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内经是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它蕴涵着丰富的医学用语和一般词语,因 此在语言学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其词汇进行研究旨在为汉语词汇史研究 和语文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本文以内经为材料,参照目前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运用比较、 统计、归纳的方法,指出大词典存在的义项缺漏、书证迟后、书证缺失、词 条失收和释义不确等五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大词典编纂者 对早期的中医文献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其中的语汇材料没有充分利用。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内经的语言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内经中的词汇可 以为语文辞书补充新义;可以为某些词语提前书证时代;可以为语文辞书增补词 语和书证,充实语文辞书;以及订补一些词语的训释等。所以,对内经词汇 进行研究,不论是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还是对语文辞书的编纂、修订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经词汇汉语大词典汉语词汇史 a b s t r a c t n e i j i n g ( i n n e rc a n o n ) i s ac l a s s i cw o r ko ft h ef r a d i f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i t c o n t a i n sa b u n d a n t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t e r m i n o l o g ya n dg e n e r a lv o c a b u l a r i e s ,s oi th a s 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o nt h el i n g u i s t i c s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r e s e a r c hn e i j i n g sg l o s s a r yi n o r d e rp r o v i d es o m er e f e r e n c e sf o r 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a n d c o m p i l i n ga n dr e v i s m go fl a n g u a g ed i c t i o n a r i e s i n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t h em o s tc u r r e n t l ya u t h o r i t yh a n y ud ac i d i a n ( t h eg r e a t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 ,t h i sp a p e rt a k e sn e i j i n gf o r e x a m p l e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 r e a r ef i v ep r o b l e m si nh a n y ud ac i d i a n ,s u c ha ss o m ee n t r i e sl a c k i n g ,d o c u m e n t a r y e v i d e n c el a t i n g , d o c u m e n t a r ye v i d e n c eb e i n go m i t t e d ,w o r d sb e i n gl o s ta n di n a c c u r a t e e x p l a n a t i o n ,u s i n gm e t h o d so fc o m p a r i s o n ,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da p o s t e r i o f i t h em a i n r e a s o n ,i na u t h o r so p i n i o n ,i st h a tt h ec o m p i l e r so fh a n y ud ac i d i a nl o o k e dd o w no i l t h ee a r l i e rm e d i c i n el i t e r a t u r e s , s ot h e yc o u l dn o tm a k eu s eo ft h eg l o s s a r yd a t u m s e f f e c t i v e l y b ys t u d i n gw ec o m e ar e c o g n i t i o nt h a tt h el a n g u a g ev a l u eo fn e i j i n gc a nn o tb e n e g l e c t e d t h eg l o s s a r yo fn e i j i n gc a na d ds o m en e wp a r a p h r a s ef o rt h el a n g u a g e d i c t i o n a r i e s ,b r i n gf o r w a r ds o m ew o r d sd o c u m e n t a r ye v i d e n c ea g e s ,s u b j o i nw o r d s a n dd o c u m e n t a r ye v i d e n c ef o rt h el a n g u a g ed i c t i o n a r i e s ,a n dr e i n f o r c es o m ew o r d s d e f i n i t i o ne t c s os t u d i n gn e i j i n gm e a n sas r e a td e a l ,n om a t t e rt ot h e s t u d i n gt h e 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 o rt ot h ec o m p i l i n ga n dr e v i s i n go fl a n g u a g ed i c t i o n a r i e s k e yw o r d s :n e u i n gg l o s s a r yh a n y ud ac i d i a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季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地不包含为获嘞戈雪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缮廖码 签字日期力少年月力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储完全了解戥天学有关船使用学位论文的艉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捉裴秀树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鲐珊呦 签字日期: 加旁乒月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司勿分 如夕每争其2 尹b 电话 邮编 引言 己i 吉 ,l口 一、黄帝内经及其与素问灵枢的关系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典籍。其 名始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扁鹊内经九 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可见,在汉代内经这一名称不专指黄 帝内经,尚可指扁鹊内经和白氏内经,后来只有黄帝内经流传下来, 其它皆亡佚不传,故内经即成为黄帝内经的专称了。至于以黄帝冠名, 一般认为主要原因是受尊古之风的影响。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 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内经之“内” 字也无深奥之义,只不过是用来与0 1 , 经之“外”字相对举而加以区分罢了。 至于内经以“经”字命名,钱超尘先生指出:“内经、难经等医书所以 名之日经,不是说它已跻身于儒家经典之列,而是习是术者,奉为依归, 因为衷心地尊崇这些医学宝典,所以也把它称之为经。”o 内经是由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组成的。素问命名含义,是 取平素问答之意,即把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六臣平素 相互问答的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篇的,故日素问。灵枢又名针经,晋 代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 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针 经大约至唐被称为灵枢,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文中说:“班固汉 书艺文志日: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 九卷,乃其数焉。”故灵枢即针经也,王冰将其命名为灵枢,我们参 考钱超尘先生的观点,认为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灵枢为内经的组成部 分,这是毋庸置疑的。明吕复、清杭世骏说灵枢是伪书,都是考证不精,鲁 莽灭裂之言。圆 二、黄帝内经成书年代 钱超尘内经语言研究 ,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9 0 年版,7 页 同,2 2 页。 内经 词汇与汉语大词典 内经是以阴阳五行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作为阐述脏象、经络、病机、 诊法、治则等基本理论的思想体系。它是中医学术的源泉,它奠定了祖国医学主 要理论的基础,故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学之宗”。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学经典 著作,而且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规模十分宏伟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文献。它涉及 到古代哲学、天文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等方面,所以又被后人誉为中国古 代百科全书。 关于内经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黄帝时 代说、战国说、秦汉之际说和西汉说。 和 序)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缩印本)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9 7 年版 3 内经 词汇与汉语大词典 第一章义项缺漏 汉语大词典( 以下简称大词典) 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 典。它规模最大,质量最高,超越了以往任何同类辞书,不愧为当前最具权威性 的语文工具书。但是,大词典也并非完美无瑕,正如它在前言中所说, “由于词目浩繁,时间紧迫,疏漏、错误再所难免,有待于今后重版时修订补充”。 所以努力为它匡谬指瑕、拾遗补阙,使它更臻完善,更好地发挥典范作用,这也 是每个大词典使用者应有的责任。 大词典把“所收条目力求义项完备”作为编纂时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 它在义项完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义项阙漏的问题 仍然存在。我们在考察内经词汇时,发现大词典有义项阙漏现象。现胪 列如下,希望能为汉语历史词汇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义,同时也为大词典修 订提供一点参考。 下工释云:“指技能低的工匠。”按:“下工”尚可引申指“医术不高明的 医生”,素问有例,如八正神明论:“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1 6 7 页) ( 括号里的页数为研究底本中的页数,下同此) 灵枢则多见,如根结:“故 日: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日:下工不可不慎也。”( 5 8 页) 逆 顺:“下工,刺其方袭者也。”( 3 4 0 页) 官能:“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 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 4 4 3 页) 大词典收“上工”( 指“医者”, 按:确义为医术高明的医生) ,根据词义聚合原理,也应收“下工”( 指医术低劣 的医生) o 不便 “不便”条有五个义项。按:“不便”之义不止于此。如素问气 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麋。”( 2 1 3 页) 马莳云:“小肠本 受盛之宫,化物所出,今火热熏蒸,其肠鬲塞而热燥不下,不得二便。”。又至 真要大论:“少阴之复,燠热内作,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 5 2 0 页) 故“不便”尚可指二便不通畅。 气门“气门”条列两个义项:指喉咙口。经外奇穴名。在关元穴旁 ( 明) 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9 8 年版,2 5 4 页 4 第一章义项缺渭 开三寸处。按:“气门”还有“汗孔”和“气穴”二义失收。“汗孔”义如:素 问生气通天论:“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1 9 页) 王冰日:“气门,谓 玄府也,所以发泄经脉营卫之气,故谓之气门也。”“气门”又称为玄府、魄门、 鬼门。“气穴”义如:灵枢官能:“知补虚写实,上下气门,明通于四海。” ( 4 3 7 页) 马莳日:“气门即气穴也。”o “ 隐曲“隐曲”条收四个义项。按:“隐曲”指大小便义漏收。素问阴阳 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5 3 页) 杨上善注:“隐曲, 大小便。”o 又,“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5 7 页) 以 上“不得隐曲”主要指大便不利而言。又风论:“肾风之状,多汗恶风, 其色焰,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2 3 9 页) 此“隐曲不利”指小便不利。 “隐曲”条第三个义项“指房事”,大词典举证为素问阴阳别论:“二阳 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显然是释义与书证不符。 溪 “溪”字条有两个义项。按:“溪”尚指肌肉之间的空隙。素问常见, 如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 ( 2 8 页) 王冰日:“溪,谓肉之小会也。”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 为溪。”( 3 0 2 页) 溪谷释云:“山间的河沟。”按:“溪谷”还可引申指肌肉之间相接的缝隙 或凹陷部位,其中大的称谷或大谷,小的称溪或小溪。素问多见,如痿论: “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 2 4 9 页) 气穴论:“原闻溪谷之会也。” ( 3 0 2 页) 又,“肉分之问,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同上) 气交变 大论:“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 4 1 4 页) 灵枢也见,如痈 疽:“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 5 1 9 页) 平 “平”字列二十一个义项。按:“平”指正常脉象义未收。素问平人 气象论:“春胃微弦日平,夏胃微钩日平,长夏胃微冥弱日平,秋 胃微毛日平,冬胃微石日平。”( 1 1 1 页) 高士宗日:“平,平脉。”o 又,“夫 ( 明) 马莳著王洪图、李砚青点校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0 0 0 年版,3 5 2 页 ( 唐) 杨上著撰注,( 清) 萧延平校正,王洪图重校暂帝内经太素,科学技术文献h j 版社,2 0 0 5 年版, 9 l 页 ( 清) 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 9 9 8 年版,1 3 8 页 5 内经) 词汇与汉语大词典 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开,日心平。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 荚,日肺平。”( 1 1 6 页) 颠疾释云:“即癫痫病。”按:“颠疾”尚指头风、头痛、头昏等头部病证。 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心脉急甚者为瘼疯,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 颠疾。”( 4 2 页) 。 细“细”字列有八个义项。按:脉象义未收。素问脉要精微论:“夫 脉者,代则气褒,细则气少。”( 9 8 页) 又三部九候论:“形盛脉细,少 气不足以息者危。”( 1 3 2 页) “细”指细小无力的脉象。 涩 “涩”字收有六个义项。按:脉象义漏收。素问脉要精微论:“夫 脉者,一涩则心痛。”( 9 9 页) 王冰注:“涩脉者,往来时不利而蹇涩也。”灵 枢胀论:“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2 4 1 页) 可知“涩”指脉动往来很难、 不滑利的脉象。 耍弱释云:“软弱,懦弱。”按:“兵弱”又可引申指脉象。素问平人气 象论:“长夏胃微荚弱日平,弱多胃少日脾病,但代无胃日死,更弱有石日冬病。” ( 1 1 0 页) 又,“平肝脉来,冥弱招招。”( 1 1 6 页) 吴崽日:“更,软同。”回高士 宗日:“更弱招招,柔和而起伏也。”o 故“荚弱”一般指柔和正常的脉象。 会阴“会阴”条只列“针灸穴位名”一个义项。按:“会阴”还指肛门和 外生殖器之间的部位。如素问刺腰痛:“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 出。”( 2 3 0 页) 高士宗云:“会阴,在大便之前,小便之后,任督二脉相会之前 后二阴之问,故日会阴。”o 二阴“二阴”条列有两个义项:指人体的前后二阴。指易卦中两 个阴爻。按:“二阴”又可指少阴经脉,包括手少阴心,足少阴肾。 ( 1 ) 指少阴心肾之脉。如素问阴阳别论:“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 善气。”( 5 4 页) 王冰日:“二阴,谓少阴心肾之脉也。”又大奇论:“二阴急 为病厥。”( 2 6 5 页) 王冰注:“二阴,少阴也。”又阴阳类论:“三阳为表,二 阴为里。”( 5 6 2 页) 见程士德素问注释汇梓 ( 上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8 2 年版,2 6 4 页 ( 清) 高士宗黄帝素向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 9 9 8 年版1 4 3 页 同 ,2 9 8 页 6 第一章义项缺漏 ( 2 ) 指足少阴肾经。如素问经脉别论:“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1 4 1 页) 张介宾注:“二阴,少阴肾经也。”o 又阴阳类论:“二阴至肺,其气归膀 胱,外连脾胃。”( 5 6 3 页) 王冰日:“二阴,谓足少阴肾之脉。” ( 3 ) 指手少阴心脉。如 素问阴阳类论;“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 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 5 6 5 页) 王冰日:“二阴,谓手少阴心之脉也。” “二阳”指“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义,大词典收。根据词义聚 合原理,“二阴”此义亦当收。 三阳“三阳”条收有六个义项。按:“三阳”还可指中医运气学说中之太 阳、少阳、阳明三者,即指六气中寒、暑、燥三气的效应。素问屡见,如天 元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3 6 6 页) 王冰注: “太阳为寒,少阳为署,阳明为燥。”又,“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 鬼臾区日: 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 上见阳明;辰戊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 3 6 9 页) 三阴“三阴”条列两个义项。按:“三阴”尚可指中医运气学说中之厥阴、 少阴、太阴三者,即指六气中风、火、湿三气的效应。素问多见,如天元 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3 6 6 页) 王冰注: “厥阴为风,少阴为火,太阴为湿。”至真要大论:“尺候何如? 岐伯日:北政 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 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 5 0 8 页) 急痛释云:“剧烈悲痛。”引冰心集外庄鸿的姊姊为例。按:“急痛” 还有急剧疼痛义。如灵枢经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 1 0 2 页) 又热病:“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 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1 9 1 页) 散脉释云:“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按:“散脉”尚指足太阴别络。素 问刺腰痛论:“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 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 2 3 2 页) 王冰注:“散脉,足太阴之别也,散 行而上,故以名焉。” 六经释云:“六部儒家经典。”按:“六经”又可作中医学术语,是手足三 ( 明) 张介宾著,孙国中、方向红点校类绎,学苑出版社,2 0 0 5 年版,2 1 3 页 7 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 阴三阳经脉的统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4 5 页) 张志聪日:“六经,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也。”回又厥论:“愿闻六经脉之厥状 病能也。”( 2 5 2 页) 又气交变大论:“六经波荡,五气倾移。”( 4 0 2 页) 灵枢刺 节真邪:“六经调者,谓之不病。”( 4 6 3 页) “六经”有时还单指手三阴三阳六 经,如灵枢经脉:“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 ( 1 1 6 页) 房中 “房中”条收四个义项。按:“房中”还指性交。如素问腹中论: “若醉入房中,气竭伤肝,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2 2 3 页) 厥阴释云:“中医学名词”列三个义项:经脉名称之一。经穴名。 六经病之一。按:“厥阴”还指五运六气学术中的“六气”之一,即风木之气。 素问五运行大论:“己亥之上,厥阴主之。”( 3 7 0 页) 又五常政大论:“厥 阴司天,风气下临。”( 4 4 7 页) 又,“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味 正。”( 4 5 3 页) “厥阴”又可引申指阴历九、十两月。灵枢阴阳系日月:“此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2 6 5 页) 十二月与足之左右各六经相合,七、八两月为 少阴,十一、十二两月为太阴,九、十两月于其间为阴气交会之时,故称厥阴。 o 大词典漏收这两个义项。 胞络释云:“胞衣。”按:“胞络”尚指心包络和子宫的络脉。素问痿论: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 2 4 7 页) 林亿新校正云:“按杨上善云:胞络者,心上胞络之脉也。”又奇病论: “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2 5 9 页) 吴巍日:“胞 络,谓子室中之支络也。”o 大经“大经”条列有四个义项。按:“大经”还可指大的经脉,即与五脏 六腑直接连属的经脉。“大经”此义古医籍屡见,如素问痿论:“大经空虚, 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2 4 7 页) 王冰日:“大经,谓大经脉也。”又离合真邪 论:“诛罚无过,命日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 1 7 3 页) 又举痛论:“寒 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 ( 潞)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5 9 年版,2 7 页 见郭蔼春、李恩源黄帝内经词典)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1 年版,8 0 9 页 ( 驯j 吴岜内经素问吴注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丰卜1 9 8 4 年版,1 9 2 页 8 第一章义项缺漏 而成积也。”( 2 2 0 页) 又调经论:“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 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 3 3 5 页) 灵枢本输:“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 间。”( 2 9 页) 天府 “天府”条收四个义项。按:“天府”尚指穴位名,属手太阴肺经。 位于腋下三寸、肱二头肌桡侧。素问气穴论:“天府二穴。”( 2 9 9 页) 王冰 注:“在腋下同身寸之三寸臂膈内廉动脉,手太阴脉气所发。”又,“大禁二十五, 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3 0 1 页) 灵枢本输:“腋 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日天府。”( 2 6 页) 又寒热病:“腋下动脉,臂太阴也, 名日天府。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 1 7 7 页) 太冲释云:“谓极其虚静和谐的境界。”按:“太冲”又指经脉名和穴位名。 指经脉名,如素问水热穴论:“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 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日太冲。”( 3 2 7 页) 王冰注:“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 而盛大,故日太冲。”“太冲”即冲脉和肾脉之合者。又阴阳离合论:“圣人南 面而立,前日广明,后日太冲,太冲之地,名日少阴。”( 4 9 页) 指穴位名,属 足厥阴肝经,为肝经的腧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之中点处。灵枢本输: “肝出于大敦,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腧。”( 1 8 页) 高士宗日:“太冲,肝经穴也。”o 又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 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问、太冲。”( 1 9 8 页) 太渊“太渊”条收有三义。按:“太渊”还指穴名和脉名。太渊穴,属手 太阴肺经的腧穴,位于腕掌横纹桡侧端,拇长展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 口灵枢屡见,如九针十二原:“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 二。”( 1 2 页) 本输:“肺出于少商,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 为腧。”( 1 5 页) 热病:“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 都、太白。”( 1 9 1 页) 厥病:“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1 9 8 页) 邪客: “手太阴之脉,至本节之后太渊,留以澹。”( 4 2 1 页) 太渊又指位于太渊穴 处肺经的动脉。如素问气交变大论:“太渊绝者死不治。”( 4 0 5 页) 王冰日: “太渊,肺脉也。” 见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9 t ) 年版,1 4 7 页。 同,1 4 8 页 9 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 分部。分部”条列有三个义项。按:“分部”尚指皮部各部分。如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分部逆从,各有条理。”( 3 5 页) 张志聪日:“分部者,皮之分部 也。”。又 皮部论:“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 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2 8 9 页) 又, “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2 9 1 页) 天窗 “天窗”条收三个义项。按:“天窗”还指穴位名。“天窗”穴属手太 阳小肠经,位于颈侧喉结三寸半,胸锁乳突肌后缘处。o 素问气穴论:“天 窗二穴。”( 2 9 9 页) 又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上天窗四 寸各一,肩解各一。”( 3 1 0 页) 灵枢本输:“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日天窗。” ( 2 6 页) 又根结:“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支 正也。”( 5 4 页) 行间释云:“进行离间。”按:“行间”尚可指穴名。“行间”穴属足厥阴肝 经荥穴,位于足背第一趾蹼缘中点上半寸处。灵枢本输:“肝出于大敦, 溜于行间,行间,足大指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 为腧。”( 1 8 页) 内部 “内部”条收三个义项。按:“内部”又指五藏。灵枢五色:“五 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 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 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 3 1 3 页) 张志聪日:“五藏次于中央为内部,六府夹其两侧为外部。”o “外部” 之“中医特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六腑”义大词典收,根据词义聚合原 理,应有“内部”与之相对应,故此义亦当收。 中部释云:“居中部分。”按:“中部”还指诊法名。是指三部九候诊法中, 诊取寸口、合谷、神门部位的脉象,称为中部。素问多见,如三部九候论: “帝日:何谓三部? 岐伯日: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中部天,手太阴也; 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 1 3 0 页) 王冰注:“( 中部天) 谓肺脉 0 ( 清)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沣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5 9 年版,2 2 页。 郭霭春、李思源黄帝内经词典,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1 年版,1 0 6 页 同,3 4 0 页。 ( 清) 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5 8 年版,2 9 4 页 第一章义项缺漏 也,在掌后寸口中。( 中部地) 谓大肠脉也,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合谷之分, 动应于手也。( 中部人) 谓心脉也,在掌后锐骨之端,神门之分,动应于手也。” 九候 “九候”条有两个义项。按:“九候”尚指脉诊时的九个部位。古人 。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各有天、地、人三候,合称九候。此义素问屡 见,如三部九候论:“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1 3 3 页) 又,“察九候独小者 病,独大者病。”( 同上) 又,。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 1 3 4 页) 又,“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 1 3 5 页) 又,“九候 皆从者不死。”( 1 3 6 页) 调经论:“九候若一,命日平人。”( 3 4 0 页) 又,“九 候莫病,则缪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也。”( 3 4 3 页) 喘呼释云:“喘息呼号。”按:“喘呼”还指病证名。证见气息急促而呼呼 有声。素问太阴阳明论:“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1 8 0 页) 又 水热穴论:“故水病下为尉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 喘呼。”( 3 2 7 页) 王冰日:“水下居于肾,则腹至足而尉肿。上入于肺,则喘息 贲急而大呼也。” 郁 “郁”字收七个义项。按:郁通“蕴”,大词典未收。朱氏云:“郁” 与“蕴”声纽相同,故可通假。o 素问多见,如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 寒薄为鼓,郁乃痤。”( 1 7 页) 王冰注:“肤腠居寒,脂液遂凝,稽于玄府,依孔 渗透,鼓刺长于皮中。”可知王训“郁”为“稽”。五常政大论:“伏明之纪, 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 4 2 9 页) 六元正纪大论:“草乃遇寒,火 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 4 6 0 页) 又,“放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 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 4 6 1 页) 又,“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 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 4 6 7 页) 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火 气内郁,独胜则湿气内郁。”( 5 1 8 页) 上例诸“郁”皆可训“蕴”。 赤白 “赤白”条收两个义项。按:“赤白”尚可指脓血便。素问多见, 如至真要大论:“民病注泄赤自,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 5 1 0 页) 又,“泄 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 5 1 3 页) 又,“少 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5 1 7 页) 又,“少阳之胜,热客于胃, 少腹痛,下沃赤白。”( 5 1 8 页) 参见钱超尘内经语南研究 ,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9 0 年版,1 4 2 页。 1 1 内经 词汇与汉语大词典 环 。环”字列+ 三个义项。按:环通“旋”,义为“立即;随即”,大词 典漏收。环、旋古音皆在元部,多相通。周礼春官乐师:“环拜,以钟 鼓为节。”郑玄注:“环,谓旋也。”o 大戴礼记保傅云:“天子自为开门户, 取玩好,自执器皿,亟顾环面。”卢辩注:“环,旋也。”o 可证“环”、“旋”相通。 而“旋”又可作时间副词,相当于“随即”、“立即”。素问中环通“旋”,当 “立即;随即”讲的例子很多。如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 能言;其荚而散者,当消环自己。”( 1 0 3 页) “环自已”指立即就痊愈。诊要经 终论:“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问者环也。”( 9 2 页) 林亿新校正云:“按太素环也作环已。”“环己”意谓立刻就会好。又,“春刺 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吖惊,又且哭。”( 9 3 页) “环为咳嗽” 犹立刻出现咳嗽。又,“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 9 4 页) “环死”指立刻 死。 太白“太白”条列五个义项。按:“太白”又可指穴位名。“太白”穴属足 太阴脾经,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灵枢中频繁出 现,如九针十二原:“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 1 2 页) 本输:“脾出于隐白,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腧。”( 1 8 页) 热 病:“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写之则热 去,补之则汗出。”( 1 9 1 页) 厥病:“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 也,取之大都、太白。”( 1 9 8 页) 脱 “脱”字条收有十七个义项。按:“脱”还有“消瘦”义,大词典漏 收。“脱”此义内经常见,如素问玉版论要:“色天面脱,不治,百日 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9 0 页) “色天面脱”即指脸色枯槁灰暗,面 瘦无肉。又玉机真藏论:“身热脱肉破胭。”( 1 2 5 页) “脱肉”即指消瘦。又, “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藏虽不见,犹死也。”( 1 2 6 页) 灵枢经水:“黄帝日:夫经脉之大小、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胭 之大小,可为量度乎? 岐伯答日:其可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脱肉,而血 例引 汉语大字典( 缩印本) ,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 9 9 2 年版,4 7 9 页。 例引汉语大词典 ( 缩印奉) ,汉语人词典出版社,1 9 9 7 年版,2 4 1 5 页。 见郭霭春、李思源黄帝内经词典)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1 年版,1 3 5 贞 第一章义项缺漏 气不衰也。若夫度之人,痛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 ”( 1 3 4 页) “形肉 脱”指形体十分消瘦。又玉版:“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 3 6 0 页) 又 论疾诊尺:“尺肉弱者,解侪,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 4 4 7 页) 。 内 “内”字条收十六个义项。按:“内”有“入”义和“房事”义,大词 典失收。说文:“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o 故“内”有“从外进到 里面”的意义,这也是“内”之本义。“内”指“入”义,素问随处可见,如 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 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 日泻必用方,其气乃行焉。”( 1 6 7 页) “内针”与“引针”( 出针) 对举,故“内 针”之迸针、入针义愈明。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 1 7 0 页) 调 经论:“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 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3 3 7 页) 又,“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 气出针入。”( 3 4 2 页) “内”之此义,灵枢也多见。“内”指“房事”义,素 问常见,如五藏生成:“喘而虚,名日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7 6 页) 王冰云:“酒味苦燥,内益于心,醉甚入房,故心气上胜于肺矣。”脉解: “内夺而厥,则为痦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2 6 9 页) 吴篦日:“内, 谓房劳也。夺,耗其阴也。”。因此,“内夺”是指房事过度而使阴精内耗。至真 要大论:“少腹满,腰雕重强,内不便,善注泄。”( 5 1 8 页) “内不便”即入房 不便。灵枢也有用例,如终始:“新内勿刺,新刺勿内。”( 9 2 页) 带钩释云:“束腰革带上的钩。”按:“带钩”还可引申指脉象。如素问平 人气象论:“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 1 1 6 页) 王冰日:“钩,谓革 带之钩。”此脉之初来曲回,后则端直,坚硬,无柔和滑利之象,正如同带钩, 故用以比喻前曲后直的心之死脉。 温热“温热”条列三个义项。按:“温热”尚可指药性。如素问五常 政大论:“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 4 4 5 页) 狂颠释云:“癫狂。形容举止放荡无节制。”按:狂颠同“狂巅”。“狂颠” 还指病名,即指发狂而兼有头痛眩晕的病证。素问脉解:“所谓甚则狂颠疾 (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1 0 8 页 ( 明j 吴皇内经素问吴注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i ,1 9 8 4 年版,2 0 0 页。 内经) 词汇与汉语大词典 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 2 6 9 页) 吴岜日:“狂巅 者,狂躁而巅顶痛也。”。杨上善注:“脱衣登上,驰走妄言,即谓之狂;僵仆而 倒,遂谓之巅。”o 灵枢经脉:“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 1 2 2 页) 。 沉蘑释云:“阴暗而荫凉。”按:沉蘸同“沉阴”,又指低沉密布的阴云。 素问常见,如五常政大论:“沉筘淫雨。”( 4 3 0 页) 王冰注:“沉阴淫雨, 湿变所生也。”张介宾日:“沉藤,阴云蔽日也。”呵知沉骞、沉阴、沉蘑同。又, “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穑,中满不食。”( 4 4 7 页) 六元正纪大论:“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4 7 4 页) 又,“阳光 不治,空积沉阴。”( 4 9 1 页) ( 明) 吴岜内经素问吴注,山东科学技术小版社,1 9 8 4 年版,2 0 0 页。 ( 唐) 杨上善撰注,( 清) 萧延平校正, 洪豳重授黄帝内经太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t ,2 0 0 5 年版 2 0 5 虹 ( 明) 张介宾著,孙国中,方向红点校类绛 ,学苑出版社,2 0 0 5 年版,1 2 1 0 页 1 4 第二章书证迟后 第二章书证迟后 王力先生曾经指出:“我们对于每一个语义,都应该研究它在何时产生,何 时死亡。虽然古今书籍有限,不能十分确定某一个语义必系产生在它首次出现的 书的著作年代,但至少我们可以断定它的出世不晚于某时期。”。这充分说明了追 溯某词或某义产生源头的重要性,因为不明“源”就无从探“流”。大词典在 词语词义溯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力求使词条下每个义项所引第一条书证是始见 书证。所以,它与其它同类辞书相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中国历代 文献浩如烟海,要给每条词语词义找到最早的用例,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大词典在书证溯源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词条所列始见书证时代偏晚, 有的甚至晚一二千年。我们通过考察内经词汇,发现它可提前甚至大大提前 大词典中一些词语的始见书证。由此也说明一个问题:大词典引用书证 虽然是一般的古籍都在引用之列,但对于成书时代较早的古代医学典籍重视不 够,研究不够,致使其中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未被挖掘出来。这应引起汉语词汇史 研究者和辞书编纂者的注意。现将发现的书证迟后的词条整理如下: 肩息“肩息”条:“气喘。谓呼吸困难,抬肩以助呼吸。”书证为清吴谦医 宗金鉴。按:内经已见,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 者,脉何如? 岐伯日: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1 7 6 页) 张 志聪日:“肩息者,呼吸摇肩者。”。灵枢本藏:“肺高则上气,肩息咳。”( 2 9 5 页) 又刺节真邪:“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嗔肩息,大气逆上。”( 4 5 3 页) 目内訾 “目内訾”条:“内眼角。”书证是医宗金鉴。按:目内皆同“目 内眦”。素问有用例,如风论:“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 ( 2 3 6 页) 骨空论:“督脉者,其络循阴器合篡问,与太阳起于目内 眦。”( 3 2 1 页) 灵枢也见例,如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 上额交巅。”( 1 0 6 页) “目内眦”还指穴位名。素问有例,如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 t 力新训诂学见龙虫并雕斋文集,中华书局,l 9 8 0 年版3 2 1 页 ( 清) 张志聪黄帝内经索问集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针1 9 5 9 年版,1 1 5 页。 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 三十六穴:目内眦各一,目外各一,鼽骨下各一。”( 3 1 0 页) 张志聪日:。目内 眦,谓睛明穴。”回大词典漏收此义。 目外訾 “目外訾”条:“外眼角。”取例为医宗金鉴。按:灵枢有用 例,如经筋:“手太阳之筋,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颌, 上属目外眦。”( 1 4 2 页) 眩仆 “眩仆”条:“昏倒。”引宋史陈彭年传为例。按:素问已 见例,如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善悲时眩仆。”( 5 1 4 页) 灵枢用例有: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 1 7 3 页) 卫 气:“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 3 3 2 页) 胆汁“胆汁”条:“由肝脏产生的消化液。味苦,黄绿色。因储存于胆囊 中,故称。宋孔平仲1 - - 十二日大风发长芦诗:仓皇面深墨,呕哕皆胆汁。” 按:该词早见素问,如咳论:“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2 1 6 页) 灵枢 也见用例,如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 3 3 7 页) 脓血 “脓血”条:“脓和血的混合物。”引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为书 证。按:该词素问多见,如通评虚实论:“肠游下脓血何如? ”( 1 7 6 页) 腹中论:“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必下脓 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 2 2 4 页) 灵枢也 常见,如玉版:“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 夫痈疽 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 3 5 8 页) 脱气 “脱气”条:“病名。中医谓元气耗损所致。”举例为医宗金鉴。 按:素问用例如:缪刺论:“针过其曰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 3 4 8 页) 灵枢例为:经水:“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1 3 3 页) 脱血 “脱血”条始引书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血枯经闭:“脱血 过淫产乳众,血枯渐少不行经。”按:素问有例,如玉机真藏:“脱血而脉 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1 2 8 页) 腹中论:“病名 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 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