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1).pdf_第1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1).pdf_第2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1).pdf_第3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1).pdf_第4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薛r 土、i 9 月 签字日期:谚年莎月8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 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 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蓠,j 、惆 签字日期: d 艿年莎月哆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虿 ,p 珀田形静饼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 中文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中,批判反思成 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手段和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教师既要教 学生“学会学习 ,全面发展学生;又要自身“学会教学 ,获得教师专业的进一 步发展。因此,当前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推广批判反思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翻开国内众多有关批判反思和反思的文献,提及“批判反思”一词的 并不多,即使有也没有把它和中小学教师紧密联系起来;有关批判反思策略的研 究则更少,有关教师反思、实践反思的策略有一些,但大多泛泛而谈,在中小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笔者在具体分析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 的方法策略、资源策略、条件策略的基础上,倡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培养自己的批 判反思能力,做一个批判反思型教师。 本论文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此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 述。第二章提及了批判反思的含义、特征、价值等,并对探究中小学教师批判反 思策略的缘由作了细致的分析。 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批判反思的策略是多方面的,其中具体 的方法策略对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而资源策略,特别是如 何运用理论资源则可以极大提升教师批判反思的能力;而探讨条件策略,则会让 教师明白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所需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分别从教师自身、学生和同事同行三个视角初步探讨了中小学进行教 师批判反思的若干方法策略。先前也有专家、学者从这几个视角的一两个方面论 述如何反思、如何批判反思的,但多数不系统,不全面,分析也是泛泛而谈,没 有结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本章除了分析一些常规的方法之外,还提出 了教育叙事、教师学习审计、角色模型转换、调查表、学习体验、生存忠告备忘 录等新的策略,并配置了适当的案例,且对其进行了恰当的分析。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教师批判反思所运用的资源策略。教师进行批判反思时, 三扬州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总要借助一定的平台,依靠一定的资源。教育理论资源是教师批判反思时经常借 助的最重要资源,因此,探讨教师是如何阅读教育理论的对教师进行批判反思具 有重要意义。本章特别提出了阅读教育理论的批判反思策略,即提出方法问题、 体验问题、交流问题、立场问题。 第五章进一步分析了教师进行批判反思的条件策略。条件是教师进行批判反 思时必不可少的因素。先前的一些学者,主要从内外部条件这两方面来分析。本 章借鉴了他们的思路,在分析教师进行批判反思可能遭遇的障碍的基础上,侧重 指出了教师进行批判反思所需的素质特点和外部环境。 本论文充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在消化吸收搜集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 过对教师批判反思的方法策略、资源策略、条件策略进行探究,以便于广大中小 学教师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文中同时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对精心挑选的案例进 行了全面且恰当的剖析。 关键词:批判反思方法策略资源策略条件策略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 3 一 a b s t r a c t w i mm ec o m i m l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q u a l i t ) r e d u c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c r i t i c a l r e f l e c t i o nb e c o m ea i li m p o r t a n tm e a i l so fu p d a t i n gm ec o n c e 以a 1 1 db e c o m ea 1 1 i m p o r t a l l tw a yt oa c l l i e v em eq u a l 时o fe d u c a t i o n t b a c h e r ss h o u l di l o t0 1 1 l yt e a c h t h e i rs n l d e n t s ”l e 锄i n gt ol e a m ”,b u ta l s ot e a c ht h e m s e l v e s ”t e a c l l i n gi n s t i t u t e ” t h e r e f o r e ,a tp r e s e n tw en e e dt 0p r o m o t ec r i t i c a lr e n e c t i o ni i lm em 勾o r i t yo fp 而n a r y a r l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0 0 1t e a c l l e r s h o w e v e r ,舶me n o m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a b o u te d u c a t i o n a jn 踟t a t i v e s ,t l l et e 吼o f c r i t i c a lr e n e c t i o ni s1 l a r d l ym e n t i o n e d ,a 1 1 de d u c a t i o n 2 l ln 姗a t i v e sd 印i c t e db yt e a c h e r s j 丘o me v e r y w h e r ea l m o s tl i m i t e dt o 也el e v e lo fc o 删n o nr e n e c t i o ns 0t h a tt h er e s e a r c h o fe d u c a t i o l l a ln 跗a t i v e si s 印p e a r i n g 讪l e l a l l dp h e n o m e n o n ”,e v e nl e s s廿l e s t a g l l a l l c y c o i l s e q u e n t l y ,it 1 1 i 1 1 ki ti su 玛e n tt l l a tt h ec o 舢 i 】舳r e n e c t i o ns h o u l db e p u s h e d t ot l l eh i 曲e rl e v e l c r i t i c a lr e n e c t i o n ,a d v o c a t i n g 嘶t i c a lr e n e c t i o n 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m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l j c e sm eb a c k 铲o u l l da n dt l l em e a i l i n go ft h j s r e s e a r c h ;“a l s os l l m m a r i z e st l l er e l a t i v el i t c r a t u r e t h ef o l l o w i n gc h a p t e ri sg r a d u a l l y d e s c r i b e d 厅o mr e n e c t i o nt 0c r i t i c a lr e n e c t i o 巩a tl 嬲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伧a c h e r s 埘t h c r i t i c a lr e n e c t i o n t h e 雌r dc h 印t e rd i s c u s s e ss e v e r a lm e 吐l o d so fe d u c a t i o i l a ln a r r a t i v e s 晰t h c r i t i c a lr e f l e c t i o n 缸) mf o u rd i i n e n s i o n a l i t i e so ft e a c h e r s s e l v e s ,蚰l d e n t s ,c o k r ea n d t h e o r e t i cl i t e r a t u r e a d d i t i o n a lt h e ya r ea j t t a c h e ds o m ec a s e s 谢mr e a s o n a b l e 锄l a l y s i s t h ef o r mc h 印t e ri n t r o m l c e s 让l er e s o u r c es t r a t e g yo ft e a c l l i n gc r i t i c a lr e f l e c t i o n f o c u so ne d u c a t i o no ft e a c h e r si i lh o wt or e a dt h e 血e o n a m e l yt h a tt h em e t h o d sa l l d e x p e r i e n c ep r o b l e m s ,e x c h a n g ep r o b l e m s ,t l l ep r o b l e mp o s i t i o n !扬州火学硕七学位论文 f u n h e rm o r e ,t l l el a s tc h a p t e ri sa n a l y z e ds o m e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 so fc r i t i c a l r e n e c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 如l l yt a k e sl i t e r a t u r e a 1 1 a l y s i s i n0 r d e rt 0 p r e s e n t t h ep o s s i b l e p a n o r 锄ao fc u r r e n tc r i t i c a lr e n e c t i o n m e a l l w h i l e ,i nt l l i sp 印e rm ea u t l l o ru s et h e c a u s e a n a l y s i s ,觚dt a k et l i eg e n e r a l 锄dr e a s o n a b l ea i l a l y s i sa b o u tt l l ec a u t i o u s l y s e l e c t e dc a s e s k e yw o r d s : c r i t i c a lr e l l e c t i o nm e 廿l o d s 仃a t e g ) r r e s o u r c e s 仃a t e g ) r c o n d “i o n ss t r a t e g y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 引言 教育,一个永恒的话题。曾几何时,教育,总让入想起美好的事物。雅斯贝 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 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然而,当今社会,教育却成为难题之一,很多人得不 到良好的教育。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吗? 英国大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教 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 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测不掉的。” 这样看 来,教育从来都要求投身其中的人具备非常强烈的责任感。 , 什么才是良好的教育呢? 我们很难给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可以非常肯定地 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 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激动不己、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 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 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 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 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 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要接 受教育,但是,究竟有多少人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到的是良好的教育? 这值得我们 每一个人好好反思。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父母、好的老师,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们无法选择,但老师却不一样,一个人一生当中若能碰上一位好的老师,能 接受一段好的教育,是很幸运的,也是终生难忘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的 幸运。 。转引人连新闻网一教育频道,h t t p :,n v w d a l i 锄d a i l y - c o m c n 偿b d a i i 觚d a i l y 2 0 0 8 ,0 5 0 5 c o n t e n t j 3 1 7 2 9 4 h n i l 。 。【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页。 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 0 0 2 年版第3 3 页。 6 一 扬州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l 、我的个人经历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论文选题,才发现,一切都在不经意中。 其实,一开始是想写教育叙事的。后来,导师一再提醒,做教育叙事一定要 选取一个好的角度。反思是理论界提的较多的视角之一,于是想从反思入手,可 一直犹豫着。虽说反思对于写好教育叙事,对于促进教师职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 义,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实际的一些教育叙事文章中的反思不能让人满意的现象。 一些有关教育叙事的文章并没有真正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上去着手反思,带有情绪 化倾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反教育的。是不是反思也有层次,有表面的反思? 也有深度的反思? 有理性的反思? 也有非理性的反思? 带着这些疑问,一个偶然 的机会,笔者接触到了批判反思。应该说,刚看到这个词有点震惊,反思也可以 批判? 那批判反思又是一种怎样的反思呢? “批判”,在笔者脑海中似乎有“否 定常规”之意。“批判反思那就是“否定常规反思 ,那是怎样的一种反思? “反 思 已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甚至已融入其中,又怎么可能去否 定它呢? 带着“揭疑”的心态笔者阅读了布鲁克菲尔德的著作批判反思型 教师a b c 。刚看的时候,笔者觉得批判理论距离我们太远了,而且词汇古怪, 难以理解。但是在译者张伟前言中的一段话的激励下,我耐心的读完了。张伟说: “随着炎热的夏季一天天过去,我对批判反思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可以说翻译 的过程就是我学习批判反思思想的过程,也是我逐渐被说服的过程我相信作者 的断言,一旦认识到批判反思的好处,人们就会把批判反思视为一种需要。” 经过一番批判反思的洗礼,真是头脑清醒,眼界开阔了许多,原来的疑虑也 消除大半。可是,在国内,这一块关注的人并不多,只有不多的几位学者提出, 【美】布鲁克菲尔德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 b c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2 年版,序第3 页。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2 教师要“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相对于其它领域,该领域的国外研究者也不在 多数。当前,无论专家、学者,甚至教师自己,都在积极倡导教师写作教育叙事, 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并极力鼓励反思。诚然,反思是必不可少,但仅有反思, 或者说一般的、浅表的反思,够吗? 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反思对教育和我们的 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但还不是充分的,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倡批判反思! 笔者试图把批判反思和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结合起来,倡导教师在教育教 学中体现批判反思精神,使批判反思成为我们教师生活中的经常性意识、经常性 习惯,使得我们一线教师更加真实地逼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 更艺术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并不是说要否定反思、取代反思,相反,正是要把反 思向前推进一步,进入更高的理论深度。教育需要反思,更需要批判反思。 2 、批判反思及批判反思型教师发展背景 当前人们对批判反思及批判反思型教师关注并不多,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不重 要,实际上,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入,人们终将认识批判反思的重要,去努力 培育批判反思型教师。 第一、世界教师专业化推动着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发展 课程观的嬗变带来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课 程观下需要的是传统的师范教育,而以斯坦豪斯过程课程观和多尔的后现代课程 观为代表的新课程观下应运而生的是教师专业化。反思型教师教育是2 0 世纪8 0 年代兴起的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是继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而出现的。主要在以教 师的角色或实践为视点的同时,关注“教师发展”或“教师的专业发展 问题。 也就是说,从6 0 年代到8 0 年代,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点已逐渐由教师的地位论 向教师的角色论、实践论转移。人们认为,如果教师培养更严格,如果教师在 他们的学科领域更富专长,如果他们必须获得更高的学位,或者必须展示对课堂 事件进行深思熟练和反思性决策能力的话,那么,教师的专业特性就一定会提高。 也就是说,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要求反思型教师这一新的教师形象。反思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版) ,2 0 0 0 年,第5 期。 苎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型教师教育模式日益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在西方教师教育比较发达的国 家,反思型教师已经成为了教师教育领域最显性、最主导的话语。人们以各个领 域和各个学科的视角对反思型教师的内涵、概念和定义进行了探讨。反思型教师 已经成为人们克服狭隘的专业化理念和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新的突破口。因为, 如果没有教师的反思、批判反思,一切新的教育改革都将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第二,当前的教师教育叙事缺乏深度反思。 教育叙事因对日常教育“真相的接近,故近年来一直很受重视,成为教育 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稳定,国内大幅兴起 研究教育叙事。在谷歌网站上输入中文“教育叙事进行搜索,立即会冒出9 4 7 万多条相关的线索,挺吓人的一个天文数字! 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有如此辉 煌的局面,足可见一浪高过一浪的教育叙事研究热就在我们身边。 教育叙事成果丰硕,但概观各地教师的教育叙事( 包括书籍、期刊、网络及 博客上的) ,“叙”一般做得都比较好,但“思”就有待商榷了。教育叙事重“叙 更重“思,“叙 是手段,“思是目的;教育叙事不是为叙事而叙事,而是要 为思而叙,且要“思”得深透,“思”得彻底。 只为叙事而叙事的叙事型教育叙事,因得不到理性的观照,故可能会曲解教 育叙事深层次的真正内涵,从而将教育导向误途;或只是简单的一般反思型教育 叙事,反思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层面上,未能理解教育叙事的真正涵义及其目的, 导致其研究几近出现“高原现象,甚或停滞不前。因此,笔者认为,当今教师 的教育叙事急需追加批判反思这一新元素。 ( 二) 研究意义 也许是由于过少的推广和介绍,又或是批判反思本身表面上看起来的晦涩难 懂,多种原因使得批判反思并没有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做一个批判反思 型教师更谈不上深入人心。因此,笔者倡导批判反思,具体探究批判反思的反思 策略,希冀广大的教师能通过对批判反思策略的了解和掌握,早日能成为一名批 判反思型教师。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 9 一 l 、专门探讨教师批判反思策略能够推进国内对批判反思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批判反思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的论文和研究还比较 少,只有零星的几篇。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问题上:第一,批判反 思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批判反思的过程;第三,批判反思的主体 及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条件。而对如何进行批判反思,即批判反思的策略研 究不多。笔者同时也查找了有关教师反思的论文和专著,发现探讨教师如何进行 反思的文章( 参见综述部分) 有一些,但没有系统的论述,多数只是泛泛而谈,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不具备足够的操作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专 门探讨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批判反思及批判反思的策略,可以丰富国内对批判反 思的研究,把对批判反思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2 、探究批判反思策略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陷入瓶颈式的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分追求外烁 的特质,而忽视内在的修炼。其实批判反思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其迅速成长 为成熟型教师当中,承载着根本而重要的角色。当一个教师有了批判反思的意识, 并通过对批判反思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培养起批判反思的能力,进而成长为批判 0 反思型教师时,就有很多传统教师无法比拟的优秀特质,特别是它注重反思,从 内在去寻求原因,而这些特质正好符合现代新型教师角色所急需的品质。正如布 鲁克非尔德在书中所说的“一旦认识到批判反思的好处,人们就会越来越觉察到 它的重要性,就会把批判反思视为一种需要,从而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经常性 习惯。在批判反思后的那一刻,你突然就会豁然开朗,视界大开。 总之,对批 判反思策略的探究,不管是为教师个人成长,还是为教师专业发展,都提供了强 劲的后盾。 3 、探究批判反思策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 。陈颖:关于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思考,教育探索,2 0 0 4 年,第1 0 期。 圆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圆曹中平、文方园: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反思实践方法,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 0 0 3 年,第5 期。 回张新平: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研究,2 0 0 1 年,第4 期。 【美】布鲁克菲尔德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 b c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5 8 页。 卫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维。 因此,教师应该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反思。批 判反思是反思的高层次阶段,是一种高水平的、深度的反思。教育领域的批判反 思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但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种文化,是 在借鉴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努力,其目的就是 为了发现和反思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问题,从而追求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赋予教育 新的活力。而创新正是要对过去反思、批判和超越,这就要求批判反思者在思想、 更在行动上实现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如何在思想和行动上超越自我呢,这就需 要批判反思者,运用一些批判反思的策略,由此可见,探究批判反思策略也是创 新的重要基础。 批判反思是一种挑战,一种人格提升,一种全新的生命追求,这正是2 1 世 纪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对教师提出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批判反思型教师教会学 生批判地学习,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己把握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而非 学习的奴隶,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非外力强加。难以想象,一个思维保守、 缺乏新知识,教法陈旧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创新人才。因此,更新教育理念,运用 正确的批判反思策略,做批判反思型教师,是现代创新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必备 需要。 二、研究综述 笔者主要通过查找相关书籍和期刊,并对它们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和思考。同 时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了大量的资料,也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了相关的文章。为清晰起见,这里按 关键词分类,主要从国外、国内两方面分别来进行综述。 ( 一) 国外对批判反思及其策略的研究 反思型教师是由美国教育家唐纳德斯库恩于1 9 8 3 年在反思性实践者一 书中首先提出的,他用这种方式来描述和开发教学职业中的技巧、有思想的判断。 这里的反思指考虑问题,它不仅是象牙塔里的冥想,而是直接与实践相联系的教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列著作选读( 哲学卷) ,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5 9 页。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旦 师的一种研究行动。在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顺应教师“职业化 的要求,反思性教学也蓬勃兴起,并由此逐渐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 强劲教学思潮。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的提升,反思性教 学已成为教育心理学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这样就已经超越了涉及课堂判断 细节这一特殊的反思超越了“行动中的反思 和对“行动的反思 ,而是提 倡一种更为重要的关于行动的反思,去反思一个人作为教师所进行的活动的社会 条件和造成的影响。杜威( 1 9 3 3 ) 第一个把教师看作反思性实践者,看作在课程 建设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人员。在杜威工作的基础上,人们对教师 反思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研究者( g o o d m a i l ,1 9 8 4 ;s c h l l l i n a i l ,1 9 8 7 ; z e i c h n e r & “s t o n ,1 9 8 7 ;k d m l a g e n ,1 9 9 3 ) 一般认为,反思是教师对于教育事 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是教师对教育事件的元认知,其成分包 括:a 承认教育困境的存在;b 在确认该情境的独特性以及与其它情境的相似性 的基础上,对这种困境做出回答,c 对这种教学困境进行建构和重建;d 采用不 同的方法进行尝试,以发现其结果和实质;e 检验所采用方法的预期和非定期的 结果,对该方法做出评价。在杜威其后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有日本学者佐藤学的 课程与教师、加拿大学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宁的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 验叙事、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的批判反思型教师a b c 。佐藤学在课程 与教师中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家 模式的教师教育,即通过对教学实践的 “反思 、“审查 形成教师的“实践性学识 来培养“反思型教师 。康纳利和 克兰迪宁的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具体研究了教师的“个人化实 践知识 ,并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具体反思和与他人合作。布鲁克菲尔 德的批判反思型教师a b c 则对反思型教师的内涵、特点、途径等做了较全 面的研究。并对成为一个批判反思型教师给了很好的建议,提出从四个相互联系 的视角:自己、学生、同事、文献观察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反思。 ( 二) 国内对批判反思及其策略的研究 就反思而言,在“反思型实践者 范式研究中,林崇德提出了“优秀教师= 1 2 _ 一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过程+ 反思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 分反思与监控,就多一分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熊川武则在国内第一个 提出并完整论述了“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张立昌提出了“典型剖析,样板指 导”、“自我诘难,筛选淘汰不良行为习惯、“系统化理论学习 等反思策略;俞 国良等人则研究出“录像反思”、“对话反思 、“教学反思等反思训练方案,对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陈玉梅研究了“课后备课”、“反思日记 、 “观摩分析 、“职业发展 、“行动研究”、“文件夹法六种反思方法;朱玉东则 提出“内省式反思 、“学习式反思 、“交流式反思”、“研究式反思等方法;刘 岸英提出三阶段反思模式,王国钧总结出互动式反思模式。近来,韦金昱、李加 沛 针对我国中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反思意识不强、反思活动较初级、反思能力 较差等弱点提出了反思培训、自我提高、互助提高和制度化等培养策略和模式。 李铁成提出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观察反思、对话反思、写作反思、教育研究反思 等策略。 就批判反思而言。国内关于批判反思的研究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有关的论 文和研究专题比较少。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陈颖的关于批判反思 型教师的思考,其主要观点是: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人们关注的 焦点,批判反思是教师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需要的 若干条件。张新平的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的当务之急,从教育管理学的批 判反思属性出发,既要求理论研究者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确立起教育管理的“批判 观”和实践意识,也要求作者对支配自身思想言行的内隐观念展开反思。曹中平、 文方园的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反思实践方法中指出:批判反思最突出的过程就 是寻找与验证假定,反思过程的核心是试图从多种视角来看待问题( 视角转换) 。 依据批判反思的过程和核心,教师可以着手从不同视角来寻找与验证假定,进行 “研究性反思 。以及熊传武的论反思性教学中强调的:反思性教学既是一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生,开明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6 5 0 页。 张立昌:试论教师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 0 0 1 年,第1 2 期。 圆韦金昱、李加沛:试论中学教学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科教文汇,2 0 0 7 年,第2 2 期。 李铁成:论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反思,教育科学,2 0 0 7 年,第2 期。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 旦 种教学理论,也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 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 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追求的教学实践合理性是 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纵观这些文章,讨论最多的是方法途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 问题,这些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的路径,但经 过仔细阅读、认真分析每篇文章,笔者认为,这些文章所持的观点大都只是简单 地移植、借鉴,并没有内化成为一种习惯,不免显得有些生硬。而且在教育教学 的实际生活中,操作起来也是个困难的问题。从广泛意义上说,批判反思是反思 的一个特殊方面,即是一种特殊的反思,它基于反思,又高于反思。笔者提倡让 批判反思成为我们的一种经常性习惯,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似偶尔品尝的一种 奢侈。 三、术语界定和创新之处 ( 一) 术语界定 1 、对“教师 的界定 教育大辞典中把教师定义为“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本论 文中所提及的“教师 主要是指中小学的在职教师。之所以局限在中小学教师, 一方面是因为笔者对中小学教育相对比较熟悉,对中小学教师比较了解,另一方 面是因为本文所收集到的教育叙事个案均来自中小学教师之手。 2 、对“批判反思 的界定 对于反思,我们了解颇多,批判反思是反思的最高层次,通常认为批判反思 是由教师自己展开的一种自我警示、自我激励式的认识活动,是对旧有模式进行 批判审查,敢于质疑、澄清、否定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假定,打破旧有的思考和 行动的框架,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教育行为,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 最终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实践。 兰 扬州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3 、对“批判反思型教师 的界定 中小学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方法,跳出思维定势,换位思考,用另类眼光周 全地看待周遭人、事、物等,在教育教学的日常生活中体现批判反思精神及批判 反思能力,从有意识逐渐到无意识,慢慢形成一种经常性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一 名批判反思型教师。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目标。 4 、对“策略 的界定 教师进行批判反思需要一定的策略。本文中的“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批判 反思的目标,而采取的方法、途径、措施、方案的总称。文中涉及到了“方法策 略”、“资源策略”、“条件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的“策略重点不在于 理论上的阐述,而在于实际的操作上,即教师如何利用这些策略,来帮助自己学 会批判反思。 ( 二) 创新之处 l 、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来探讨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的方法策略 探讨如何进行教育反思的文章很多,这些文章也提出了很多反思的方法。本 研究受布鲁克非尔德的批判反思性教师一书启示,分别从教师自身、学生、 同行和理论文献等四个维度初步系统地探讨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的具体方法策 略,通过这些方法策略,培养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成长为批判反思型 教师。 2 、就如何批判反思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策略 关于如何批判反思,有许多方法。如录像反思、对话反思、教学反思、课后 备课、反思日记、观摩分析等等。本文在借鉴反思的策略方法的基础上,还提出 了教育叙事、教师学习审计、角色模型转换、生存忠告备忘录、学生体验等新的 策略方法,以期能够为中小学教师早日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提供择自己的思考。 3 、就如何利用理论资源,提出了新的批判反思策略 恰当地运用身边的教育理论资源,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很 大的帮助。但如何阅读教育理论文献,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借鉴前人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堕 的基础上,提出了阅读教育理论的批判反思策略,即提出方法问题、体验问题、 交流问题、立场问题。希望能够为中小学教师阅读教育理论提供帮助。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本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批判反思的含义、特征、理论依据、价值及作为批判 反思主体的教师,并分析了进行批判反思策略探究的缘由;接着第三章分别从教 师自身、学生、同行等三个维度初步系统地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的具体方 法策略;第四章具体研究教师批判反思的资源策略,特别是理论资源的批判反思 策略;第五章则进一步探究教师进行批判反思所需的条件策略。 (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笔者通过查阅互联网上便利的丰富信息,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得到了所需的翔实的相关专业资料;并且定期登录相关的博客,跟 踪学习,特别是本专业领域内大家级人物的博客,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教学第 一线教师的博客。 笔者认真、仔细地从头至尾反复阅读手头搜集到的每一份资料,并根据不同 的主题对它们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梳理,以使论文条理清晰,内容繁而不乱。 2 、案例分析法 主要是通过选取、运用中小学一线教师写的一些教育故事、教学案例、教学 反思,来阐明中小学教师是如何进行批判反思的。文中的案例都是经过笔者精心 挑选的,以希望起到让有类似经历的教师同化及推广的作用,其评析新颖而独到, 并尽可能做到全面且恰当。 1 6 _ _ 一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批判反思及其策略探究的缘由 白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各国对反思、批判反思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反 思”、“反思性实践”、“批判反思正在日益成为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 研究课题。下面我们具体来认识一下批判反思。 一、批判反思 在教育领域,反思日益成为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翟克纳曾经这样描 述过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键时候,不管关于教学、学习、教育 和社会秩序的信念来自什么领域,他们都倾向于与反思实践相联系;不管人们的 思想取向是什么,都在这时一哄而上,承诺深化反思性教育实践的思想观点。 笔者却在无意中遭遇了一趟批判反思的大肆洗礼。批判反思在接触之初是比较难 懂的,但等你真正结识它,你就会意识到它的好处。 ( 一) 批判反思的含义和特征 1 、批判反思的含义 范梅南将反思视为一种认知活动,为描述教师在反思活动中的思维提供了框 架。他将教师的反思分成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层次反思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例如教学技术、班 级管理技能、教学内容安排等的有效性,即技术的合理性阶段。这时教师是依据 个人的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或进行非系统的、非理论性的观察,往往看不到目 的的存在,只考虑技术性问题,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及课堂、学校、社区与社会环 境的复杂性。这是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是反思的最低 水平。思维模式主要是经验一分析型。 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特定的策略及课堂的结果,即实践 行动阶段。教师需要为他的教学行为寻找依据,思考教学效果的合理性,及其行 。【荚】布鲁克菲尔德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 b c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9 页。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3 年。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 旦 为所导致的教育后果。此时教师能够对系统和理论进行整合,经常认为事件中存 在着问题,但往往表现出个人的偏见。其思维是解释学与现象学的。 第三层次主要针对伦理道德及其它直接或间接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 准,即批判性反思阶段。教师要将其思想、信念、行为与社会背景、伦理等相结 合,充分探寻学与教发生、发展的条件。这一阶段的教师能够整合道德与伦理的 标准,以开放的意识,将道德和伦理标准整合到关于实践行为的论述中。其思维 是批判性的辩证。 从以上层次观可看出,并非所有的反思都具有批判性,也就是说,反思不一 定就是批判反思,批判反思是更广泛的反思过程的一个特殊方面,而且是一种高 层次的反思。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著名教授斯蒂芬d 布鲁克菲尔德说到,“只有当反思 具有以下两个不同的目的时,反思才会成为批判反思:第一、反思试图了解教学 中的权力如何加强、塑造和扭曲教育过程和教育交往。第二、反思质疑教学中的 假定和实践,它们表面上使我们的教学更容易,实际上却与我们的长远利益背道 而驰。这实际上指出了批判反思的两个特征:阐明权力和揭示霸权假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反思与批判反思,这里来举两个例子: 例如,我们反思休息时间的选择;反思上课是使用“黑板+ 粉笔 式的传统 工具还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工具等教学技术,抑或是两者的结合等。这些反思本 身并不具备批判性,做出这些决定都是基于一些假定,或一些常识。但如果我们 对这些假定或常识进行识别或提出质疑,并从不同的视角来审查这些假定时,批 判反思过程就出现了。只有当我们对教师和管理者把学习划分为可以进行组织管 理的时间段的权力提出质疑时,对休息时间选择的反思才会具有批判性;如果反 思上课到底是使用“黑板+ 粉笔 式的传统工具,还是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 抑或是两者的结合,将确定和检查教育者和学生采用教学技术的不同方式,反思 就具备批判性。 。【美】布鲁克菲尔德著,张伟译: 批判反思型教师a b c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l o 页 堡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批判反思通常是“由教师自己展开的一种自我警 示、自我激励式的认识活动,是对旧有模式进行批判审查,敢于质疑、澄清、否 定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假定,打破旧有的思考和行动的框架,运用反思的结果矫 正不良教育行为,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最终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改进教 育实践 。 2 、批判反思的特征 为了更好的开展批判反思,必须明确批判反思的本质特征: 第一,批判性。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理智的思考,对自己 的教学行为进行合理的构建、审视;对自己和同事的言行进行积极、健康的怀疑 和批判: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排除定势思维和传统惯性:尤其是勇于否定自 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持续的评价和改进,发扬正确的,改正错误的, 完善美好的;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方案,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批 判中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在自我批判中变成一个 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二,内隐性。批判反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教师对以往的言论和行 为做出重新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有 对与错、优与劣的价值判断,有为与不为的重要抉择,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 矛盾冲突,有习惯行为与现实需要行为或理想行为的行为选择,这些都是在心灵 深处展开的,看不见摸不着,他人也无法窥视和描摹。反思是旧我与新我的斗争 过程,是教师融入教育改革主流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是教师发展的必然 选择。这个过程是在心灵深处进行的,具有内隐性。 第三,顿悟性。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教育教学 行为积极的进行构建、回顾和审视,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 问题反复思考,以求得最佳效果,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问题的思考,或许百 思不得其解,而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下,或受他人言行启示,或受到新的理论的启 陈颖:关于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思考,教育探索,2 0 0 4 年,第l o 期。 薛小明:中小学教师批判反思策略探究旦 迪,与自己长期思考的问题剧烈的碰撞,从而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突然得到启 示,产生“纵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进入豁 然开朗的境界,产生顿悟。在顿悟出现之时,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刹那的思维火花, 随时记录,以便更进一步的思考,把握时机,促成顿悟的进一步扩展。 第四,自省性。自省即自我反思,这是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自我发展的内 在需求。教师为了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使自己有所建树,就 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新颖,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言行是否带来了积极 影响。自我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反思是为了满足发展的期望。因此教师要持 续发展,反思也必须是持续的,其动力来自教师内部。当然教师的反思离不开同 事的帮助和友善的监督,但是那只是外因之一。 第五,创造性。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这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型教师教学 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具有研究意义的 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 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 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 问题的机会。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创造,能够在教学中批判性地分析自己的 教学行为,从而为新思维的迸发奠定了基础。 ( 二) 批判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