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1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2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3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4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 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要实现新型工业化,须发挥中国庞大的人力资 源优势,然而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技能型人才的 短缺现状已成为制约新型工业化的一个“瓶颈 。基于新型工业化与 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现状入 手,分析目前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新型工业化的 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目的、范围、意义、内容、方法及相 关领域研究现状等。 第二部分对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新型工业化下的技能型人才 特征以及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作了简 要的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从现状入手,以湖南省为例,介绍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情 况,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部分提出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人才培养 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专业结构调整、“双师 队伍建 设、实践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人才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力 求把精细的人才培养过程各个击破,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改革提供理论 参考,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 展,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a d v a n c eo fn e w t y p ei n d u s t r i a li z a t i o n ,t h ed e m a n d f o rs k il1 e dp e r s o n n e li n c r e a s e d i no r d e rt or e a li z en e w t y p e i n d u s t r i a li z a t i o n ,w em u s te x e r tt h ev a s ta d v a n t a g eo four 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s ,w h i l ei ts t i l l e x i s tt h ec o n f l i c tb e t w e e n s u p p l ya n dd e m a n di nt h el a b o rm a r k e t ,a n d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o fs h o r t a g eo fs k i l l e dp e r s o n n e lb e c o m et h e “b o t t l e n e c k , w h i c h c o n s t r a i n t st h ea d v a n c eo fn e w t y p ei n d u s t r i a li z a ti o n b a s e do nt h ei n t r i n s i cc o n t a c to fn e w t y p e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a n d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 s t a r t i n gw i t ht h ed e m a n ds t a t u so f s k i1l e dp e r s o n n e ln e e d e d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 ,a n d b ya n a l y s i st h ep r e s e n tp r o b l e m1i e di n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k i l l e dp e r s o n n e l ,t h i st h e s i s p r o p o s e ss t r a t e g i e so f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s k i l l e d p e r s o n n e l f i tf o r n e w t y p e i n d u s t r i a liz a ti o n t h e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f o u rp a r t s : p a r to n e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 , f r a m e , m e a n i n g s , c o n t e n t sa n dm e t h o d se t c p a r tt w o a n a l y z e s t h eb a s i cf e a t u r e so f n e w t y p e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 a n dt h ed e m a n d sf o rt h es k i l l e dt a l e n t so f m o d e r nc o m p a n i e s p a r tt h r e e t a k e sh u n a n p r o v i n c e f o r e x a m p l e :m 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t h es i t u a t i o n so fi t s t a l e n t s c u l t i v a t i o n m e a n w h il e ,t h ew r i t e ra p p l ys o m eo w nv i e w s p a r tf o r t hp r o p o s e st h es t r a t e g i e so fc u l t i v a t i n gs k i11 e d t a l e n t sf o rn e w t y p ei n d u s t r i a li z a ti o n t a l e n t sc u l ti v a ti o n r e f e r st om a n yf a c t o r s ,t h i st h e s i sm a i n l yt a l k s a b o u tt h e a d j u s t m e n to fm a j o rs t r u c t u r e , “d o u b l ed i v i s i o n ” t e a m b u i l d i n g , i i p r a c t i c a l t r a i n i n gb a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t a l e n t s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 sp u r p o s ei st op r o v i d es o m et h e o r y i d e a sf o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c u l t i v a t em o r eq u a l i f i e d t a l e n t sf o r t h e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n e w t y p e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 s k i l l e dp e r s o n n e l , c u l ti v a t es t r a t e g y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蕊缉沙下占月砂日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支j 嵇卑日期刁年易月午日 导师签名:柏码日期:沙呷年 6 月j 一日 基丁新犁t 业化的技能犁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 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 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并且党在十六大报告中还确定了新型 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即在2 l 世纪头2 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做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顺应了世界科技经济发展 的大趋势、大潮流,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 择。 世界各国一般都是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发展现代经济的。工业化 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过程,具体体现为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的社 会形式两方面的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因此,工业化是经 济发展的关键,其发达程度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各国的 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一样,工业化的起始时间也并不一 致,像英国就是工业化的先行者,而美国、德国、日本和前苏联等可 以说是工业化的成功赶超者,但拉美和东亚一些国家就属于工业化的 后起国了。不管怎样,在工业化进程中,它们的主流是同一的,技术 进步、制度创新、开放环境和国家干预以及产业结构协调,与工业化 是紧密相连的几个要素。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度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阶段,然而不发达国家,在工业 化尚未实现的时候又被卷入了信息化的浪潮。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发展 中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晚,又有着明显的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基于本 国国情,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确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 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现阶段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选 硕十学位论文 择,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历程。 如何实施新型工业化?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了精 辟的阐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 量和效益。”可见,发展社会经济,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离不 开的是人才资源的支持,尤其是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技能型人 才分为初、中级技能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 许多原有产业和新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并产生了大量应用高新 技术或具有复合性特征的新的职业岗位,整个工业生产过程日益自动 化、机械化、信息化,这扩大了对受过高等教育并能进行独立操作的 熟练技术人员即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目 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短缺现状却恰恰成为了制约新型工业化的一个 “瓶颈 。技能型人才的市场供需矛盾明显突出。 在发达国家,技术工人占劳动力的比例高达7 5 ,高级技工占 技术工人的比例一般在3 0 4 0 ,中级工占5 0 以上,初级技工 只占1 5 。而目前,我国城镇劳动者近2 6 亿人,技术工人8 7 2 0 万人,只占城镇从业人员的1 3 左右,且多数为初级技工,其中高 级工1 5 0 0 万人,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仅为1 7 ,技师和高级技师3 6 0 万人,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仅为4 。然而,企业对技师和高级技师的 需求为1 4 ,供需相差1 0 个百分点。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高技能 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也仅有1 5 4 ,广东1 9 9 6 2 0 0 6 年新增技 术工人中,初级工和中级工分别占了新增技术工人的4 4 8 0 和 4 8 3 l ,而高级工及以上高级技能型人才仅占新增技术工人的6 8 9 。因而,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更多地表现为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 结构性问题十分严重。种种迹象表明,新型工业化发展到今天,技能 型人才的局部短缺已经演变成普遍的供给不足。 因此,有效培养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是当今社会不容忽 视和回避的一个严峻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尤其足教育界对此肩负着 何亦名、张炳申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制度分析【j 】教育与职业,2 0 0 8 ( 2 ) :1 o 2 基于新犁t 业化的技能犁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一般认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 与培训则是打造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平台。许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以 及企业管理者已经初步探索研究技能型人才的开发培养问题。但以往 他们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即政府的作用、开发的环境、培养的方向 等方面进行论证述说。然而,人才的培养具体实施是精细的过程,涉 及到教师、教学、学生、实习、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本研究试图 从微观层面对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作进一步的 深入探讨。从经济学和教育学角度对新型工业化中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重点进行论述,然后以现实中的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状况做实证分析, 力求探索出更经济更有效的途径来培养更多的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 的人才资源,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更希望能对实践中的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些许的指导作用,以促进我 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从而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从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国内现阶段关于新型工业化以及技能型 人才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关于新型工业化的研究 工业化理论对于人们并不陌生,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早有阐 述。然而新型工业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 名词。最早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 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 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化路子。 以后新型工业化逐渐成为经济学者和社会各界研究的 热点。 江泽民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r 】2 0 0 2 ( 1 1 ) 3 硕+ 学位论文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陈维最 先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得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 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科学选择。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简新 华的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文,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 化道路与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进行比较的角度论 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十大特征:由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 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 与城镇化适度同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 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等十个特点和优势。陈冬则认为,新型工业 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信息 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辅相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由半农 业半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或者工业一信息社会转化的历 史过程。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顺应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克 服传统工业化弊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的中国特 色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王学力与曹敏认为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的核心是重视工业技术创新,因为工业技术创新是保证工业竞争力的 核心要素,并能确保工业化进程快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陶冶和 齐中英赞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 。刘世 锦等认为,讨论中国的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实质上是讨论 中国的现代经济增长问题。而张一民认为,新型工业化的中心是讲 究效益和质量,要求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结合我国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的特 点,在工业化中要非常重视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并扩大就 、i 匕。 陈冬著新型工业化理论与实证分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6 :1 1 6 陶冶,齐中英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j 】生产力研究, 2 0 0 5 (1o ) :17 2 刘世锦等著传统与现代之间一增长模式转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m 】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 0 0 6 :4 4 5 张一民著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m 】大连:东北财经学出版社,2 0 0 3 :1 5 9 4 基于新型i :、l k 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李斌、陈军总结发现,新型工业化是将传统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 起来的社会发展演进过程,是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后发展国家跟上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步伐,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步入信息时代的一个新 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学者对新型工业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一系 列关系问题上。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 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与人力资源开发、新型工业化与城市 化以及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等五个领域。 ( 二) 关于新型工业化与职业教育的研究 基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人们早就意识到,要发展经 济,必须首先发展教育,培养出各种科学技术人才,只有教育做好了 才能获得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实践此例的比比皆是,如日本, 德国,于是也形成了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共识。然而在实践中,人 们同时认识到了,在教育的不同类型中,职业教育又是和经济和社会 和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因此,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以后,马上就有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对职业教育如何回应新型工 业化作了思考。李建求就中国高职教育如何回应新型工业化发表 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 必须转变高职教育的观念,在研究传统工业化社会高职教育的一般规 律的同时,要关注新型工业化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重新审 视高职教育的功能,调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国的新型工 业化提供技术、人力和智力支持。雷世平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职业 教育的发展论述了新型工业化的历史必然及深刻的内涵,分析了目 前职业教育与新型工业化道路需求的具体差距,提出了职业教育如何 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对策。而肖化移教授在论新型工业化过 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中具体提出高职要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就 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走产教结合与产学结合的道路,实现信息 化,办出特色。殷新红分析了职业教育与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联系,初 步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2 0 0 5 年3 李斌,陈军中国新型工业化研究综述【j 】特区经济,2 0 0 7 ( 8 ) :2 7 6 5 硕十学何论文 月1 8 日的中国教育报大声呼吁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 快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近三年,对于新型工业化与 职业教育的研究文章更是多不胜数。 总之,我们从以往研究中可以发现,学者们一致赞同推进新型工 业化必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关于职业教育如何回应新型 工业化,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一高职的发展问 题。这跟现在的高新技术发展,需要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无不有 关系。同时引起人们重点关注的是从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上使职 业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不失为加快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 的一个良策。笔者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要满足人才市场 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仍需从质量上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 同时稳步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出大量适合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来为新 型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 三) 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1 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研究 新编辞海对“人才”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 的人。王通讯从人才学角度强调人的杰出性,认为人才“是指在一定 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 献的人。”叶忠海则说:“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 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 杨金土等学者在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把人才按其知 识与能力结构的类别分不同类型,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分为学术 型( 科学型、理论型) 、工程型( 设计型、规划型、决策型) 、技术型( 工 艺型、执行型、中间型) 和技能型( 技艺型、操作型) 四类。夏建国把 人才类型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来分析,认为总体上讲是两 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足应用客观规律为 王通讯著人才学通论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l :2 叶忠海著人才学概论【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 8 3 :5 9 6 基于新型t 业化的技能犁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学术型人才( 科学型、理论型) , 后者称应用型人才。这是目前对社会人才类型流行较广的两种分 法:“四分法”与“二分法 。 对于技能型人才的概念,夏建国认为,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岗 位上直接从事操作的人员。在企业中,他们是具体设备的操作人员以 及流水线上的操作员。”肖化移则从比较中得出“技术型人才和技能 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 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 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 能来完成任务 ( 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 。但现在,随着 科技的进步,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日趋重叠交叉现象。严雪怡从 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才分类,认为区分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关 键在两类技术,即经验技术和理论技术,“技术型人才也要学习一 些经验技术,但以学习理论技术为主;技能型人才的智能化程度日益 提高,但仍以掌握生产实践经验,提高经验技术为主。” 一般认为,技能型人才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目前对于高技 能人才研究比较多。刘春生、马振华从相对性、广义性和复合型三个 方面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进行解析 ,这对真正致力于高技能人才的 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毕结礼则就技能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进 行了探讨:第一、技能的个性化特点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核心要素。 第二、技能的岗位性特征,使得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目标性、针对性。 第三、技能的动态性和技能提升的渐进性,决定技能人才的成长是在 生产、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步步完成的。第四、技能人才成长与实际 岗位的实践训练是直接并行的。 2 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夏建国基于人才分类理论审视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j 】中国高教研究, 2 0 0 7 ( 5 ) :5 8 严雪怡技术分类人才分类和教育分类 j 】职教通讯,2 0 0 5 ( 8 ) :7 刘春生,马振华高技能人才界说 j 】。职教通讯,2 0 0 6 ( 3 ) :16 17 毕结礼技能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j 】中国培训,2 0 0 6 ( 5 ) :5 6 硕十学位论文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源总量 过剩,中国的人口太多,劳动力市场一直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第二,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有的人无业可就,而有些职业找不到合适的人。 但是,我国高技能人才存量有限、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同经济 社会发展速度相比,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增长相对缓慢;二是同经 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相比,现有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在一 些新兴行业,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较为严重;三是从整体构成来分析, 技师、高级技师中相当一部分人员的知识、技能以及年龄结构老化, 素质相对不高,缺乏后备人才,由此造成高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 的矛盾非常尖锐,比例仅为1 0 :1 。 一些学者针对区域技能人才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马成荣结 合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江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得出 江苏针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着重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并着手两个方面 工作:1 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探索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方式,适应 新型工业化发展2 以专业现代化建设为依托,深化职业教育教学 模式创新。山东省技能人才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山东省 技能人才行业分布情况分析得出,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制 造业等第二产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对技能人才也有相当需求。 技能人才结构特征为初级工和中级工比例倒挂,还没有形成以中高级 工为主体的技能人才结构,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偏大且数量短缺。 查 吉德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 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等方面研究了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 市场需求的拟合状况。 技能紧缺人才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的热点,不少有识之士力图从 多维度多层面分析其成因及对策。( 1 ) 提高认识。丁大建分析造成高 刘学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 0 0 5 ( 6 ) :4 1 马成荣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 0 0 6 ( 6 y :8 1 1 山东省技能人才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山东省技能人才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j 】 山东劳动保障,2 0 0 6 ( 2 3 ) :18 1 9 查吉德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度研究【j 】职教论坛,2 0 0 7 ( 3 ) :4 4 4 7 8 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评价发生错 位;二是传统的劳动认识管理体制的影响;三是劳动力与人才市场不 完善。他认为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加 快劳动力与人才市场建设等对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李春友则 围绕国家职业标准,研究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及其基本理论与实际技能 要求,将各类教育的培养对象分别与不同的技能型人才对应起来。 朱斌在试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的三个层次中认为必须对技能人 才的培养在教育中做出正确定位,将高技能人才的素质由低到高分为 三个层次职业技术素质;职场应变素质;专业创新素质。( 2 ) 改善外 部环境。陈宇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主体作 用,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为依托,加强校企联合,建 立高技能人才实习训练基地,搭建强化实践技能培训的平台,并建立 高技能人才开发交流机制。 刘学民主张,要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加大技术技能水平对薪酬的影 响比重,逐步形成凭技能水平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 配的机制,要大力推广高技能人才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资福 利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为各类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 工作机制和社会环境(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 李昱认为要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教 育与培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合理的 用人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营造学习型社 会氛围等等。( 3 )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学者是从人才培养模 式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目前学者们研究的高技能人 才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学校培训模式。宋丰景强调,高级技能人 才培养学院化,这是一科,以理论为主,兼顾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培 养模式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培养对象在职化、培养期限阶段化、培 丁大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价值评价错位 j 】中国高教研究,2 0 0 4 ( 5 ) :5 7 5 8 李春友高技能人才与学历教育对接培养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0 6 ( 1 1 ) :13 2 陈宇中国高技能人才开发【j 】中国培训,2 0 0 5 ( 3 ) :5 6 李昱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对策 j 】求索,20 0 7 ( 3 ) :6 1 9 硕十学位论文 养方式导师化、管理模式学分化。事实上,在现实中,大部分技能 型人才是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这是一种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实施的途 径。但因缺乏对企业深层次的了解,培训的学员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企业培训模 式。蒋跃宗等介绍了宝钢实施的将高级工培训和大专学历教育融合在 一起并进行技能鉴定的“三合一”培训模式。该模式将系统专业知识 与岗位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并体现在整个培训体系中,这样就形 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岗位技能深化为根本,以综合知识水平提 高为宗旨的培训方案。企业培训模式固然有其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优 势,但由于缺乏师资队伍,学习时间又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对生产中 的实际问题缺乏归纳和总结,从而制约和降低了培训效果。校企结 合模式。刘映华主张“产学紧密结合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适应市场、盘活 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刘小芹提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 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 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 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 模式。缈该模式很好地解决办学、用人和就业三方面的问题,实现学 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杨凤翔总结了“六种产学合作模式培 养高技能人才 主要有:工学结合、院校联合、带薪顶岗、“订单 培养、定向培养、勤工助学等。 笔者认为,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 式的研究日趋成熟化,给职业教育的实践改革和教学推进起到了很重 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宋丰景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 】中国培训,2 0 0 4 ( 7 ) :2 0 一2 1 蒋跃宗等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一宝钢“三合一”高级技能大专班办学纪实 【j 】职业教育研究,2 0 0 5 ( 5 ) :4 5 刘映华产学紧密结合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 0 0 4 ( 1 9 ) :4 2 刘小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和实施效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0 4 ( 3 3 ) :1 4 杨凤翔六种产学合作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0 7 ( 14 ) :5 1 基于新型1 :业化的技能犁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总的来说,关于技能人才研究较多,也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但仍存在一些的问题:1 、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多为现状描述和政 策阐释。综观近年来高技能人才研究,尽管数量较多,但大都局限于 现状描述和政策阐释,对于现实中存在问题描述较多,而对其理论分 析探讨较少;对于紧缺状况描述较多,而对问题的根源探讨较少;感 性呼吁较多,理性分析和实质揭示较少。2 、研究的方法存在缺陷, 缺乏有力度的实证研究和对比研究。对于高技能人才研究,虽然有许 多现状、事实的讨论,但都流于表面化和浅层化。一方面是缺乏系统 性的全面调查,对于整体状况把握缺少有力度的依据;另一方面是缺 乏深层次的实证研究和典型数据支持。同时,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研究 不够,难以从宏观的时空纵览全局。3 、研究的内容侧重人才培养的 外部环境和宏观策略,对技能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与管理等方面涉及较 少。 二、国外研究动态 “技能”一词指一种已经获得并经过实践验证认可的能力,或指 履行某项职能或胜任某项工作的一种资格。美国技能型人才标准有如 下特点:( 1 ) 技能型人才标准是由高到低的有一个完善层次的体系, 既有专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又有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中等技能型人 才,还有仅通过一段( 一个月或一年以上) 时间培训的低层次技能型人 才。这就是说,美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培训) 分布于从义务教育到高 等教育各个学历阶段。( 2 ) 美国对技能型人才的认定更关注的是与实际 工作过程有紧密联系的“经验,以及与知识技能提高、更新的相关 培训。即使只是接受过义务教育,只要在职( 具备一定工作经验) ,并 经过一个月以上的培训,就可以列入技能人才范畴。职业培训、人才 引进、跨国企业人才本土化、国际外包业务是美国解决本国技能人才 不足的四大策略。 余群英,李绍琳美国技能人才需求的研究与思考 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0 7 ( 6 ) :7 1 1 1 1 硕十学位论文 加拿大采用广泛设置课程,学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注 重学生能力培养,强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评估体制建设等做法,重 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二战后加拿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技能短缺的问题,英国教育与技能部于2 0 0 3 年7 月发布了国家技能战略白皮书一2 1 世纪:实现我们的潜力, 提出要确保企业能够获得其商业成功所需的技术人才,同时也确保个 人达到工作资格并协助个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为了解决当前的 技能短缺问题,采取的措施除了加强在职培训之外便是大力从其他国 家招揽人才。此外,企业还在积极改进人力资源政策,提供各种优厚 待遇以留住稀缺的技术员工。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行业协会和各州政府为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 问题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政府追加资金,激发企业积极性; 制止技能型人才移民;制定企业计划;实行培训和学徒制一体化;发 挥政府引导职能等。联邦政府将继续与各州政府通力合作,通过优质 培训开发公民潜力,保持职业教育的活力和质量。 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是德国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它的特 色是:( 1 ) 教学设计面向实践。( 2 ) 研究开发面向应用。( 3 ) 教师队伍具有 丰富的实践经验。( 4 ) 修业年限较短。日本的“提高训练 是培养训练 技术工人的主要方式,技能鉴定制度是日本职业训练的重要支柱。韩 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专科学校,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主要是 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有可靠的法律保证,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充足 的经费来源,规范化的程序,优惠的激励政策等。 由于各国的教育史、职业教育史各不相同,其职业教育培养人才 的模式各具特色。但它们处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发展的过程中,亦有许 多共同点。英国的“现代学徒制 、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 陈尊厚,侯建国论加拿大技能型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j 】教育与职业,2 0 0 5 ( 3 3 ) :2 5 2 7 杨伟国,孙媛媛英国应对技能短缺的政策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 】中国人口科学, 2 0 0 6 ( 2 ) 8 7 9 6 李俊芬澳大利亚技能型人才短缺状况及应对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0 6 ( 6 ) : 2 6 2 8 马晖,谢延年德日韩技能人才培养 j 】现代企业教育,2 0 0 1 ( 5 ) :l5 一1 7 基于新型l :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合作”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计划”的共同特点都是把技能人才的 培养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在生产实践中打造纯正的技能人才,体现 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综述世界各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可以为研究中国的技能型 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第三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新型工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并以高科技、低消耗、少 污染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式为主的历史发展过 程。本文既作为研究背景又作为研究内容。 技能型人才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在生产一线从 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的人,他们主要依靠经验技术、操作技 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成物质形态。有初级、中级 和高级等不同层次。 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 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 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新型工业化阶段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因 此本文将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广泛收集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各类资料,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教育 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与归纳,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二、比较法 与传统工业化进行比较,突出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以提出适应新 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新型工业化对技能型人才的特殊要求 第一节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一、新型工业化的提出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是建立在工业化理论基础上的。工业化有狭义 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从以 农业为主的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而广义的工业 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 史过程。广义的工业化实际上包含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其中现代工 业的产生与成长是核心内容,随着现代工业的成长,带来整个社会的 全面进步与现代化。因此,实现工业化,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所追求 的梦想。工业化意味着各种经济和社会的总体进化过程,它不仅仅只 是工业部门的高速增长的过程,而且还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社 会的变化。 可以说,“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态目标和过程, 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 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中国要想在2 1 世纪成功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完成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必须途经工业化之路,这是一个至 关重要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化之路又有着 与传统工业化和西方其他国家工业化不同的特点。正如马克思所说: “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 乒士田 ”锄 皇口才 o 工业化的推进最早在英国,源于1 8 世纪末英国的“第一次工业 革命 ,此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陆续掀起了工业化的浪潮。 发展到2 0 世纪7 0 年代,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工业化开始与 信息化相结合,部分发达国家并预先完成工业化阶段向信息化社会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版第1 9 卷,第13 0 13 1 页。 1 4 基于新型t 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进。因此,不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又被卷入了信息化的 浪潮。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是推进工业化的后来者,最初走的传统 工业化之路。传统工业化发展至今,虽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 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这一切又是以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 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低效率、低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占主 要地位;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市场经济 体制的确立又成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有利条件。正是在这种世界 发展趋势下基于国情的考虑,中国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 0 0 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 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 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 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由此可见,新型工业化就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并以高科 技、低消耗、少污染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式为主 的历史发展过程。它的提出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提出 的,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工业化之路,更不同于国外的先行工业化国 家的发展之路,它具有中国现阶段的特色,并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指明了方向。 二、与传统工业化阶段比较下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是相对于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来说的。 与我国过去相比,新型工业化主要存在时代背景方面的差异和体制上 的差异。 时代背景不同:一是知识和技术环境不同,我国目前推进新型工 业化处于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二是国际市场环境不同,我国目 前推进新型工业化处于全球化加速推进时期;三是资源环境不同,我 国目前推进新型工业化处于全球资源越来越紧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 0 0 2 年1 1 月十六大 报告 1 5 硕十学位论文 的时期。 体制环境不同:一是现阶段的工业化是在对外开放体制下进行; 二是城乡体制不同,新型工业化将在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打破以往城 乡分割的新体制下进行;三是区域发展体制不同,新型工业化将在区 域平衡发展、公平竞争的体制下进行。 具体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体制环境约束下,新型工业化具有 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 容。信息技术的发展是2 0 世纪留给2 1 世纪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它以 极快的速度进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迅速与传统产业领域结 合,导致了“网络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 用不仅大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而且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产业结 构的升级。信息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在这 个背景下提出的新型工业化自然将它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信息 化带动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首要特征;二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推 动力量是市场而非政府。我国传统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 经济体制下主要由政府运作的,资源的配置必须服从计划,计划的落 实主要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然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配置必然是以市场法则 为基本手段,政府只是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缺位可能造成的损 失。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最大限度地动员国内外资源是新 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特征;三是新型工业化不得不面对资源和 环境的严重约束,走集约发展之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效率 提高之路。传统工业化往往追求片面发展,以为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