的双重转换机制,以寻求生态循环圈和经济循 环圈的协同发展m 1 。 经济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它是 自然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其产生和发展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亿力年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个 小小的阶段。因此,经济系统演化的根本方向只能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相一 致。作为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同样应纳入自然生态系统演 化之中。为此,须从探讨如何增强工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两者的相容性入手, 开拓将工业生态系统物质代谢过程及其结果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代谢过程之路。作 为子系统的工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容性表现在当两者结合为一体,形成自 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时,该复合系统的系统均衡性、系统适应性、系统稳定性、 系统流通性和系统持续性。系统均衡性要求工业代谢中物质的总量、分量均能均衡地 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代谢之中。系统的适应性要求工业生态系统要与其母系统一 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前者从后者获取的资源和能源应与后者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前 者向后者输出的废弃物应能为后者所容纳。系统稳定性要求工业代谢的过程与结果融 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代谢过程时,要保持平稳,尽可能减缓乃至消除震荡。系统流通 性要求工业代谢过程与其结果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代谢过程时,要尽可能打通物质 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阻滞,使之少阻乃至畅通无阻。系统持续性要求工业 代谢中尽可能消除不利于系统的维持性和持续性的因素,保障工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 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该复合系统的这种理想状态是工业生态系统演化的方向,也是 绿色石化产业的目标模式。 2 2 清洁生产石化产业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2 2 1 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 c l e a n e rp r o d u c t i o n ) 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 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 业生产全过程控制。这是8 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 措施。美国首先提出其初期思想,这一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 施。7 0 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 公司) 都纷纷研究开发和 采用清洁工艺( 少废无废技术) ,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 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1 9 9 2 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 了全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 9 9 4 年提出了“中国2 1 世纪议程 ,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过程: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1 。 l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 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 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前不同之处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 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 在它产生之前。 2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 1 )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 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 2 ) 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 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2 2 2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中采取的清洁生产工艺 l 、原材料及能源利用 原辅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如毒性、难降解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及 其过程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因而选择对环境无害的原辅材料是清洁生产要考虑的重要 方面。同样,作为动力基础的能源也是企业所必须的,有些能源使用过程中直接产生 废弃物,因而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也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吉林油田在油田 开发建设中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如下: ( 1 ) 钻井液( 泥浆) :优化与储层配伍的钻井液体系。钻井过程中,0 - 4 2 m 采用水 基膨润土钻井液,4 2 m 以下设计井深采用聚合物钻井液。选用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体系, 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有效防止井壁泥叶岩水化膨胀和分散,降低有害固相的含量和 含砂量,并能充分发挥该体系钻井液的油层保护作用。 ( 2 ) 压裂液:使用无毒水基菁胶压裂液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 ( 3 ) 接转站加热燃用伴生的天然气,不仅消耗了井场钻井产生的天然气,而且然 用天然气污染物产生量较少,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怕1 。 2 、设备及生产工艺 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水平、设备的适用性及其维护和保养、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都 影响污染物的产生量和状态。因此,吉林省在油田开采生产工艺中采用了无污染或低 污染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加强了生产过程的严格有效控制,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有 效的保证。主要清洁生产工艺如下佃1 : ( 1 ) 早期注水:在部分油井开发是采取了早期注水工艺。由于部分区块属于低渗 透油田,地层压力低,影响原油产量,因此开展了早期注水试验工作。提高单井产量, 减少油层渗透率损害,有利于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有利于提高最终采收率。 ( 2 ) 钻井:采用高压喷射钻井新工艺,提高了钻井速度,缩短了建井周期,减少 了钻井液浸泡油层的时间。 ( 3 ) 泥浆体系:采用泥浆循环系统、泥浆循环箱等环保设施,丛式井泥浆循环利 用率达到6 0 以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了临时占地以及对井场土壤的污染。 ( 4 ) 固井:钻井过程中加设高强度表层套管,并且套管下设深度达到地下水含水 层以上;固井水泥套管上返至地面井口,全井四周均为水泥套管所包裹,极大的减少 了套外返水事故时对各层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固井水泥中加入防窜降失水剂,有效 控制了水泥浆的失水。 ( 5 ) 油气集输:铺设油气集输管线,预计全部规划最终将进入集输管线流程,不 再使用单井罐。生产期采用全密闭集输流程,提高了原油的稳定效率和轻烃的回收率, 降低了油气损耗,使烃类损失由3 降至0 5 以下,从而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对大气环 境的污染。 ( 6 ) 接转站:控制分离器压力,减少放空量。对设备的选型设计充分考虑其承受 压力,接转站内阀门、油气泵等设备装置密闭性能高,杜绝烃类气体跑、冒等无组织 排放:接转站内建沉降脱水的油罐、缓冲水罐、缓冲油罐、储油罐四种功能合一的大 罐,节约投资;站内采用一泵多用流程,即采暖泵与装车泵功用,降低采暖系统的压 力,节约了投资。 ( 7 ) 加热炉:采用国内先进的z s 2 0 0 0 - 1 3 y - q - 3 型加热炉,自动化程度高,大气污 染物排放量少,有效降低了接转站周围的空气污染,采用国外进口的燃烧喷嘴,延长 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3 、废弃物处置 废弃物的现场再利用和循环使用是清洁生产的重要一环。 ( 1 ) 循环利用后的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采用了无害化处理技术,经无害化处理后 一个月,基本达到可站人的强度,三个月后,可以覆土还田,节约泥浆池占地和对土 壤的污染,该处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泥浆无害化处理率1 0 0 。 ( 2 ) 油土回收,落地油回收率在9 9 以上,生产运行期,采用井场铺挚塑料布等措 施,使落地油回收率达1 0 0 。 ( 3 ) 中水回用,井下作业和洗井废水回收入罐,送往联合站集中处理,达标后回 注井下;含油废水用罐车运至联合站脱油处理后回注井下。含油污水处理率9 9 以上、 回注率1 0 0 、井下作业无废水污染率1 0 0 ,使生产废水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泥浆 泵、水刹车的冷却水循环使用,冲洗钻台等污水经防渗污水池沉淀处理后打入污水循 环回收罐使用。 ( 4 ) 油井套管气回收利用,部分稠油开发区的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其伴生溶解气 具有一定的产量规模,主要表现为油井生产过程中需经常排放套管气,而这些套管气 可回收利用,用于燃煤炉燃气。这样,既有效降低了天然气向大气的排放量,促进企 业环保工作的进步,又因回收套管气用于燃煤炉燃气而降低了型煤用量,节省了采油 生产成本;同时对燃煤锅炉进行工艺革新,采用链条炉排煤无烟燃烧锅炉,有效的实 现炉内燃烧消烟除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 求。 ( 5 ) 含油污泥高温调剖工艺 污水处理站的含油污水净化后的污泥处理己成为油田环保工作的一大负担,近年 来,污泥处理和污泥再利用研究有了很大突破。现在利用污泥为主要原料进行注水井 调剖技术已获得成功。该药剂配制的针对性强,可根据不同区块的稠油油藏开发状况, 选择不同的配比和用量,该药剂与地层的配合性好;不会造成近井地带污染;和通常 使用的高温调剖剂相比,含油污泥高温调剖的基础原料来源可靠,就特油来讲,污泥 日排量7 0 - 8 0 立方米,3 天可以供给一口井,对于地下亏空严重的油井,有利于实施大 剂量调剖,降低吨油成本,还可以解决污泥排放的问题,节省污泥排放的费用;这种 高温调剖剂随着稠油缓慢排出后并不影响稠油脱水和炼油厂的炼制加工;施工工艺由 水泥车、罐车、配料车及装污泥泵,现场联合施工,配料可靠,工艺可行。 ( g ) 联合站加装轻烃回收装置 天然气的组成因油田气或层系不同而异,油田气、部分气田气中含油乙烷、丙烷、 丁烷、戊烷或戊烷以上烃类,这些天然气成为“富气”。富气中的这些烃类可以液体产 品的形式从天然气中加以回收,例如,乙烷可以生产乙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为常 用液化石油气,戊烷为轻油。这些使轻烃回收具有很高的价值。联合站通过加装轻烃 回收装置,将外输气管线进行改造,对产生的伴生气进行回收轻烃,得到副产品,同 时将处理后的天然气用于外输或自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为企业创造 经济效益。 第三章吉林省石化产业现状分析 吉林省石油分布比较广,石油资源较为丰富,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 进作用,为此剖析吉林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石油资源的价值评估,对于吉林省 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吉林省石油资源现状 吉林省石油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南部。据测算,该地区总生油量可达3 卜4 0 亿吨, 现仅掌握的地质储量不到3 亿吨,列全国第八位。主要分布于扶余、前郭、太安、乾 安、镇赉5 县境内。油藏分布示意图如下: 吉林省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炭、粮食资源比较为丰富,为化学工业的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油页岩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油页岩可采储量1 7 4 5 亿吨。加 上未来将要引入的俄罗斯天然气,为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战略资源。吉化 两大公司年化工商品量达l ,0 0 0 万吨,大部分属于基础原料型产品,就近发展延伸加 工的潜力巨大。此外,吉林省化工企业的主要基地吉林市水、矿产、土地等资源条件 优越,电力供应充裕,为建设大型化工产业园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0 0 5 年原油产量达到5 5 0 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天然气产量达到了5 4 亿立方米。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 5 亿吨,居全国第八位。天然气可采储量1 2 0 1 l 亿立方米。吉林 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玉米年产1 ,5 0 0 万吨以上,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来源。 3 2 吉林省石化产业生产现状 截止到2 0 0 7 年底,吉林省共生产石化产品1 2 0 余种,有原油、天然气、汽柴油、 合成氨、丙烯腈、聚乙烯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装置中有2 0 余套。十多种主要 石化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与3 9 1 个q c 小组获得省部级奖励,3 1 户企业获得i s 0 9 0 0 0 认证,高质量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有1 8 0 多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产品产销 率保持在9 8 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改变了以煤化工为主的历史。继8 0 年代初吉 林化工1 1 5 万吨乙烯建成投产后,总投资1 9 6 亿元的3 0 万吨乙烯工程1 1 套装置建成 投产,由煤化工基地变成了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形成了国内最大a b s 生产基地。全省 石化工业仅“九五”期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 9 5 3 6 亿元,有2 0 个大中型项目建成 投产。其中用于环保治理投资l o 亿元,使废水、废气治理率比“八五”末期分别提高 了6 和9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3 n 训。 3 3 吉林省科技研发现状 吉林省有一支较强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队伍,企业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 自身发展能力大幅度提升。省内设有石化产业专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近1 0 个;各 类专业人员2 7 ,0 0 0 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 ,0 0 0 余人;吉化、油田负债率逐年下降,十 五期间自身发展能力大幅度提升;四平石化产业有限公司、长山化肥集团公司也进行 了新的组建,非公有制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3 4 吉林省石化产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 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工作、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 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吉林省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主要体现在催化剂性能、硫铵液处理、三废处理技术 等几个方面,下面介绍吉化公司在4 2 万吨年丙烯腈扩建项中的清洁生产1 。 吉化公司在4 2 万吨年丙烯腈扩建项目中采用美国b p 公司的生产技术,采用了d c s 系 统,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实现工艺条件优选化,降低能耗。 l 、采用国外先进催化剂c - 4 9 m c ,这种催化剂在高反应压力和高线速下,丙烯腈收 率达到9 5 ,不仅节省了原料消耗,提高装置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提高了整套装置的运 行效率,从而节能。 2 、硫铵液处理的技术路线。吉化集团采用我国宜兴敏远科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提 供的硫铵废液的催化剂沉降技术和关键设备,将丙烯腈装置的硫铵废液经过催化剂沉 降和硫铵液提浓后,排往废酸套用装置回收浓硫酸,再部分回供丙烯腈装置使用。 3 、吸收塔尾气治理技术。采用上海东化公司提供的吸收塔尾气热焚烧和热量回收 技术( a o g i ) ,并同时考虑回收热量并可副产1 o m p a 蒸汽6 - 11 h 回供,从而使脱盐水 的用量大大减少,进而节省了了脱盐水的能耗。 4 、节能措施。丙烯腈四效蒸发系统提高蒸发率,减少废水焚烧量,从而降低焚烧 炉的燃料用量,进一步节能。废液焚烧系统设置热量回收,产生4 1 m p a 蒸汽。 5 、合理利用水资源。本项目充分利用反应生成水,回用作急冷水、吸收水和溶剂 水。使新鲜水用量减少,废水排放量降低。不仅节省能量,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6 、“煤无烟燃烧技术。燃煤锅炉目前仍然是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电力领域的主要 发电工具之一。“煤无烟燃烧技术”采用相应的强化燃烧等措施使煤炭的燃烧、消烟、 除尘过程在一个炉膛内一并完成,故称为“炉内消烟除尘一体化”,实现锅炉消烟除尘 的目的,既可解决燃煤锅炉的环境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