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奥斯丁小说的绅士道德观研究.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奥斯丁小说的绅士道德观研究.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奥斯丁小说的绅士道德观研究.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奥斯丁小说的绅士道德观研究.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奥斯丁小说的绅士道德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奥斯丁生只创作发表了六部小说,它们全部描写的都是乡镇中产阶级 的家庭与社交生活。“绅士”作为个关键词一直贯穿于其小说创作之中。 一 方面,乡绅阶层是奥斯丁观察写作的对象,是她视野聚焦之处;另方面, 其笔下理想绅士的道德思想又成为奥斯丁评判个人行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 则。奥斯丁常被称为严肃的道德家,那么“绅士”就是其道德价值体系中的 核心概念。本文将奥斯丁的道德思想定义为“绅士道德”,围绕“绅士”这 概念对其道德内涵及特点展开论述。 首先,奥斯丁的绅士道德体现了“绅士”与“贵族”的联系。关于个人做 人的基本品德方面,她欣赏温文尔雅的举止、优美纯正的趣味,在追求优雅 风度的同时又毫不留情的批判势利行为。同时在为人处事的道德态度上,对 他人的尊重是奥斯丁行为判断的基础。她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利他是其社会 道德的核心思想。其次,奥斯丁又十分强调个人的发展,小说里人物的行为 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她的价值观中,个人生存是必须的,个人发展是正 当而合理的。其后期的小说创作中,精神层次的个人需要更是得到欣赏与赞 扬。小说里每个人的行为都遵守趋利避害的原则,个人都从选择中获得一定 的利益。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常常发生抵牾,理性要求控制个人欲望, 个人的发展又对社会的稳定发生挑战。所以最后当面临社会与个人、利他与 利己之间的矛盾,维持社会平衡、保持社会结构完整则成为了批判行为的最 终标准。奥斯丁用“生活哲学”、道德上的现实主义作为解决矛盾的基本准则, 和谐的社会关系是其最终追求。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奥斯丁绅士道德观的完 整内涵。 奥斯丁的绅士道德观是独特的,源于传统又别于传统,缘于时代又异于 时代。比之1 8 世纪其绅士道德消减了贵族身份带来的道德优越感,而相对于 维多利亚时期又多了一种抽象的世俗化,缺少实用性与宗教性。这与其充满 矛盾性的个人经历,身处于两个社会之间的过渡时代都不无联系。她对于绅 士这概念的探讨拉开了整个维多利亚时期对于绅士概念重新定位的大幕。 关键词:奥斯丁绅士道德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k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j a n ea u s t e nr e l e a s e ds i xn o v e l st h r o u 曲h e ri i f e ,a l lo fw h i c ha r er e l a t e dt o t h e f a m i l y a n ds o c i a ll i v e so fm i d d l e c l a s s p e o p l e i nt h e c o u n t r y b e s i d e s , “g e n t l e m a n ”a p p e a r e d a sak e yw o r dc o n s i s t e n t l yi na l lh e rn o v e l s p a r t i a l l y b e c a u s ec o u n t r yg e n t l e m e na r et h ef o c u so fh e r w r i t i n ga n da t t e n t i o n ,a n dp a r t i a l l y b e c a u s et h em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i d e a lg e n t l e m e ni nh e rw o r k sh a v eb e c o m et h e 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 sf o rh e r s e l ft oj u d g ei n d i v i d u a lb e h a v i o r sa n ds o c i a ll i f e j a n e a u s t e nh a sa l w a y sb e e nk n o w na sas e r i o u sm o r a l i s t ,a n da c c o r d i n g l y “g e n t l e m a n ” i st h ec o r ec o n c e p to fh e rp e r s o n a ls y s t e mo fm o r a lv a l u e t h et e r m “i d e ao f g e n t l e m a n ”i sg i v e ni nt h i s p a p e rt op r e s e n ta u s t e n s m o r a li d e a sa n df u r t h e r d i s c u s s i o na r o u n dt h et e r mo f “g e n t l e m a n ”a sw e l la si t s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r ea l s oc a r r i e do u t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f i r s t ,t h e g e n t l e m a nm o r a l si na u s t e n sn o v e l ss h o w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g e n t l e m a n a n d “n o b i l i t y ”w i t ht h eo d e sm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f o ro n e s e l l s h ea p p r e c i a t e sr e f i n e da n dc u l t i v a t e dm a n n e r s ,a sw e l la sg o o da n dp u r et a s t e s s h es h o w sn om e r c ya ta l lt ot h ec r i t i c i s mo fs n o b b i s hd e e d se v e nw h e ns h ei s p u r s u i n gt h er e f i n e dm a n n e r s a n dd e a l i n g w i t h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t h er e s p e c t f o ro t h e rp e o p l ei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h e rb e h a v i o rj u d g m e n t ,a n dt h eb e n e f i tf o r o t h e r p e o p l ei st h ek e y i d e ao fh e r p e r s o n a lm o r a l i t y t h e s e c o n d ,j a n e a u s t e ns t r e s s e s p e r s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u s a l l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i nh e rn o v e l sb e a rs o m ek i n do fu t i l i t a r i a n i s m i nh e rv a l u e s ,p e r s o n a l e x i s t e n c ei sam u s t ,a n dp e r s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c o r r e c ta n dr e a s o n a b l e i nt h e l a t e rs t a g eo fh e rw r i t i n g s ,p e r s o n a ln e e di nt h el e v e lo fs p i r i ti se v e ng o tf u r t h e r a p p r e c i a t i o na n dp r a i s e t h eb e h a v i o r s o fa l lt h ec h a r a c t e r si nh e rn o v e l sa r eg o i n g a f t e rt h eg o o d n e s sa n dt r y i n gt oa v o i dh a r m n e s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ya r ea l la b l et og e t s o m ek i n do fb e n e f i tf r o mt h e i ro w n c h o i c e s h o w e v e r , p e r s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s o c i a ld e m a n d sa r ea l w a y si nc o n f l i c t i nt h o s es i t u a t i o n s ,r a t i o n a ld e m a n d sc o n t r o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p e r s o n a ld e s i r e s ,a n dp e r s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a l s oc h a l l e n g i n gt h es o c i a ls t a b i l i t y s oa tl a s t ,w h e nt h ec o n f l i c t sb e t w e e ns o c i e t ya n di n d i v i d u a l s ,o rb e t w e e nb e i n g b e n e f i c i a lt oo t h e r sa n dt oo n e s e l fd oh a v e a p p e a r e d h o w t o k e e pt h e w h o l e s o c i e t yi nb a l a n c ea n dh o w t ok e e pt h ew h o l e s o c i e t yi nc o m p l e t es t r u c t u r e sw o u l d b et h ef i n a lc r i t e r i af o rc r i t i c i s m l i f e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m o r a lr e a l i s m 7 7s e l w e t o g e t h e r a st h e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t os o l v ec o n f l i c t si na u s t e n sw o r k s a n d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r eh e ru l t i m a t ep u r s u e t h e s et h r e ea s p e c t sh a v e f o r m e dt h eb a s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a u s t e n si d e ao fg e n t l e m a n a u s t e n si d e ao fg e n t l e m a ni su n i q u e i to r i g i n a t e sf r o mt r a d i t i o na sw e l la s t i m e s ,b u ti ta l s od i f f e r sf r o mb o t h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g e n t l e m a nm o r a l i t y ”i n t h e 1 8 “c e n t u r y , a u s t e n s i d e ao fg e n t l e m a nh a sr e d u c e dt h em o r a ls e n s eo f s u p e r i o r i t y , w h i c hi sb r o u g h tf o r t hb yt h ei d e n t i t yo fn o b l e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 w h e n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g e n t l e m a nm o r a l i t y ”i nv i c t o r i ae r a s a u s t e n si d e ao f g e n t l e m a nh a sa d d e do n ek i n do fa b s t r a c ts e c u l a r i s m ,w h i c hi sl a c ko f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r e l i g i o n t h ef e a t u r e s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a r e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h e rp e r s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sw h i c ha r e f u l lo fc o n f l i c t s ,a n da l s or e l a t e dt ot h ep e r i o df o rh e r w r i t i n gw h i c hi s at r a n s i t i o nb e t w e e nt w os o c i e t i e s h e r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t h e c o n c e p to f “g e n t l e m a n ”o p e n e dt h ep e r i o d i nw h i c ht h e r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g e n t l e m a n ”w a sc a r r i e do u tt h r o u g h o u tt h ew h o l e v i c t o r i ae r a s k e yw o r d s :j a n e a u s t e n ;g e n t l e m a n ;m o r a l i t y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豫需耀 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作者签名:谭雷霹 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 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 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口年;口二年 发布。 作者签名 日期: 译留拜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盯暑r st h e s l s 导言 简奥斯丁,一个1 8 世纪末乡村牧师的女儿,一生只创作发表了傲慢 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 六部小说,却凭此获德了稳固的声誉。她在对摄政王时期英国乡村中产阶级 平淡无奇的家庭琐事的描绘中,独具慧眼地写尽了世念人情,表现了严肃的 道德观念。 奥斯丁出身于一个安定的老派下层绅士家庭,被誉为“士绅阶级最了不 起的艺术家。o 在她的创作中,“绅士”是一个关键的词语,这个概念一直贯 穿于奥斯丁的小说创作之中。一方面她的目光的始终关注着“乡村里的三、 四户人家”, 在这块自己熟悉的象牙上“用一枝细细的画笔轻描慢绘”;。另 一方面“绅士”所包涵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又成为她进行行为判断的标尺。 “绅士”在英国是个很特殊的词汇,由来已久。诗人霍普金斯曾自豪 地说“即使英格兰民族不能给世界留下别的什么东西,单凭绅士这个概 念,他们就足以造福人类了”。o 不过作为一种价值载体,“绅士”的内涵随时 代丽不断变化。英语的绅士( g e n t l m a n ) 一词最早是从法语的( g e n t i h o m m e ) 这复合词派生出来的。其中“g e n t ”一个意思是“有身份的人家”,另一个 意思则是与举止得体的,上等出身的人所必具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主要是指 外在的行为举止,很少带有品德性的含义。从1 6 世纪一1 9 世纪初绅士一词的 含义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它统指出身高贵并且有教养的人。这一概念所强调 的首要资格是出身,但同时还要求附属于这种身份的诸如温柔、善良、文雅 等品性。出身名门的重要性在于高贵的出身和优秀的教育更可能培养温文尔 雅的行为举止。一直到奥斯丁生活的时代,绅士基本上都还是一个植根于封 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身份概念。绅士的资格是门第,而后是出身加良好的行 为。而在奥斯丁的小说中,绅士概念中道德修养的内容被加强。她注重的不 ”【耍】玛里琳- 巴特勒:浪漫派、叛逆者t 及反动派( 黄梅、陆建德净) ,沈阳:辽宁教育版社1 9 9 8 年,第1 5 7 页, 9 j a n e a u s t e n , s e l e c t e d l e t t e r s ,e d r w ,c h a p m a n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8 5 口1 7 9 4 朱虹编: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8 5 年,第3 4 5 贞 g i l m o u r , r o b l n :t h ei d e ao f g e n t l e m a ni nt h em c f o r 缸nn o v e l l o n d o n :g e o r g ea l l e n & u n w i n p u b l i s h e r s ,l t d ,1 9 8 1 ,p l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殳jst h e s i s 为。而在奥斯丁的小说中,绅士概念中道德修养的内容被加强。她注重的不 是身份内涵,而更侧重于对道德内涵的探求。“绅士”成为奥斯丁小说价值体 系中的核心概念,绅士道德成为她进行判断的基本准则。 奥斯丁描绘的都是乡绅的生活,她以绅士道德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似乎 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的确,在她已出版的所有小说中我们只看到了有 闲阶层的日常生活,但这并不代表着这就是奥斯丁生活的整个世界。我们了 解她通过兄弟的军旅经历对拿破仑战争和外面的世界了如指掌,她也曾在当 时著名的温泉胜地巴思居住生活过,充分体验了商业城市的物质繁华。在她 早期为了家庭消遣而创作的大量讽刺作品中“盗窃和酗酒,弑母和弑父,通 好和疯狂等,都是常用的素材”毋。在那里我们会发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干世 界,看见明月、山峦和城堡,认识远在千里之外的苏格兰阜后。女主人公们 常常从各种束缚中逃脱,乘坐马车在英国各地驰骋,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 但在其最终出版的成熟作品里,奥斯丁却专心致志地关注于乡村生活琐事, 扮演起督导青年妇女道德成长的说教者角色。也许正如弗吉利亚伍尔夫所 说“守护在摇篮上方的仙女之一,必定在简出生之时就带着她飞越了整个世 界。当简又被放回摇篮后,她就不仅知道了这个世界看上去像什么样予,而 且已经选定了她自己的王国。她做出了保证:如果她能够统治这片领土,她 就不会去贪图别的东西”。 奥斯丁选择多绅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来反映整 个社会在社会心理层面( 价值取向、价值评价及道德观念) 方面的变化。在 傲慢与偏见中她也借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对话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 达西说:“一般说来,乡下人可供进行这种研究对象的很少。在乡下, 你的活动范围非常狭窄,非常单调。”伊丽莎白回答:“但是人还是有很多 交化的,他们身上总有些新的东西值得你去注意”( p 3 0 ) 舆斯丁描写乡绅,因为那是她最熟悉的阶层,但这也是她有意的选择。 她要通过乡绅这个窗口来窥视整个社会,表达她对整个生活的理解。奥斯丁 笔下的绅士道德不仅仅是始描述考察的对象,更体现了她对于社会道德观念 目g i l b e r , s a n d r ama n ds u s a ng u b a r :t h em a d w o m 口nt nt h ea t t i c :t h ew o m a rw r i t e r 口n dt h e n i n e t e e n t h c e n t u r y l i t e r a r y i m a g i n a t i o n ,n e w h a v e na n d l o n d o n :y a l e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8 4 p 1 1 4 4 【英】弗吉利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 瞿世镜译) ,l - 海:l 海详文h ;版礼,2 0 0 0 年,第】7 页。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的思考和个人价值的探索,表现了她对于社会的道德关怀。在她的创作中绅 士道德也包涵了丰富的内涵:首先,奥斯丁的绅士道德体现了“绅士”与“贵 族”的联系。关于个人做人的基本品德方面,她欣赏温文尔雅的举止、优美 纯正的趣味,在追求优雅风度的同时又亳不留情的批判势利行为。同时在为 人处事的道德态度上,对他人的尊重是奥斯丁行为判断的基础。她强调对社 会的责任,利他是其个人道德的核心思想。其次,奥斯丁又十分强调个人的 发展,小说里人物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她的价值观中,个人生存 是必须的,个人发展是正当而合理的。其后期的小说创作中,精神层次的个 人需要更是得到欣赏与赞扬。小说里每个人的行为都遵守趋利避害的原则, 个人都从选择中获得一定的利益。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常常发生抵牾, 理性要求控制个人欲望,个人的发展又对社会的稳定发生挑战。所以最后当 面临社会与个人、利他与利己之间的矛盾,维持社会平衡、保持社会结构完 整则成为了批判行为的最终标准。奥斯丁用“生活哲学”、道德上的现实主义 作为解决矛盾的基本准则,和谐的社会关系是其最终追求。这三方面构成了 奥斯丁绅士道德观的完整内涵。 奥斯丁的绅士道德观是独特的,源于传统又别于传统,缘于时代又异于 时代。比之1 8 世纪其绅士道德消减了贵族身份带来的道德优越感,而相对于 维多利亚时期又多了一种抽象的世俗化,缺少实用性与宗教性。这与其充满 矛盾性的个人经历,身处于两个社会之间的转型时期都不无联系。她对于绅 士这一概念的探讨拉开了整个维多利亚时期对于绅士概念重新定位的大幕。 硕士学位论文 t 4 a s t e st h e s i s 第一章绅士道德与贵族风尚 在英国,自中世纪以来贵族就是社会的主导阶级。他们作为一个整体, 从来没有截然站在历史前进的对立面上。贵族精神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上的臆 想偶像也被保留下来。“绅士”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出身高贵之人,绅士概念的 道德成分是贵族理想的历史遗产,在奥斯丁的绅士道德观中也渗透着贵族风 尚的影响。 第一节个人美德:优雅与精致 1 8 世纪是一个很拘泥形式的社会,对个人道德行为十分关注。奥斯丁也 认为“每个国家民族的繁荣,都依赖于构成它的个人的美德,任何一个人, 如果以粗俗的举止冒犯了礼仪和规矩,那他当然也就促使国家毁灭”。个人 的行为举止都发挥着道德交流的作用,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密 切。在奥斯丁小说中,个人的品德主要是指个人自身做人的基本品德和个人 为人处事的道德态度,而前者则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礼仪、趣味、风度等方面。 一、欣赏优雅的风度 社会行为中的礼貌发端于贵族生活与骑士之风,对礼仪的要求是上层阶 级维持统治的手段。维多利亚女王将这一观念推向极致,她要求处处做到高 雅、体面、端庄,维多利亚时代也因“t h ep o l i t es o c i e t y ”( 文雅社会) 而 名扬后世。“傲慢与偏见的魅力在于它允许我们把道德看成是一种风度”。, 在奥斯丁所有小说中个人道德观都寓于举止风度之中。她笔下几乎所有的理 想形象都有着礼貌的举止,文雅的品性、优雅的风度。贵族道德规范旱的礼 貌文雅、慷慨大方等品性要求都成为奥斯丁所赞扬的个人品质,她“开创了 描述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的先河”。从正面来说,人物性格因其感情和趣味 上的纯正、优美而显得卓越非凡。从谦逊和蔼的爱德华奈特利、彬彬有礼 的宾利到“格兰底逊式”的奈特利,从稳重理智的埃丽诺、善良文雅的吉英 到美丽动人的简费尔法克斯,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温文尔雅的行 为、优雅精致的风度都是他们个人美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简奥斯丁的 。朱虹编: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8 5 年,第3 4 5 页。 。奥斯丁研究,第2 3 7 页。 。奥斯丁研究,第8 5 页。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 l e s s 斯丁的模式一再出现,愚蠢沉闷的父母一代,竟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一再 产生才气纵横的一代”。她笔下的女主角战胜了她们出生时被赋予禁锢的生 命。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有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 p s ) 的母亲,逃避责任、整日散漫的父亲,粗俗轻浮、虚荣放荡的妹妹,但她仍 然具有与其身份所不符的纯正趣味、优雅风度。她以个人的优雅和温和的举 止为荣,常常为母亲或妹妹在外人面前显得俗气而痛苦“觉得她家里人好像 事先约定了今晚要在这儿尽情出出丑”( p 6 9 ) 。在朗伯恩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渴 望,在她周围没有一个人具有像她那样高的品质。她熟读高雅的生活小说,拥 有与生俱来的优雅与礼貌。在奥斯丁看来“好的言行、好的举止”9 是人类的 长处,得体的行为衬托出道德的良好。 风雅与礼貌是奥斯丁所欣赏的,平庸与粗俗则是她所不能忍受的,这常 常在小说中受到最直接的讽刺。杰宁斯太太粗俗的言语,埃尔顿太太放肆的 鄙陋言行,伊莎贝拉索普的忸怩作态都得到毫不留情的嘲笑。行为的粗俗 不是单纯的个人教养的不足,更反映了一种虚伪的道德规范和辨别能力的缺 乏。当柯林斯妄自尊大的求婚宣言还未发表,他在舞会上不懂节奏的笨拙表 现就已经将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不会跳舞却无自知 之明,不停道歉却从不真正留意自己的举止,短短的两支曲子就已暴露了他 的虚伪与自大。 真优雅也不是假斯文,精神上的优雅是对人类价值的真正敏感,而不仅 限于举止行为的表面优雅。奥斯丁在描写礼仪的同时削弱了外在礼仪的虚饰 性,强调了德性的内在性。理智与情感罩有个自命不几的罗伯特费拉 斯,他特别挑剔但很有眼力,为了定购一只牙签盒可以磨蹭几个小时:当“最 后事情终于定下来了,连上面的象饰、金饰、珍饰都做了规定,于是这位绅 士就说了个没有牙签盒还能生活下的最后期限,便不慌不忙地小心戴上他的 手套,摆出副傲气十足、怡然自得的架势走开了”( p 1 5 3 ) 。这个花花 公子式的贵族公子哥如一只蝴蝶翩然而至,沉浸在自己的不俗里。僵他的雅 。 j i l l 】卡1 洛席尔兹:未婚的婚姻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异想世界( 曼竹华详) ,台北:左岸文化事 业公司,2 0 0 2 年,第1 2 2 页。 。【英】安德鲁桑德斯: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 备起楠、韩加明、高万降译) ,北京:人民文学, q l 版衬_ ,2 0 0 0 年,第5 4 1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致并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尊敬和崇拜的眼光,反而被认为“不配人家用合乎 理性的反驳来恭维他”( p 1 7 4 ) ,他“纵是打扮得时髦绝顶,也只不过是个愚 昧、好强、不折不扣的卑微小人”( p 1 5 3 ) 。这个典型的“爱德华时代”的绅 士丧失了对生活的真诚、生命的敏感,只能倚赖着社交生活的舞台带着那副 好皮囊上演了一场自我感觉良好的闹剧。 奥斯丁继承了贵族精神的优雅风尚,又在根本地方改变了对贵族风度的 看法。她要求女性同样应该具有温文尔雅的风度,但这不同于社会对于完美 女性在貌、才、艺、礼上的要求。当时的男性除去丰厚的嫁妆,还要求妻子 有适当的言行和良好的礼仪德行。她的仪表和步态,她的声调,她的谈吐和 表情,都得有相当风趣。这种仪态、才能的自我完善是为获得婚姻而增加的 砝码,是女性得至日婚姻保障的有效手段。在奥斯丁笔下,真正的女主角反而 并不精通才艺,伊丽莎白琴艺不是特别精湛,爱玛不愿意完成既定的练习, 范妮对此更是一窍不通。在她们身上优雅风度体现在内心对真挚情感的向往, 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二、批判势利的行为 优雅的风度、礼貌的举止、慷慨的行为这都是附属于贵族身份的一利,优 良品性,这种世俗推崇的礼貌教养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土地和金钱之上,而那 些外在物质条件常常会掩盖一些天生劣质。奥斯丁在接受贵族精神的同时, 又割断了它与血缘的联系。势利强调品德与血统、身份的必然联系是她 所批判的。d h 劳伦斯曾指责奥斯丁是令人讨厌的,属于那种“坏的、刻 薄的、势利跟的意义上的英国人”。因为她只是取材于社会的个特定阶层, 小说中提出的问题和窘境只是有闲阶层的人才更可能遇到。但在这狭小的天 地中奥斯丁还是有意识地批判了惟利是图的行为。 她反对出身、血统与个人行为品德的必然联系,反对建立在血统论基础 上的封建等级观念,这集中就表现在对于建立在等级思想基础上的f q 当户婚 姻观的批评。傲慢与偏见里凯瑟琳德布尔夫人指责伊莎白“出身卑贱, 门户低微”( p 2 3 1 ) ,“一无i q 乘、二无贵亲、三无财产”( p 2 3 1 ) ,痴心妄想背 。朱虹:“前言”,见奥斯丁研究朱虹选编,第5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 弃自己的出身。她瞧不起伊丽莎白的背景,不承认她的优点,但实际上却促 成了伊莉莎白与达西的好事。理智与情感中弗纳斯太太由于长子爱德华孥 决反对门第婚姻剥夺了他的继承权,而得到这个好处的次子所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做了爱德华要做而未做的事,与门不当户不对的露西结婚,她一下子差 点失去两个儿子。小说里注重血统门第观念的人物无一不因其对身份的执着 而受尽嘲弄,个人品德或许与生活的环境有关,但与身份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但一些根深蒂固的势利眼受尽嘲讽,即使对于爱玛里“恐怕只有自己 会喜欢的那个调皮的女主人公”,o 奥斯丁也毫不留情地批评其贵族世家式的 势利观点。爱玛对社会差异十分敏感,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来衡量所有人。 她认为哈丽特史密斯是个“体面家的女儿”( p 2 0 ) 而马丁也许富裕一些, 社会地位却低于哈丽特。没有接触过他们一家就认为他们“粗单粗气、缺乏 教养”( p 2 ,嫁给他只会降低哈丽特的身份。她自作聪明地看上了举止文雅 的埃尔顿,拆散了互有情愫的马丁与哈丽特。但实际上埃尔顿只是个虚荣 心重的势利眼,丽马丁才是“头脑聪明,品德也好”( p 4 3 3 ) 。小说结尾爱玛承 认了自己的错误,她的道德成长之路实际上就是改变贵族偏见,重新认识自 我的过程。 势利多是出于身份的高贵,社会领导阶层的行为自然受到最多关注。在 奥斯丁的六部小说中,有两个处于社会最高阶层的人物曼斯菲尔德庄 园中的托马斯贝特伦爵士和劝导中的沃尔特义略特爵士。他们是 有头衔授予的男爵阶层,在奥斯t 生活的年代里,大约只有一千多个绅士被 授予了这种头衔。这两个位于绅士较高阶层的爵士有着高贵出身天然所附属 的优越感,瞧不起地位低下之人。托马斯爵士对范妮有所戒备,沃尔特爵士 反对安妮与温特沃斯的婚事,两人的行为都显得傲慢而势利。但托马斯爵士 开始不喜欢范妮是担心自己儿女们的优良性情会被范妮粗俗的性情所影响, “要是她的性情实在不好,为我们自己的孩子着想,我们就不能让她在我们 家里住下去”( p 7 ) ,看重的是个人品德的影响。当他旦认识到范妮精神上 的优秀,又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财产交由这个外人来继承。艾略特爵士更峰 。亨利奥斯丁:同忆录,见舆斯丁研究,朱虹选编,第3 页。 7 硕士学住论文 m & s t e st h e s i s 持贵族风尚,他一生只有两大癖好:欣赏记载着自己家史的准爵录和自 己的仪表。他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竭力阻止安妮嫁给“出自卑贱”( p 1 9 9 ) 的温特沃斯上校,阻止安妮与“低贱的伙伴”( p l l o ) 史密斯夫人交往。但这 只是一种伪善,其行为动机只是为了保证个人贵族头衔的虚荣。在阻止安妮 的同时他自己家里又收养着一位出身卑贱的克菜夫人,长期同她卿9 即我我。 托马斯爵士的傲慢是因为在他看来高贵的出身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品德,而 艾略特爵士的势利则是建立在血统基础上的阶级偏见。所以托马斯爵士用自 己品德上的完整保护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兔受外界骚扰,成为抵抗繁复杂乱、 千变万化的生活侵袭的稳固堡垒。他是曼斯菲尔德庄园平静得以维持的强大 的支持力量。而凯林奇大厦则在虚荣与伪善中无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以品德代替血统的衡量标准更被扩大至所有阶层。在奥斯丁稍后的创作 中,传统观念里所谓的“下层人士”跨越了阶级差异,具备了不属于本阶层 的优秀品质。马丁作为一个农民,虽然出场很少,但他对于知识的渴望,对 于行为教养的关心体现了一个“新型”农民的风采。而劝导中靠个人奁 斗晋升的温特沃斯更是拥有温文尔雅的举止、泰然自若的神态、乐观无畏的 精神,显示出可以替代“懈怠的或自私的士绅的价值”。” 三、向往精制的世界 奥斯丁欣赏优雅的个人美德,反对粗俗与势利,她笔下的世界自然是精 制而纯净的。而这也是她常常被指责的缺点:“缺乏广度与诗情画意”,。就如 加洛德所说“对奥斯丁小姐来讲,连大自然的位置也硬是被摒弃了。除了在 乡绅们的花园里,此外就没有林木”。9 奥斯丁并未舍弃对自然的描写,但与 同时期的浪漫主义作家相比,自然在奥斯丁作品中的地位的确是无足轻重, “表现不出任何对于自然有了新型感情的明显迹象”。因为她欣赏的是优雅 与礼貌,描述的是温文尔雅的生活,她的世界是与此对应的精制而纯净的乡 。【英】玛里琳巴特勒: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 黄梅、陆建德译) ,沈阳:辽宁教育版扎, 1 9 9 8 年,第1 7 0 页。 。乔亨刘易斯:关于奥斯丁( 罗少丹详) ,见奥斯丁研究,来虹选编,第3 6 页。 。r w 鸯普曼:简奥斯丁:答加洛德先生( 胡允恒译) ,见舆斯丁研究,朱虹选编第7 3 贝。 。安塞布拉德雷:论奥新丁( 胡允恒译) 见奥斯丁研究朱虹选编,第6 2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村世界。这都是“完美无缺而充满生机的球体”,。彭伯利如此,海贝瑞如此, 曼斯菲尔德庄园更是如此。当曼斯菲尔德庄园里范妮回到朴茨茅斯,发 现这与想象中的家乡形成了刺目的对比。旅行的新奇、与兄长在一起的快乐, 对家乡的浪漫幻想都因为庸俗和粗糙而殆尽。她为“父亲粗鲁的语言,满嘴 的酒味感到痛心”( p 3 4 8 ) ,发现“自己爱过、逗过的那个喜欢要自己的婴儿” ( p 3 4 8 ) 只会乱跑乱闹。她被吵得晕头转向,无力承受这一切,总怀念的是 在“姨父家里会审时度势,会诸事有节,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分寸,都有一 定的关心”( p 3 5 0 ) 。这里没有清洁和安宁,缺少礼貌和秩序,所谓的亲人对 于范妮的归来毫无兴趣、冷漠淡然,到处充溢着由粗俗气氛引起的痛苦。范 妮以一种坚决的姿态拒绝了朴茨茅斯的混乱。她讨厌这种缺乏教养的落后与 嘈杂,渴望着回到曼斯菲尔德。范妮怀念的礼貌与秩序也正是奥斯丁所希望 的理想环境,她拒绝粗俗底面上的混乱,批评由于贫穷落后、缺乏教育而造 成的粗俗与平庸。 富丽堂皇遮盖下的放纵与轻浮也同样受到了严厉的指责,城市里来的人 物似乎都与这乡村格格不入。克劳福特姐弟来自伦敦,其待人接物的方式是 伦敦式的。他们的风度是那种大都市中的时髦风度。他们的放纵与轻浮沾染 上了物质文化的商业气息,虽然多才多艺、聪颖活泼、不乏同情心,具有相 当魅力,但道德观念淡薄。亨利因为寂寞去追求范妮,真正的爱情萌发后, 又因无力抵制“眼前快乐的诱惑”( p 4 3 0 ) ,为了虚荣去挑逗玛丽亚,毁掉了 一个家庭。玛丽对他人的痛苦十分淡漠,对于私奔这种道德败坏之事也不以 为然、态度轻浮。小说中这对兄妹是光彩夺目的一对,不但吸引了贝伦特一 家,也让读者跟花缭乱。但城市生活让他们丧失了精神上纯朴的完整性,所 受教育不当,使他们缺乏能使他们遵行的正义原则。最后他们永久地搬走了, 避免了两家人之间“无尽的烦恼”( p 4 3 1 ) 。虽然情节上他们是自己选择主动 离开了曼斯菲尔德庄园,但实际上是因其放肆的行为被驱逐出了奥斯丁小说 中那个自足的小天地。宁静纯朴的乡村才是奥斯丁心中的乐土,它代表着对 生活的真诚与精神上的纯朴。 。乔亨刘易斯:关于奥斯丁见奥斯丁研究,朱虹选编第3 4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k st h e s i s 第二节社会道德:责任与遵从 一个人除了是个体的个人更是社会的个人,个人的道德除了自身的美德 更体现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态度方面。安路德曼认为,奥斯丁所谓 的美德包括以下几大主要分成:审慎、敏感、正义、自尊、宗教、德行与谦 虚,而这些品质的核心思想就是利他。在奥斯丁小说中贯穿于始终的是感情与 理智,爱情与责任的矛盾。 一、强调利他、批判利己 奥斯丁不单纯的否定感情,也不遮掩感情的表露。理智与情感中最理 性的埃丽诺在得知露西与罗伯特结婚、自己与爱德华之间己没有任何障碍后 “跑出房间,刚一关上房门便喜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p 2 5 0 ) ,喜悦的泪水f i 可自抑。她批评感情是因为“女人的欲望和激情是一种自然的、非道德的力 量,如不加以控制不仅使自己深受其害,也常会累及他人和社会”。” 个人感情的夸大常会带来对人类精神局限性的忽视。玛丽安感情有余理 智不足,吟诗时“激动得发狂”( p 1 2 ) ,赏景时达到“如痴如醉”( p 1 4 ) ,丌心 时得意忘形,悲伤时肝肠寸断。她对爱情有着浪漫色彩的幻想,陷入了与轻 薄公子威洛比的热恋中,却惨遭抛弃差点要了她的命。玛丽安的秉性源于理 智的薄弱和情感的失控。她认为男人吸引女人之处在于他们是否具有“勇气” 和“激情”之类的浪漫气质,在于他们对文学、音乐和艺术是否钟情,而4 i 仅仅只是赏析。玛丽安将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所以“具有理智和良知,趣 味精致而又纯粹的布兰登上校”( e 3 0 ) 在她看来缺乏光彩。她的过分感伤会影 响了个人判断力的准确,造成自我认识的偏差,从而导致了人物与现实社会 的脱离。 放纵感情也是精神上的自私,对责任的忽略。它只强调对自己的关注, 漠视他人的需要。玛丽安沉浸在自己的风花雪月中,从未意识到给家人带来 的影响与痛苦。她的敏感、感伤表现的是一种自私的感情,沉溺于自私的苦 恼。在她的世界里只有个人的要求,很少表现出对他人的真正关心与尊重。 苏耕欣:意识形态的诱惑,国外文学,2 0 0 2 年第4 期,第7 9 页。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没有对他人安适的体贴,也没有设法减少一下他人的负担。个人成为道德判 断的依据,她一直坚持“如果我的行为真的有点点不合体统,那我当时一 定会觉察到的,因为人们一做错了事马上就会发觉,照这么说,我那会儿就 根本不会感到快乐”( p 1 9 8 ) 。她希望的是“绝对快乐”,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 p 6 4 ) 。而这种对自我的强调也是“更为直接经 济意义上的利已主义”。玛丽安不关心家庭经济情况,反而鄙视埃丽诺为这 些鸡毛蒜皮的事物操心,并批评埃丽诺认为“财富同幸福有很大关系”( p 6 5 ) 。 即使她的感情深切而真挚,但这不能成为借口来触犯公认的社会行为规范, 漠视他人的存在与需要。 奥斯丁不否定感情,但这种个人的欲望要以对社会的遵从为基础。她赞 赏慎重宁静的明智,反对过于纤细的感情与敏感。因为理智的判断暗含着对 社会公共规范的认同,承认所有的阶层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对社会的责任 大于个人的欲望。当玛丽安为爱伤痛时,埃丽诺整整四个月,悉心照顾受人 戏弄感情受伤的妹妹。她对于自己喜欢的爱德华与露西已订婚的事在家人面 豁却只字未提,不露半分颜色。当玛丽安愤怒时,她却十分大度: “是的。当时,我不单单爱他,还生怕引起亲友们的不安,宁愿不让大 家知道我有多么难过我不想让你们为我受苦我希望他( 爱德华) 非 常幸福,确信他一贯很尽职,现在虽说可能有悔恨,最终一定会幸福的 玛丽安这四个月以来,这桩事一直坠在我的心上,我不能随意向任何一个人 倾诉。我知道,一旦向你和母亲作解释,非但不会让你们做好任何思想准备, 反而会引起你们的极大痛苦。”( p 1 8 2 ) 埃丽诺宽厚无私,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尤其是这些难能可贵品质背后的 自我控制能力。在长长四个月间,朝夕相处的家人却对发生的一切毫无觉察, 更不用说体谅她所经受的痛苦。埃丽诺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